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分离蛋白与黄原胶复合对胡麻油乳液及其模板油凝胶物理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杨晨 韩雅倩 +3 位作者 郑凯文 胡海玥 杨雨曈 汪建明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21,80,共8页
为了研究大豆分离蛋白与黄原胶复合制备胡麻油基油凝胶的潜力,采用乳液模板法,在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5%)与黄原胶(质量分数0.5%)体积比为1∶1、2∶1、3∶1、5∶1、10∶1的条件下制备了胡麻油基油凝胶,考察黄原胶添加比例对乳液稳定性... 为了研究大豆分离蛋白与黄原胶复合制备胡麻油基油凝胶的潜力,采用乳液模板法,在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5%)与黄原胶(质量分数0.5%)体积比为1∶1、2∶1、3∶1、5∶1、10∶1的条件下制备了胡麻油基油凝胶,考察黄原胶添加比例对乳液稳定性、凝胶强度、油损失率和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添加比例的增加,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和黏弹性增大,乳液粒径明显减小,最小为(2.99+0.29)μm,乳化稳定性比对照组增加了1.5倍,表现出类似固体的性质。当大豆分离蛋白与黄原胶的体积比为1∶1时,油凝胶的油损失率比纯大豆分离蛋白油凝胶减少了26.87%。当大豆分离蛋白与黄原胶的体积比为3∶1时,凝胶强度G′>11000Pa,明显大于未添加黄原胶的油凝胶(1900Pa)。通过对油凝胶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聚合物链内的氢键是聚合物油凝胶形成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为食品用聚合物制备油凝胶提供了参考,并为其替代固体脂肪的潜在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油 大豆分离蛋白 黄原胶 乳液模板 油凝胶
下载PDF
黄原胶浓度对猪血浆蛋白-黄原胶基油凝胶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欣鹏 曹传爱 +3 位作者 孔保华 孙方达 张宏伟 刘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5-104,共10页
本文以猪血浆蛋白和黄原胶为原料,采用泡沫模板法制备一种可以物理吸附大豆油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油凝胶,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浓度的增加,猪血浆蛋白-黄原胶共混溶液体系的表观粘度和泡沫稳定性显著增加,起泡... 本文以猪血浆蛋白和黄原胶为原料,采用泡沫模板法制备一种可以物理吸附大豆油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油凝胶,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浓度的增加,猪血浆蛋白-黄原胶共混溶液体系的表观粘度和泡沫稳定性显著增加,起泡性显著降低(P<0.05)。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黄原胶添加导致猪血浆蛋白-黄原胶含水泡沫体系的气泡尺寸以及大气泡数量降低,冻干后冷冻泡沫凝胶样品内部排列有序且整体孔隙较为致密,孔洞清晰可见,能够较好地将液态油捕获在内部结构中。与此同时,基于猪血浆蛋白和黄原胶形成的油凝胶具有较强的油约束能力以及更接近半固体的流变学行为。随着黄原胶浓度的增加,吸油能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0.6%黄原胶浓度时具有最大值(46.43 g/g),此时油凝胶的油约束能力为84.69%。另外,黄原胶添加能够显著增加油凝胶在不同温度下的油约束能力(P<0.05),从而增强其热稳定性。因此,0.6%黄原胶添加可制备出较为稳定的猪血浆蛋白-黄原胶基油凝胶,为以蛋白质和多糖为凝胶剂的新型油凝胶的开发以及在低脂产品中的应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浆蛋白 黄原胶 泡沫模板法 油凝胶 吸油能力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肉豆蔻精油微胶囊及表征
3
作者 盖旭 姜子涛 +1 位作者 韩希凤 周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94,212,共7页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以肉豆蔻精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并对其形态、释放性和吸湿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包埋率为指标,经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实验优化的微胶囊制备工艺为壁材浓度2.01%、芯壁比0.92、进...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材,以肉豆蔻精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并对其形态、释放性和吸湿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包埋率为指标,经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实验优化的微胶囊制备工艺为壁材浓度2.01%、芯壁比0.92、进风口温度185.56℃,此时预测包埋率为79.53%。3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为芯壁比>进风口温度>壁材浓度。包埋后的微胶囊呈规则饱满的球形,粒径分布于5~9μm,室温下在水中释放性良好,并且贮藏时具有一定的吸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精油 阿拉伯胶 麦芽糊精 喷雾干燥 微胶囊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胍胶压裂液有机硼交联剂JSA-1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栋 朱卫平 +4 位作者 刘川庆 王玉斌 王争凡 孟令鹏 吴明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7-1134,共8页
以硼酸、正丁醇、乙二醇、二乙烯三胺为反应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有机硼交联剂(JSA-1)。考察了胍胶质量分数(即含量,以胍胶占胍胶基液总质量计)、JSA-1用量(即添加量,以胍胶基液质量为基准,下同)、pH对JSA-1交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硼酸、正丁醇、乙二醇、二乙烯三胺为反应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有机硼交联剂(JSA-1)。考察了胍胶质量分数(即含量,以胍胶占胍胶基液总质量计)、JSA-1用量(即添加量,以胍胶基液质量为基准,下同)、pH对JSA-1交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胍胶质量分数越大(0.09%~0.4%),胍胶压裂液的交联状态越好、交联时间越短、表观黏度越高、耐温能力越强;JSA-1用量越大(0.04%~0.4%),胍胶压裂液的交联状态越好、交联时间越短、耐温能力越强;pH(pH=4~14)越高,胍胶压裂液的交联时间越长、耐温能力越强。JSA-1对pH和胍胶质量分数的适用范围较广,在低温配方中,可以使低质量分数的胍胶实现有效交联,胍胶质量分数为0.13%的胍胶基液与JSA-1交联后,在常温、100 s^(–1)剪切下表观黏度可达到50 mPa·s;在高温配方中,胍胶质量分数为0.4%的胍胶基液与JSA-1交联后制备的压裂液具备较好的耐温耐剪切能力,在120℃、100 s^(–1)剪切条件下表观黏度可以稳定保持在300 mPa·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胶压裂液 有机硼交联剂 合成 低浓度胍胶 性能评价 耐温耐剪切 油田化学品
下载PDF
XJ-21菌株在胍胶压裂液体系中破胶驱油的复合性能
5
作者 翟怀建 董景锋 +3 位作者 张凤娟 尹剑宇 孙秀鹏 赵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919,共9页
在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胍胶压裂液体系低温破胶难,储层改造效果差,是新疆油田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这一技术难题,将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应用于压裂液体系中,从新疆油田吉7井区烧房沟组采集到油泥,通过对样品中微生物的... 在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胍胶压裂液体系低温破胶难,储层改造效果差,是新疆油田油藏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这一技术难题,将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应用于压裂液体系中,从新疆油田吉7井区烧房沟组采集到油泥,通过对样品中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及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将其命名为XJ-21。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XJ-21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itlis)。FTIR分析确定XJ-21代谢产物中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环脂肽类结构一致。XJ-21菌株与外源ZW-027菌株复配后,复配体系对油藏环境条件具有广泛适应性,不仅在温度为35~55℃的范围内可以产生物酶使胍胶冻胶破胶,还可在50℃下降低样品所在区块的原油黏度,降黏率可达95.45%。在水驱后,使用复配体系驱油与仅用水驱技术相比可以提高10.14%的驱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胍胶 微生物强化采油 稠油降黏 表面活性剂 油田化学品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薰鲁香挥发油抗炎机制
6
作者 项文田 赵志强 +2 位作者 田雪 王俊龙 刘伟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9-58,共10页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并结合细胞实验探究薰鲁香挥发油治疗炎症的关键靶点和作用机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查阅文献获取薰鲁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薰...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并结合细胞实验探究薰鲁香挥发油治疗炎症的关键靶点和作用机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和查阅文献获取薰鲁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薰鲁香挥发油抗炎的潜在靶点和通路,并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部分薰鲁香挥发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预测上述化合物为抗炎的物质基础.综合运用柱色谱及现代波谱技术,从薰鲁香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2个量丰的单萜化合物6,6-dimethyl-4-methylidenebicyclo[3.1.1]heptane-2α,3β-diol和6,6-dimethyl-4-hydroxy[3.1.1]hept-2-ene-2-carboxylic acid,在LPS刺激细胞炎症模型中表现出与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相当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薰鲁香挥发油 单萜
下载PDF
杜仲翅果综合开发及药理作用
7
作者 石洪峰 刘贺贺 袁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90-95,共6页
为进一步总结分析杜仲翅果在用于杜仲有性繁殖外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本研究对其生物学形态、主要化学成分、杜仲籽油、杜仲胶、相关行业应用及其药理作用等进行了概述。杜仲翅果的生物学形态丰富;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 为进一步总结分析杜仲翅果在用于杜仲有性繁殖外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本研究对其生物学形态、主要化学成分、杜仲籽油、杜仲胶、相关行业应用及其药理作用等进行了概述。杜仲翅果的生物学形态丰富;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等,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粗纤维和微生物;目前有关杜仲翅果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分离纯化得到杜仲籽油和杜仲胶,实现其在食品、化妆品、化工和医药方面的广泛应用;该植物中含有脂肪酸、绿原酸和桃叶珊瑚苷等活性成分,具有预防骨质疏松,抗炎抑菌镇痛,降压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和利尿利胆等药理作用,是重要的药用和食用资源之一。研究为杜仲翅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翅果 化学成分 杜仲籽油 杜仲胶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磷脂酶A1对大豆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姜碧若 曾裕 +4 位作者 吕光勇 刘鹏飞 邝永燕 李军 毕艳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67-72,共6页
以大豆毛油为原料,研究磷脂酶A1添加量、柠檬酸溶液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效果以及中性油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A1脱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0 mg/100 g油的磷脂酶A1、0.15 mL 45%柠檬酸溶液、50℃脱胶温度... 以大豆毛油为原料,研究磷脂酶A1添加量、柠檬酸溶液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效果以及中性油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A1脱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0 mg/100 g油的磷脂酶A1、0.15 mL 45%柠檬酸溶液、50℃脱胶温度、4 h反应时间。在最佳的脱胶工艺条件下,磷脂酶A1脱胶中性油中含磷量降至0.47 mg/kg,油脂得率(95.55%)高于酸化脱胶中性油的得率(92.94%)。酶法脱胶中性油与毛油的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相比,酶法脱胶中性油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明显变化,甘油酯组成中的甘一酯和甘二酯相对含量减少、甘三酯相对含量增加;与酸化脱胶油脚相比,磷脂酶A1脱胶油脚中溶血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和溶血磷脂酰肌醇)的相对含量增加至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毛油 磷脂酶A1脱胶 含磷量 油脂得率 甘油酯组成 油脚磷脂组成
下载PDF
CO_(2)混相驱胶质、沥青质析出规律——以东河6油藏为例
9
作者 张利明 李汝勇 +3 位作者 袁泽波 侯大力 王小强 曾昌民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掌握油田原油在注CO_(2)过程中是否混相及油层沥青质的沉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套高温、高压混相及沉淀实验装置,并开展CO_(2)混相驱胶质、沥青质析出规律的实验研究,模拟东河6油藏注气开采过程,判断注入气体与地层流体是否达到... 掌握油田原油在注CO_(2)过程中是否混相及油层沥青质的沉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一套高温、高压混相及沉淀实验装置,并开展CO_(2)混相驱胶质、沥青质析出规律的实验研究,模拟东河6油藏注气开采过程,判断注入气体与地层流体是否达到混相,表征油层内胶质、沥青质的析出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东河6油藏注CO_(2)驱提采机理为一次混相;沥青质相对沉淀量随CO_(2)注入比例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后又缓慢减少,胶质相对沉淀量随注入比例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注CO_(2)后降压衰竭开采优先采出饱和烃,油层原油沥青质含量迅速增加。东河6油藏注CO_(2)驱保持最低混相压力45.4 MPa以上开采,可提高驱替效率,减少开采过程中胶质、沥青质的析出,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结果可为注CO_(2)油藏提供一种混相压力及沥青质沉淀测定的方法,支撑注CO_(2)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流体混相 CO_(2)混相驱 胶质沉淀 沥青质沉淀 东河6油藏 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紫苏籽油微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江波 肖江 +5 位作者 陈元涛 张炜 王建 王平平 米林 游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3,共5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以紫苏油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壁材与芯材比为2∶3(m/m),出风温度80℃,进风温度180℃,进料速度45.56mL/min,雾化器...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以紫苏油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壁材与芯材比为2∶3(m/m),出风温度80℃,进风温度180℃,进料速度45.56mL/min,雾化器转速为24000r/min。运用此工艺条件制备的紫苏油的微胶囊化效率为92.36%,含油率可达5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油 亚麻籽胶 喷雾干燥法 微胶囊化
下载PDF
月见草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丽琴 尚德静 海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0-473,共4页
研究了以含γ-亚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月见草油为芯材的微胶囊制备的工艺过程和生产条件.对影响工艺及产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必要的探索.结果表明:2%的阿拉伯胶和2%的明胶混合组成混合液,月见草油与混合液以1:4(芯材占物料总量为... 研究了以含γ-亚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月见草油为芯材的微胶囊制备的工艺过程和生产条件.对影响工艺及产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必要的探索.结果表明:2%的阿拉伯胶和2%的明胶混合组成混合液,月见草油与混合液以1:4(芯材占物料总量为20%)混合,在pH7.00,80 ℃下乳化2 min,在pH4.00~4.50时凝聚0.5 h,4 ℃固化1.5 h,经离心干燥后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和油脂得率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见草油 阿拉伯胶 明胶 微胶囊
下载PDF
亚麻籽胶为壁材制备亚麻油微胶囊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元涛 郭智军 +5 位作者 张炜 蔡林森 刘霞 池亚玲 徐江波 肖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2,共3页
选用亚麻籽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亚麻油进行微胶囊化。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制备亚麻油微胶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0℃,雾化器转速24000r/min,进料速度50.41mL/m... 选用亚麻籽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亚麻油进行微胶囊化。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制备亚麻油微胶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0℃,雾化器转速24000r/min,进料速度50.41mL/min;最佳微胶囊配方为:壁材与芯材比2:3(m/m)。在此工艺条件下,亚麻油的微胶囊化效率为95.32%,含油率5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胶 亚麻油 喷雾干燥
下载PDF
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制备芥末油微胶囊 被引量:13
13
作者 盖旭 李荣 姜子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8-51,共4页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芥末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球形多核微胶囊。研究壁材浓度、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例、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微胶囊成囊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壁材浓度1%,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例1...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芥末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球形多核微胶囊。研究壁材浓度、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例、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微胶囊成囊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壁材浓度1%,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例1∶1,芯壁比1∶1;复凝聚反应pH 3.4,温度40℃,时间2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2.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末油 明胶 阿拉伯胶 复凝聚反应 微胶囊
下载PDF
阿拉伯树胶-肌原纤维蛋白共建乳状液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媛媛 刘骞 +2 位作者 汪海棠 刘鹏雪 孔保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189,共8页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阿拉伯树胶(arabic gum,AG)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乳化剂的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随着AG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AG质量分数为0.3%时,MP-AG共建...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阿拉伯树胶(arabic gum,AG)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乳化剂的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随着AG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AG质量分数为0.3%时,MP-AG共建乳状液体系表现出最高的物理稳定性,显著地增加了ζ-电势,降低了粒径大小,表现出最低的乳析指数(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结果表明,与单独以MP为乳化剂的样品相比,添加0.3%AG的乳状液样品液滴颗粒最小,这与粒径大小和分布的结果相一致。通过CLSM进一步观察MP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与未添加AG的乳状液样品相比,添加0.3%AG的MP-AG共建乳状液体系所形成的界面膜更加坚固和致密。总之,AG可以促进蛋白质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作用,提高MP乳化的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物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阿拉伯树胶 乳化体系 物理稳定性
下载PDF
孤东油田黄原胶驱先导试验粘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卫东 郭雄华 +2 位作者 陈跃章 张国荣 陈近增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5-78,共4页
通过孤东油田黄原胶驱油先导试验,探讨了黄原胶溶液在整个试验中的粘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与聚合物驱油试验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度变化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具有增粘性好、抗盐、抗剪切、热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在实... 通过孤东油田黄原胶驱油先导试验,探讨了黄原胶溶液在整个试验中的粘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与聚合物驱油试验中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度变化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具有增粘性好、抗盐、抗剪切、热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在实际注入中粘度受注入过程剪切和污水水质影响小,在地层中稳定性好,对现场注入系统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于某些条件较差、清水资源缺乏的油区开展三次采油,亦可作为增粘剂用于其它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驱油 粘度 黄原胶驱油 驱油试验 试验
下载PDF
亚麻籽胶为壁材制备枸杞油微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燕青 郭智军 +6 位作者 张炜 陈元涛 刘霞 池亚玲 徐江波 肖江 赵文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23-225,230,共4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杞油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壁材与芯材的比例为(m:m)2:3;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70℃,...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枸杞油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壁材与芯材的比例为(m:m)2:3;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70℃,雾化器转速24000r/min,进料速度为46.21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枸杞油的微胶囊化效率为93.29%,含油率为4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胶 枸杞油 喷雾干燥
下载PDF
延长油田压裂液用有机硼交联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静 马政生 +2 位作者 田义 王芳 朱瑞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70,共4页
以硼酸为原料,在NaOH催化作用下与乙二醇和三乙醇胺进行络合反应制备了压裂液用有机硼交联剂。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硼酸和乙二醇用量对有机硼交联剂延迟交联时间和所形成压裂液冻胶耐温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用量对交联剂稳定性的... 以硼酸为原料,在NaOH催化作用下与乙二醇和三乙醇胺进行络合反应制备了压裂液用有机硼交联剂。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硼酸和乙二醇用量对有机硼交联剂延迟交联时间和所形成压裂液冻胶耐温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用量对交联剂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4 h,温度120℃,三乙醇胺53.4%,硼酸21.4%,乙二醇17.2%,NaOH加量1.7%。室内评价了压裂液的配伍性及其性能,结果表明:各助剂的配伍性良好,在70℃、75℃和170 s-1下剪切60 min的压裂液黏度分别为105、115 mPa.s,耐剪切性能良好。压裂液在120 min内可破胶,破胶150 min的黏度小于5 mPa.s,破胶后的残渣含量为5.18%;破胶液的表界面张力较低,分别为25.42 mN/m和1.16 mN/m。压裂液在70℃时的滤失系数为4.57×10-4m/min1/2,对储层的伤害较小,适用于低渗透油田。在延长油田7口井使用该压裂液,施工顺利,返排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硼交联剂 合成 水基压裂液 羟丙基瓜尔胶 延长油田
下载PDF
丁香油乳状液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光水 张居东 +1 位作者 胡建军 姚丽 《烟草科技》 EI CAS 2002年第11期18-20,共3页
对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如乳化剂种类、乳化剂浓度、阿拉伯胶浓度、混合温度及混合时间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香料乳状液稳定的优化条件是 :吐温 - 80用量 0 .8%、阿拉伯胶用量9.0 %、室温下混合搅拌 7min。
关键词 丁香油 乳状液 稳定性 阿拉伯胶 香料 卷烟
下载PDF
柚皮的综合利用及色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忻 陈纯馨 +2 位作者 张俊敏 邹艺潮 孙敏霞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0年第5期270-271,共2页
设计了一套柚皮综合利用的方法 ,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混合盐析法提取其中的香油、色素、果胶 ,并对柚皮红棕色素的稳定性作了研究。结果发现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非常稳定 ,有机酸、糖类及Mg2 +等对该色素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柚皮资源... 设计了一套柚皮综合利用的方法 ,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混合盐析法提取其中的香油、色素、果胶 ,并对柚皮红棕色素的稳定性作了研究。结果发现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非常稳定 ,有机酸、糖类及Mg2 +等对该色素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柚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 香油 色素 果胶 稳定性 柚子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天然植物成分诱导耐药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小勇 邹全明 +3 位作者 郭刚 刘开云 李玉红 解庆华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18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是否会对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产生耐药。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进行HP的体外耐药试验,另选临床耐药率很高的甲硝唑和目前抗HP疗效好的克拉霉素作同步试验;观察在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的培养基上转种的HP最低抑菌...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是否会对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产生耐药。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进行HP的体外耐药试验,另选临床耐药率很高的甲硝唑和目前抗HP疗效好的克拉霉素作同步试验;观察在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的培养基上转种的HP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将敏感性下降的诱导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转种3次后检测MIC值,测定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对甲硝唑敏感性下降诱导株的MIC值。结果在多步诱导培养过程中,未诱导出对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耐药的HP菌株,而在含64倍MIC甲硝唑的培养基上菌株仍能生长。在培养过程中,菌株对甲硝唑的敏感性逐渐下降,MIC值逐渐升高至64μg/mL;甲硝唑耐药株(MR)在无药培养基上转种10次后得到的MR'的MIC值不变。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对MR的MIC没有影响。结论HP对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不易产生耐药性,且甲硝唑耐药株对三者仍保持敏感。乳香胶、大蒜油和黄连提取物是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抗HP感染的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胶 大蒜油 黄连提取物 幽门螺杆菌 体外诱导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