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efei Economic Circle 被引量:1
1
作者 Rui ZHU Zhongxiang Y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4期60-65,共6页
From the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efei Economic Circle,this paper established two sets of subsystem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It separately determined 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indicators in two indi... From the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efei Economic Circle,this paper established two sets of subsystem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It separately determined 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indicators in two indicator system. Using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it made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efei Economic Circle. Finally,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results,it came up with pertinent recommendations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Hefei Economic Cir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efei Economic circle
下载PDF
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分析
2
作者 何如海 徐楚涵 +3 位作者 王成 石婉婉 叶梦雅 芮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96-103,共8页
用DPSIR模型选择指标,用TOPSIS法分析2009—2021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发现:(1)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由2009年的0.2683提升到2021年的0.3354,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由较不安全级提升到临界级,驱动力、状态、压力、影响、响应... 用DPSIR模型选择指标,用TOPSIS法分析2009—2021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发现:(1)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由2009年的0.2683提升到2021年的0.3354,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由较不安全级提升到临界级,驱动力、状态、压力、影响、响应子系统均处于好转趋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向好发展趋势;(2)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2009—2013年逐步上升、2013—2015年趋于平稳、2015—2016年下降、2016—2021年逐年上升的态势;(3)与2009年相比,到2021年,研究区25个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总体上提高1级,空间分异层次特征显著,整体上呈现出从“山东4市>江苏7市>河南6市>安徽8市”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DPSIR TOPSIS 淮河生态经济带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3
作者 任建强 彭英杰 +2 位作者 杨亚帅 张玲娟 冯越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面对当今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工作新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腹地,河北省尤为注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城市化过程和信息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的... 面对当今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工作新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腹地,河北省尤为注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碳目标下河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城市化过程和信息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的必要性,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技术成果和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发展 京津冀生态协同圈 河北省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4
作者 王芳 侯静怡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逐渐趋向于更高程度的耦合;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发现,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为显著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生态脆弱区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Ec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A Case Study on Wuqi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冰 王冬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7期1524-1531,共8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eco-economy in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 with Wuqi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Method] Eco-economy development and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Wuqi County in Shaan...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eco-economy in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 with Wuqi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Method] Eco-economy development and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Wuqi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were researched based on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population of impoverished people and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Result] The areas with vulnerable environment and backward economy should establish a virtuous circle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nd a sustainable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clus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change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and to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 ecological econom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Virtuous circle Wuqi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下载PDF
基于“专创融合”视域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研究——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例
6
作者 潘峰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6-9,共4页
专创融合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教育范式,已经成为高校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正是结合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改进和探索,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实践教学先进理论成果,探索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以机电设... 专创融合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教育范式,已经成为高校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正是结合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改进和探索,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实践教学先进理论成果,探索出“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观照对象,以学情分析,通过“五线谱”教学设计,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注重解决学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课程中开发的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性不强、学生就业意愿城市化等问题,从而促进高职专创融合有效开展,学生的专创融合能力也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创融合 高职院校 生态圈教育
下载PDF
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基于江西遂大高速公路试点项目的个案分析
7
作者 黄喜荣 张正辉 +1 位作者 曾武 周林兴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88,共4页
数字转型时代,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是高速公路信息化、数字化的必然发展态势,有助于提升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与能力。文章以江西省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为例,从制度、意识、... 数字转型时代,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是高速公路信息化、数字化的必然发展态势,有助于提升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与能力。文章以江西省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为例,从制度、意识、技术、人才等维度剖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的纾解路径,即筑牢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生态圈”、凝聚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引领力”、构筑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元宇宙”、打造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建设项目 电子档案 电子文件 单套制管理 元宇宙 共同体 生态圈
下载PDF
基于邻里中心模式的生态新区社区生活圈规划创新与实践——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为例
8
作者 肖翔 石恺 陈渝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6-182,共7页
近年来,我国通过出台居住区相关标准规范,以“生活圈”的形式将邻里中心模式融入规划编制体系。这些标准规范解决了邻里中心建什么、建多少的问题,但未能解答怎么建、怎么管的疑惑。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通过在控规编制、要素配置及运管... 近年来,我国通过出台居住区相关标准规范,以“生活圈”的形式将邻里中心模式融入规划编制体系。这些标准规范解决了邻里中心建什么、建多少的问题,但未能解答怎么建、怎么管的疑惑。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通过在控规编制、要素配置及运管体系上的创新,逐步构建了涵盖规划编制全流程的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模式,通过采取法定规划、需求清单及监管平台3大措施,尝试解决邻里中心在空间布局、要素配置、运管方法等维度的问题,形成了一套平衡需求与供给、兼顾市场化运营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新建地区邻里中心规划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地区 社区生活圈 邻里中心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机制研究
9
作者 张丛林 康文健 杨祥林 《科技促进发展》 2024年第6期536-543,共8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生态环境保护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进展,应用实地调研法、文献梳理法开展研究,同时借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生态环境保护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进展,应用实地调研法、文献梳理法开展研究,同时借鉴前人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协同治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理论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环境保护联保共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机制的完善建议,为该区域、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生态环境 联保共治 理论框架 机制
下载PDF
融合发展路径下的文旅小镇规划策略研究——以威海大岚山冰雪小镇为例
10
作者 张现劼 于辰龙 +2 位作者 闫小杰 张心素 吕程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在城乡建设水平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的背景下,文旅休闲产业的内在需求持续高涨,因此,如何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文旅目的地成为当下文旅产业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文旅小镇”的概念出发,在剖析小镇发展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 在城乡建设水平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的背景下,文旅休闲产业的内在需求持续高涨,因此,如何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文旅目的地成为当下文旅产业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文旅小镇”的概念出发,在剖析小镇发展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小镇在“生态、生产、生活”不同圈层的融合发展路径,并以威海大岚山冰雪小镇为例,在空间层面提出“三生”圈层融合发展策略,在风貌层面提出彰显地域风情的空间品质策略,在运营机制层面提出多元主体协同的管理模式策略,以期为文旅产业的在地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发展 文旅小镇 “三生”圈层 特色塑造
下载PDF
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11
作者 程妤 孙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安徽省“一圈五区”为例,分析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依据安徽省“一圈五区”近五年的金融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数据,得知在生态农业发展...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安徽省“一圈五区”为例,分析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依据安徽省“一圈五区”近五年的金融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数据,得知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的水平较低,存在较大不足,并确定引起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依据金融支持和生态农业发展之间的影响及关联,从促使生态农业生产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扩大金融供给来源、构建生态农业发展金融管理以及监督机制、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对“一圈五区”中产业、资金、政策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为实现金融支持和生态农业发展两者间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支持 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圈五区 双向性 金融供给来源 监督机制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12
作者 汪焱 邱孝枰 +1 位作者 余永黔 景铮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3期263-272,共10页
为探明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关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2个系统、8个维度共计33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成渝双城经济圈2010-2020年生态保护与经济高... 为探明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关系,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2个系统、8个维度共计33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成渝双城经济圈2010-2020年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及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相对发展度模型与变异系数法进一步探明二者的相对发展程度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保护水平呈“快速增长—短暂回落—稳步提升”的趋势,发展指数由0.448提升至0.585,空间上呈连片状的优化格局;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发展指数由0.317提高至0.509,逐渐形成“两极独大,中部提升”空间分布特征;③成渝双城经济圈整体耦合协调性持续向好,协调水平由初级协调上升至中级协调,呈“两核一带”协调并进的地理空间特征;④区域内75%城市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并进,城市间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在未来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着力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培育发展区域创新型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水平双效提升,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保护 耦合协调 成渝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其圈层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杰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第12期45-52,共8页
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是衡量高职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效应的重要指标,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支撑。文章引入圈层结构理论的研究新视角,基于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基本内涵,以职普融通生态体系构建机制理... 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是衡量高职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效应的重要指标,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支撑。文章引入圈层结构理论的研究新视角,基于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基本内涵,以职普融通生态体系构建机制理顺、产教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激活、高职教育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机制推进、科教融汇支撑机制优化为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内生基础保障,以深化高职教育资源整合、畅通高职教育界面传递、改善高职教育环境建设、提升高职教育单元协作为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运行调控条件,以高职教育经济环境承载力增强体系、文化环境承载力提升体系、科技环境承载力促发体系、政治环境承载力稳定体系为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外在约束系统,构建了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圈层体系理论框架,为我国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生态承载力 圈层体系 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晓卓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3年第5期369-373,共5页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高龄化、空巢化对于康养需求激增,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打造康养人才培养生态圈,对于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行业适应性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康养行业的发展趋势,打造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需要具有拓展...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高龄化、空巢化对于康养需求激增,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打造康养人才培养生态圈,对于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行业适应性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康养行业的发展趋势,打造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需要具有拓展性、现代化和先进性,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找准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出发点,明确人才培养问题导向,确立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支撑点,明确产教融合生态圈的结合点。由此,文章提出通过建立基本架构、做优专业链条、深化三教改革、聚焦创新链条、提高服务贡献等方面打造康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 产教融合 生态圈 构建 研究
下载PDF
休闲农业发展:理论阐释、实践例证与路径选择——基于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背景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玉雨 廖永松 +1 位作者 孙武 于法稳 《经济论坛》 2023年第3期5-16,共12页
在国内大循环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是释放生态消费内需潜能、实现空间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重要路径。探讨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阐释、实践例证与路径选择,对于提振国内生态消费需求、推动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从而加快实现畅通国内大循... 在国内大循环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是释放生态消费内需潜能、实现空间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重要路径。探讨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阐释、实践例证与路径选择,对于提振国内生态消费需求、推动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从而加快实现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价值,它凸显了坚持以人为本、反思异化消费、打破经济和生态二元对立、理性应用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理念。基于此,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展开实践例证,并提炼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总结。最后,提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公民生态消费意识、创新生态资源开发模式、强化技术推动作用和完善农业生态补偿体系五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休闲农业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下载PDF
2000~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艳军 李子辉 +1 位作者 官冬杰 李振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876-4885,共10页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意义重大.以2000~2020年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FVC)等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质量(EQI),并分析了研究区的植被生态...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意义重大.以2000~2020年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FVC)等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质量(EQI),并分析了研究区的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极端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植被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稳定和升降交替态势,多年平均植被生态环境质量值为63.96;(2)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平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成渝城市群四周山区,渝东南地区也具有较高平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中部地区平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年际间的分布相似,变化较小;(3)2000~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斜率趋势整体呈向好发展的趋势.斜率最小等级(-3.17~-0.42)主要分布于成都以及重庆主城周边地区;成渝城市区东部和中部的生态环境质量趋势斜率均表现为增长趋势.(4)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质量与极端气候因子日最高气温>25℃的日数(SU)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日最高气温高于90%分位数的日数(TX90P)、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FD)因子在0.05水平上正相关,与日最低气温高于90%分位数的日数(TN90P)因子在0.05水平上负相关;研究结果能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植被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极端气候 空间变化 相关性 成渝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FAST宁静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辛亮 苏维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75-5587,共13页
为揭示FAST工程的建成对宁静区及区内不同圈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为区域未来的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提供一定参考,以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干扰度和脆弱度指数构筑评价模型来分析该区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及生态... 为揭示FAST工程的建成对宁静区及区内不同圈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为区域未来的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提供一定参考,以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干扰度和脆弱度指数构筑评价模型来分析该区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林地、草地、耕地为FAST宁静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前10a景观变化以草地、耕地向林地转化为主,人类活动相对较弱;后10a建设用地快速增加,三个圈层综合动态度皆有所上升,景观变化渐活跃但仍处于较低可控水平;FAST宁静区以低、较低、中生态风险区为主,核心区、中间区生态风险低,但受FAST工程影响有上升趋势,边远区生态风险变化表现为“两极下降,中间升高”的纺锤状;FAST宁静区生态风险呈空间正相关且相关性越渐显著,分布特征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宁静区 景观格局变化 生态风险评价 空间自相关 圈层差异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其空间驱动机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欢 方行明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6-434,共9页
基于集聚“规模—能力—效益”与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的研究框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了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继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空间驱动机... 基于集聚“规模—能力—效益”与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的研究框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了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继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空间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态势。(2)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以及“H—H”集聚和“L—L”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3)经济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科技创新、工业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对本地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存在直接积极影响,而政府干预的直接推动作用有限;外商直接投资、工业要素禀赋结构、政府干预具有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则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空间驱动机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空间区划及管控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佳玲 赵伟 +1 位作者 李燕辉 张正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7-335,共9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空间是我国西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等理论,从政策目标、公众需求等方面综合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空间是我国西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等理论,从政策目标、公众需求等方面综合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判断矩阵法开展生态空间区划并提出相应管控机制。结果表明:(1)10年间ESQ表现出稳中向好趋势,空间上呈中部低,四周高的“盆地型”分布格局,质量等级变化呈“中部向好、四周持稳”特点,以不变和变好为主;(2)ESQ处于弱变异和中等变异之间,且弱变异面积占比大,ESQ整体较稳定;(3)综合质量变化特征和稳定性分析,将生态空间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潜在修复区、重点修复区和生态保育区,对重点保护区重点实施原生态保护,开展封禁自然保育;重点修复区主要为人工生态系统,重点实施人工修复,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潜在修复区应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努力提升整体生态状态;生态保育区是研究区生态空间的主要类型,应实施生态保育,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可合理进行生产开发建设,该区域可为研究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战略方向并作为发展预留空间。对生态空间分区管控研究可方便决策者对生态保护修复空间进行识别和管理,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方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质量评价 变异系数 判断矩阵 生态空间区划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扬杰 张莉 《经济论坛》 2023年第9期28-38,共11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互关联、彼此促进、融合共生。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9年16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互关联、彼此促进、融合共生。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9年16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成都、绵阳和重庆等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的城市往往新型城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但上升趋势明显,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90%以上的城市属于领先型地区,且处于良好协调阶段的成都、重庆和绵阳与其邻近城市有较大差距,亟待发挥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生态文明建设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