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ff-lin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of Medicinal Herb──Use of Absorption Trap
1
作者 MA Xue-yi PAN Hui-ping and CHEN Yao-zu(iNational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niistry and Deparrmentof Chemistr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7300007)(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Zhejiang Univer,ity, Hangzhou, 310027)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he use of an absorption trap off-lin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2-DGC) in conjunction with a mass spectrometer greatly improved the separation andidefitification of minor constituents of a complex mixture su... he use of an absorption trap off-lin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2-DGC) in conjunction with a mass spectrometer greatly improved the separation andidefitification of minor constituents of a complex mixture such as a natural essentialoil. The absorption trap device used as an interface of 2-DGC offered the advantageof convenient mani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lin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Essential oil Absorp-tion trap Cymbopogon distans
下载PDF
Types of Karst-fractured and Porous Reservoirs in China's Carbonates and the Nature of the Tahe Oil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被引量:11
2
作者 ZHANGKang WANGDar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66-872,共7页
Almost all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developed in marine sedimentary strata of China have undergone processes of multi-phase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later modification. The irregular reservoirs are classified into th... Almost all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developed in marine sedimentary strata of China have undergone processes of multi-phase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later modification. The irregular reservoir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s the Naxi, Tahe and Renqiu ones, increasing success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karstificated pores and fissures and the connection degree of independent reservoirs. In these reservoirs, the unity in the fluid feature, pressure and oil-gas-water interface also increases successively from the Naxi to the Renqiu type. The main body of Ordovician reservoirs of the Tahe Oilfield in the Tarim Basin is a network pool rather than a stratified, massive, stratigraphically-unconformed or weathering-crust one. The fluid nature of oil, gas and water, the interface positions and the pressures, as well as the dynamic conditions of fluids within the reservoirs during the production are all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stratified or massiv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Carbonates in the Akekule uplift and the Tahe Oilfield are assemblages of various types of reservoirs, which have an overall oil-bearing potential and obvious uneven distribution. Testing and producing tests are the major means to evaluate this type of reservoirs and acid fracturing improvement is a key link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Tahe oilfield carbonate reservoir pore and fissure reservoir network oil and gas trap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Pore-Scale Water Flooding Phenomena in Water-Wet and Oil-Wet Porous Media 被引量:2
3
作者 Arief Setiawan Tetsuya Suekane +1 位作者 Yoshihiro Deguchi Koji Kusano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4年第2期25-31,共7页
The penetration of water during water flooding has been observed over many years using several methods. A microfocuse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 can be used to directly observe 3D water flooding in a nondestru... The penetration of water during water flooding has been observed over many years using several methods. A microfocuse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er can be used to directly observe 3D water flooding in a nondestructive manner. To eliminate the possibility of false images being produced because of X-ray broadening effects, we developed a visualization method by arranging the brightness distribution of all phases involved. Water flood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oil-wet and water-wet porous media. The water phase was injected upward into packed glass beads containing an oil phase, and the process was scanned every minute until steady state was reached. Using this scheme, real-time, the water invasion pattern and oil trapping process in clusters of pores and individual pores can be observed clearly. By eliminating false images, the boundary of each phase could be identified with high precision, even in a single pore. Porelevel phenomena, including snap off (which has never before been captured in a real 3D porous medium), piston-like displacement, and the curvature of the interface, were also observed. 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 pore throat radius and the contact angle between the wetting and nonwetting phases gave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capillary pressure during the piston-like displacement and snap-off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ization Porous Medium Pore-Scale WATER FLOODING oil trapping X-Ray CT Scanner
下载PDF
Effect of TiO2 Nanoparticles on Charge Transportation in Mineral Oil and Natural Ester Based Nanofluid 被引量:2
4
作者 DU Yuefan LI Chengrong +3 位作者 LU Yuzhen ZHONG Yuxiang CHEN Mutian ZHOU Yo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41-1946,共6页
TiO2 semiconductive nanoparticles are added into mineral and ester based transformer oil to form semiconductive nanofluids (SNFs) with the aim of enhancing the oil’s insulating performance. Charge accumulation and de... TiO2 semiconductive nanoparticles are added into mineral and ester based transformer oil to form semiconductive nanofluids (SNFs) with the aim of enhancing the oil’s insulating performance. Charge accumulation and decay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pure oils and SNFs are measured by pulse electroacoustic (PEA) technique.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compared with pure oil, SNFs have more uniform in- ternal electric fields with voltage applied and higher charge decay rate after removing the applied voltage. This is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shallow trap density in SNFs, due to the test results of thermally stimulated current (TSC).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lectron trapping and de-trapping processes in shallow traps could be the main charge transport processes in the nanofluid transformer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 电荷积累 纳米流体 矿物油 酯基 半导体纳米粒子 天然 运输
下载PDF
Reviews on Transformer Oil-based Nanofluids 被引量:11
5
作者 Miao Jin Dong Ming +2 位作者 Wu Xuezhou Shen Liangping Wang Hao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19-I0019,共1页
目前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由于其高散热性和独特的电气性能,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近年来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在导热、击穿、老化、抗水分影响以及改性油-纸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并介绍了目... 目前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由于其高散热性和独特的电气性能,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近年来纳米改性变压器油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纳米改性变压器油在导热、击穿、老化、抗水分影响以及改性油-纸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3种用于解释绝缘油介质中纳米颗粒改性机理的理论模型,最后提出了纳米改性变压器油领域后续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即纳米颗粒材料体系的选择、高稳定性改性变压器油的制备工艺以及纳米颗粒对变压器油的改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纳米流体 评论 电气设备 绝缘系统 电压电平 电感器 电抗器
下载PDF
基于运动法的航空发动机高速燃油齿轮泵卸荷槽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符江锋 赵志杰 +3 位作者 刘显为 魏士杰 崔建 魏鹏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7-207,共11页
高压、高速、高温化使得齿轮泵固有困油问题愈发严重,传统卸荷槽结构已难以满足高性能燃油泵设计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法的新型卸荷槽结构设计方法,通过构建困油模型并从整泵全局角度分析齿轮参数对困油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 高压、高速、高温化使得齿轮泵固有困油问题愈发严重,传统卸荷槽结构已难以满足高性能燃油泵设计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法的新型卸荷槽结构设计方法,通过构建困油模型并从整泵全局角度分析齿轮参数对困油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确定齿轮参数并为卸荷槽设计提供约束条件;其次基于齿轮运动规律和卸荷槽设计原则进行了某型燃油齿轮泵卸荷槽的设计,并进行了多个工况下新型卸荷槽和传统卸荷槽困油特性仿真对比;最后试制了样机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卸荷槽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卸荷槽与传统矩形卸荷槽相比,同工况下最大困油压力降低63.4 MPa,流量脉动率减小33.5%,空化区域更小,工作性能更优,能够显著缓解困油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该结构卸荷槽的齿轮泵具有高的容积效率和长时抗汽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油泵 齿轮泵 卸荷槽设计 困油模型
下载PDF
泵用微连通对称双卸荷槽及其困油与流量特性
7
作者 刘萍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为了充分提高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性能和完善双卸荷槽的现有设置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卸荷槽微连通对称设置的创新结构,并以常规无连通对称设置的双矩形卸荷槽为例,依次给出了创新结构的实现方法,构建了困油压力和理论流量的计算模型,比较... 为了充分提高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性能和完善双卸荷槽的现有设置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卸荷槽微连通对称设置的创新结构,并以常规无连通对称设置的双矩形卸荷槽为例,依次给出了创新结构的实现方法,构建了困油压力和理论流量的计算模型,比较分析了常规结构和创新结构下的困油压力、排量损失以及流量脉动质量等。结果表明:啮合点位置越接近最小困油容积位置,创新结构下的卸荷面积越大,突出解决了常规结构下该处的零卸荷面积问题;通过充分缓和常规结构下的困油压力,创新结构有效地避免了困油的高压冲击与低压气穴所造成的危害;相对于常规结构,创新结构的理论排量稍有下降,流量脉动有所加剧等。研究结果可为齿轮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啮合齿轮泵 微连通双卸荷槽 无连通双卸荷槽 困油性能 流量特性
下载PDF
泵/马达困油现象充分缓解的等排量大模数方法
8
作者 刘萍 李玉龙 宋安然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为了充分缓解外啮合齿轮泵/马达困油现象,在确保产品输出能力不变的等排量前提下,分析模数对困油腔内的负荷流量、泄漏流量和卸荷流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等排量大模数的设计方法,并基于这3种流量的瞬时平衡和同齿形参数、不同模数下卸荷... 为了充分缓解外啮合齿轮泵/马达困油现象,在确保产品输出能力不变的等排量前提下,分析模数对困油腔内的负荷流量、泄漏流量和卸荷流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等排量大模数的设计方法,并基于这3种流量的瞬时平衡和同齿形参数、不同模数下卸荷面积的演绎计算,计算出困油压力并由此判断出困油现象的缓解程度。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齿轮副和工况条件,等排量下的齿宽系数反比例于模数的3次方,模数越大,困油现象越趋于缓解,且径向力越小,但齿宽系数越小;同齿形参数、不同模数下的卸荷面积等于模数的平方乘基准模数为1下的卸荷面积,从而为同齿形参数、不同模数下的卸荷面积计算,提供了极大方便;卸荷槽外通的进出口压力互为颠倒,导致泵较马达的困油现象更严重,但等排量小模数马达同样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困油现象。得出了选择最大化/较大的模数应为泵/马达的设计准则的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泵/马达 困油现象缓解 等排量大模数 齿宽系数 困油压力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
9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3种天牛信息素和荜澄茄油对天牛科昆虫的林间引诱效果研究
10
作者 徐炜超 孟庆繁 +3 位作者 李燕 郝元渤 王雪 刘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选用2-(十一烷氧基)-乙醇(Monochamol)、6,10-二甲基十一烷-5,9-二烯醇(E/Z-fuscumol)、6,10-二甲基-5,9-十一二烯-2-乙酸乙酯(E/Z-fuscumol acetate)3种天牛信息素和荜澄茄油(cubeb oil)诱芯,辅以黑色飞翔拦截诱捕器进行林内诱集,筛选... 选用2-(十一烷氧基)-乙醇(Monochamol)、6,10-二甲基十一烷-5,9-二烯醇(E/Z-fuscumol)、6,10-二甲基-5,9-十一二烯-2-乙酸乙酯(E/Z-fuscumol acetate)3种天牛信息素和荜澄茄油(cubeb oil)诱芯,辅以黑色飞翔拦截诱捕器进行林内诱集,筛选不同天牛种类高效信息化合物诱芯,监测阔叶红松林内天牛种类和数量,以及松材线虫病潜在媒介天牛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cubeb oil增加E/Z-fuscumol+E/Z-fuscumol acetate对花天牛亚科的诱集作用,降低Monochamol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集数量;E/Z-fuscumol+E/Z-fuscumol acetate与Monochamol和/或cubeb oil组合可增加诱集的天牛种类。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特定天牛种类选择植物挥发物作为信息素诱芯的增效剂;在云杉花墨天牛、云杉大墨天牛的监测和大量诱捕时可选用Monochamol+E/Z fuscumol acetate+E/Z fuscumol组合,提高诱捕效率;在一般性天牛种群监测调查中为降低成本可使用单一Monochamol诱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 信息素 荜澄茄油 挥发物 诱捕器
下载PDF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次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11
作者 石放 王铸坤 +5 位作者 李建浪 孙琦 易珍丽 李斌 刘柳 尹太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6,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面积超3万km^(2),处于大型单斜背景,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多年来未有勘探突破。邻区中石化矿区的发现使得该区的勘探再次提上了日程。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面积超3万km^(2),处于大型单斜背景,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多年来未有勘探突破。邻区中石化矿区的发现使得该区的勘探再次提上了日程。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油源条件、走滑断裂的构造及演化特征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及封堵条件,明确了该区的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区中生界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叠系发育NE-SW向条带状三角洲砂体,侏罗系和白垩系下部发育SE-NW向展布的叠覆浅水三角洲砂体,白垩系上部发育大面积连片状的辫状河砂体。该区经历了3期隆升,发育5期断层,其中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断层是古生界断层的伴生断层,受古生界断层的发育控制,雁列状NE-SW向展布。白垩系和侏罗系浅水三角洲前缘单一朵体或多个朵体披覆泥岩拼接形成了侧向遮挡,与上倾方向断层联合形成岩性-断层圈闭,三叠系条带状SE方向展布的三角洲砂体和大型河道弯曲部位河道外泥岩遮挡形成岩性圈闭。油气源于古生界古油藏,通过古生界奥陶系断层泄漏后,经中生界伴生断层直接进入中生界圈闭或经中生界断层接替输运进入圈闭而成藏。基于此,认为本区勘探潜力区主要有北部走滑带的侏罗系-白垩系舒善河组三角洲前缘岩性油气藏、三叠系北侧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南部河道砂体岩性油气藏和三叠系北部隆起区披覆小型扇体岩性油气藏。断裂组合、砂体展布及披覆泥岩遮挡3个关键控藏要素及其有效配置是塔北隆起带大型斜坡区形成有利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的重要前提,该认识为该区油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对其他地区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油气藏 岩性圈闭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北隆起
下载PDF
新型无困油齿轮泵齿轮副型线优化与工作过程模拟
12
作者 刘俊材 张轩宇 +3 位作者 王君 张健康 许超 黎义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9-54,共6页
齿轮泵齿轮副的型线对齿轮泵性能影响极大。传统的渐开线型齿轮泵齿轮存在困油现象,产生局部高压,对其运行产生极大的危害。通过型线设计,来解决齿轮泵困油现象。基于曲线啮合理论,采用圆弧和高次曲线,构建一种新型双圆弧-高次曲线齿轮... 齿轮泵齿轮副的型线对齿轮泵性能影响极大。传统的渐开线型齿轮泵齿轮存在困油现象,产生局部高压,对其运行产生极大的危害。通过型线设计,来解决齿轮泵困油现象。基于曲线啮合理论,采用圆弧和高次曲线,构建一种新型双圆弧-高次曲线齿轮副,消除了齿轮泵的困油现象。进而,建立其几何模型并推导出型线方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新型无困油齿轮泵的流场变化规律,并与现有齿轮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齿轮泵消除了困油现象,型线组成简单,便于优化设计;此外,新型齿轮泵的工作性能更佳,流场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双圆弧-高次曲线齿轮副 困油现象 型线优化 流场模拟
下载PDF
齿轮泵泄漏计算、卸荷槽优化和性能测试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杜浩强 张永强 +3 位作者 顾广溪 王科心 李南骏 孙嘉祺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4-1922,共9页
针对高速齿轮泵的泄漏和困油这两个影响泵性能的问题,为减少高速齿轮泵的泄漏量和困油压力,提出了一种理论、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泄漏计算和卸荷槽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间隙和泄漏的航空用高速齿轮泵的液压模型,推导了齿顶泄漏、侧... 针对高速齿轮泵的泄漏和困油这两个影响泵性能的问题,为减少高速齿轮泵的泄漏量和困油压力,提出了一种理论、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泄漏计算和卸荷槽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间隙和泄漏的航空用高速齿轮泵的液压模型,推导了齿顶泄漏、侧向泄漏和啮合泄漏的计算公式;然后,给出了卸荷槽设计公式,优化了两卸荷槽间距,确定了卸荷槽的长度及深度和位置,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形状卸荷槽;之后,利用Pumplinx软件得出了齿轮泵的内部流体域瞬时分布结果,对比了有卸荷槽流体域与无卸荷槽流体域,直观观察了困油现象,并详细比较了四种卸荷槽对应流体域产生的最大困油压力;最后,对航空用高速齿轮泵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测试的流量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流量具有一致性,平均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计算公式和泄漏分析的准确性。该研究对工厂齿轮泵优化设计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啮合齿轮泵 泄漏模型 流体仿真 卸荷槽 结构优化 困油现象
下载PDF
丽水凹陷明下段强制海退体系域油气地质意义
14
作者 马文睿 覃军 +2 位作者 董哲 张彦振 焦社宝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1期89-94,共6页
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思路正逐步转向“近源下洼”,寻找入洼发育的具有优质物性条件的岩性圈闭是获得油气勘探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分析等方法在丽水凹陷西次凹明月峰组底部识别出一套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具有储层物性好,易... 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思路正逐步转向“近源下洼”,寻找入洼发育的具有优质物性条件的岩性圈闭是获得油气勘探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分析等方法在丽水凹陷西次凹明月峰组底部识别出一套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具有储层物性好,易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捕获油气的有利成藏条件,这类圈闭的探索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凹陷 明下段 强制海退体系域 岩性圈闭 油气
下载PDF
松辽盆地葡北油田油源断裂分类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15
作者 邓松梅 刘淑芬 王殿举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4-662,共9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断裂对葡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断层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通过断层地震特征的精细分析,重新划分并研究了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对该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的作用。根据断裂是否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油气成...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断裂对葡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断层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通过断层地震特征的精细分析,重新划分并研究了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对该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的作用。根据断裂是否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油气成藏期断裂是否活动,包括断距相对较大的断裂活动和无明显断距的微弱活动,划分了3种类型的油源断裂:一是沟通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且断穿至T 06反射层(嫩江组三段底界面)的穿透型油源断裂;二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引起断层端部发生褶皱变形的断层端部褶皱型油源断裂;三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断层两盘地层存在变形差异特征的断层两盘差异型油源断裂。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与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气平面分布吻合程度更高,其中,穿透型油源断裂对油气聚集控制作用最为显著,揭示了油源断裂的活动强度以及油源断裂与断层圈闭的匹配所控制的油气成藏数量对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的影响,该研究对类似区块油源断裂对油气控制作用分析可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葡北油田 葡萄花油层 油气分布 断控储层 断层圈闭
下载PDF
降低齿轮泵困油压力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臧克江 周欣 +1 位作者 顾立志 陈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8-581,共4页
困油现象是由齿轮泵自身工作原理造成的 ,它直接影响着齿轮泵的工作性能及寿命。通过对齿轮泵工作原理的分析 ,提出一种降低齿轮泵困油压力的新方法———卸荷降压槽法 ,并对其工作原理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卸荷降压槽适合于在小侧隙、无... 困油现象是由齿轮泵自身工作原理造成的 ,它直接影响着齿轮泵的工作性能及寿命。通过对齿轮泵工作原理的分析 ,提出一种降低齿轮泵困油压力的新方法———卸荷降压槽法 ,并对其工作原理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卸荷降压槽适合于在小侧隙、无侧隙齿轮泵中与卸荷槽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泵 困油现象 卸荷槽 卸荷降压槽
下载PDF
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对地震处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西文 赵邦六 +5 位作者 吕焕通 许尚成 胡自多 王述江 肖明图 李胜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0-852,共13页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为了能有效地对岩性油气藏进行识别,考虑到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处理会造成保真度变差,因此,采用相对保真处理方法.但是,忽略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对地震处理的影响.为此,基于准噶尔盆地石东地区一条长8km的高分辨率数...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为了能有效地对岩性油气藏进行识别,考虑到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处理会造成保真度变差,因此,采用相对保真处理方法.但是,忽略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对地震处理的影响.为此,基于准噶尔盆地石东地区一条长8km的高分辨率数据采集试验测线,通过分析剖面的反射特征和频谱特征,分别对地震采集震源和观测方式对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的剖面和对相对保真地震资料处理剖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炸药震源的处理剖面,无论单深井还是组合井剖面的目的层反射波组特征信息都比可控震源的处理剖面丰富;无论单深井还是组合并,接收道距不同,目的层反射波组纵、横向分辨率也不同.小道距(5m道距)接收,目的层反射波组纵、横向分辨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勘探 高分辨率处理 相对保真处理 采集方式
下载PDF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评价储层的捕集能力 被引量:16
18
作者 肖立志 刘堂宴 傅容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1,共4页
在常规油藏评价中常常忽略对盖层和储层组合的评价。特定储 盖层组合下的综合储集能力主要取决于盖层孔隙半径和储层孔隙半径之间的相对数值关系 ,这个数值关系可以用临界油柱高度表征。盖层一般为泥岩或其他类型的致密岩石 ,对其取心... 在常规油藏评价中常常忽略对盖层和储层组合的评价。特定储 盖层组合下的综合储集能力主要取决于盖层孔隙半径和储层孔隙半径之间的相对数值关系 ,这个数值关系可以用临界油柱高度表征。盖层一般为泥岩或其他类型的致密岩石 ,对其取心和岩心分析都很困难 ,导致盖层孔隙半径的计算精度不高或根本不能计算。根据核磁共振测井对岩石孔隙结构的敏感性 ,提出了利用核磁测井计算盖层和储层孔隙半径的方法 ,经过压汞资料的刻度后 ,核磁共振测井可以计算连续的孔隙半径。在渤海湾井区的实际应用表明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计算的岩石孔隙半径对于确定储 盖层的临界油柱高度、评价特定储 盖层组合下的油气捕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盖层储集能力 油柱高度 孔隙结构 油藏评价 核磁共振 测井
下载PDF
高酸值油料活塞流反应器制备生物柴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鹏梅 李连华 +1 位作者 刘伟伟 袁振宏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2-55,共4页
建立了一套200 t/a的生物柴油中试系统,包括固定床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蒸馏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4个部分,对菜籽油、桐油、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试验评价。活塞流反应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加载量为1.2%,反应停留时间17 min,... 建立了一套200 t/a的生物柴油中试系统,包括固定床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蒸馏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4个部分,对菜籽油、桐油、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试验评价。活塞流反应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加载量为1.2%,反应停留时间17 min,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为6∶1。以菜籽油为原料,反应后甲酯质量分数可达到96.33%;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应用一种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以桐油为原料,测试的固定床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6∶1,停留时间88 min,酸值从7.0 mg/g降到0.8 mg/g;同样,以酸值高达114.0 mg/g的地沟油为原料,经中试系统生产的生物柴油也能完全达到中国柴油0#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酸化油 活塞流反应器 菜籽油 桐油 地沟油
下载PDF
关于“隐蔽油气藏”概念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2
20
作者 牛嘉玉 李秋芬 +1 位作者 鲁卫华 吴贤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根据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调研结果,对隐蔽油气藏的涵义和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是一种因勘探活动而提出的实用性术语。对隐蔽油气藏开展的任何石油地质理论研讨均应首先研究各种油气藏的圈闭成因类型,即针对它所涵... 根据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调研结果,对隐蔽油气藏的涵义和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是一种因勘探活动而提出的实用性术语。对隐蔽油气藏开展的任何石油地质理论研讨均应首先研究各种油气藏的圈闭成因类型,即针对它所涵盖的各种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来进行石油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非构造油气藏分类方案,以便更适应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需求和加大理论应用的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 圈闭 油气藏分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