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chnique System and Its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Degraded Ecosystem in the Arid-Hot Valleys——Taking the Example of Typical Mode in Small Watershed of Yuanmou 被引量:2
1
作者 JI Zhonghua LIAO Chengfei YANG Yanxian FANG Haidong PAN Zhixian SHA Yuca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This paper concluded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chnique system in the arid-hot valleys and studied the anti-erosion function, environmental function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the ... This paper concluded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chnique system in the arid-hot valleys and studied the anti-erosion function, environmental function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the ecosystem in the arid-hot valle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erodibil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e climate environment of the small watershed had a great improvement after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which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humidity increased, the harsh environment of dry and hot in this region changed. The studies of the ecosystem biodiversity were mainl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artificial ecological forest pattern and the natural enclosed treatment mode on the severely of degraded land. It could conclude that the natural enclosed treatment mode is helpful to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eco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and stability of the ecosystem, and Leucaena artificial forest restoration pattern reduced the species diversity but optimize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Therefore, as to the severely and extremely severely degraded ecosystem in the arid-hot valleys, Leucaena pattern of gully control and natural enclosed treatment mode are the relatively optimal cho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echnique system anti-erosion function environmental function BIODIVERSITY
下载PDF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Restoration of Healthy Aquaecosystem from Toxic Super Eutrophic Water Body 被引量:1
2
作者 Peimin Pu Jiangping P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5年第6期55-61,共7页
There are complex river-lake systems in the Taihu Lake catchment with total water surface area of 6174.7 km2,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 1079/km2, including Taihu Lake water surface area of 2338 km2. The water systems ... There are complex river-lake systems in the Taihu Lake catchment with total water surface area of 6174.7 km2,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 1079/km2, including Taihu Lake water surface area of 2338 km2. The water systems in this catchment have healthy aquaecosystems during long history. However, in some riverlets in this catchment the water quality was estimated as “acute toxicity for higher organisms” and over standards for many heavy metal elements content;there were no any living plants and macro organisms in the water body, because there were developed a series of industry with abundant release of heavy metals and difficult decomposition organic chemical components along the riverlets during last decades. The even more serious situation was observed in sediments of the riverlets. How to restore such riverlet into a healthy aquaeosystem with abound plants and higher organisms? The main strategy and techniqu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s summarizing a report of engineering in a riverlet in Wuxi New District during last years, which leads to restore the aquaecosystem into a healthy one with abundant surface plant cultured on floating islands and observed living fish, lobster, frog, toad, mollusk and others in the riverlet. The main techniques are: 1) softwall buffer technic;2) floating eco-island technic by using which can culture any plant which can be cultured in solution;3) immobilized nitrogen cycle bacteria (INCB) technic;4) tattering esters and other big-molecule organic chemicals by using electronic pulse technic and photosensitization technic;5) mist spray facility technic for improving dissolved oxygen in deep water layers;6) technic for buffering and suppressing H2S release from water;7) the appropriate portion of surface with cultured plant to the total water surface area is about 1/3;8) Cress [Oenanthe Ljavanica (Bl.) DC.] and Myriophyllum verticilatum L. may be cultured in Taihu Lake catchment during the whole year as main plants with mosaic combination of other supplement plants in different sea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orATION of HEALTHY Aquaecosystem TOXIC Water Body Electronic Pulse technique for DECOMPOSITION Esters PHOTOSENSITIZATION for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s Floating Eco-Islands Immobilized Nitrogen Cycle Bacteria
下载PDF
Scheme for Implementing Quantum Cloning Restoring Machine in Cavity QED
3
作者 YU Long-Bao ZHANG Wen-Hai YE Liu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4-246,共3页
We propose an experimentally feasible scheme for implementing quantum restoring machine of the optimal universal 1→ 2 quantum cloning machine in the context of cavity QED. In our scheme, two atoms (the clones) simu... We propose an experimentally feasible scheme for implementing quantum restoring machine of the optimal universal 1→ 2 quantum cloning machine in the context of cavity QED. In our scheme, two atoms (the clones) simultaneously interact with a cavity field, and meanwhile they are driven by a classical field. Then an arbitrary unknown input state can be restored in the ancilla by applying appropriate unitary local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cloning quantum restoring machine cavity QED technique
下载PDF
我国草原分区-分类-分级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平晓燕 王铁梅 董世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草原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固碳潜力的重要途径。已有大量研究针对退化草原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总结。本文在系...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草原生态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固碳潜力的重要途径。已有大量研究针对退化草原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总结。本文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了我国草原生态修复经历的三个阶段。同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退化/受损/破坏类型和和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原,探索和提出了我国草原分区-分类-分级生态修复模式,并对我国草原生态修复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草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修复 区域化 修复技术 修复草种
下载PDF
不同生态修复技术下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淑兰 石明明 +3 位作者 陈奇 张帅旗 周秉荣 王秀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2-115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对玉树隆宝退化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修复,分析了喷灌(I)、禁牧(II)、春季禁牧(III)、喷灌+禁牧(IV)和喷灌+春季禁牧(V)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学... 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对玉树隆宝退化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修复,分析了喷灌(I)、禁牧(II)、春季禁牧(III)、喷灌+禁牧(IV)和喷灌+春季禁牧(V)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VI)相比,I,IV和V均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含水量(P<0.05);I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C∶N和C∶P;IV对提高0~30 cm SOC含量和C∶N具有显著作用(P<0.05),III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C∶N(P<0.05)。与VI相比,I能显著提高莎草科植物N含量(P<0.05);莎草科植物P含量与土壤N∶P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土壤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喷灌处理对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SOC积累,以及促进植物对N的利用有积极作用,且土壤N和P可通过协同作用,共同影响植物对N和P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高寒沼泽湿地 修复技术 土壤 植物
下载PDF
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薛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61,共9页
随着流动树脂性能的提高,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新技术在临床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流动树脂的操作简便性和高度可塑性使其临床技术敏感性降低,结合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可优质、高效地完成复杂和疑难直接... 随着流动树脂性能的提高,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新技术在临床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流动树脂的操作简便性和高度可塑性使其临床技术敏感性降低,结合导板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可优质、高效地完成复杂和疑难直接粘接修复病例。本文对流动树脂材料的进展、注射充填技术的内涵和发展以及注射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和讨论,为流动树脂注射充填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树脂 注射充填技术 前牙美学修复 前牙间隙 数字化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鑫荷 吕晶 +3 位作者 刘宇昊 吕学超 朱颐馨 金星爱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8期589-597,共9页
目的评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新鲜拔除、牙冠完整的乳磨牙72颗,随机选取66颗作为实验组用于断裂... 目的评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修复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及边缘密闭性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新鲜拔除、牙冠完整的乳磨牙72颗,随机选取66颗作为实验组用于断裂载荷实验和微渗漏实验,根据充填时是否添加Ribbond纤维及树脂类型随机分为6组(n=11),A1组:3M Z250树脂+Ribbond纤维、A2组:3M Z250树脂;B1组:BeautifilⅡLS树脂+Ribbond纤维、B2组:BeautifilⅡLS树脂;C1组:3M大块树脂+Ribbond纤维、C2组:3M大块树脂,A1、B1、C1组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2、B2、C2组为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空白对照组D组不作任何处理(n=6),用于断裂载荷实验。断裂载荷实验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6颗,实验组乳磨牙行Ⅱ类洞制备、充填,所有样本热循环老化后检测断裂载荷,分析断裂模式。微渗漏实验分为6个实验组,每组5颗,每颗于面近中和远中边缘嵴内制备2个直径3 mm、深度2.5 mm的Ⅰ类洞、充填,热循环老化后进行微渗漏检测。结果断裂载荷实验结果显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各组断裂载荷均明显大于传统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1组>A2组、B1组>B2组、C1组>C2组(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断裂载荷增加了37.08%~39.34%,断裂模式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1、C1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2、C2组牙体断裂占比明显减少,可修复模式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A1组断裂载荷明显大于B1、C1组(P<0.05)。微渗漏实验结果显示,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各组微渗漏深度均小于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A1组<A2组、B1组<B2组、C1组<C2组(P<0.05),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组微渗漏深度降低了53.90%~66.96%。纤维强化复合树脂组B1组微渗漏深度明显小于A1、C1组(P<0.05)。结论Ribbond纤维结合不同树脂材料均可增加离体缺损乳磨牙的断裂载荷,降低微渗漏深度,改善边缘密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磨牙 牙体缺损 纤维强化复合树脂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断裂载荷 边缘密闭性 微渗漏 仿生化修复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复兴场背斜盐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建华 彭金宁 +3 位作者 唐玮 潘文蕾 李风勋 杨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复兴场盐背斜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其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精细勘探。因此,对复兴场盐背斜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盐层在不同应力背景下的流动对背斜形成演化的影响,对理解油气成藏过程也... 复兴场盐背斜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其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精细勘探。因此,对复兴场盐背斜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盐层在不同应力背景下的流动对背斜形成演化的影响,对理解油气成藏过程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结合关键构造层的平衡恢复技术及生长地层分析技术,研究复兴场背斜的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显示,复兴场背斜为一构造特征走向上变化显著,受多期次断层改造、多种变形机制复合而成的盐背斜;背斜初始于早始新世新沟咀组沉积期—晚始新世早期的正断层作用,形成滚筒状褶皱并造成盐层的聚集;在晚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沉积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驱使盐层自西向东流动,造成构造整体西倾,形成单斜构造,并在渐新世晚期抬升剥蚀;背斜定型于新近纪—第四纪,发生构造反转,演化为一挤压型盐背斜,伴生逆断层和膝折构造。复兴场背斜的形成和演化受区域应力背景、沙市组盐层、东倾正断层及盐下古构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复兴场盐背斜形成的构造圈闭略早于烃源岩的主要排油期,并且在主要排油期,构造处于拗陷阶段,断层活动弱,有利于早期圈闭油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平衡恢复 演化特征 成因机制 复兴场背斜 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及其遥感技术应用进展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9
作者 熊萍 张立 +1 位作者 李桂菊 赵晏强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滨海湿地通过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区域和全球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危机。遥感是一种观... 滨海湿地通过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区域和全球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危机。遥感是一种观测范围广,可快速获取大量可靠信息的成熟观测技术,近30年来在滨海湿地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对遥感技术在全球滨海湿地恢复领域的应用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2010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代表性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演化、驱动因素以及修复技术研究,滨海沼泽湿地生态环境研究,水体信息反演研究,植被参数反演研究以及遥感技术研究是当前主要研究热点。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生态系统面临不可控风险日益加剧,加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不同时空维度下的响应和适应性研究迫切性日益凸显。我国需要尽快制定与管理行动相关的地方监测与反馈政策,建立滨海湿地监测网并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利用大数据和决策工具快速对相关决策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 遥感技术 文献计量
下载PDF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理论、技术、设备与评价
10
作者 张庆 李元恒 +8 位作者 丁勇 哈斯巴特尔 刘占斌 焦巍 张琼琳 韩芳 刘朋涛 金海峰 席政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463-472,共10页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是全球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理论框架,从植被结构优化、土壤改良、优化放牧3个方面介绍了当前主要的生态修复技术,从...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是全球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理论框架,从植被结构优化、土壤改良、优化放牧3个方面介绍了当前主要的生态修复技术,从播种、施肥、耕作、收获4个环节概述了生态修复的机械设备,从群落调查、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3个尺度总结了退化草地评价。最终,展望了未来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生物多样性 土壤改良技术 生态修复 多源遥感数据
下载PDF
麦积山石窟塑像背光保护加固研究
11
作者 杨志强 杨韬 +1 位作者 杨婕 岳永强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5,共6页
麦积山石窟因崖体岩性及环境影响,以崖体为依托的壁画不易保存,故现存洞窟以彩塑居多,而塑像中又以泥塑为主。受时间、赋存环境及其制作工艺的影响,塑像背光会出现空鼓、地仗脱落等病害,其中有些已经塌落,有些随时可能塌毁。对128窟西... 麦积山石窟因崖体岩性及环境影响,以崖体为依托的壁画不易保存,故现存洞窟以彩塑居多,而塑像中又以泥塑为主。受时间、赋存环境及其制作工艺的影响,塑像背光会出现空鼓、地仗脱落等病害,其中有些已经塌落,有些随时可能塌毁。对128窟西侧胁侍菩萨背光进行保护修复时,在采用木锚杆挂长麻后往内部填泥的传统方法基础上,结合局部灌浆加固,将处于稳定状态的空鼓部位边缘进行竹片串联封护;94窟主佛背光壁画的保护修复考虑到其复杂的赋存环境,未进行灌浆加固,对木锚杆拉设长麻及空鼓部位边缘封护过程也进行了全局把控,使加固点互为整体。两次保护修复效果表现良好,可为今后麦积山石窟以及其他石窟的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彩塑背光 保护修复 优化工艺
下载PDF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周晖 阮承璐 熊剑英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的48例行前牙瓷贴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全瓷贴面技术修复,观察组24例患者...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的48例行前牙瓷贴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全瓷贴面技术修复,观察组24例患者使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美观度和治疗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美学指数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可提高行前牙瓷贴面治疗患者的牙齿美观度与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瓷贴面 美学修复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 牙齿美观度 并发症
下载PDF
经丝数量规范下明清纱罗的织造技艺复原研究
13
作者 常卓 束霞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
由于织造设备的转变,明清时期绞经织物结构中的无固定绞组销声匿迹,固定绞组占据主流,纱罗成为固定绞组二经绞织物的专称,并形成了标准化的经丝数量。经丝数量标准是对大量生产经验的提炼和总结,为纱罗质量与产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在... 由于织造设备的转变,明清时期绞经织物结构中的无固定绞组销声匿迹,固定绞组占据主流,纱罗成为固定绞组二经绞织物的专称,并形成了标准化的经丝数量。经丝数量标准是对大量生产经验的提炼和总结,为纱罗质量与产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在经丝数量规范下,本文针对纱罗类织物中的暗花纱罗,通过原料准备、织物规格设置、纹样提取、意匠图绘制、上机工艺设计以及可视化的织造过程,系统探究纱罗织造的技术路径,从实践角度验证了纱罗经丝数量的技术标准。最后,本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进一步完成了从面料到成衣的呈现,精确模拟了纱罗的物理属性及其成衣穿着效果,实现了“理论—实验—仿真”的一体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丝数量 纱罗 织造技艺 复原研究
下载PDF
浅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娟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9期115-117,共3页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成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议题。尽管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差距。本文综合分析了矿山废弃地的类型及其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已建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成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议题。尽管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差距。本文综合分析了矿山废弃地的类型及其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已建立了成熟的矿山废弃地复垦制度,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研究修复策略更加注重科学低碳化和技术多元化发展。重点论述了三类修复技术的应用,期望能够为加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与实现绿水青山的长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生态修复 修复技术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霍霄玮 张蕾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7期114-116,共3页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探讨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系统地梳理当前主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我们旨在分析这些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具体表现,以期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更为精准的技术和理...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探讨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系统地梳理当前主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我们旨在分析这些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具体表现,以期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更为精准的技术和理论支持。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北京老城恢复性修建中传统营造技艺的真实性表达
16
作者 王冬玉 马全宝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4期37-40,共4页
传统营造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与修复工作而言,至关重要。但在恢复性修建过程中出现了传统营造技艺缺失的现象,有些非传统的形式或做法广泛流行,甚至成为“范式”。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 传统营造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与修复工作而言,至关重要。但在恢复性修建过程中出现了传统营造技艺缺失的现象,有些非传统的形式或做法广泛流行,甚至成为“范式”。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不彻底,尤其是缺失“原汁原味”的传统做法。因此,本文以延寿街恢复性修建过程当中的立面装饰为例,探究传统营造技艺的真实性表达,以期为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恢复做出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设计 恢复性修建 传统营造技艺 真实性
下载PDF
邻面边缘提升术在龈下缺损高嵌体修复中的应用
17
作者 赵阳 吴亚磊 +2 位作者 宋新燕 罗菲菲 贾芳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34-438,461,共6页
目的:分析邻面边缘提升术在龈下缺损高嵌体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11月收治的113例龈下缺损患者,每例患者选取1颗患牙。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常规备牙高嵌体修复)与观察组(n=57,邻面边缘提... 目的:分析邻面边缘提升术在龈下缺损高嵌体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11月收治的113例龈下缺损患者,每例患者选取1颗患牙。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常规备牙高嵌体修复)与观察组(n=57,邻面边缘提升术后高嵌体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咀嚼功能、牙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后6个月、12个月时,两组修复体折裂、修复体固位、边缘着色、边缘密合性、牙体完整性及继发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2个月内,观察组未发生继发龋,出现修复体折裂B级2例(3.51%)、边缘着色B级3例(5.26%)、牙体完整性B级1例(1.75%);对照组出现B级继发龋3例,出现食物嵌塞1例。修复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GI、PLI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邻面边缘提升术在龈下缺损高嵌体修复中的临床修复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咀嚼功能、牙龈状况,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面边缘提升术 高嵌体 修复
下载PDF
历史保护建筑的原状加固及复原施工技术研究
18
作者 蒋贝毅 《建筑施工》 2024年第9期1469-1472,共4页
为解决保护历史建筑原状保护部位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外立面复原问题,依托上海黄浦区露香园一期工程B2地块项目,详细探讨了针对历史建筑的原状保护加固及复原技术。通过对原状保护结构进行临时加固、与新建结构的整体浇筑、拆卸留存原... 为解决保护历史建筑原状保护部位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外立面复原问题,依托上海黄浦区露香园一期工程B2地块项目,详细探讨了针对历史建筑的原状保护加固及复原技术。通过对原状保护结构进行临时加固、与新建结构的整体浇筑、拆卸留存原建筑构件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将保护历史建筑的历史风貌安全并完整地展现出来,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建筑 加固措施 复原修缮 原状保护
下载PDF
基于现代技术的历史建筑特色饰面精准高效复原技术研究
19
作者 孙沈鹏 黄轶 +2 位作者 谷志旺 陈雪峡 杨成斌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0期1622-1625,1634,共5页
工艺失传、工匠断代使得典型历史风貌的修缮和复原皆面临修缮效果难以保证、施工工效待提升等一系列需求。基于现代材料研究典型历史风貌饰面效果精准控制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常面临的饰面效果难以控制的难题,而且从饰面效果控制层... 工艺失传、工匠断代使得典型历史风貌的修缮和复原皆面临修缮效果难以保证、施工工效待提升等一系列需求。基于现代材料研究典型历史风貌饰面效果精准控制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常面临的饰面效果难以控制的难题,而且从饰面效果控制层面为典型风貌的精准复原奠定了基础。另外,基于预制技术等现代工艺研发典型风貌特征饰面的仿制技术,从工艺层面确保了典型饰面的高质高效复原,同时基于材料性能改良研究典型风貌特征饰面的性能提升技术,从饰面性能延长方面为典型风貌的复原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研发,最终形成基于现代技术的历史建筑特色饰面精准高效复原技术体系,不仅可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而且还可大幅度地提升施工效率,为推动历史风貌的复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面仿制 风貌复原 预制技术 街区更新改造
下载PDF
传统的胜利:重建巴黎圣母院作为事件的分析
20
作者 胡小宇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2019年4月15日,处于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发生了严重火灾,建于19世纪的尖塔和木结构屋顶全部损毁,石拱顶也严重损坏。法国政府迅速启动重建工程,但重建的方式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议题。经超过一年的激烈争论,最终决定采用原貌恢复的方案,... 2019年4月15日,处于维修中的巴黎圣母院发生了严重火灾,建于19世纪的尖塔和木结构屋顶全部损毁,石拱顶也严重损坏。法国政府迅速启动重建工程,但重建的方式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议题。经超过一年的激烈争论,最终决定采用原貌恢复的方案,此举象征着传统的胜利。在公众、专家和媒体的共同建构下,巴黎圣母院重建的意义超越了传统修复工程,成为探讨和理解法国文化与社会形态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抢救 重修 传统风格 修造技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