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treatment time on the structure,gelatiniz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oat starch 被引量:7
1
作者 Jing Zhang Meili Zhang +2 位作者 Xue Bai Yakun Zhang Chen Wang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As a non-thermal processing technology,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can be used for starch modifica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flavour constituents.The effect of HHP on star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e... As a non-thermal processing technology,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can be used for starch modifica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flavour constituents.The effect of HHP on star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time of HHP.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of HHP treatment time(0,5,10,15,20,25,30 min)on the microstructure,gelatiniz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oat starch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13C NMR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Results showed that 5-min HHP treatment led to deformation and decreases in short-range ordered and doublehelix structures of oat starch granules,and further extending the treatment time to 15 min or above caused the formation of a gelatinous connection zone,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disintegration of short-range ordered and double-helix structures,and crystal structure change from A type to V type,indicating gelatinization occurred.Longer treatment time also resulted in the reduction in both the viscos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oat starch.These indicated that HHP treatment tim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oat starch,and the oat starch experienced crystalline destruction(5 min),crystalline disintegration(15 min)and gelatinization(>15 min)during HHP treatment.Results of in vitro digestibility showed that the 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RDS)content declined first after treatment for 5 to 10 min then rose with the time extending from 15 to 30 min,indicating that longer pressure treatment time was unfavourable to the health benefits of oat starch for humans with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refore,the 500-MPa treatment time for oat starch is recommended not more than 15 min.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HP technology in starch mod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alth f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oat starch STRUCTURE Gelatinization property Thermal property In vitro digestibility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starch morphology, composi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gene expressions in oat 被引量:1
2
作者 ZHENG Ke JIANG Qian-tao +7 位作者 WEI Long ZHANG Xiao-wei MA Jian CHEN Guo-yue WEI Yu-ming Mitchell Fetch Jennifer LU Zhen-xiang ZHENG You-l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20-28,共9页
Starch is the major carbohydrate in oat (Avena sativa L.) and starch formation requires the coordinated actions of several synthesis enzymes. In this study, the granul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 Starch is the major carbohydrate in oat (Avena sativa L.) and starch formation requires the coordinated actions of several synthesis enzymes. In this study, the granul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oat starch,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s of starch synthesis gene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oat endosperm development.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 observed that the unique compound granules were developed in oat endosperms at 10 days post anthesis (DPA) and then fragmented into irregular or polygonal simple granules from 12 DPA until seed maturity. The amylose content, branch chain length of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13-24),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percentage of retrogradation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during the endosperm development; whereas the distribution of short chains (DP=6-12)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4 classes of 13 starch synthesis genes characteriz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ree expression patter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ene classes as well as among varied isoforms, in which the first group of starch synthesis genes may play a key role on the initiation of starch synthesis in oat endospe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t starch granul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的制备工艺响应面优化及表征分析
3
作者 王雅楠 高海军 +5 位作者 曹晶晶 毋修远 赵胜男 王雅婧 秦祎芳 彭星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以燕麦为原料提取燕麦淀粉后,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其进行疏水改性,以取代度和取代效率为考察指标,研究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经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淀粉乳浓度为37%;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为34.4... 以燕麦为原料提取燕麦淀粉后,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对其进行疏水改性,以取代度和取代效率为考察指标,研究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经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淀粉乳浓度为37%;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为34.4℃;pH值为7.9;OSA添加量确定为3%,在此条件下可制得取代度为0.023 0的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的红外光谱图出现了酯羰基C=O(波长1 724.53 cm^(-1))和羧基RCOO-(波长1 571.70 cm^(-1))的伸缩振动特征峰;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疏水改性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的无定形区即非晶区域,基本不影响颗粒的内部结晶区域,证明了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的成功制备。为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丰富燕麦淀粉的利用途径和新型食品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开发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 辛烯基琥珀酸燕麦淀粉酯 疏水改性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疏水改性燕麦淀粉制备及其Pickering乳液乳化稳定性
4
作者 王雅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7期76-85,共10页
为设计开发新型食品级疏水改性燕麦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并丰富燕麦淀粉的利用途径,以燕麦为原料提取燕麦淀粉,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进行改性得到OSA疏水改性燕麦淀粉,并基于OSA疏水改性燕麦淀粉制备P... 为设计开发新型食品级疏水改性燕麦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并丰富燕麦淀粉的利用途径,以燕麦为原料提取燕麦淀粉,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进行改性得到OSA疏水改性燕麦淀粉,并基于OSA疏水改性燕麦淀粉制备Pickering乳液,以乳液液滴的光学显微镜分析、粒径测定、Zeta电位测定结果以及乳液乳化指数为考察指标,探究改性程度、颗粒浓度、油水体积比、pH值、离子强度对Pickering乳液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改性燕麦淀粉稳定性远大于裸燕麦淀粉,且随改性的程度增加乳液乳化稳定性增强,增加至3.46%后不再有明显改变;颗粒浓度增加至2.0%时乳液乳化稳定性最强,基本可维持28 d稳定,且浓度继续增加不再有明显改变;油相占比越高,乳液越难维持稳定,但基于OSA疏水改性燕麦淀粉的乳液能够在油水体积比小于5∶5时保持基本稳定,且油水体积比不高于4∶5的范围内保持28 d的较高稳定水平;除了强碱环境下,乳液能够在较宽pH值范围内(pH3~9)维持稳定,且乳液由酸性接近弱碱性的过程中,乳液乳化稳定性逐渐增强;离子强度增加乳液乳化稳定性下降,但1.0 mol/L以内仍能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酐 疏水改性 Pickering乳液 乳化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燕麦淀粉的理化特性比较分析
5
作者 王雅楠 高海军 +5 位作者 毋修远 王永巍 赵胜男 王雅婧 曹晶晶 秦祎芳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本研究分别采用了物理水提法、化学碱提法、酶提法3种提取方法,提取燕麦淀粉,并对燕麦淀粉的颗粒形貌、表观形态、基本组分、溶解度与膨胀度、凝沉性、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糊化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探寻最适合提取燕麦淀粉的方法。
关键词 燕麦淀粉 物理水提法 化学碱提法 酶提法 理化特性
下载PDF
燕麦淀粉与常见淀粉的性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杰 何义萍 +2 位作者 韩小贤 赵亚娟 郑学玲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22,28,共4页
以常见市售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为参比,研究了燕麦淀粉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溶解度、膨润力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比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和土豆淀粉都要差。燕麦淀粉的溶... 以常见市售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为参比,研究了燕麦淀粉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溶解度、膨润力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比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和土豆淀粉都要差。燕麦淀粉的溶解度在4种淀粉中是最高的,而膨润力是最低的。燕麦淀粉的糊化特性与小麦淀粉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淀粉 直链淀粉 透明度 凝沉性 冻融稳定性 溶解度 膨润力 糊化特性
下载PDF
燕麦淀粉性质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政 郭玉蓉 +3 位作者 牛黎莉 韩静 陆燕 张红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以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为参比,研究了燕麦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冻融稳定性、蓝值、透明度、粘度以及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显著高于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蓝值显著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而与马铃... 以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为参比,研究了燕麦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冻融稳定性、蓝值、透明度、粘度以及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显著高于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蓝值显著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而与马铃薯淀粉相比,燕麦淀粉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较差,这与燕麦淀粉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淀粉 性质
下载PDF
莜麦淀粉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汪磊 云月英 +3 位作者 游新勇 王国泽 朱波 张艳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6,32,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莜麦淀粉提取工艺条件,并检测了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莜麦淀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1.59,提取温度48.84℃,提取时间137.31 min,p H 8.73,该条件下莜麦淀...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莜麦淀粉提取工艺条件,并检测了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莜麦淀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1.59,提取温度48.84℃,提取时间137.31 min,p H 8.73,该条件下莜麦淀粉的提取率为75.58%。与对照组比,莜麦淀粉溶解度较小,糊化温度较高,莜麦淀粉糊冻融稳定性、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均较差,易发生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莜麦淀粉 响应面 提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建国 郝艳芳 +2 位作者 闫华娟 田呈瑞 介琳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7,49,共4页
研究了裸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燕麦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力明显地先增加后降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均随着发芽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发芽72 ... 研究了裸燕麦发芽过程中淀粉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燕麦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力明显地先增加后降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均随着发芽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发芽72 h分别降低了25.86%、11.08%和17.31%。相关性分析表明,燕麦发芽期间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与α-淀粉酶、β-淀粉酶及总淀粉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均与淀粉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发芽 淀粉 淀粉酶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燕麦淀粉糊化老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闫喜梅 胡新中 +3 位作者 李俊俊 罗佳 欧阳韶辉 郑建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2,共6页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法、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从淀粉的颗粒形貌特性、晶体结构特性和热力学特性的变化,来研究水分含量对燕麦淀粉糊化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X-衍射图谱为A型,含水量较低(70%)时,...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法、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从淀粉的颗粒形貌特性、晶体结构特性和热力学特性的变化,来研究水分含量对燕麦淀粉糊化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X-衍射图谱为A型,含水量较低(70%)时,老化后的燕麦淀粉凝胶质地坚硬表面空隙较大,衍射峰相对强度大,含水量较高(90%)时,凝胶表面质地均匀,衍射峰的相对强度较弱。燕麦淀粉重结晶晶体融化的起始温度(L)、顶点温度(L)、终止温度(t)和融化热焓值(△H),以及晶体生长速率均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说明增加含水量可延缓燕麦淀粉老化;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焓值(△H)有所增加,说明燕麦淀粉老化度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含水量在60%-90%时,燕麦淀粉重结晶的成核方式为一次成核。说明燕麦蒸煮类食品的老化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适当增加含水量可延缓贮藏过程中燕麦淀粉的老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淀粉 含水量 老化
下载PDF
燕麦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刚 刘英 +1 位作者 陈季旺 田向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89,共4页
对燕麦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燕麦淀粉的结构特性,粒径大小,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其糊化温度,AR1000型动态流变仪分析其凝胶速度、凝胶强度和耐热性,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颗粒平均粒径1~5μm,分布不均匀,... 对燕麦淀粉的理化性质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燕麦淀粉的结构特性,粒径大小,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其糊化温度,AR1000型动态流变仪分析其凝胶速度、凝胶强度和耐热性,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颗粒平均粒径1~5μm,分布不均匀,呈椭圆形和棱角形;燕麦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28.4%;30℃的膨润力1.35,溶解度为1.2%,70℃时膨润力和溶解度分别增加到4.43%和4.56%;燕麦淀粉糊化起始温度T_0 53.60℃,顶点温度T_P 62.00℃,终止温度T_C 69.00℃,热焓△H6.115 J/g。燕麦淀粉糊的凝胶速度为375 Pa/min,凝胶的强度为7 500 Pa,耐热性为150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淀粉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裸燕麦品种的淀粉特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燕 易翠平 +1 位作者 王强 周素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0-563,共4页
为给燕麦淀粉的应用以及适宜加工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从国内主栽燕麦中选取10个品种的11个样品(其中坝莜1号有河北和山西产两种样品)作为供试材料,通过湿法提取燕麦淀粉,并对其组成、黏度及凝胶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裸燕... 为给燕麦淀粉的应用以及适宜加工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从国内主栽燕麦中选取10个品种的11个样品(其中坝莜1号有河北和山西产两种样品)作为供试材料,通过湿法提取燕麦淀粉,并对其组成、黏度及凝胶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裸燕麦品种的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幅分别为91.06%~95.98%和21.06%~31.26%,品种间总淀粉变异较小,而直链淀粉变异较大。淀粉糊化特征中,样品间淀粉糊化温度变异最小,平均为82.0℃,反映淀粉糊热稳定性的破损值差异最大(变异系数23.8%)。在淀粉的凝胶特性指标中,黏附性差异最为显著(变幅0.00~139.89 g.s),其次为硬度(9.87~43.76 g),弹性、黏聚性差别不显著。11个材料中,坝莜1号(河北产)淀粉糊黏度大,热稳定性好;晋八属于易回生、强凝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淀粉 特性
下载PDF
燕麦淀粉的提取与纯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刚 刘英 +2 位作者 陈季旺 田向东 叶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以燕麦粉为原料,采用稀碱法从中提取淀粉,结合响应面法分析燕麦淀粉提取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4,液固比为6.7,时间为2.9 h时,淀粉中蛋白质残留最低,为1.19%,淀粉得率63.38%。经加中性蛋白酶处理后能有效地降低燕麦淀粉中残留蛋... 以燕麦粉为原料,采用稀碱法从中提取淀粉,结合响应面法分析燕麦淀粉提取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4,液固比为6.7,时间为2.9 h时,淀粉中蛋白质残留最低,为1.19%,淀粉得率63.38%。经加中性蛋白酶处理后能有效地降低燕麦淀粉中残留蛋白质的含量,加酶量48 AU/kg,温度50℃,液固比6,pH值为7.0,时间60 m in时,燕麦淀粉中蛋白质的残留量可降为0.6%左右,淀粉得率6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淀粉 响应面法 稀碱法
下载PDF
燕麦淀粉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田斌强 赵莉君 谢笔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87-291,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我国燕麦资源状况,阐述燕麦淀粉的提取、应用以及结构与性质,重点阐述燕麦淀粉显微结构、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糊化性质、燕麦淀粉糊的透明度、老化性质、流变性质,并对燕麦淀粉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燕麦淀粉 结构 性质 应用
下载PDF
燕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5
作者 章海燕 张晖 +1 位作者 王立 郭晓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共3页
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皮燕麦和裸粒型裸燕麦两大类,燕麦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膳食纤维、抗氧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现代营养学和医学研究表明,燕麦含有多种活性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减肥和美容等多种功能。目前... 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皮燕麦和裸粒型裸燕麦两大类,燕麦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膳食纤维、抗氧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现代营养学和医学研究表明,燕麦含有多种活性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减肥和美容等多种功能。目前有关燕麦研究主要集中在燕麦β-葡聚糖、蛋白、油脂等方面;该文主要讲述燕麦主要成分及其一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淀粉 蛋白质 脂质 膳食纤维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燕麦淀粉物化及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晶晶 黄立群 +2 位作者 张庆 黄卫宁 RAYAS-DUARTE Patricia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0-105,共6页
以燕麦粉为原料,分别利用植物乳杆菌(L.p)和旧金山乳杆菌(L.s)两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研究燕麦淀粉在发酵过程中各种物化及热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粉经过两种菌发酵后pH值下降,且L.p发酵的燕麦粉pH值下降的速率和产酸量都大于... 以燕麦粉为原料,分别利用植物乳杆菌(L.p)和旧金山乳杆菌(L.s)两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研究燕麦淀粉在发酵过程中各种物化及热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粉经过两种菌发酵后pH值下降,且L.p发酵的燕麦粉pH值下降的速率和产酸量都大于L.s。但是到发酵后期,两种乳酸菌发酵的燕麦粉pH值相近。发酵燕麦淀粉的溶解度和溶胀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温度下,其溶胀力和溶解度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经L.P发酵的样品的溶胀力低于L.s,但溶解度大于经L.s发酵的样品。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得到发酵过程中燕麦淀粉的变化:发酵后燕麦淀粉糊化过程中峰值黏度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糊化起始温度提前,糊化所需时间延长,糊化焓升高,且L.s发酵样品的糊化焓值高于L.p。发酵后燕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L.p发酵的样品的直链淀粉的含量高于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 燕麦淀粉 糊化 直链淀粉
下载PDF
碱法和超声辅助酶法分离燕麦淀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义萍 韩小贤 +2 位作者 赵亚娟 郝春明 郑学玲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7,共3页
比较碱法和超声辅助酶法两种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燕麦淀粉的提取效果影响。结果表明,碱法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10、料液比1∶6(m∶V)、搅拌时间为90min,该条件下燕麦淀粉的提取率为85.62%。超声辅助酶法分离燕麦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 比较碱法和超声辅助酶法两种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燕麦淀粉的提取效果影响。结果表明,碱法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10、料液比1∶6(m∶V)、搅拌时间为90min,该条件下燕麦淀粉的提取率为85.62%。超声辅助酶法分离燕麦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1.0%、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1h,超声处理20min,酶解pH值为7.0,该条件下燕麦淀粉的提取率为88.91%。试验结果显示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率高,反应时间短,节约能耗,环境污染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淀粉 分离 碱法 超声辅助酶法
下载PDF
品种对燕麦淀粉性质及加工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顾军强 钟葵 +4 位作者 王立 佟立涛 刘丽娅 周闲容 周素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49,共6页
收集2011年国内燕麦主产区42个燕麦样品,分析了品种间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差异以及酶解后燕麦浆稳定性差异,探讨了淀粉性质、糊化特征值以及酶解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淀粉质量分数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54.94%~ 65... 收集2011年国内燕麦主产区42个燕麦样品,分析了品种间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差异以及酶解后燕麦浆稳定性差异,探讨了淀粉性质、糊化特征值以及酶解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淀粉质量分数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54.94%~ 65.85%和8.26%~ 15.49%;糊化特性中,糊化温度变异系数CV最小(12.10%),破损值CV最大(158.30%),有25个品种的破损值为0,河北坝莜1号和S109-61-31燕麦粉破损值最大.酶解后四川白燕2号、盐源1号、宁夏白燕2号、甘肃定莜7号等回生值较小,比较适宜燕麦饮料的生产加工.燕麦浆酶解后的稳定性与燕麦粉糊化特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淀粉性质 加工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地区不同裸燕麦品种淀粉品质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建梅 曹莹莉 +1 位作者 胡新中 徐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研究不同生长环境对燕麦淀粉品质的影响,分别选取同时在我国两大燕麦主产区内蒙古和河北省种植的10个裸燕麦品种,测定其抗性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淀粉水解率,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品种的变异性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生长环境对燕麦淀粉品质的影响,分别选取同时在我国两大燕麦主产区内蒙古和河北省种植的10个裸燕麦品种,测定其抗性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淀粉水解率,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品种的变异性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地区内参试样品间的抗性淀粉、总淀粉、峰值黏度、破损值和回生值的差异均较大;两地区之间,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淀粉水解率以及大部分糊化特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燕麦样品淀粉水解率、糊化温度极显著(P<0.01)高于河北地区种植的燕麦样品,而峰值黏度、破损值、回生值极显著(P<0.01)低于河北地区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淀粉 品质分析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燕麦淀粉颗粒特性、热特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晶 张美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14-121,共8页
淀粉的性质直接影响淀粉原料食品的品质。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燕麦淀粉性质的影响,将燕麦淀粉在100~600 MPa的压力下处理30 min,研究燕麦淀粉颗粒特性、质构特性、热特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00~300 MPa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变... 淀粉的性质直接影响淀粉原料食品的品质。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燕麦淀粉性质的影响,将燕麦淀粉在100~600 MPa的压力下处理30 min,研究燕麦淀粉颗粒特性、质构特性、热特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00~300 MPa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变化不明显,颗粒粒径减小,400~600 MPa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变粗糙,并发生坍塌、黏结,颗粒粒径增加;超高压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淀粉凝胶的硬度、胶着度和咀嚼度,并增加淀粉凝胶的回复性、弹性和黏聚性;热力学参数表明燕麦淀粉在500 MPa和600 MPa处理后发生糊化;动态流变实验表明超高压处理使淀粉糊G’、G’’、tanδ值明显提高,且100 MPa处理后,淀粉黏弹性最好;静态流变实验表明原淀粉和超高压处理淀粉均为假塑性流体,500~600 MPa处理后,触变环面积减少,体系的剪切稳定性提高。本研究为超高压对燕麦淀粉特性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燕麦淀粉 颗粒特性 热特性 流变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