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OTDR的区段煤柱水平变形监测
1
作者 柴敬 郝鸿儒 +5 位作者 杨健锋 高登彦 高奎英 陈建华 杨磊 刘泽宇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5,共10页
针对煤柱内部微裂纹萌生、变形破坏等潜在安全隐患,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进行煤柱水平变形监测。首先,根据煤柱破坏碎胀特性理论分析,建立了光纤轴向应变与水平变形的转化方法;其次开展室内试验确定了金属基... 针对煤柱内部微裂纹萌生、变形破坏等潜在安全隐患,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进行煤柱水平变形监测。首先,根据煤柱破坏碎胀特性理论分析,建立了光纤轴向应变与水平变形的转化方法;其次开展室内试验确定了金属基索状传感光纤轴向拉伸响应情况,并根据煤柱变形破坏规律修正了应变系数,最后以陕西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为工程背景,对22206工作面区段煤柱水平变形实现现场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区段煤柱采动侧和未采动侧存在明显的水平变形差异,采动侧变形量最大,约为未采动侧的5倍,但煤柱整体水平变形较小,仅出现弹性变形,煤柱较稳定;煤柱变形分区明显,呈现中部为弹性核区,两侧为塑性破坏区的分区特征;工作面从测点前20m推进至测点后40m时,煤柱水平应变呈指数增长,远离测点之后变形趋于稳定,反映煤柱变形与采动应力扰动之间的动态关联;通过分析煤柱水平应变与垂直应力,发现两者呈指数相关关系,定量建立了煤柱水平应变与垂直应力关系式,说明煤柱变形与破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动应力的分布与演化。利用BOTDR技术对区段煤柱内部变形进行监测可以精确获取区段煤柱内部的微观变形信息,对于煤柱留设尺寸确定、围岩控制及采空区压力评估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区段煤柱 水平变形 煤柱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共焦辐射和光学层析技术重建火焰温度场
2
作者 刘兆宇 刘石 张耀方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针对实际测量中设备观察口有限、对于特定位置或受背景辐射影响较大位置的温度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共焦辐射微孔相机,将共焦技术与光学层析技术相结合,利用格林函数的双调和算子插值算法重建全场火焰温度.首先,介绍了共焦辐射微孔相机... 针对实际测量中设备观察口有限、对于特定位置或受背景辐射影响较大位置的温度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共焦辐射微孔相机,将共焦技术与光学层析技术相结合,利用格林函数的双调和算子插值算法重建全场火焰温度.首先,介绍了共焦辐射微孔相机测温的基本原理,对该相机的聚焦位置及聚焦系数进行了实验标定,并用黑体炉标定了共焦辐射微孔相机的测量信号与火焰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层析算法和格林函数双调和插值算法对火焰温度场进行重建.结果表明:共焦辐射微孔相机测量重建结果与燃烧温度场的分布趋势大致相同,重建误差不高于10%,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辐射微孔相机 光学层析算法 温度场重建 传感器标定 插值算法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北京宋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综合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沙特 罗勇 +2 位作者 雷坤超 田芳 王新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867,共9页
针对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地质体变形的连续监测,且无法通过地面沉降、地裂缝的综合监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宋庄... 针对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地质体变形的连续监测,且无法通过地面沉降、地裂缝的综合监测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钻孔全断面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同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北京宋庄地区地下水-地面沉降-地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宋庄地面沉降主要受到地下水开采影响,含水砂层抽水发生压缩变形,地裂缝两侧均存在明显的地面沉降,且差异沉降显著;差异沉降量和地裂缝变形量均持续增大,但增大速率放缓。地面沉降、地裂缝同步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裂缝发育主要受地层差异沉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差异沉降 北京
下载PDF
旋翼无人机与直升机二次曲面散射中心提取与重建方法
4
作者 郭增鸿 陈小龙 +2 位作者 吴语茂 关键 薛永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9,共7页
采用快速物理光学(FPO)方法模拟二次曲面片剖分后的旋翼无人机目标散射场,该方法考虑了目标的物理机理,可采用大尺寸比例细分和属性散射中心(ASC)模型提取目标的散射中心。为解决ASC参数估计中的不适定问题,减少计算时间和精度误差,提... 采用快速物理光学(FPO)方法模拟二次曲面片剖分后的旋翼无人机目标散射场,该方法考虑了目标的物理机理,可采用大尺寸比例细分和属性散射中心(ASC)模型提取目标的散射中心。为解决ASC参数估计中的不适定问题,减少计算时间和精度误差,提出一种正交匹配追踪(OMP)与基于成功历史记录的自适应参数差分进化(SHADE)相结合的稀疏方法。数值算例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准确地提取复杂目标的散射中心,同时在10 GHz频段时,面片数目减少了两到三个数量级。根据散射中心提取结果,得到了旋翼无人机的多个小散射中心围绕中央散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而直升机的多个散射中心呈近似平行分布的结论,为利用雷达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差异进行低慢小目标精准识别提供可靠仿真依据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无人机 快速物理光学法 散射中心 雷达散射截面 特征提取
下载PDF
滚珠丝杠滚道法向截面测量系统
5
作者 吴剑 欧屹 +2 位作者 周长光 冯虎田 钱超群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1022,共12页
为了实现滚珠丝杠滚道法向截面的快速、精确和无损检测,建立基于光学测微计的滚珠丝杠滚道法向截面测量系统。基于滚珠丝杠滚道法向截面测量原理设计了检测装置,对原有滚道法向截面数据处理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了角度划分圆弧方法、圆弧... 为了实现滚珠丝杠滚道法向截面的快速、精确和无损检测,建立基于光学测微计的滚珠丝杠滚道法向截面测量系统。基于滚珠丝杠滚道法向截面测量原理设计了检测装置,对原有滚道法向截面数据处理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了角度划分圆弧方法、圆弧数据均匀化方法。对检测装置中传感器安装误差、水平移动平台直线度误差、传感器误差进行分析,并进行误差补偿。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检测装置和优化后的算法组成的整个检测系统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算法优化后检测系统测得的滚道法向截面参数,随着划分圆弧的角度增加最终收敛。算法优化后检测系统测得的圆弧半径和接触角与厂家提供的误差最大值分别为3.6μm和19′31″,相对算法优化前提升率分别为64.36%和53.46%;测得的圆弧半径和接触角标准偏差最大值分别为1.56μm和2′41″,相对算法优化前提升率分别为22.77%和56.67;测得的圆弧半径和接触角的A类不确定度最大值分别为0.63μm和1′6″,相对于算法优化前分别降低56%和70%。滚道法向截面检测系统的精度、重复性和不确定度均满足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微计 滚珠丝杠 滚道法向截面 角度划分圆弧方法 圆弧数据均匀化方法
下载PDF
Methods Development for the Optical Determination of the Black Carbon Content of Loess Samples
6
作者 Yan Mu Xiaoguang Qin +1 位作者 Jiaqi Liu Zhiqiang Yin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年第7期585-603,共19页
We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 method commonly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Black Carbon (BC) content of aerosol sample, to determine the BC content of loess sediments. A number o... We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measurement method commonly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Black Carbon (BC) content of aerosol sample, to determine the BC content of loess sediments. A number of different sample pretreatment procedures are developed and compared, leading to an optimum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include: 1) Subtraction of the optical attenuation values before and after heating of the sample filters (“ΔATN”) varies linearly with the sample mass. The slope of the regression line provides the best determination of BC concentration. 2) When the sample mass is small, (NaPO3)6 pretreatment is best for BC measurement, and the BC concentration results are given by the slope of the regression between ΔATN and sample mass, for a series of samples of varying mass. 3) HF pretreatment accompanied by centrifugation and rinsing may produce a negative bias on the result. 4) Replicate measurements of BC for loess samples showed a maximum deviation less than 5.6%, suggesting that measurements of the BC concentration of a sequence of loess samples could determine variations to this degree of significance. 5) The overall trends of BC concentration in loess section sequences were similar for all chemical pretreatments. The BC concentration result for replicate samples is comparable when pretreated by the same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Carbon opticAL Measurement Method LOESS section PRETREATMENT PROCEDURE
下载PDF
Elastic cross sections for electron-carbon scattering
7
作者 刘俊伯 王旸 周雅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2-76,共5页
We used the close-coupling optical (CCO)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open-shell carbon atom. The elastic cross sec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at the energies below 90eV, and the present CCO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 We used the close-coupling optical (CCO)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open-shell carbon atom. The elastic cross sec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at the energies below 90eV, and the present CCO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other theoretical results. We found that polarization and the continuum states hav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elastic cross sections. The present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CCO method is capable of calculating electron scattering from open-shell 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e-coupling optical-model method electron-atom scattering carbon CROSS-section
下载PDF
结构光照明光切片显微图像的高保真重构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贤峰 千佳 +5 位作者 李星 党诗沛 柏晨 闵俊伟 但旦 姚保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0-300,共11页
光切片图像的质量与使用的重构算法直接相关,传统的均方根算法虽然简洁,但在原始图像信噪比和条纹对比度不高时重构效果不佳,得到的三维重建结果并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去背景和去卷积相结合的光切片方法。与传统均方根算法相比... 光切片图像的质量与使用的重构算法直接相关,传统的均方根算法虽然简洁,但在原始图像信噪比和条纹对比度不高时重构效果不佳,得到的三维重建结果并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去背景和去卷积相结合的光切片方法。与传统均方根算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减少残留条纹,提高微小细节的可见性。实验搭建了一套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结构照明显微系统,以小鼠肾脏细胞、牛肺动脉内皮细胞等为样品进行了光切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更好的光切片和三维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 光切片 三维显微成像 图像重构 标准差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永善段隐蔽性滑坡隐患综合遥感识别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永彬 张恩 +4 位作者 李启亮 牛海威 王少帅 王诜 张策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83,共13页
隐蔽性滑坡隐患是金沙江下游最普遍的地质灾害发育形式,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高位远程运动等特点。近年来,特大山区隐蔽性滑坡灾害案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如何突破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手段的局限性、滞后性,提... 隐蔽性滑坡隐患是金沙江下游最普遍的地质灾害发育形式,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高位远程运动等特点。近年来,特大山区隐蔽性滑坡灾害案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如何突破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手段的局限性、滞后性,提前有效识别隐蔽性滑坡隐患并探索其发育特征,对指导中国西南地区防灾减灾、工程规划建设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本文选择金沙江下游永善段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利用升降轨时序InSAR–光学遥感综合识别方法,精细识别区域性时序地表形变、隐蔽性滑坡隐患光学遥感信息,通过野外考察,深入探索隐蔽性滑坡隐患发育特征。研究显示:1)通过升轨时序InSAR技术识别隐蔽性滑坡隐患26处,降轨时序InSAR技术识别隐蔽性滑坡隐患28处,光学遥感识别隐蔽性滑坡隐患48处(与升降轨时序InSAR识别结果有10处重合),合计识别滑坡隐患92处;对识别结果进行100%的野外考察,将升降轨InSAR和光学遥感识别结果划分为完全一致、部分一致、仅有光学遥感识别结果、仅有InSAR识别变形结果4种情况,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2.86%、80.77%、75.00%和63.64%,总体识别准确率达78.26%,略高于目前国内滑坡隐患识别平均水平,验证了滑坡隐患识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通过对比分析综合遥感识别结果可知,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的识别结果与二者的识别方式、影像成像条件、滑坡活动性关系密切,二者不能直接进行互检。3)通过分析滑坡发育特征可知,隐蔽性滑坡隐患发育规律随着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升降轨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识别的隐蔽性滑坡隐患在地貌空间分布、地层岩性均存在一定差别。结果表明,综合遥感识别技术充分利用了升降轨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识别方法的互补性,解决了隐蔽性滑坡隐患看不见、看不清、看不准的难题,提高了滑坡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永善段 时序InSAR 光学遥感 综合遥感识别技术 隐蔽性滑坡隐患
下载PDF
光片荧光显微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子建 徐欣 +3 位作者 王吉祥 叶虹 张欣 史国华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5,共12页
传统落射式荧光显微镜的探测光路和照明光路处于同轴位置,成像质量会受到非焦平面荧光的影响。光片荧光显微镜(Light sheet fluorescence microscopy,LSFM)区别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它的探测光路和照明光路呈直角排布,照明光为一个薄片,... 传统落射式荧光显微镜的探测光路和照明光路处于同轴位置,成像质量会受到非焦平面荧光的影响。光片荧光显微镜(Light sheet fluorescence microscopy,LSFM)区别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它的探测光路和照明光路呈直角排布,照明光为一个薄片,成像时只有光片区域的样本被照亮,这种照明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非焦平面荧光激发。同时,激光每次只照亮一个平面,能够有效降低样本的照射时间,由此降低光毒性和光漂白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片荧光显微镜的基本光路组成结构,以及在这些结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创新;之后介绍了针对离体样本和活体样本发展出的多种解决方案。得益于这些创新,光片荧光显微镜能够在较长时间范围内对荧光标记的生物样本进行3D成像。最后提出了光片荧光显微镜发展的潜在方向以及局限性,希望能给研究人员提供更为系统的光片荧光显微镜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片荧光显微镜 层切能力 光路结构 样品处理
下载PDF
外调节片对轴对称喷管电磁散射特性影响研究
11
作者 向惠敏 杨青真 +1 位作者 施永强 贺榆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1,共7页
为研究外调节片与出口面积可调喷管外壁面无法完全闭合时形成的腔体结构对喷管后向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针对某型轴对称出口面积可调喷管简化模型,在三种电磁波探测频率下,采用迭代物理光学法分别对带外调节片和不带外调节片喷管的雷达... 为研究外调节片与出口面积可调喷管外壁面无法完全闭合时形成的腔体结构对喷管后向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针对某型轴对称出口面积可调喷管简化模型,在三种电磁波探测频率下,采用迭代物理光学法分别对带外调节片和不带外调节片喷管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外调节片腔体对喷管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腔体使得喷管0°探测角处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明显增大;中心锥端面和气流进口平面是喷管内腔体的强电磁散射源,外腔体未出现强散射源;外腔体对喷管雷达散射截面积的影响与探测频率没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调节片 轴对称可调喷管 电磁散射 迭代物理光学法 雷达散射截面积
下载PDF
结构光照明层析多样性表面形貌测量
12
作者 叶卓杭 柴常春 刘晓军 《计测技术》 2023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围绕散射表面和复杂微结构表面形貌高精度测量需求,对基于结构光照明的表面形貌测量技术与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科勒照明结合数字微镜器件调制的具有良好结构光对比度和均匀性的结构光照明光学系统,提出了基于高斯曲线插值的虚拟狭... 围绕散射表面和复杂微结构表面形貌高精度测量需求,对基于结构光照明的表面形貌测量技术与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科勒照明结合数字微镜器件调制的具有良好结构光对比度和均匀性的结构光照明光学系统,提出了基于高斯曲线插值的虚拟狭缝SlitMask结构照明共焦层析算法与基于迭代高斯拟合的峰值提取重建算法,建立了结构光照明表面形貌测量系统,利用单刻线对系统进行准确性与重复性测试,结果表明相对示值误差为1.87%,重复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为0.0014μm。对玻璃多刻线样板和车削表面进行测试,验证了本系统不仅可用于反射表面的测量,还对散射表面具有较好的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测量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 光学层析 重建算法
下载PDF
基于FAHP的物元可拓电力通信网光缆段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金强 李珍珍 +2 位作者 吴强 盛丹红 王政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3年第2期91-97,共7页
为有效掌握电力通信网光缆段的风险状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电力光缆的风险致因机理,从电力光缆的运行指标、物理指标和环境指标3个方面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可拓理论构建了电力通信网光缆段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某... 为有效掌握电力通信网光缆段的风险状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电力光缆的风险致因机理,从电力光缆的运行指标、物理指标和环境指标3个方面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可拓理论构建了电力通信网光缆段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某供电公司的电力通信光缆为实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每条光缆的风险等级,精准定位光缆段的薄弱环节,科学指导运维人员开展工作,为促进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通信网光缆段 模糊层次分析法 物元可拓理论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金属表面轮廓的线结构光测量研究
14
作者 商执亿 王建华 尹培丽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6,共6页
为研究线结构光法在测量金属表面轮廓时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和影响因素,首先对线结构光测量仪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然后完成了对金属样块表面轮廓的测量实验,并与同属光三角测量原理的光切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线结构光测量仪的线性度、... 为研究线结构光法在测量金属表面轮廓时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和影响因素,首先对线结构光测量仪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然后完成了对金属样块表面轮廓的测量实验,并与同属光三角测量原理的光切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线结构光测量仪的线性度、分辨率和重复测量精度都比较高,能实现微米级的位移测量。但受激光散斑噪声和金属表面反光等因素的影响,该方法的轮廓测量精度大于10μm。而光切法的轮廓测量精度接近微米级。因此,结合光切法的优点,在保证测量范围和工作距离的前提下,设计能投射无散斑高质量光条的光路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线结构光法的轮廓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法 表面轮廓 光切法 光三角测量
下载PDF
等离子体环境中正电子与氦原子碰撞电子偶素形成过程理论
15
作者 王远成 佟佳明 李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正负电子偶素(Positronium,Ps)的形成是正电子-原子碰撞过程中独有的物理过程。为了探究正电子与氦原子散射过程中正负电子偶素形成的问题,应用屏蔽近似模型下的光学势理论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环境中正电子-氦原子碰撞的电子偶素形成过程... 正负电子偶素(Positronium,Ps)的形成是正电子-原子碰撞过程中独有的物理过程。为了探究正电子与氦原子散射过程中正负电子偶素形成的问题,应用屏蔽近似模型下的光学势理论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环境中正电子-氦原子碰撞的电子偶素形成过程,计算了0~100 eV入射能量区域内总的正负电子偶素形成截面(1s+2s)。在计算等离子体环境中靶原子体系的能级及波函数时,应用屏蔽的氦原子模型势描述了屏蔽效应对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电子偶素形成截面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其他理论、实验结果对比并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在中低入射能量下,屏蔽模型下的光学势理论方法对于处理正电子-氦原子散射问题具有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 氦原子 光学势 电子偶素形成截面
下载PDF
强蓝光照射诱发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王文晶 盛帅 +1 位作者 任建涛 黄旭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87-179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强蓝光照射后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3、6、12h实验组(n=12),对照组大鼠接受自然光照,实验组大鼠每日分别接受465±5nm、1... 目的:观察不同时长强蓝光照射后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8周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3、6、12h实验组(n=12),对照组大鼠接受自然光照,实验组大鼠每日分别接受465±5nm、1000±100lx蓝光照射3、6、12h,连续光照8wk。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石蜡病理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并分析不同方位及不同分层视网膜厚度、组织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OCT检查示,各组大鼠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视网膜厚度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除对照组和3h实验组上方视网膜厚度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各方位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大鼠平均视网膜总厚度、内界膜(ILM)-内核层(INL)厚度、外丛状层(OPL)-光感受器外节段(OS)厚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其中各组大鼠平均视网膜总厚度、OPL-OS厚度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对照组分别与3、12h实验组大鼠ILM-INL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12h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和3、6h实验组大鼠RPE层厚度比较均有差异(P<0.05)。FFA检查示,对照组和3h实验组大鼠眼底均无明显荧光渗漏,6、12h实验组大鼠视网膜出现明显荧光渗漏和透见荧光,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HE染色结果示,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视细胞层细胞萎缩、凋亡,视细胞数目减少,部分细胞核淡染,随光照时间延长,RPE层出现萎缩变薄,且对照组和实验组视网膜视细胞数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蓝光照射可导致大鼠视网膜厚度变薄,且不同分层视网膜厚度变薄程度不同,也可导致视细胞层细胞数目减少甚至消失,RPE层局灶性萎缩,血管通透性改变,且随光照时间延长,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变化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视网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石蜡病理组织切片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光纤测振与视频监测的区间电缆防外破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太艺 曾繁祎 +2 位作者 周川 赵耀 孟庆铭 《电力与能源》 2023年第3期247-249,286,共4页
为了实现对户外高压电缆线因处于施工区域而产生的外力破坏进行视频监测,基于光纤测振与视频监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光纤区间电缆防外破系统。利用光纤测振技术达到对外破振动事件的实时检测,而视频监测技术自动对识别的外破振动事件进行目... 为了实现对户外高压电缆线因处于施工区域而产生的外力破坏进行视频监测,基于光纤测振与视频监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光纤区间电缆防外破系统。利用光纤测振技术达到对外破振动事件的实时检测,而视频监测技术自动对识别的外破振动事件进行目标识别与分类,该系统包含振动探测、入侵报警、模式识别、系统联动、模式切换、防拆保护、报警存储、故障报警、在线升级等功能。该系统可达到提高处理事件的实时性、降低损失的目的,可进一步降低巡线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高压电缆发生外破的概率,有利于预防并制止外力破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测振 视频监测 区间电缆 防外破系统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之比较 被引量:34
18
作者 霍霞 吕建勋 +6 位作者 杨仁东 李振州 魏蔚霞 郑小红 涂伟娴 肖志贤 张凤玲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6-79,共4页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活细胞的动态检测、光学切片和三维结构重建等方面较光学显微镜有质的飞跃。本文对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并简单介绍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光学切片 三维结构重建 多光子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叶 黄华平 +3 位作者 林培群 卢雪莲 李勤奋 郑勇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2-265,269,共5页
阐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了LSCM的优点和缺点,如获得清晰的图像,可光学切片、三维重建,实时多通道荧光,ZOOM放大,局部光操作,检测过程快、效果更灵敏、定位更准确。探讨了LSCM扫描方式及应用,如研究多种荧光... 阐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了LSCM的优点和缺点,如获得清晰的图像,可光学切片、三维重建,实时多通道荧光,ZOOM放大,局部光操作,检测过程快、效果更灵敏、定位更准确。探讨了LSCM扫描方式及应用,如研究多种荧光定位分析,需选择XY扫描;研究标本空间实际位置信息,样品三维图像信息,需选择XYZ扫描;用于研究活体标本随时间的变化,或在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观察标本的荧光变化研究,得选择XYT扫描。并针对目前管理该仪器设备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光学切片 三维重建 开放共享
下载PDF
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成像及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许佳玲 罗剑文 +3 位作者 龙钊 陈云凤 王晓红 张以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针对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图像获取步骤做了系统的介绍,详述了光学切片的设置和获取过程,后期应用Zen2011 black和blue软件进行三维重构的渲染及图像分析、数据采集。列举出三维成像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使仪器为... 针对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图像获取步骤做了系统的介绍,详述了光学切片的设置和获取过程,后期应用Zen2011 black和blue软件进行三维重构的渲染及图像分析、数据采集。列举出三维成像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使仪器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光学切片 三维成像 三维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