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tic Analysis and Bio-inspired Applications for a Bidirectional Stiffness of a Water Snail Operculum
1
作者 Ke Xu Xiaoming Xu +3 位作者 Qi Yang Jianing Wu Zhigang Wu Jinzhao Yang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1930-1941,共12页
The water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retracts the discoidal and multi-layered operculum to protect the soft body from being attacked by predators,and releases it when threats lifted.However,the duration of the opercul... The water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retracts the discoidal and multi-layered operculum to protect the soft body from being attacked by predators,and releases it when threats lifted.However,the duration of the operculum retraction is usual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operculum protraction.In this paper,we elucidate the biological compliant mechanism of the operculum.By using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we find that the operculum has compliant sandwiched layers between hard layers.The layered structure results in a compliant mechanism with a bidirectional stiffness for the locking and unlocking processes of the operculum.A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rived to rationalize the bidirectional stiffness mechanism of the operculum.In addition,we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s on the locking and unlocking process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king tension is about two-fifths of the unlocking tension of the operculum.Moreover,based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operculum with the layered structure,we designed an operculum-inspired structure,which may have a variety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ombined driving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nail operculum Multi-layered structure Bidirectional stiffness Compliant mechanism
原文传递
经外侧裂-岛叶切除岛叶胶质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程进超 王其福 +3 位作者 李陈 荣军 李廷政 倪红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 通过尸头标本模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岛叶胶质瘤手术提供参考,从而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方法 在10例尸头标本上进行外侧裂、岛叶、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解剖研究,拍照并观察... 目的 通过尸头标本模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岛叶胶质瘤手术提供参考,从而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方法 在10例尸头标本上进行外侧裂、岛叶、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解剖研究,拍照并观察各重要结构的关系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 岛中央沟与大脑表面的中央沟相齐平,将岛叶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为3~5个岛短回,后半部分由2个岛长回构成。岛叶前半部分被额下回三角部、盖部和中央前回覆盖;岛叶后半部分的上方被中央后回、缘上回覆盖,下方被赫氏勒回覆盖。岛叶被上纵束环绕,上纵束联系额颞顶枕叶,钩束在岛叶下方连接额叶和颞叶。经侧裂暴露到达上界沟区域、前岛点,额眶部至少需要牵拉2.0 cm,牵拉时要避免对Broca区的损伤。暴露岛叶下界沟则需要牵拉颞叶2.5 cm,牵拉压迫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颞横回。结论 经外侧颞-岛叶入路可充分暴露岛叶,适合切除纯岛叶胶质瘤。对于其他类型岛叶胶质瘤,前岛点和前界沟位置容易暴露,后岛点及下界沟暴露更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岛盖 外侧裂 胶质瘤 显微解剖
下载PDF
Operculum of a Water Snail is a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Sheet 被引量:1
3
作者 Xiaoyan Xu Jianing Wu +2 位作者 Yunqiang Yang Rengao Zhu Shaoze Yan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8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Water snails developed a distinct appendage, the operculum, to better protect the body against predators. When the animal is active and crawling, part of the underside of the shell rests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op... Water snails developed a distinct appendage, the operculum, to better protect the body against predators. When the animal is active and crawling, part of the underside of the shell rests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operculum. We observed the water snails (Pomacea canaliculata) spend -3 hours per day foraging, and the relative angular velocity between the shell and operculum can reach up to 10°·s^-1, which might inevitably lead to abrasion on the shell and operculum interface. However, by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we found that the underside of the shell and outer surface of the operculum is not severely wor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is animal might have a strategy to reduce wear. We discovered the superimposed rings distributed concentrically on the surface, which can generate micro-grooves for a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We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revealed the mechanism of drag reduction combing the groove geometry and hydrodynamics. This textured operculum surface might provide a friction coefficient up to 0.012 as a stability-resilience, which protects the structure of the snail's shell and operculum. This mechanism might open up new paths for studies of micro-anti-wear structures used in liquid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nails operculum micro-grooves friction reduction biomaterial
原文传递
新疆乌伦古湖湖拟鲤4种钙化组织鉴定年龄的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鸿 沈建忠 +6 位作者 刘其根 刘宇 赵永晶 马徐发 王钰博 刘军 朱湘强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301,共7页
对新疆乌伦古湖湖拟鲤4种钙化组织(鳞片、鳃盖骨、匙骨和耳石)的形态和年轮标志进行了描述,并对这4种钙化组织鉴定湖拟鲤年龄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在各钙化组织中,鳞片、鳃盖骨和微耳石磨片上检出的最大年龄均为6+龄,而星耳石、完整微... 对新疆乌伦古湖湖拟鲤4种钙化组织(鳞片、鳃盖骨、匙骨和耳石)的形态和年轮标志进行了描述,并对这4种钙化组织鉴定湖拟鲤年龄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在各钙化组织中,鳞片、鳃盖骨和微耳石磨片上检出的最大年龄均为6+龄,而星耳石、完整微耳石和匙骨上检出的最大年龄为5+龄。微耳石磨片上的年轮特征最为清晰,判别能力最高(94.0%),同一鉴定者两次年龄读数之间的吻合率也最高(95.1%),是湖拟鲤年龄鉴定的最佳材料。鳞片和鳃盖骨的判别能力和同一鉴定者两次年龄读数间的吻合率次之,分别为92.0%、90.8%和87.5%、86.1%;4+龄及以下个体鳞片上的年龄读数与微耳石磨片吻合较好,而4+龄以上个体鳃盖骨上的年龄读数与微耳石磨片吻合较好,两者配合使用可取得较好的鉴定效果。匙骨除个别年龄标志非常清楚外,其他大多因干扰轮纹过多或没有明显的年龄标志,判别能力最差,只有78.2%,同一鉴定者两次年龄读数之间,以及与微耳石磨片年龄读数之间的吻合率也较差,仅为55.7%和43.5%,不适于湖拟鲤的年龄鉴定。3+龄及以下个体完整微耳石和星耳石的年龄读数与微耳石磨片吻合较好,但4+龄及以上个体用完整微耳石难以准确确定其年龄,星耳石则效果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拟鲤 年龄鉴定 鳞片 耳石 鳃盖骨 匙骨 乌伦古湖
下载PDF
吸附状态下钉螺起动流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和春 潘昭汉 +3 位作者 叶廉 王场 何昌浩 马亮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07-213,共7页
为防止钉螺随河渠水系扩散,必须研究动水中钉螺运动规律,通过试验研究测试了钉螺吸附在水槽底和边壁上时的起动流速;应用河流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理论推导了吸附状态下钉螺起动流速公式;研究分析了影响钉螺起动流速的各种因素。结果表... 为防止钉螺随河渠水系扩散,必须研究动水中钉螺运动规律,通过试验研究测试了钉螺吸附在水槽底和边壁上时的起动流速;应用河流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理论推导了吸附状态下钉螺起动流速公式;研究分析了影响钉螺起动流速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钉螺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它在开厣吸附状态下的起动流速要远大于它在闭厣无吸附状态下的起动流速,但由于钉螺生物特性个体差异较大,吸附状态下钉螺的起动流速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起动流速 吸附力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乌伦古湖欧鳊四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少迪 沈建忠 +4 位作者 马徐发 李鸿 刘其根 刘军 朱湘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3,38,共8页
对新疆乌伦古湖欧鳊(Abramis brama)耳石、鳞片、匙骨、鳃盖骨等四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形态和年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年龄读数的一致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龄以下个体鳞片年轮标志多为普通切割型,3龄以后年轮显示为碎裂切割和疏... 对新疆乌伦古湖欧鳊(Abramis brama)耳石、鳞片、匙骨、鳃盖骨等四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形态和年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年龄读数的一致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龄以下个体鳞片年轮标志多为普通切割型,3龄以后年轮显示为碎裂切割和疏密切割,高龄个体鳞片外围有年轮缺失的现象;微耳石磨片在透射光下呈明暗相间的轮纹;匙骨中心区域透明,年轮不清晰,外侧年轮清晰,但高龄个体外侧有年轮缺失的现象;鳃盖骨中心部分较厚,年轮不易观察。同一观察者2次读龄年龄读数吻合率中,耳石横轴面磨片最高,为90.5%;耳石平面磨片、匙骨、鳃盖骨次之,分别为84.5%、83.7%、80.7%;鳞片最低,为74.2%。以耳石横轴面磨片年龄读数为基准,耳石平面磨片年龄读数与其吻合率较高,为83.6%,平均变异系数为1.5%;匙骨、鳞片次之,分别为71.2%、62.4%,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1%、4.3%;鳃盖骨最低,仅为30.0%,平均变异系数为13.8%。综合分析认为,耳石是乌伦古湖欧鳊年龄鉴定的最适宜材料,高龄个体采用其横轴面磨片观察更为精确。鳞片、匙骨和鳃盖骨在鉴定低龄个体年龄时可使用,但鉴定高龄个体年龄时,有低估年龄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鳊(Abramis brama) 年龄鉴定 耳石 鳞片 匙骨 鳃盖骨 乌伦古湖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功能连接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澄 张默 +2 位作者 安彦虹 齐志刚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索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阶段的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诊断MCI患者21例为MCI组,另选取认知正常的健康老年人(healthy elderly,HE)20例为HE组,静息态... 目的探索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阶段的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诊断MCI患者21例为MCI组,另选取认知正常的健康老年人(healthy elderly,HE)20例为HE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采用梯度回波-平面回波序列,通过基于体素的相关分析获得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的全脑功能连接,通过双样本t检验获得组间的功能连接差异。结果 MCI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于HE组[(25.8±0.6)分vs (29.2±0.3)分,P<0.01]。HE组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功能连接包括双侧顶下小叶、右侧扣带回中后部、右侧额中回、右侧丘脑背内侧核、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左侧颞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和左侧嗅皮质(包括左上眶回和直回)。与HE组比较,MCI组左侧嗅皮质、左侧顶上小叶与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功能连接显著降低,而右侧内侧前额叶与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功能连接显著增高;且MCI组左侧嗅皮质与左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的功能连接呈现破坏性趋势[体素阈值:t≥2.056,P<0.05(未校正),k=10个体素]。结论右侧岛叶前部-额叶岛盖功能连接能够成为识别MCI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记忆障碍 嗅通路 岛叶前部-额叶岛盖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清除基底节血肿手术入路的解剖 被引量:15
8
作者 冯三平 冯继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手术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结构的解剖,做到既能彻底的清除血肿,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脑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外侧裂、岛叶、岛盖、大脑中动脉、基底节的相关解剖。结果①...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手术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结构的解剖,做到既能彻底的清除血肿,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脑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外侧裂、岛叶、岛盖、大脑中动脉、基底节的相关解剖。结果①外侧裂的表面有3个分支与岛盖关系密切,为暴露岛叶提供有利条件;②岛叶呈一个金字塔外形,表面由4~7个岛回组成,周围以环岛沟为界与额顶颞叶分隔开;③大脑中动脉的M1沿蝶骨嵴向外走形,多在岛顶前下方的岛阈附近分叉;M2段彼此""V"字形,或"网眼状",在岛叶表面向后上扇形展开,并发出许多微小的穿支血管供应岛叶皮层。④岛叶向内对应了基底节、内囊,丘脑等结构,本研究中发现,在岛叶的中部水平切面上,岛叶的中后短回,垂直向内对应了壳核最为宽阔的部分和内囊的膝部。结论熟悉外侧裂-岛叶手术入路中的解剖,有利于基底节血肿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裂 岛盖 岛叶 大脑中动脉 基底节
下载PDF
局部皮肤温度依赖的纺织品触觉脑功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宇清 张仲伟 陈克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局部皮肤温度环境中的纺织品触觉认知神经能力和相关情绪脑功能区。方法对1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fMRI研究,采用相同牛仔布,分别对前臂局部皮肤进行不同(低、中、高)温度调节后,进行相同触觉刺激。结果高温条件下,触觉感觉更... 目的观察在不同局部皮肤温度环境中的纺织品触觉认知神经能力和相关情绪脑功能区。方法对1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fMRI研究,采用相同牛仔布,分别对前臂局部皮肤进行不同(低、中、高)温度调节后,进行相同触觉刺激。结果高温条件下,触觉感觉更多为情绪相关的特征功能区激活;中温条件下,触觉感觉更多为辨识相关的特征功能区激活;低温条件下,触觉感觉为基础特征功能区激活。顶岛盖区在3种温度条件下都有显著激活,激活范围和程度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结论利用脑背侧空间触觉脑功能区和脑腹侧频率触觉功能区的协同作用,局部皮肤温度增加可提高触觉敏感性和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触觉的 局部皮肤温度 顶岛盖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6+)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彰旭 郑炳云 +2 位作者 傅明连 李先学 陈志彬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20-22,共3页
利用田螺厣片作为生物模板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HAP),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所制备的纳米HAP对模拟含铬废水中Cr6+的吸附情况,确定了吸附较佳工艺条件.吸附效果最好时吸附率为88.7%.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厣片 生物模板法 吸附
下载PDF
新疆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软舌螺口盖和口盖状化石 被引量:21
11
作者 钱逸 尹恭正 肖兵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415,T013,T015,共14页
文中系统描述了新疆乌什 -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软舌螺口盖和口盖状化石 5属 7种 ,其中包括 2新属 3新种。Xystritheca的口盖具有复杂的锁骨构造 ,Pachytheca的口盖有明显的背腹扇面之分 ,它们与具口唇的软舌螺 Microcornus共... 文中系统描述了新疆乌什 -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软舌螺口盖和口盖状化石 5属 7种 ,其中包括 2新属 3新种。Xystritheca的口盖具有复杂的锁骨构造 ,Pachytheca的口盖有明显的背腹扇面之分 ,它们与具口唇的软舌螺 Microcornus共生。这些演化上较高级的软舌螺与原牙形类 Jiangshanodus,Gapparodus,Amphigeisina;假牙形类 Rhombocorniculum;腕足类 Obo-lus;高肌虫 Dabashanella;托莫特壳类 Tannuolina以及属种未定的三叶虫碎片一起组成了玉尔吐斯组新的小壳化石组合面貌。这些化石属种在梅树村期地层中是没有见过的 ,只在国内外相当于筇竹寺期地层中出现 ,有的还被视为筇竹寺阶的标准化石 ,因此新疆玉尔吐斯组的时代只能相当于筇竹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舌螺口盖 口盖状化石 玉尔吐斯组 早寒武世
下载PDF
生物模板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彰旭 邓超 +1 位作者 谢署光 金雪玲 《莆田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3-86,共4页
利用田螺厣片作为生物模板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与纯水体系下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对照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纯水体系所得为刺球状的羟基磷灰石,其直径平均为50nm... 利用田螺厣片作为生物模板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与纯水体系下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对照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纯水体系所得为刺球状的羟基磷灰石,其直径平均为50nm,而田螺厣片的诱导作用可形成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且其结晶度更好,并对其形成机理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厣片 生物模板法
下载PDF
岛叶及岛盖胶质瘤的误诊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庚 朴月善 +5 位作者 孙力泳 叶明 赵瑞林 单永治 徐建坤 凌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0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研究岛叶及岛盖胶质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5年内手术治疗的312例胶质瘤中误诊的19例岛叶及岛盖胶质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CT显示岛叶及额、颞、顶的岛盖皮层低密度病变。MRI提示... 目的研究岛叶及岛盖胶质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5年内手术治疗的312例胶质瘤中误诊的19例岛叶及岛盖胶质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CT显示岛叶及额、颞、顶的岛盖皮层低密度病变。MRI提示额、颞、顶岛盖区及岛叶T1低信号区域,T2高信号区域,Flair像上环侧裂血管大脑皮层的高信号区,没有明显的边界和典型的肿瘤团块,中线无明显移位。手术中显微镜下所见:肿瘤组织生长于额叶、颞叶、顶叶岛盖面及岛叶表面的软膜下或/和突破软膜到蛛网膜下腔,侵蚀皮层,肿瘤呈灰白色或灰紫色,质地较软,易于吸除,与正常组织边界模糊,肿瘤供血不丰富,肿瘤切除后可见动脉血管深穿枝向正常脑组织供血。手术后病理报告星形细胞瘤Ⅰ-Ⅱ级或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瘤Ⅰ-Ⅱ级。手术后CT或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3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癫痫症状及头痛症状消失15例,改善3例,手术后1例患者增加对侧下肢力弱的症状。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随访,仅1例失访,随访期限6个月-3年4个月,患者没有新增加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2例提示肿瘤复发。所有患者能够正常生活,11例患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岛叶及岛盖胶质瘤有其独特的病史及影像特征,掌握其演变规律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岛盖 胶质瘤 诊断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喜剧电影的小品化现象及反思 被引量:15
14
作者 贺彩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我国喜剧电影在近年来有一种"小品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利用小品化的喜剧情境推动和展开喜剧情节,小品式的语言运用以及小品演员的夸张化表演等方面。电影被批评为小品化,这其中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一些评论者认识上的误区,... 我国喜剧电影在近年来有一种"小品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利用小品化的喜剧情境推动和展开喜剧情节,小品式的语言运用以及小品演员的夸张化表演等方面。电影被批评为小品化,这其中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一些评论者认识上的误区,也有中国喜剧电影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从喜剧电影的人物塑造、喜剧电影的叙事及喜剧演员的表演等方面进行反思。我国喜剧电影要走出狭小局促的格局,必须吸收多种元素,在借鉴小品要素的同时把叙事的现代感和视觉的奇观化融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小品化 反思
下载PDF
滇池红鳍原鲌4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宗栋 沈建忠 +3 位作者 李霄 吉芬芬 潘静 李乾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0-335,共6页
采用耳石、鳞片、匙骨和鳃盖骨等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云南滇池红鳍原鲌的年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吻合率、可判读力和平均变异系数为依据确定最佳年龄鉴定材料。红鳍原鲌的微耳石轮纹清晰,在解剖镜入射光下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无明显杂纹... 采用耳石、鳞片、匙骨和鳃盖骨等4种年龄鉴定材料对云南滇池红鳍原鲌的年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吻合率、可判读力和平均变异系数为依据确定最佳年龄鉴定材料。红鳍原鲌的微耳石轮纹清晰,在解剖镜入射光下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无明显杂纹,年轮标志清晰;而鳞片轮纹在4龄以上时年轮特征不清晰,读龄过程中易被忽略;此外,高龄个体匙骨和鳃盖骨分别出现中心部分透明、基部较厚等原因,造成年龄低估。判读结果表明,微耳石和鳞片的吻合率及平均变异系数均优于匙骨和鳃盖骨。因此,以微耳石年龄读数为基准,并与鳞片、匙骨和鳃盖骨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鳞片与其吻合率最高,为92.7%,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1.9%,匙骨和鳃盖骨与其吻合率分别为77.2%和61.3%,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9.3%和12.6%。综合分析认为,耳石为滇池红鳍原鲌最佳年龄鉴定材料,鳞片因具有采集方便不伤鱼体的优点,也是很好的年龄鉴定材料,匙骨和鳃盖骨则不适于滇池红鳍原鲌的年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红鳍原鲌 耳石 鳞片 匙骨 鳃盖骨
下载PDF
紫贻贝贝壳和脉红螺厣中色素的提取与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世鑫 侯鑫 +3 位作者 孙东方 于文超 何成 王晓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9-53,共5页
为了确定紫贻贝(Mytilus edulis)贝壳与脉红螺厣中的黑色物质是否为黑色素这一物质,作者实验选取紫贻贝贝壳和脉红螺(Rapana venosa)厣,清洗干净,之后分别对两份样品进行研磨粉碎、称量、盐酸浸泡、沸水浴加热、乙醚纯化等步骤后,... 为了确定紫贻贝(Mytilus edulis)贝壳与脉红螺厣中的黑色物质是否为黑色素这一物质,作者实验选取紫贻贝贝壳和脉红螺(Rapana venosa)厣,清洗干净,之后分别对两份样品进行研磨粉碎、称量、盐酸浸泡、沸水浴加热、乙醚纯化等步骤后,将得到的黑色提取物质用0.01 ml/L氢氧化钠水溶液溶解,在190~500 nm的范围内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发现两份样品最大吸收峰都在210~220 nm,随波长增加,其吸光值下降,与公认的黑色素紫外吸收光谱特征一致;另外将提取的两份黑色固体物质分别用溴化钾压片后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其红外图谱都在3μm和6μm处分别有特征吸收峰,亦与公认的黑色素红外扫描图谱特征一致,从而首次确定紫贻贝贝壳和脉红螺厣中的黑色物质为黑色素,提示黑色素在贝类中可能是广泛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贻贝(Mytilus edulis)贝壳 脉红螺(Rapana venosa)厣 黑色素鉴定 紫外吸收光谱 傅里叶红外扫描图谱
下载PDF
小瓜虫在澳洲龙纹斑鳃器官上的分布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丽花 罗土炎 +3 位作者 刘洋 罗钦 饶秋华 翁伯琦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小瓜虫病是澳洲龙纹斑苗种阶段危害巨大的寄生虫病。探究小瓜虫在澳洲龙纹斑鳃器官上的分布及其影响可以丰富小瓜虫的致病性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为渔业生产中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光镜及扫描电镜技... 【目的】小瓜虫病是澳洲龙纹斑苗种阶段危害巨大的寄生虫病。探究小瓜虫在澳洲龙纹斑鳃器官上的分布及其影响可以丰富小瓜虫的致病性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为渔业生产中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光镜及扫描电镜技术确定病原,并观察小瓜虫在澳洲龙纹斑鳃丝、鳃小片及鳃盖上的分布情况及这些器官的变化情况。【结果】小瓜虫侵染澳洲龙纹斑的鳃器官后,分布在鳃丝、鳃小片及鳃盖的表面,上皮细胞之下及鳃小片之间,或是包裹在黏液细胞里,但侵染后期在鳃丝及鳃小片上的数量明显少于鳃盖。侵染后期,鳃丝、鳃小片及鳃盖出现一定程度的膨胀变形,黏液细胞分泌增多,鳃小片末端膨大变形甚至黏连融合,顶端充血呈球状或棒状。【结论】对于鳃部而言,侵染后期小瓜虫主要分布在澳洲龙纹斑的鳃盖上。小瓜虫主要通过侵染引发澳洲龙纹斑鳃部器官的变形膨大,使其丧失正常的功能,造成血液循环受阻、渗透压调节失衡,最终导致鱼体缺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瓜虫 澳洲龙纹斑 鳃盖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脊状单臂螺(Haplophrentis carinatus)埋藏特征及与始海百合共生关系探讨
18
作者 刘雄 赵元龙 +3 位作者 杨兴莲 陈争鹏 陈圣光 罗雪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7,共12页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软舌螺化石丰富、埋藏形式多样,其中以脊状单臂螺Haplophrentis carinatus化石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过去有关学者对凯里组单臂螺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分类学方面,对脊状单臂螺埋藏特征及与其他生物共生关... 贵州剑河寒武系凯里组软舌螺化石丰富、埋藏形式多样,其中以脊状单臂螺Haplophrentis carinatus化石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过去有关学者对凯里组单臂螺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分类学方面,对脊状单臂螺埋藏特征及与其他生物共生关系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对324块脊状单臂螺化石标本进行系统研究对比后发现,凯里组脊状单臂螺口盖化石埋藏形式有四类:口盖单独保存、口盖以内模或外模化石形式保存、口盖与锥壳完全绞合保存、口盖与锥壳不完全绞合保存;附肢保存较少;锥壳多以内模化石形式保存;脊状单臂螺内模化石与印痕化石上普遍出现类似软体保存形成的三分叉结构,这类三分叉结构属于后期埋藏因素造成的次生结构。文中还对脊状单臂螺与始海百合共生关系进行探讨,并将二者共生关系归为偏害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单臂螺 口盖 附肢 共生关系 凯里组
原文传递
华北寒武系第二统辛集组软舌螺动物化石群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洛阳 潘兵 贠浩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65,共36页
软舌螺动物是华北板块寒武系小壳化石基本组成之一,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见证者。本文系统描述了华北板块南缘-西南缘(河南-陕西地区)寒武系第二统辛集组软舌螺化石9属14种及1未定种。包括直管螺类6属9种:Conotheca aus... 软舌螺动物是华北板块寒武系小壳化石基本组成之一,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见证者。本文系统描述了华北板块南缘-西南缘(河南-陕西地区)寒武系第二统辛集组软舌螺化石9属14种及1未定种。包括直管螺类6属9种:Conotheca australiensis、Cupitheca holocyclata、Cupitheca costellata、Cupitheca?decollata、Tegminites hymenodes、Triplicatella disdoma、Triplicatella xinjia、Protomicrocornus triplicensis和Longxiantheca mira;软舌螺类3属5种及1未定种:Microcornus eximius、Microcornus petilus、Parkula cf.esmeraldina、Parkula bounites、Parakorilithes mammillatus和Parakorilithes sp.。基于大量保存的精美聚合标本,本文准确重建了锥壳和口盖在软舌螺不同属种中的配置。此外,新材料显示华北辛集组软舌螺超过一半的属种钙质锥壳内侧发育隔板。其中,Conotheca和Longxiantheca隔板能有效加固和进一步封闭锥壳壳顶;Cupitheca和Microcornus沿隔板具断壳现象;Parakorilithes和Protomicrocornus分别发育特殊的单隔板和多隔板,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软体组织深入锥壳内部。笔者认为软舌螺通过口盖具齿、隔板加固、锥壳断壳等方式能有效增强锥壳-口盖闭合性和钙质外骨骼对海底环境的适应性,以及通过具触手营养器官进行滤食-腐食-掘食等不同方式生活。这些生存策略和适应性演化特征可能是软舌螺动物快速辐射并繁盛于寒武纪海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舌螺动物 锥壳-口盖重建 适应性演化 辛集组 华北板块
原文传递
渭河地区游河组腹足类口盖化石新发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智超 李永项 +3 位作者 李文厚 李玉宏 马凯 高陆恒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2-649,共8页
渭河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包括甘肃、宁夏及陕西部分地区,新生代化石资料丰富.口盖作为我国陆相地层中广泛分布且类型丰富的化石,目前多报道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见于奥陶纪、白垩纪-古近纪地层,且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地区,西部仅在... 渭河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包括甘肃、宁夏及陕西部分地区,新生代化石资料丰富.口盖作为我国陆相地层中广泛分布且类型丰富的化石,目前多报道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见于奥陶纪、白垩纪-古近纪地层,且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地区,西部仅在西藏有所见及.随着近些年渭河地区工作的不断进展,在渭南沈河张家坡剖面发现大量口盖化石,主要产于上新统游河组下部地层,岩性以灰绿色、青灰色砂质泥岩及砂岩为主.由于岩性疏松、成岩作用弱,通过清水浸泡、80目筛子淘洗、筛选及稀盐酸处理,对比早期研究成果,根据其形态结构特征,鉴定出4属12种(Mirolaminatus,Assiminea,Parafossarulus和Pseudemmericia),其中包括8个新种,均为上新世地层中首次发现的腹足类口盖化石.简单归纳了口盖化石演化序列,指出腹足类口盖化石的大小及厚度不能作为口盖化石演化特征,且钙化的比角质的更进步.该化石的发现为腹足类动物群、上新统口盖化石研究及古环境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地区 游河组 腹足类 口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