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油压裂井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赵庆杰 唐宏宝 +3 位作者 张乾 冯凡 郝华松 白石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了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工程参数对页岩油压裂井产量的影响,以大港油田页岩油井为数据来源,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随机森林综合筛选关键特征参数,通过数据清洗、多重填补检测剔除异常值,拓展缺失数据,构建完整的压裂井产量预测数据集... 为了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工程参数对页岩油压裂井产量的影响,以大港油田页岩油井为数据来源,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随机森林综合筛选关键特征参数,通过数据清洗、多重填补检测剔除异常值,拓展缺失数据,构建完整的压裂井产量预测数据集。基于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网格搜索法进行基础模型的参数调优,建立了页岩油压裂井产量预测模型,训练数据集的预测平均准确度为92.37%。经大港10口页岩油井的生产数据现场应用,预测产量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为7.59%,表明该产量预测模型可综合反应地质因素和工程参数对压裂井产量的影响,使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相吻合,预测精度高,满足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压裂 产量预测模型 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 现场试验 大港油田 特征参数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长久 么世椿 +2 位作者 鹿守亮 杨振宇 伍晓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7-360,共4页
讨论了泡沫三元复合驱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根据二元(AS)和三元(ASP)复合体系/天然气泡沫综合指数(Fq)等值图,选择石油磺酸盐ORS 41(及国产品AOS)为发泡剂;ORS 41浓度为1~4g/L、NaOH浓度为6~12g/L的二元体系产生超低... 讨论了泡沫三元复合驱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根据二元(AS)和三元(ASP)复合体系/天然气泡沫综合指数(Fq)等值图,选择石油磺酸盐ORS 41(及国产品AOS)为发泡剂;ORS 41浓度为1~4g/L、NaOH浓度为6~12g/L的二元体系产生超低界面张力,与天然气形成的泡沫按Fq具有中等强度,加入≤1 2g/L聚合物可使泡沫稳定,性能改善。在3个岩心上泡沫三元复合体系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8 7%~39 4%。气液比越大,泡沫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但注入粘度越大。取气液比为1∶1。气液同时注入比交替注入的采收率高。在6个岩心上气液交替注入时,气液段塞越小,交替频率越大,采收率提高越多,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30%以上。先导试验方案规定前置AP段塞0 02PV,气液比1∶1交替注入主段塞0 55PV和副段塞0 3PV,后续P段塞0 2PV,注入流量0 4PV/a。先导试验区6注10采,在大庆油田北二区东部,1984~1994年曾进行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12 9%,试验开始时采出程度43 8%,综合含水97 2%。试验于1997 02 20开始,2002 04先期结束,注天然气仅0 19PV,气液比0 34∶1,中心井含水91 5%,全区采收率增加21 85%,2口中心井采收率增加22 58%。试验动态和数值模拟表明采收率增加应>25%。图3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泡沫综合指数 超低界面张力 三元复合体系 交替注入 采收率 三元复合驱 石油磺酸盐 1994年 气液比 基本原理 研究结果 室内实验 二元体系 NaOH 性能改善 泡沫体系 试验方案 大庆油田 采出程度 注天然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5
3
作者 窦启龙 陈践发 +1 位作者 王杰 张殿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4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微生物采油的机理、菌种筛...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4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微生物采油的机理、菌种筛选和评价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技术的油层条件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OR(微生物采油) 矿场试验 菌种筛选
下载PDF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胜坨油田坨11南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建军 姜春艳 +2 位作者 肖坤 张孝天 解用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 (简称“2 +3”提高采收率技术 )是指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三次采油。介绍了该技术在胜坨油田索 11南的先导试验情况。以铬冻胶和水玻璃 氯化钙为调剖剂 ,对试验区北部的注水井进行了四轮次的充... 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 (简称“2 +3”提高采收率技术 )是指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三次采油。介绍了该技术在胜坨油田索 11南的先导试验情况。以铬冻胶和水玻璃 氯化钙为调剖剂 ,对试验区北部的注水井进行了四轮次的充分调剖 ;随后注入牺牲剂段塞、驱油剂段塞和流度控制段塞 ,恢复注水驱油。调剖和驱油阶段 ,试验区相关指标明显改善。通过对试验区的采油曲线和水驱曲线的分析 ,截止到 2 0 0 1年 11月底 ,试验区累计增油 5 493.0t,预计最终采收率将提高 7.1%。提出了试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化学驱油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提高原油采收率 矿场试验 胜利胜坨油田
下载PDF
解烃细菌NX-2的特性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9
5
作者 梁凤来 程守强 +1 位作者 孙雪莲 刘如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3,共4页
针对华北油田马二断块的油藏条件和流体特性选育出解烃细菌NX-2。在缺氧条件下对菌的代谢和改善原油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油藏温度(87℃)条件下用人造均质岩芯进行的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微生物驱较水驱提高石油采收率7.1%。在马2... 针对华北油田马二断块的油藏条件和流体特性选育出解烃细菌NX-2。在缺氧条件下对菌的代谢和改善原油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油藏温度(87℃)条件下用人造均质岩芯进行的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微生物驱较水驱提高石油采收率7.1%。在马2-410油井进行的吞吐处理试验,共增产原油669t,少产水3,000余吨,表明NX-2菌适应地层条件,具有增采和改善原油性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细菌 采油 矿场试验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液各组分在矿场试验中的滞留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道山 廖广志 +1 位作者 贾庆 陈星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介绍了大庆油田已完成的 4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情况 ,包括试验区油藏目的油层地质概况 (给出了粘土矿物组成 ) ,井位图和井网结构 ,地层水和配液水基本矿化组成 ,三元复合驱替液组分组成、段塞结构及大小 ,注入概况 ,全区 (以及个别典... 介绍了大庆油田已完成的 4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情况 ,包括试验区油藏目的油层地质概况 (给出了粘土矿物组成 ) ,井位图和井网结构 ,地层水和配液水基本矿化组成 ,三元复合驱替液组分组成、段塞结构及大小 ,注入概况 ,全区 (以及个别典型井 )采收率提高值以及驱油液及组分在油层内的滞留。这 4个矿场试验是 :中区西部先导性试验 ;杏五中块先导性试验 ;小井距试验区加牺牲剂RH的先导性试验 ;杏二区扩大性试验。在 4个试验区各选1口典型井 ,中部西区加选中心井 ,共 5口井 ,连续测定矿场试验期间这 5口井采出液中碱NaOH、聚合物HPAM、表面活性剂ORS41或B(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RH)的浓度 ,给出相对浓度 (实测浓度与注入浓度之比 )随注入PV数的变化曲线 ,主要关联粘土矿物含量以及驱油液组成、段塞大小 ,讨论了各组分的滞留、曲线峰值及峰位等。结论如下 :①在 3个组分中表面活性剂ORS41(和B)在油层中滞留量最大 ,油层粘土含量越高 ,滞留量越大 ;②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牺牲剂与磺酸盐ORS41复配 ,可以减少ORS41在油层的滞留量 ,减少三元复合驱配方中ORS41的用量 ;③ 3种组分在采出液中出现的顺序 ,先是碱或聚合物 ,二者相对浓度峰位接近 ,表面活性剂的产出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牺牲剂 滞留 油层 ASP三元复合驱 粘土 矿场试验 大庆油田
下载PDF
适合胜利孤东油田的聚合物/无机铝弱凝胶体系及其试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煦 郭雄华 +1 位作者 栾林明 黄启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79,共3页
孤东注水开发油田层内、层间矛盾严重 ,注入水和注入聚合物单相锥进 ,注聚井常发生堵塞。为此 ,研制了微凝胶调驱体系 :聚合物 (日本三菱公司的MS35 0 0 ,M =1.9× 10 7,HD =2 6 .4%) 10 0 0mg/L ,交联剂无机铝盐 5 0~2 0 0mg/L ,... 孤东注水开发油田层内、层间矛盾严重 ,注入水和注入聚合物单相锥进 ,注聚井常发生堵塞。为此 ,研制了微凝胶调驱体系 :聚合物 (日本三菱公司的MS35 0 0 ,M =1.9× 10 7,HD =2 6 .4%) 10 0 0mg/L ,交联剂无机铝盐 5 0~2 0 0mg/L ,稳定添加剂 10~ 15mg/L ,用矿化度 390 0mg/L的油田污水配制。铝盐浓度 5 0 ,10 0 ,15 0mg/L的体系(CDG 5 0 , 10 0 , 15 0 ) 6 0℃下的粘度 ,在初配时较相应聚合物溶液 (PS) 6 0℃下的粘度 (4 1mPa·s)略低 ,在 6 0℃反应后均有所降低 ,但相互之间及与PS之间相差不大 ,在 6 0℃反应 5 6天后约在 30mPa·s上下。在 6 0℃下初配制的PS ,CDG 5 0和CDG 10 0流过气测渗透率 4.2~ 4.3μm2 的人造岩心柱时 ,阻力系数相差不大 ,随着 6 0℃下反应时间的延长 (0~ 42天 ) ,PS的阻力系数趋于下降 ,而CDG 5 0特别是CDG 10 0的阻力系数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在孤东 7 2 9 194井组试用CDG弱凝胶体系进行调驱 ,采用双段塞注入工艺 :10 0 0m3 CDG 10 0 +16 0 0m3 CDG 5 0 ,初步结果良好 ,注水井启动压力由 0 .4上升到 6 .7MPa ,吸水指数由 30下降到 2 8m3 /d·MPa ,对应 6口采油井日产油量由 2 9t上升到 48t,含水由 96 .1%下降到 9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胶态分散凝胶 聚合/无机铝盐/油田污水体系 深部调剖 驱油现场先导试验 胜利孤东油田
下载PDF
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 被引量:80
8
作者 马涛 汤达祯 +1 位作者 蒋平 齐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3,共5页
介绍了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室内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开展现场试验的情况。在现场应用中二氧化碳吞吐、混相驱和非混相驱都可有效提高采收率,合适的注CO2工艺需根据油藏条件选择。指出了注CO2技术目前面临的腐蚀、气源。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最小混相压力 驱油机理 现场试验 二氧化碳吞吐 二氧化碳气驱 注人工艺 综述
下载PDF
DNA检测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段景杰 赵亚杰 吕振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专题论文。第一节简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在微生物采油中的作用。第二节介绍了菌种16SrRNA基因碱基序列分析的操作程序,包括基因扩增及精制、16SrRNA基因克隆、荧光标识基因序列PCR扩增、基因碱基序列及微生物属... 专题论文。第一节简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在微生物采油中的作用。第二节介绍了菌种16SrRNA基因碱基序列分析的操作程序,包括基因扩增及精制、16SrRNA基因克隆、荧光标识基因序列PCR扩增、基因碱基序列及微生物属种确定,给出了2个MEOR菌的基因碱基序列及属种。第三节介绍了多酶切和混合酶切两种PCR RFLP基因检测技术(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后一种方法使操作减少1/4。第四节介绍了直接DNA扩增基因检测技术,包括平板菌落法(检测时间2d)和最大可能数法(当天得检测结果),DNA模板制备及其反应体系,电泳法检测及菌种检出。第五节介绍了DNA基因检测技术在吉林油田多项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中的应用,包括常在菌对微生物采油影响分析,微生物单井吞吐、微生物清防蜡、微生物调驱效果分析,多功能采油菌构建的实验探索。图2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检测技术 微生物采油 矿场试验 吉林油田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矿场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忠智 李庆忠 +2 位作者 王洪君 罗一菁 郭绍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 (MEOR)矿场试验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分初期到中期 (上世纪 70年代以前 )和中期到现在 (70年代以后 ) ,简述了全世界进行的MEOR矿场试验 ,列表介绍了 1979年以后发表的 2 1例MEOR的注入微生物、实施方式 (单井吞... 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 (MEOR)矿场试验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分初期到中期 (上世纪 70年代以前 )和中期到现在 (70年代以后 ) ,简述了全世界进行的MEOR矿场试验 ,列表介绍了 1979年以后发表的 2 1例MEOR的注入微生物、实施方式 (单井吞吐或驱替 )及结果。讨论并列表给出了MEOR的矿场应用条件 ,并与其他EOR方法作了比较。论述并讨论了MEOR矿场试验的一般程序 ,包括 :油田调查 ,注入微生物选择 ,对油层的适应性 ,与油层本源微生物的竞争特性 ,提高采收率及添加的营养源。对MEOR矿场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MEOR 矿场试验 采油微生物 适应性 遗传基因解析技术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绿僵菌油剂防治新疆山地草原蝗虫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保平 Roy Bateman +3 位作者 李国有 孟玲 郑耘 艾尼瓦尔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200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用绿僵菌油剂在新疆山地草原对蝗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喷药后采样 ,罩笼饲养从第 3天开始感病死亡 ,第 5天死亡明显增多 ,第 6天绝大部分蝗虫死亡。该绿僵菌在自然条件下对试验区内的 5种蝗虫具有相同的感染致病力。田间防效在第 15天为 6... 用绿僵菌油剂在新疆山地草原对蝗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喷药后采样 ,罩笼饲养从第 3天开始感病死亡 ,第 5天死亡明显增多 ,第 6天绝大部分蝗虫死亡。该绿僵菌在自然条件下对试验区内的 5种蝗虫具有相同的感染致病力。田间防效在第 15天为 6 0 .9% ,第 18天为 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油剂 山地草朱 蝗虫 防治
下载PDF
韦5断块稠油油藏常温改性水驱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欣本 蔡刚 +2 位作者 王志云 朱成荣 曹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39,共3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韦 5块稠油油藏是近年发现的普通Ⅰ、Ⅱ级稠油油藏 ,具有砂泥岩薄互层中、低渗特征。自投入开发以来 ,韦 5断块先后开展了蒸汽吞吐、酸化储层改造、微生物吞吐、高导短缝水力压裂、注常温改性水驱等多种矿场试验 ,取得...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韦 5块稠油油藏是近年发现的普通Ⅰ、Ⅱ级稠油油藏 ,具有砂泥岩薄互层中、低渗特征。自投入开发以来 ,韦 5断块先后开展了蒸汽吞吐、酸化储层改造、微生物吞吐、高导短缝水力压裂、注常温改性水驱等多种矿场试验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认识。本文重点介绍注常温改性水驱矿场试验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5断块 稠油 特征 矿场试验 水驱 认识
下载PDF
高含水稀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原油组成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侯君 程林松 房宝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在大庆葡Ⅰ组非均质砂岩油藏的葡71-75井区进行了稀油(地下粘度4.9 mPa·s)蒸汽驱试验.试验区水驱采出程度22.62%,综合含水82.87%,包含1口注入井和分属不同井网的7口采油井.取3口典型采油井,测定注汽前、注汽78天和120天时采出原油... 在大庆葡Ⅰ组非均质砂岩油藏的葡71-75井区进行了稀油(地下粘度4.9 mPa·s)蒸汽驱试验.试验区水驱采出程度22.62%,综合含水82.87%,包含1口注入井和分属不同井网的7口采油井.取3口典型采油井,测定注汽前、注汽78天和120天时采出原油组成、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汽驱过程中采出原油的密度、凝固点、含蜡、含胶质沥青质及运动粘度下降;初馏点显著降低(120℃→84℃→75℃),总馏量和300℃前各馏分量增多;50~90℃动力粘度在汽驱120天时最低,汽驱78天时略高于汽驱前;气油比增大;全烃分析表明汽驱后采出油轻质馏分增多,成熟度提高.基于前人关于蒸汽驱中产生热水蒸馏混合带的见解,利用所得分析测试数据,讨论了稀油蒸汽驱油机理:初期以热膨胀为主,中期为热膨胀、蒸汽蒸馏和降粘,后期为蒸汽蒸馏.图5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稀油油藏 原油组成 原油物性 驱油机理 现场试验 大庆油田葡71-75井区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微生物调剖技术 被引量:19
14
作者 段景杰 赵亚杰 吕振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扶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扶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一种长链生物聚合物,生物聚合物在水中形成凝胶,凝胶被水流压缩生成生物膜。在室内实验中将菌液和糖蜜共3PV注入长10m的10段串连填砂岩心,岩心渗透率由2.5μm2下降到2.2μm2,关闭5d后注水45PV使渗透率从0.8μm2下降到0.05μm2,注入纤维素酶使渗透率恢复到1.6μm2;由渗透率2~20μm2的20段岩心组成的三入口三出口填砂岩心网,注入菌种和糖蜜并产出生物聚合物后,高渗段渗透率下降40%~85%,低渗段渗透率下降5%~25%;在天然岩心上,依次注入菌液1.5PV、2%糖蜜3.0PV后关闭5d,继续注水,采收率在水驱残余油基础上提高9%。在包括2口注水井和10口采油井、地温28℃、综合含水88.3%的调剖试验区,第一阶段随注水连续注入菌液28m3和糖蜜300m3,在11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10.6%,平均日增产原油9.1t;在第二阶段每日以小段塞注入菌液,共注入25m3菌液和225m3糖蜜,在10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5.6%,平均日增产原油4.8t。在4口采油井实施微生物堵水,菌液以小段塞式或连续式随糖蜜注入,关井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微生物调剖 堵水 产生物聚合物菌 低温油藏 高含水油藏 先导性矿场试验 吉林扶余油田
下载PDF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开利 李晓明 +2 位作者 徐文庆 曹雪梅 朱云杰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62-64,共3页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是一项新型技术 ,它可以解决高含水油田开发过程中 ,油井采出量高、分离工作量大的问题 ,解决因注水带来的巨大投资和能量损耗 ,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胜利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研究的井下油水分离采油工艺技... 井下油水分离采油技术是一项新型技术 ,它可以解决高含水油田开发过程中 ,油井采出量高、分离工作量大的问题 ,解决因注水带来的巨大投资和能量损耗 ,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胜利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研究的井下油水分离采油工艺技术 ,通过室内实验 ,初步摸清了油水分离的影响因素及效果 ;现场试验表明 ,整套技术在适当条件下具有明显降水、增油、降耗的作用。虽然技术上还有难点 ,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高含水期 油田开发 采油技术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微生物矿场试验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梅 侯兆伟 +5 位作者 李蔚 王颖 陈星宏 韩培慧 杨振宇 陈宗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 2 0 0 2年 8~ 9月在 13口油井进行了微生物吞吐采油现场试验。所用菌种为兼性厌氧混合菌。 13口井的油层按渗透率分为 3类 ,Ⅰ类 6口 ,18.2× 10 -3 μm2 ,Ⅱ类 4口 ,8.2× 10 -3 μm2 ,Ⅲ类 3口 ,4 .5... 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 2 0 0 2年 8~ 9月在 13口油井进行了微生物吞吐采油现场试验。所用菌种为兼性厌氧混合菌。 13口井的油层按渗透率分为 3类 ,Ⅰ类 6口 ,18.2× 10 -3 μm2 ,Ⅱ类 4口 ,8.2× 10 -3 μm2 ,Ⅲ类 3口 ,4 .5×10 -3 μm2 。单井菌液注入量为 0 .9~ 3.0t,注菌后关井 5~ 7d(一口井关井 2 0d)。原油与菌种作用后正构烷烃分布移向低碳数方向 ,粘度 剪切速率曲线大幅度下移。跟踪检测的 3口试验井 ,注菌后产出的原油含蜡、含胶、油水界面张力分别由 2 7%~ 4 0 %、18%~ 2 2 %、32~ 36mN/m降至 17%~ 15 %、11%~ 16 %、14~ 17mN/m ,产出水中有机酸含量由 5 0~ 6 5mg/L增至 10 9~ 138mg/L ,其中一口井注菌 2 0和 15 0d天后采出水中菌数为 10 7和 10 5个 /mL ,室内实验表明在注入营养物后地层的微生物可继续生长繁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5口Ⅰ类地层井微生物吞吐采油效果 (增油减水 )良好 ,3口Ⅱ类地层井和 2口Ⅲ类地层井效果差但仍有效。对 3口井无效的原因作了分析。图 2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微生物采油 矿场试验 兼性厌氧菌 微生物吞吐 效果分析 大庆朝阳沟油田
下载PDF
马寨油田卫305块IPCS技术矿场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美龙 罗跃 +1 位作者 杨顺贵 陈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IPCS技术即油藏深部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接续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是将调剖堵水与三次采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本文介绍该技术在马寨油田卫 30 5块的现场应用情况。在矿场应用中试验井组见效后产液量在 190m3 /d左右保持稳定 ... IPCS技术即油藏深部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接续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是将调剖堵水与三次采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本文介绍该技术在马寨油田卫 30 5块的现场应用情况。在矿场应用中试验井组见效后产液量在 190m3 /d左右保持稳定 ,产油量从 14t/d上升到 2 8t/d ,含水从 91%下降到 85 % ,动液面从 130 0m上升到110 0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调剖 表面活性剂驱油 中原马寨油田 提高采收率 原油 IPCS
下载PDF
辽河油田兴42块兴53井组MD膜驱油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高芒来 陈素青 +2 位作者 孟秀霞 陈定珊 潘惠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9.7,共6页
将辽河油田兴42油藏岩心以不同方式处理并饱和兴隆台采油厂脱气脱水原油,在65~67℃下用兴二联回注水驱替至流出液含水98%,再用MD 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分析试剂)的0.01mmol/L水溶液驱替至含水98%,得到了如下驱油结果并从MD膜驱... 将辽河油田兴42油藏岩心以不同方式处理并饱和兴隆台采油厂脱气脱水原油,在65~67℃下用兴二联回注水驱替至流出液含水98%,再用MD 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分析试剂)的0.01mmol/L水溶液驱替至含水98%,得到了如下驱油结果并从MD膜驱油机理作了解释:在水驱基础上MD膜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直接饱和原油的岩心上一般很高,3个岩心为13.32%~15.73%,1个岩心为8.86%;在含束缚水的油饱和岩心上略低(15.92%和9.37%);在洗油、洗盐的含束缚水的油饱和岩心上极低(1.96%);在油中长期浸泡后的洗油、洗盐、含束缚水油饱和岩心上则很高(16.19%和15.93%);在直接饱和油的非油藏岩心上很低(4.04%)。在兴42块兴53一注五采高含水井组实施了MD膜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井组油井含水80.0%~98.3%,平均92.4%),1998年5~10月注入有效成分25%的工业膜驱剂40t,注入液浓度2500~3000mg/L,注入总量0.005PV。5口采油井中有4口增产油、增产气并减产水,有效期超过2年。截止2000年11月有效期尚未结束,每注入1t工业膜驱剂已增产原油172t,经济效益可观。给出并讨论了膜驱油前后全井组和2口典型井的产油、含水曲线及全井组产气曲线。膜驱油过程伴随油井增产气过程,其特点是检验膜驱是否有效及有效期长短的矿场判据。图5表4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兴42块兴53井组 MD膜驱油 研究 分子沉积 MD膜驱剂 单分子双季铵盐 岩心驱替实验 驱油效率 先导性矿场试验
下载PDF
胡状集油田胡5-15井区天然混合羧酸盐/黄胞胶驱油先导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江建林 郭东方 +4 位作者 李雪峰 赵平文 王新君 吴秀丽 黎贵青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0,共3页
报道了在室内实验研究中得到的混合天然羧酸盐/烷基磺基甜菜碱/黄胞胶复合驱油段塞结构:预冲洗段塞,10g/LKCl溶液;前置聚合物段塞,1500mg/L黄胞胶溶液;主驱油段塞,1.5×104mg/L混合天然羧酸盐+800mg/L烷基磺基甜菜碱DSB+800mg/L黄胞... 报道了在室内实验研究中得到的混合天然羧酸盐/烷基磺基甜菜碱/黄胞胶复合驱油段塞结构:预冲洗段塞,10g/LKCl溶液;前置聚合物段塞,1500mg/L黄胞胶溶液;主驱油段塞,1.5×104mg/L混合天然羧酸盐+800mg/L烷基磺基甜菜碱DSB+800mg/L黄胞胶+5×103mg/L复碱(质量比1∶1的Na2CO3+NaHCO3)溶液;后置聚合物段塞,1000mg/L黄胞胶溶液。在岩心流动实验中0.3PV主段塞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8.19%。胡状集油田胡5 15井区采出程度18.48%,油藏温度86℃,地层水矿化度1.7×105mg/L,Ca2+浓度4799mg/L,Mg2+浓度830mg/L,有油、水井各5口,综合含水已达96%(92%~99%)。从2000 01 24到2001 03 20,在5口注水井中依次注入预冲洗液2920m3,前置液2920m3,主驱油液49640m3(除一口井外均不加复碱),后置液2920m3,5口油井均见效,一些油井有效期超过20个月,油井产油量增加,含水下降,自然递减降低62.7%,采油速度升高0.46%。图3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状集油田 胡5-15井区 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驱油剂 混合天然羧酸盐 烷基磺基甜菜碱 黄胞胶 段塞结构 先导驱油 试验
下载PDF
稠油热采井新型增效技术的现场实践及认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建军 魏淋生 +2 位作者 赵长喜 王新亮 王晓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65-68,71,共5页
针对稠油高周期吞吐开发后期蒸汽热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出新型蒸汽增效剂及施工工艺,利用分解气体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可使非均质岩心驱油效率平均提高16.5%。采用井口多段塞注入和伴蒸汽滴注工艺,在河南油田、胜利油田和克拉玛依油... 针对稠油高周期吞吐开发后期蒸汽热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出新型蒸汽增效剂及施工工艺,利用分解气体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可使非均质岩心驱油效率平均提高16.5%。采用井口多段塞注入和伴蒸汽滴注工艺,在河南油田、胜利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现场应用了120多口井,有效率达到92.5%。现场实践证明,新型蒸汽增效剂具有增加地层能量、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多重功效,能够显著提高热采井的产量,但对于高含水(大于85%)、存在严重汽窜的地层,还具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新技术 现场应用 认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