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il and gas source and accumulation of Zhongqiu 1 trap in Qiulitage structural belt, Tarim Basin, NW China
1
作者 LI Jian LI Jin +7 位作者 XIE Zengye WANG Chao ZHANG Haizu LIU Mancang LI Dejiang MA Wei MAO Danfeng ZENG X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3期548-559,共12页
Well Zhongqiu 1 obtained highly productive oil-gas stream in the footwall of Zhongqiu structure, marking the strategic breakthrough of Qiulitag structural belt in the Tarim Basin. However, the oil and gas sources in Z... Well Zhongqiu 1 obtained highly productive oil-gas stream in the footwall of Zhongqiu structure, marking the strategic breakthrough of Qiulitag structural belt in the Tarim Basin. However, the oil and gas sources in Zhongqiu structural belt and the reservoir formation process in Zhongqiu 1 trap remain unclear, so study on these issues may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next step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ployment in Qiulitage structural belt. In this study, a systematic correlation of oil and gas source in Well Zhongqiu 1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oil in Well Zhongqiu 1 is derived from Triassic lacustrine mudstone, while the gas is a typical coal-derived gas and mainly from Jurassic coal measures. The oil charging in Well Zhongqiu 1 mainly took place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from Jidike Formation to Kangcun Formation in Neogene, and the oil was mainly contributed by Triassic source rock;large-scale natural gas charging occurred in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Kuqa Formation in Neogene, and the coal-derived gas generated in the late Jurassic caused large-scale gas invasion to the early Triassic crude oil reservoirs. The Zhongqiu 1 trap was formed earlier than or at the same period as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period of Triassic-Jurassic source rocks. Active faults provided paths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The source rocks-faults-traps matched well in time and space. Traps in the footwall of the Zhongqiu structural fault have similar 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s with the Zhongqiu 1 trap, so they are favorable targets in the next step of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Qiulitage structural belt oil and gas sourc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Zhongqiu1 trap
下载PDF
DEFINITING AND ITS GEOLOGIC MEANING OF SOUTH-NORTH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 IN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被引量:6
2
作者 Liu Chiyang,Yang Xingke,Ren Zhangli,Wang Dingyi,Cheng Gang,Zheng Menli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23-224,共2页
There were more expounding to north—west (west) trend fault and north\|east trend fault within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in the past literature. With increasing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data, nearly eas... There were more expounding to north—west (west) trend fault and north\|east trend fault within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in the past literature. With increasing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data, nearly east\|west trend structure began to be taken note to. Since the year of 1995, by a synthetic study to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 that south\|north trend faulted structures are well developed. These structures should be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o, because they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1 Spreading of south\|north faulted structure bel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the six larger scale nearly south\|north faulted structure belt could be distinguished within the scope of east longitude 84°~96° and near Qiangtang Basin. The actual location of the six belts are nearly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six meridian of east longitude 85°,87°,89°,91°,93°,95° or located near these meridian. The six south\|north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spread in the same interval with near 2° longitude interval. The more clear and much more significance of south\|north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are the two S—N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of east longitude 87° and 89°. There are S—N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in the west of east longitude 83°,81°, or near the longitudes. The structure belts spreading features,manifestation,geological function and its importance, and inter texture and structure are not exactly so same. The structure belts all different degree caused different reg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or gravity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There is different scale near S—N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 between the be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QIANGTANG Basin south—north TREND STRUCTURE belt transverse transform STRUCTURE strike\|slip adjustment division of east—west region oil & gas prospecting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abnormal overpressure generation in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and their impacts on oil and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PI Xuejun XIE Huiwen +1 位作者 ZHANG Cun TIAN Zuoj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S1期85-93,共9页
Based on overview for mechanism of abnormaloverpressure genera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 an insightdiscussion is made by the authors for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s of abnormal overpressurei... Based on overview for mechanism of abnormaloverpressure genera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 an insightdiscussion is made by the authors for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s of abnormal overpressurein the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The abnormal overpressurein the Kelasu structure zone west to the Kuqa forelandthrust belt was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Eogene to lowerCretaceous formations; structural compression and struc-tural emplacement as well as the containment of Eogenegyps-salt formation constituted the main mechanisms for thegeneration of abnormal overpressure. The abnormal over-pressure zone in the eastern Yiqikelike structure zone wasdistributed primarily in lower Jurassic Ahe Group, resultingfrom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s well as structural stressother than from under-compaction. Various distributionsand generating mechanism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upon the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K-E reservoir in the Ke-lasu zone is an allochthonous abnormal overpressure system.One of the conditions for reservoir accumulation is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 (T-J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alongthe fault up to K-E reservoir and accumulated into reservoir.And this migration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the abnormaloverpressure system in K-E reservoir. The confined abnor-mal overpressure system in the Yiqikelike structure zoneconstituted the main cause for the poor developing of dis-solved porosity in T-J reservoir, resulting in poor physicalproperty of reservoir. The poor physical property of T-J res-ervoir of Yinan 2 structure was the main cause for the ab-sence of oil accumulation, but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gasreservoir in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NORMAL OVERPRESSURE structural EMPLACEMEN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沙井子断裂带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连刚 熊冉 +3 位作者 康婷婷 罗新生 张荣虎 夏伟杰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0-290,共11页
通过钻井、地震和野外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根据构造特征及派生断层的差异性,将塔里木盆地沙井子断裂带划分为东段、西段、中段及阿恰段等4段。沙井子断裂带具有加里东晚期开始发育、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活动、喜马拉雅期定型... 通过钻井、地震和野外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根据构造特征及派生断层的差异性,将塔里木盆地沙井子断裂带划分为东段、西段、中段及阿恰段等4段。沙井子断裂带具有加里东晚期开始发育、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活动、喜马拉雅期定型的演化特征,发育构造、地层、潜山等多种类型的圈闭,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研究表明:①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和中奥陶统萨尔干组2套优质烃源岩为研究区油气的主要来源;②寒武系盐下丘滩相白云岩、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潮坪-滨岸复合沉积相的潮汐水道砂岩及滨岸砂坝、三叠系俄霍布拉克组扇三角洲及克拉玛依组辫状河三角洲砂岩为研究区的3套主要储层;③中寒武统厚层膏盐岩、志留系塔塔埃尔塔组泥岩夹层及依木干他乌组厚层泥岩、三叠系俄霍布拉克组及克拉玛依组泥岩夹层为研究区的3套主要盖层;④油气充注呈现多期性、以晚期为主的特点。建立了志留系、三叠系“构造主控、多期充注、晚期成藏”和寒武系盐下“构造主控、连续充注”2种油气成藏模式,指出沙井子断裂带下盘的志留系和三叠系、上盘阿恰段的寒武系盐下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储盖组合 油气源对比 成藏模式 沙井子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饶阳凹陷赵皇庄-肃宁构造带奥陶系潜山勘探潜力简析
5
作者 张成武 张君子 +3 位作者 李娟 陈俊 孙江虹 李冬蕾 《录井工程》 2023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发现潜山最多、潜山油藏规模最大的富油凹陷,尽管经过多年的勘探,饶阳凹陷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饶阳凹陷中部的赵皇庄-肃宁构造带潜山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但奥陶系潜山一直没有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构造...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发现潜山最多、潜山油藏规模最大的富油凹陷,尽管经过多年的勘探,饶阳凹陷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饶阳凹陷中部的赵皇庄-肃宁构造带潜山虽然勘探程度较高,但奥陶系潜山一直没有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由于该构造带的断裂系统复杂、钻井出露的潜山层位多,影响了奥陶系潜山地层的准确落实;而且钻入第三系沙三段地层的井较少,也给奥陶系潜山油源分析带来一定困难。为此采用了加强潜山层位对比及区域分布特征研究,推算该区奥陶系地层的厚度;以已知井进山层位为依据,重新精细梳理断层,加强潜山断裂结构研究,确定断槽内奥陶系层位的存在;加强下第三系沙三段暗色泥岩分析,寻找奥陶系潜山油气运移通道等方法。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构建该区奥陶系潜山的油藏模式,提出奥陶系潜山有利目标,明确了该区奥陶系潜山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从而为华北油田的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皇庄-肃宁构造带 奥陶系潜山 断裂系统 油源 油藏模式 勘探潜力 有利目标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秋1圈闭油气来源与成藏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剑 李谨 +7 位作者 谢增业 王超 张海祖 刘满仓 李德江 马卫 毛丹凤 曾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2-522,共11页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在中秋构造下盘部署的中秋1井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战略突破。然而,中秋构造带油气来源和油气成藏尚不明确,开展中秋1井油气来源和中秋1圈闭成藏研究有望为秋里塔格构造带下...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在中秋构造下盘部署的中秋1井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战略突破。然而,中秋构造带油气来源和油气成藏尚不明确,开展中秋1井油气来源和中秋1圈闭成藏研究有望为秋里塔格构造带下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中秋1井开展了系统的油气源对比研究,认为中秋1井原油主要来源于三叠系湖相泥岩,天然气为煤型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煤系。油气成藏研究显示,中秋1井原油充注主要发生在新近纪吉迪克组—康村组沉积时期,以三叠系生烃贡献为主;天然气大规模充注发生在新近纪库车组沉积时期,晚期侏罗系生成的煤型气对早期形成的三叠系原油构成大规模气侵;中秋1圈闭形成时期早于或等于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期,活动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条件,烃源岩-断裂-圏闭时空有效匹配,中秋构造断层下盘一系列圈闭与中秋1圈闭成藏条件相似,有望成为下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冲断带 秋里塔格构造带 油气来源 油气成藏 中秋1
下载PDF
松辽盆地继承性断裂带特征及其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 被引量:47
7
作者 云金表 金之钧 殷进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9-385,共7页
松辽盆地沉积盖层发育三套断裂组合,即张性断块构造断裂组合、张性断块构造-滑脱型正断层组合断裂组合、扭动断裂组合。三套断裂组合主干断层具有继承发育特点,形成继承性发育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深部构造格局、中浅层沉积体... 松辽盆地沉积盖层发育三套断裂组合,即张性断块构造断裂组合、张性断块构造-滑脱型正断层组合断裂组合、扭动断裂组合。三套断裂组合主干断层具有继承发育特点,形成继承性发育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不仅控制了深部构造格局、中浅层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以及盖层的构造变形,而且对盆地油气系统中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继承性发育断裂带周围是盆地油气的主要聚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样式 继承性继裂带 油气运移 聚集
下载PDF
克拉玛依中拐地区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沉积相新认识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雨韩 吴采西 +2 位作者 瞿建华 马辉树 郭文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0-592,共3页
克拉玛依油田中拐地区侏罗系为陡坡沉积体系,具有水力梯度大、相带变化快、厚度变化大的特点。根据中拐地区侏罗系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标志,以岩心微相标定测井相,以测井相标定地震相。综合研究分析表明,中拐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八... 克拉玛依油田中拐地区侏罗系为陡坡沉积体系,具有水力梯度大、相带变化快、厚度变化大的特点。根据中拐地区侏罗系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标志,以岩心微相标定测井相,以测井相标定地震相。综合研究分析表明,中拐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八道湾组以发育中小型冲积扇、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划分为5个相、16个亚相4、3个微相,并确定了最有利的储集层位及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中拐地区 侏罗系 构造 沉积微相 储集层 有利相带预测
下载PDF
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潜力、勘探领域分析与有利区带优选 被引量:23
9
作者 蔚远江 杨涛 +3 位作者 郭彬程 许小溪 詹路锋 杨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9,共14页
"十二五"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推动了前陆盆地大油气区勘探进程,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的资源基础。近期勘探进展趋于缓慢,既显示出较大增储潜力,也面临较大挑战共存的局面,未来总体勘探前景仍然较大。通过... "十二五"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推动了前陆盆地大油气区勘探进程,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的资源基础。近期勘探进展趋于缓慢,既显示出较大增储潜力,也面临较大挑战共存的局面,未来总体勘探前景仍然较大。通过文献调研、勘探和研究进展跟踪,基于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和近期勘探认识,剖析了塔里木库车、柴西南、川西北、准南缘、塔西南前陆冲断带等近期勘探重点领域和潜力区带的成藏地质条件。结合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要素匹配、圈闭、保存六大成藏条件分析,从勘探层系、有利面积、资源储量规模、构造+圈闭类型与目标储备、有利因素、地质风险六方面开展区带综合评价和有利勘探区带优选,按3个层次优选出前陆冲断带勘探增储的7个现实区带、6个接替区带、9个准备区带,预计未来5年可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6500×108m3、石油地质储量3.5×108t。分析了前陆冲断带地质研究上存在的复杂构造三维精细模型构建、有利相带和优质储层预测、油气成藏差异性与要素匹配性、构造圈闭有效性评价四大关键地质问题,勘探技术上面临的复杂构造精准成像、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安全高效钻井四大配套技术挑战。以库车前陆北部构造带、塔西南前陆冲断带、川西北前陆冲断带为例,针对前陆冲断带不同类型领域、重点区带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勘探研究对策和部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勘探现状 油气资源潜力 勘探领域 成藏条件 综合评价 有利区带
下载PDF
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 被引量:16
10
作者 付广 郭玉超 +1 位作者 董亚南 郭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11,共4页
为了明确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解剖、地化资料分析、断裂活动期次、烃源岩排烃期、盖层识别和砂地比分析等,利用成藏条件综合分析方法,对烃源岩、断裂、盖层、储层和构造部位5个方... 为了明确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解剖、地化资料分析、断裂活动期次、烃源岩排烃期、盖层识别和砂地比分析等,利用成藏条件综合分析方法,对烃源岩、断裂、盖层、储层和构造部位5个方面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厘定了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的油气成藏具有5个有利地质条件:①2套烃源岩为油气运聚提供充足来源;②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③3套区域性盖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保存条件;④高砂地比地层为油气聚集提供储集空间;⑤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有利地质条件 油源断裂 烃源岩 盖层 正向构造 南堡凹陷
下载PDF
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耦合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杨长清 刘树根 +2 位作者 曹波 李书兵 李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6,共6页
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为手段,研究了印支期以来川西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认为龙门山造山带是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多类型推覆叠加而形成的复杂地质... 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为手段,研究了印支期以来川西前陆盆地与龙门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认为龙门山造山带是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多类型推覆叠加而形成的复杂地质体,因而造成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前陆、坳陷、再生前陆的沉积充填过程;该区盆山耦合模式主要为剖面上的前展式逆冲双重构造,平面上表现为NE构造带和近EW向的横断层;造山带和盆地的共同演化不仅形成了多套烃源岩,而且控制了油气保存与有效成藏区带。逆掩推覆带和前陆坳陷带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龙门山造山带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博孜—大北万亿方大气区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学文 王清华 +7 位作者 李勇 吕修祥 谢会文 吴超 王翠丽 王祥 莫涛 汪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5-187,共13页
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超深层是塔里木油田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评价天然气资源量超万亿方。基于岩心、薄片、分析化验、测井及生产资料,对博孜—大北地区的油气源、储层、盖层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油气... 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超深层是塔里木油田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评价天然气资源量超万亿方。基于岩心、薄片、分析化验、测井及生产资料,对博孜—大北地区的油气源、储层、盖层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油气输导与充注特征,深入分析了博孜—大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聚集过程,明确了博孜—大北万亿方大气区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成藏具有“早期聚油,晚期聚气,超压充注,垂向输导、高效聚集”的总体特征。“早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使烃源岩具备持续生烃能力;良好的储、盖配置关系和断裂体系的垂向输导为油气的运聚提供了先决条件。成熟—过成熟的烃源岩,平面成排成带、垂向叠置分布的圈闭群,优质储层相带以及巨厚膏盐岩盖层在博孜—大北地区有效叠合,形成高丰度、超高压的大气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构造带 高压 油气聚集模式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油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27
13
作者 胡芬 叶加仁 刘俊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2,共8页
平湖构造带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应用流体包裹体及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了构造带内的油气运聚特征,并与凹陷内的另一个主要油气聚集带———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运聚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平... 平湖构造带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应用流体包裹体及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了构造带内的油气运聚特征,并与凹陷内的另一个主要油气聚集带———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运聚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平湖构造带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过程,其中第1期主要充注液态烃,第2期主要充注气态烃,充注时间相对较晚,且第1期古地温低于第2期;构造带内油气运移以侧向运移为主,该区是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碳同位素 油气动聚 平湖构造带 西湖凹陷
下载PDF
冀中拗陷断陷盆地构造岩相带控制油气藏和油气聚集带的形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桂茹 崔俊峰 +2 位作者 张文朝 李红恩 贺淑萍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5,47,共7页
古近纪断陷盆地具有凸凹相间、陡高缓低、起伏多变的地貌景观,结合多物源、窄相带、多种成因类型砂体和规模不一的次级构造带,形成类型多样的构造岩相带,其沉积构造属性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别很大,给油气评价和油气勘探带来困难.依据沉积... 古近纪断陷盆地具有凸凹相间、陡高缓低、起伏多变的地貌景观,结合多物源、窄相带、多种成因类型砂体和规模不一的次级构造带,形成类型多样的构造岩相带,其沉积构造属性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别很大,给油气评价和油气勘探带来困难.依据沉积演化、层序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及沉积微相、储集体分布特点、圈闭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进行精细评价和有利构造岩相带预测.结果表明,冀中古近纪断陷盆地划分为斜坡外带—辫状河三角洲—滩坝砂等8类35个构造岩相带,其中6个Ⅰ类构造岩相带及洼中带、陡翼反转带和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最好,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拗陷 断陷盆地 构造岩相带 油气聚集带 油气评价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塔西南群苦恰克构造带油气运移与聚集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春明 张敏 +1 位作者 张俊 梅博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9,共2页
群苦恰克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上倾部位,石炭系多个层段获商业性油气流及油气显示。分析该构造带4 口井( 西侧群5 井和曲3 井,原油主要来自奥陶系;东侧群4 井和曲1 井,原油主要来自石炭系) 产出的石炭系... 群苦恰克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上倾部位,石炭系多个层段获商业性油气流及油气显示。分析该构造带4 口井( 西侧群5 井和曲3 井,原油主要来自奥陶系;东侧群4 井和曲1 井,原油主要来自石炭系) 产出的石炭系Ⅲ油组原油,其苯并咔唑绝对浓度和苯并[a] 咔唑/苯并[c] 咔唑的变化规律显示两种来源的原油运聚方向均为从东向西,与该构造带现今东高西低构造格局有矛盾。根据该构造带的演化史,石炭纪早期古巴什托普背斜已具雏形,二叠纪晚期西高东低的构造格局基本定型,晚第三纪受柯坪推覆体的影响才变为东高西低。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运聚应发生在二叠纪晚期( 正是下古生界烃源岩生油高峰期) ,聚集于统一的古巴什托普背斜;晚第三纪构造格局变为东高西低后,发生源于石炭系原油的运聚,同时已聚集的源于奥陶系的原油进行从西向东的调整。因此,群苦恰克构造带的东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图2 表1 参4(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伊通盆地梁家~五星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国盛 凌亚军 +2 位作者 袁海锋 朱建敏 杨运会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25-231,219,共7页
伊通盆地梁家~五星构造带存在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良好盖层及有利的圈闭和保存条件,因而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地层回剥技术恢复烃源岩的生烃史,可知双阳组、奢岭组和永吉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和大量排烃的时间不同,因此所... 伊通盆地梁家~五星构造带存在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良好盖层及有利的圈闭和保存条件,因而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地层回剥技术恢复烃源岩的生烃史,可知双阳组、奢岭组和永吉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和大量排烃的时间不同,因此所产出的流体性质存在差异。利用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沉积埋藏史及热史综合研究,确定工区油气经历了二期的充注与成藏过程,建立了油气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遵循:"切源断层控制油气的输导;储层质量控制油气的充注;构造和砂体控制油气的分布;烃源岩成熟度决定油气藏的类型"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成藏规律 梁家~五星构造带
下载PDF
秋里塔格构造带油气聚集分段性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秋海 吕修祥 彭更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61-65,共5页
为了寻找秋里塔格构造带油气富集规律 ,对该区的油气性质及油气聚集层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目前在该构造带东段和西段发现的油气性质差异很大 ,具有东西分段的特点 .天然气中甲烷与乙烷的含量表明 ,该构造带上的天然气都是侏罗系和... 为了寻找秋里塔格构造带油气富集规律 ,对该区的油气性质及油气聚集层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目前在该构造带东段和西段发现的油气性质差异很大 ,具有东西分段的特点 .天然气中甲烷与乙烷的含量表明 ,该构造带上的天然气都是侏罗系和三叠系天然气混合形成的 ,这对于分析东、西段成藏过程的差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秋里塔格构造带东西段储盖组合的分布层位的不同导致了油气分布层位在东西向上的差异 .构造活动的差异导致了东、西部构造圈闭形成的时期、成藏期及成藏过程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这也是造成该构造带油气聚集分段的重要原因 .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里塔格构造带 油气聚集 富集规律 油气性质 天然气 岩性 圈闭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东向构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郑孟林 金之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准噶尔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差异 ,通过地震、地质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发育在中、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北东向构造特征 ,认为中、晚二叠世、三叠纪地层沉积受北东和北西向正断裂控制 ,由北东向正断裂控制的沉积中心构成了雁列组合特征 .... 准噶尔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差异 ,通过地震、地质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发育在中、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北东向构造特征 ,认为中、晚二叠世、三叠纪地层沉积受北东和北西向正断裂控制 ,由北东向正断裂控制的沉积中心构成了雁列组合特征 .地质力学和大地构造背景分析认为 ,盆地形成期的北东向构造与边缘断裂的左旋走滑作用有关 .北东向的逆冲断裂形成于或主要活动于三叠纪末的盆地挤压反转作用 .成盆拉张和反转挤压作用都使得北东向构造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晚二叠世 三叠纪 北东向构造 反转盆地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崔海峰 田雷 +1 位作者 张年春 刘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44,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通过解析区内的色力布亚、康塔库木、罗斯塔格、鸟山及玛扎塔格等断裂的活动特征,明确了该斜坡北缘断裂的活动样式、形成期次及断裂发育的平面过渡关系,并进一步明晰了...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通过解析区内的色力布亚、康塔库木、罗斯塔格、鸟山及玛扎塔格等断裂的活动特征,明确了该斜坡北缘断裂的活动样式、形成期次及断裂发育的平面过渡关系,并进一步明晰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塔里木板块南缘造山带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断裂活动样式与巴楚隆起的整体变形协调,东段表现为向北凸出的弧形逆冲断裂,西段发育强烈的逆冲隆升和走滑断裂,而中段则为调节过渡带,导致断裂的挤压应力来自塔里木盆地南缘帕米尔高原与西昆仑造山带的持续碰撞;(2)麦盖提斜坡北缘可识别出早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3)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发育正断层、盖层滑脱和基底卷入等构造样式;(4)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形成了构造圈闭,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此外,板块南缘持续的挤压作用造成昆仑造山带走向分为西段北西向和东段近东西向两部分,与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走向较为一致。这也为塔西南坳陷中段发育北东向展布的南华系—震旦系裂谷提供了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麦盖提斜坡北缘 巴楚隆起 西昆仑构造带 断裂构造样式 活动期次 构造圈闭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苗分布及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金宝 张庆峰 范小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3-167,共5页
大巴山前构造带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勘探程度低。从地表油气显示分布特征分析入手,结合露头烃源岩与含烃流体包裹体资料,探讨了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具有"递进变... 大巴山前构造带构造变形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勘探程度低。从地表油气显示分布特征分析入手,结合露头烃源岩与含烃流体包裹体资料,探讨了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前构造带油气成藏演化具有"递进变形、油气分带、差异成藏"的特征;大巴山前构造带的构造由北东向西南呈现多期递进变形特征,并相应控制了油气的分带性,其中冲断带主要分布油气苗,滑脱褶皱带见沥青与气藏;根据大巴山前构造带不同区带油气藏成藏时序与油气藏后期改造的差异性,总结出3种油气成藏类型,即破坏型、局部残存型和内部调整型,其中铁溪-万源滑脱褶皱带属于内部调整型,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前构造带 油气苗 递进变形 油气分带 差异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