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lysis Lignin as a Sorbent and Basis for Solid Composite Biofuel
1
作者 Huo Po Savitskaya Tatsiana +4 位作者 Reznikov Ivan Hrynshpan Dzmitry Tsygankova Nadejda Telysheva Galina Arshanitsa Alexandr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6年第11期501-530,共31页
New powdered sorbent Lignosorb based on the hydrophobized hydrolysis lignin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Hydrolysis lignin is a commercial waste product of biomass processing in the hydrolysi... New powdered sorbent Lignosorb based on the hydrophobized hydrolysis lignin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Hydrolysis lignin is a commercial waste product of biomass processing in the hydrolysis production of ethanol. In spite of the various proposals for hydrolysis lignin usage, the wide application has not found yet. Special area of hydrophobized hydrolysis lignin usage as a sorbent for oil spills removal and oil products waste recovery is discussed. Lignosorb, thanks to the rather high bulk density, can be applied manually or mechanically by conventional sprayers. It does not sink after oil adsorption and transforms liquid oil film on the water surface into the solid mass. The solid product is a complete mass and is easily collected from the surface of water. Lignosorb when blended with oil products waste in the volume forms the granular free-running product.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gnosorb suspensions in oil products at different sorbent to oil product ratio have been estimated. Saturated by different oil products Lignosorb one can granulate or pellet and utilize as a composite solid fuel including the co-firing regime of combustion. It has the higher heating value of 32.1 - 38.8 MJ/kg while the coal has 20.9 - 30.1 MJ/kg.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omposite fuel burning has less longstanding inflammation stage, more long stable burning stage and less longstanding phase of smoldering in the comparison to wood and Lignosorb bu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N sorbent oil spills oil Products Waste Composite Fuel
下载PDF
Speed up the absorption of viscous crude oil spill by Joule-heated sorbent design
2
作者 dongyuan zh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113-1114,共2页
Although ocean crude-oil spill accidents did not frequently happened in the past, it really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he ma- rine ecosystem once it happened. Because of the spreading and weathering, crude-oil spill usua... Although ocean crude-oil spill accidents did not frequently happened in the past, it really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he ma- rine ecosystem once it happened. Because of the spreading and weathering, crude-oil spill usually covers a large area of water surface and its viscosity is very high, which brings hu- man great trouble to clean it up. Dispersant and in-situ burn- ing were frequently used in the past crude-oil spill accidents, but these two methods suffered from the drawbacks includ- ing being toxic to marine lives, causing air pollution, disabil- ity of recovering the crude oil. Oil skimmers could recovery the oils, but their handling capacities are rather limited. Re- cently, porous hydrophobic and oleophilic materials (PHOM)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s low-cost, efficient and ecofriendly materials for the oil spill cleanup [ 1 ]. Nevertheless, their poor absorption speed to viscous oil spill hinders their practical ap- 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in IT very AS by Speed up the absorption of viscous crude oil spill by Joule-heated sorbent design up
原文传递
吸油材料在海洋溢油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文华 邱金泉 +3 位作者 寇希元 赵瑾 王静 张雨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1-154,共4页
近年来海洋溢油污染事故频发,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造成巨大损害,利用吸油材料吸附溢油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概括了吸油材料的类型及发展状况,重点对近年来吸油树脂和超细纤维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溢油 吸油材料 吸油树脂 超细纤维 吸油能力
下载PDF
纳米聚丙烯纤维吸油特性及对水面浮油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文华 王静 +2 位作者 寇希元 邱金泉 苗英霞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09,119,共5页
近年来海洋溢油事故频繁发生,开展高性能吸油材料制备及其吸油特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称重法研究了纳米聚丙烯纤维的吸油能力、吸油动力学及其重复使用性,此外还探讨了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水面浮油的吸附能力及温度对吸油效果的... 近年来海洋溢油事故频繁发生,开展高性能吸油材料制备及其吸油特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称重法研究了纳米聚丙烯纤维的吸油能力、吸油动力学及其重复使用性,此外还探讨了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水面浮油的吸附能力及温度对吸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汽油、柴油、机油和原油的吸油能力分别为22.30 g/g、29.50 g/g、46.30 g/g、34.90 g/g。纳米聚丙烯纤维在重复使用8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机油和原油的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饱和吸油倍数分别为54.05 g/g和35.34 g/g,饱和吸附时间分别是43.40 min和8.66 min。温度对纳米聚丙烯纤维的吸油效果有影响,影响趋势与油的粘度、密度等物理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丙烯纤维 吸油材料 溢油 吸油能力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对海上溢油治理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白景峰 黄窈蕙 +1 位作者 周斌 杨秀研 《交通环保》 2002年第3期8-11,共4页
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海洋的石油污染已充分引起公众的重视。在对海上溢油的危害及其主要处理技术的简要分析基础上 ,提出了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料研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 :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的吸油性能较... 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海洋的石油污染已充分引起公众的重视。在对海上溢油的危害及其主要处理技术的简要分析基础上 ,提出了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料研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 :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的吸油性能较好 ,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可以反复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吸油材料 海上溢油 吸油材 稻草 纤维 海洋污染 DX型
下载PDF
黄孢原毛平革菌改性农业废弃物制备溢油吸附剂的特性
6
作者 彭丹 李如艳 苗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0期73-76,97,共5页
[目的]构建农业废弃物制备溢油吸附剂的方法。[方法]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改性,将玉米秸秆、玉米芯、木屑作为原材料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溢油吸附剂。用XRD和SEM表征,比较改性前后3种材料的结构变化。[结果]... [目的]构建农业废弃物制备溢油吸附剂的方法。[方法]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改性,将玉米秸秆、玉米芯、木屑作为原材料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溢油吸附剂。用XRD和SEM表征,比较改性前后3种材料的结构变化。[结果]温度为37℃,最佳培养基为小米和麦麸固体培养基,改性时间为21 d,改性玉米秸秆、玉米芯、木屑吸油量分别为9.03、7.69、6.26 g/g。[结论]该研究可为真菌改性农业废弃物制备吸附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吸油剂 黄孢原毛平革菌 改性 溢油
下载PDF
防溢吸油剂的研究(英文)
7
作者 魏取福 王旭 《安徽机电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4-78,共5页
通过机械方法回收溢出油液评价项目的初始化工作进行了研究.该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吸油剂的评价.为了评价不同类型的吸油剂的有效性,吸油剂在不同形态下受到测试,并且进行了定量的比较,从而为在给定条件下吸油剂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溢出油液 吸油剂 非织造布 聚丙烯
下载PDF
熔体静电纺丝制备吸油材料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卫逢 李好义 +2 位作者 张爱军 丁玉梅 杨卫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48,共3页
频繁发生的海洋溢油事故不仅造成能源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处理海洋溢油时主要采用聚丙烯吸油棉物理回收的方法。利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装置制备出的超细聚丙烯纤维毡吸收机油和花生油的最高吸油倍率分别为132g/g和94g/g,... 频繁发生的海洋溢油事故不仅造成能源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处理海洋溢油时主要采用聚丙烯吸油棉物理回收的方法。利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装置制备出的超细聚丙烯纤维毡吸收机油和花生油的最高吸油倍率分别为132g/g和94g/g,是商用聚丙烯吸油棉的4~5倍。同时电纺纤维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5次使用后的吸油倍率仍保持为95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泄漏 吸油棉 熔体静电纺丝 超细纤维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PVDF多孔纳米纤维及其在吸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缤冰 李芳 +2 位作者 牛君强 李佳 李其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53,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和PEO模板相结合加工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PVDF多孔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所制备的PVDF纤维具有均匀微纳米二级孔道显微结构,测得该多孔纳米纤维表面接触角高达158°,呈现良好的超疏水特性。研究发现,将PVD... 采用静电纺丝和PEO模板相结合加工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PVDF多孔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所制备的PVDF纤维具有均匀微纳米二级孔道显微结构,测得该多孔纳米纤维表面接触角高达158°,呈现良好的超疏水特性。研究发现,将PVDF多孔纳米纤维作为溢油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油效能,其对润滑油、柴油、植物油和汽油的吸油率分别高达24.2、11.8、14.0和8.4 g/g,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溢油吸附剂 静电纺丝 超疏水 纳米纤维
下载PDF
吸附剂在石油泄漏处理中的应用
10
作者 姜伟 屈撑囤 +1 位作者 范代娣 张博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21期38-42,共5页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油在开采以及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漏油事故和石油产品的泄漏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特别是近几年来,溢油事故频繁发生,这对生态环境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和可循环使用、亲油疏水的... 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油在开采以及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漏油事故和石油产品的泄漏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特别是近几年来,溢油事故频繁发生,这对生态环境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和可循环使用、亲油疏水的吸油材料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三大类吸油材料:天然无机物、天然有机物和高吸油树脂吸油材料,分别对其在溢油水处理方面中的应用做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 吸油材料 应用
下载PDF
用于回收泄漏石油的非织造吸油材料 被引量:16
11
作者 Q.F.Wei R.R.Mather A.F.Fotheringham 《产业用纺织品》 2004年第3期26-28,40,共4页
石油泄漏破坏自然环境 ,危害公众健康 ,污染饮用水且扰乱经济。用吸油物质来机械回收泄漏区域的石油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的主要措施之一。非织造吸油材料具有微小孔隙且强度高 ,能在某些恶劣条件下使用。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完整性能降低使... 石油泄漏破坏自然环境 ,危害公众健康 ,污染饮用水且扰乱经济。用吸油物质来机械回收泄漏区域的石油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的主要措施之一。非织造吸油材料具有微小孔隙且强度高 ,能在某些恶劣条件下使用。非织造吸油材料的完整性能降低使用成本和回收成本。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结合将带领新产品走向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泄漏 非织造吸油材料 污染
下载PDF
绿色木霉改性玉米秸秆溢油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蓝舟琳 彭丹 +3 位作者 郭楚玲 朱超飞 薛秀玲 党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05-1610,共6页
利用绿色木霉对玉米秸秆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改性实验(改性时间、固液比和改性温度)制备溢油吸附剂TCS(Trichoderma viride modified corn stalk),并模拟溢油环境测定TCS的吸油量.研究表明,25℃下,改性6 d、固液比1∶4时,制得的TCS... 利用绿色木霉对玉米秸秆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改性实验(改性时间、固液比和改性温度)制备溢油吸附剂TCS(Trichoderma viride modified corn stalk),并模拟溢油环境测定TCS的吸油量.研究表明,25℃下,改性6 d、固液比1∶4时,制得的TCS吸油量最大,达到13.84 g.g-1,相对原材料RCS(Raw corn stalk,吸油量为6.58 g.g-1)提高了110.33%.对RCS和TCS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显示制得的TCS表面变得更加粗糙;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玉米秸秆纤维素组分被部分降解;X射线衍射分析(XRD)得到改性后的材料结晶度降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分测定进一步表明生物改性降低了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含量,这些均说明改性后材料吸油量增加的原因.吸附动力学及保油性能测试表明,TCS具有快速的吸油速率,80 r.min-1条件下振荡1 h后即达到吸附平衡;且在吸附饱和后滴淌10 min仍能保持最初吸油量的74.87%,具有良好的保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绿色木霉 固态发酵 溢油吸附剂
原文传递
纳米聚丙烯-丙烯酸酯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寇希元 王静 +2 位作者 王文华 邱金泉 张雨山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9-523,共5页
以纳米聚丙烯(nano-polypropylene,PP)为基体,丙烯酸丁酯为单体,采用紫外辐射方法制备高吸油性复合材料(butyl acrylate grafted nano-polypropylene,BAPP)。试验确定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辐照时间1 h,单体浓度33.3%,光敏剂浓度0.2%,并通... 以纳米聚丙烯(nano-polypropylene,PP)为基体,丙烯酸丁酯为单体,采用紫外辐射方法制备高吸油性复合材料(butyl acrylate grafted nano-polypropylene,BAPP)。试验确定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辐照时间1 h,单体浓度33.3%,光敏剂浓度0.2%,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改性前后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丁酯被成功接枝到纳米聚丙烯纤维上。考察了接枝率、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p H值等对改性纳米聚丙烯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改性纳米聚丙烯对机油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实验数据显示,常温下纳米聚丙烯和改性材料对原油的吸油量分别为35.5 g/g和28.5 g/g,改性后的材料吸油性能明显改善。温度对改性纳米聚丙烯纤维的吸油率有明显影响,与油品种类及粘度有关系,随着p H值的升高,改性纳米聚丙烯纤维对机油的吸油率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丙烯 溢油 紫外辐照 丙烯酸丁酯 吸油材料
原文传递
熔体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纤维的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卫逢 丁玉梅 +4 位作者 李好义 陈宏波 曾良滨 刘晓凤 杨卫民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利用熔体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并添加蔗糖脂肪酸酯(SE)细化电纺纤维减少降解率。对纤维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吸油倍率和油水选择性等表征测试,结果表明,PLA/SE纤维平均直径最细达到1.73μm,对水接触角在135°~1... 利用熔体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并添加蔗糖脂肪酸酯(SE)细化电纺纤维减少降解率。对纤维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吸油倍率和油水选择性等表征测试,结果表明,PLA/SE纤维平均直径最细达到1.73μm,对水接触角在135°~140°;纯PLA纤维对机油、原油、柴油、花生油的吸附倍率分别为99、72、56和66 g/g,而PLA/SE纤维对这些油品的吸油倍率分别为129、98、63和87g/g,明显高于纯PLA纤维;PLA/SE纤维的油水吸附选择性高达1000倍,同时具有良好的浮力和一定的可重复使用性;另外,温度对纤维的吸油倍率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吸油材料 聚乳酸超细纤维 吸油倍率 油水选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