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Optimality of a Via-Posture on Trajectory during Sit-to-Stand and Back-to-Sit Move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Hiroshi R. Yamasaki Urara Nakamura Hiroshi Nagasaki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7期387-396,共10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inimum angle-jerk with via-point model could account for the temporal consistency of kinematics in sit-to-stand (STS) and back-to-sit (BTS) movements.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inimum angle-jerk with via-point model could account for the temporal consistency of kinematics in sit-to-stand (STS) and back-to-sit (BTS) movements. The positions of bony landmarks on the subjects during the tasks were recorded using a Vicon motion analysis system to yield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and position of the center of mass (COM) of a three-link rigid body model in the sagittal plane. Minimum angle-jerk and minimum jerk trajectories with a via-point were computed for joint angle and COM, respectively. Five to six candidate poi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via-point from the measured trajectory based on the separate kinematic events. The results show the optimal angular trajectories using the via-points (via-angles) before the seat-off for STS, and at around the seat-contact for BTS resembles the measured angular trajectories well, indicating that the posture at the via-point was temporally optimal to produce the minimum angle-jerk trajectory for both movements.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multi-joint angular patterns during STS and BTS movements were organized to pass through the via-point, namely the via-posture along the minimum angle-jerk traje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ral optimalITY Via-posture TRAJECTORY SIT-TO-STAND Back-to-Sit
下载PDF
Three-Rigid-Body-Particle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rajectory and Posture for Alpine Skiing
2
作者 ZHANG Yijia FEI Qing +3 位作者 YAO Xiaolan SUN Jian ZHANG Yanjun CHEN Zhen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24年第2期581-608,共2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study o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rajectory and posture for the super-giant(SG)slalom of alpine skiing.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 Three-Rigid-Body-Particle model based on rigorous deriv...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study o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rajectory and posture for the super-giant(SG)slalom of alpine skiing.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 Three-Rigid-Body-Particle model based on rigorous derivations and stability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to represent skiers trajectory and posture characteristics,as it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single-rigid-body model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existing studies.In addition,the Radau pseudospectral method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trajectory and posture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skiing trajectory,skiing posture,and some key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skiers.Moreove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body types,minimum turning radii,and flexor and extensor strength of knees and hip joint on skiing performance.Finally,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some advice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G slalom in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given to skiers and coaches for re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skiing modeling posture optimization Three-Rigid-Body-Particle model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CatBoost-MOEAD的大直径泥水盾构姿态多目标预测与优化
3
作者 吴贤国 刘俊 +1 位作者 王静怡 覃亚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7,共8页
为避免盾构掘进过程中出现蛇形、轴线偏离等姿态异常问题影响施工安全,提出一种结合类别提升(CatBoost)算法和基于分解的多目标优化算法(MOEAD)的大直径泥水盾构姿态控制方法;构建一个盾构姿态预测模型,该模型包含19个输入参数和6个输... 为避免盾构掘进过程中出现蛇形、轴线偏离等姿态异常问题影响施工安全,提出一种结合类别提升(CatBoost)算法和基于分解的多目标优化算法(MOEAD)的大直径泥水盾构姿态控制方法;构建一个盾构姿态预测模型,该模型包含19个输入参数和6个输出参数,利用CatBoost算法构建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沙普利加性解释法(SHAP)分析输入参数对盾构姿态的影响;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构建CatBoost-MOEAD盾构姿态多目标优化模型,将所提模型运用到武汉长江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工程中,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CatBoost预测模型能够高效地预测大直径泥水盾构的姿态,其中6个盾构姿态目标的决定系数范围为0.931~0.974,均方根误差范围为0.030~0.880,误差范围为0.039~1.057;对盾构姿态影响较大的施工参数中推进组推力对盾构姿态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研发的CatBoost-MOEAD盾构姿态多目标优化方法,盾构姿态的优化效果显著,优化率可达3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别提升(CatBoost) 基于分解的多目标优化算法(MOEAD) 大直径泥水盾构 盾构姿态 多目标优化 沙普利加性解释法(SHAP)
下载PDF
舰艇睡眠舱布局复合优化设计方法
4
作者 王瑶 陈登凯 +1 位作者 孙意为 谢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2-1250,共9页
针对舰艇上艇员特殊工作需求的睡眠休息环境改善问题,优化舰艇睡眠舱内布局以提升舒适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应用于舰艇的小型独立式睡眠舱,并基于舰艇睡眠舱室布局原则,提出了关联图布局法与人机工效仿真法结合的复合优化设计方法。... 针对舰艇上艇员特殊工作需求的睡眠休息环境改善问题,优化舰艇睡眠舱内布局以提升舒适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应用于舰艇的小型独立式睡眠舱,并基于舰艇睡眠舱室布局原则,提出了关联图布局法与人机工效仿真法结合的复合优化设计方法。获取舰艇睡眠舱布局功能聚焦方案,进行布局划分,建立布局模型及仿真环境。明确舱内交互目标,并利用2种基础布局模型,在考虑多种交互姿态的情况下进行5种工效指标的仿真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最终布局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方案2与理想解最为接近,因此,选定该方案为最优方案。所提出的方法为小型空间布局提供了设计思路,实现了面向艇员睡眠环境改善的方式,完成了功能需求复杂多样的小型空间内部布局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舰艇艇员 独立睡眠舱 睡眠环境 布局优化 交互姿态 人机工效 指标分析
下载PDF
面向煤矿井下作业场景的安全帽佩戴识别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左明成 焦文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为提高煤矿井下作业场景的工人安全帽佩戴识别准确度,提出一种人体姿态分析的安全帽佩戴识别算法和机器视觉系统优化方法。首先,选择单步多框目标检测(SSD)作为多目标识别的基础模型,利用网络压缩模型(SqueezeNet)削减改进模型参数,以... 为提高煤矿井下作业场景的工人安全帽佩戴识别准确度,提出一种人体姿态分析的安全帽佩戴识别算法和机器视觉系统优化方法。首先,选择单步多框目标检测(SSD)作为多目标识别的基础模型,利用网络压缩模型(SqueezeNet)削减改进模型参数,以形成高效的识别模型,在提高对工人安全帽的识别准确度的同时,维持识别准确度与计算速度之间的平衡;然后,引入多人姿态估计算法,定位每个工人的人体关节点,判断工人的复杂行为状态;最后,基于多目标识别与多人姿态估计的融合模型,提取目标人员的上肢关节点,结合其与安全帽包围框的空间拓扑结构关系,判定安全帽的佩戴情况,选取3000条图像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机器视觉系统优化方法能优化硬、软件配置,提高系统性能。该方法识别准确度达到91.1%,明显优于最新的安全帽佩戴识别算法,能够满足煤矿井下作业的工人安全帽佩戴识别准确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安全帽佩戴 识别算法 姿态分析 模型优化
下载PDF
考虑位姿变换的钻铆工业机器人刚度寻优
6
作者 王明海 张威 刘香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6,共6页
针对航空航天飞机蒙皮壁板等大尺度构件自动钻铆加工中工业机器人刚度较低、加工精度差的问题,以KUKA KR600 R2830型工业机器人为例,通过调整工业机器人加工位姿的方式进行刚度优化。建立所选型号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 针对航空航天飞机蒙皮壁板等大尺度构件自动钻铆加工中工业机器人刚度较低、加工精度差的问题,以KUKA KR600 R2830型工业机器人为例,通过调整工业机器人加工位姿的方式进行刚度优化。建立所选型号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刚度模型并通过刚度辨识实验求解工业机器人各关节刚度;采用蒙特卡洛法绘制工业机器人作业空间并结合刚度性能评价指标在工作空间基础上绘制刚度云图,表征机器人刚度性能分布;结合参数优化后的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机械臂刚度最优位姿及当前位姿下的关节角;最后利用仿真及实验进行验证,证明刚度最大位姿的有效性。此方法可为高精重载工业机器人的加工稳定性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提升6R工业机器人钻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位姿 刚度优化 模拟退火算法
下载PDF
基于DT‒SVM优化算法的人体姿态特征提取与识别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晓慧 周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4,52,共7页
为确定人体运动行为在空间环境中的表现情况,实现对姿态特征的准确定义,针对基于DT‒SVM优化算法的人体姿态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展开研究.利用DT‒SVM优化算法,推荐必要的姿态特征节点,确定人体运动行为所处空间平面.实施对姿态特征的梯度... 为确定人体运动行为在空间环境中的表现情况,实现对姿态特征的准确定义,针对基于DT‒SVM优化算法的人体姿态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展开研究.利用DT‒SVM优化算法,推荐必要的姿态特征节点,确定人体运动行为所处空间平面.实施对姿态特征的梯度化处理,根据获取到的轮廓节点,计算夹角向量的具体数值,从而求解姿态特征提取与识别的数学表达式,完成基于DT‒SVM优化算法的人体姿态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的应用,可同时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控制人体运动行为,使其偏向角数值均不超过12°,符合精准定义人体姿态特征的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SVM优化算法 人体姿态 特征提取 特征识别 梯度化处理 轮廓节点 夹角向量 运动行为
下载PDF
基于柱碰工况的假人胸压优化策略
8
作者 王晓鑫 王德 +2 位作者 韩菲菲 郑光洁 刘晓东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8期59-63,共5页
根据2022年中汽测评发布的成绩,柱碰假人整体胸部得分率较低。为了解决柱碰假人胸压超标问题,文章基于某车型侧面柱碰开发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仿真分析与Narrow-gap试验、滑车试验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侧气囊(SAB)的包型优化,并通过整车试... 根据2022年中汽测评发布的成绩,柱碰假人整体胸部得分率较低。为了解决柱碰假人胸压超标问题,文章基于某车型侧面柱碰开发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仿真分析与Narrow-gap试验、滑车试验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侧气囊(SAB)的包型优化,并通过整车试验进行了优化策略验证。文章研究表明,SAB包型与假人抬手臂姿态、胸部伤害密切相关,通过调整SAB肩部区域设计高度可以有效的改善假人抬手臂姿态、降低胸部伤害,文章结果可以为柱碰被动安全开发提供新的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碰试验 SAB包型 假人 胸压优化 抬手臂姿态
下载PDF
大型刚体调姿系统最优时间轨迹规划 被引量:42
9
作者 张斌 方强 柯映林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48-252,共5页
研究基于三坐标支撑柱的大型刚体位姿调整系统。系统可等效为6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动平台初始位姿和目标位姿已知,而运动时间和路径不确定。为了使支撑柱运动平稳并提高调姿精度,在考虑工程实际中的关节驱动力约束和驱动速度约束的... 研究基于三坐标支撑柱的大型刚体位姿调整系统。系统可等效为6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动平台初始位姿和目标位姿已知,而运动时间和路径不确定。为了使支撑柱运动平稳并提高调姿精度,在考虑工程实际中的关节驱动力约束和驱动速度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最优时间轨迹规划算法。首先运用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分析方法建立该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通过Moore-Penrose广义逆矩阵得到关节驱动力的最小范数解,然后以时间为参数,运用5次多项式拟合调姿物体的位姿变化轨迹,再通过二分法求解出满足关节空间约束的最优调姿时间,从而生成相应的关节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只需经过较少次迭代就能获得理想的调姿运动轨迹。总之,该轨迹规划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姿调整 并联机构 运动学 动力学 最优时间
下载PDF
挖掘机的最不稳定姿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清录 林慕义 康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35,共4页
提出了利用优化方法分析计算挖掘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和具体解决方法 ,找出并分析了挖掘机在特定工况下的最不稳定姿态 ,为挖掘机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计算公式和具体分析手段。
关键词 挖掘机 不稳定姿态 稳定性 理论计算公式
下载PDF
基于孔特征约束的飞机部件位姿优化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青 郑飞 +3 位作者 任英武 程亮 李江雄 柯映林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为了实现飞机大部件的最佳位姿装配、保证装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制造准确度与对接深孔协调准确度的大部件位姿优化算法。以制造特征点的三维相对偏差和协调深孔的位置相对偏差的加权组合为变量,建立部件装配误差评价目标函数;以最小的... 为了实现飞机大部件的最佳位姿装配、保证装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制造准确度与对接深孔协调准确度的大部件位姿优化算法。以制造特征点的三维相对偏差和协调深孔的位置相对偏差的加权组合为变量,建立部件装配误差评价目标函数;以最小的装配误差为优化目标,将装配过程中对应对接深孔之间轴线的相对偏差为约束条件,建立飞机大部件数字化装配姿态评价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对于模型的求解,以奇异值分解算法计算结果作为初值,采用Lagrange法结合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得到部件的最优位姿,使部件在满足制造准确度的同时对接深孔孔轴方向的偏差最小,满足装配的要求。通过在飞机数字化装配中的运用并与奇异值分解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准确度 装配误差 对接深孔 最优位姿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关节履带式管道检测机器人越障性能优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宗尧 颜国正 +1 位作者 王坤东 赵忠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7-1020,共4页
针对一种特殊管道内部检测,设计了一种小体积紧凑型的关节履带式机器人.根据本机器人结构设计,建立了描述机器人姿态的各参数与越障性能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探讨了该机器人在越障过程中的姿态调整对越障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优化... 针对一种特殊管道内部检测,设计了一种小体积紧凑型的关节履带式机器人.根据本机器人结构设计,建立了描述机器人姿态的各参数与越障性能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探讨了该机器人在越障过程中的姿态调整对越障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优化方法求解了该机器人的最大越障高度,并确定了适合的姿态调整方法.Matlab仿真及实验验证了该设计和优化计算对于提高机器人越障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检测 关节履带式 越障性能 最优化方法 姿态调整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与施工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34
13
作者 吴惠明 常佳奇 +2 位作者 李刚 张东明 黄宏伟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18,共8页
为解决盾构司机设定施工参数的标准不明确,且盾构司机的数量难以满足盾构隧道建设需求而引发的盾构姿态难以得到良好控制的问题,需要寻找一种可靠且便于推广使用的施工参数-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基于盾构施工中的大量数据与机器学习中的... 为解决盾构司机设定施工参数的标准不明确,且盾构司机的数量难以满足盾构隧道建设需求而引发的盾构姿态难以得到良好控制的问题,需要寻找一种可靠且便于推广使用的施工参数-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基于盾构施工中的大量数据与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算法,提出一种预测盾构姿态与优化施工参数的方法。所使用的数据采集自上海地铁14号线新建隧道,时间跨度为299d,具体包括盾构的施工参数以及相关的地层信息。样本集包括43030个样本,75%的样本用于训练,25%的样本用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0.863,在15%的容许误差下准确率达到94.5%,远高于传统的拟合方法。将此模型用于施工参数的优化以实现盾构姿态控制,控制结果表明使用此模型优化的施工参数进行掘进时盾构姿态能够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 施工参数 姿态预测 参数优化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融合多特征和压缩感知的手势识别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汗灵 李红英 周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2,共6页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手势识别方法,考虑到单个特征的局限性,结合Zernike矩和HOG描述符从全局和局部角度描述手势外观和形状.训练阶段提取手势训练图像的Zernike矩和HOG特征构建字典,识别阶段提取待测样本特征,将其表示成相...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手势识别方法,考虑到单个特征的局限性,结合Zernike矩和HOG描述符从全局和局部角度描述手势外观和形状.训练阶段提取手势训练图像的Zernike矩和HOG特征构建字典,识别阶段提取待测样本特征,将其表示成相应训练字典的稀疏线性组合,采用求解l1范数的最优化问题实现分类.实验结果证明,和目前应用较广的手势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而且通过融合两种形状特征,对光照、尺度、旋转等变化更具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势识别 压缩感知 凸优化 ZERNIKE矩 HOG描述符
下载PDF
基于JACK的空间站实验舱内工作姿势的工效学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静 初建杰 +3 位作者 闫妍 丁田妹 陈婧 马干干 《电子设计工程》 2015年第5期34-36,40,共4页
基于人机工程和人机工效学原理,将空间站实验舱的3D模型导入到JACK软件中,并利用JACK软件对空间站实验舱内的航天员工作姿势进行可视域、可达域、疲劳和舒适度等仿真分析评价,进行改良优化。仿真航天员在实验舱的虚拟状态,以达到最舒适... 基于人机工程和人机工效学原理,将空间站实验舱的3D模型导入到JACK软件中,并利用JACK软件对空间站实验舱内的航天员工作姿势进行可视域、可达域、疲劳和舒适度等仿真分析评价,进行改良优化。仿真航天员在实验舱的虚拟状态,以达到最舒适的人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CK 工作姿势 工效学 仿真优化
下载PDF
改进随机森林及其在人体姿态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博翔 李平 李莲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86-92,141,共8页
针对随机森林算法静态性、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蜜蜂交配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姿态识别。设计了一套以三轴加速度传感器MMA7260与无线通信模块CC2430相结合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了五... 针对随机森林算法静态性、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蜜蜂交配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姿态识别。设计了一套以三轴加速度传感器MMA7260与无线通信模块CC2430相结合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了五种日常行为和一种异常行为;从加速度值中提取了近斜率、前后差、均值、均方根和信号幅值面积5类特征矢量;采用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训练行为模型和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识别六种行为,具有较高的分类预测准确率和行为识别率,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鲁棒性、全局寻优和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姿态识别 传感网 加速度传感器 随机森林 蜜蜂交配优化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电刺激无支撑站立姿态控制环的设计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洪源 马长波 +1 位作者 伏和红 KAMNIK Roman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8-344,共7页
研究的目的在于实现功能性电刺激中瘫痪患者功能性站立的仿真。通过对人体站立姿态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最优控制理论,以脚部受地面作用力点到踝关节的距离及控制力矩取极小值为最优控制准则,建立并优化被控制模型,设计最优控制器;以一... 研究的目的在于实现功能性电刺激中瘫痪患者功能性站立的仿真。通过对人体站立姿态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最优控制理论,以脚部受地面作用力点到踝关节的距离及控制力矩取极小值为最优控制准则,建立并优化被控制模型,设计最优控制器;以一参考输入为随机曲线的比例微分控制器模拟截瘫患者完好上身的活动,利用最优控制器和卡尔曼状态观测器,构建整个控制系统;以一名身高162 cm、体重55 kg的中国青年男性为样本,利用线性二元回归法计算仿真所需数据,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截瘫患者腿部肌肉只需要提供较小的力矩便可以维持身体平衡,因而在理论上截瘫患者在不需要双臂辅助的条件下,能够站立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无支撑站立 姿态控制 最优控制
下载PDF
适用于三段大部件对接的柔性装配平台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君侠 范子春 +1 位作者 郭志敏 柯映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98-1804,共7页
针对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要求具有充分柔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同时满足3种不同机型的柔性装配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根据3种不同机型工艺接头的安装位置,采用六块机身移动平台进行支撑的布局方案,并优化移动平台的外形尺寸;对移动平台进行结... 针对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要求具有充分柔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同时满足3种不同机型的柔性装配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根据3种不同机型工艺接头的安装位置,采用六块机身移动平台进行支撑的布局方案,并优化移动平台的外形尺寸;对移动平台进行结构设计,并采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平台的应力分布、承载变形和振动模态;使用拓扑优化工具找寻与移动平台载荷匹配的加强筋分布,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一种新的加强筋分布形式.该平台通过简单的配置可以适用于结构尺寸相近的不同飞机共平台装配,且工作稳定可靠,具有充分的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坐标定位器 飞机大部件 调姿对接 柔性装配系统 拓扑优化
下载PDF
基于关键点的点对特征三维目标识别算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陆军 韦攀毅 王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0-207,共8页
针对复杂场景下的三维点云目标识别速度慢,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点的点对特征三维目标识别算法.通过直接对关键点建立点对特征,避免了周围邻域局部曲面的特征计算,具有空间维度小和计算速度快的特点.使用哈希表存储,加快... 针对复杂场景下的三维点云目标识别速度慢,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点的点对特征三维目标识别算法.通过直接对关键点建立点对特征,避免了周围邻域局部曲面的特征计算,具有空间维度小和计算速度快的特点.使用哈希表存储,加快了特征匹配的时间.利用快速投票方案对模型点云和场景点云进行匹配识别,生成候选位姿,利用贪婪算法对候选位姿进行聚类与筛选,采用ICP算法对物体位姿进行优化,基于配准后的点云重叠情况完成目标识别.对提出的算法在多个数据集以及真实场景下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识别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且对噪声的鲁棒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识别 哈希表 快速投票 聚类筛选 位姿优化
下载PDF
人机工程在驾驶员坐姿优化中的应用——朗逸转向柱人机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梦泽 吴海波 +1 位作者 黄金陵 任金东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共5页
分析了中德人体尺寸的差异性。基于人体尺寸差异会导致驾驶坐姿发生变化,为此提出中国人体的驾驶员座椅调节范围相对欧洲人体可以适当缩小建议,为朗逸转向管柱由德国大众PQ34平台上采用的四向调节改为只有高度调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分析了中德人体尺寸的差异性。基于人体尺寸差异会导致驾驶坐姿发生变化,为此提出中国人体的驾驶员座椅调节范围相对欧洲人体可以适当缩小建议,为朗逸转向管柱由德国大众PQ34平台上采用的四向调节改为只有高度调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对于只有高度调节的转向管柱,分析校核了转向盘/仪表盘视野和驾驶坐姿舒适度,设计结果为中国用户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坐姿 人体尺寸 优化 转向管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