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日时期山西战地医院功能组织演进研究——以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为例
1
作者 张璇 王崇恩 胡川晋 《中外建筑》 2024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战地医疗建筑应时而生。选取白求恩在山西创建的战地医院——白求恩模范病室,以它的院落功能组织空间为研究对象,将视角落在建筑本体功能组织演进的特点之中。利用空间句法分析与功能置换理论,对白求恩模范病室在不同...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战地医疗建筑应时而生。选取白求恩在山西创建的战地医院——白求恩模范病室,以它的院落功能组织空间为研究对象,将视角落在建筑本体功能组织演进的特点之中。利用空间句法分析与功能置换理论,对白求恩模范病室在不同时期下的功能组织形态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控制度、平均深度值、空间限定系数以及整合度4个指标进行量化计算。探索模范病室的功能组织形态演进及其背后成因,从而引出对空间场景的变换特点的思考,挖掘其对现代医疗建筑发展的启示与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功能组织演进 功能置换理论 空间句法
下载PDF
蜂窝尺度下济南市主城区多等级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佘丽敏 张艳艳 +1 位作者 李晓建 肖华斌 《园林》 2024年第5期120-129,共10页
以济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边长300 m的六边形聚合居住区为研究单元,采用多级半径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2010年和2021年不同级别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 以济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边长300 m的六边形聚合居住区为研究单元,采用多级半径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2010年和2021年不同级别公园绿地步行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1年济南市主城区三个等级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均值都得到了提升,且可达性均值和提升幅度Ⅰ级>Ⅱ级>Ⅲ级,Ⅰ级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格局在原来“核心—组团”的基础上增加了“带状”布局,Ⅱ级和Ⅲ级公园绿地可达性分别表现为“组团状”和“散点状”布局;(2)济南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平均值提高,济南市主城区步行15 min以内能到达公园绿地的居民比重由2010年的42.94%提高到了59.53%,综合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呈现出与Ⅰ级公园绿地相似的特征,并在主城区东部出现与城市建设方向相一致的“组团扩散”现象;(3)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受“供给—连接—需求—社会经济”4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等级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因素趋同,但各因素的影响强度存在明显分异,影响强度的差异随着公园绿地等级的下降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可达性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地理探测器 济南市主城区
下载PDF
公园城市理念下公园绿地景观绩效评价研究
3
作者 李想 郭仲薇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5期35-55,共21页
作为破解大城市病与建设人民城市的新模式,公园城市既是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对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低碳城市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通过引入景观绩效的研究方法,以景观绩效系列评价体系为参照,构建涵盖环境、社会、经济三... 作为破解大城市病与建设人民城市的新模式,公园城市既是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对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低碳城市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通过引入景观绩效的研究方法,以景观绩效系列评价体系为参照,构建涵盖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17项一级因子和109项指标,适应于公园城市理念指导下的绿地景观绩效评价体系。以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选取了适用于综合公园,兼具科学性与适应性的13项一级因子、46项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环境绩效层面,兴隆湖公园系统优化了其土壤保护、雨洪管理、栖息地创造与净化空气等方面的核心功能;在社会绩效层面,兴隆湖公园娱乐社交、文化保护、健康生活、教育科普、风景质量、交通通达与使用公平等方面价值显著;在经济绩效层面,兴隆湖公园提升了本地区房价地价,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迭代升级,实现了筑巢引凤。建设公园城市,在环境层面上,要积极打造“城在绿中、园在城中、城绿相融”的新层次,构建更加精细化的区域一体化生态绿色链。在社会层面上,要努力建设“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新高度,科学植入复合城市功能。在经济层面上,要坚持市场化导向,融汇多元化场景,激发数字化消费,以场景营城实现“园·业”共生,臻至“人、城、境、业”共荣、共治、共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城市公园绿地 景观绩效评价 智慧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治理 场景理论
下载PDF
太原市城市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4
作者 任煜堃 《山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在太原市建成区内选取62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样点,采集0 cm~10 cm、10 cm~20 cm、20 cm~3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太原市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磷... 在太原市建成区内选取62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样点,采集0 cm~10 cm、10 cm~20 cm、20 cm~3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太原市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磷含量均表现为生产绿地最高、公园绿地最低,全氮含量差异不大。从土层深度来看,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分布各异。土壤C/N均值为50.22,表现为生产绿地最大、公园绿地最小;土壤C/P均值为11.34,表现为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大于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土壤N/P均值为0.24,各绿地类型间差异不大。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土层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土壤C/N均表现为表层大于下层。除生产绿地外,其他绿地类型土壤C/P、C/N与有机碳含量之间,土壤N/P和全氮含量之间均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 有机碳 全氮 全磷
下载PDF
南京市域绿地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浩 李蔚 +1 位作者 刘伟 王成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7-416,共10页
【目的】市域绿地不仅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郊游憩的重要承载空间和约束城市无限蔓延的结构性空间。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大城市,南京市域绿地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南京市域绿地动态景... 【目的】市域绿地不仅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郊游憩的重要承载空间和约束城市无限蔓延的结构性空间。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大城市,南京市域绿地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南京市域绿地动态景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南京绿地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选取2000、2005、2010、2015、2020年5个时间节点的南京市土地覆盖数据,运用动态度计算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南京市域绿地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PLSR)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绿地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结果】2000—2020年,南京市域绿地面积整体上呈先减后增的状态。2000—2005年,南京市域绿地斑块趋于整体化,绿地景观破碎度有所缓和。2005年后市域绿地规模有所增加,但破碎化趋势明显,整体景观连接度也持续降低。回归模型显示:社会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比例以及建成区绿化面积和市域绿地格局变化有较大关联性,自然因素作用力大小存在差异。【结论】南京市域绿地规模总体有所增加,格局破碎化趋势明显。社会经济影响因子是市域绿地空间格局演变的直接影响力,自然因素多对绿地格局呈限制作用,亟需加强针对区域绿地的系统性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市域绿地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绿地率空间分异格局及演变规律仿真
6
作者 谢兴宇 高向东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78,283,共5页
为了更好地维持城市绿地系统的稳定,获取城市绿地率演变规律特征,提出城市绿地率空间分异格局及其演变规律模拟方法。预处理遥感数据,基于数据处理结果提取城市绿地率空间分异格局特征;通过城市绿地斑块之间的连通关系构建绿地连通图,... 为了更好地维持城市绿地系统的稳定,获取城市绿地率演变规律特征,提出城市绿地率空间分异格局及其演变规律模拟方法。预处理遥感数据,基于数据处理结果提取城市绿地率空间分异格局特征;通过城市绿地斑块之间的连通关系构建绿地连通图,采用邻近事件矩阵统计绿地连通空间的排列特征,获取城市绿地率演变规律。将得到的全部特征输入到Matlab仿真软件中展开仿真分析,经实验测试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可以获取满意的模拟结果,演变规律模拟效率与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率 空间分异格局 演变规律 连通图 邻近事件矩阵
下载PDF
基于BRT模型的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7
作者 袁旸洋 汤思琪 +2 位作者 郭蔚 罗尚岑 吕晓倩 《园林》 2023年第12期38-48,共11页
蓝绿空间是城市用地重要组成部分,探究高速城市化进程下蓝绿空间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其演化规律,为相关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以合肥为例,基于面积变化强度、土地转移矩阵、多阶邻接指数研究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的时空变化... 蓝绿空间是城市用地重要组成部分,探究高速城市化进程下蓝绿空间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其演化规律,为相关研究及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以合肥为例,基于面积变化强度、土地转移矩阵、多阶邻接指数研究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的时空变化;采用增强回归树模型探讨影响城市蓝绿空间扩张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总体规模增长了14.8%,呈现稳步增加的阶段性特征。(2)研究时段内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扩张模式均以边缘式为主、邻接式为辅;新增蓝绿斑块沿大型自然蓝绿斑块集聚,蓝绿空间扩张由城市边缘转向内部。(3)自然要素因子对蓝绿空间扩张的影响(80.8%)大于社会经济因子(19.2%),其中高程(32.1%)、坡度(26.9%)、坡向(21.8%)、人口密度(13%)、第三产业增加值(6.2%)是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探明了近20年来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可为未来城市蓝绿空间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多阶邻接度指数 增强回归树 合肥市
下载PDF
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城市点状绿地微更新——以Q-City品质城市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一等奖“无界之森”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延茂松 陈建华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6期183-186,共4页
如今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由增量模式转为存量模式,如何在用地紧张、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发掘出更多的公共空间供人们使用,是当下城市更新热潮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城市绿地作为天然可利用的公共活动空间,却往往遭到人们的忽视,特别是许多尺度... 如今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由增量模式转为存量模式,如何在用地紧张、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发掘出更多的公共空间供人们使用,是当下城市更新热潮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城市绿地作为天然可利用的公共活动空间,却往往遭到人们的忽视,特别是许多尺度较小的城市点状绿地,大多呈现出一种荒废的状态。以Q-City品质城市国际青年设计师竞赛(中国唐山)为实例,在城市微更新的背景下,引入触媒理论的概念,将城市点状绿地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的激发点,通过“确定触媒元素”“提出触媒策略”“引导后续触媒反应”三步来论证触媒理论在城市微更新中的应用,提出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共生的城市规划理念,总结触媒理论下的城市点状绿地微更新模式,以此提升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创造宜居、宜游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城市更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微更新 点状绿地 触媒理论
下载PDF
城市绿地更新模式——城市更新历程下的城市绿地历史演进及价值思辨
9
作者 孙丛毅 朱雪莹 +2 位作者 杨永兰 梁潇 宋会访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169-171,共3页
文章聚焦于城市绿地更新模式,梳理城市更新背景下东西方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西方自二战后城市绿地更新发展特点由最初的抑制城市无序发展、激活城市中心,到后来的棕地修复与公共参与,呈现功能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的趋势;我国城市绿地更... 文章聚焦于城市绿地更新模式,梳理城市更新背景下东西方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西方自二战后城市绿地更新发展特点由最初的抑制城市无序发展、激活城市中心,到后来的棕地修复与公共参与,呈现功能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的趋势;我国城市绿地更新起步晚,但发展快,早期体现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公园的改建和对城中村的改造,逐渐到现在对城市生活圈的社区微更新。通过对城市绿地历史演变的整理,摸索其发展规律,总结相关研究的热点、重点方向,最后提出对中国城市绿地更新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绿地 历史演进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国外城市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保忠 王彩霞 +5 位作者 李明阳 宋福南 何平 王保明 石明旺 邱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7-862,共6页
回顾了近10年国外在城市绿地研究领域的进展,阐述了城市绿地效益、绿地美学、立体绿化、植物造景、景观生态学、信息技术应用、城市林业、植被培育、绿地规划设计等的研究理论及方法,指出了今后国外绿地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国外 绿地理论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城市绿色空间演化过程的温度效应研究——以福州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燕红 蔡芫镔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39-2449,共11页
以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手段,研究绿色空间的复杂演化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1993-2016年,福州主城区下垫面绿色空间损失和扩张面积分别为46.50km^2和4.73km^2,面积差达到41.77km^2。(2)不同温度区的分布... 以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手段,研究绿色空间的复杂演化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1993-2016年,福州主城区下垫面绿色空间损失和扩张面积分别为46.50km^2和4.73km^2,面积差达到41.77km^2。(2)不同温度区的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冷岛区面积大幅减少,热岛区面积显著增加。从各温度等级内的土地利用分布来看,低温区内分布较多湿地和水体,次低温区以林/草地为主。(3)城市热岛重心与城市重心的迁移方向有关;而城市冷岛重心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分布关系密切。(4)不同绿色空间演化过程引起的降温效应大小依次为:绿色空间扩张>绿色空间不变>绿色空间交换>绿色空间损失。绿色空间扩张带来的平均降温幅度约为5.0℃,而绿色空间损失引起的平均增温约为7.0℃。不同的演化过程下,通过增加等面积的绿色空间,并不能抵消先前绿色空间损失带来的升温。因此,科学合理的绿色空间规划对于有效缓解城市热岛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绿色空间 演化 温度效应 福州
下载PDF
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不同演化模式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燕红 蔡芫镔 仝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5-1004,共10页
为系统总结并量化城市绿色空间的演化模式及其与地表温度扰动的关系,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影像,综合运用遥感反演、空间分析、地统计学分析等方法,研究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化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系统总结并量化城市绿色空间的演化模式及其与地表温度扰动的关系,以福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影像,综合运用遥感反演、空间分析、地统计学分析等方法,研究福州主城区绿色空间演化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3—2013年,福州主城区建设用地显著增加,绿色空间总面积减少了37.60 km^2;绿色空间演化由慢转快,而后保持相对平稳.②大面积连片的绿色空间对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不同类型绿色空间的单位面积变化对其内部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不尽相同,变化幅度为湿地(-1.97℃/km^2)>水体(-0.72℃/km^2)>林草地(-0.42℃/km^2).③不同绿色空间演化模式对地表温度扰动的影响大小表现为填充式>边缘式>飞地式.④绿色空间分布随着高程与坡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导致地表温度也呈显著差异.高程为0~30 m和坡度为0~5°区域受人类活动干扰显著,绿色空间分布较少,平均地表温度相对较高.研究显示,城市绿色空间演化的不同模式对地表温度的扰动影响不尽相同,科学梳理城市绿色空间演化规律,合理规划其空间布局,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向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绿色空间 演化 地表温度 福州市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唐山市绿色空间演化及对热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驷鹞 赵春雷 +1 位作者 陈霞 刘丹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城市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热岛问题是其中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伴随着城市扩张、人口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以Landsat系列卫星资料为数据源,河北省唐山市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监督分... 城市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热岛问题是其中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伴随着城市扩张、人口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以Landsat系列卫星资料为数据源,河北省唐山市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监督分类、重心迁移、随机采样等方法,分析绿色空间演化对城市温度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热岛发展方向和面积与城市快速发展的规模和方向较为一致,冷热岛重心的迁移方向和绿色空间、城镇重心迁移方向相类似,冷岛重心迁移距离要大于热岛重心;②城市绿色空间持续损失,其中农业用地损失面积最大,为55.79 km^(2),城镇用地增加面积最大,为47.85 km^(2);③在不同时期,冷热岛演化的趋势与绿色空间演化趋势不一致,这或许与绿色空间存量有一定关系;④绿色空间扩张对于城市地表降温的作用(-0.16℃)远小于绿色空间损失造成的地表升温作用(6.37℃)。研究结果能给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合理布局绿色空间,保留足够的绿色空间存量,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LANDSAT 绿色空间演化 温度影响
下载PDF
基于分形模型的城市绿地系统时空进化分析——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杰 张浪 +1 位作者 季益文 张青萍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10期12-19,共8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特征及布局结构遵循规律性机制进行演替。基于上海市1983年、1994年和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背景、政策推进及建设成效等,结合形态维模型和聚集维模型,对中心城区绿地进化的多维特征进...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特征及布局结构遵循规律性机制进行演替。基于上海市1983年、1994年和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背景、政策推进及建设成效等,结合形态维模型和聚集维模型,对中心城区绿地进化的多维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规划引导是影响城市绿地时空进化的关键因素,且具有系统性、阶段性及动态性特征;(2)在发展阶段上,上海市的绿地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和质量跃升阶段,趋于"量"到"质"的优化;(3)在绿地空间形态结构上,自组织及演化未达到最优化状态,但形态维数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降低,绿地空间形态整体趋于整合,系统性增强;(4)在绿地分布格局上,聚集维数先增强后减弱,绿地斑块由分散、割裂状态趋向环廊结合、通达性较好的网络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时空进化 分形维数 规划引导 上海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有机更新“四化”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源 王浩 +2 位作者 黄静 赵岩 费文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9-744,共6页
如何对城市绿地系统在现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改造与更新,以期更加优化和完善,是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新一轮绿地系统建设中面临的普遍而紧迫的课题。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鲜明提出了"化孤立为系统,化单一为多样,化平淡为特色,化滞后为先进&... 如何对城市绿地系统在现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改造与更新,以期更加优化和完善,是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新一轮绿地系统建设中面临的普遍而紧迫的课题。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鲜明提出了"化孤立为系统,化单一为多样,化平淡为特色,化滞后为先进"("四化")的更新思路,并探索了如何实现这一思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学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 有机更新 改造 武安市
下载PDF
绿地系统规划精细化调控--居民日常游憩型绿地布局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金云峰 高一凡 沈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服务于居民日常游憩的绿地与人们社会生活联系愈加紧密,然而绿地布局在数量、布局结构上出现了一些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由于绿地规模存量有限,试图探究如何利用绿地功能分级、分类、分片区来满足居民日常游憩,引导规划者更加关注规划... 服务于居民日常游憩的绿地与人们社会生活联系愈加紧密,然而绿地布局在数量、布局结构上出现了一些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由于绿地规模存量有限,试图探究如何利用绿地功能分级、分类、分片区来满足居民日常游憩,引导规划者更加关注规划的社会维度,关注居民的实际游憩行为活动,关注绿地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日常游憩型绿地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供居民日常游憩的绿地,包括居民使用率较高的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指导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层面,系统分析目前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在日常游憩型绿地布局方面的缺陷,结合服务面积比率等空间衡量指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规划导向,使绿地布局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编制 规划布局 日常游憩 有机更新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有机更新的思考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源 王浩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7-90,共4页
首次将"有机更新"的理论引入城市公园绿地更新领域,明确定义城市公园绿地有机更新的基本概念,为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的更新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归纳揭示了当今中国城市公园绿地所面临的"五大基本矛盾",进而提出... 首次将"有机更新"的理论引入城市公园绿地更新领域,明确定义城市公园绿地有机更新的基本概念,为中国城市公园绿地的更新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归纳揭示了当今中国城市公园绿地所面临的"五大基本矛盾",进而提出实现城市公园绿地有机更新的"五大发展目标",以及实现意义和规划方法,对目前风景园林领域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绿地 有机更新 五大基本矛盾 五大发展目标
下载PDF
基于行为仿真的城市休闲绿地步行空间网络适老性重构——以苏州市虎丘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泰 卫嫚 +1 位作者 支钰婷 席建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88,共10页
空间人本主义强调城市空间开发的现实需求导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休闲绿地空间的营造需要切实解决适老性短板问题。以苏州市虎丘湿地公园为例,基于空间—行为互动理论,将“公共空间—公共生活”PSPL调研法与空间句法应用于城市休闲... 空间人本主义强调城市空间开发的现实需求导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休闲绿地空间的营造需要切实解决适老性短板问题。以苏州市虎丘湿地公园为例,基于空间—行为互动理论,将“公共空间—公共生活”PSPL调研法与空间句法应用于城市休闲绿地步行空间适老性仿真模拟及优化重构。结果表明:1)基于生理和心理特征,老年人群体对城市休闲绿地步行空间具有选择性;2)绿地步行空间网络整合度与老年人群体分布和活动类型高度相关,整合度数值越高,老年人群体聚集程度越高,活动类型以社交集聚型为主;3)绿地步行空间视域的开合影响老年人群体的流动方向和停留选择,且老年人活动类型与视域空间复杂度及其变化程度紧密相关;4)绿地空间步行距离影响老年人空间感知能力,且多数老年人的感知能力较差,加强局域性步行空间网络功能集聚及服务是优化重构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休闲绿地步行空间网络重构提供基于行为仿真的空间智能优化预案,也可为新时期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网络适老性优化重构提供基于空间人本主义的治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休闲绿地 步行空间网络 适老性重构 行为仿真 空间—行为互动理论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詹庆明 徐涛 周俊 《华中建筑》 2010年第4期7-10,共4页
结合GIS技术,该文提出综合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对不断演变的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通过计算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用地分维数,对城市空间外部形态特征和拓展方式进行分析;利用空间句法解构城市空间网络,分析其内部结构的演进规... 结合GIS技术,该文提出综合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对不断演变的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通过计算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用地分维数,对城市空间外部形态特征和拓展方式进行分析;利用空间句法解构城市空间网络,分析其内部结构的演进规律;最后,以福州市为例进行实例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空间句法 城市形态 演变
下载PDF
有机覆盖物对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玉娟 王成 +2 位作者 郄光发 王艳 张伟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3期52-54,57,共4页
为了解有机覆盖物对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文章选择城市公园绿地对地表分别进行了覆盖3cm、5cm有机覆盖物和未覆盖空白对照三种处理试验,研究了0~10cm、10~20cm、20~30cm和30~40cm不同土层的水分和温度变化。结果表明:(1)... 为了解有机覆盖物对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文章选择城市公园绿地对地表分别进行了覆盖3cm、5cm有机覆盖物和未覆盖空白对照三种处理试验,研究了0~10cm、10~20cm、20~30cm和30~40cm不同土层的水分和温度变化。结果表明:(1)三种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含水量在0~10cm波动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这种波动表现得越来越弱。(2)覆盖3cm有机物处理在四个土壤层次均高于空白对照,而在10~20cm和20~30cm的增加量最多;覆盖5cm有机物处理只在0~10cm明显的高于空白对照。(3)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相对于空白对照,覆盖处理的土壤日温变化幅度要明显小于空白对照,其中覆盖3cm和5cm有机物的处理比对照区在炎热的夏季土壤温度分别降低了2.0℃和0.9℃,而在寒冷的冬季升高了0.9℃和1.4℃。同时,覆盖处理也减小了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变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覆盖物 城市绿地 土壤水分 温度 公园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