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ositionally Driven Viscometric Behaviors of Poly (Alkyl Methacrylates) in Lubricating Oils 被引量:1
1
作者 Reid A. Patterson Christopher P. Kabb +1 位作者 David M. Nickerson Eugene Pashkovski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22年第2期65-86,共22页
Viscosity index (VI) and shear stability index (SSI) are standard methods used in the lubricant industry to determine temperature-viscosity dependency and resistance to product degradation, respectively. A variety of ... Viscosity index (VI) and shear stability index (SSI) are standard methods used in the lubricant industry to determine temperature-viscosity dependency and resistance to product degradation, respectively. A variety of oil-soluble polymers, including poly(alkyl methacrylates) (PAMAs) are routinely used to control these properties in fully-formulated liquid lubricants. In this report, we use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RAFT) polymerization to precisely target identical degrees of polymerization in a family of PAMAs with varying lauryl, hexyl, butyl, ethyl, and methyl groups. Then, expanding on previous methodology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establish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s for these PAMAs, specifically looking at how intrinsic viscosity [η] and Martin interaction parameters K<sub>M</sub> relate to VI and SSI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intrinsic viscosity [η]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olume of macromolecules at infinite dilution, the parameter K<sub>M</sub> reflects the hydrodynamic interactions of polymer chains at actual polymer concentrations in lubricating oils.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the dependence of VI on the non-dimensional concentration c/c* (or c[η]) can be presented in a form of master curve with shift factors proportional to K<sub>M</sub> tha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ize of alkyl groups. This finding implies that even in the dilute regime, the coil-expansion theory used to explain the effect of macromolecules on VI should be complemented with the idea of hydro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polymer molecules that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choice of alkyl chains in the family of PA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sity index Shear stability index POLYMETHACRYLATES Lubricating oils
下载PDF
6种植物油料油脂的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王亚萍 姚小华 +4 位作者 曹永庆 常君 任华东 张成才 王开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8,65,共10页
为拓宽我国植物油料的开发利用途径,测定了薄壳山核桃、油茶、香榧、核桃、花生、油菜等6种植物种子的含油率及其油脂的总酚、生育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并采用加速氧化试验对其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各项品质指标与氧化稳定性... 为拓宽我国植物油料的开发利用途径,测定了薄壳山核桃、油茶、香榧、核桃、花生、油菜等6种植物种子的含油率及其油脂的总酚、生育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并采用加速氧化试验对其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各项品质指标与氧化稳定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仁的含油率最高(73.07%),且其油脂的总酚含量最高(12.6 mg/kg),香榧籽油的生育酚总量最高(114.90 mg/100 g);6种植物油中有5种共同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6种植物油中,薄壳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强,其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羰基值的变化幅度均较小,氧化诱导时间(OSI值)处于最高水平,核桃油的变化幅度较大;加速氧化过程中6种植物油的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油脂的OSI值与油酸、生育酚、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薄壳山核桃含油率高,薄壳山核桃油含有较高的总酚含量和较好的氧化稳定性,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可作为营养保健油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油 品质指标 加速氧化试验 氧化稳定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页岩油富集可动性地球化学评价参数探讨——以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和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为例
3
作者 刘惠民 包友书 +5 位作者 黎茂稳 李政 吴连波 朱日房 王大洋 王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2-636,共15页
地球化学参数是页岩油富集可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矿物/页岩抽提残渣混油/烷烃热解实验,以及产油页岩有机试剂抽提前、后热解参数对比正演模拟,剖析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和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产油页岩的实例,分析页... 地球化学参数是页岩油富集可动性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矿物/页岩抽提残渣混油/烷烃热解实验,以及产油页岩有机试剂抽提前、后热解参数对比正演模拟,剖析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和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产油页岩的实例,分析页岩油富集特征与地球化学参数响应,研究评价页岩油富集可动性的含油饱和度指数(OSI)及烃产率指数(PI)下限值。研究表明:页岩中的油在常规热解过程中,除了热解游离烃量(S1)之外,也对热解裂解烃量(S2)有贡献,影响了S2曲线的峰型及热解烃峰值温度(T_(max))。页岩内由于原油富集,造成页岩热解参数呈现出异常高OSI和PI值、异常低T_(max)值,OSI值、PI值及T_(max)值之间具有协同变化的关系。富含油的贫有机质页岩的热解参数异常较为明显,富有机质页岩在总有机碳含量(TOC)达到特定值后OSI和PI值趋于稳定。这些页岩由于液-固相互作用影响了烃类可动性下限值。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1口井和济阳坳陷沙河街组3口井系统解剖结果表明,这些井页岩油富集可动性的OSI下限值为50~75 mg/g,对应PI下限值为0.12~0.20,页岩油富集可动性的OSI下限与页岩岩性和原油性质密切相关,富碳酸盐页岩具有较低的OSI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饱和度指数 烃产率指数 页岩油可动性 Bakken组 威利斯顿盆地 沙河街组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油脂酸败仪操作参数对油茶籽油OSI测定及其货架期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进英 钟海雁 梁永铭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研究了油脂氧化酸败测定仪的操作参数温度、空气流速、样品量对油茶籽油化稳定指数(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温度系数,Q10的测定及货架期预测的影响。为了这个目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完全二次模型并且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空... 研究了油脂氧化酸败测定仪的操作参数温度、空气流速、样品量对油茶籽油化稳定指数(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温度系数,Q10的测定及货架期预测的影响。为了这个目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完全二次模型并且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空气流速对OSI的影响显著(P<0.01)。此外,通过简化的线性模型检测表明在温度占主导效应的同时,与样品量相比,空气流速对油茶籽油OSI的测定也有较大的影响(P<0.05)。此项研究获得的油茶籽油温度系数平均值为-3.02×10-2。Q10的计算平均值为2.02,表明温度每升高10℃油茶籽油的OSI减半。计算出的20℃下的OSI表现出明显不同,说明空气流量和样品量对油茶籽油货架期的预测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油脂氧化酸败测定过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操作参数水平会降低长期室温贮藏和加速氧化对货架期预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油脂氧化酸败测定仪 氧化稳定指数 货架期预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高产页岩油井BYP5页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惠民 李政 +9 位作者 包友书 张守春 王伟庆 吴连波 王勇 朱日房 方正伟 张顺 刘鹏 王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5-1417,共13页
济阳坳陷高产页岩油井BYP5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页岩为高成熟、富碳酸盐页岩典型代表,研究其地质特征对相似页岩勘探具有借鉴意义。从矿物组成、薄层结构、生烃条件、烃类流体性质、储集空间特征等方面剖析了该页岩基... 济阳坳陷高产页岩油井BYP5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页岩为高成熟、富碳酸盐页岩典型代表,研究其地质特征对相似页岩勘探具有借鉴意义。从矿物组成、薄层结构、生烃条件、烃类流体性质、储集空间特征等方面剖析了该页岩基本特点。基于地化参数异常分析了页岩油微运移调整、富集机制,确定了页岩油可动的油饱和度指数(OSI)、总有机碳含量(TOC)及孔隙度下限。研究了有利于页岩油高产的地质条件。研究表明:BYP5井沙三下亚段页岩以碳酸盐质页岩为主,具有明显的薄层结构特征,薄层类型主要包括泥质薄层和泥晶方解石薄层。TOC为0.58%~7.98%,平均4.52%,以Ⅰ型有机质为主,处于生轻质油-凝析气阶段。孔隙度为2.2%~6.9%,平均3.22%,储集空间包括基质孔、层间缝以及穿层缝,其中基质孔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可动页岩油的OSI下限值低于50 mg/g,TOC下限值为1%,孔隙度下限为2.2%。利于高产的地质条件是:①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为石油富集及流动奠定坚实物质基础;②油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大大降低有效储集物性下限;③异常高压为石油产出提供了充足的天然能量;④页岩的纹层状/层状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生-储-渗效率;⑤层间缝和穿层缝等多种裂缝发育,可有效沟通裂缝两侧的基质孔隙,有利于基质孔中石油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碳酸盐页岩 微运移调整 纹层状/层状结构 油饱和度指数 页岩油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二元乙丙橡胶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剪切性能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张文革 李洋铭 +5 位作者 葛长刚 侯军 孙聚华 赵阳 孙亚斌 段淑莲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1,共5页
研究了二元乙丙橡胶乙烯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等因素对润滑油增稠性能及抗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乙丙橡胶黏度指数改进剂剪切稳定常数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乙烯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剪切稳... 研究了二元乙丙橡胶乙烯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等因素对润滑油增稠性能及抗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乙丙橡胶黏度指数改进剂剪切稳定常数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乙烯含量相同的情况下,剪切稳定常数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并进一步研究了机械剪切前后二元乙丙橡胶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情况,为未来乙丙橡胶黏度指数改进剂开发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乙丙橡胶 黏指剂 剪切稳定常数 润滑油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亚杰 韩佳佳 +5 位作者 谭志发 马春晖 王家平 付旖旎 魏长庆 刘文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71,共8页
本实验以新疆油莎豆(‘中油莎1号’)为原料,通过对理化、营养成分测定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制备工艺(水酶、水代、冷榨、热榨和有机溶剂浸出法)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浸出法对... 本实验以新疆油莎豆(‘中油莎1号’)为原料,通过对理化、营养成分测定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制备工艺(水酶、水代、冷榨、热榨和有机溶剂浸出法)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浸出法对油莎豆油的提取率最高(88.31%),不同工艺油莎豆油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代油中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76.04%,与其他工艺相比增加了1.72~2.34个百分点(P<0.05)。不同制备工艺对油莎豆油脂质伴随物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有机溶剂浸出油中生育酚(370.67 mg/kg)、总酚(168.59 mg/100 g)和植物甾醇(271.26 mg/100 g)含量最高,水代油中角鲨烯含量(162.04 mg/kg)最高,冷榨油的氧化稳定指数(24.15 h)最高,氧化稳定性较好。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油莎豆油的氧化稳定性与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72、r=0.48),总酚含量与极性组分的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r=0.96,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冷榨油和水酶油较为相似,有机溶剂浸出、热榨、水代油区分度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莎豆油优质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油 制备工艺 理化指标 脂质伴随物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岩石热解方法应用于页岩油气研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谦 金之钧 +5 位作者 朱如凯 刘全有 张瑞 王冠平 陈万利 Ralf Littke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0-1032,共13页
岩石热解方法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烃源岩的研究,其可以简便、快捷地评价岩石的含油特性、干酪根的生烃特征以及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但该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且岩石热解数据不合理的解释会增加页岩油气勘探的风险。基于近... 岩石热解方法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烃源岩的研究,其可以简便、快捷地评价岩石的含油特性、干酪根的生烃特征以及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但该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且岩石热解数据不合理的解释会增加页岩油气勘探的风险。基于近年来发表的大量实验测试数据,总结了在岩石热解分析数据解释中经常出现的3个问题。①对于高-过成熟的样品,其应用性受到限制;利用氢指数(HI)、氧指数(OI)、岩石最高热解峰温(T_(max))以及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烃类(S_(2))与二氧化碳(S_(3))数量的比值(S_(2)/S_(3))来划分有机质的类型,应尽量针对有机质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_(o))低于1.35%的烃源岩。②T_(max)的有效性取决于S_(2)峰的大小及其是否对称,T_(max)的准确性依赖于有机质的类型和R_(o);残余烃与黄铁矿含量会对T_(max)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Ⅰ,Ⅱ和Ⅲ型有机质,为确保测试获得的T_(max)准确、有效,烃源岩的R_(o)应不高于1.70%。③含油饱和度指数(OSI)被用来表征页岩油的可动潜力,OSI大于100 mg/g指示页岩油甜点。值得注意的是,OSI并不能直接指示页岩中的含油饱和度,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层段,OSI通常低于100 mg/g,而较低的总有机碳含量也能导致OSI大于100 mg/g。目前,大多数论文所报道的极具潜力的页岩油储层,只有极少数OSI高于100 mg/g。因此,将OSI大于100 mg/g作为一个评价页岩油可动性和甜点的参数值是否合适值得进一步思考。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和不同的页岩地层建立各自的OSI评价标准。此外,不同岩性的样品在存储和制备过程中轻烃损失量差异较大,应对多岩相共生页岩油储层采用分岩相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评价 含油饱和度指数 成熟度 有机质类型 岩石热解 页岩油气
下载PDF
烘烤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东 段晓亮 +1 位作者 王少甲 曹雁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113,共9页
亚麻籽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热加工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仍有待阐明。利用热空气对亚麻籽进行烘烤,研究不同烘烤条件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化学组成(共轭二烯、共轭三烯、类胡萝卜素、生育... 亚麻籽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热加工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仍有待阐明。利用热空气对亚麻籽进行烘烤,研究不同烘烤条件对亚麻籽油理化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色泽)、化学组成(共轭二烯、共轭三烯、类胡萝卜素、生育酚、总酚、美拉德反应产物、脂肪酸组成)以及氧化稳定指数、DPPH、ABT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烤程度增加,亚麻籽油酸价从0.12 mg KOH/100 g增加至1.79 mg KOH/100 g;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先增加后减少;类胡萝卜素、总酚、美拉德反应产物、共轭三烯、氧化稳定指数、DPPH以及ABTS均增加,α-亚麻酸含量随烘烤程度增加略微减少。适度烘烤明显改善了亚麻籽油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亚麻籽及亚麻籽油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热风烘烤 脂肪酸组成 美拉德反应产物 氧化稳定指数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olive oil using an integrated system based on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and computer vision 被引量:3
10
作者 Alireza Sanaeifar Abdolabbas Jafari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 EI 2019年第1期20-25,共6页
During storage,olive oil may suffer degradation leading to an inferior quality level when purchased and consumed.Oxidative sta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olive oil,whi... During storage,olive oil may suffer degradation leading to an inferior quality level when purchased and consumed.Oxidative sta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olive oil,which affects its acceptability and market value.The current methods of predicting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edible oils are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The aim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to demonstrate the use of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integrated with computer vision for determining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OSI)of olive oil.The most effective featur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extracted dielectric and visual features for each olive oil sample.Three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process the raw data to develop an oxidative stability prediction algorithm,includ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The predictive models showed a great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Rancimat instrument that was used as a reference method.The best result for modelling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olive oil was obtained using SVM technique with the R-value of 0.979.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is new approach may be utilized as a perfect replacement for quicker and cheaper assessment of olive oil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vision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Olive oil Oxidative stability index
原文传递
国产mPAO150基础油在黏度指数改进剂方面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揭斌华 邹小芸 +1 位作者 梁启源 韦嘉茵 《润滑油》 CAS 2023年第4期27-34,共8页
为推进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拓展mPAO基础油的应用领域,文章考察了国产mPAO150基础油作为黏度指数改进剂在0W-20汽油机油、75W-90 GL-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L-HS 46低温液压油等高端润滑油的应用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国... 为推进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拓展mPAO基础油的应用领域,文章考察了国产mPAO150基础油作为黏度指数改进剂在0W-20汽油机油、75W-90 GL-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L-HS 46低温液压油等高端润滑油的应用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国产mPAO150基础油调制的0W-20汽油机油、75W-90 GL-5重负荷车辆齿轮油、L-HS 46低温液压油理化性能均满足指标要求,与OCP、PMA、HSD等常用的进口黏度指数改进剂相比,剪切安定性、抗结焦性能具有突出优势,可替代进口黏度指数改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α-烯烃 黏度指数改进剂 剪切安定性 汽油机油 车辆齿轮油 液压油
下载PDF
食用大豆油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预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瑞丽 袁先雯 +6 位作者 冯燕玲 韩洪玲 董月 高瑀珑 袁建 汪海峰 鞠兴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56-261,共6页
以一级大豆油为原料,储藏温度设定为40℃,研究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大豆油品质指标(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指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 以一级大豆油为原料,储藏温度设定为40℃,研究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大豆油品质指标(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指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建立了大豆油品质随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变化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性指数的影响显著;大豆油品质指标预测模型的方差分析表明,模型皆极显著(P<0.001),实验误差小,可以此模型来预测大豆油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指数随储藏时间、抗氧化剂用量、水分含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过氧化值 氧化稳定指数 响应面法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浓香大豆油的开发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拓 徐姜波 +2 位作者 侯建平 李凌慧 翁新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2-136,共5页
建立一种新型浓香大豆油(ASO)的生产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焙烤后的大豆进行提取。通过感官评定对大豆焙烤工艺进行评估:在温度170℃条件下烘烤30min时,焙烤出的大豆具有浓郁的香味。ASO的萃取率随着大豆粉粒度的增加而提高,大豆... 建立一种新型浓香大豆油(ASO)的生产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焙烤后的大豆进行提取。通过感官评定对大豆焙烤工艺进行评估:在温度170℃条件下烘烤30min时,焙烤出的大豆具有浓郁的香味。ASO的萃取率随着大豆粉粒度的增加而提高,大豆粉的粒度为40~60目时最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ASO的萃取参数进行研究:萃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最佳萃取温度为50℃;萃取率随着压力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趋于最大值,确定萃取时间为2.5h。通过对氧化诱导期(IP值)和抗氧化保护系数(Pf值)的分析,探讨ASO的氧化稳定性:ASO和市售大豆油的IP值分别为8.93、9.47,其他植物油均大于16;向ASO中添加0.04%的BHT、PG分别能使其IP值从8.93提高到12.08、18.55,Pf值分别达到1.353和2.077,PG对ASO的抗氧化效果要明显优于BHT;在ASO中单独添加0.01%柠檬酸能使其Pf值达到2.25,显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复合添加0.01%柠檬酸和0.04%PG使其Pf值达到4.14,显示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氧化稳定性 osi 正交设计 焙烤
下载PDF
葡萄籽油的添加对特种植物油脂货架保质期的改善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有青 李哲 +3 位作者 王琳琳 刘平 王东伟 姚双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69,共4页
特种植物油脂对人体具有较好营养补充功效,也具有独特的食品风味。本项目对葡萄籽油的添加研究,改善了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特种植物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的OSI值较大,保留时间(货架储存期)长,而月见草油、紫苏... 特种植物油脂对人体具有较好营养补充功效,也具有独特的食品风味。本项目对葡萄籽油的添加研究,改善了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特种植物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的OSI值较大,保留时间(货架储存期)长,而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氧化稳定性不是很好,通过添加复配氧化剂(0. 02%BHT+0. 02%VE+0. 02%VC)和葡萄籽油对比,找出通过添加4%葡萄籽油,进而延长特种植物油脂的保质期限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油 osi 氧化稳定性 保留时间
下载PDF
黄芪抗氧化部位及其与三七总皂甙配伍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姜波 王拓 翁新楚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用油脂稳定性指数(oil stability index,OSI)法筛选确定了黄芪乙酸乙酯抗氧化活性部位,并以高酯饲料喂养鹌鹑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考察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三七总皂甙(PNS)配伍组分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用油脂稳定性指数(oil stability index,OSI)法筛选确定了黄芪乙酸乙酯抗氧化活性部位,并以高酯饲料喂养鹌鹑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考察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三七总皂甙(PNS)配伍组分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给药8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黄芪抗氧化活性组分及其与PNS的配伍组分可显著降低(P<0.1)血清TC,TG,LDL-C,TC/HDL-C系数和MDA,升高血清HDL-C及T-AOC,SOD水平,对高脂胆固醇鹌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动脉粥样硬化 黄芪 油脂稳定性指数(oilstability index osi)法 抗氧化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3种坚果油脂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振宝 刘梦颖 易建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113,117,共5页
研究了溶剂法和水酶法提取核桃、扁桃、大扁杏仁等3种坚果油脂的理化性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坚果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比较了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坚果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采用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了不同方法得到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研究了溶剂法和水酶法提取核桃、扁桃、大扁杏仁等3种坚果油脂的理化性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坚果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比较了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坚果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采用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了不同方法得到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油脂制备方法对其理化特性和氧化稳定性均有重要影响,其中,3种水酶法提取油脂的透明度、酸价和风味均优于溶剂法,而氧化稳定性均低于溶剂法,但是不同方法提取油脂的折光指数、碘价、皂化价和不皂化物以及脂肪酸组成等理化特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加速氧化实验中,油脂酸价变化不大,而过氧化值和OSI变化较大。3种坚果油脂中,大扁杏仁油最为稳定、扁桃油次之,而核桃油最容易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果 坚果油脂 水酶法提油 过氧化值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测试 被引量:10
17
作者 肖庆敏 王昀晖 李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最终导致酸败。测定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指导意义的是对油脂氧化反应过程中诱导期的测定。采用氧化稳定性测定仪(OxidativeStabilityInstrument)测试了多种常用油脂的氧化... 油脂在贮存过程中会由于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最终导致酸败。测定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有指导意义的是对油脂氧化反应过程中诱导期的测定。采用氧化稳定性测定仪(OxidativeStabilityInstrument)测试了多种常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模拟了油脂氧化初期的过程,对预测油脂的货架寿命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性 油脂 贮藏 测试
下载PDF
水酶法工艺对不同植物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瑛瑶 黄瑶 +3 位作者 栾霞 段章群 陈焱 方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共5页
水相酶解法(水酶法)提油技术是一种能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的新技术。综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对植物油料提取的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油茶籽油以及粮食加工副产物提取的玉米胚芽油、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质量指标、氧化稳定性以... 水相酶解法(水酶法)提油技术是一种能充分发挥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的新技术。综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对植物油料提取的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油茶籽油以及粮食加工副产物提取的玉米胚芽油、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质量指标、氧化稳定性以及特征功能性组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后续毛油精炼工艺研究和更为科学、全面分析水酶法提油技术的经济可行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植物油 质量指标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冷榨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沈建福 肖仁显 +1 位作者 陈中海 陈秋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7,73,共5页
以山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山核桃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剂对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冷榨山核桃油主要理化指标:酸价1.96 mg KOH/g,... 以山核桃仁为原料,通过冷榨机机械压榨,得到冷榨山核桃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用Rancimat法分析其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剂对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冷榨山核桃油主要理化指标:酸价1.96 mg KOH/g,过氧化值2.24 mmol/kg,碘值102.84 g I2/100 g,皂化值189.73 mg KOH/g;冷榨山核桃油主要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1.83%,其中油酸60.95%,亚油酸26.69%,α-亚麻酸3.11%;建立了lg(诱导期)与Ranciamt氧化诱导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抗氧化剂添加量相等的情况下,TBHQ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迷迭香提取物和和茶多酚;使用100 mg/kg TB-HQ+200 mg/kg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冷榨山核桃油的抗氧化剂,可使冷榨山核桃油在120℃的诱导期延长2.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山核桃油 冷榨 理化指标 脂肪酸 氧化稳定性 抗氧化剂
下载PDF
几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性质和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文艺 邹恺 +1 位作者 王秀文 吴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91,共5页
通过对9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性质及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n-d-M法计算其结构族组成参数,依据其性质与组成的关系,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密度、折射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组成以及烃类组成进行关联,同时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链... 通过对9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性质及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n-d-M法计算其结构族组成参数,依据其性质与组成的关系,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密度、折射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组成以及烃类组成进行关联,同时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链烷烃、环烷烃含量与黏度指数、氧化安定性进行关联。结果表明:9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密度与总环数和芳环数具有正相关性;折射率与结构组成参数(芳碳率、烷基碳率)具有近似的正相关性,而与烷基碳率具有负相关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芳烃、环烷烃含量呈正相关性,而与链烷烃含量则呈负相关性;链烷烃含量与氧化安定性、黏度指数也具有正相关性,但环烷烃含量与氧化安定性、黏度指数则呈现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润滑油基础油 密度 折射率 结构组成 烃类组成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黏度指数 氧化安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