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tual optimization of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BAO Chao FANG Chuanglin CHEN F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1期87-98,共12页
Water is a key restricting factor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of Northwest China. Although water supplies are short, th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Water is a key restricting factor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of Northwest China. Although water supplies are short, th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unbalanced. We constructed a System Dynamic Model for mutual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heir interaction.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Heihe River Basin where the share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among ecosystem, production and human living is optimized. Results show that, by mutual optimization, the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fit in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can be harmonized. Mutual benefits of ec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can be reached, and a sustainable ecology-production-living system can be obtained. This study gives a new insight and method for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utilization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mutual optimization System Dynamic model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Augmented IoT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e and Farm Irrig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2
作者 Makasda Solomon Dickson Constance Izuchukwu Amanna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2023年第4期131-163,共33页
In Northern Nigeria, irrigation systems are operated manually. Agriculture has over the years been practiced primitively by farmers, especially in sub-Saharan Africa. This is due to 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 In Northern Nigeria, irrigation systems are operated manually. Agriculture has over the years been practiced primitively by farmers, especially in sub-Saharan Africa. This is due to 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ical know-how where its practice could be leveraged upon. Agricultural practice is constrained by some major challenges ranging from traditional way of farming, understating of concepts, practices, policy, environmental and financial facto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ptimize an IoT-based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e and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design, implement, test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ized IoT-based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e and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The method used in the study was the prototyping model. The system was designed using balsamiq application tools. The system has a login page, dashboard, system USE-CASE diagrams, actuators page, sensor page and application interface design. Justinmind tool was used to show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in the system, which included data input and output, data stores and all the sub-processes the data moves through. The Optimized IoT model was implemented using four core platforms namely, ReactJS Fronte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Amazon web services IoT Core backend, Arduino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developing sensor nodes and Python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the actuator node based on Raspberry Pi boar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system is better than the existing system in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operation node, platform access, real-time video, user friendly and efficiency. The study successfully optimized an IoT-based model for smart agriculture and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The study introduced the modern way of irrigation farming in the 21<sup>st</sup> century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or primitive way of irrigation farming that involved intensive human particip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gation Systems water Management Smart Agriculture model Optimization
下载PDF
Cloud model-based analysi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schemes 被引量:4
3
作者 Fu Qiang Meng Fanxiang +4 位作者 Li Tianxiao Liu Dong Gong Fanli Amgad Osman Li Yut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6年第5期67-75,共9页
Give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urrent water shortages,low utilization and im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and other status quo problems relating to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agri... Give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urrent water shortages,low utilization and im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and other status quo problems relating to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a cloud model was applied to a water resource system using five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schemes for Kiamusze,Heilongjiang Province,as an example.This research changes the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 language into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n evaluation indicator.A cloud model-based analytical method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schemes was proposed,and the sustainable grade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were calculat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in addition to the natural continuation of such schemes,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four new schemes achieve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and thus,the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was optimized.However,when the open-source,throttle,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ion schemes were subjected to the optimum applicability analysis,based on the limiting factors in different periods,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the best solu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better en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Kiamusze.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strategies in Kiamus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model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normal cloud scheme analysis
原文传递
水-土资源有效利用视角下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辰 王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然而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演变,我国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威胁到长期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从我国资源条件来看,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水-土资源在“非农化”“非粮化”趋势中不断被挤... 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然而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演变,我国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威胁到长期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从我国资源条件来看,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水-土资源在“非农化”“非粮化”趋势中不断被挤占,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存在时空错配等资源刚性约束,而粮食生产布局演变又进一步激化了粮食生产水-土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此,发挥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粮食生产,提高水-土资源有效利用水平,是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资源有效利用 粮食生产 区域布局优化
下载PDF
川渝地区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科技攻关方向与对策建议
5
作者 崔宁博 尹飞虎 +6 位作者 龚道枝 贺秀斌 王智慧 谭春萍 靳皓琛 查宇璇 谭明东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9期19-24,共6页
川渝地区农业种植面积大、从业人员多、产业份额大、战略意义强,但该地区长期面临严重的季节性干旱和工程性缺水,且农业绿色高效用水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区域地位并不匹配,需提高农业节水抗旱减灾保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川渝现... 川渝地区农业种植面积大、从业人员多、产业份额大、战略意义强,但该地区长期面临严重的季节性干旱和工程性缺水,且农业绿色高效用水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区域地位并不匹配,需提高农业节水抗旱减灾保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川渝现代节水农业高质量发展。总结了川渝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和高水效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了该地区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川渝农业绿色高效用水关键科技项目攻关、构建农业绿色高效用水专家智库、构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农业绿色高效用水技术体系、建设特色水果产业节水科技创新中心、建立川渝农业绿色高效用水产业联盟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效农业 水资源利用 节水灌溉 科技攻关 川渝地区
下载PDF
考虑水转化过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适宜灌溉规模 被引量:1
6
作者 胡雪雪 粟晓玲 +3 位作者 朱兴宇 褚江东 张特 吴海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236,共9页
农业适水发展是保障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健康的关键,其核心在于如何科学确定灌溉规模,进而控制农业灌溉用水量。该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明确非灌溉需水量的基础上,基于水均衡模型计算考虑水转化过程的不同水文年农业灌... 农业适水发展是保障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健康的关键,其核心在于如何科学确定灌溉规模,进而控制农业灌溉用水量。该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明确非灌溉需水量的基础上,基于水均衡模型计算考虑水转化过程的不同水文年农业灌溉可用水量,并构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最后改进水热平衡模型构建考虑水转化过程的旱区适宜灌溉规模计算模型,分析流域不同情景下的适宜灌溉规模。结果表明: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下,石羊河流域丰、平、枯水年的灌溉可用水量分别为18.97亿~21.57亿、14.75亿~17.51亿、12.31亿~14.95亿m^(3);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后能够以减少2.94%的经济效益实现14.13%的灌溉节水;构建的适宜灌溉规模计算模型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采用该方法得到现状条件下石羊河流域丰、平、枯水年的适宜灌溉规模分别为27.73万~31.66万、21.55万~25.76万、18.01万~22.03万hm^(2),提高节水水平、调整种植结构后,流域的适宜灌溉规模有所增加。现状2020年(平水年)的实际灌溉面积高于当地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临界适宜灌溉规模,需压减2.13万~6.34万hm^(2)。研究结果可在宏观层面上为决策者制定适水农业发展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灌溉 模型 水转化 适宜规模 种植结构优化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时荣超 郭文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农业灌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类型,对单一作物灌溉优化决策、多作物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灌溉渠系水资源优化...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农业灌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类型,对单一作物灌溉优化决策、多作物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灌溉渠系水资源优化调度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指出了当前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当前的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应在如下4个方面进行完善:1)建立更具生理意义的作物水分-产量-品质模型;2)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情景下实现农业灌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3)构建全面考虑水源、渠系、灌区面积、作物配置以及生育阶段的系统性农业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4)建立以棵间蒸发最小为目标的动态灌溉优化决策模型。研究可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作物 水资源 灌溉优化决策 非充分灌溉 节水调质 渠系
下载PDF
基于供水量的两级渠系优化配水模型
8
作者 樊煜 杨明明 +4 位作者 高占义 陈皓锐 周客 徐建辉 徐宁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3-79,共7页
【目的】基于灌区实际供水量构建两级渠系优化配水模型,提供各用水单元的配水量、配水流量、配水时间。【方法】本文分2种情形构建模型,情形1:非充分灌溉,作物某生育时期内供水无法满足需水,模型首先通过水资源配置确定每个用水户的分... 【目的】基于灌区实际供水量构建两级渠系优化配水模型,提供各用水单元的配水量、配水流量、配水时间。【方法】本文分2种情形构建模型,情形1:非充分灌溉,作物某生育时期内供水无法满足需水,模型首先通过水资源配置确定每个用水户的分配水量,再通过渠系优化配水模型确定每条渠道的配水流量和配水时间;情形2:充分灌溉,供水能够满足需水,根据配置系数确定各渠道配水的优先次序,再确定配水流量和配水时间。【结果】将模型运用到山东省簸箕李灌区,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根据灌区的供水量提供水资源配置方案和渠系配水方案。供水充足时,模型根据配置系数确定配水次序;供水不足时,模型根据分配系数确定水资源分配量。情形1和情形2支渠的配水流量分别在流量上限的0.8倍与0.75倍以上,做到了大流量配水;2种情形的配水周期分别为10.90、17.84 d,缩短了灌溉周期。【结论】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够依据供水量首先提供水资源分配方案或配置次序,再以此为基础,提供配水方案,即配水流量、配水开始时间、配水结束时间,从而指导灌区的配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系配水 水资源配置 优化配水 灌区 配水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苹果水氮综合调控
9
作者 周罕觅 马林爽 +5 位作者 孙旗立 陈佳庚 李纪琛 苏裕民 陈诚 吴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654-3670,共17页
【目的】探寻滴灌水氮综合调控对北方半干旱地区苹果树生长生理、水肥利用效率、产量和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以确定最优水氮调控制度。【方法】试验设置灌水与施肥两个调控因素,灌水设3个调控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θf)的75%—90%(W1)、... 【目的】探寻滴灌水氮综合调控对北方半干旱地区苹果树生长生理、水肥利用效率、产量和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以确定最优水氮调控制度。【方法】试验设置灌水与施肥两个调控因素,灌水设3个调控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θf)的75%—90%(W1)、60%—75%(W2)、45%—60%(W3);施肥设4个调控水平,施用的N-P2O5-K2O分别为:18-12-6 g/株(F1)、15-12-6 g/株(F2)、12-12-6 g/株(F3)、9-12-6 g/株(F4),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对苹果树的生长生理、水肥利用效率、干物质量、产量、果实品质等的影响,以节水节肥、高产高品质为目标,建立基于AHP-CRITIC组合赋权与TOPSIS耦合模型。【结果】水肥交互对植株生长量、叶绿素含量(SPAD)、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肥料偏生产力(PFP)、单果重和产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对基茎生长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适度亏缺的灌水和施氮处理更有利于提高苹果树植株生长量、基茎生长量、叶面积、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水分生产率(WP)、IWUE、FPP和单果重,其最大值均出现在F2W2处理,SPAD、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轻度亏缺的灌水和施氮处理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并不大,F1W2和F2W1处理与F1W1相比,分别仅降低了3.5%、3.1%、7.7%和3.5%、3.1%、3.8%。采用AHP-CRITIC组合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其中产量的权重最大,为0.406,其次为维生素C;采用TOPSIS算法构建苹果多目标综合评价体系,评选出F2W2处理下的综合评分最高,为0.8974,F1W2和F2W1处理次之,而F4W3处理评分最低,仅为0.0177。由建立的苹果生长水肥耦合交互响应模型可得出,灌水量和施肥量对苹果生长综合评分的效应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苹果生长综合评分随灌水量或施肥量的增加表现出了先增后减的趋势,符合报酬递减效应,即灌水量和施氮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后再继续增加会导致综合评分下降,对苹果综合生长改善不明显;当施肥量编码值X1为0.681、灌水量编码值X2为0.488时,苹果综合评分最高,为0.923,即施肥量为34.56 g/株(N-P2O5-K2O:16.56-12-6 g/株)、灌水量控制在82.32%田间持水量,此灌水施肥处理对苹果生长最为理想。【结论】应用AHP-CRITIC-TOPSIS法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确定苹果最佳水氮调控制度,为北方半干旱地区苹果园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生长生理 滴灌 水氮利用效率 综合评价模型 水氮调控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灌区渠系多目标优化配水模型研究及其系统开发
10
作者 卢潇悦 何英 景少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4,59,共7页
优化灌区渠系输配水技术是推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针对新疆部分灌区渠系管理上沿用人工传递信息方法来决策配水方案,难以达到优化调配。以轮灌分组和配水流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以渠道输水损失最小、轮灌组内配水时间差最小... 优化灌区渠系输配水技术是推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针对新疆部分灌区渠系管理上沿用人工传递信息方法来决策配水方案,难以达到优化调配。以轮灌分组和配水流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以渠道输水损失最小、轮灌组内配水时间差最小为目标的灌区支、斗渠优化配水模型,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在深入研究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及其算法求解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Studio Code、Matlab开发工具,开发灌区渠系水优化配置系统,并通过实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水方案较该时段实际灌溉方案,渗漏损失总量由48.49万m^(3)减少至23.78万m^(3),配水时间由30 d缩短为14.6 d。所建立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贴近渠系实际运行情况,可以实现集中高效配水;开发的渠系水优化配置系统界面友好、参数简洁,能方便快速地为灌区的配水优化编组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渠系 多目标优化配水 配水模型 轮灌分组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不同测墒补灌模式对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11
作者 邢晓飞 宋付朋 +3 位作者 王祥峰 杨志峰 王文杰 秦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探索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最优测墒补灌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均分别设0~40 cm土层控制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70%和75%补灌模式2个,以常规灌溉模式(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模式... 为探索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最优测墒补灌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均分别设0~40 cm土层控制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70%和75%补灌模式2个,以常规灌溉模式(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模式对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养分、玉米长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常规灌溉和70%补灌模式相比,75%补灌模式显著提高了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玉米株高、生物量鲜重、含水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8.38%、29.82%、26.74%和12.71%、16.73%、37.76%、18.38%、9.98%、2.56%、12.80%;2)75%补灌模式比常规灌溉模式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耗水总量,节水10.32%,提高了水分利用率25.78%和灌溉水利用率69.71%,75%补灌模式比70%补灌模式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81%和14.2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75%补灌模式是黄淮海区域夏玉米节水保肥、增产高效的最优测墒补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墒补灌 黄淮海区域 夏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宁夏扬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驱动机制及调控方法研究
12
作者 席睿 姬小敏 +1 位作者 黑正军 唐莲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基于2015—2019年宁夏红寺堡、固海、固扩、盐环定扬水灌区的相关数据,借助改进的STIRPAT模型对4个扬水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人为影响因素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产生的影响,并且对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灌溉... 基于2015—2019年宁夏红寺堡、固海、固扩、盐环定扬水灌区的相关数据,借助改进的STIRPAT模型对4个扬水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人为影响因素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产生的影响,并且对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以发展节水面积为主的调控策略在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同时,可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扬水灌区 灌溉水利用系数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智能喷灌系统在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雪梅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智能喷灌系统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显著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通过集成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能精准调节灌溉量,满足作物需水需求,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智能喷灌系统提高了作物产量,降低了人... 智能喷灌系统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显著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通过集成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能精准调节灌溉量,满足作物需水需求,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智能喷灌系统提高了作物产量,降低了人工成本,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阐述智能喷灌系统在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的效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喷灌 干旱地区 水资源利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黑龙江省水稻水土肥资源协同优化调配
14
作者 李茉 薛敏 +2 位作者 沙炎 李海燕 陈颖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2-311,共10页
水稻灌溉水量、氮肥和种植面积的高效管理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以黑龙江省13个市(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eta分析量化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CO_(2)、CH_(4)、N_(2)O)排放的影响,... 水稻灌溉水量、氮肥和种植面积的高效管理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以黑龙江省13个市(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eta分析量化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CO_(2)、CH_(4)、N_(2)O)排放的影响,并建立水肥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效益、温室气体排放量、水肥利用效率为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以优化分配各地区的水肥资源,调整水稻种植面积。优化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施加氮肥不同程度影响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优化后水稻种植面积减少3.76%,水利用效率提高18.4%,灌溉水量均值为4513.54 m^(3)/hm^(2),氮肥施用量减少11%,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2%,氮肥施用量均值为100 kg/hm^(2);经济效益增加8.1%,温室气体排放降低10.6%。本模型可以量化表征区域尺度基于控制灌溉的水肥施用与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关系,协同优化稻田水土肥资源最佳配比,平衡经济、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黑龙江省水稻不同目标间的水肥资源优化和种植面积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为水稻水土肥资源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制灌溉 META分析 水肥耦合 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
下载PDF
基于变权重组合模型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预测
15
作者 李涛 杨路华 +2 位作者 张玮婷 王妍 高立川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727,共9页
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筛选出节水灌溉面积为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考虑关键因素与时间序列两方面,基于逐步回归法、GM(1,1)模型和Logistic生长模型构建变权重组合模型。变权重组合... 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筛选出节水灌溉面积为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考虑关键因素与时间序列两方面,基于逐步回归法、GM(1,1)模型和Logistic生长模型构建变权重组合模型。变权重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各单项模型,模拟效果与实际符合度高,适用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预测。最后采用变权重组合模型对广东省2023-2035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预测分析。2023-2035年广东省灌溉水有效系数逐年提高,其中2035年预测值达到0.679 2,高于全国绝大多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现状值。变权重组合模型预测法可为农业水资源规划与灌溉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逐步回归法 灰色GM(1 1)模型 Logistic生长模型 变权重组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灌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16
作者 王彦东 刘静 +4 位作者 孙枭沁 陈晨 方琼 侯坦 李郁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1期117-123,共7页
针对我国水土资源紧缺的问题,构建灌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于保障灌区高效绿色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综合考虑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要求,建立了以单方水利用效益和生态绿当量... 针对我国水土资源紧缺的问题,构建灌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于保障灌区高效绿色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综合考虑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要求,建立了以单方水利用效益和生态绿当量最大为目标的优化模型。以江苏省来龙灌区为例,提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生态效益最大和耕地增加率最大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1)以社会经济效益最大或耕地面积增加率最大为目标时,来龙灌区主要手段是将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转变为耕地及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灌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配水比例下降,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配水比例上升;单方水利用效益分别提高9.85%和0.54%,但生态绿当量降低5.52%和0.98%。(2)以生态效益最大为目标时,通过土地整理将田埂或设施农用地转变为园林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灌区水资源分配占比与现状相同;单方水利用效益和生态绿当量分别提高0.26%和0.38%。(3)3个优化配置方案的需水量都增加,但未超过来龙灌区的可供水量。该研究可为灌区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多目标遗传算法 水土资源 优化配置模型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番茄光合、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9
17
作者 李建明 潘铜华 +4 位作者 王玲慧 杜清洁 常毅博 张大龙 刘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2-90,共9页
为研究大棚膜下滴灌灌溉上限与施肥量耦合对番茄光合、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材,按照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原理,建立了光合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水肥两因子的耦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达到显著... 为研究大棚膜下滴灌灌溉上限与施肥量耦合对番茄光合、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材,按照二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原理,建立了光合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水肥两因子的耦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达到显著水平;水对光合的影响大于肥,对产量的影响小于肥,水肥对光合和产量的耦合分别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和正效应;光合速率随灌溉上限的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超过一定范围后开始下降;不论灌溉上限高低,光合速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变化趋势缓慢;番茄的产量随灌溉上限和施肥定额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产量逐渐降低。得出合理的灌溉施肥指标:灌溉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0%,灌溉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82%,施肥N 313.75-439.75 kg/hm2、P2O5156.55-219.19 kg/hm2、K2O 313.75-439.75 kg/hm2。此时,番茄的产量达到124 t/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43.2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灌溉 模型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8
作者 齐学斌 黄仲冬 +3 位作者 乔冬梅 张现超 李平 Mathias N Andersen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7-295,共9页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从灌区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和水文生态4个方面,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从灌区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和水文生态4个方面,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灌区水资源配置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实用性不强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建议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政策与机制、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承载力基础理论与评价新方法、水文生态调控技术、水资源实时风险调度与智能化管理技术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耦合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水循环 优化模型 水文生态 水管理
下载PDF
沿海缺水灌区水资源优化调配耦合模型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展羽 高玉芳 +1 位作者 李龙昌 徐征和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46-1252,1258,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含水层海水入侵模拟模型(子模型)和作物优化配水模型(子模型)的沿海缺水灌区水资源优化调配耦合模型,用数值方法求解了含水层海水入侵模拟子模型,并首次将基于分解协调的人工鱼群算法应用于作物优化配水的计算,通过...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含水层海水入侵模拟模型(子模型)和作物优化配水模型(子模型)的沿海缺水灌区水资源优化调配耦合模型,用数值方法求解了含水层海水入侵模拟子模型,并首次将基于分解协调的人工鱼群算法应用于作物优化配水的计算,通过地下水抽水量实现了子模型的耦合,利用Visual Basic6.0软件编制了耦合模型的计算程序。将模型应用于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得出其平水年(50%)、一般干旱年(75%)两种水文年型的水资源联合调配方案。结果表明基于分解协调的人工鱼群算法收敛性好,提高了计算速率,较好的解决了作物优化配水大系统中常见的变量维数高、约束方程多等问题;示范区平水年增加有效供水量997.05m3/hm2,一般干旱年增加有效供水量863.1m3/hm2,能高效利用水资源并能有效控制含水层海水入侵,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海水入侵 作物优化配水 耦合模型
下载PDF
耦合地下水模拟的渠井灌区水资源时空优化配置 被引量:18
20
作者 粟晓玲 宋悦 +2 位作者 刘俊民 党永仁 田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3-51,共9页
为控制渠井灌区地下水位,合理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配方案,构建水资源时空优化与地下水数值模拟耦合的模型体系。以灌区缺水量最小、时段缺水率均衡和渠系单元缺水均衡为原则建立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优化模型,分别... 为控制渠井灌区地下水位,合理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配方案,构建水资源时空优化与地下水数值模拟耦合的模型体系。以灌区缺水量最小、时段缺水率均衡和渠系单元缺水均衡为原则建立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优化模型,分别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求解,以优化的地表水供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为耦合变量,作为地下水模拟模型的输入,以丰、平、枯水年地下水位变幅之和最小为模拟目标,获得不同水文年地表水地下水的时空优化配置方案。泾惠渠灌区优化结果表明,丰水年和平水年不缺水,枯水年在2020年和2030年灌溉缺水分别为4 489万m3和3 941万m3,主要分布在12月、3月、6月、7月、8月。2020年丰、平、枯水年灌区平均地下水位变幅分别为0.49、0.06、-0.42 m,2030年丰、平、枯水年灌区平均地下水位变幅分别为0.21、-0.08、-0.26 m,基本上实现多年采补平衡。耦合地下水模拟的水资源时空优化配置方法,是渠井灌区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健康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水资源 模型 渠井灌区 优化 地下水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