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栎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及磷素释放规律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金林 吴春林 +1 位作者 姜志林 许新建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7-371,共5页
采用网袋法,对栎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及磷素释放规律进行研究,建立凋落物分解残留率与时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凋落物各组分的半衰期及失重率为95%的分解期。结果表明:细根、中根、落叶、枯枝和粗根的年失重速度分别为96 59%,69 62%,53 8... 采用网袋法,对栎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及磷素释放规律进行研究,建立凋落物分解残留率与时间的数学关系式,分析凋落物各组分的半衰期及失重率为95%的分解期。结果表明:细根、中根、落叶、枯枝和粗根的年失重速度分别为96 59%,69 62%,53 87%,48 53%和41 55%,细根、中根、枯枝、落叶和粗根磷的年释放率分别为92 52%,68 72%,50 50%,46 89%和39 06%。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温度、水分及微生物性状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林 生态系统 凋落物分解 磷素 释放规律
下载PDF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超 胡海波 +1 位作者 蒋琰 张学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8-12,共5页
为了弄清森林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积累,运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进行CO2通量观测,得到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的碳通量数据。对非生长季(12月至翌年2月)全天与生长季(3... 为了弄清森林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积累,运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进行CO2通量观测,得到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的碳通量数据。对非生长季(12月至翌年2月)全天与生长季(3—11月)夜间的通量值(即呼吸值)与气温和土温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呼吸作用大小与气温和土温呈现出显著的Van’t Hoff指数相关关系。其中,非生长季的呼吸值与气温拟合效果最佳,生长季夜间的呼吸值与土温拟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亚热带 次生栎林 生态系统 呼吸作用 碳通量 Van’t Hoff指数
下载PDF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非生长季CO_2通量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乙 胡海波 刘准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7,共6页
森林与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研究非生长季森林与大气间的CO2通量特征,对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CO2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技术,于... 森林与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研究非生长季森林与大气间的CO2通量特征,对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CO2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技术,于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对其CO2通量特征和环境因子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非生长季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较明显的日际变化特征,在白天表现为碳吸收,CO2通量在12:30—13:30达到吸收峰值,夜间表现为碳释放,昼夜通量变动范围为-0.37~0.23 mg.m-2.s-1;日平均气温维持在-3.36~11.67℃时,光合有效辐射与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呈直线相关;5 cm处土壤温度与夜间CO2通量呈指数相关,但与土壤含水率之间相关性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栎林生态系统 CO2通量 涡度相关法
下载PDF
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谭芳林 雷瑞德 王志洁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对秦岭辛家山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并以林冠层的净化作用为最强,效应指数达-52.4%,枯落物层次之,效应指数为-6.6%,以土壤层最弱,效应指数为-1.... 对秦岭辛家山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并以林冠层的净化作用为最强,效应指数达-52.4%,枯落物层次之,效应指数为-6.6%,以土壤层最弱,效应指数为-1.06%;对水质的评价表明,该地区大气降水的水质为轻污染(质量指数为0.9059),以迳流的形式输出系统时的水质为微污染(质量指数为0.3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栎林 生态系统 水质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许中旗 李文华 +1 位作者 刘文忠 吴雪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
对我国东北地区常见5种蒙古栎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生物量依次为榛子蒙古栎林(249754.45 kg/hm2)>高产栎林(184750.00 kg/hm2)>胡枝子蒙古栎林(128312.00 kg/hm2)>杜鹃蒙古栎林(124573.16 kg/hm2)>... 对我国东北地区常见5种蒙古栎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生物量依次为榛子蒙古栎林(249754.45 kg/hm2)>高产栎林(184750.00 kg/hm2)>胡枝子蒙古栎林(128312.00 kg/hm2)>杜鹃蒙古栎林(124573.16 kg/hm2)>矮栎林(42974.50 kg/hm2),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数量较少的大径级林木中,大径级林木在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构成中占主导地位。几种次生林乔木层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榛子蒙古栎林>白桦林>高产栎林>杂木林>胡枝子蒙古栎林>杜鹃蒙古栎林>山杨林>硬阔叶林>矮栎林。各林分净生产力依次为榛子蒙古栎林(18701.3kg/hm2.a)>矮栎林(7682.6kg/hm2.a)>杜鹃蒙古栎林(7622.1kg/hm2.a)>胡枝子蒙古栎林(7588.5kg/hm2.a)>高产栎林(6984.0kg/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林 生物量 生产力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苏南丘陵次生栎林生态系统磷素循环的系统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金林 姜志林 +2 位作者 张武兆 张井义 贾永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11,共6页
System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phosphorus cycling in the ecosystem of secondary oak fores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hilly region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The mai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hosph... System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phosphorus cycling in the ecosystem of secondary oak fores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hilly region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The mai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hosphorus in the ecosystem of 45-years-old oak forest was 3205.213kg·ha -1 ,of which about 97.6% was stored in the soil compartment and only 2.4% in the vegetation. The trees only used a little amount of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ecosystem.The phosphorus dynamic showe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hosphorus absorbed by the oak increased with years,but the productivity and the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rate in the oak ecosystem decreased gradually. However,if increasing of external phosphorus input or decreasing of phosphorus output, the growth of oak would be promoted and the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rate in the ecosystem was also accelerated. Therefore,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of the oak forest ecosystem was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栎林 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 磷素 动态模型
下载PDF
地表火对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静 朱学灵 +1 位作者 田野 朱从波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36-42,共7页
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时间序列代替空间序列的方法,对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地表火影响在不同时间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保育、积累营养物质、负离子提供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7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 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时间序列代替空间序列的方法,对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地表火影响在不同时间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生物保育、积累营养物质、负离子提供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7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地表火干扰造成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的价值在时间序列上依次为1年是24.95万元.hm-2,5年是11.68万元.hm-2,10年是4.91万元.hm-2,15年是0.68万元.hm-2;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损失排序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病虫害防治>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生物保育,其中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两项的损失占总损失量的70%左右,这表明地表火主要影响宝天曼栎类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保育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火干扰 宝天曼 栎类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损失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