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 被引量:69
1
作者 郝蓉 白中科 +2 位作者 赵景逵 彭少麟 宋艳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70-1476,共7页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的人工植被经过演变 ,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 ,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 ,并逐渐趋于动态的平衡。通过研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生长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得出该区人工植被的较好模式为 :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和刺槐纯林。首次运用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均匀度 ,对该区主要复垦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进一步预测了人工植被的演替方向 :刺槐林→刺槐林、沙棘林→沙棘林、沙棘×刺槐→刺槐、刺槐×油松→刺槐×油松和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柠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动态 植被恢复 废弃地 大型露天煤矿 黄土区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区土地扰动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8
2
作者 毕如田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李华 郭青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08-1912,共5页
选择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为研究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0年和2005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由于露天矿区土地扰动下土地类型、面积分布及其景观格局的不同,其遥感影像的... 选择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为研究区域,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0年和2005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由于露天矿区土地扰动下土地类型、面积分布及其景观格局的不同,其遥感影像的光谱空间特征也不相同,但前2个主成分构成的空间特征结构十分明显,第1主成分主要表示采煤运煤区、边坡区以及剥离堆垫区的特征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表示植被高覆盖区及植被低覆盖区的特征信息.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四大类型进行分类,15年间,采挖区基本保持原有面积;原地貌面积减少了15.263km2;复垦区面积增加了8.513km2;剥离区面积不断扩大,从1990年的5.522km2增加到2005年的11.889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扰动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露天煤矿区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的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苏伟 孙中平 +2 位作者 李道亮 朱翔 郭祥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60-5868,共9页
矿区土地复垦是目前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矿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保障。矿区植被及其恢复状况是矿区土地复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指示器,表征土地复垦的程度与质量。研究基于1975~2000年共4期遥感影像,构建植被覆盖度指数,考察辽宁... 矿区土地复垦是目前土地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矿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保障。矿区植被及其恢复状况是矿区土地复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指示器,表征土地复垦的程度与质量。研究基于1975~2000年共4期遥感影像,构建植被覆盖度指数,考察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25a来植被生长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0年间,研究区植被处于不断生长、逐渐恢复的状态,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时间尺度上,植被覆盖度较高(0.4~0.6)的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从1975年的14.04%增长到2000年的34.83%;空间分布上,植被覆盖度低(0~0.25)的区域多分布在台地之间相连接的边坡位置上,植被覆盖度较高(0.25~0.6)的区域则分布于台地内部的平坦地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 时空变化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基于CT分析露天煤矿复垦年限对土壤有效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金满 郭凌俐 +2 位作者 白中科 秦倩 吕春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9-236,共8页
露天煤矿排土场由于排土过程中大型机械压实等作用会对土壤的孔隙结构产生影响,重构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孔隙结构是排土场土地复垦的重要工作。为对排土场重构土壤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该文采用高精度无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山... 露天煤矿排土场由于排土过程中大型机械压实等作用会对土壤的孔隙结构产生影响,重构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孔隙结构是排土场土地复垦的重要工作。为对排土场重构土壤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该文采用高精度无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全黄土母质覆盖的不同复垦年限(0、20、23 a)以及原地貌的土壤进行分层扫描成像,并利用Photoshop和Arcgis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探讨了排土和复垦对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分析了排土场重构土壤大、中和小孔隙的变化。结果表明:原地貌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最大,其次是复垦23和20 a的土壤,排土后未复垦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最小。采矿和排土等活动由于大型机械压实作用降低了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尤其是大孔隙数量和大孔隙度;土地复垦对增加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程比较缓慢。采矿和排土等活动对表层土壤孔隙数量和孔隙度的影响要高于底层土壤。该研究可为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的优化与土地复垦措施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孔隙度 露天煤矿 黄土区 CT扫描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的多重分形特征 被引量:60
5
作者 王金满 张萌 +2 位作者 白中科 杨睿璇 郭凌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0-238,共9页
排土场复垦土壤是由人为方式通过不同重构工艺构成的复杂整体,其由不同颗粒组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性,其核心工作是重构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该文通过引入土壤多重分形理论,对山... 排土场复垦土壤是由人为方式通过不同重构工艺构成的复杂整体,其由不同颗粒组成、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特性,其核心工作是重构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土壤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排土场重构土壤结构进行定量表征,该文通过引入土壤多重分形理论,对山西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4种重构土壤方案(含砾石黄土母质覆盖、含煤矸石黄土覆盖、全黄土母质覆盖、含料姜土黄土覆盖)的2 mm以下土壤粒径分布进行了多重分形参数计算,计算参数包括广义维数谱D(q)、多重分形奇异性指数α(q)以及多重分形谱函数f(α(q))等,并对不同分形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该研究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D(0)、D(1)、D(1)/D(0)、Δα和Δf反映了土壤颗粒分布的非均匀质特征;该研究区黄土重构剖面的土壤粒径分布范围较小、测度集中程度较高、离散程度较小,土壤粒径组成非均匀性低;多重分形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简化选择D(0)、D(1)/D(0)和Δα或D(0)、D(1)和Δf 3个参数实现对黄土区重构土壤颗粒组成分布的定量表征;黄土重构剖面0~90 cm内土壤多重分形参数变化明显,黄土区表层土壤覆盖厚度应在90 cm以上,煤矸石和砾石对重构土壤颗粒的离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应排弃在90 cm以下土层。该研究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地复垦以及重构土壤质量的量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 重构 露天煤矿 多重分形特征 黄土区
下载PDF
露天煤矿区低碳土地利用途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博宇 白中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3,共5页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遵循"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理念,探寻适合矿区的低碳土地利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露天矿开采产生了大量扰动剧烈的损毁土地,破坏地表原有植被造成碳储量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本文结合国...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遵循"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理念,探寻适合矿区的低碳土地利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露天矿开采产生了大量扰动剧烈的损毁土地,破坏地表原有植被造成碳储量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低碳土地利用的研究背景与实践,从矿区低碳土地利用的原则、目标、途径三方面,寻求矿区"减排增汇"的方法,并在现有"5R"原则上依据矿区特殊性进行优化。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将矿区生态系统内"碳源"型用地逐渐向"碳汇"型用地转变。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式进行重新规划与重组,使结构合理、功能高效、时空安排有序。在煤炭开采、土地复垦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土地复垦率、提升矿区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土地利用 露天煤矿 碳汇
下载PDF
露天煤矿高温爆破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名辉 唐洪佩 杨开山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宁煤大峰露天矿岩石炮孔温度有的高达200℃,为确保爆破的装药联网施工安全,必须将炮孔温度降到60℃以下,且需保证炮孔温度维持半小时以上不升温反弹。结合国内现有高温爆破方法,选择了生产成本较低的注水降温方法进行降温,然而注水降温... 宁煤大峰露天矿岩石炮孔温度有的高达200℃,为确保爆破的装药联网施工安全,必须将炮孔温度降到60℃以下,且需保证炮孔温度维持半小时以上不升温反弹。结合国内现有高温爆破方法,选择了生产成本较低的注水降温方法进行降温,然而注水降温方法有温度回升快的缺点,经过现场生产实验,研发出了水中加CaCl2、MgCl2的炮孔注水降温方法,炮孔温度降到60℃以下后,选用粉状乳化炸药,外缠三层石棉,用导爆索联接齐发起爆,满足了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高温火区 炮孔降温 齐发起爆
下载PDF
伊敏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土壤特征及其肥力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牛星 高永 +1 位作者 齐雅静 常金财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Z1期97-101,共5页
对伊敏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土壤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对土壤肥力质量做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排土场土壤质地主要以砂土,内排土场土壤含水量为11.12%明显低于对照地的24.64%,而内排土场土壤容重1.43明显高于对照地的1.24。内排土场... 对伊敏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土壤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对土壤肥力质量做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排土场土壤质地主要以砂土,内排土场土壤含水量为11.12%明显低于对照地的24.64%,而内排土场土壤容重1.43明显高于对照地的1.24。内排土场土壤的pH值平均为8.82,呈强碱性。内排土场复垦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为25.60g/kg、36.85 mg/kg和221.80mg/kg,明显低于对照地,复垦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邻近非矿区草地对照地差异不显著。内排土场未复垦区、复垦区和对照地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分别为0.64、0.87和1.17,其中未复垦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的分肥力系数明显低于对照地,表明pH值、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成为限制内排土场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内排土场 土壤特征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复垦排土场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以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灵 白中科 +2 位作者 景明 曹银贵 陈晓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60,共7页
露天开采对土地破坏严重,立地条件复杂。只有综合环境因素与植被生态习性,针对不同的立地类型进行植被配置与管护才能达到对矿区生态修复的目的。为此以安太堡露天煤矿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定58个样点,在样点10m×10m范围内对海拔... 露天开采对土地破坏严重,立地条件复杂。只有综合环境因素与植被生态习性,针对不同的立地类型进行植被配置与管护才能达到对矿区生态修复的目的。为此以安太堡露天煤矿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定58个样点,在样点10m×10m范围内对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型、覆土基质、覆土厚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植被类型组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面非均匀沉降、河流动能指数、地形起伏度,共18个立地因子进行调查。分析排土场立地条件及特征,运用SPSS聚类分析法对样点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最终划分为平台、边坡2个立地小区;平台小区化分为9个立地类型组、13个立地类型,边坡小区化分为9个立地类型组、20个立地类型。研究结果可以为排土场立地改良、植被恢复与维护及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大型露天煤矿 土地复垦 排土场 立地条件 SPSS聚类分析 立地类型
下载PDF
大型露天煤矿地表扰动的温度分异效应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谢苗苗 白中科 +2 位作者 付梅臣 周伟 袁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3-647,共5页
以平朔矿区1987年、1996年、2001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依据地表形态与采矿功能划分5种地表扰动类型,以单通道普适性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空间统计和面积加权的增温贡献率等方法,分析地表扰动类型的温度分异特征和对矿... 以平朔矿区1987年、1996年、2001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依据地表形态与采矿功能划分5种地表扰动类型,以单通道普适性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空间统计和面积加权的增温贡献率等方法,分析地表扰动类型的温度分异特征和对矿区增温的贡献程度及动态:露天采坑和工业场地的地表平均温度最高,高出矿区最低温度5~10℃,具有强烈的增温效应;未复垦排土场地表温度处于中等水平,受到排弃物类型和堆置特征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时空分异特性,在矿业开发初期具有较高的增温效应;剥离区和已复垦排土场的地表温度较低,具有最低的增温效应,已复垦排土场的增温效应随着恢复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功能的显现呈逐年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地表扰动 地表温度 复垦 平朔矿区
下载PDF
北方草原露天煤矿区植被退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于昊辰 牟守国 +4 位作者 卞正富 侯竟 吴颖菊 王小予 周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露天煤矿区植被退化问题日益严峻且对环境影响较大,确定植被退化主控因素并实施精准防治意义重大。为此,选取胜利与平庄露天矿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反映植被退化程度。同时,... 露天煤矿区植被退化问题日益严峻且对环境影响较大,确定植被退化主控因素并实施精准防治意义重大。为此,选取胜利与平庄露天矿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反映植被退化程度。同时,将熵权法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来构建熵权灰色关联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NDVI值与挖损、压占、沙漠化和土壤侵蚀4个因素的关联性,根据各因素的关联性排序确定引起植被退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胜利矿区不同因素熵权关联序排序为压占(熵权关联度为0. 294 7)>沙漠化(0. 155 5)>挖损(0. 151 0)>土壤侵蚀(0. 119 3),平庄矿区则为挖损(0. 169 3)>压占(0. 163 7)>土壤侵蚀(0. 150 5)>沙漠化(0. 103 4);(2)露天煤矿区植被退化最直接、最严重的影响因素是土地挖损、压占;(3)沙漠化、土壤侵蚀2项因素对植被退化影响比挖损、压占因素小,但亦不容忽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措施,有助于避免植被退化防治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退化 熵权灰色关联 因素分析 露天煤矿区
下载PDF
伊敏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美楠 杨兆平 +2 位作者 马建军 高吉喜 贾志斌 《资源与产业》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以伊敏矿区1975年、199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结果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其景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伊敏煤矿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975—2010年伊敏矿区草地面积一直在下降,由1975年的87.99%... 以伊敏矿区1975年、1990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结果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其景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伊敏煤矿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975—2010年伊敏矿区草地面积一直在下降,由1975年的87.99%下降到2010年的75.03%;工矿地面积逐渐增加,由1975年的0 km^2增加到2010年的19.63 km^2。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伊敏矿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连接性降低,景观中优势类型的面积比例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逐渐降低。1975-2010年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伊敏矿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升高,草地的生态风险指数最大,林地、工矿地、耕地、住宅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生态风险均有增加。草原区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变化 景观破碎化 露天煤矿 伊敏矿区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企业土地复垦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寇晓蓉 白中科 +1 位作者 杜振州 张耿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7-965,共9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复垦团队1986—2016年在平朔矿区长期试验示范、跟踪监测评价的成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复垦团队1986—2016年在平朔矿区长期试验示范、跟踪监测评价的成果,旨在建立符合地域特色、具有可操作性的煤矿企业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分析矿区1986、1996、2000、2004、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18个典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剖面的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肥力指标。结果表明,地貌重塑是复垦土地质量的基础,土壤重构是复垦土地质量的核心,植被重建是复垦土地质量的保障。土地复垦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地貌稳定系数≥1.3,土壤侵蚀模数≤1000 t·km^(-2)·a^(-1),控制在黄土区允许的土壤侵蚀量范围内,耕地面积比例占60%左右、林草用地面积占30%左右,海拔高程不超过1500 m;土壤污染物含量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p H>7.5),耕地和林草地的有效土层厚度不小于120 cm和60 cm,容重1.2~1.4 g·cm^(-3),pH值7.0~8.5,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0.0 g·kg^(-1);选择先锋植物与适生植物,进行草、灌、乔不同复垦模式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控制地表径流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露天煤矿 土地复垦 质量控制 企业标准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力侵蚀计算与防治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兴定 白中科 +3 位作者 张灵 樊翔 寇晓蓉 陈晓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6,共6页
以黄土区安太堡露天矿未复垦排土场为对象,研究未复垦排土场平台水力侵蚀(沟蚀)状况,通过实地外业采样和内业数据处理,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平台,计算出了研究区内的沟蚀量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平台汇水面、土壤容重、坡度与沟蚀模数的关系,估... 以黄土区安太堡露天矿未复垦排土场为对象,研究未复垦排土场平台水力侵蚀(沟蚀)状况,通过实地外业采样和内业数据处理,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平台,计算出了研究区内的沟蚀量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平台汇水面、土壤容重、坡度与沟蚀模数的关系,估算研究区水力侵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提出排土场平台复垦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力侵蚀严重,总体沟蚀模数相当于自然地貌土壤侵蚀模数的6.8倍,其中平台汇水面对沟蚀模数的影响巨大;(2)排土场平台表层土壤压实,40cm以内土层压实最为严重,深层土壤土质较疏松;(3)排土场平台坡度和坡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土壤侵蚀的高低,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中应予考虑。在平台复垦和土壤侵蚀防治中应采用减少平台汇水面积、增大地表水入渗能力和提高植被覆盖度的措施为主,本研究成果可为排土场复垦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大型露天矿 排土场 水力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防治
下载PDF
安太堡露天煤矿区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生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倩 李素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4期95-100,共6页
为揭示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l 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丰富度指数(Pa)、多样性指数(H'、DS)和均匀度指数(JP)方法,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区排土场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进... 为揭示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l 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丰富度指数(Pa)、多样性指数(H'、DS)和均匀度指数(JP)方法,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区排土场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排序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TWl NSPAN等级分类将其63个样方划分为11个草本植物群丛,分别位于该矿区复垦地不同植被类型下;(2)DCA第一轴反映了植被恢复年限的梯度变化,沿第一轴从左到右,11个草本植物群丛的恢复年限逐渐缩短;DCA第二轴反映了排土场复垦地地形的梯度变化,沿第二轴从下到上,地形从平台→东北坡,11个草本植物群丛的物种多样性降低;(3)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长,11个草本植物群丛物种多样性从高到低的变化为:平台>东北坡,乔木林下>灌丛林下>草地。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年限、植物种类和地形是影响安太堡露天煤矿区复垦地不同植被下11个草本植物群丛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太堡露天煤矿区 复垦地 草本植物群落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平朔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地质层组岩土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崔潇 周妍如 +1 位作者 刘孝阳 白中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露天煤矿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恢复过程中,排于地表的不同年代地质层组的岩土剥离物都有可能成为复垦土壤母质。为科学合理利用矿区岩土剥离物,重构高质量复垦土壤,并指导后期分类排放,以平朔露天矿区黄土母质作为对照,评价不同类型岩土理... 露天煤矿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恢复过程中,排于地表的不同年代地质层组的岩土剥离物都有可能成为复垦土壤母质。为科学合理利用矿区岩土剥离物,重构高质量复垦土壤,并指导后期分类排放,以平朔露天矿区黄土母质作为对照,评价不同类型岩土理化性状差异,从复垦土壤母质来源进行造地的源头控制,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合单项养分含量及有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借助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各岩土层肥力质量;借助单因子质量指数法,评价各岩土层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各岩土层综合肥力系数位于0.40~1.26范围内,属贫瘠或一般水平;安家岭矿中2个煤矸石层的有机质或全氮含量、上部页岩层的全钾含量,以及东露天矿中炭质泥岩层的全磷含量丰富,显著高于黄土母质层;东露天矿底部细砂岩层及安家岭矿中泥灰岩层硫含量过高;东露天矿镉元素环境质量指数为1.05,属轻微污染等级;安家岭矿底部细砂岩层pH值低至4.25,酸度过大。平朔露天矿大多岩土层环境质量较好,但综合肥力质量较差,其中单项养分含量丰富,环境质量安全且易于风化的岩土层,适宜作为重构复垦土壤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 土壤母质 黄土区 平朔露天煤矿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vegetation in Jungar Banner of China during 2000–2017 被引量:5
17
作者 LI Xinhui LEI Shaogang +2 位作者 CHENG Wei LIU Feng WANG Weizho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837-854,共18页
It is known that the exploitation of opencast coal mines has seriously damaged the environments in the semi-arid areas.Vegetation status can reliably reflect the ecological degener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the opencast... It is known that the exploitation of opencast coal mines has seriously damaged the environments in the semi-arid areas.Vegetation status can reliably reflect the ecological degener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the opencast mining areas in the semi-arid areas.Long-time series MODIS NDVI data are widely used to simulate the vegetation cover to reflect the disturbance and restoration of local ecosystems.In this study, both qualitative(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V)) and quantitative(spatial buffer analysis, and change amplitude and the rate of change in the average NDVI)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vegetation during 2000–2017 in Jungar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at the large(Jungar Banner and three mine groups) and small(three types of functional areas: opencast coal mining excavation areas, reclamation areas and natural areas) scal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es of change in the average NDVI in the reclamation areas(20%–60%) and opencast coal mining excavation areas(10%–20%) 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atural areas(<7%).The vegetation in the reclamation areas experienced a trend of increase(3–5 a after reclamation)-decrease(the sixth year of reclamation)-stability.The vegetation in Jungar Banner has a spatial heterogeneity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mining and reclamation activities.The ratio of vegetation improvement area to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rea in the west, southwest and east mine groups during 2000–2017 was 8:1, 20:1 and 33:1, respectively.The regions with the high CoV of NDVI above 0.45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opencast coal mining excavation areas, and the regions with the CoV of NDVI above 0.25 were mostly located in areas with low(28.8%) and medium-low(10.2%) vegetation cover.The average disturbance distances of mining activities on vegetation in the three mine groups(west, southwest and east) were 800, 800 and 1000 m, respectively.The greater the scale of mining, the farther the disturbance distances of mining activities on vegetation.We conclude that vegetation reclamation will certainly compensate for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opencast coal mining activities on vegetation.Suffici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portional allocation of plant species(herbs and shrubs) in the reclamation areas, and the restored vegetation in these areas needs to be protected for more than 6 a.Then, as the repair time increased, the vegetation condition of the reclamation areas would exceed that of the natu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mining activities opencast coal mining areas reclamation areas Jungar Banner
下载PDF
煤矸石自然风化及人工模拟风化过程中盐分及pH值的动态变化——以平朔露天矿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俊梅 白中科 +3 位作者 马祥爱 李俊杰 吕春娟 马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9-652,共4页
为揭示煤矸石初期物理崩解风化过程中盐分和pH值的动态变化规律,选择了山西平朔露天矿区17处暴露地表自然风化5年和14年粒径为0.1~10.0mm的风化煤矸石,以及经过人工破碎粒径也为0.1~10.0mm的新鲜煤矸石为对比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自然... 为揭示煤矸石初期物理崩解风化过程中盐分和pH值的动态变化规律,选择了山西平朔露天矿区17处暴露地表自然风化5年和14年粒径为0.1~10.0mm的风化煤矸石,以及经过人工破碎粒径也为0.1~10.0mm的新鲜煤矸石为对比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风化14年左右的煤矸石全盐量高于风化5年左右的煤矸石。自然风化煤矸石pH值的变化幅度为6.55~9.20,人工破碎新鲜煤矸石的pH值为7.26~7.95。人工破碎新鲜煤矸石30min、48h、96h浸水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浸泡时间含盐量随着粒径缩小而升高,同一粒径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变大;同一浸泡时间pH值随着粒径缩小而降低,同一粒径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也变大;风化煤矸石的pH值和全盐含量>新鲜煤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煤矸石 盐分 PH值 风化 人工模拟
原文传递
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野生植物定居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岳建英 郭春燕 +3 位作者 李晋川 卢宁 王翔 李倩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9-409,共11页
通过对2006—2012年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及7种主要复垦模式野生定居植物的调查,分析野生植物定居特征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复垦区野生定居植物有207种,隶属于30科115属,以菊科植物最多,其次为禾本科,两者占植物总数的58.45%;生活型... 通过对2006—2012年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及7种主要复垦模式野生定居植物的调查,分析野生植物定居特征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复垦区野生定居植物有207种,隶属于30科115属,以菊科植物最多,其次为禾本科,两者占植物总数的58.45%;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达134种,其次为1年生草本,为45种,1~2 a生草本为22种,小灌木最少,仅有6种;不同复垦模式中野生定居植物种类、数量各不相同,沙柳(Salix psammophila)×榆树(Ulmus pumila)、白杄(Picea meyeri)×青杄(Picea wilsonii)×油松(Pinus taebelaefolius)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复垦模式定居植物种数较多,其次为刺槐×油松模式,最少的为沙棘(Hipophae rhamnoides)×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模式,优势种与伴生种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豆科、唇形科与车前科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表明,复垦区人工乔木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于草地生态系统及灌木林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定居 物种多样性 植物生活型 复垦区 露天煤矿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露天煤矿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20
作者 杨勤学 赵冰清 郭东罡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2-1157,共6页
煤炭开采破坏了土地原有的自然属性,进而导致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形成大量矿山废弃地。恢复受损的土壤和植被是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的关键。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国北方露天煤矿区生态复垦过程中植被恢复的... 煤炭开采破坏了土地原有的自然属性,进而导致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形成大量矿山废弃地。恢复受损的土壤和植被是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的关键。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国北方露天煤矿区生态复垦过程中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及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今后工作内容的重点是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加强煤矿废弃地土壤-植被系统的长期定位研究,为露天煤矿区的合理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复垦 植被恢复 土壤 露天煤矿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