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potential of autochthonous bacteria from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oil
1
作者 Dongmei GAO Jian ZHAO +2 位作者 Yuanzheng XIN Zhenyu WANG Baoshan XI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49-249,共1页
关键词 碳氢化合物 降解作用 原油污染 黄河 土壤污染
下载PDF
Success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along with the removal of heavy crude oil pollutants by multiple biostimulation treatment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China 被引量:12
2
作者 Sulin Yu Shuguang Li Yueqin Tang Xiaolei W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533-1543,共11页
Multiple biostimulation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to enhance the removal of heavy crude oil pollutants in the saline soil of Yellow River Delta.Changes of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were monitored using the terminal r... Multiple biostimulation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to enhance the removal of heavy crude oil pollutants in the saline soil of Yellow River Delta.Changes of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were monitored using the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 and clone library analyses.The 140-day microcosm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low C:N:P ratio,high availability of surfactant and addition of bulking agen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erformance,leading to the highest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removal.Meanwhile,the bacterial community was remarkably changed by the multiple biostimulation treatments,with the Delt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 and Planctomycetes being inhibited and the Alphaand Beta-proteobacteria and some unknown Gammaproteobacteria bacteria being enriched.In addition,different hydrocarbon-degraders came to power in the following turn.At the first stage,the Alcanivorax-related Gammaproteobacteria bacteria dominated in the biostimulated soil and contributed mainly to the biodegradation of easily degradable portion of the heavy crude oil.Then the bacteria belonging to Alphaproteobacteria,followed by bacteria belonging to Candidate division OD1,became the dominant oil-degraders to degrade the remaining recalcitrant constituents of the heavy crude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crude oil contamination BIOSTIMULATION bacterial community T-RFLP yellow river delta saline soil
原文传递
Influences of chronic contamination of oil field exploitation on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a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of China 被引量:3
3
作者 Yingying WANG Hui CHEN +1 位作者 Huili CHEN Jihua WU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9年第3期376-383,共8页
Oil production related activities have led to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Around 80%of the total output of crude oil is generated from terrestrial oilfields in the world.However,the impact of oil exploitation procedur... Oil production related activities have led to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Around 80%of the total output of crude oil is generated from terrestrial oilfields in the world.However,the impact of oil exploitation procedures on soil animal communities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s of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to the oil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of China.By setting 10 oilfield sites and 5 relatively uncontaminated sites(controls),we found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oilfield sites than at controls.With a longer oil exploitation history,the content of soil TPH increased.Soil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at oilfield sites was largely different from that at controls.Soil nematode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abundant but more diverse at oilfield sites than at controls.The proportions of fungal feed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t oilfield sites than at controls,attaining only half of those at controls.The nematode trophic diversity and genus number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uration of petroleum exploitation history.This study elucidated the difference in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caused by oilfield exploitation and indicated that the nematode diversity was most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the soil TPH content and the oil exploitation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composition oil exploitation history oilFIELD soil nematodes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土壤(潮土)石油类含量对小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言柱 王立成 +3 位作者 许学工 田凌云 胡乃升 孙洪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在分析黄河三角洲土壤石油类含量状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小麦对当地土壤 (潮土 )石油类含量耐受度的基础上 ,建立物流模型 ,得出了在不受污油、落地油污染的地方土壤 (潮土 )石油类含量对小麦的不利影响在较长时间内将是微弱的基本... 本文在分析黄河三角洲土壤石油类含量状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小麦对当地土壤 (潮土 )石油类含量耐受度的基础上 ,建立物流模型 ,得出了在不受污油、落地油污染的地方土壤 (潮土 )石油类含量对小麦的不利影响在较长时间内将是微弱的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石油类含量 小麦 土壤污染 作物监测
下载PDF
碱蓬修复黄河三角洲原油污染土壤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一雷 马牧源 +2 位作者 徐卫刚 郭嘉 李胜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58-1965,共8页
原油污染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植物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退化湿地生态治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外盆栽方式开展碱蓬(Suaedasalsa)修复原油污染试验,试验设计3个原油污染水平(2、4、6g?kg^... 原油污染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植物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退化湿地生态治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外盆栽方式开展碱蓬(Suaedasalsa)修复原油污染试验,试验设计3个原油污染水平(2、4、6g?kg^(-1),分别对应低、中、高水平处理);以无碱蓬种植处理为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以月为观测时间尺度,通过测定和分析碱蓬生理指标、根际土壤原油含量和微生物特征等,研究碱蓬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结果如下:在3个石油污染浓度条件下,碱蓬均能萌发和生长,但是低污染水平处理的碱蓬株高、生物量及主根系长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原油降解变化与碱蓬生长特征具有一致性,表现为碱蓬生长初期和后期降解效率较低,而快速生长期时降解效率高。低、中和高水平处理下碱蓬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38.61%、47.54%和30.89%,其中对饱和烃的降解作用较大。碱蓬根际区为发生原油降解作用的主要区域,基于分子手段鉴定出根际附近的变形菌为丰度最高的优势降解菌群。通过一级衰减方程拟合降解曲线,得出碱蓬对3个污染水平原油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9、0.12和0.11,表明碱蓬对低污染水平原油的降解效率高于其他处理。研究结果可为碱蓬修复原油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 石油 黄河三角洲 土壤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工业结构调整与碳减排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任建兰 徐成龙 +2 位作者 陈延斌 张晓青 程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2,共8页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控制和减缓碳排放是当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碳排放测算方法和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首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区)工业与碳排放的现状;然后利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控制和减缓碳排放是当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碳排放测算方法和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首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区)工业与碳排放的现状;然后利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运用LEAP模型,对黄区工业碳排放情景进行设置预测;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2005-2012年黄区碳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其中,重点控排行业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在85%以上;但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且处于相对脱钩状态。2经济总量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技术效率是碳减排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的减排效果不明显,这也意味着其减排潜力较大。3比较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强化低碳情景下的碳减排潜力最大,但此情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低碳情景下的发展模式相对较为合理。依据上述结论,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优化黄区工业结构、有效控制和减缓碳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碳排放效应 LMDI分解模型 LEAP模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油田集中区土地利用演化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刘高焕 励惠国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2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利用多时相的 TM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 ,圈定油田集中区 ,并提取其土地利用要素 ;就 1984~ 1999年15年来 ,黄河三角洲油田集中区内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油田集中区是处于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快 ,... 本文利用多时相的 TM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 ,圈定油田集中区 ,并提取其土地利用要素 ;就 1984~ 1999年15年来 ,黄河三角洲油田集中区内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油田集中区是处于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快 ,变化的面积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油田集中区 土地利用 遥感分析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土壤石油污染及其对碱蓬萌发的生态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传远 左进城 +2 位作者 苗凤萍 杨翠云 宋忠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2-785,共4页
基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内的油田生产区中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分析石油污染状况,并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污染对该区先锋植物——碱蓬(Salsola glauca Bung)的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 基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内的油田生产区中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分析石油污染状况,并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污染对该区先锋植物——碱蓬(Salsola glauca Bung)的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溢油处石油的质量分数最高达6.230 g·kg-1。另外,萌发实验说明在土壤污染情况下种子萌发率具有不确定性,土壤石油污染质量分数为5~40 g.kg-1时,对碱蓬种子的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土壤石油类污染敏感指示指标的筛选和植物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碱蓬 生态影响 土壤生物修复 黄河三角洲生态区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石油污染危害及生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秦玉广 李秀启 +7 位作者 陈秀丽 陈有光 董贯仓 刘峰 王亚楠 冷春梅 朱士文 刘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924-3928,共5页
概述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石油污染现状和石油污染物对该地区土壤、水、空气以及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论述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热点分析,最后结合"蓝、黄"... 概述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石油污染现状和石油污染物对该地区土壤、水、空气以及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论述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热点分析,最后结合"蓝、黄"两大发展战略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技术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土壤石油污染危害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月锐 李香颖 李复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7-42,共6页
在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已在农业、资源开发、河流治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实施,较好地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东营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生态环境存在较多问题,保护和建设资金匮乏,急需构建运行合理、兼顾多方效益的生态补... 在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已在农业、资源开发、河流治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实施,较好地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东营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生态环境存在较多问题,保护和建设资金匮乏,急需构建运行合理、兼顾多方效益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东营市的生态环境情况,应本着"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重点在油气资源开发、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等领域,依据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标准进行生态补偿。可通过争取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税费方式向破坏主体和受益主体征收、市场化融资等方式筹措补偿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生态补偿机制 石油矿产资源 湿地 林地
下载PDF
克隆整合和石油污染对芦苇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婉丽 袁庆叶 +3 位作者 董必成 高俊琴 韩广轩 于飞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179-9187,共9页
克隆整合是克隆植物重要的性状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分株对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而且可能影响分株周围的土壤属性。为检验克隆整合对土壤属性的影响,在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开展克隆整合和石油污染的两因子的野外实验。每年将0、5或10 mm... 克隆整合是克隆植物重要的性状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分株对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而且可能影响分株周围的土壤属性。为检验克隆整合对土壤属性的影响,在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开展克隆整合和石油污染的两因子的野外实验。每年将0、5或10 mm厚的原油添加到直径为60 cm的圆形芦苇群落样方内来模拟无污染、轻度或重度石油污染,并通过保留或切断样方内外芦苇根状茎的连接来实现克隆整合的有或无。实验开始于2014年,并于2016年10月采集样方内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团聚体组成、pH值、电导率、总碳、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含量。石油污染显著增加了土壤粗大团聚体(粒径:>2 mm)、pH值、总氮和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土壤微团聚体(粒径:0.053—0.25 mm)占比以及电导率。克隆整合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电导率和氮磷比。克隆整合和石油污染的交互作用仅对电导率有显著效应。因此,石油污染和克隆整合都可以影响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而克隆整合对分株周围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影响克隆植物的优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石油污染 生理整合 根状茎植物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二元结构与多元可持续发展初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步伟娜 方创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49,共8页
黄河三角洲由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其区位条件和油气资源条件都十分优越,但目前仍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低谷区。通过对二元结构系数的定量分析,发现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复合二元结构特征,即“油地+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三角洲持续发展的一... 黄河三角洲由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其区位条件和油气资源条件都十分优越,但目前仍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低谷区。通过对二元结构系数的定量分析,发现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复合二元结构特征,即“油地+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三角洲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目前,石油产业的全面改组改制、优越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基础条件、东营港扩建及其附属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立项、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三角洲全面发展的难得机遇。要实现多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转变观念,由“以油建城”到“以港兴城”、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工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经济体系;推进城市的“内聚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可持续 二元结构 城市和农村 油田与地方 发展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魏学文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2,共7页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生态化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向着生态产业系统演进,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生态化的过程。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是资源稀缺理论、产业...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生态化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向着生态产业系统演进,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生态化的过程。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是资源稀缺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生态挑战,要在立足区域实际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化、高级化、合理化、协调化的目标,从产业体系的构建、产业时空布局的调整、生态技术的创新、生态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探索积极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产业结构 生态化 路径
下载PDF
基于SPSS聚类分析的黄河三角洲经济园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在旭 尚高龙 《河南科学》 2013年第9期1502-1506,共5页
通过构建经济园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借助SPSS,对选取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10个代表性的经济园区做系统聚类.通过冰柱图和树状图的分析,比较了产业视角下该地区各经济园区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聚类结果表明,这10个经济园区可划分为5... 通过构建经济园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借助SPSS,对选取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10个代表性的经济园区做系统聚类.通过冰柱图和树状图的分析,比较了产业视角下该地区各经济园区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聚类结果表明,这10个经济园区可划分为5类,并提出建设5大产业集聚区的规划构想.最后给出建议,为黄河三角洲特色经济园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三角开发 SPSS 聚类分析 经济园区 产业集聚
下载PDF
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互动关系研究——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会忠 吴朋 丛旭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2,共6页
为准确分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内部影响规律,文章选取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和产值占比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变动趋势图、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等对第三产业... 为准确分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内部影响规律,文章选取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和产值占比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变动趋势图、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等对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互间的影响路径和冲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两者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却不能立即显现;城镇化的提升会立刻带动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但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需要一定的滞后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具有惯性特征,而是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因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的后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第三产业 VAR模型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基于熵—生态位理论的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伟娟 魏振香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138,共5页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借鉴钻石模型,结合熵值法和生态位理论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6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位最强的城市是烟台和潍坊,建议通过"走出去工程"...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借鉴钻石模型,结合熵值法和生态位理论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6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位最强的城市是烟台和潍坊,建议通过"走出去工程"和"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与周边城市联动集群,打造"胶东文化",以实现区域整体竞争力最大化;淄博和德州生态位居中,发展较为平稳,建议通过打造"文化名城"和工业园的方式进行产业融合,以实现稳中求升;生态位较弱的是东营和滨州,建议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和对教育与旅游产业的投入以增强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黄河口文化"以实现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生态位理论 竞争力 黄三角 文化创意产业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油田开发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穆从如 杨林生 +1 位作者 胡远满 张玉德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1998年第4期34-37,共4页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强造陆运动和海岸系统蚀退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里雨热同季,形成了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流动或静止的湿地。黄河三角洲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类18项功能。油气资源的开发对其自然因素、潜...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强造陆运动和海岸系统蚀退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里雨热同季,形成了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流动或静止的湿地。黄河三角洲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三大类18项功能。油气资源的开发对其自然因素、潜在因素和对社会经济价值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开采石油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生态保护,加强绿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建立湿地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协调发展 潜在因素 油气资源 石油 胜利油田 经济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下黄河三角洲石油工业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宏勋 关峰 钟娟 《河南科学》 2011年第7期873-877,共5页
建设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为山东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新机遇,黄河三角洲因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其石油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借助SWOT矩阵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石油工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其内... 建设富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为山东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新机遇,黄河三角洲因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其石油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借助SWOT矩阵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石油工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其内部条件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的机遇、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构建半岛蓝色经济区过程中促进黄河三角洲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石油工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区位商与SWOT分析视角下的黄河三角洲特色产业集群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在旭 周材荣 《河南科学》 2013年第9期1521-1524,共4页
利用区位商法对黄河三角洲的特色产业集群进行判定,在此基础上,通过SWOT模型综合分析出黄河三角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威胁与机遇,并紧密联系黄河三角洲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对黄河三角洲特色产业集群未来... 利用区位商法对黄河三角洲的特色产业集群进行判定,在此基础上,通过SWOT模型综合分析出黄河三角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威胁与机遇,并紧密联系黄河三角洲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对黄河三角洲特色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有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特色产业 集群 区位商 SWOT分析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就业的门限效应——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芳 周江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1-37,共7页
为准确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及时调整就业政策,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滨州市和东营市1995—2012年有关数据,运用协整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滨州市的产业结构转换系数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之... 为准确把握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及时调整就业政策,基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滨州市和东营市1995—2012年有关数据,运用协整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滨州市的产业结构转换系数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门限效应,即滨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变动较小(门限值小于-0.81)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影响并不明显;当该系数变动较大(门限值大于-0.81)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东营市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不存在门限效应。因此,就业政策应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所处的区间以及调整的幅度差异等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产业结构 就业 协整回归 门限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