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法与化学法改良油茶籽粕品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浩宇 黄凤洪 +2 位作者 钮琰星 黄茜 何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0-43,共4页
以油茶籽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对其进行脱毒。微生物发酵法以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单菌、混合菌固态发酵后油茶籽粕中各抗营养因子的降解率。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茶皂... 以油茶籽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对其进行脱毒。微生物发酵法以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单菌、混合菌固态发酵后油茶籽粕中各抗营养因子的降解率。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茶皂素、总酚、粗纤维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7.63%、87.87%和37.29%,粗蛋白含量提高率达66.98%。化学法脱毒后油茶籽粕中的茶皂素、总酚含量分别降至0.93%和0.74%,粗纤维含量则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抗营养因子 微生物发酵法脱毒 化学法脱毒
下载PDF
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凡 王龙祥 +1 位作者 郭少海 钟海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通过不同微波功率和时间辐射油茶籽,测定油茶粕中茶皂素、蛋白质、粗多糖、总酚、糠氨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低功率(245、420 W)微... 通过不同微波功率和时间辐射油茶籽,测定油茶粕中茶皂素、蛋白质、粗多糖、总酚、糠氨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低功率(245、420 W)微波处理油茶籽后,油茶粕中茶皂素含量稍有上升,随后下降;较高功率(560、700 W)微波处理后,茶皂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微波处理对油茶粕中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粗多糖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420、560、700 W处理20、5、10 min后含量分别比初始升高66.9%、79.6%和116.0%;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总酚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微波功率越高,总酚含量越高;微波功率较低(245 W)时,糠氨酸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升高,微波功率较高(420、560、700 W)时,糠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45 W和700 W微波功率处理时油茶粕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升高后降低,560 W时呈整体上升趋势,420 W呈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油茶粕 微波处理 活性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辅助萃取茶皂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宁 马朝阳 +1 位作者 娄在祥 王洪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0,共4页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辅助萃取脱脂油茶籽粕中的茶皂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超声波功率50 W,萃取次数2次,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茶皂素得率为指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的茶皂素萃取工艺条件...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辅助萃取脱脂油茶籽粕中的茶皂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超声波功率50 W,萃取次数2次,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茶皂素得率为指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的茶皂素萃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10,微波功率600 W,超声波功率50 W,萃取时间150 s,萃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7.43±0.13)%,纯度为6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超声-微波协同辅助萃取 脱脂油茶籽粕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提取油茶粕中糖萜素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刁欢 汤强 +1 位作者 张明雷 李恬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3,共4页
以生物酶促发酵降解油茶粕的植物组织,再用水提法提取发酵油茶粕中的糖萜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d、黑曲霉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糖萜素得率最高为14.9%;在此基础上,优化糖萜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 以生物酶促发酵降解油茶粕的植物组织,再用水提法提取发酵油茶粕中的糖萜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d、黑曲霉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糖萜素得率最高为14.9%;在此基础上,优化糖萜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20、浸提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糖萜素得率为16.9%,与对照组(得率10.4%)相比,糖萜素得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提取 糖萜素 油茶粕
下载PDF
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练杰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26,共3页
油茶籽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有毒物质茶皂素的存在制约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在对油茶籽粕进行脱毒的处理方法中,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处理方法之一。论述了油茶籽粕的营养价值,微生物发酵对油茶籽粕脱毒... 油茶籽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有毒物质茶皂素的存在制约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在对油茶籽粕进行脱毒的处理方法中,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处理方法之一。论述了油茶籽粕的营养价值,微生物发酵对油茶籽粕脱毒处理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微生物发酵 脱毒 利用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混合菌固态发酵脱除茶籽粕中茶皂素 被引量:7
6
作者 练杰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茶籽粕为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混合菌进行固态发酵,研究适宜的发酵条件对脱皂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选取接种量、水分含量以及发酵时间为自变量,脱皂率为响应值分析各自变量及其... 以茶籽粕为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混合菌进行固态发酵,研究适宜的发酵条件对脱皂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选取接种量、水分含量以及发酵时间为自变量,脱皂率为响应值分析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脱皂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最终确定茶籽粕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2.5%,水分含量52%,发酵时间3.9 d。在此条件下,脱皂率达(93.28±0.34)%,实际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能很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粕 混合菌发酵 茶皂素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油茶粕蛋白酶解条件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龚吉军 李忠海 +1 位作者 钟海雁 王青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84,89,共6页
以油茶粕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其最适水解酶,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粕蛋白酶解的最适酶为2709碱性蛋白酶。以多肽得率为指标,运用Design-Expert7.1Trial统计分析软件,设计了4因素3水平试验,得到了油茶粕蛋白酶解的最... 以油茶粕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其最适水解酶,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粕蛋白酶解的最适酶为2709碱性蛋白酶。以多肽得率为指标,运用Design-Expert7.1Trial统计分析软件,设计了4因素3水平试验,得到了油茶粕蛋白酶解的最优条件,pH值为8.55,酶用量为66.38 mg/g,温度为45.80℃,水解时间为5.24 h,在此条件下,预测多肽得率为3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蛋白 酶解 多肽得率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油茶籽粕发酵制备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聂斌英 刘红民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93,共4页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通过发酵法制备乙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油茶籽粕发酵制备乙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钙镁离子比和酵母接种量的交互作用对乙醇得率的影响高度显著;钙镁离子比和氯化铵添加量交互作用对乙醇得率的影响显著。...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通过发酵法制备乙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油茶籽粕发酵制备乙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钙镁离子比和酵母接种量的交互作用对乙醇得率的影响高度显著;钙镁离子比和氯化铵添加量交互作用对乙醇得率的影响显著。油茶籽粕发酵制备乙醇的最优条件为发酵初始pH 5.0、钙镁离子比0.90∶1、氯化铵添加量0.75%、酵母接种量0.40%,在此条件下乙醇得率为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还原糖 酵母 发酵 乙醇
下载PDF
茶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3 位作者 余佶 向小乐 冯磊 陈功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14-118,共5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研究碱法和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凝胶脆度优于碱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而后者的吸水性、泡沫稳定性则优于前者,两者所...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对照,研究碱法和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凝胶脆度优于碱法提取茶叶籽粕蛋白,而后者的吸水性、泡沫稳定性则优于前者,两者所形成蛋白凝胶的黏性和硬度相当。碱法和酶法提取的茶叶籽粕蛋白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稍优于大豆分离蛋白,但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则不及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当,它们形成凝胶的最低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15%,凝胶的黏性和硬度低于大豆分离蛋白。p H值、蛋白质量分数、Na Cl浓度等因素对茶叶籽粕蛋白功能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粕蛋白 碱法提取 酶法提取 溶解性 吸油性 乳化能力
下载PDF
含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饲粮对断奶犊牛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庆山 毕研亮 +3 位作者 刁其玉 成述儒 付彤 屠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3-754,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饲粮时,断奶夏杂公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选取(46±3)日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kg的断奶夏杂断奶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有棕榈仁粕、油茶籽粕或茶籽粕的饲粮时,断奶夏杂公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选取(46±3)日龄健康、平均体重为(79.5±0.79)kg的断奶夏杂断奶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4种全混合日粮,A、B、C、D组分别饲喂含豆粕、豆粕+棕榈仁粕、豆粕+油茶籽粕、豆粕+茶籽粕的4种等能等蛋白质全混合日粮,饲粮中棕榈仁粕、油茶籽粕、茶籽粕含量均为5%。试验期10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每日测定采食量,每30 d测量1次犊牛的体重;分别在犊牛90和150日龄时以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率;每30 d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B组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C、D组(P<0.05),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D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犊牛150日龄时,A、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A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B、D组(P<0.05);A、B、C组的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显著高于D组(P<0.05),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3)61~150日龄,B组血清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A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C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A、B、D组(P<0.05);90日龄时,B和C组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150日龄时,A组血清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棕榈仁粕后可以达到与完全豆粕饲养时一样的促进夏杂公犊牛生长的效果,而且此饲粮易消化利用,采食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未影响犊牛健康;饲粮添加5%茶籽粕或油茶籽粕降低了犊牛的采食量、消化氮和氮表观消化率,影响了犊牛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杂犊牛 棕榈仁粕 油茶籽粕 茶籽粕 血清生化指标 消化代谢
下载PDF
油茶粕中茶皂素连续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栗铭泽 郭少海 +2 位作者 杜孟浩 费学谦 钟海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对油茶粕中茶皂素连续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首次采用油茶粕造粒后连续提取茶皂素的方法,以乙醇为浸提溶剂,模拟工厂逆流连续提取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物料含水率的单因素实验,并经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得到了茶... 对油茶粕中茶皂素连续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首次采用油茶粕造粒后连续提取茶皂素的方法,以乙醇为浸提溶剂,模拟工厂逆流连续提取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物料含水率的单因素实验,并经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得到了茶皂素连续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20 min,物料含水率6.57%。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皂素残留为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茶皂素 造粒 连续提取
下载PDF
山茶油中茶皂素的分离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瑶 李欣蓉 王承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129,145,共5页
从山茶油中分离出茶皂素,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提取的茶皂素性能进行分析,并与粕中茶皂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茶皂素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液料比11∶1,提取时间1.25 h,提取温度60℃... 从山茶油中分离出茶皂素,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提取的茶皂素性能进行分析,并与粕中茶皂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茶皂素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液料比11∶1,提取时间1.25 h,提取温度60℃。在最优条件下,茶皂素的提取率为(82.50±0.03)%。经红外光谱分析,油中茶皂素结构与粕中茶皂素结构存在一些差异,且油中茶皂素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均强于粕中茶皂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茶籽粕 茶皂素 分离 性能
下载PDF
油茶籽饼粕中活性成分对果蔬保鲜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承瑞 刘思思 +3 位作者 易有金 李昌珠 肖志红 刘汝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果蔬采后储藏保鲜过程中极易招致微生物侵染而引起腐烂变质,严重影响其货架期与质量安全,因而开发安全、高效、低副作用的天然植物源防腐剂成为研究的趋势。作为油茶籽加工的主要副产物,油茶籽饼粕中含有皂苷类、黄酮类、蛋白多肽类、... 果蔬采后储藏保鲜过程中极易招致微生物侵染而引起腐烂变质,严重影响其货架期与质量安全,因而开发安全、高效、低副作用的天然植物源防腐剂成为研究的趋势。作为油茶籽加工的主要副产物,油茶籽饼粕中含有皂苷类、黄酮类、蛋白多肽类、多糖类、多酚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抑菌防腐作用。介绍了油茶籽饼粕的抑菌活性成分及其在果蔬储藏保鲜中的应用,并对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油茶籽饼粕活性成分在果蔬储藏保鲜中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饼粕 活性成分 抑菌活性 果蔬保鲜
下载PDF
汽爆处理对油茶籽饼粕中茶皂素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恒 郑晓燕 +5 位作者 郑丽丽 杨旸 校导 艾斌凌 潘永贵 盛占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6,19,共7页
利用蒸汽爆破预处理油茶籽饼粕,探究蒸汽爆破对油茶籽饼粕中茶皂素的提取率、理化性质以及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预处理最适条件为:1.2 MPa,60 s。汽爆处理茶皂素的表面张力为47.63 m/Nm,低于对照组的48.07 m/Nm,起泡性差... 利用蒸汽爆破预处理油茶籽饼粕,探究蒸汽爆破对油茶籽饼粕中茶皂素的提取率、理化性质以及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汽爆预处理最适条件为:1.2 MPa,60 s。汽爆处理茶皂素的表面张力为47.63 m/Nm,低于对照组的48.07 m/Nm,起泡性差异不显著(P<0.05),汽爆处理对茶皂素乳化能力影响较小。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汽爆处理后的油茶籽饼粕表面粗糙蓬松,原有结构被破坏,有利于茶皂素的释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茶皂素特征吸收峰的峰型和基本位置未发生变化,而部分峰的强度增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表明所茶皂素主要由茶皂素E_(13)、油茶皂苷D_5、茶皂素B_5或茶皂素C_1三种单体组成。因此,汽爆预处理结合醇提法可实现茶皂素的高效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油茶籽饼粕 茶皂素 性质表征 提取率
下载PDF
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萌萌 张明 +4 位作者 马顶虹 严剑芳 徐宇灏 孙磊 倪鑫鑫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7期36-37,45,共3页
油茶籽粕是一种潜在的优质蛋白饲料,但具有溶血性的茶皂素的存在制约了其在蛋白饲料生产上的开发应用。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油茶籽粕脱毒处理方法之一。该文介绍了油茶籽粕的成分,以及微生物发酵的菌种选择、工艺条件、... 油茶籽粕是一种潜在的优质蛋白饲料,但具有溶血性的茶皂素的存在制约了其在蛋白饲料生产上的开发应用。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油茶籽粕脱毒处理方法之一。该文介绍了油茶籽粕的成分,以及微生物发酵的菌种选择、工艺条件、发酵效果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微生物发酵 茶皂素 蛋白质
下载PDF
油茶粕多肽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龚吉军 黄卫文 +4 位作者 钟海雁 李忠海 王挥 唐静 卢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27,共7页
为探究油茶粕多肽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以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免疫脏器指数,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与吞噬率,2,4-二硝基氟苯(DNFB)致敏所致耳肿胀度为指标,研究不同剂量油茶粕多肽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结... 为探究油茶粕多肽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以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免疫脏器指数,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与吞噬率,2,4-二硝基氟苯(DNFB)致敏所致耳肿胀度为指标,研究不同剂量油茶粕多肽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250、500、1 000 mg/kg bw)的油茶粕多肽均可抵消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免疫功能降低的作用,说明油茶粕多肽均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P<0.05)。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试验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的油茶粕多肽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正常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P<0.05)。油茶粕多肽是一种良好的免疫刺激物,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多肽 小鼠 免疫调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