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齿状突骨折合并C_(2、3)脱位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田纪伟 王雷 +2 位作者 董双海 赵庆华 夏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合并C2,3,脱位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54岁,平均36岁,根据是否有合并伤分2组,A组:齿状突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9例;B组:齿状突骨折合并C2,3间盘破裂、C2,3脱位;...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合并C2,3,脱位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54岁,平均36岁,根据是否有合并伤分2组,A组:齿状突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9例;B组:齿状突骨折合并C2,3间盘破裂、C2,3脱位;齿状突骨折根据Anderson—DAlonzo分类:Ⅱ型骨折12例、Ⅲ型骨折4例;手术采取齿突中孔螺钉单纯固定4例;齿突螺钉固定加C2,3融合内固定6例;齿突螺钉固定加后路C2,3固定术6例;术后颈围固定3个月。[结果]16例患者经6个月~3年随访,X线片均示骨性愈合;A、B2组无固定并发症(内置物松动、折弯、断钉)。无神经功能加重的患者。[结论]对Hanggman骨折可采用颅骨小重量牵引,C2,3不稳的齿突骨折患者,宜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内固定术 脱位
下载PDF
经前路螺钉固定治疗可复性枢椎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春永 叶君健 +2 位作者 林章雄 谢昀 谢其扬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可复性枢椎齿状突骨折行前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21例Ⅱ型和浅Ⅲ型枢椎齿状突骨折,经颅骨牵引后X线和/或CT复查证实已复位,在C臂机透视监控下,经右颈部采用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结果术后出现喉上神经牵拉伤3例。... 目的探讨可复性枢椎齿状突骨折行前路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21例Ⅱ型和浅Ⅲ型枢椎齿状突骨折,经颅骨牵引后X线和/或CT复查证实已复位,在C臂机透视监控下,经右颈部采用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结果术后出现喉上神经牵拉伤3例。螺钉位置良好19例,枢椎椎体前方皮质破裂1例,螺钉穿透枢椎齿状突1例。经(19±10.5)月(4~40月)随访,齿状突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1例四肢瘫痪患者术后肌力恢复到2~3级、感觉部分恢复,其余患者术前症状消失,喉上神经牵拉伤恢复;所有患者颈椎活动基本正常。结论对可复性枢椎齿状突行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手术符合中国人脊柱生理,能最大限度恢复上颈椎的结构和稳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好、费用低、手术固定牢靠、直接愈合率高的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尖 骨螺丝 枢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齿状突螺钉加压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11
3
作者 倪斌 陈德玉 +4 位作者 叶晓建 谭军 贾连顺 朱建平 唐希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压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齿状突骨折采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单枚齿状突螺钉加压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及临床检查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均无明显颈部... 目的:探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压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齿状突骨折采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单枚齿状突螺钉加压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及临床检查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均无明显颈部活动受限。无螺钉移位、断裂等并发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明显减轻2例。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牢靠,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术前良好的复位是本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齿状突骨折 螺钉内固定 颈椎 前入路
下载PDF
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建伟 马华松 +3 位作者 邹德威 谭荣 王晓平 郑蕊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3月,对9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为19~56岁...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3月,对9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39岁;新鲜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7例,陈旧性骨折脱位2例。齿突骨折按照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7例,Ⅲ型2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为9.0~15.0分,平均11.2分。结果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发生。9例患者均完全复位,术后3~6 d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5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12个月时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的骨折已经愈合,内固定位置好,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3.0~17.0分,平均15.4分,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齿突尖 脱位 脊柱骨折 骨钉
下载PDF
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6
5
作者 高文飞 王卫东 +3 位作者 侯宁 宋瑞鹏 王利民 廖文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行一期后路枕枢椎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术,获得完全骨性融合后行二期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记录颈椎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 目的探讨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行一期后路枕枢椎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术,获得完全骨性融合后行二期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记录颈椎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均顺利完成后路枕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4个月。一期术后12~18个月CT复查显示患者均获得完全骨性愈合,枕颈部感觉及运动障碍等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同时神经功能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行二期后路内固定取出术后,患者枕颈部活动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左右旋转为83.36°±4.80°,前屈为32.50°±3.79°,后伸为21.96°±3.61°。结论ⅡC型齿状突骨折可先行后路枕枢椎临时内固定非融合治疗,再行二期内固定取出术,能较大程度保留患者寰枢关节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枕枢固定 齿状突骨折 非融合
下载PDF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臧危平 刘祖德 +3 位作者 李展春 李新锋 张磊 吴连明 《脊柱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13例Ⅱ型齿突骨折患者以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其中6例伴脊髓受损症状。结果术...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13例Ⅱ型齿突骨折患者以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其中6例伴脊髓受损症状。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2个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寰枢椎均融合。6例脊髓受损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1分(9.2~11.8分),术后2周JOA评分为15.6分(15.2~16.8分)。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尖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寰枢关节间撑开技术治疗颅底凹陷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俊杰 蓝思彬 +8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马向阳 艾福志 章凯 段明阳 杨善智 陈恩良 梁达轩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4期197-203,共7页
目的观察寰枢关节间撑开技术——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TARP)治疗颅底凹陷症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探讨TARP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TARP手术治疗的22... 目的观察寰枢关节间撑开技术——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TARP)治疗颅底凹陷症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探讨TARP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TARP手术治疗的22例颅底凹陷症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寰齿间隙(ADI)、Chamberlian线(CL,CT矢状位上硬腭到枕骨大孔的连线)和O-C_2角(Mc Gregor线与枢椎椎体下缘交角),计算齿突下移距离(dCL)和O-C_2角变化量(dO-C_2角);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根据神经功能改善率将患者分成A组(改善率<50%)和B组(改善率≥50%),其中A组5例,B组17例。结果TARP术后2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两组ADI、CL、dCL、O-C_2角、d O-C_2角等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平均病程分别为(106±68)和(45±47)个月,A组明显长于B组(P<0.05)。1例患者术后脑干仍存在持续压迫,予二期经口齿突切除伴后路内固定翻修术,症状无显著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寰枢关节间撑开技术治疗颅底凹陷症是有效的,不伴齿突切除的TARP技术能有效下移齿突并充分减压椎管;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与病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寰枢关节 脱位 经口手术 齿突尖 减压术 外科 骨板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颈椎前路单枚空心螺钉置入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5
8
作者 吴玉杰 朱彤 +3 位作者 沈康平 傅智轶 金文杰 刘兴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92-3199,共8页
背景:齿状突骨折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间的活动功能。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背景:齿状突骨折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间的活动功能。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经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齿状突骨折患者,选取48例患者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行前路单枚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内固定治疗前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体格检查,拍摄患者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射线片,评价并分析其治疗后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在颈椎前路单枚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13.4个月。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吞咽困难3例,经3-6个月随访治愈,螺钉松动3例,经延长外固定时间后治愈,不愈合患者1例,二期行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后治愈,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愈合,愈合后寰枢椎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并发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严格选择适应证、内固定治疗中精细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齿状突骨折 并发症 内固定 螺钉 前入路 后路融合 骨折分类 单枚螺钉 双枚螺钉
下载PDF
正常儿童齿状突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1
9
作者 窦海成 陈鸥 +4 位作者 王向阳 徐华梓 黄其杉 罗鹏 赵敬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测量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参数,确立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各种参数变化,为儿童齿状突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参数依据。方法利用CT二维重建技术,测量120例不同年龄组儿童正常齿状突基底横断面松质骨、皮质骨的横径、纵径,... 目的测量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参数,确立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各种参数变化,为儿童齿状突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参数依据。方法利用CT二维重建技术,测量120例不同年龄组儿童正常齿状突基底横断面松质骨、皮质骨的横径、纵径,模拟入钉点(C2椎体前下缘中点)至齿状突尖部前角、后角的角度及距离,最佳角度及最佳长度。结果正常儿童齿状突基底部基本呈圆形,纵径稍大于横径,各参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入钉的安全角度范围:16°~36°,最佳入钉角度范围:19°~22°。3~5岁、6~9岁和10~14岁3组的钉道长度安全范围分别为8~14mm、10~16mm、12~21mm;最佳长度分别为13~14mm、15~16mm、19~20mm。枢椎高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对于Ⅱ型齿状突骨折儿童进行齿状突螺钉固定时,可根据不同年龄齿状突的不同参数变化,选择相应的螺钉直径、长度和进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尖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儿童
下载PDF
数字化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方案设计: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宣煌 张国栋 +1 位作者 吴长福 林海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926-4933,共8页
背景: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存在难度大、风险高以及颈椎稳定性和颈椎活动度之间的选择难点。目的:探讨计算机软件应用于Ⅱ型齿状突骨折三维重建、复位以及数字化内固定设计的方法和临床应方法:将1具颈椎标本制作成Ⅱ型齿状突骨折类型,... 背景: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存在难度大、风险高以及颈椎稳定性和颈椎活动度之间的选择难点。目的:探讨计算机软件应用于Ⅱ型齿状突骨折三维重建、复位以及数字化内固定设计的方法和临床应方法:将1具颈椎标本制作成Ⅱ型齿状突骨折类型,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中对骨折模进行重建、复位,以Solidworks进行螺钉的设计,并在骨折复位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内固定,以此导临床。结果与结论:对骨折标本模型进行了三维重建、复位,根据三维模型测量数据,完成虚拟螺钉内固定并成功指导临床手术。结果显示,应用Mimics及Solidworks可在计算机上设计出用于治疗Ⅱ型齿状骨折的数字化螺钉固定,对临床手术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Ⅱ型齿状突骨折 数字化设计 三维重建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寰枢椎术后张口位投照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利臣 《医疗设备信息》 2007年第5期95-96,83,共3页
探讨了寰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张口位投照的方法。
关键词 寰枢椎 齿状突 张口位 医学影像
下载PDF
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挂钩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斌 周风金 +6 位作者 谢宁 杨健 李松凯 郭翔 张峰 朱庄臣 刘军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价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椎板钩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采用C1~C2关节间隙螺钉及寰椎椎板钩治疗合并寰枢椎不稳的齿状突游离小骨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3-69岁... 目的评价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椎板钩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采用C1~C2关节间隙螺钉及寰椎椎板钩治疗合并寰枢椎不稳的齿状突游离小骨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3-69岁,平均35.2岁。其中,有明确外伤病史11例。所有病例均存在枕颈部症状,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术前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6例;E级3例。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月所有病例枕颈部症状消失,X线及CT重建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寰枢椎序列良好,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4例,D级7例,E级7例。无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病例。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假关节形成或寰枢椎不稳等并发症。结论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寰椎椎板钩是治疗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尖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骨螺丝
下载PDF
国人前路齿突螺钉置入安全角度与齿突容纳能力的影像学分析
13
作者 刘风霞 岳斌 +2 位作者 王岩 初怡静 陈伯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以CT三维重建资料为基础,对3种不同标志方法引导的前路齿突螺钉置人的安全角度及可靠性进行分析,并评估国人齿突的容纳能力。方法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对选取的141例国人颈椎CT三维重建资料中的齿突图像进行测量分析,... 目的以CT三维重建资料为基础,对3种不同标志方法引导的前路齿突螺钉置人的安全角度及可靠性进行分析,并评估国人齿突的容纳能力。方法应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对选取的141例国人颈椎CT三维重建资料中的齿突图像进行测量分析,其中男96例,女45例。分别以寰椎前结节、枢椎椎体下终板、C3椎体前缘切线为标志,测量不同标志线下前路齿突螺钉置钉的安全角度范围、最佳置钉角度与最佳置钉长度,并对男性与女性的最佳置钉长度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测量齿突基底部最窄矢状内径与外径、基底部最窄冠状内径与外径,分析国人齿突是否能够容纳2枚直径为3.5 mm的皮质骨螺钉,并分别对男性与女性齿突基底部径线长度及齿突的螺钉容纳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寰椎前结节、枢椎椎体下终板、(:3椎体前缘切线作标志线置钉的安全角度范围分别为22.82°~30.37°、55.55。~63.08。、13.83。~ 21.42。;最佳置钉角度分别为27.09。±2.98。、58.85。±4.43。、18.09。±5.09。;最佳置钉长度为(38.35 ± 2.93 ) m m ,其中男性为(39.04 ± 2.89 ) m m ,女性为(36.89 ± 2.46 )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_05 )。齿突基底部最窄冠状内径、外径分别为(6_21 ± 1.01) mm、( 8_87 ± 1_04 ) mm,最窄矢状内径、外径分别为( 7_16 ± 1.13 ) 皿n、(10.34±0.98) m m ,男性与女性齿突基底部矢状、冠状径线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1例资料中,有65例(46% )齿突冠状面能够容纳2枚直径为3.5 mm的皮质骨螺钉,其中男50例,女1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 5 );在齿突基底部的矢状径线上,有128例(91% )能够容纳2枚直径为3.5 mm的皮质骨螺钉,其中男92例,女36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户<0.05)。结论以寰椎前结节、枢椎椎体下终板及C3椎体前缘切线做标志线,前路齿突置钉的安全角度范围分别为22.38°~30.43°、55.52°~63.54°、13.38°~21.53°。齿突的矢状径有容纳2枚螺钉的更大空间,为国人前路齿突交叉置钉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尖 脊柱骨折 骨螺丝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7
14
作者 戴力扬 M.Millgram Y.Floman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总结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 15例 ,其中男 11例 ,女 4例 ,Anderson -D′AlonzoⅡ型骨折 10例 ,Ⅲ型骨折 5例。结果 随访 1~ 5年 ,骨折均获骨性愈合。临床症状完全消... 目的 总结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 15例 ,其中男 11例 ,女 4例 ,Anderson -D′AlonzoⅡ型骨折 10例 ,Ⅲ型骨折 5例。结果 随访 1~ 5年 ,骨折均获骨性愈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12例 ,明显减轻者 3例 ,均无明显颈部活动受限。结论 前路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主要优越性在于保存了寰枢椎的生理活动 ,而术前骨折解剖复位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损伤 脊椎骨折/手术 骨折内固定 骨螺钉
下载PDF
寰枢椎病变植入物内固定:口咽入路的优势
15
作者 孙明启 包国玉 刘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934-4940,共7页
背景:经口咽入路是治疗寰枢椎病变的传统方法,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为经口咽入路到达颅颈交界区提供直观操作路径,并提供安全操作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尸体标本进行经口咽入路逐层外科解剖,观察解剖层次、组织... 背景:经口咽入路是治疗寰枢椎病变的传统方法,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为经口咽入路到达颅颈交界区提供直观操作路径,并提供安全操作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尸体标本进行经口咽入路逐层外科解剖,观察解剖层次、组织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以门齿为标志点测量各主要解剖结构与其之间的距离,并测量椎动脉与中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寰枢椎的形态学结构。结果与结论:经口咽前入路能直接显露从斜坡中下段至C3椎体上缘的范围,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C1水平左侧为20.72-29.70mm、右侧为20.36-28.98mm,C2水平左侧为13.10-23.00mm、右侧为13.85-24.02mm。前结节、齿突前面、齿突后面、硬脊膜、脊髓以及C2椎体前缘和C3椎体前缘与门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9.24-88.16mm、74.95-96.27mm、84.77-107.39mm、87.65-111.45mm、91.38-116.11mm、76.21-92.77mm和78.53-105.13mm。寰椎长度为(19.8±2.3)mm,齿突高度为(15.9±1.9)mm,最大横径为(10.5±0.6)mm,最大矢状径为(11.5±1.9)mm;枢椎最大横径为(15.1±1.6)mm,最大矢状径为(17.7±1.3)mm,上关节面外缘到中线的距离为(26.1±1.7)mm,横突孔入口与上关节面之间的距离为(8.1±1.3)mm。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结构复杂,经口咽入路在解剖安全范围内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寰枢椎 内固定 口咽入路 斜坡 齿突 椎动脉 脊髓 颅颈交 界区 解剖
下载PDF
不同长度齿突对螺钉把持力的测试
16
作者 方弘伟 王向阳 +6 位作者 施达 陈卓 赵云珍 王晓成 黄晓东 欧阳钧 吴增晖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长度齿突骨折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收集20具新鲜成人枢椎标本,按齿突螺钉固定技术钻孔形成针道,模拟齿突Ⅱ型骨折,测量齿突端针道长度,置入螺钉后测试旋入力矩、最大轴向拨出力和刚度;解剖观察钉道骨质构成。结... 目的评价不同长度齿突骨折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收集20具新鲜成人枢椎标本,按齿突螺钉固定技术钻孔形成针道,模拟齿突Ⅱ型骨折,测量齿突端针道长度,置入螺钉后测试旋入力矩、最大轴向拨出力和刚度;解剖观察钉道骨质构成。结果钉道长度8.3~12.3mm,钉道长度与螺钉最大拔出力相关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28,回归方程式:Y=156.69+67.97X(Y:钉道长X:拔出力),大于10mm和小于10mm两组间旋入力矩、最大轴向拨出力和刚度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齿尖部由皮质骨构成。结论齿突长度和骨折端的稳定度关系不密切,与最大轴向拨出力成正比关系但并不显著,短于1cm的齿突对螺钉仍有较好的把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骨折 内固定 螺钉 生物力学 骨折固定
下载PDF
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治疗:手术还是保守?
17
作者 杜诗尧 倪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24-2431,共8页
背景:老年人上颈椎损伤易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率逐年增高,而目前关于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的诊断、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目的:拟对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的分类、治疗方法及不同方法之间的疗效作一综述。方法:计... 背景:老年人上颈椎损伤易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率逐年增高,而目前关于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的诊断、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目的:拟对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的分类、治疗方法及不同方法之间的疗效作一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和中国万方全文数据库1996年1月至2016年7月有关Ⅱ型齿突骨折老年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检索关键词分别为"odontoid fracture,elderly,treatment,conservative,surgical"和"齿状突骨折,老年,治疗,保守,手术",以及早期相关研究的经典文章。结果与结论:(1)Ⅱ型齿突骨折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治疗目标不尽相同;(2)保守治疗的齿状突骨不连概率高于手术治疗,但对于老年患者,并不影响临床结局;(3)文献报道的老年Ⅱ型齿突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保守与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别;(4)对于身体基础条件无法满足开放手术要求,或者合并其他严重心肺疾病,以及无法耐受保守治疗的Ⅱ型齿突骨折老年患者,可以考虑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齿突尖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Ⅱ型齿突骨折 保守治疗 外科治疗 微创 老年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非融合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斌 陈其昕 +5 位作者 李方财 陈刚 梁成振 李浩 陶轶卿 王海超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2-550,共9页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治疗不适合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以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至2013年期间,选取13例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18~62岁,平均40...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治疗不适合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以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至2013年期间,选取13例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18~62岁,平均40岁.采用一期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不进行植骨融合,术后复查CT显示骨折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在内固定拆除至少1个月后采用动力位CT评估寰枢椎及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的保留情况,采用文献报道的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正常值作为历史对照.结果 13例患者成功置入直径3.5 mm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共计52枚,螺钉长度为24~28 mm.术中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2 ± 4.5)个月.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9.0±2.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即行二期手术拆除内固定,期间无内固定失败.手术前后患者颈痛症状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自术前平均(7.5±1.0)分(6~9分)下降至内固定拆除术后末次随访的(2.3±0.6)分(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力位CT显示术后寰枢椎旋转活动度平均向左17.0°、向右17.2°,寰枢椎总体旋转活动度平均为34.2°;术后颈椎旋转活动度平均向左59.7°、向右56.8°,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平均为116.5°.术后寰枢椎总体旋转活动度下降至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的27.3%,颈椎总体旋转活动度下降至同年龄组、同性别正常人群的78.2%.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非融合治疗不适合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Ⅱ型齿突骨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寰枢椎的旋转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尖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 被引量:95
19
作者 池永龙 王向阳 +4 位作者 毛方敏 林焱 徐华梓 黄其杉 杨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方法对40名20~45岁正常人行齿突CT扫描,测量齿突基底冠状径与矢状径、齿突长度、枢椎总高度、齿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10例齿突骨折患者,其中AndersonⅡ型...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方法对40名20~45岁正常人行齿突CT扫描,测量齿突基底冠状径与矢状径、齿突长度、枢椎总高度、齿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10例齿突骨折患者,其中Anderson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6例。骨折端无移位4例,移位小于5mm3例,移位大于5mm3例。新鲜骨折8例,陈旧骨折2例。牵引复位后,在C4,5水平右胸锁乳突肌内侧做5mm切口,于“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定位克氏针打入齿突,用单枚3.5mm中空螺钉固定。陈旧性骨折者同期行前路植骨。结果齿突基底冠状径为(8.8±1.2)mm,矢状径为(10.9±1.0)mm,齿突长度为(14.2±1.2)mm,枢椎总高度为(38.2±1.8)mm,齿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上缘重力线的夹角为23.1°±1.4°。10例患者内固定均较满意,螺钉位于齿突中央,无偏斜。全部病例随访10~25个月,平均19个月。8例骨性愈合,2例不愈合,但无临床症状。本组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突骨折可保留寰枢椎间的运动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皮固定以一枚螺钉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 治疗 齿突骨折 陈旧性骨折 前路植骨
原文传递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齿状突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窦海成 张中月 +2 位作者 罗鹏 王向阳 黄其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儿童齿状突的各种参数变化,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提供参数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9月到2012年12月因外伤行颈部CT检查的436例患儿影像学资料,利用CT二维重建技术,选入176例,按年龄分为三组,A组:≤6岁,共40...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儿童齿状突的各种参数变化,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提供参数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9月到2012年12月因外伤行颈部CT检查的436例患儿影像学资料,利用CT二维重建技术,选入176例,按年龄分为三组,A组:≤6岁,共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B组:〉6岁,≤12岁,共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C组:〉12岁,≤18岁,共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测量儿童齿状突基底部冠状外径(D),齿状突基底部矢状外径(A),齿状突长度(0B),枢椎椎体高度(AB),以及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垂直角的夹角(a)。结果小于6岁儿童齿状突基底部冠状外径(4.21±1.62)mm,外径不足以容纳单枚螺钉,或者旋人螺钉后容易造成齿状突劈裂;6~12岁儿童,测量结果为(5.50±2.80)mm,结果变异较大,12~18岁儿童,其测量结果(8.64±1.68)mm接近于成人;因此对于6~18岁的儿童,应注意个体化;儿童齿状突的齿状突长度,枢椎椎体高度以及齿状突轴心线与C,椎体垂直角的夹角测量结果小于正常成人的长度及角度。结论对于小于6岁的儿童,齿状突骨折不推荐采用经皮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技术;对于6~18岁的儿童,该技术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注意个体化原则,术前要结合齿状突不同年龄不同参数变化,选择相应的螺钉直径,长度及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内固定器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