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AMINATION OF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AND ACID-BASE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BY THE COLUMN WICKING TECHNIQUE AND THE CRITICAL PACKING HEIGHT/DENSITY 被引量:4
1
作者 沈青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9-53,共5页
The column wicking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of cellulose, the importance of which is to obtain a real effective capillary radius, Reff, initially from the plot of Washburn penetration ... The column wicking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of cellulose, the importance of which is to obtain a real effective capillary radius, Reff, initially from the plot of Washburn penetration distance versus time. Since the cellulose sample could not be packed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therefore, Reff can not be obtained readily from the slope of the plot. A method 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by uniting all apparent packing heights with a unique value to deduce a real effective capillary radius. Based on the defined critical packing height related to the critical packing density,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and acid-base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Sigma C8002 were esti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n wicking technique CELLULOSE Critical packing height Surface free energy
下载PDF
A General Equ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True’Height of Transfer Unit in Extraction Columns 被引量:1
2
作者 骆广生 李洪波 +1 位作者 费维扬 汪家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9-54,共6页
Based on single drop mass transfer models and two phase flow equation,a general equationfor calculating the‘true’height of transfer unit of extraction columns was derived and tested withfour types of extraction colu... Based on single drop mass transfer models and two phase flow equation,a general equationfor calculating the‘true’height of transfer unit of extraction columns was derived and tested withfour types of extraction columns with some different working systems.The calculated results fittedwell with those obtained by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FER extraction columnS ’true’ height of TRANSFER unit
下载PDF
Formulae of Tree Height Curve and Volume Curve Derived from Theory of Column Buckling
3
作者 郑小贤 刘东兰 +1 位作者 刘玉洪 宋新民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1-93,共3页
In this paper, the new formulae of tree height curve and volume cdrie were derived from the theory of column buckling. They were applied to artificial Pine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and Larch (Larix principis ... In this paper, the new formulae of tree height curve and volume cdrie were derived from the theory of column buckling. They were applied to artificial Pine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and Larch (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 The results demonsed that the new formulae wee more effeCtive and precise than conventional formulae of height curve and volume 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n BUCKLING theory Tree height CURVE VOLUME CURVE
下载PDF
CONTROL OF FORMABILITY OF EMC LIQUID METAL COLUMN 被引量:4
4
作者 Zhang Xingguo Jin Junze Cao Zhiqiang (Research Center of Foundry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199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CONTROLOFFORMABILITYOFEMCLIQUIDMETALCOLUMNZhangXingguo;JinJunze;CaoZhiqiang(ResearchCenterofFoundryEngineeri... CONTROLOFFORMABILITYOFEMCLIQUIDMETALCOLUMNZhangXingguo;JinJunze;CaoZhiqiang(ResearchCenterofFoundryEngineering,DalianUniver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CASTING liquid column height electro-magnetic FORMING
下载PDF
Channelized and unchannelized collapses of granular columns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5
作者 ZHANG Quan HUANG Bo-lin +2 位作者 ZHAO Hai-lin CHEN Xiao-ting LUO Chao-l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12期2982-2996,共15页
Columnar dangerous rock mass is widely developed in many high and steep mountain areas around the world.It often collapses,disintegrates and produces debris flow,which is disastrous.The collapse process of the columna... Columnar dangerous rock mass is widely developed in many high and steep mountain areas around the world.It often collapses,disintegrates and produces debris flow,which is disastrous.The collapse process of the columnar dangerous rock mass is very similar to the collapse of granular column.In this paper,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 induced by the collapse of a column of granular material over a horizontal surface.Two different setups are used,namely,a channelized granular column collapse(i.e.,two-dimensional) and an unchannelized granular column collapse(i.e.,three-dimensional),allowing us to compare channelized and unchannelized collapses flows.The experimental data suggest that our experimental findings were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those reported by previous authors(i.e.,include the channelized and unchannelized collapse flows showed differences in energy conversion and dissipation).In channelized collapse flows,the maximum vertical speed appears in the free fall regime,while,the maximum spe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unchannelized collapse flows appears in the spreading regime.During the whole collapse process,i.e.,in channelized and unchannelized collapse flows,the conversion of potential energy and kinetic energy does not occur uniformly,and the maximum kinetic energy of the channelized collapse flow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channelized collapse flows,and compared with the unchannelized collapse flows,the dissipation energy in the channelized collapse flows is lower.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as performed to predict the behaviour of different granular columns(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initial aspect ratio(a),varying from 1 to 4).The data obtained from 2 D experimental model and3 D experimental model have certain amount of difference,such as the particle runout distance(d1),the maximum central height(h2),and the deposition angle(i.e.,β1,β2).These differences show that the 2 D experimental model does not fully represent the 3 D conditions(i.e.,the role of side-walls on the channelized collapse flows characteristic is nonnegligible).Accordingly,care must be taken when validating 3 D models with 2 D experimental data.The movement of the tower dangerous rock masses with collapse failure mode could be evaluated using this channelized and unchannelized granular column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ar column Unchannelized collapses flows Energy conversion Energy dissipation Deposition prediction Gravity height Deposition angle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顺北84X井超千米含油气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曹自成 云露 +7 位作者 漆立新 李海英 韩俊 耿锋 林波 陈菁萍 黄诚 毛庆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56,共16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中部北东向走滑断裂带长期处于油气运聚富集的优势区,顺北8号走滑断裂带实钻揭示沿断裂带发育断控缝洞型油气藏,顺北84X井纵向上沿断裂带含油气高度高达1088 m,揭示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含油气高度大、不受现今构造高低控制... 塔里木盆地顺北中部北东向走滑断裂带长期处于油气运聚富集的优势区,顺北8号走滑断裂带实钻揭示沿断裂带发育断控缝洞型油气藏,顺北84X井纵向上沿断裂带含油气高度高达1088 m,揭示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含油气高度大、不受现今构造高低控制。为查明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含油气高度的主控因素,立足顺北中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成藏地质条件和钻探成果,开展顺北84X井的储层、圈闭及成藏特征等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为深化断控缝洞型油气藏认识和向深层评价拓展提供支撑。研究表明:①走滑构造破碎是致密碳酸盐岩成储的关键,其储层发育深度不受碳酸盐岩地层埋深的控制,在近9000 m的埋深条件下仍发育断控缝洞型储集体;②上覆巨厚泥岩盖层顶封、两侧致密灰岩侧封、走滑断裂平面分段和纵向分层变形是形成断控缝洞型圈闭的关键;③油-源对比分析表明油气来自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证实了前期顺北中、东部“寒武多期供烃、构造破裂成储、原地垂向输导、晚期成藏为主、走滑断裂控富”的成藏模式的合理性。顺北84X井的发现揭示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发育受走滑断裂控制,储层纵向深度大,油气充注足,超深层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高度 超深层 断控油气藏 顺北84X井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河流下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特征和陷落柱防水煤柱留设研究
7
作者 韦四江 张林超 +1 位作者 王猛 谭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目的长平矿Ⅲ2317工作面在开切巷处揭露陷落柱,地表丹河流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受采动影响,陷落柱内部水体及河水可能通过开采裂隙导入回采空间,从而造成工作面突水。针对以上问题,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等方法,... 目的长平矿Ⅲ2317工作面在开切巷处揭露陷落柱,地表丹河流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受采动影响,陷落柱内部水体及河水可能通过开采裂隙导入回采空间,从而造成工作面突水。针对以上问题,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等方法,对回采工作面覆岩“两带”高度、覆岩破坏特征和陷落柱煤柱留设宽度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工作面顶板垮落带与导水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分别为18.38,93.85 m,河水对工作面不构成突水威胁;无煤柱开采时,陷落柱一侧顶板裂隙沿陷落柱胶结面向上高度发育;结合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煤柱宽度为35 m。工作面在留设35 m煤柱条件下安全完成回采,地表变形特征符合预期,最大下沉量达到4000 mm,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未发生突水事故。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煤层安全开采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采煤 覆岩破坏特征 “两带”高度 陷落柱活化 防水煤柱
下载PDF
底部填芯多节段预制拼装空心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杨大海 沈国栋 +3 位作者 杨凯 张凯迪 郦炎森 贾俊峰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提高预应力连接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的抗震性能及施工便捷性,设计了一种底部填芯多节段预制拼装空心桥墩并进行了抗震试验研究。提出了该新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填芯高度设计方法,设计了底部填芯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缩尺模型并开展了拟静力试... 为提高预应力连接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的抗震性能及施工便捷性,设计了一种底部填芯多节段预制拼装空心桥墩并进行了抗震试验研究。提出了该新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填芯高度设计方法,设计了底部填芯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缩尺模型并开展了拟静力试验测试。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新型桥墩在水平循环往复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过程、失效模式、滞回性能、延性性能、耗能能力及桥墩接缝的开口大小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发展的底部填芯多节段预制拼装空心桥墩的失效模式为底部节段混凝土局部压溃,但范围较小,所提填芯高度的设计方法可行,可以使桥墩实现预期失效模式。该新型桥墩具有较小的残余位移、优异的耗能能力与延性性能,这表明此桥墩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预制桥墩 空心桥墩 拟静力试验 底部节段填芯混凝土 填芯高度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油气柱高度预测
9
作者 杜睿山 程永昌 孟令东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针对目前油气柱高度预测技术局限于传统的地质方法且预测效果不太理想的现状,展开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油气柱高度预测的研究.该模型从断层解释和油藏解剖提取的圈闭结构化特征数据中提取特征信息,以估计油气柱高度.模型将原始残... 针对目前油气柱高度预测技术局限于传统的地质方法且预测效果不太理想的现状,展开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油气柱高度预测的研究.该模型从断层解释和油藏解剖提取的圈闭结构化特征数据中提取特征信息,以估计油气柱高度.模型将原始残差块中的串行连接网络变成多个并行连接的网络,可以在多个尺度上同时进行卷积再聚合,能提取到不同尺度的特征,使其变成一个稀疏性、高计算性能的网络结构;同时保留了网络中跳跃连接的结构,缓解了在深度神经网络中增加深度带来了梯度消失和网络退化的问题,通过直接将输入信息绕道传到输出,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并在模型的首层和尾层增加注意力模块,来捕获集中于某个局部信息,使模型其能更快地收敛.此外对机器学习中常用的RF和BP神经网络以及深度学习中CNN、GoogleNet、ResNet和ResNet+Atten在圈闭数据上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ResNet对油气柱高度预测有更加准确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柱高度 ResNet GoogleNet Attention机制 预测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特征的不同高径比矸石胶结充填柱单轴压缩损伤演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远翔 杜献杰 +3 位作者 冯国瑞 巨峰 李晓磊 王广辉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0-1380,共11页
为研究高径比对矸石胶结充填柱单轴压缩性能的影响,本实验制备了高径比为0.5~4.0的5组圆柱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同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和声发射进行监测,探讨了不同高径比充填柱的破坏特征.研究表明:矸石胶结充填柱的峰值应... 为研究高径比对矸石胶结充填柱单轴压缩性能的影响,本实验制备了高径比为0.5~4.0的5组圆柱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同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和声发射进行监测,探讨了不同高径比充填柱的破坏特征.研究表明:矸石胶结充填柱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都会随着高径比的增大而减小,并与高径比呈指数关系;充填柱的破坏形式在高径比大于2.0后从整体破坏转为局部破坏,局部应变大于16%可以导致充填柱整体失稳;充填柱的高径比从1.0升高到4.0,损伤程度下降到11%;充填柱在累计振铃计数快速上升区中的破坏占总破坏的比例随高径比的增大从22.6%增加到72.3%,高径比大于2.0时该比例达到40.9%且上升速度加快,破坏的集中程度较高;声发射最终累积振铃计数先随着高径比增大而增大,在高径比为2.0以后开始减小,且高径比对振铃集中出现的位置有较大影响;用声发射能量与振铃计数的比值(E/C)反应能量释放剧烈程度,平均E/C随高径比增大从1.26增大到2.76,高径比大于2.0时峰后能量释放较为剧烈.试验结果可以为结构充填开采中充填柱高径比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胶结充填柱 高径比 表观应变 累计振铃计数 声发射能量
下载PDF
雷61储气库边界断层封闭能力评价
11
作者 程佳薪 付晓飞 孟令东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在雷61储气库运行中发现F2断层承压上限不明确的问题,该问题可能会导致储气库发生天然气泄漏。因此以雷61储气库边界断层F2为研究对象,针对F2断层的封闭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在对断层的地震剖面和测井数据进行解释的基础上,统计边界断层F... 在雷61储气库运行中发现F2断层承压上限不明确的问题,该问题可能会导致储气库发生天然气泄漏。因此以雷61储气库边界断层F2为研究对象,针对F2断层的封闭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在对断层的地震剖面和测井数据进行解释的基础上,统计边界断层F2储层段厚度和断距,建立断层三角图,确定边界断层F2的封闭类型。对接封闭的封闭能力远大于断层岩封闭的封闭能力,因此主要评价断层岩封闭能力。基于测井数据和断距距离曲线,使用断裂控藏团队自主研发的FAPSeal_3D软件进行断层带泥质含量计算,基于上述计算结果,调研相关公式并进行烃柱高度计算。结果表明,边界断层F2控圈范围内封闭能力较强,其封闭能力可支撑储气库安全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库 断层封闭性 烃柱高度 泥质含量
下载PDF
中心管振荡水柱式波浪能装置外形设计性能试验
12
作者 周逸伦 张亚群 +2 位作者 李显豪 盛松伟 刘天骄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7-2122,共6页
为了探索中心管振荡水柱式波浪能装置的结构外形对其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装置外形结构设计,通过入射波要素、浮筒吃水深度、尾管高度、水下结构比例等类型的多种工况的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不同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 为了探索中心管振荡水柱式波浪能装置的结构外形对其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装置外形结构设计,通过入射波要素、浮筒吃水深度、尾管高度、水下结构比例等类型的多种工况的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不同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型对入射波周期变化敏感,对特定入射波高响应较优越,且在波高为65 mm,周期为1.1 s时,获得最大俘获宽度比为67.64%;模型浮筒吃水深度越大,则俘获宽度比越小,通频带越窄;锥形尾管高度值对模型的俘获宽度比和通频带宽影响较小;不同水下结构比例的模型之间俘获宽度比数值差距较小,比例为0.3时,模型的俘获宽度比通频带最宽。模型试验结果对装置的进一步优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振荡水柱 波浪能发电装置 俘获宽度比 模型试验 入射波周期 入射波高 浮筒吃水深度
下载PDF
深层油藏传热模型及油柱高度计算
13
作者 刘勇 袁晓满 +2 位作者 卢忠沅 叶思杰 李晓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深层油藏储层埋藏深、厚度大,油井难以钻穿整个油层。针对深层油藏油柱高度的计算问题,考虑在油井投产后从油水界面到井底的垂向传热过程,建立了一个深层油藏传热模型。利用变量代换、分离变量及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 深层油藏储层埋藏深、厚度大,油井难以钻穿整个油层。针对深层油藏油柱高度的计算问题,考虑在油井投产后从油水界面到井底的垂向传热过程,建立了一个深层油藏传热模型。利用变量代换、分离变量及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油藏油柱高度计算式。只需利用油井投产前和投产一段时间后的井底温度数据,便可计算油柱高度。以塔里木盆地某深层油藏某油井为例,展示了油柱高度的计算与应用。同时,利用该井的基础数据,代入传热模型,模拟计算了油井投产后不同时间下不同油层位置的温度值和温度梯度值,进而绘制了不同生产时间下储层温度分布曲线和不同储层位置处的储层温度动态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油井投产后的储层温度分布呈非线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的传热模型可为深层油藏油柱高度的计算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藏 油柱高度 传热模型 温度分布 温度梯度
下载PDF
非等高RC三柱式排架墩抗震拟静力试验研究
14
作者 何林峰 李睿 +3 位作者 杨建荣 罗仕庭 吕雁 贾毅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1期81-87,共7页
为研究高烈度山区非等高三柱式排架墩的延性抗震性能,本文以某桥梁桥墩为参考进行缩尺比为1∶12的拟静力试验,分析排架墩损伤过程及塑性铰演化机理,得到排架墩剪力-位移滞回曲线以及相应骨架曲线。基于骨架曲线主要特征点,计算排架墩延... 为研究高烈度山区非等高三柱式排架墩的延性抗震性能,本文以某桥梁桥墩为参考进行缩尺比为1∶12的拟静力试验,分析排架墩损伤过程及塑性铰演化机理,得到排架墩剪力-位移滞回曲线以及相应骨架曲线。基于骨架曲线主要特征点,计算排架墩延性系数,分析试件滞回性能、位移延性性能和刚度退化。引入损伤指数的概念,基于排架墩位移延性对抗震性能目标进行量化,建立损伤指数与排架墩抗震性能目标的联系。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高墩和中墩在墩顶及墩底均产生塑性铰,因塑性铰区混凝土剥落、钢筋屈曲发生弯曲破坏,矮墩因较小长细比发生剪切破坏;各墩长细比相差较大,抗推刚度分布极不均匀,造成矮墩提前剪切破坏退出工作,在矮墩失效后结构仍有一定的延性性能;根据性能目标量化结果,损伤指数超过0.35时,试件进入非线性状态,发生微小损伤,损伤指数达到0.64时,试件进入严重损伤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高三柱排架墩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位移延性 性能目标量化
下载PDF
“工业上楼”类高层工业厂房建筑标准化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鑫鑫 刘奔 +1 位作者 叶技 刘国辉 《绿色建筑》 CAS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双碳”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近两年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做好了顶层规划。然而,工业用地紧缺一直是深圳市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难题,同时伴随着用地成本攀... “双碳”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近两年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做好了顶层规划。然而,工业用地紧缺一直是深圳市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难题,同时伴随着用地成本攀升、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周期长等问题。“工业上楼”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空间供给模式,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业上楼”并不是简单的厂房楼层叠加,而是产业空间与产业活动以及产业资金的高度密集化。参照《广东省高标准厂房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结合国内外先进设计经验,依据《深圳市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深府规[2018]14号)、《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等有关规定,推导出高层工业厂房绿色建筑设计定性评价标准,为类似“工业上楼”项目实施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 建筑层高 竖向交通 柱网分析
下载PDF
煤层气L型水平井防窜气排采控制方法研究
16
作者 刘展 张群霞 +2 位作者 耿宇欣 罗丹 王铭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7,共11页
煤层气采用L型水平井开发,可使单井稳产气量达到8000m^(3)/d以上,但由于L型水平井无沉砂口袋,无法靠重力实现气、水自然分离,易发生油管窜气,导致泵效大幅下降,制约进一步排水降压。前期通过优化排采举升工艺,油管窜气现象得到了一定缓... 煤层气采用L型水平井开发,可使单井稳产气量达到8000m^(3)/d以上,但由于L型水平井无沉砂口袋,无法靠重力实现气、水自然分离,易发生油管窜气,导致泵效大幅下降,制约进一步排水降压。前期通过优化排采举升工艺,油管窜气现象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对低流压产气井和高流压产气井的治理效果仍然不理想。以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L型水平井为例,通过研究分析56口发生油管窜气井的气、水变化规律,建立了窜气严重程度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法找出影响油管窜气的主控因素,明确产生油管窜气的原因,并在优化排采制度方面提出了2种防治油管窜气的方法。结果表明:井筒环空的液柱高度是引发油管窜气的先决条件,油管窜气随液柱高度降低突然发生,当液柱高度大于75m时,出水口不窜气或以轻、中度窜气为主;当液柱高度小于75m时,以重度窜气为主,且发生窜气后其窜气程度随液柱高度的降低呈指数增大。气液比是影响窜气程度大小的关键因素,且窜气程度随气液比的增大呈对数增大,当气液比小于30时,以轻度和中度窜气为主,当气液比大于30时,以重度窜气为主。通过控制恒定高套压,采取“控压排水”法,可有效提高泵吸入口附近两相流的持液率;通过控制日产气量,采取“控产排水”法,将泵吸入口附近的气液比降低至30以下,可有效降低油管窜气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防窜气排采举升工艺,最终实现油管窜气的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L型水平井 油管窜气 液柱高度 气液比 樊庄-郑庄区块 沁水盆地
下载PDF
渤海海域明下段岩性油藏油柱高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王德英 刘庆顺 +2 位作者 汤国民 刘泽宇 陶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8,共12页
渤海海域明下段岩性油藏特征、储量规模差异大,油柱高度作为油藏评价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油藏储量规模,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基于渤海海域约460个明下段岩性油藏勘探开发数据,在充分了解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手段并结合... 渤海海域明下段岩性油藏特征、储量规模差异大,油柱高度作为油藏评价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油藏储量规模,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基于渤海海域约460个明下段岩性油藏勘探开发数据,在充分了解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手段并结合地球化学证据,厘清了浅层明下段岩性油藏油柱高度空间展布规律,通过进一步分析油柱高度与油气充注强度、区域盖层展布、圈闭类型和断砂耦合程度等成藏要素关系,明确了油柱高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受油气充注强度控制,明下段岩性油藏油柱高度平面上具有“凸起区小、凹陷区大”特征,平均油柱高度相差约2倍;②受区域盖层控制,纵向上具有“盖层之上油柱高度小、盖层之下油柱高度大”特征,下部Ⅲ/Ⅳ油组平均油柱高度为Ⅰ/Ⅱ油组约2倍;③受油气汇聚部位与侧封保存能力控制,高点依靠断裂侧封油藏油柱高度普遍高于岩性尖灭油藏的油柱高度,平均油柱高度相差约2.5倍;④明下段油气成藏受断砂耦合程度影响,但凸起区与凹陷区断裂油气运移能力差异较大,凸起区切穿馆陶组区域油气输导层断裂可起到运移作用,而凹陷区切穿深部汇聚脊的断裂才可作为有效的油源断裂。渤海海域明下段岩性油藏油柱高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后续岩性油藏价值勘探、精细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油柱高度 明下段 分布规律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某酒店项目塔楼结构设计与分析
18
作者 雷孝通 周琪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某酒店项目因规划指标的控制要求,占地面积较小而容积率较高,设备管线的变化和转换给结构设计带来较大影响。结构设计出现了扭转不规则、穿层柱、转换、刚度突变、净高受限等多种不利情况。本文通过多种结构方案的比选,确定了既能满足... 某酒店项目因规划指标的控制要求,占地面积较小而容积率较高,设备管线的变化和转换给结构设计带来较大影响。结构设计出现了扭转不规则、穿层柱、转换、刚度突变、净高受限等多种不利情况。本文通过多种结构方案的比选,确定了既能满足净高需要又能满足结构指标的布置方案;分析了各项不规则情况,并对不规则情况进行详细计算与分析,找出潜在的抗震薄弱部位,对关键部位(构件)采取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高 夹层 不规则 转换柱 穿层柱
下载PDF
大型塔器在现场立置条件下的气液组合试验设计
19
作者 郭雪华 许蕾 《化工设计》 CAS 2024年第5期30-33,1,2,共6页
本文给出了大型塔器采用立式气液组合试验的前提以及主要的试验参数,包括试验压力、最大液柱高度、最小液柱高度、设计液柱高度的取值。结合某乙烯装置中乙烯塔的设计实例,论证了现场立置条件下的大型塔器采用气液组合试验的优越性:将... 本文给出了大型塔器采用立式气液组合试验的前提以及主要的试验参数,包括试验压力、最大液柱高度、最小液柱高度、设计液柱高度的取值。结合某乙烯装置中乙烯塔的设计实例,论证了现场立置条件下的大型塔器采用气液组合试验的优越性:将传统的水压试验改为立式气液组合试验,可有效降低塔器重量和土建基础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塔器 气液组合试验 试验压力 设计液柱高度 应力校核
下载PDF
某大型炼铸锻钢联合厂房结构选型设计
20
作者 林振杨 申秀秀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某大型炼铸锻钢联合厂房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废钢、熔炼、铸造、热处理、清铲、机加工等工段。在有限的总平面布置条件下,要使联合车间各大生产系统及工段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衔接成一有机整体以便于完成生产目标,给结构布置和设计带来了巨大... 某大型炼铸锻钢联合厂房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废钢、熔炼、铸造、热处理、清铲、机加工等工段。在有限的总平面布置条件下,要使联合车间各大生产系统及工段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衔接成一有机整体以便于完成生产目标,给结构布置和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论文从排架柱选型、柱间支撑的设计、吊车梁系统的设计、屋盖系统的设计几方面重点介绍了厂房结构构件选型的设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不等高跨 多层大吨位吊车 多阶格构式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