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honetic Analysis of Chinese Poems Chanting
1
作者 LIU Li-jie YANG F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3期465-468,共4页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nting of 21 five-syllable modem-style poems, which is Chinese traditional style of poem reciting with cadence and pleasant melody, in order to fmd out the prosodic hierarchy according to pau...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nting of 21 five-syllable modem-style poems, which is Chinese traditional style of poem reciting with cadence and pleasant melody, in order to fmd out the prosodic hierarchy according to pause duration, and probe the phonetic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chanting. Results reveal that pause exists after "level-level" tonal combinations, which is a kind of metrical pattern of Chinese poetry. The duration of syllables doubles in sentence final position. An exclamation is added when the sentence ends with a checked syllable. The pitch of syllables with level tone is lower than that of syllables with oblique tones, alternation of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forms the chanting melody. Sentences and poems with same metrical pattern have the same chanting mel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ting Prosodic hierarchy Five-syllable modern-style poems
下载PDF
The Respiratory Prosody of Seven-Syllable Modem-Style Poems Chanted in Cantonese
2
作者 HOU Xing-quan DENG De-chong YANG-F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期69-76,共8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piratory prosody of seven-syllable modem-style poems chanted in Cantonese,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iratory prosody and sentential pause-extension.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piratory prosody of seven-syllable modem-style poems chanted in Cantonese,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iratory prosody and sentential pause-extension.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respiratory and acoustic-phonetic signals simultaneously, this research reveals a two level chest and abdominal breath reset in the respiratory signals: (1) In the first level (L1), the breath reset appears at the beginning or the end of the clause. (2) In the second level (L2), the breath reset appears in the middle of the clause, of which the position relates to different tone patterns. There is a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respiratory prosody and the sentential pause-extension when chanting the seven-syllable modem-style poems in Cantonese: with L1 breath reset corresponding to the longest pause-extension at the end of the clause, while L2 breath reset corresponding to the longer pause-extens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clause, usually falling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syllable of the clause with tone pattern of Level-start and Level-end, or at the end of the fourth syllable of the clause with other tone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 chanting RESPIRATORY PROSODY pause-extension
下载PDF
雍乾之际厉鹗效应下广陵词坛与浙派咏物词的联通
3
作者 卞嘉傲 薛玉坤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18,30,共7页
雍乾之际,厉鹗等浙派词人寓居于扬州,以韩江吟社为阵地,大兴咏物风尚,推动了浙派在广陵词坛的词土扩张。而广陵咏物词也在“厉鹗效应”的作用下,基于扬州新生词人群体特性与本土雅俗并兼的文化气象,产生题材与思想内涵的新变,在一派清... 雍乾之际,厉鹗等浙派词人寓居于扬州,以韩江吟社为阵地,大兴咏物风尚,推动了浙派在广陵词坛的词土扩张。而广陵咏物词也在“厉鹗效应”的作用下,基于扬州新生词人群体特性与本土雅俗并兼的文化气象,产生题材与思想内涵的新变,在一派清空醇雅之中,掺入扬州文化生态的市井蒸腾,不仅真实客观地再现民生风情,使咏物词具有了史料价值,亦推进了清代“词史”观的构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乾之际 广陵词坛 浙派 咏物词
下载PDF
朝鲜咏史燕行诗里中国岭南书写的儒家精神
4
作者 郭志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6-202,共7页
朝鲜咏史燕行诗相关中国岭南的书写,从域外人士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出中国岭南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也体现出朝鲜半岛知识界对中国岭南的关注与向往,而其中尤其着墨于中国岭南秦汉史为主的历史、唐宋时期贬谪至岭南的文人和宋元交替与明清... 朝鲜咏史燕行诗相关中国岭南的书写,从域外人士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出中国岭南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也体现出朝鲜半岛知识界对中国岭南的关注与向往,而其中尤其着墨于中国岭南秦汉史为主的历史、唐宋时期贬谪至岭南的文人和宋元交替与明清易代之际岭南的忠臣义士。这一书写中所贯穿的强烈功业思想、儒家知识分子情怀和华夷之辨理念,是朝鲜咏史燕行诗中儒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咏史诗 燕行录 岭南
下载PDF
构建事象:杜甫体物之法与古典诗歌叙事性
5
作者 白松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6-61,共6页
叙事性是杜甫咏物诗的重要特性。“事”及叙事性因素的多重组合是杜甫咏物诗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体物之法,这一写法使得“物”超越抒情传统的“意象”范畴而成为“事象”,静态的物成为了立体的、动态的、历时的、行为性的“事”的有机组成... 叙事性是杜甫咏物诗的重要特性。“事”及叙事性因素的多重组合是杜甫咏物诗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体物之法,这一写法使得“物”超越抒情传统的“意象”范畴而成为“事象”,静态的物成为了立体的、动态的、历时的、行为性的“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构建事象”为中心的咏物诗调动多种叙事策略来体物状物,具体体现为虚实事境的构建、时空结构的变换、特定角度的选择、移情于物的视角等,由此实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表现诗人曲折变化的复杂体验。叙事性特色不仅使“物”承载了深厚的情志与内涵,在咏物诗中彰显出可贵的“诗史品质”,还具有革新启后的诗歌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咏物诗 叙事性 体物 事象
下载PDF
田雯七言歌行体咏物诗研究
6
作者 刘治宏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田雯七言歌行体咏物诗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咏物,体物传神;二是咏物结合议论,表达对某一事物或社会某一问题的看法;三是咏物中抒怀,表达对人生遭际的感慨。艺术特色表现为:长于用赋,铺陈排比;想象奇特,构思精巧;辞藻丰富,典故多... 田雯七言歌行体咏物诗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咏物,体物传神;二是咏物结合议论,表达对某一事物或社会某一问题的看法;三是咏物中抒怀,表达对人生遭际的感慨。艺术特色表现为:长于用赋,铺陈排比;想象奇特,构思精巧;辞藻丰富,典故多样。在神韵说风靡的清初诗坛,其诗独树一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雯 七言歌行体 咏物诗
下载PDF
查慎行《陪猎笔记》的书籍史文献价值
7
作者 甄芸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第9期88-93,共6页
《陪猎笔记》是清代诗人查慎行著录的扈从行程日记,记录查慎行文学仕臣生涯中首次随驾康熙皇帝巡幸避暑山庄的见闻与感思。其中,《陪猎笔记》详细记述康熙皇帝集合翰林文士编纂《佩文斋咏物诗选》的完整流程,展示出了清代官修书籍生产... 《陪猎笔记》是清代诗人查慎行著录的扈从行程日记,记录查慎行文学仕臣生涯中首次随驾康熙皇帝巡幸避暑山庄的见闻与感思。其中,《陪猎笔记》详细记述康熙皇帝集合翰林文士编纂《佩文斋咏物诗选》的完整流程,展示出了清代官修书籍生产过程中从编排方式、分工流程、皇帝参与到文献来源、文本组合的丰富细节,留存认知清代官修书籍文本生产和编辑形态的生动文献。与此同时,笔记对于皇帝与翰林文士阅读情况的记载,呈现出了他们的阅读世界。《陪猎笔记》细致而集中地存录编书与阅读的材料,具有珍贵的书籍史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猎笔记》 查慎行 《佩文斋咏物诗选》 书籍史 日记文献
下载PDF
论先秦“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春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20,共5页
《左传》、《国语》里记载了许多春秋“赋诗”、“引诗”的史实。从文化历史语境的阐释角度看,春秋赋诗是西周礼仪形式的遗留或变体;赋诗之所以能成为贵族生活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言说方式在于诗歌原有的那种庄严性、高贵性恰好符合了贵... 《左传》、《国语》里记载了许多春秋“赋诗”、“引诗”的史实。从文化历史语境的阐释角度看,春秋赋诗是西周礼仪形式的遗留或变体;赋诗之所以能成为贵族生活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言说方式在于诗歌原有的那种庄严性、高贵性恰好符合了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自我认同需求;再者,诗歌所独有的含蓄、委婉的特性,使赋诗成了外交或交际场合请求或拒绝别人的合适、得体的方式。春秋时代贵族引诗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到了春秋末期开始的“子学时代”,只有儒家大量引诗。同为史书,《左传》、《国语》记载的引诗与《战国策》记载的引诗有重要的差异:前者在于标举某种精神价值,而后者只是一种纯粹的语言修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赋诗 引诗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日本江户明治时期汉诗风潮的演变与泽井鹤汀的《吟香集》 被引量:3
9
作者 熊啸 严明 《东疆学刊》 CSSCI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日本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的汉诗坛上曾兴起过一股艳诗创作的风潮,其中泽井鹤汀的《吟香集》是颇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该集收录了其早年的艳诗,然而鹤汀后来诗风的转变又使得他对这些诗作及其自身形象表现出了否定的态度,使得《吟香集》呈... 日本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的汉诗坛上曾兴起过一股艳诗创作的风潮,其中泽井鹤汀的《吟香集》是颇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该集收录了其早年的艳诗,然而鹤汀后来诗风的转变又使得他对这些诗作及其自身形象表现出了否定的态度,使得《吟香集》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意义指向。然而,伴随着艳诗创作之风的进一步兴盛,鹤汀作为艳体诗人的形象已完全确立,甚至还被视为了明治前期诗坛领袖森春涛的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在江户明治诗风演变背景下的诗人形象及其地位乃是人们期待及阐释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 明治 泽井鹤汀 《吟香集》 艳诗
下载PDF
论唐前赋得诗的特点、地位和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明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6,共11页
赋得诗是随着南朝文人即席分题赋诗的出现而产生的诗歌新类别。在命题上,唐前赋得诗一般采用"赋……得……诗"、"……赋得……诗"、"赋得……诗"的形式。在题材上,唐前赋得诗主要指向咏物、咏诗、咏史、... 赋得诗是随着南朝文人即席分题赋诗的出现而产生的诗歌新类别。在命题上,唐前赋得诗一般采用"赋……得……诗"、"……赋得……诗"、"赋得……诗"的形式。在题材上,唐前赋得诗主要指向咏物、咏诗、咏史、赠别。在形式上,唐前赋得诗主要是五言四韵,至于七言、杂言的赋得诗,四韵以外的赋得诗,都很少;绝大多数押平声韵,押仄声韵和换韵的情况比较少见;分韵赋诗和题中用韵的情况也已经出现。唐前赋得诗创作推动了南朝永明体、宫体和以陈后主为首的三个诗歌创作群体的形成,对南朝诗歌不断追求"新变"产生了影响,推动了齐梁以后诗歌题材的大发展,也使齐梁诗歌诗体短小、精雕细刻、讲究四声、语言绮艳的特点进一步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得诗 分题诗 分韵诗 试帖诗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文吟诵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爽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年第6期125-129,共5页
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吟诵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吟诵不仅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历史的原因,吟诵一度被忽略,至今几乎成为绝学,给诗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目前语文教学界存在的教学误区,已让人们认识... 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吟诵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吟诵不仅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历史的原因,吟诵一度被忽略,至今几乎成为绝学,给诗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目前语文教学界存在的教学误区,已让人们认识到了吟诵教学回归小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将小学诗文吟诵教学的三种模式的侧重点依次分为"吟诵规则"、"吟好节奏"和"因情行调",旨在探寻吟诵教学的有效方法,推进诗文吟诵教学的回归,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吟诵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古诗文吟诵 吟诵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
下载PDF
白居易与中国古代“自咏诗”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敬雅 李定广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63,323-324,共13页
魏晋南北朝咏怀诗和咏物诗的平行发展,到唐代达到高潮并形成汇流,于是开始产生一种新的、特殊题材类型——自咏诗:以"自咏"为题,或题目涵义等同于"自咏"的一类诗,其特点是以自身为观照对象,把自身当作一"物&qu... 魏晋南北朝咏怀诗和咏物诗的平行发展,到唐代达到高潮并形成汇流,于是开始产生一种新的、特殊题材类型——自咏诗:以"自咏"为题,或题目涵义等同于"自咏"的一类诗,其特点是以自身为观照对象,把自身当作一"物"来吟咏,且全诗句句不离自身这个主体。这种"自咏诗"实为咏怀诗与咏物诗交叉重叠的部分。最早大量创作"自咏诗"从而开辟"自咏诗"新宇宙的是白居易。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恋情结和不朽愿望,是白居易大量创作自咏诗的主要动因。白氏"自咏诗"为后世仿效与继承,影响深远,它标志着自咏诗作为新的类型范式登上诗史舞台,开拓了古代诗歌的题材类型和风格类型,为知人论世提供了第一手史料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自咏诗 意义
下载PDF
由“本色”到“妙悟”:两宋诗学发展的逻辑进程——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道礼 汪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4,共8页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构起来的诗学,由“焕发真识”的诗人论、“忘我忘象”的艺术观、“进技于道”的创作论三大理论支柱支撑。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的两宋诗学史上这次转换的灵感源泉、知识基础、理论取向、逻辑进程,对中国文学、中国文论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宋代诗学 以禅喻诗 《沧浪诗话》
下载PDF
论清代的咏史乐府诗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辉斌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1期66-73,共8页
清代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乐府诗创作,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多方面原因,咏史怀古类的题材乃成为了诗人们的最爱,因之,各种类型的咏史乐府诗即因此而产生。其中,以尤侗《明史乐府》与洪亮吉《晋南北朝史乐府》最具... 清代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乐府诗创作,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多方面原因,咏史怀古类的题材乃成为了诗人们的最爱,因之,各种类型的咏史乐府诗即因此而产生。其中,以尤侗《明史乐府》与洪亮吉《晋南北朝史乐府》最具代表性。尤侗与洪亮吉与元末杨维桢、明初李东阳又被合称为"咏史乐府四大家"。四人的咏史乐府诗,在长达600年的历史长河里,既前后相续、一脉相承,又各具个性与风采,代表着咏史乐府诗史上的四座高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人 咏史乐府 承续关系 个性风采
下载PDF
论南朝咏物诗对唐代咏物诗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红菊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6,共5页
南朝咏物诗对唐代咏物诗影响深远。后者能够"擅其美",离不开对前者的题材、创作方式、注重"形似"的艺术追求以及形式华美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南朝咏物诗为中国古代诗歌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是其重要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 南朝 咏物诗 唐代 影响
下载PDF
北宋时期庞籍最早创作“八景诗”考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向斌 李红岩 《榆林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3-48,共6页
关于中国古代八景诗兴起于何时、何人最早创作八景诗的问题,学界看法不同,众说纷纭。针对这种现象,经过一系列的考证辨别,文章否定了苏轼等为"八景之祖"的观点,指出宋仁宗庆历年间应是八景诗兴起的时代,而庞籍应是宋代最早创... 关于中国古代八景诗兴起于何时、何人最早创作八景诗的问题,学界看法不同,众说纷纭。针对这种现象,经过一系列的考证辨别,文章否定了苏轼等为"八景之祖"的观点,指出宋仁宗庆历年间应是八景诗兴起的时代,而庞籍应是宋代最早创作八景诗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八景诗 庞籍 八咏
下载PDF
文化意象与民族文化精神构建——南永前图腾诗的意象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静 黄达安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4-98,共5页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的传统书写,凸显了图腾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独特精神内涵及审美形式,而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诗歌中“南永前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永前 图腾诗 意象 咏物诗
下载PDF
论南朝咏物诗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红菊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3-86,共4页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是在南朝成型。南朝咏物诗是咏物诗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南朝咏物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高超的体物技巧上,而这一点主要是通过丰富... 咏物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是在南朝成型。南朝咏物诗是咏物诗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却未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南朝咏物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高超的体物技巧上,而这一点主要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和新颖的构思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咏物诗 艺术成就
下载PDF
古诗词和音乐相融的历史沿袭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惠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24-26,共3页
我国的古诗词,远从上古的讴歌吟呼,历经《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诗、宋词均为合乐之诗。可见,音乐和诗词之间有着天然的姻亲关系。古典诗词吟诵在我国古代诗词创作和传播中生生不息地传承繁衍。
关键词 古诗词 音乐 依曲填词 吟唱
下载PDF
王佐对贬谪海南人士的吟咏——兼谈王佐研究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景新 高海洋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4-41,共8页
王佐是海南历史上的一代名贤,但后世对其研究却十分薄弱。我们需要在对其作品做具体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放在整个海南文化、文学史上,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才能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王佐有关唐宋贬谪海南人士的吟咏,代表着其咏史诗的水... 王佐是海南历史上的一代名贤,但后世对其研究却十分薄弱。我们需要在对其作品做具体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放在整个海南文化、文学史上,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才能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王佐有关唐宋贬谪海南人士的吟咏,代表着其咏史诗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士人的某种心态。《海外四逐客四首》最具感染力;《读宋史》《崖州裴氏盛德堂》则是通过历史著作和历史遗迹的感发,扩大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表现其"宋史情结";对李德裕的态度有别于"四名臣";对苏轼虽持有异议,但诗中所表现的完全是一片景仰之情;卢多逊、丁谓则成了其笔下的反面角色。他擅长于将人物放在政治大事中进行歌咏,将人的命运与政治得失紧密结合起来做出深沉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佐 研究 贬谪 吟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