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钱锺书的旧体诗创作及相关理论--以《槐聚诗存》《谈艺录》为主要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志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8,共13页
钱锺书《槐聚诗存》是新文学家旧体写作最见渊源、与晚清流行诗派关系最深者。其早年诗作泛学清人,后来比较集中地学同光体,同时也受到诗界革命派、晚唐体的影响。诸体尤精七律,句法多生新,能上探江西诸家,甚至溯源至杜诗。钱氏对唐宋... 钱锺书《槐聚诗存》是新文学家旧体写作最见渊源、与晚清流行诗派关系最深者。其早年诗作泛学清人,后来比较集中地学同光体,同时也受到诗界革命派、晚唐体的影响。诸体尤精七律,句法多生新,能上探江西诸家,甚至溯源至杜诗。钱氏对唐宋以来的诗学流变探讨甚深,尤其是对清诗各家艺术之辨析,见解独到。其诗学的基本纲领为唐宋诗之变。钱诗以情志为体,亦多忧时之意,但他在创作与理论上,都重视艺术表达,在现代诗学本体论中其"诗者持也"论独成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现当代旧体诗 槐聚诗存 当代诗论
下载PDF
现代旧体诗的通变路径研究
2
作者 徐钰茹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诗歌在不断探索新途,既努力确证自身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合法性,也求新求变,关涉新的时代社会问题,表现新的文化精神,终于踏出自己的新生之路,即复古出新、异质求新和以俗为新。这是现代旧体诗革新生变的动力...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诗歌在不断探索新途,既努力确证自身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合法性,也求新求变,关涉新的时代社会问题,表现新的文化精神,终于踏出自己的新生之路,即复古出新、异质求新和以俗为新。这是现代旧体诗革新生变的动力,也是中国文学历久弥新的原因,对于今日文学的发展也有参照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 通变路径 复古出新 异质求新 以俗为新
下载PDF
詹安泰旧体诗的诗学宗尚及创作成就
3
作者 赵雅娟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从历史渊源和时代风潮的角度来探究,詹安泰的诗歌创作上承岭南诗派的雄直之气与家国情怀,又因师承和时代文化氛围而受到清末“同光体”的诗歌理论与审美倾向的影响,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随中山大学播迁滇南粤北的个人境遇及阅历,最后形成... 从历史渊源和时代风潮的角度来探究,詹安泰的诗歌创作上承岭南诗派的雄直之气与家国情怀,又因师承和时代文化氛围而受到清末“同光体”的诗歌理论与审美倾向的影响,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随中山大学播迁滇南粤北的个人境遇及阅历,最后形成了清新真挚、平夷深厚的诗歌风格,又加以李贺的绮丽、孟郊的幽峭,助以韩、苏汪洋恣肆的笔势,真切地描绘了抗战时期的时代浪潮和粤东家乡及播迁云南粤北各地的风土人情,展现了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传承旧学与写照现实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安泰 旧体诗 诗学宗尚
下载PDF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与旧诗写作教材的变化
4
作者 陶永莉 田源 《写作》 2024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校教员为指导学生写诗编著的教学材料或课程讲义,以黄节的《诗律》、冯振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徐谦的《诗词学》等大学讲义为代表,专门讲授不同诗体的作法知识与技巧,具有专门性、专题性和系...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校教员为指导学生写诗编著的教学材料或课程讲义,以黄节的《诗律》、冯振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徐谦的《诗词学》等大学讲义为代表,专门讲授不同诗体的作法知识与技巧,具有专门性、专题性和系统性特点;第二类是为社会上诗歌写作爱好者编著的学诗启蒙读物,以张廷华的《学诗初步》、刘铁冷的《作诗百法》等为代表,主要讲授诗歌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呈现出基础性、启蒙性和普及性特点。前者属于大学文学专业教育的一部分,揭示了民国时期大学国文系旧诗写作的教学情况;后者属于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揭示了民国时期社会上旧诗写作的教法情况。这两种诗法著作都难以忽视“五四”白话诗运动,或在序言中指责白话诗流弊,痛惜风雅沦丧,或在正文中辟专章评论白话诗。这使得民国时期的诗法著作在传授古典诗学时不得不与白话诗进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编著 旧诗 写作教材
下载PDF
杨树达旧体诗的现代大学书写
5
作者 袁志成 《城市学刊》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作为小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学术泰斗,杨树达不受学界关注的旧体诗创作亦颇有特点,代表了抗战时期湖南大学教授的普遍心声。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大学抗战师生青春浪漫的校园生活,表现了自己以学术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抒发了... 作为小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学术泰斗,杨树达不受学界关注的旧体诗创作亦颇有特点,代表了抗战时期湖南大学教授的普遍心声。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大学抗战师生青春浪漫的校园生活,表现了自己以学术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抒发了诗人关注现实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其诗歌具有典型的学者风采,特别是创作题材的突破与思想内涵的现代性,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个别现象,而是中国现代大学教授群体诗歌创作的缩影,反映了中国现代大学对旧体诗发展新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旧体诗 现代大学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无以为名”的网络旧体诗词研究
6
作者 陈丽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近现代以来,旧体诗词创作有效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当代网络旧体诗词名家“无以为名”的诗词写作因在语言、手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探索性而被称为“无名体”,深受读者欢迎。从接受美学看,“无以为名”的旧体诗词充分预设了读... 近现代以来,旧体诗词创作有效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当代网络旧体诗词名家“无以为名”的诗词写作因在语言、手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探索性而被称为“无名体”,深受读者欢迎。从接受美学看,“无以为名”的旧体诗词充分预设了读者群体的普遍性,在题材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同时,其诗词作品多以文本“空白”激发读者的主观想象空间,并且常以新颖的艺术表达打破读者已有的期待视野,促进读者审美愉悦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以为名 网络旧体诗词 接受美学 “无名体” 读者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进入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景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4,共5页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进入文学史和诗歌史著作,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文学学科的设置调整和重新建构,二是大文学史观念的重新确立;三是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作品经典化的过程与进入文学史的形态;四是经典作品的评鉴标准与尺度。确立中...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进入文学史和诗歌史著作,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文学学科的设置调整和重新建构,二是大文学史观念的重新确立;三是中国当代旧体诗词作品经典化的过程与进入文学史的形态;四是经典作品的评鉴标准与尺度。确立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的文学史地位,必须正视并解决好以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 旧体诗词 文学史 问题
下载PDF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 被引量:6
8
作者 薛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51,共6页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文学 旧体诗词
下载PDF
试论民国旧体诗话的入世情怀 被引量:5
9
作者 彭继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0-166,共7页
民国旧体诗话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及国内战争期间均有创作,其中南社诗话的革命倾向,滑稽诗话对社会人生的嘲讽、批判,其他较为突出的旧体诗话强烈的现实关注,彰显了民国旧体诗话的入世情怀,相对于此前的旧体诗话显示出了可... 民国旧体诗话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及国内战争期间均有创作,其中南社诗话的革命倾向,滑稽诗话对社会人生的嘲讽、批判,其他较为突出的旧体诗话强烈的现实关注,彰显了民国旧体诗话的入世情怀,相对于此前的旧体诗话显示出了可贵的现代性思想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旧体诗话 入世情怀 现代性思想质素
下载PDF
当代旧体词中孕育着现代民族诗形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湘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当代旧体词悄然复苏并露出现代艺术气质给新诗诗体多元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径,当代旧体词中有形的格律和无形的意义结构都不仅是语言学发展的结果,其中必连带含蕴着人的存在情形的变化,为表达这种变化,词文体"形式原则"自然... 当代旧体词悄然复苏并露出现代艺术气质给新诗诗体多元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路径,当代旧体词中有形的格律和无形的意义结构都不仅是语言学发展的结果,其中必连带含蕴着人的存在情形的变化,为表达这种变化,词文体"形式原则"自然演进,是文体发展的必然;正在变化中的词文体离新诗体最近,其"弱德之美"蕴涵着问题意识和批判力,其独立于集体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自由精神和原始的民间品格本身就吻合了现代艺术所期待的"体","长短句"、"自度曲"与新诗的形式和创作理念遥相呼应,其脱胎于格律诗和音乐的形式原则包含着我们民族诗学的精髓,当代旧体词现代性的发育正促进着使新诗区别于西方诗歌的"现代民族诗形"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形 词文体 旧体诗词 现代民族诗形 演进 形式原则
下载PDF
论晚清诗歌的文体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周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晚清时期,黄遵宪、梁启超等提倡"诗界革命",中国诗歌开始由旧体诗向新体诗转型。"新名词"入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而且导致中国旧体诗严密的文体体系出现松动、崩溃的趋势;对言文合一与民谣的大力提倡,... 晚清时期,黄遵宪、梁启超等提倡"诗界革命",中国诗歌开始由旧体诗向新体诗转型。"新名词"入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而且导致中国旧体诗严密的文体体系出现松动、崩溃的趋势;对言文合一与民谣的大力提倡,使白话进入诗歌,打破了传统的言文分离、文言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大批的通俗体诗歌;"以文为诗"的方法打破了传统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明晰界限,赋予诗歌以散文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诗界革命 旧体诗 新体诗 文体 建构
下载PDF
百年新诗史中旧诗回潮现象审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思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144,共4页
百年来新旧两种诗歌范式的融通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一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诗人个体身上。回眸百年汉诗发展轨迹中新诗作家的旧体诗词回潮现象,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个案既带着个体的生命温度,又构成了百年汉诗发展史的... 百年来新旧两种诗歌范式的融通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一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诗人个体身上。回眸百年汉诗发展轨迹中新诗作家的旧体诗词回潮现象,我们看到的每一个个案既带着个体的生命温度,又构成了百年汉诗发展史的生动剪影。通过对他们的诗学转型的发生学研究,审视与修复两个诗学传统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可以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对话生成关系,从而打通现代文学史上新诗创作现象与旧体诗词创作现象内在的诗学关联,为百年诗歌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提供借鉴,拓展诗歌史和文学史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新诗史 新诗 旧诗 新文化 旧文化
下载PDF
胡适的旧体诗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宁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4,共7页
胡适对旧体诗的态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大致呈现出由求学阶段的反思纠弊,到文学革命时期的批判趋新,到新文学落潮后的平心而论,再到晚年寓居美国后归于通达公允的轨迹。这种变化及其诗论中所表现的矛盾性,暗示出他已经意识到在对待旧体诗... 胡适对旧体诗的态度经历了四个阶段,大致呈现出由求学阶段的反思纠弊,到文学革命时期的批判趋新,到新文学落潮后的平心而论,再到晚年寓居美国后归于通达公允的轨迹。这种变化及其诗论中所表现的矛盾性,暗示出他已经意识到在对待旧体诗这一文体上所遭遇的困境。因而他在看似激进的批判后,逐渐归于理性。而他在公共视野之外对旧体诗的"亲密接触",则说明他在经历了新旧诗长久的对抗后,最终走向了和解。胡适态度的转变也就成了对旧体诗存在价值的一种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旧体诗 诗学观
下载PDF
旧体诗词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成功探索——论厉以宁的旧体诗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友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67-73,共7页
厉以宁的旧体诗词通过个人化的感受反映了当代社会进程,沉思历史,指斥时弊,探寻人生哲理,彰显自由、民主和文明,是当代重要的精神成果。它富含哲理,自然清新,具有飘逸洒脱的气度、睿智的理性风范和笑对人生厄运的超旷,成功解决了旧诗和... 厉以宁的旧体诗词通过个人化的感受反映了当代社会进程,沉思历史,指斥时弊,探寻人生哲理,彰显自由、民主和文明,是当代重要的精神成果。它富含哲理,自然清新,具有飘逸洒脱的气度、睿智的理性风范和笑对人生厄运的超旷,成功解决了旧诗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创造了有自身特点的诗歌范式,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臻于上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厉以宁 旧体诗词 思想价值 艺术风格
下载PDF
20世纪初东北旧体文学研究——以《盛京时报》旧体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125,共7页
20世纪初的东北旧体诗创生于东北社会加速近现代化的新陈代谢时段,密切关涉了清末民初东北社会的生活状貌和变迁,其中新旧因素的交织、生灭、移位诸现象较为集中,尤其是传统文学观念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场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 20世纪初的东北旧体诗创生于东北社会加速近现代化的新陈代谢时段,密切关涉了清末民初东北社会的生活状貌和变迁,其中新旧因素的交织、生灭、移位诸现象较为集中,尤其是传统文学观念与现代文学观念在文学场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创作既体现出社会形态中文学的变化,又于文学中显示着社会的改变。其中,感时感事诗成为最为直接体现社会情感的文学选择,实然的社会生活如对现代人性的建设和对现代国家制度的追求在诗中有了更多的表达,景物诗保留了东北在自然、人文发展中的优美景致。在署名方式、创作方法、文本结构方面有新的文学、美学质素呈现,传统的全知视角转为有限视角,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出现了向现代文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文学 20世纪初 《盛京时报》
下载PDF
文学革命背景下的旧体诗社创作——以苔岑吟社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宁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8-54,共7页
文学革命时期,居于文坛正统地位的旧体诗受到新文学倡导者的批判,其在公共文学空间中慢慢失去话语权,逐渐被边缘化。然而,旧体诗人大都在其诗歌圈中坚持写作,武进的苔岑吟社是这一时期旧体诗社的典型代表,是坚守旧文化、旧文学之人的一... 文学革命时期,居于文坛正统地位的旧体诗受到新文学倡导者的批判,其在公共文学空间中慢慢失去话语权,逐渐被边缘化。然而,旧体诗人大都在其诗歌圈中坚持写作,武进的苔岑吟社是这一时期旧体诗社的典型代表,是坚守旧文化、旧文学之人的一次集结。他们的创作有着很深的感伤情绪,年轻的诗人还有"自我零余者"形象的刻画。灵魂之孤独,生命之震颤是这一代人共同的"时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旧体诗社 苔岑吟社
下载PDF
早期新诗中一种特殊的诗歌观——论康白情对新诗、旧诗功能的区分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彧煌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康白情既写新诗也写旧诗,不同于胡适试图彻底驱逐旧诗,这种双线写作能够在康白情的观念和实践中并存,在于他区分了两种文类不同的功能。新诗张扬新精神尽可以形式新,远离旧诗的格式、趣味,而没有新精神的旧诗也尽可以在新诗之外自足地... 康白情既写新诗也写旧诗,不同于胡适试图彻底驱逐旧诗,这种双线写作能够在康白情的观念和实践中并存,在于他区分了两种文类不同的功能。新诗张扬新精神尽可以形式新,远离旧诗的格式、趣味,而没有新精神的旧诗也尽可以在新诗之外自足地写作和把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功能 新诗 旧诗
下载PDF
当代旧体诗词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敏哲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8-83,共6页
当代旧体诗词研究主要集中在"旧体诗词"名称及格律问题探讨、旧体诗词的价值认识、当代旧体诗人个案及群体研究等几个方面,其成果丰富,角度多元,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
关键词 当代旧体诗词 名称及格律 诗词价值 个案研究 群体研究
下载PDF
梁启超“诗界革命”论新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桂华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7-29,共3页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论 ,决不是用“只主张内容革新 ,不主张形式革新 ,带有改良主义的不彻底性”之类的话就可以忽视过去的。它的意义 ,既在于指向社会现代性 ,又在于指向文学审美现代性。与“小说界革命”论、“文界革命”论一样 。
关键词 梁启超 诗界革命 新理想 新意境 旧风格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从乐府入律看五言诗的“古”“近”之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55-163,共9页
南北朝至初唐时期的乐府逐步实现了由新体诗向律体的转变,而这一时期同样是五言诗由古体趋于近体的重要阶段。通过统计这一阶段五言乐府及五言徒诗的声病演变情况,可以发现五言诗"古""近"之变的关键之一在于齐梁以... 南北朝至初唐时期的乐府逐步实现了由新体诗向律体的转变,而这一时期同样是五言诗由古体趋于近体的重要阶段。通过统计这一阶段五言乐府及五言徒诗的声病演变情况,可以发现五言诗"古""近"之变的关键之一在于齐梁以来对旧题乐府的改造以及对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吸纳。这一阶段的五言乐府可以归纳出四四式、二六式和二四二式三种趋近于近体律诗的篇制类型。它们既是五言乐府由古入律的途径,也是这一时期诗人探索律化规律过程中重视"复古"观念的结果。南北朝诗人通过仿效乐府体式上的"古体"色彩,借以纠正齐梁诗歌过分骈俪化的弊病,导入单行散句,最终促成了五言近体骈散结合的体调特色。五言诗的"古""近"之别正是在声律转严与句式复古的实践与互动中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入律 五言诗 篇制 古体 近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