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rilization of <i>Hibiscus rosa-sinensis</i>L. Vegetative Explants Sourced from Plants Grown in Open Environment and Influences of Organic Ingredients on <i>In Vitro</i>Direct Regeneration
1
作者 Chew Tiong Dar Janna Ong Abdullah +1 位作者 Parameswari Namasivayam Siti Habsah Roow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6期791-798,共8页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effects of organic ingredients in facilitating direct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nodal explants of Hibiscus rosa-sinensis L. This paper also compares the sterilization conditions for 3 types of ...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effects of organic ingredients in facilitating direct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nodal explants of Hibiscus rosa-sinensis L. This paper also compares the sterilization conditions for 3 types of explants (node, internode, and shoot tip) harvested from an open field. The optimized steriliz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explants were 40% Clorox- 20 min exposure, 10% Clorox-15 min exposure, and 5% Clorox-40 min exposure for the node, internode and shoot tip, respectively. In the direct shoot regeneration using the nodal explants, we found MS medium containing 40 g/L sucrose, 0.3% (w/v) activated charcoal, and supplementations with myo-inositol, thiamine and nicotinic acid were suitable. The in vitro shoot survival rate was 30% with a mean leaf numbers of 2.68 produced, and a mean leaf length of 1.71 cm achieved after 5 weeks of culture on the modified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BISCUS rosa-sinensis L. Murashige and Skoog Medium AXILLARY Bud Sucrose organic ingredient Activated Charcoal
下载PDF
Gastrointestinal tolerability of organic infant formula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infant formula: A systematic review
2
作者 Mohammed Al-Beltagi Nermin Kamal Saeed +2 位作者 Adel Salah Bediwy Reem Elbeltagi Mohamed Basiony Hamz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24年第1期125-140,共16页
BACKGROUND Infants'nutri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ir growth,development,and overall well-being.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organic infant formula driven by the perception of health benefits and growing a... BACKGROUND Infants'nutri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ir growth,development,and overall well-being.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organic infant formula driven by the perception of health benefits and growing awareness of natural feeding options,it is crucial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olerability between organic and traditional infant formulas.AIM To provide a concise and precise analysi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olerability of organic infant formula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infant formula.Due to limited direct comparisons,the review synthesizes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each formula type,presenting insights into their potential effects on infants'digestive health.METHODS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compiling studies on organic and traditional infant formulas,their compositions,and reported effects on gastrointestinal tolerability.We searched academic databases such as PubMed and Google Scholar and specialized nutrition,paediatrics,and infant health journals using relevant keywords till October 1,2023.RESULTS Although specific comparative studies are scarce and formula heterogeneity is a significant limitation,this systematic review provide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organic infant formulas'composition and potential benefits.While scientific evidence directly comparing gastrointestinal tolerability is limited,organic formulas strive to use carefully selected organic ingredients to imitate breast milk composition.Potential benefits include improved lipid profiles,higher methionine content,and decreased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levels.Understand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olerability of organic and traditional infant formulas is crucial for parents and healthcare provider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CONCLUSION Despite limitations in direct comparisons,this systematic review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omposition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organic infant formulas.I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elucidate their gastrointestinal effects comprehens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infant formula Traditional infant formula Gastrointestinal tolerability Formula ingredients Digestive health Infant nutrition organic farming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 screening active ingredi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
作者 Ling Zhao Mengyue Zhang +4 位作者 Yingying Wu Rutian Jin Lingxuan Li Ying Long Xin Wu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2023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People continue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Because of the multi-target and multi-component... People continue to recogn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Because of the multi-target and multi-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 is difficult to elaborate from a single perspective.As a high-quality animal model,Caenorhabditis elegan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size and fast reproduction,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tivity experiments.In this article,Caenorhabditis elegans,as model organisms used to screen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ingredi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model organisms
下载PDF
山楂和枣释放BVOCs组分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李少宁 李绣宏 +3 位作者 柳学强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8,共12页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经济林树种山楂和枣不同时期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释放有益BVOCs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经济林树种山楂和枣不同时期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释放有益BVOCs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整个生长季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12类328种BVOCs,从枣叶中共检测出12类301种BVOCs,枣叶释放类别的数量与山楂叶相同,释放种类少于山楂叶,两树种均在9月释放类别最多;山楂叶和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和芳香烃类、酯类和醇类BVOCs;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其中天然壬醛山楂叶和枣叶每月都有释放,但枣叶每月释放BVOCs的种类更加丰富;山楂是烯烃类夏季高释放量树种,枣是春季芳香烃高释放量树种;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有机酸类、酮类、醇类和酰胺类8类43种有益成分,而枣叶不释放酮类,释放种类总数量比山楂叶多。【结论】两个树种释放烯烃类有益BVOCs在总有益BVOCs成分中占比最大,以释放对薄荷-1(7),3-二烯、α-蒎烯、罗汉柏烯、3-蒈烯、右旋萜二烯为主,夏季是山楂叶和枣叶释放有益BVOCs组分的主要季节,两者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总之,树种释放BVOCs成分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山楂叶释放总有益BVOCs最大值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有益成分 生长季 释放动态
下载PDF
从化妆品监管科学角度探讨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启示
5
作者 林铌 张凤兰 +2 位作者 余振喜 王钢力 路勇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等新型体外替代模型是近年国际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并被逐渐应用于药品、化妆品领域的研发和监管中,使该类技术备受关注。本文首先简要阐释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然后列举了该类技术在化... 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等新型体外替代模型是近年国际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并被逐渐应用于药品、化妆品领域的研发和监管中,使该类技术备受关注。本文首先简要阐释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然后列举了该类技术在化妆品原料安全性、功效性测试中的应用场景。最后,结合国内外化妆品技术法规,对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在提升我国化妆品原料研发效能、支持监管决策方面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从监管科学角度提出了应用该类新技术时的监管建议,以期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化妆品监管提供技术储备,促进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性监管科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器官芯片 化妆品 原料 安全性 功效性 监管科学
下载PDF
菝葜的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叶晓燕 王钰莹 +1 位作者 张雪玲 陈阿丽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9期124-132,共9页
菝葜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药用部位为根茎,蕴含着丰富的活性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类、黄酮类、酚类、芪类、有机酸类等类型化合物,共同赋予菝葜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抑菌、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 菝葜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其药用部位为根茎,蕴含着丰富的活性成分,主要有甾体皂苷类、黄酮类、酚类、芪类、有机酸类等类型化合物,共同赋予菝葜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抑菌、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菝葜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菝葜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为菝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活性成分 甾体皂苷类 黄酮类 酚类 芪类 有机酸类 药理作用 开发利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金刚烷胺原料药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7
作者 王瑞芬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29-1531,共3页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盐酸金刚烷胺原料药中乙醇、丙酮、乙腈、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烷残留量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DB-624色谱柱(30 m×0.53 mm,3.0μm),程序升温,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为氮气(N_...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盐酸金刚烷胺原料药中乙醇、丙酮、乙腈、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烷残留量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DB-624色谱柱(30 m×0.53 mm,3.0μm),程序升温,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为氮气(N_(2)),流速2.5 mL/min,分流比5∶1,顶空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30 min。结果有机溶剂浓度与峰面积相关性系数大于0.9993;加样回收率97.78%~101.03%,相对标准偏差(RSD)1.27%~2.26%。结论该分析方法高效快捷、重复性与稳定性好,准确度高,有望为盐酸金刚烷胺原料药中乙醇、丙酮、乙腈、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烷残留溶剂的定量分析控制提供扎实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烷胺 有机溶剂残留 气相色谱 原料药
下载PDF
地龙舒腰汤加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术后残余根性腰腿痛(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黄继成 徐永明 +3 位作者 董唐博 廖承友 于其华 辛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1787-1792,共6页
目的:观察地龙舒腰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后路后残余神经根症状(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9月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余根性症状(气滞血瘀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 目的:观察地龙舒腰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后路后残余神经根症状(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9月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残余根性症状(气滞血瘀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常规补液、换药预防感染,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塞莱昔布胶囊与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地龙舒腰汤加味治疗,连续服用药物4周。比较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2周、4周、6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评分,分析手术单节段与多节段及年龄因素对患者疼痛(VAS)评分改善的影响判定地龙舒腰汤加味采用治法是否有效并评估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周、4周、6周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2周、4周、6周VAS评分,单节段低于多节段评分;治疗组2周、4周、6周,单节段与多节段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单节段与多节段的评分;年龄与VAS评分下降分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治疗后4周、6周,治疗组VAS下降分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龙舒腰汤加味采用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兼以补益气血、补益肝肾法,能够有效改善LDH术后腰椎功能,缓解术后根性腰腿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舒腰汤加味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神经根性症状 腰腿痛 气血脏腑
下载PDF
有机成分比例对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丹 李文哲 +3 位作者 刘爽 王明 曹澜 常素青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6-172,共7页
为确定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交互作用规律,采用混料设计研究了3种有机成分不同混合比例对中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分别单独作为原料时,其产甲烷性能都受到了不同... 为确定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交互作用规律,采用混料设计研究了3种有机成分不同混合比例对中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分别单独作为原料时,其产甲烷性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平均生化产甲烷势分别为345.36、59.80、135.87 mL/g,相应地占理论产甲烷量的34%、14%和26%;其降解性能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当三者进行混合发酵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建立各有机成分在混合发酵中配比与发酵的生化产甲烷势和挥发性固体降解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优化结果为脂肪、淀粉、蛋白质质量比为36∶30∶33时,可获得最高的生化产甲烷势和挥发性固体降解率。经验证最优配比时生化产甲烷势、挥发性固体降解率分别为451.36 mL/g、7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废弃物 厌氧发酵 有机成分 混合比例 混料设计
下载PDF
粗饲料及食品加工副产品的瘤胃有机物降解率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莫放 冯仰廉 +1 位作者 曾一鸣 洪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7,共3页
本实验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了酱油渣(长营)、酱油渣(豆各庄)、白酒糟(大厂)、白酒糟(围场)、玉米淀粉渣、麦芽根、啤酒糟、麸皮、羊草、稻草、氢化稻草、高梁青贮(豆各庄)、大麦青贮(长营)、高粱青贮(长营)、苜蓿、王米秸... 本实验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了酱油渣(长营)、酱油渣(豆各庄)、白酒糟(大厂)、白酒糟(围场)、玉米淀粉渣、麦芽根、啤酒糟、麸皮、羊草、稻草、氢化稻草、高梁青贮(豆各庄)、大麦青贮(长营)、高粱青贮(长营)、苜蓿、王米秸、麦秸、氨化麦秸的瘤胃有机物动态降解率(%)分别为46.50、46.02、25.41、18.54、38.58、59.03、32·84、69·14、41.14、32.09、37.77、39.86、36.36、36.78、45.13、32.87、29.50、37.15。前8种饲料营养成份的粗脂肪(EE)、粗蛋白(CP)、粗纤维(CP)、无氮浸出物(NPE)与瘤胃有机物动态降解率(FOM)的回归方程为:FOM=191.45+0.80EE-2.20CP-4.39CF-0.91NFE(R=0.91.n=8)相应后10种饲料的回归方程为:FOM=-10.53-0.41EE+1.83CP+0.44CF+0.56NFE(R=0.90,n=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饲料 瘤胃 有机物动态 降解率 营养成份
下载PDF
鹿血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袁相恋 薄士儒 +1 位作者 李庆杰 王全凯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07-211,共5页
本文对鹿血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鹿血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 鹿茸血 鹿体血 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
下载PDF
鸡蛋壳有机成分与蛋壳质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章玲玲 李琦章 +2 位作者 姜涛 章世元 苏一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2,共5页
为研究鸡蛋壳有机成分与蛋壳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38周龄的北京油鸡、快大乌骨鸡、边鸡、茶花鸡、藏鸡及金湖乌凤鸡同日所产的蛋各30枚,测定其蛋壳品质及蛋壳中有机物的含量等。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蛋壳质量和蛋... 为研究鸡蛋壳有机成分与蛋壳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38周龄的北京油鸡、快大乌骨鸡、边鸡、茶花鸡、藏鸡及金湖乌凤鸡同日所产的蛋各30枚,测定其蛋壳品质及蛋壳中有机物的含量等。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蛋壳质量和蛋壳有机成分的差异显著(P<0.05);蛋壳蛋白质含量与蛋壳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9,P<0.01),与蛋壳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224,P<0.05),蛋壳内糖醛酸和酸性氨基葡聚糖浓度与蛋壳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鸡蛋壳内有机成分含量的差异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壳有机成分 蛋壳质量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几种中药成分与IL-2免疫协同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德云 胡元亮 +2 位作者 张宝康 刘家国 王效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将420羽罗曼雏鸡随机均分为14组,14日龄时用新城疫Ⅳ系苗免疫,并分别肌肉注射当归多糖(CAPS)、黄芪多糖(APS)、板蓝根多糖(IRPS)、淫羊藿多糖(EPS)、蜂胶黄酮(PF)和人参皂苷(GS)6种中药成分加白介素2(IL2),每天1次,连用3d。分别在不同... 将420羽罗曼雏鸡随机均分为14组,14日龄时用新城疫Ⅳ系苗免疫,并分别肌肉注射当归多糖(CAPS)、黄芪多糖(APS)、板蓝根多糖(IRPS)、淫羊藿多糖(EPS)、蜂胶黄酮(PF)和人参皂苷(GS)6种中药成分加白介素2(IL2),每天1次,连用3d。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检测新城疫病毒HI(NDVHI)抗体效价,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APS、IRPS、EPS、PF和GS加IL2在免疫后7~14d都能显著提高抗体效价,APS、IRPS和EPS加IL2在免疫后4周显著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示,中药成分与IL2合用有一定的免疫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成分 白介素2(IL-2) 抗体 器官指数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4
作者 黄金花 刘军 +4 位作者 杨志兰 魏飞 郭成藏 景峰 刘建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7-395,共9页
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难降解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为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及指导区域农业管理措施增强土壤固碳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 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难降解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为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及指导区域农业管理措施增强土壤固碳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进行,设有秸秆还田模式下5、10、15、20、25和30年棉田连作小区(标记为5、10、15、20、25和30年),无秸秆还田模式下1、5、10和15年连作小区(标记为CK1、CK5、CK10和CK15),共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土壤初始背景值相近。棉花种植品种为"新陆早46号",按"30+60+30"宽窄行距配置,采用膜下滴灌,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9.8万株。全生育期滴灌11次,滴灌总量5 400 m^3·hm^-2,共施纯N 495kg·hm^-2,用氮肥的30%作基肥,于棉花收获后结合翻耕施入,其余70%氮肥作追肥随水滴施,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管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60 cm土层总有机碳(TOC)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TOC含量逐渐升高,连作30年棉田土壤TOC含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下各连作棉田0-20和20-4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难降解组分(酸解残余碳)含量与活性组分含量呈相反的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地增加长期连作棉田0-6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组分和难降解组分的含量,且各组分含量均为0-20〉20-40〉40-6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下0-60 cm土层有机碳活性指数(LIc)均小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且除连作15年外,随连作年限增加LIc呈下降趋势,30年时达到最低,3个土层连作30年LIc比连作5年分别降低了42.86%、49.21%和48.45%;而秸秆还田条件下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难降解指数(RIc)均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且表现出与活性指数(LIc)相反的趋势,随连作年限增加RIc呈增加趋势,30年时达到最大,3个土层连作30年RIc比连作5年分别增加了28.31%、35.02%和40.53%。秸秆还田能够提高长期连作棉田土壤总有机碳和难降解组分含量,减少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并使各组分占总有机碳比例间呈动态变化而保持TOC含量呈稳定增加趋势,使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化,同时增加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活性组分 难降解性 酸水解分组法
下载PDF
黄芪多糖和氧化苦参碱协同增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茜 邢玉娟 +3 位作者 陈玉库 胡元亮 王德云 蔡丙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4 日龄非免疫罗曼蛋公鸡550 羽随机均分为11 组,1~9组分别为OAP(以OM与APS质量比为6∶4配成)、OM和APS的高(...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4 日龄非免疫罗曼蛋公鸡550 羽随机均分为11 组,1~9组分别为OAP(以OM与APS质量比为6∶4配成)、OM和APS的高(4 mg/mL)、中(2 mg/mL)、低(1 mg/mL)剂量组,10组为免疫对照组,11组为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试验鸡只均于14日龄首免NDVⅣ系疫苗,28日龄重复免疫。在首次免疫的同时,1~9 组分别口服高、中、低剂量药物,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口服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 次,连续3 d。分别于14,21,28,35和42 日龄采血,用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用β微量法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变化。于14,21,28和35 日龄,每组随机抽取鸡4 羽,称体质量,剖杀,摘取法氏囊和脾脏并称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OAP、OM、APS高、中剂量在各时间点均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OAP高、中剂量组在各时间点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免疫对照组;OAP高、中、低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的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免疫对照组(OAP低剂量组35日龄除外)。【结论】黄芪多糖和氧化苦参碱能协同增强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成分复方 T淋巴细胞增殖 抗体效价 免疫器官指数
下载PDF
饲料营养对母鸡屠宰性能与鸡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章薇 钱坤 +4 位作者 许月英 杨家军 周芬 唐焰 何成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1,共5页
研究有机玉米和配合饲料对淮南麻黄鸡母鸡屠宰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有机玉米与饲喂配合饲料母鸡相比,宰前重、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分别降低17.56%、6.01%和12.93%(P<0.05),鸡肉pH值降低9.77%(P<0.01),胸肌、腿肌剪切... 研究有机玉米和配合饲料对淮南麻黄鸡母鸡屠宰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有机玉米与饲喂配合饲料母鸡相比,宰前重、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分别降低17.56%、6.01%和12.93%(P<0.05),鸡肉pH值降低9.77%(P<0.01),胸肌、腿肌剪切力和蒸煮损失提高(P>0.05),肉色黄度(b*)值极显著提高。鸡肉16种氨基酸中,除丝氨酸和精氨酸二者差异不显著,丙氨酸差异显著外,其余13种氨基酸均极显著降低;鲜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也极显著降低。鸡肉与饲料中丝氨酸和精氨酸相关不显著,丙氨酸为显著的正相关,粗蛋白质和蛋氨酸为极显著的负相关,粗脂肪和其余12种氨基酸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有机玉米 母鸡 屠宰率 肉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硒的天然有机化及在谷物食品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郑建仙 李璇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30-32,共3页
详细论述硒的天然有机化法及在谷物食品中的应用,包括以麦芽或豆芽为栽体的富硒基料的制备方法与操作参数,富硒功能性饼干、富硒谷物早餐食品与富硒多糖饮料的实用配方与生产技术。
关键词 有机化 富硒食品 谷物食品
下载PDF
中药成分复方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IFN-γ和IL-10的mRNA表达以及兔出血症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龙圣 胡元亮 +3 位作者 薛家宾 王芳 王德云 徐为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09-3815,共7页
【目的】研究两个中药成分复方(cCHMIs)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黄酮和人参皂苷4种中药成分组成两个复方,用MTT法和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它们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IL-10mRNA的表达影... 【目的】研究两个中药成分复方(cCHMIs)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黄酮和人参皂苷4种中药成分组成两个复方,用MTT法和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它们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IL-10mRNA的表达影响;并将两个复方作为佐剂,配合兔出血症疫苗免疫幼兔,以铝胶苗和无佐剂苗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7、14、21、35、49d用MTT法和血凝抑制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于免疫后63d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和攻毒保护率。【结果】两个复方在体外均可以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淋巴细胞IFN-γ、IL-10mRNA的表达;作为佐剂,两个复方可以显著提高免疫兔的血清抗体效价,促进体内淋巴细胞增殖,显著促进圆小囊、肠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发育,有较高的攻毒保护效果。【结论】两个复方中药成分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可被开发成新型的免疫增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成分复方 兔出血症 淋巴细胞增殖 MRNA表达 抗体效价 免疫器官指数
下载PDF
稻秸的不同组分对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汤宏 沈健林 +3 位作者 刘杰云 王聪 吴金水 张杨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71,共8页
为探明稻秸(稻草)及其不同组分(腐解稻秸、可溶性有机物和去活稻秸)对红黄泥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和可溶性有机碳、氮(DOC、DON)含量的影响。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长期淹水条件下,添加稻秸及其组分对MBC、MBN、DOC和DO... 为探明稻秸(稻草)及其不同组分(腐解稻秸、可溶性有机物和去活稻秸)对红黄泥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和可溶性有机碳、氮(DOC、DON)含量的影响。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长期淹水条件下,添加稻秸及其组分对MBC、MBN、DOC和DO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S处理)相比,添加稻秸(RS+S处理)、腐解稻秸(DRS+S处理)和去活稻秸(NARS+S处理)均提高了MBC,提高幅度分别为11.17%(p<0.01),1.83%和6.25%(p<0.05),添加可溶性有机物(DOM+S处理)处理降低了MBC,降低幅度为2.67%;RS+S处理提高了MBN,提高幅度为15.29%,DRS+S、DOM+S和NARS+S处理均降低了MBN,降低幅度分别为15.19%,3.09%和15.92%。与S处理相比,RS+S、DRS+S、DOM+S和NARS+S处理均极显著提高了红黄泥DOC(p<0.01),提高幅度依次分别为13.33%,10.88%,6.81%和11.41%;RS+S、DRS+S和DOM+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红黄泥DON(p<0.05),NARS+S处理极显著提高了红黄泥DON(p<0.01),提高幅度依次分别为6.96%,10.84%,10.12%和13.41%。与S处理相比,DRS+S和NARS+S处理极显著提高了MBC/MBN,RS+S处理显著降低了MBC/MBN,DOM+S处理对MBC/MBN几乎没有影响;各处理对DOC/DON没有显著影响。稻秸及其不同组分对红黄泥水稻土MBC、MBN、DOC和DON含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稻秸和去活稻秸影响较大。结果可为稻秸及其不同组分对MBC、MBN、DOC和DON的影响机理提供基础数据,进一步揭示稻田土壤速效养分的来源与转化关系,为农业生产中秸秆的科学利用和稻田土壤肥力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 稻秸组分 水稻土 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氮
下载PDF
中药渣堆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当归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樊秦 王引权 +2 位作者 安培坤 郭增祥 夏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中药渣堆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当归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6个处理,即:T1(不施肥)、T2(单施化肥,每公顷施N 90 kg、P2O590 kg、K2O 60 kg)、T3(每公顷施堆肥1 350 kg、N 86 kg、P2...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中药渣堆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当归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6个处理,即:T1(不施肥)、T2(单施化肥,每公顷施N 90 kg、P2O590 kg、K2O 60 kg)、T3(每公顷施堆肥1 350 kg、N 86 kg、P2O584 kg、K2O 52 kg)、T4(每公顷施堆肥2 250 kg、N 83 kg、P2O581 kg、K2O 47 kg)、T5(每公顷施堆肥3 150 kg、N 82 kg、P2O577 kg、K2O 42 kg)及T6(每公顷单施4 500 kg中药渣堆肥,其N量等同T2)。结果:不同处理当归根系的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随生育期呈"J"形增长趋势,全生长期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含量分别增长16.0%和117.0%以上,均以单施化肥处理的增幅最大,分别达到68.4%和176.6%。与对照相比,T2、T5和T6均能显著提高阿魏酸及藁本内酯含量,增幅分别为19.2%~25.6%和9.1%~11.2%(P<0.05)。结论:施肥并未改变当归药材中的化学组分,但对相关组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推荐施肥量以每公顷施用堆肥3 150kg、N 82 kg、P2O577 kg、K2O 42 kg为宜,既能提高当归品质,又能减少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中药渣堆肥 有机无机肥配合 有效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