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张载的“神化”思想与心性之关系
1
作者 林佳欣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神”在张载哲学中作为太虚之气流行运转的内在依据,可理解为形上本体,与“化”一同构成了“神化”这一宇宙自然运行的客观法则。“神”在天道的流行运转(即“化”)之中体现出虚明照鉴、兼体不累的性征,这些性征在心性中呈现为“感”... “神”在张载哲学中作为太虚之气流行运转的内在依据,可理解为形上本体,与“化”一同构成了“神化”这一宇宙自然运行的客观法则。“神”在天道的流行运转(即“化”)之中体现出虚明照鉴、兼体不累的性征,这些性征在心性中呈现为“感”与“通”,“感”“通”作为神体的属性成为性体、心体存有的本质因素。在张载天人合一的哲学关照下,“神化”为心性赋予了形上的本体意涵和超越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体 心体
下载PDF
清代名医沈金鳌疟疾诊治思想辨析
2
作者 张晓晨 张璐砾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0期1823-1825,1843,共4页
沈金鳌在辨治疟疾方面独有创见,他认为疟疾病因在暑、寒、风三邪,并根据阴阳、脏腑、经络、疟疾发作频次、发病寒热先后等因素划分为六种分类方法。其次,沈氏优先诊察患者出汗情况,据此采取散邪与养正的治疗原则以及调补中焦、消痰祛风... 沈金鳌在辨治疟疾方面独有创见,他认为疟疾病因在暑、寒、风三邪,并根据阴阳、脏腑、经络、疟疾发作频次、发病寒热先后等因素划分为六种分类方法。其次,沈氏优先诊察患者出汗情况,据此采取散邪与养正的治疗原则以及调补中焦、消痰祛风的治疗方法。另外,沈氏根据患者疟疾发病的频次、季节、时刻、寒热、昼夜等特征分而治之,并常用柴胡、常山、白豆蔻、高良姜等治疟药,为临床治疗疟疾提供更多的用药参考。此外,沈氏认识到疟疾失治误治皆会引起痢疾、疟劳、厥疟等危重变证,因此在临床诊治疟疾时应注重观察发病特征,做到未发宜防,既发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沈金鳌 《杂病源流犀烛》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指归》学术渊源及特点
3
作者 代秀娟 范崇峰 《河南中医》 2023年第6期855-859,共5页
《神农本草经指归》是清代医家戈颂平撰写的一部本草学著作,共四卷,另附“神农本草经附录”一卷,前四卷主要收录《神农本草经》内药物,“神农本草经附录”载药62种,为《神农本草经》之外药物,皆注明出处。书中内容不仅在原文摘录部分涉... 《神农本草经指归》是清代医家戈颂平撰写的一部本草学著作,共四卷,另附“神农本草经附录”一卷,前四卷主要收录《神农本草经》内药物,“神农本草经附录”载药62种,为《神农本草经》之外药物,皆注明出处。书中内容不仅在原文摘录部分涉及《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开宝本草》《本草拾遗》《大明本草》等多部本草著作,在解读部分也参考了前贤如李时珍、陈修园、张隐庵等人的见解,药物排列顺序和具体内容参考了陈修园的《神农本草经读》,释名及方剂承于《本草纲目》,训释源于《康熙字典》。其最大特色是通过解字释词来说明药理,对药物条文的解释,无论是药名、病名,还是药物功效,均与阴阳五行相联系。在药物应用上,常结合自身经验,发别人所未发,言别人所未言,但部分内容仍有可商榷之处,且有些训释过于繁琐、迂回,反倒影响原文理解,书中还有众多解释与现阶段中医认识不尽相同。总之,该书考证详尽,论述合理,虽小有瑕疵,但提供了大量的本草训诂资料,是清代本草学研究的一部有价值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指归》 戈颂平 学术渊源 学术特点
下载PDF
从穴名角度论“神”的重要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庄娟娟 王继红 赖新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0-593,共4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研究,剖析穴位命名与"神"的联系,并对《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神"的要求进行探讨,探寻针灸"治神"思路及理论基础,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帮助与...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神"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研究,剖析穴位命名与"神"的联系,并对《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神"的要求进行探讨,探寻针灸"治神"思路及理论基础,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帮助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流 “神”穴 治神
下载PDF
探析元精元气元神与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贾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中医学关于元精、元气、元神的三大特性与现代医学的基因结构、程序性表达、调控三大特性基本相同,基因的三大特性是元精、元气、元神的本质所在,而元精、元气、元神是中医学对基因三大特性的抽象概括和形象表述。脑髓是命门目所藏纳的... 中医学关于元精、元气、元神的三大特性与现代医学的基因结构、程序性表达、调控三大特性基本相同,基因的三大特性是元精、元气、元神的本质所在,而元精、元气、元神是中医学对基因三大特性的抽象概括和形象表述。脑髓是命门目所藏纳的先天之精,是元精、元气、元神的发源地,也是主宰人体一切生理生化进程的中枢神经系统(脑髓)的分子遗传基因所在地,其相同的特性和作用为命门所表述。命门既为先天之本,就必是先天遗传物质元精、元气、元神的根本所在。并根据"两精相搏"的胚胎衍化程序阐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及"人生先生命门"的"先生为主"的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精 元气 元神 基因 遗传物质 脑髓 命门 胚胎衍化
下载PDF
河南参类药材基原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红瑞 李青莲 +1 位作者 高致明 杨晶凡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3-668,共6页
对河南省参类药材基原植物名录、分布、生境等进行了调查,确认河南省参类药材基原植物有30种1亚种1变种,隶属12科,中国药典(2015年版1部)收录品种14种,其中补益药基原植物7种,有毒1种。
关键词 参类药材 基原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
下载PDF
经方起源考 被引量:5
7
作者 任灵贤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2,共3页
从考古发现和史料出发,分析了《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的成书时间,发现两书均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时,且前者成书可能还稍晚于后者。经方起源于古单方,于汉代获得空前发展而形成,成熟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关键词 经方起源 神农本草经 汤液经法 伤寒论
下载PDF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目》学术源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丽平 《河南中医》 2014年第8期1475-1477,共3页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目》在理法方药各方面对古代都有继承,并有发展创新。而后世的眼科文献,不仅《审视瑶函》与之关系密切,《张氏医通·眼目》同样以《证治准绳》为蓝本写成。时至今日,它在病名诊断、理论阐发...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目》在理法方药各方面对古代都有继承,并有发展创新。而后世的眼科文献,不仅《审视瑶函》与之关系密切,《张氏医通·眼目》同样以《证治准绳》为蓝本写成。时至今日,它在病名诊断、理论阐发、病状描述、处方用药、手法宜忌等方面仍为中医眼科同道所遵循,对中医眼科的继承发扬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治准绳》 王肯堂 眼科 学术源流 《审视瑶函》 《张氏医通》
下载PDF
沈从文的原始思维情怀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华碧 向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9-41,共3页
沈从文的作品以民俗民风诱人,以人性取胜,以语言见长。他凭借"乡下人"独有的特质,精心构筑了寄寓其生活理想的"湘西世界"。本文从原始思维的角度,结合民俗学等学科知识揭示蕴涵在沈从文作品中的原始思维情怀。
关键词 沈从文 原始思维 湘西世界 人性
下载PDF
南戏《错立身》《小孙屠》的来源及产生年代考述 被引量:10
10
作者 俞为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4-91,共8页
南戏《错立身》、《小孙屠》皆是根据元代同名杂剧改编而成的 ,两剧在主题、艺术形式、语言风格、排场等方面都留有北曲杂剧的痕迹 。
关键词 《错立身》 《小孙屠》 产生年代 考证 元代 杂剧 中国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原始精神 被引量:6
11
作者 邢建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9-132,共4页
 湘西文化滋养了沈从文,他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觉度去感受、审视、体悟生命和世界,从"乡下人"的角度做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沈从文努力用湘西原始、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建造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对人的生命原...  湘西文化滋养了沈从文,他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觉度去感受、审视、体悟生命和世界,从"乡下人"的角度做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沈从文努力用湘西原始、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建造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对人的生命原始精神进行热情赞颂和充分展现。沈从文小说生命原始精神是从男性形象的野性和强力,女性形象的水一般美的生命特质和不受物质功利污染的情欲性爱等方面得到展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生命 原始精神
下载PDF
吴深涛运用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型消渴病痹症举隅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斌 马运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8期14-15,共2页
吴深涛教授认为湿热型消渴病痹症四肢皮肤均可见灼热疼痛感,严重之处甚至不能接触衣被,触之则皮肉如刀割之痛,伴见皮疹,口干、口苦,腰重酸痛,下肢脚踝部水肿,此为湿热浸于肌肤皮下,并下注足胫。湿则肿,热则痛,足膝肿痛,乃湿热熏蒸。风... 吴深涛教授认为湿热型消渴病痹症四肢皮肤均可见灼热疼痛感,严重之处甚至不能接触衣被,触之则皮肉如刀割之痛,伴见皮疹,口干、口苦,腰重酸痛,下肢脚踝部水肿,此为湿热浸于肌肤皮下,并下注足胫。湿则肿,热则痛,足膝肿痛,乃湿热熏蒸。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治湿在上在外者当微汗,在下在内者当利小便。选用张元素之《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加减,由中焦脾胃而治之,上下分消其湿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病痹症 湿热 当归拈痛汤 张元素 医学启源 吴深涛 老中医经验 医案
下载PDF
巴蜀易学渊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生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巴蜀易学源远流长,神话传说作《易》之祖伏羲氏即为巴人。巴蜀地区卜筮活动兴盛,易学在此产生、传承具有一定基础。秦楚与巴蜀毗邻,文化联系紧密。巴蜀易学从楚地传入是可能的。明杨慎以孔子弟子商瞿为蜀人,宋人杨绘、谯定之易传自扬雄... 巴蜀易学源远流长,神话传说作《易》之祖伏羲氏即为巴人。巴蜀地区卜筮活动兴盛,易学在此产生、传承具有一定基础。秦楚与巴蜀毗邻,文化联系紧密。巴蜀易学从楚地传入是可能的。明杨慎以孔子弟子商瞿为蜀人,宋人杨绘、谯定之易传自扬雄之师严君平,均反映出巴蜀易学起源早,影响远,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易学 渊源 商瞿 杨慎
下载PDF
声、音、乐、响辨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覃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79-81,共3页
"声"、"音"、"乐"、"响"是用以表示声音的一组同义词,但它们同中有异."声"乃是自然的声音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感知到的听觉效应;"音"则是由人的内心感悟获得发之于口(或其他... "声"、"音"、"乐"、"响"是用以表示声音的一组同义词,但它们同中有异."声"乃是自然的声音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感知到的听觉效应;"音"则是由人的内心感悟获得发之于口(或其他乐器)的音响."乐"的本义是指各种乐器和乐音的总称;"响"则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的"回音".声与音的区别在于,"音"有节奏、音调,而"声"没有.只有发自内心而又"成文"(有节奏)的声,才能称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引申义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标点符号规范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萧世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124,共4页
中国的标点符号产生得很早。但是早期阶段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形式多样,极不统一,很不规范,无形中降底了其应有的效应。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的对标点符号进行规范化的运动,这些规范化运动对于引领标点符号的正确发展,指导民众书面语... 中国的标点符号产生得很早。但是早期阶段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形式多样,极不统一,很不规范,无形中降底了其应有的效应。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的对标点符号进行规范化的运动,这些规范化运动对于引领标点符号的正确发展,指导民众书面语的使用,提高民众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符号 规范化 说文解字 校雠 《议案》 《训令》
下载PDF
李绅与“新乐府运动”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志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李绅是中唐著名诗人,李绅的家学渊源、儒家思想与他创作新题乐府有密切关系,李绅的儒家思想、强烈的用世之心是他创作新题乐府的内在动因。李绅的新乐府诗作更多地体现了他以传统儒家为主的思想特色。李绅首次标示“新题乐府”,不但促... 李绅是中唐著名诗人,李绅的家学渊源、儒家思想与他创作新题乐府有密切关系,李绅的儒家思想、强烈的用世之心是他创作新题乐府的内在动因。李绅的新乐府诗作更多地体现了他以传统儒家为主的思想特色。李绅首次标示“新题乐府”,不但促使元稹明确地从理论上认识“沿袭古题,唱和重复”的缺憾,概括了新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特点,并对白居易正式提出“新乐府”这个概念有直接的启发。“新乐府”这一名称的产生,标志着诗歌观念的更新与觉醒,它的明确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乐府运动 李绅 唱和 新乐府诗 中唐 元稹 诗歌观念 新题 名篇 概括
下载PDF
论沈兼士的文字起源说对中国文字学的贡献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德新 《安康师专学报》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沈兼士文字起源于语言和绘画的二元说,评析了后起文字学家对沈说的批评,论述了沈说的科学性及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沈兼士 文字起源说 文字画 文字与语言 文字与绘画
下载PDF
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性美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红梅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4-46,共3页
沈从文的作品带着丰厚的本土性、浓重的民族色彩。他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表现在展示人性的原初美和理性美两方面。
关键词 沈从文 原初美 理性美
下载PDF
沈德潜诗学的渊源、发展及命名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6-133,192,共8页
作为乾隆诗坛地位最高的宗师,沈德潜诗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青年求学时期、中年馆课时期、晚境腾达和归田时期。青年时代有三个人给予他的诗学观念以重要影响,老师叶燮的开放包容的胸襟、友人许廷鑅的宗唐立场和精神偶像王士禛的神... 作为乾隆诗坛地位最高的宗师,沈德潜诗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青年求学时期、中年馆课时期、晚境腾达和归田时期。青年时代有三个人给予他的诗学观念以重要影响,老师叶燮的开放包容的胸襟、友人许廷鑅的宗唐立场和精神偶像王士禛的神韵学说,由此熔铸成其诗学的基本倾向。中年的沈德潜屡馆于名诗人之家,拓宽了诗学眼界,以诗话、选本、评点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诗学见解,同时建构起更富于包容性的经典序列和诗歌传统。晚年随着政治上的腾达,他成为京师文人领袖和诗坛盟主,诗学观念也日趋正统。当代学者以格调派命名沈氏诗学,不足以概括其主导倾向,适足模糊了它的某些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格调派 诗学 渊源 命名
下载PDF
《诗经》中的神仙意象
20
作者 韩宏韬 《枣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诗经》中具有神仙特点的诸多因素———不仅萌发着向往神仙的思想,更有意味的是《诗》中已经出现了“神”字与“仙”字,“仙”正慢慢地向“神”靠近,而且,神仙形象已经可见。这表明神仙在《诗经》的时代已经萌芽和开始形成,并且成为... 《诗经》中具有神仙特点的诸多因素———不仅萌发着向往神仙的思想,更有意味的是《诗》中已经出现了“神”字与“仙”字,“仙”正慢慢地向“神”靠近,而且,神仙形象已经可见。这表明神仙在《诗经》的时代已经萌芽和开始形成,并且成为后来神话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神仙 萌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