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the ballistic response of honeycomb sandwich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offset and normal impact
1
作者 Nikhil Khaire Gaurav Tiwari +1 位作者 Vivek Patel M.A.Iqbal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56-73,共1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sandwich panels with honeycomb cores.The high velocity impac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compressed air gu... In the present study,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sandwich panels with honeycomb cores.The high velocity impac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a compressed air gun.A sharp conical nosed projectile was impacted normally and with some offset distance(20 mm and 40 mm).The deformation,failure mod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obtained for both kinds of loading.Moreover,the explicit solver was run in Abaqus to creat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The numerically obtained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to check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ling.The numerical result was further employed to obtain strain energy dissipation in each element by externally running user-defined code in Abaqus.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inscribe circle diameter and cell wall and face sheet thickness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 was examined.The result found that ballistic resistance and deformation were higher against offset impact compared to the normal impact loading.Sandwich panel impacted at 40 mm offset distance required 3 m/s and 1.9 m/s more velocity than 0 and 20 mm offset distance.Also,increasing the face sheet and wall thicknes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ballistic resistance in terms of a higher ballistic limit and energy absorption.However,inscribe circle diameter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ballistic resistance.Also,th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sandwich structure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different deformation directions.The energy dissipation in plastic work was highest for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regardless of impact condition followed by tangential,radial and axial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eycomb sandwich structure offset impact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 Geometry effect
下载PDF
Stationary response of stochastic viscoelastic system with the right unilateral nonzero offset barrier impacts
2
作者 Deli Wang Wei Xu Xudong G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The stationary response of viscoelastic dynamical system with the right unilateral nonzero offset barrier impacts subjected to stochastic excitations is investigated. First, the viscoelastic force is approximately tre... The stationary response of viscoelastic dynamical system with the right unilateral nonzero offset barrier impacts subjected to stochastic excitations is investigated. First, the viscoelastic force is approximately treated as equivalent terms associated with effects. Then, the free vibro-impact(VI) system is absorbed to describe the periodic motion without impacts and quasi-periodic motion with impacts based upon the level of system energy. The stochastic averaging of energy envelope(SAEE) is adopted to seek the stationary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PDFs). The detailed theoretical results for Van der Pol viscoelastic VI system with the right unilateral nonzero offset barrier are solved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t effects of the viscoelastic damping and nonzero rigid barrier impacts condition. Monte Carlo(MC) simulation is also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uggested approach. The stochastic P-bifurcation caused by certain system parameters is further explored. The variation of elastic modulus from negative to zero and then to positive witness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stochastic P-bifurcation. From the vicinity of the common value to a wider range, the relaxation time induces the stochastic P-bifurcation in the two interval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 system RIGHT UNILATERAL nonzero offset BARRIER impactS STOCHASTIC AVERAGING of energy envelope(SAEE) STOCHASTIC P-bifurcation
下载PDF
SDTK1井钻铤接头二次上扣特性分析与井下等效冲击扭矩预测
3
作者 王春生 明传中 +4 位作者 张豪 陈家磊 曲豪 王文昌 狄勤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15,共8页
基于8"(203.2mm)钻铤接头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复杂载荷条件下NC56钻铤接头内、外螺纹的受力特征和井下二次上扣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根据接头内、外螺纹台肩处相对偏移量计算井下等效冲击扭矩,形成井下等效冲击扭矩的预测模... 基于8"(203.2mm)钻铤接头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复杂载荷条件下NC56钻铤接头内、外螺纹的受力特征和井下二次上扣特性,通过有限元分析,根据接头内、外螺纹台肩处相对偏移量计算井下等效冲击扭矩,形成井下等效冲击扭矩的预测模型,利用塔里木盆地GT1井井下实测结果验证该模型正确性,并应用于中国第1口超万米特深井——深地塔科1井(SDTK1井)。结果表明:复杂载荷作用下钻铤接头应力分布不均匀,台肩处和靠近台肩的螺纹牙处vonMises应力水平相对较高;对于按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上扣的203.2mm钻铤接头,当井下等效冲击扭矩超过65 kN·m时,钻铤接头的上扣预紧平衡被打破,钻铤接头发生二次上扣;随井下等效冲击扭矩的增大,内、外螺纹台肩处相对偏移量增加。SDTK1井井下存在较大冲击扭矩,井下载荷环境复杂,需要采用双台肩钻铤接头以提高接头的抗冲击扭矩能力或优化作业参数来降低井下冲击扭矩,从而有效防止钻具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塔科1井 钻具螺纹接头 二次上扣 刻痕偏移量 等效冲击扭矩
下载PDF
顶板冲击荷载作用下锚网支护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4
作者 杨宏飞 林志斌 杨大方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顶板冲击荷载作用下锚网支护巷道的变形破坏规律,以华亭煤矿250104运输巷为背景,采用FLAC^(3D)分析了不同冲击荷载波速、角度以及偏轴距条件下锚网支护巷道围岩的应力、变形以及塑性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冲击作用下,巷... 为研究顶板冲击荷载作用下锚网支护巷道的变形破坏规律,以华亭煤矿250104运输巷为背景,采用FLAC^(3D)分析了不同冲击荷载波速、角度以及偏轴距条件下锚网支护巷道围岩的应力、变形以及塑性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冲击作用下,巷道顶板及两帮岩体塑性区将向上方及两侧逐渐扩展,且其最大位移呈指数衰减式增长;随顶板冲击荷载波速增大,巷道周边岩体最大位移呈指数递增式增大;随顶板冲击荷载角度增大,巷道顶板及两帮最大位移呈“S”形增长变化,冲击角度为90°时对围岩稳定性最不利;随顶板冲击荷载偏轴距增大,巷道顶板及冲击侧帮部岩体最大位移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冲击偏轴距等于5.0 m时对巷道安全威胁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荷载 锚网支护 变形破坏 冲击波速 冲击角度 冲击偏轴距
下载PDF
切削吸能结构垂向偏置冲击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姜焙晨 王晖 +3 位作者 高乾宸 汪依宁 王明猛 王晋乐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4期125-131,共7页
为了充分研究切削式吸能装置在垂向偏置载荷下的吸能性能,文章设计了全尺寸垂向偏置冲击试验,并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进一步研究垂向偏置冲击对吸能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文章建立的... 为了充分研究切削式吸能装置在垂向偏置载荷下的吸能性能,文章设计了全尺寸垂向偏置冲击试验,并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进一步研究垂向偏置冲击对吸能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文章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捕捉切削变形过程,预测的碰撞响应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轴向冲击工况下切削式吸能装置的总吸能量为230.74 kJ,平均力为590.20 kN,总压缩量为387.02 mm,相比于轴向冲击工况,垂向偏置冲击工况下结构的平均力、总压缩位移和总吸收能量分别减少了2.6%、1.8%和4.3%。研究发现垂直偏置冲击迫使吸能管产生了约3°的偏转,减少了吸能过程中刀具的切削深度和压缩量,这一变化解释了垂向偏置冲击工况对吸能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吸能结构 结构设计 垂向偏置冲击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Optimized body structure and packaging for car ODB impact performance 被引量:1
6
作者 Men Yongxin Ma Fangwu +2 位作者 Wang Zhitao Wang Zelong Peng Ho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2年第6期43-46,共4页
Front bumper, crash box and side rail are key body structural parts in front crash. Deformation space is affected by compartment packaging.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Front bumper, crash box and side rail are key body structural parts in front crash. Deformation space is affected by compartment packaging.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urrent vehicle struc- ture and compartment packaging based on the areas that influence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 offset deformable barrier impact, such as the side rail, mounting, storage battery packaging,etc. It is proved that dO % offset crash simulation result of one certain car is well-correlated with the physical test. Optimization cases meet the crash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objec- tive of the analysis is to guide structural design and improves a car' s crash safety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KAGING offset deformable barrier impact body structure crash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动态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庆良 徐鹏辉 +1 位作者 孟昭胜 万丽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7-445,共9页
液压支架装备通常用于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液压支架在工作过程中承受了大量冲击载荷,导致其动态稳定性受到威胁。为研究四柱支撑掩护式支架在对称与非对称承载工况下顶梁及掩护梁承受冲击载荷时的动力学响应特征,采用动力学软件Adams以... 液压支架装备通常用于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液压支架在工作过程中承受了大量冲击载荷,导致其动态稳定性受到威胁。为研究四柱支撑掩护式支架在对称与非对称承载工况下顶梁及掩护梁承受冲击载荷时的动力学响应特征,采用动力学软件Adams以等效变刚度阻尼系统代替立柱的方法,建立了支撑掩护式支架的数值分析模型。其中,顶板压力由主动静载荷垂直施加于顶梁上方,冲击载荷垂直于顶梁及掩护梁向下施加。基于上述模型,分析了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于支架顶梁与掩护梁时支架关键部位的动力学响应,以及偏置加载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随后通过设置不同立柱初撑力,讨论了液压支架在非对称支撑条件下承受冲击载荷时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单一顶梁冲击载荷条件下,前立柱载荷变化系数达到1.41,对顶梁前端冲击载荷最敏感。顶梁和掩护梁同时承受冲击载荷时,支架各铰接点对于顶梁前端与掩护梁上部区域作用的冲击载荷响应更剧烈,最大载荷变化系数为0.64,极大地影响液压支架整体稳定性。支架承受横向扭矩时,偏置载荷作用于不同位置对支架承载性能的弱化效果基本一致,且偏置载荷的大小与削弱效果呈正相关。在考虑立柱不同初载比时,顶梁-掩护梁铰接点对初载比变化的敏感程度最高,且前立柱初撑力不足时将对支架承载性能形成最大削弱效应。研究结果可辅助优化支撑掩护式支架结构,改善液压支架承载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支护 液压支架 冲击载荷 动态响应 变刚度 偏置加载
下载PDF
微型电动车小偏置碰撞下约束系统参数的匹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郝琪 崔宏伟 +1 位作者 刘正午 梅佳炜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10-2117,共8页
根据某微型电动汽车的实验对标整车模型,建立有效的简易约束系统模型,研究64 km/h小偏置碰的乘员动态响应及约束系统输入条件。通过对约束系统中侧气帘质量流缩放率、安全气囊点火时间及安全带限力峰值等7个相关参数进行单变量乘员伤害... 根据某微型电动汽车的实验对标整车模型,建立有效的简易约束系统模型,研究64 km/h小偏置碰的乘员动态响应及约束系统输入条件。通过对约束系统中侧气帘质量流缩放率、安全气囊点火时间及安全带限力峰值等7个相关参数进行单变量乘员伤害分析,确定在小偏置碰撞下约束系统4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四因素九水平的正交试验,计算约束系统不同匹配参数对乘员加权伤害指标(WIC)以及乘员头部、颈部、胸部、腿部等的影响等级,结合等级极差比参数给出小偏置碰约束系统调整及匹配建议。并进一步构建约束系统参数与WIC的高阶多项式代理模型,确定了约束系统的最优组合解。结果表明头部损伤指标HIC15降低了64%,整体加权综合损伤WIC值降低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偏置碰 约束系统 正交试验 代理模型
下载PDF
空孔-裂纹偏置方式对PMMA冲击断裂动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杨仁树 陈程 +3 位作者 赵勇 丁晨曦 苏洪 郑昌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22-128,共7页
为研究空孔-裂纹偏置方式对材料冲击断裂行为的影响,以有机玻璃(PMMA)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焦散线实验方法开展了冲击加载的三点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空孔与预制裂纹相对偏置位置影响裂纹的起裂方向以及裂纹与空孔的... 为研究空孔-裂纹偏置方式对材料冲击断裂行为的影响,以有机玻璃(PMMA)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焦散线实验方法开展了冲击加载的三点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空孔与预制裂纹相对偏置位置影响裂纹的起裂方向以及裂纹与空孔的贯通。预制裂纹偏置情况下,裂纹起裂时KdⅡ<0,起裂方向指向空孔;空孔对运动裂纹的作用效应是吸引,裂纹扩展路径呈抛物线型,并与空孔贯通,在空孔上端裂纹会再次起裂。空孔偏置条件下,裂纹起裂时KdⅡ> 0,起裂方向背离空孔;空孔对运动裂纹的作用效应是先排斥后吸引再排斥,裂纹扩展路径呈S型,裂纹未与空孔贯通。当运动裂纹与空孔贯通后,裂纹发生止裂,从时间尺度上延迟了试件的破坏,但当裂纹由空孔上边界处二次起裂后,裂纹扩展速度、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均相应提高,进而会加剧试件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孔 裂纹 偏置方式 冲击断裂 焦散线
下载PDF
高密度结构泡沫对汽车前纵梁耐撞性的影响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晓江 刘卫国 +3 位作者 颜先华 张海洋 周大永 赵福全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为降低偏置碰撞时乘员腿部伤害,研究了汽车前纵梁的耐撞性及其改进。对某车型几种不同前纵梁截面,进行了弯曲压溃和轴向压溃的有限元分析。作为改进,在前纵梁延伸段内填充了高密度结构泡沫,进行了偏置碰撞试验。结果表明:填充结构泡沫后... 为降低偏置碰撞时乘员腿部伤害,研究了汽车前纵梁的耐撞性及其改进。对某车型几种不同前纵梁截面,进行了弯曲压溃和轴向压溃的有限元分析。作为改进,在前纵梁延伸段内填充了高密度结构泡沫,进行了偏置碰撞试验。结果表明:填充结构泡沫后,前纵梁延伸段的变形模式得到控制,并减少了碰撞对乘员舱的侵入;与普通纵梁相比,改进后的纵梁的弯曲性能(平均载荷、吸能、比吸能)和轴向传力能力,均提高近一倍;驾驶员假人右下小腿的胫骨指数由0.97降至0.38,且小腿胫骨压缩载荷也有明显降低。因此,该设计保持了乘员舱完整性,增强了整车耐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偏置碰撞 汽车前纵梁 耐撞性 乘员舱 高密度结构泡沫
下载PDF
某车偏置碰撞中假人胸部压缩变形量偏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商恩义 周大永 +1 位作者 刘卫国 韩刚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0-65,共6页
为了提高在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评价中假人胸部得分,对某车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中驾驶员假人的胸部伤害指标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假人胸部和骨盆受力,其结果表明:该车驾驶员座椅坐垫刚度前高后低,导致碰撞中假人骨盆回弹过快、胸部前扑... 为了提高在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评价中假人胸部得分,对某车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中驾驶员假人的胸部伤害指标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假人胸部和骨盆受力,其结果表明:该车驾驶员座椅坐垫刚度前高后低,导致碰撞中假人骨盆回弹过快、胸部前扑过猛,安全带腰带被上拉,此过程造成假人胸部下端溃缩,胸部压缩变形量增大。而后通过仿真和台车试验,对座椅进行了优化。通过将座椅坐垫下方钢丝结构焊接连接钢丝,将坐垫后端刚度提升了约50%。结论是:在偏置碰撞试验中,座椅坐垫后端刚度偏低时,提高其后端刚度,在C-NCAP评价中可以提高1分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被动安全 偏置碰撞试验 胸部压缩变形量 座椅坐垫刚度
下载PDF
基于两种正面碰撞的轿车耐撞性能仿真与改进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赵欣超 朱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42-846,850,共6页
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整车有限元模型,基于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欧洲正面碰撞法规ECE R94.01进行碰撞数值仿真,针对原车在两种正面碰撞中耐撞性能的不足,提出对主要吸能件进行结构改进与材料替换的方案。... 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整车有限元模型,基于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欧洲正面碰撞法规ECE R94.01进行碰撞数值仿真,针对原车在两种正面碰撞中耐撞性能的不足,提出对主要吸能件进行结构改进与材料替换的方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整车质量仅增加3.05kg的情况下,改进方案使整车在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中加速度峰值降低了6.1g,在偏置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中乘员舱侵入量有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耐撞性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正面碰撞下车身前端结构高强度钢板匹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云郊 兰凤崇 +1 位作者 韦兴民 吴成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0-994,970,共6页
为了提高某一SUV车型正面碰撞性能,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前端主要吸能构件进行了不同等级高强度钢板匹配规律的研究,得到了最优匹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吸能构件采用的钢板强度等级越高,得到的碰撞性能就越好;只有合理匹配不... 为了提高某一SUV车型正面碰撞性能,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前端主要吸能构件进行了不同等级高强度钢板匹配规律的研究,得到了最优匹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吸能构件采用的钢板强度等级越高,得到的碰撞性能就越好;只有合理匹配不同等级的高强度钢板,才能获得良好的耐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结构 偏置正面碰撞 高强度钢板 耐撞性 匹配规律
下载PDF
汽车40%偏置碰撞抗撞性改进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樱 邓召文 +1 位作者 马迅 高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125,共5页
建立并验证了偏置变形壁障块模型、某轿车全宽碰撞模型的有效性,按照ECE R94.01法规建立该轿车的40%偏置碰撞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轿车进行40%偏置碰撞抗撞性仿真分析,确定该轿车40%偏置碰撞抗撞性改进方向。按照改进方向对轿... 建立并验证了偏置变形壁障块模型、某轿车全宽碰撞模型的有效性,按照ECE R94.01法规建立该轿车的40%偏置碰撞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轿车进行40%偏置碰撞抗撞性仿真分析,确定该轿车40%偏置碰撞抗撞性改进方向。按照改进方向对轿车进行3个方面的抗撞性改进设计,通过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轿车的40%偏置碰撞抗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偏置碰撞 有限元方法 抗撞性改进设计
下载PDF
偏置碰撞中驾驶员假人脚掌翻转对小腿伤害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商恩义 岳国辉 +1 位作者 刘珍海 孙保卫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1,60,共6页
针对左舵和右舵两款车型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中驾驶员假人左小腿下端所受伤害进行了研究,对造成脚掌翻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搁脚板向内侵入将会造成假人左脚掌上翻,车体转动将会造成假人脚掌外(内)翻,当假人脚掌翻转超过踝关... 针对左舵和右舵两款车型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中驾驶员假人左小腿下端所受伤害进行了研究,对造成脚掌翻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搁脚板向内侵入将会造成假人左脚掌上翻,车体转动将会造成假人脚掌外(内)翻,当假人脚掌翻转超过踝关节损伤容限时,将导致假人小腿伤害加重。指出,搁脚板的设计和布置应充分考虑碰撞时对脚掌翻转的影响,要保证前防撞梁的完整性和抗撞击性;规划传力路径时,要保证左、右B柱下速度差值小于2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偏置碰撞 驾驶员假人 脚掌翻转 小腿伤害
下载PDF
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仿真与车身结构改进 被引量:17
16
作者 简晓春 王笑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12-216,共5页
为改善轿车安全性,用仿真方法研究了车辆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并改进车身结构。建立了针对轿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实验方法,应用Hypermesh软件,对轿车在40%偏置碰撞和100%正面碰撞工况下的车辆... 为改善轿车安全性,用仿真方法研究了车辆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耐撞性,并改进车身结构。建立了针对轿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实验方法,应用Hypermesh软件,对轿车在40%偏置碰撞和100%正面碰撞工况下的车辆耐撞性性能,包括:碰撞过程中零部件变形时序、车身加速度及车身侵入量等,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分析。改进了保险杠吸能盒、保险杠后端抗弯部件等关键吸能部件的结构;增加了乘员舱区域部件的强度。改进后的结果表明:40%偏置碰撞时,最大车身侵入量减小了15.8%;100%正面碰撞时,B柱的整体加速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安全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数值仿真 耐撞性能 车身结构 保险杠吸能盒
下载PDF
典型工况下冲击破岩掘进机工作机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晓豁 郭娜 +2 位作者 郑有山 王金兴 杨杰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9-443,共5页
为探究冲击破岩掘进机典型工况下工作机构的力学特征,发现其薄弱环节并提供改进依据,利用Pro/E软件建立其工作机构三维实体模型,根据冲击锤破岩的力学模型,采用应力波合成理论,并利用Matlab汇编语言求得冲击破岩的凿入力,使用ANSYS软件... 为探究冲击破岩掘进机典型工况下工作机构的力学特征,发现其薄弱环节并提供改进依据,利用Pro/E软件建立其工作机构三维实体模型,根据冲击锤破岩的力学模型,采用应力波合成理论,并利用Matlab汇编语言求得冲击破岩的凿入力,使用ANSYS软件对工作机构冲击巷道顶部右肩角时两钎杆由不同步到同步破岩的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由不同步向同步工况转换过程中,两钎杆应力差、扭矩、扭转变形逐渐减小直至相等;摆动支座与动臂及举升油缸、摆动油缸铰接处,摇臂与动臂、动臂油缸铰点处有应力集中;摆动支座是工作机构薄弱环节,最大变形发生在锤头部;偏载作用导致钎头有明显变形,动臂应力危险区位于受偏载侧,对工作机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工作机构 冲击 偏载 有限元 应力
下载PDF
基于两种不确定的稳健设计方法及其在车身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斯亮 朱平 陈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4-839,共6页
针对传统基于近似模型的稳健设计方法中近似模型预测误差易导致优化解约束失效的问题,综合考虑参数不确定和近似模型预测不确定的影响,建立基于2种不确定因素的稳健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学测试案例验证所提方法的优化效果.同时,针对车身轻... 针对传统基于近似模型的稳健设计方法中近似模型预测误差易导致优化解约束失效的问题,综合考虑参数不确定和近似模型预测不确定的影响,建立基于2种不确定因素的稳健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学测试案例验证所提方法的优化效果.同时,针对车身轻量化问题进行应用研究,选取非线性程度高、近似模型不确定影响大的耐撞性指标作为稳健约束.结果表明,基于2种不确定因素的稳健方法可以有效保证高维、强非线性问题优化解的可靠性,并在满足碰撞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达到车身减重11.06%的轻量化效果,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设计 参数不确定 近似模型不确定 轿车偏置碰撞 车身轻量化设计
下载PDF
汽车车身偏置碰撞抗撞性分析与结构改进 被引量:5
19
作者 鄢回洪 辛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9-833,共5页
针对某乘用车在偏置碰撞形式下的安全性问题,对车身前部关键部件进行改进,实现汽车前舱刚度匹配,使整体结构合理变形。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并针对原车耐撞性能的不足,在车身纵梁前部设计导引槽式吸能结构,以改进前纵梁吸能变形模式;增... 针对某乘用车在偏置碰撞形式下的安全性问题,对车身前部关键部件进行改进,实现汽车前舱刚度匹配,使整体结构合理变形。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并针对原车耐撞性能的不足,在车身纵梁前部设计导引槽式吸能结构,以改进前纵梁吸能变形模式;增加A柱加强件的厚度,以提高车架纵向刚度和乘员舱的强度。仿真结果表明:在整车质量仅增加2.24 kg的情况下,改进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整车的耐撞性,整车的加速度峰值降低了6 g,乘员舱的变形量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置碰撞 刚度匹配 吸能 前纵梁
下载PDF
汽车偏置前撞试验用渐变强度可变形壁障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永宁 李大永 Pierre Culiere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47-850,共4页
建立了渐变强度可变形壁障(PDB)的有限元模型。PDB的两个铝蜂窝芯采用壳单元并用"等同化"方法使之与实际的蜂窝结构一致,铝蜂窝窝孔中的空气采用阻尼杆单元表示。对PDB偏置板和横梁的碰撞实验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测力墙... 建立了渐变强度可变形壁障(PDB)的有限元模型。PDB的两个铝蜂窝芯采用壳单元并用"等同化"方法使之与实际的蜂窝结构一致,铝蜂窝窝孔中的空气采用阻尼杆单元表示。对PDB偏置板和横梁的碰撞实验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测力墙受力和壁障碰撞后变形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偏置碰撞 PDB 汽车碰撞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