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2022年臭氧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继章 高健 +9 位作者 余美芳 高锐 裴成磊 杨素霞 张金谱 宋伟 李磊 李银松 郭昊 叶子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00-3110,共11页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面开展了O_(3)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O_(3)生成以VOCs控制和NO_(x)-VOCs协同控制为主,现阶段VOCs和NO_(x)减排比例应不低于1:1;O_(3)生成对含氧VOCs最为敏感,其次是植物源VOCs(BVOCs)、烯烃、芳香烃和烷烃;2022年广州市O_(3)前体物NO_(x)和VOCs浓度同比下降14.7%和30.4%,但副高强盛、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频繁叠加强辐射、高温、低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抵消了广州市本地前体物减排的成效,造成O_(3)浓度上升,其中典型O_(3)污染过程(2022年9月16~22日)气流轨迹由西北、西南方向气团转变为东和东南方向气团,易受到来自周边城市区域传输影响.建议下一步持续推动NO_(x)减排,促进O_(3)对NO_(x)敏感性向正敏感性的转变,同时积极构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降低区域传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臭氧污染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前体物 气象条件 区域传输
下载PDF
泰山夏季O_(3)和PM_(2.5)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乜艳秋 朱玉姣 +10 位作者 张吉 赵勇 国兆新 刘玉虹 李洪勇 吴迪 高健 李红 王新锋 薛丽坤 王文兴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38,共12页
华北地区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泰山为华北平原最高峰,可代表华北地区背景大气的环境特征.本研究利用2021年6−8月在泰山顶的强化观测数据,开展了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模拟,结合位于泰山下国控站点(泰安市监测站)同期监测数... 华北地区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泰山为华北平原最高峰,可代表华北地区背景大气的环境特征.本研究利用2021年6−8月在泰山顶的强化观测数据,开展了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模拟,结合位于泰山下国控站点(泰安市监测站)同期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究了泰山顶夏季PM_(2.5)和O_(3)的污染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泰山顶NO2、SO2、CO的日均浓度均明显低于泰山下,而泰山顶O_(3)浓度相对更高.泰山顶O_(3)浓度超标天数为61 d,超标率为67.0%,最长连续超标天数达23 d;泰山顶PM_(2.5)日均浓度亦略高于泰山下.②泰山顶日间(07:00−17:00)O_(3)浓度主要来源于光化学反应,而夜间主要来源于区域传输.观测期间,泰山顶O_(3)的生成主要处于NO_(x)控制区.③随PM_(2.5)小时平均浓度的增加,其中二次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浓度增加的比例大于有机物;与清洁时段(PM_(2.5)小时浓度小于35μg/m^(3)的时段)相比,PM_(2.5)污染时段(PM_(2.5)小时浓度大于35μg/m^(3)的时段)二次无机盐浓度占比增加了13.1%.④泰山顶PM_(2.5)日均浓度和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MDA8 O_(3)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观测期间共发生50次PM_(2.5)和O_(3)小时浓度同步升高的现象,O_(3)浓度平均升速为(10.1±5.3)μg/(m^(3)·h),PM_(2.5)浓度平均升速为(9.5±6.4)μg/(m^(3)·h),二者同步升高的持续时间为2~14 h.PM_(2.5)和O_(3)小时浓度同步升高的过程倾向于发生在静风时段,与地面污染物向山顶输送、光化学反应、液相反应及残留层中的传输过程有关.研究显示,泰山O_(3)和PM_(2.5)污染防控需关注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及残留层传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PM_(2.5) O_(3) VOCS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下载PDF
应用OBM模型研究广州臭氧的生成过程 被引量:25
3
作者 高东峰 张远航 曹永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1,共5页
应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广州及其周边地区2000年夏、秋季臭氧生成过程的相对敏感性.在分析2000年7,11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及其下风向的花都和新垦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和相互关系基础上,应用OBM模型对上述地点的光化学... 应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广州及其周边地区2000年夏、秋季臭氧生成过程的相对敏感性.在分析2000年7,11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及其下风向的花都和新垦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浓度变化和相互关系基础上,应用OBM模型对上述地点的光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分析,以讨论这一地区的光化学反应类型.研究表明:7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RIR(AHC)>RIR(NO),臭氧生成处于VOC控制,下风向的花都RIR(NO)>RIR(AHC),臭氧生成处于NOx控制;11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RIR(AHC)>RIR(NO),臭氧生成处于VOC控制,下风向的新垦RIR(NO)>RIR(AHC),臭氧生成处于NOx控制.该模拟结果与该地区的相关空气质量模型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臭氧生成潜势 相对增量反应性(RIR)
下载PDF
K-OBM-S转炉冶炼不锈钢过程的数学模拟和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董艳伍 姜周华 +4 位作者 龚伟 李建民 尝天印 王彦明 刘卫东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6,共4页
K-OBM-S转炉是以铁水和电弧炉预熔钢液为原料冶炼不锈钢的精炼设备。以转炉冶炼普碳钢的顶吹模型和AOD法冶炼不锈钢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80tK-OBM-S转炉冶炼不锈钢的数学模型。对二步法冶炼2Cr13型不锈钢和三步法冶炼0Cr18Ni9型不... K-OBM-S转炉是以铁水和电弧炉预熔钢液为原料冶炼不锈钢的精炼设备。以转炉冶炼普碳钢的顶吹模型和AOD法冶炼不锈钢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80tK-OBM-S转炉冶炼不锈钢的数学模型。对二步法冶炼2Cr13型不锈钢和三步法冶炼0Cr18Ni9型不锈钢的过程验证结果表明,大部分终点碳含量的误差≤±0.03%,终点铬含量误差≤±0.3%,110炉0Cr18Ni9钢目标碳(0.10%~0.25%)命中率为95.6%,终点目标铬(17.1%~17.6%)的命中率为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bm-S转炉 不锈钢冶炼 数学模拟
下载PDF
K-OBM-S不锈钢冶炼最优配料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芳泓 龚伟 姜周华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太钢K-OBM-S法冶炼不锈钢的配料模型。模型中包括13个决策变量,最低配料成本作为模型的目标函数,一组自变量的线性等式和不等式作为约束引入,采用单纯形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按建立的数... 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太钢K-OBM-S法冶炼不锈钢的配料模型。模型中包括13个决策变量,最低配料成本作为模型的目标函数,一组自变量的线性等式和不等式作为约束引入,采用单纯形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按建立的数学模型对SOCr18Ni9不锈钢进行配料,可使吨钢总成本降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K—obm—S工艺 模型 配料
下载PDF
Atmospheric oxidizing capacity in autumn Beijing:Analysis of the O_(3) and PM_(2.5) episodes based on observation-based model 被引量:3
6
作者 Chenhui Jia Shengrui Tong +8 位作者 Xinran Zhang Fangjie Li Wenqian Zhang Weiran Li ZhenWang Gen Zhang Guiqian Tang Zirui Liu Maofa 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57-569,共13页
Atmospheric oxidizing capacity(AOC)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actors of chemistry process(e.g.,the formation of ozone(O_(3))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in the troposphere.However,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AO... Atmospheric oxidizing capacity(AOC)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actors of chemistry process(e.g.,the formation of ozone(O_(3))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in the troposphere.However,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AOC still remains uncertainty.In this study,a comprehensive field campaign was conducted during autumn 2019 in downtown of Beijing,where O_(3) and PM_(2.5) episodes had been experienced successively.The observation-based model(OBM)is used to quantify the AOC at O_(3) and PM_(2.5) episodes.The strong intensity of AOC is found at O_(3) and PM2.5 episodes,and hydroxyl radical(OH)is the dominating daytime oxidant for both episodes.The photolysis of O_(3) is main source of OH at O_(3) episode;the photolysis of nitrous acid(HONO)and formaldehyde(HCHO)plays important role in OH formation at PM_(2.5) episode.The radicals loss routines vary according to precursor pollutants,result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air pollution.O_(3) budget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O_(3) production is transition regime(both VOC and NOx-limited)at O3 episode.The heterogeneous reaction of hydroperoxy radicals(HO_(2))on aerosol surfaces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H and O_(3) production rates.The HO_(2) uptake coefficient(γHO_(2))i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and required accurate measurement in re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Our findings could provide the important bases for coordinated control of PM_(2.5) and O_(3)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lution episode observation-based model Atmospheric oxidizing capacity Heterogeneous reaction Hydroxyl radical Budgets
原文传递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英南 薛丽坤 +3 位作者 陈天舒 申恒青 李红 王文兴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1-632,共12页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observation-based model)作为分析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深度挖掘大气综合观测数据以及全面认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推进OBM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升PM_(2.5)和臭氧(O...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observation-based model)作为分析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深度挖掘大气综合观测数据以及全面认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推进OBM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升PM_(2.5)和臭氧(O_(3))协同防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梳理了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应用OBM解析O_(3)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机制及其他活性成分化学机制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OBM结构和内置大气化学机制在不断更新,使OBM由最初用于O_(3)生成机制的研究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大气化学全过程分析工具,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是,OBM自身结构的局限性、我国尚未掌握OBM核心技术以及可利用的观测数据仍有限等原因制约了OBM在我国大气化学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大气化学过程解析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模型,充分发挥OBM的优势;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OBM运行系统和大气化学机制;建立有代表性的区域监测网络为OBM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综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大气化学机制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 环境空气臭氧 二次气溶胶
下载PDF
2021年南京市新冠疫情期间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8
作者 周德荣 蒋琳 +1 位作者 孙季韵婷 黄昕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4-702,共9页
为了解2021年南京市新冠疫情期间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成因,利用南京大学SORPES站点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0日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疫情前、中、后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针对臭氧(O 3)的关键前体物,挥发性有机... 为了解2021年南京市新冠疫情期间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成因,利用南京大学SORPES站点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0日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疫情前、中、后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针对臭氧(O 3)的关键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拉格朗日粒子输送与扩散模型(Lagrangian Particle Distribution Model,LPDM)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疫情封闭期间,南京市PM 2.5质量浓度较疫情前降低了40%~50%,组分中硝酸盐、有机物质量浓度降幅最为显著,分别下降了34.0%和16.5%。臭氧体积浓度不降反升,城中区域增幅最显著站点可达50%左右。其气态前体物氮氧化物(NO x)及VOCs浓度变化呈相反态势,分别较疫情前降低28%、升高49.6%。模型及卫星遥感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南京市臭氧属于协同偏VOCs控制区。气团溯源结果显示,南京市受本地及周边区域传输的共同影响,疫情封闭期间省外上海方向、省内苏州-无锡-镇江-南通方向的气团贡献增大。PMF解析了南京市本地VOC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源、植物源、溶剂源、工业生产源以及油气挥发源,其中机动车源占比变幅最大,疫情封闭期间下降了15.1%,疫情后上升了4.3%。其次为油气挥发源、溶剂源,这两项污染源疫情封闭期间分别上升了11.2%、1.7%,疫情后则分别下降了4.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 箱体模型(obm) 臭氧
下载PDF
长沙市夏秋季VOCs特征及在臭氧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华 郭卉 +3 位作者 周国治 金红红 朱颖 王彦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为了解我国中部地区VOCs污染特征及对臭氧(O_(3))生成的影响,于2021年5—10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主城区开展了VOCs在线监测,共计监测116种组分.测量结果显示:观测期间总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3.09±9.97)×10^(-9),VOCs月均浓度呈“... 为了解我国中部地区VOCs污染特征及对臭氧(O_(3))生成的影响,于2021年5—10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主城区开展了VOCs在线监测,共计监测116种组分.测量结果显示:观测期间总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3.09±9.97)×10^(-9),VOCs月均浓度呈“U”型变化,7月最低,10月最高,而VOCs日变化呈典型双峰型,受人为源活动影响显著;长沙市VOCs化学组成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主,其次是烷烃和卤代烃,而对臭氧生成潜势(OFP)有较大贡献的主要是OVOCs和芳香烃,二者合计占比达到68.3%,其中丙醛、乙醛、间/对-二甲苯、乙烯和甲苯是关键活性物种.OBM(基于观测的模型)模拟结果显示:长沙市5月、8月和9月臭氧生成属于协同控制区,6—7月属于VOCs控制区,而10月处于NO_(x)控制区.人为源VOCs中削减高碳醛类、烯烃类、烷烃类对臭氧防控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长沙
下载PDF
珠三角典型区域臭氧成因分析与VOCs来源解析——以中山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温丽容 江明 +6 位作者 黄渤 袁鸾 周炎 陆炜梅 张莹 刘明 张力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0-513,共14页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不断加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臭氧与其前体物浓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平衡的前体物削减会导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深入分析臭氧前体物与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及解析VOCs的来源对于臭氧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中...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不断加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臭氧与其前体物浓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平衡的前体物削减会导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深入分析臭氧前体物与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及解析VOCs的来源对于臭氧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市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一个代表性城市,目前臭氧污染极其严重。选取当地5个站点,采取在线和离线两种监测方式,于2020年和2021年臭氧污染较严重的9月,开展臭氧前体物VOCs监测,并进行臭氧污染成因分析和VOCs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21年紫马岭站点的TVOC平均质量浓度达到127.5μg·m^(-3),高于其他站点,且同比上升5.2μg·m^(-3),主要原因是烷烃质量浓度从27.3μg·m^(-3)大幅上升到44.6μg·m^(-3);2020年和2021年9月TVOC的质量浓度波动幅度均较大且不规律,中旬和下旬的整体质量浓度水平较高。臭氧敏感性分析表明,2020年9月中山市臭氧污染为明显的VOCs控制区,而2021年9月则为协同控制区。削减分析得出,结合中山市实际污染情况,灵活选择1?3或1?2的ρ(NOx)/ρ(VOCs)比例进行削减更有利于臭氧治理。观测期间在线和离线监测站点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显示异戊二烯、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1, 2, 4-三甲苯、乙烯为中山市的臭氧污染优控物种。VOCs来源解析表明中山市2020年和2021年VOCs浓度贡献最大的来源均为机动车尾气及油品挥发源,分别占比37.4%和32.4%;OFP贡献最大的来源均为溶剂使用源,分别占比23.6%和22.2%。综上所述,为有效缓解中山市臭氧污染,建议重点对机动车尾气及油品挥发源和溶剂使用源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前体物 臭氧生成潜势 EMKA曲线 光化学箱模型obm PMF模型
下载PDF
中国代工企业品牌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晓燕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2期16-20,共5页
代工模式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快速通道,也是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瓶颈障碍。文章通过分析OEM、ODM和OBM的不同之处,指出中国代工企业品牌化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了实现品牌化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OEM ODM obm 代工 品牌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典型城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与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赵敏 申恒青 +7 位作者 陈天舒 李吉东 孙忠泉 纪元元 薛丽坤 李红 王文兴 尚凡一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1361,共11页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代表性城市东营市夏季环境空气臭氧(O_(3))污染成因,利用2021年6月东营市大气超级站监测数据与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较为全面地分析了O_(3)污染特征与O_(3)生成敏感性机制,并开展了前体物减排效果评估.结果表明...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代表性城市东营市夏季环境空气臭氧(O_(3))污染成因,利用2021年6月东营市大气超级站监测数据与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较为全面地分析了O_(3)污染特征与O_(3)生成敏感性机制,并开展了前体物减排效果评估.结果表明:①2021年6月东营市O_(3)污染较严重,O_(3)污染天〔日最大8 h平均O_(3)浓度值(MDA8-O_(3))≥160μg/m^(3)〕占比达50.0%,MDA8-O_(3)、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浓度平均值较非污染天分别升高70.0%、10.4%和7.6%.②O_(3)污染天呈高温、低湿的特点,O_(3)浓度与温度的相关性在污染天显著增强.③基于本地化的O_(3)生成潜势计算表明,与非污染天相比,污染天异戊二烯、乙烯和甲苯对O_(3)生成潜势的贡献分别增加了114.3%、68.6%和38.2%.④污染天O_(3)本地净生成速率明显升高.O_(3)生成处于VOCs-NO_(x)协同控制区,减少VOCs和NO_(x)排放均可有效降低O_(3)生成.研究显示,现阶段东营市应实施VOCs/NO_(x)协同减排比例大于或等于1∶1的减排策略,污染天(尤其是夜间)应加大NO_(x)及VOCs减排力度,减轻污染天温度升高及植物源排放增加等不可控因素对O_(3)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臭氧 臭氧生成潜势 敏感性分析 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obm)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观测模型量化VOCs对深圳市城区臭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明棣 云龙 +7 位作者 李成柳 郭键锋 古添发 魏启兵 李文淑 陈玉茹 许均政 李光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99-2608,共10页
为了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深圳市城区臭氧(O_(3))生成的影响,探究O_(3)污染的防控策略,基于莲花站在线观测数据对2018年秋季O_(3)污染过程中VOCs对O_(3)生成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在分析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观测的模型分析了O_(3)... 为了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深圳市城区臭氧(O_(3))生成的影响,探究O_(3)污染的防控策略,基于莲花站在线观测数据对2018年秋季O_(3)污染过程中VOCs对O_(3)生成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在分析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观测的模型分析了O_(3)原位生成特征,识别了影响O_(3)生成的关键VOCs组分,并量化了其对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深圳市城区秋季O_(3)污染过程具有高温低湿的特征,主导风向主要为持续偏北风影响型、海陆风影响型和无明显主风型,其中海陆风影响型和无明显主风型受传输影响导致φ(O_(3))在傍晚后呈居高不下的特征.②不同主导风向类型下,深圳市城区O_(3)化学生成的建模结果具有一致性.污染日O_(3)最大小时净生成速率平均值为12.85×10^(-9) h^(-1),HO_(2)·+NO和RO_(2)·+NO两种途径对O_(3)生成的贡献率分别为57.9%~60.2%和39.8%~42.1%.③深圳市城区O_(3)生成受VOCs控制,其中植物源ISO(异戊二烯)和人为源VOCs组分中的XYM(间对-二甲苯)、TOL(甲苯等其他芳香烃)、HC8(高碳数烷烃)、OLT(直链烯烃)是影响O_(3)生成的五大关键组分.④φ(ISO)和φ(AHC)(AHC为人为源VOCs)单独下降20%,φ(O_(3))小时峰值分别下降6.2%和28.0%,其中AHC组分中以φ(XYM)降低带来的φ(O_(3))下降效果最显著,降幅为10.1%.研究显示:人为源VOCs组分体积分数的下降对降低φ(O_(3))有显著效果,建议以二甲苯类物种来源为重要管控对象,特别是机动车排放与溶剂使用源;同时,建议加强醛酮类VOCs的监测与研究,为O_(3)的污染治理及污染源的精细化管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O_(3))生成
下载PDF
武汉市2018年4-9月臭氧及其前体物非线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安雄 胡柯 +4 位作者 沈龙娇 钟章雄 段佳鹏 汪羽商 陈文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729-738,共10页
近年来武汉市臭氧污染日益严峻,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瓶颈,弄清臭氧及其前体物非线性关系是臭氧防控的关键和基础.本研究基于武汉中心城区2018年4—9月臭氧及其前体物在线观测数据,分析出武汉市臭氧浓度受前体物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共... 近年来武汉市臭氧污染日益严峻,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瓶颈,弄清臭氧及其前体物非线性关系是臭氧防控的关键和基础.本研究基于武汉中心城区2018年4—9月臭氧及其前体物在线观测数据,分析出武汉市臭氧浓度受前体物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观测期间武汉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32.5×10^-9,烷烃是武汉市VOCs的主要组分,其次是含氧VOCs(OVOCs)和卤代烃.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定量分析臭氧与前体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削减VOCs会引起臭氧生成潜势的显著下降,而削减氮氧化物则会使臭氧生成潜势升高,说明武汉市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在人为源VOCs中,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最高,是影响臭氧生成的关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臭氧生成潜势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
下载PDF
汕头市城区大气VOCs来源解析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娟 李成柳 +5 位作者 郭岩 黄宜耀 陈舒迟 陈苗 张宇烽 杨应琅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利用超低温预浓缩GC-MS法于2019年10月对汕头市濠江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在线实时观测,研究其污染特征、来源以及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关键VOCs活性物种及来源。研究发现,大气VOCs中烷烃含量占比最高;利用PMF模型确定6类排放... 利用超低温预浓缩GC-MS法于2019年10月对汕头市濠江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在线实时观测,研究其污染特征、来源以及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关键VOCs活性物种及来源。研究发现,大气VOCs中烷烃含量占比最高;利用PMF模型确定6类排放源:机动车排放源(38.0%)、溶剂使用源(20.4%)、汽油泄露与挥发源(16.5%)、化工排放源(11.7%)、油燃烧源(7.9%)、植物排放源(5.5%);利用OBM模型对臭氧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濠江区具有显著的局地光化学臭氧污染潜势;臭氧生成主要受人为源VOCs控制与影响;人为源VOCs的5种关键活性物种分别为间/对二甲苯,甲苯和其他低活性芳香烃类,C6以上活性较大的烷烃,直链烯烃和支链烯烃;关键活性物种主要来源为溶剂使用源(32.4%),其次为机动车排放源(20.9%)和汽油泄露与挥发源(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来源解析 臭氧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
下载PDF
济南市夏季典型臭氧污染过程VOCs组分特征及来源分析
16
作者 张桂芹 张俊骁 +5 位作者 张淼 张凤菊 孙友敏 刘仕杰 杜琪玥 魏小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28-3838,共11页
基于2021年6月16~26日济南市一次典型臭氧(O_(3))污染过程,结合107种VOCs监测数据,以山区背景点做参照,分析了市区在不同污染时期(清洁期CP、污染上升期PRP、重污染期HPP和污染下降期PDP)O_(3)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特征,... 基于2021年6月16~26日济南市一次典型臭氧(O_(3))污染过程,结合107种VOCs监测数据,以山区背景点做参照,分析了市区在不同污染时期(清洁期CP、污染上升期PRP、重污染期HPP和污染下降期PDP)O_(3)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和箱式模型(OBM)识别VOCs的主要来源和O_(3)生成机制及敏感性物种.结果表明,市区HPP期ρ(O_(3)-8h)均值为(246.67±11.24)μg·m^(-3),ρ(O_(3)-1h)峰值为300μg·m^(-3),VOCs体积分数和NO_(2)浓度受边界层高度和风速降低影响,分别高出其它3个时期76.99%~145.36%和127.78%~141.18%,是O_(3)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市区VOCs中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卤代烃占比较大,为43.81%、20.98%和17.43%,三者在HPP期增长明显,丙酮、丙烷和乙烷各时期均为体积分数前3物种,异戊烷HPP期增长最多;臭氧生成潜势(OFP)占比较大的有烯烃、烷烃和芳香烃,为40.19%、28.06%和21.92%,1-丁烯、甲苯、异戊烷和异戊二烯是OFP较高的物种,异戊二烯在PRP期最高,除此以外均为1-丁烯最高,异戊烷HPP期受体积分数影响OFP明显升高.VOCs与CO相关系数初步表明机动车尾气与油气挥发是HPP期VOCs主要来源,进一步采用PMF发现溶剂使用源、燃烧源、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植物源是市区VOCs的重要来源,其中HPP期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源对VOCs的贡献高出其他时期3.09~14.72倍,溶剂使用源对VOCs的贡献是CP期和PRP期的2.50倍左右,说明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源和溶剂使用源是造成VOCs体积分数增长的主要来源.潜在源和浓度权重分析发现VOCs还受东北方向滨州和东营传输的影响.OBM结果表明,市区O_(3)生成主要路径为过氧化羟基自由基(HO_(2)·)和甲基过氧自由基(CH_(3)O_(2)·)两者与NO反应,HPP期臭氧净生成速率[P(O_(3))net]为24×10^(-9)h^(-1),敏感性实验表明O_(3)生成对VOCs中的烯烃组分最敏感,1-丁烯、丙烯、顺-2-丁烯和乙烯是O_(3)生成的优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来源解析 污染过程 obm模型
原文传递
苏州市初夏臭氧污染成因及年际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也正 张鑫 +7 位作者 顾钧 缪青 魏恒 熊宇 杨倩 吴斌 沈文渊 马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2-1401,共10页
以2017~2021年的5~6月苏州市城区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臭氧(O_(3))、氮氧化物(NO_(x))、总氧化剂(O_(x))、一氧化碳(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O_(3)污染成因及其年际... 以2017~2021年的5~6月苏州市城区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臭氧(O_(3))、氮氧化物(NO_(x))、总氧化剂(O_(x))、一氧化碳(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了O_(3)污染成因及其年际变化,解析了环境空气VOCs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年来苏州O_(x)平均体积分数以及NO_(x)和CO平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VOCs的体积分数整体呈上升趋势;O_(3)污染天光化学反应前体物浓度水平仍较高,且显著高于优良天.(2)近年来苏州O_(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苏州市VOCs和NO_(x)长期减排比例应不低于5∶1,在VOCs控制方面应注重对芳香烃和烯烃的减排.(3)源解析结果显示,工业排放、汽油车尾气和柴油机尾气是苏州市VOCs的主要排放源;近年来工业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有所下降,但汽油车尾气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上升明显,且上述两类污染源排放VOCs的O_(3)生成潜势较高.(4)综合分析各排放源对O_(3)生成潜势的贡献发现,溶剂使用源和汽油车尾气源的VOCs排放是影响苏州市O_(3)生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O_(3)-NO_(x)-VOCs敏感性 源解析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苏州市
原文传递
近三年长沙市臭氧污染形势分析及污染成因和防治对策
18
作者 范茂清 伍乔 +3 位作者 赵芳 曾鸣 谷惠文 汪羽商 《环境工程》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臭氧(O_(3))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程度不断加深,统计发现,2019—2021年长沙市O_(3)超标的高发时间为夏、秋季,总辐射量≥0.85 MJ/m2、最高气温≥32℃、相对湿度≤65%为长沙市O_(3)生成较为有利的气象条件。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模拟了... 臭氧(O_(3))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程度不断加深,统计发现,2019—2021年长沙市O_(3)超标的高发时间为夏、秋季,总辐射量≥0.85 MJ/m2、最高气温≥32℃、相对湿度≤65%为长沙市O_(3)生成较为有利的气象条件。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模拟了污染高值时段长沙市3个站点区域的最优达标减排方案:环保学院站点区域应单独削减40%VOCs;高新区环保局站点区域应单独削减21%VOCs;马坡岭站点区域不具备达标条件,但单独削减VOCs可使O_(3)浓度下降速度最快。因此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有针对性地设计科学的减排方案,可以显著降低O_(3)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成因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长沙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ozone formation sensitivity based on observational methods:Development history,methodology,and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s in China
19
作者 Wanghui Chu Hong Li +4 位作者 Yuanyuan Ji Xin Zhang Likun Xue Jian Gao Cong 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43-560,共18页
Observation-based method for O_(3)formation sensitivity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ground-level O_(3)pollution,which has broad application potentials in determining the O_(3)pollution forma... Observation-based method for O_(3)formation sensitivity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ground-level O_(3)pollution,which has broad application potentials in determining the O_(3)pollu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This paper outlin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research on O_(3)formation sensitivity based on observational methods,described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ology,summarized the relative application results in China and provide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_(3)pollution in China based on relevant study results,and finally pointe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this field in China.The overview study showed that the O_(3)formation sensitivity in some urban area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presented a gradual shifting tendency from the VOC-limited regime to the transition regime or the NO_(x)-limited regime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_(3)precursors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O_(3)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and precursor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and the dynamic control capability of O_(3)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improved.There are still some current deficiencies in the study field in China.Therefore,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stereoscopic monitoring network for atmospheric photochemical components should be further constructed and improved;the atmospheric chemical mechanisms should be vigorously developed,and standardiz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O_(3)formation sensitiv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China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ervation-based method Ozone formation sensitivity Ozon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VOCS NO_(x) obm
原文传递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carbonyls to atmospheric oxidation capacity(AOC)during the winter haze pollution over North China Plain
20
作者 Xue Yang Gen Zhang +4 位作者 Guang Pan Guolan Fan Houyong Zhang Xuan Ge Mingyue D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77-388,共12页
Atmospheric carbonyl compounds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cycling of radicals and have exhibited surprisingly high levels in winter that were well correlated to particulate matter,for which the reason have not been... Atmospheric carbonyl compounds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the cycling of radicals and have exhibited surprisingly high levels in winter that were well correlated to particulate matter,for which the reason have not been clearly elucidated.Here we measured carbonyl compounds and other trace gasses together with PM_(2.5)over urban Jinan in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the winter.Markedly higher carbonyl concentrations(average:14.63±4.21 ppbv)were found during wintertime haze pollution,about one to three-times relative to those on nonhaze days,with slight difference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except formaldehyde(HCHO).HCHO(3.68 ppbv),acetone(3.17 ppbv),and acetaldehyde(CH_3CHO)(2.83 ppbv)were the three most abundant species,accounting for~75% of the total carbonylson both haze and non-haze days.Results from observational-based model(OBM)with atmospheric oxidation capacity(AOC)indicated that AO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arbonyls during the winter haze events.Carbonyl photolysis have supplied key oxidants such as RO_(2) and HO_(2),and thereby enhancing the formation of fine particles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elucidating the observed haze-carbonyls inter-correlation.Diurnal variation with carbonyls exhibiting peak values at early-noon and night highlighted the combined contribution of both secondary formation and primary diesel-fuel sources.1-butene was further confirmed to be the major precursor for HCHO.This study confirms the great contribution of carbonyls to AOC,and also suggests that reducing the emissions of carbonyls w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mitigate haze pollution in urban area of the NCP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YLS HAZE observation-based model Source apportionment Atmospheric oxidation capa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