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
1
作者 卢政 江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美学 生态审美境界 天地大美 人生圆融 社会和谐
下载PDF
赣北乡村寺庙神祇来源考索及宗教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摩罗 杨帆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2-39,共8页
通过对13座乡村寺庙的灵位之考察,发现其神祇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一是佛教体系,第二是道教体系,第三是当地民间传说,第四是历史人物。这四种神祇交互杂处,几乎无法判断某个寺庙究竟是什么宗教性质。细加调查和分析,不难发现,在香客心中,... 通过对13座乡村寺庙的灵位之考察,发现其神祇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一是佛教体系,第二是道教体系,第三是当地民间传说,第四是历史人物。这四种神祇交互杂处,几乎无法判断某个寺庙究竟是什么宗教性质。细加调查和分析,不难发现,在香客心中,所有这些神祇都没有特定的宗教教义、宗教组织、宗教仪规、宗教阅历,实际上他们都是同一种宗教面目,都是以地方神的身份享受崇拜和祭祀的。乡村宗教基本上处于原始宗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寺庙 神祗来源 宗教考察
下载PDF
文艺之美与天地之心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济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0,共6页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艺术之美的内在依据时 ,强调艺术美对于自然界的依存与回归 ,以物我合一为最高的境界 ,形成了意境范畴 ;在论及艺术美的主体性时强调情感的真诚自然 ,认为艺术只有进入真诚无伪的情感之门时 ,才能产生撼人的美学魅力。... 中国古典美学论及艺术之美的内在依据时 ,强调艺术美对于自然界的依存与回归 ,以物我合一为最高的境界 ,形成了意境范畴 ;在论及艺术美的主体性时强调情感的真诚自然 ,认为艺术只有进入真诚无伪的情感之门时 ,才能产生撼人的美学魅力。这些美学观念在今天极具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之美 天地之心 自然之道 情感真实
下载PDF
还原设计本色——“绿色”视野中的设计困惑与超越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鼎 何辉 《包装学报》 2010年第3期78-84,共7页
当代设计常喜欢冠以"绿色"之名,流行观念中这种绿色设计的困惑在于其设计本色多"彩"而"相"殊,或"白"而轻"技"、"赤"而重"用"、"黄"而嗜"肉"... 当代设计常喜欢冠以"绿色"之名,流行观念中这种绿色设计的困惑在于其设计本色多"彩"而"相"殊,或"白"而轻"技"、"赤"而重"用"、"黄"而嗜"肉"、"黑"而失"义"或"绿"而悯"天"。当前绿色设计的超越只有奠基于"道-天-地-人"共域之上才能真正走出天、人两分的窠臼,筑就彼此共生、共荣的世界,这对国家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也不无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本色 多“彩”殊“相” 绿色设计 道-地-天-人 共域
下载PDF
东方文化的思想和礼仪——《岩窟藏镜》所收《渔畋文规矩镜》新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川三佐男 陈钰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37-43,共7页
《岩窟藏镜》所收《渔畋文规矩镜》的图案可划分成五个区进行考释,能详尽规矩镜外观、所表达的图案主题、图案与规矩纹之间的关系、铸造原因。“渔畋文规矩镜”以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为基础,是祈望死者灵魂升天、再生而铸造的殉葬品,为了... 《岩窟藏镜》所收《渔畋文规矩镜》的图案可划分成五个区进行考释,能详尽规矩镜外观、所表达的图案主题、图案与规矩纹之间的关系、铸造原因。“渔畋文规矩镜”以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为基础,是祈望死者灵魂升天、再生而铸造的殉葬品,为了解战国秦汉时期人们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矩镜 画像 灵魂升天 文化起源 《岩窟藏镜》 《渔畋文规矩镜》
下载PDF
让“在”与“诗”心——海德格尔艺术与栖居思想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鼎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2-67,共6页
"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即澄明之筹划或存在者之无蔽的道说,即存在或大道(Erelgnis)的运作和发生。当代"无家可归的状态"不仅引发了对栖居问题的重新思考并且成为"终有一死者唤入栖居中的唯一呼声",同时... "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即澄明之筹划或存在者之无蔽的道说,即存在或大道(Erelgnis)的运作和发生。当代"无家可归的状态"不仅引发了对栖居问题的重新思考并且成为"终有一死者唤入栖居中的唯一呼声",同时也引发了对艺术之于栖居的召唤和审视。本文通过突出让"在"与"诗"心即艺术与栖居思想在海德格尔诗学中的核心地位,探讨其对当代艺术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与本源 世界与大地 神与四重整体 诗意与栖居
下载PDF
美、审美与美学的发生——从哲学、美学与自然科学考察
7
作者 毛崇杰 《文化艺术研究》 2011年第3期21-36,共16页
作为客观存在的美与以美为对象的人类活动之审美以及以前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美学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前者为存在的有与无,后两者为命名与言说的有与无。在这个过程中,美经历了宇宙学、地质学到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变化,随着"... 作为客观存在的美与以美为对象的人类活动之审美以及以前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美学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前者为存在的有与无,后两者为命名与言说的有与无。在这个过程中,美经历了宇宙学、地质学到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变化,随着"美"字的语源,"天地大美"从"无名""无言",到各种审美的、美学的命名、命题及话语,从"无名有实,到美名美言之下,其实难副"。从地质成因上以张家界为代表之原生态自然美,或从人类学、社会学以元阳梯田为例之人化自然美,分别表明自然美的自生发与给自然以美的形式之"人化",相应地,在美学话语上不是如生态美学那样认为整个原生态自然"一切皆美",也不是所有"人化自然皆为美",而是不同本体论、本质论与成因论层次上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大美 虚无 知性灰尘 原生态自然 人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和谐观的文化还原
8
作者 王祖龙 《荆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主要从审美发生、哲学基础、伦理学内涵等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和谐观进行了文化还原。和谐是从远古初民生理快感中挣脱出来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种美学观 ,它以“中”为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以“和”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以“中和之美”... 本文主要从审美发生、哲学基础、伦理学内涵等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和谐观进行了文化还原。和谐是从远古初民生理快感中挣脱出来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种美学观 ,它以“中”为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以“和”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以“中和之美”为主要审美形态 ;作为一种伦理观 ,它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目的论原则 ,以美善真统一为基本价值取向 ,以情理结合为典型的艺术形态。通过文化还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和谐观 中国 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 文化还原 哲学 伦理学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以蒙山茶的生态美景为例论自然的复魅 被引量:1
9
作者 钟文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自然的祛魅使活的神秘的自然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自然的意义一个个地丧失了,人感到了孤独;本文以蒙山茶的生态和传说为例论述自然的复魅带来的生态美景,可见一定程度地恢复大自然的神奇性、神圣性和潜在的审美性,在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中,... 自然的祛魅使活的神秘的自然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自然的意义一个个地丧失了,人感到了孤独;本文以蒙山茶的生态和传说为例论述自然的复魅带来的生态美景,可见一定程度地恢复大自然的神奇性、神圣性和潜在的审美性,在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中,宇宙、大地、人类与存在处于无所束缚、交互融合与自由自在的和谐协调关系,人类由此能建造自己的美好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获得审美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魅 蒙山茶 生态 天地神人
下载PDF
董仲舒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倩 李婧 魏旭 《科教文汇》 2022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在董仲舒的儒家理论中,生态伦理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一方面借鉴了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观点,另一方面对前人理论进行归纳创新,使其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该文首先分析了董仲舒思想文化的基础,进而从生命本源观、天地伦理观、生态爱护观... 在董仲舒的儒家理论中,生态伦理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一方面借鉴了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观点,另一方面对前人理论进行归纳创新,使其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该文首先分析了董仲舒思想文化的基础,进而从生命本源观、天地伦理观、生态爱护观三个方面分析董仲舒生态伦理观的具体表现,最后探究其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生态伦理观 生命本源观 天地伦理观 生态爱护观
下载PDF
试析庄子的“原天地之美”
11
作者 姚瑶 何锦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原天地之美"是庄子美学的重要原则。"原天地之美",归根结底,就是合乎自然之美,一切合乎自然本性(或叫做天性)的都是美的。经过采用系统、分类、实例方法进行初步研讨,认为"原天地之美"的内涵既有对"... "原天地之美"是庄子美学的重要原则。"原天地之美",归根结底,就是合乎自然之美,一切合乎自然本性(或叫做天性)的都是美的。经过采用系统、分类、实例方法进行初步研讨,认为"原天地之美"的内涵既有对"自然"与"道"的强调,也有对自然天性的坚持,更有对生与死的超越。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下,理解领会这一重要原则,可以促使我们审视自身的存在状态,向着回归自然,回归到自身天性的方向去努力,守护住自身的心灵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原天地之美 自然天性 超越生死
下载PDF
浅谈《周易》中的美学思想
12
作者 王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周易》是一部用于占筮,同时又包含着博大、深邃、丰富思想的文化典籍。其内容由"经"、"传"两个部分组成。"传"是以经为依据,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周易》的... 《周易》是一部用于占筮,同时又包含着博大、深邃、丰富思想的文化典籍。其内容由"经"、"传"两个部分组成。"传"是以经为依据,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周易》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在"传"中。其所记载的阴阳之美、天地之美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阴阳之美 天地之美
下载PDF
袁青基于三才思想应用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经验介绍
13
作者 荆晔 陈思聆 +2 位作者 曾智君 廖鹏麒 袁青(指导)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213-216,共4页
介绍袁青教授基于三才思想指导应用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袁青教授认为,治疗失眠宜将三才思想与治神调神结合,在调节一身整体阴阳的同时,突出对神的调治,使阴阳协调,使形神合一。诸法有五:一者,组方选穴,调节元神常用穴组有四神... 介绍袁青教授基于三才思想指导应用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袁青教授认为,治疗失眠宜将三才思想与治神调神结合,在调节一身整体阴阳的同时,突出对神的调治,使阴阳协调,使形神合一。诸法有五:一者,组方选穴,调节元神常用穴组有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调节心神常用穴组为手智针。二者,针刺手法,有补法、泻法、导法之别。三者,针以调神,灸以温通,因才(天地人三才)施灸。四者,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施治。五者,治疗后调摄,须形神共养,以全天时地利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三才思想 元神 识神 袁青
下载PDF
庄子生态美学探微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阮慧玲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3-17,共5页
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独”超脱物质的修养方法,“天地有大美”的生态审美观... 自然生态问题已成为关乎人类发展与文明延续的世界性问题。庄子被赞誉为“世界50个环境哲学家”之一。《庄子》一书蕴含了“万物齐一”的生态平等思想,“心斋养气、撄宁坐忘、朝彻见独”超脱物质的修养方法,“天地有大美”的生态审美观念。这些道家生态智慧精粹,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放之今日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万物齐一 心斋养气 撄宁坐忘 朝彻见独 天地有大美
下载PDF
理解之同情的具象——铁穆尔的非虚构写作批评
15
作者 王明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作为“裕固族的人民作家”,铁穆尔的非虚构写作囊括了从孩童时的游牧者到长大成人后的书写者位移的踪迹。其中既充盈着基于百转千回的族群历史和自我生命成长记忆的在地意识,也体验着自我的纪实和虚构的抒情抑或文体的跨越和越界中所直... 作为“裕固族的人民作家”,铁穆尔的非虚构写作囊括了从孩童时的游牧者到长大成人后的书写者位移的踪迹。其中既充盈着基于百转千回的族群历史和自我生命成长记忆的在地意识,也体验着自我的纪实和虚构的抒情抑或文体的跨越和越界中所直观到的天地之美。生命激情—文化表征—意指实践作为连贯的行为,将“书写”这一动作中孕育的社会实践力量以草根的话语为之赋形,这是以书写的实践性力量寻绎历史事实的意义链和问题链,唤出背景,向未来提问。以言行事的书写行动在“共在”的国家视域中才能得以表达时间空间化的自然的崇高,将“草根”被命名的弱势、低劣和边远翻转为含蕴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建构的审美智性的自然。铁穆尔不是束缚于大地的游牧者,也不是执著于族群历史的寻根者,而是返回自身处所、追寻我们自己的现代性的行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穆尔 非虚构写作 在地意识 天地之美 现代性
下载PDF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的天文学思想
16
作者 朱习文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5-101,共7页
从《说文解字》所收天文相关汉字字形及许慎的说解入手,可试梳理古人的天文学思想。"天""示""三""王"等字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神""祡""尞"&... 从《说文解字》所收天文相关汉字字形及许慎的说解入手,可试梳理古人的天文学思想。"天""示""三""王"等字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神""祡""尞""禷""禅""封"等字反映了古人对天神的敬畏与崇拜;"圜""宇""宙"等字反映了汉代人认为天是中空的半球形曲面;"暆""岁""曟""辰""辱"等字反映了先民对日月、五星及恒星运行情况的观测,并用以制定历法、指导农时;"娲""一""地""五""晶""星""日""月"等字则反映了宇宙由神创造、源自虚无、源自元气等几种学说。因此,《说文解字》为我们研究古天文学提供了新的信息或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天人关系 天神崇拜 天空形态 天体运行 天地来源
下载PDF
“赞天地之化育”与生态美的实现
17
作者 魏裕玲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8-61,41,共5页
通过分析《中庸》的第二十二章内容,并结合生态美学中"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基本问题,从天、人、物三方面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生态美是如何实现的。论文以"至诚"作为生态逻辑的基点,到"尽其性、... 通过分析《中庸》的第二十二章内容,并结合生态美学中"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个基本问题,从天、人、物三方面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生态美是如何实现的。论文以"至诚"作为生态逻辑的基点,到"尽其性、尽人性、尽物性"生态逻辑的展开,最后实现"与天地参"的生态逻辑的旨归。《中庸》第二十二章的生态逻辑展开从"尽其性"的人自己的生态平衡开始,在此基础上推动到"尽人之性"的社会生态平衡,再以此为基础推动到"尽物之性"的自然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诚 尽性 赞天地之化育 与天地参 生态美
下载PDF
“類”与“禷”祭 被引量:3
18
作者 庞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 《诗经》、《尚书》、《周礼》、《礼记》等经籍提到的“禷”祭(又作“類”祭),是上古中国一项有着深厚民俗文化背景和深远历史影响的祭仪。不幸其礼早亡,汉儒已经难究其详。影响及今的《尚书》古文家说和郑玄《礼记》注等,将“禷”祭解为祭天之礼。但根据经籍中的记载来看,“禷”祭指的是当国有大事时,向上帝或社稷宗庙祈福禳灾的一种“祷祈”仪式,与祭天之礼并不是一回事。据《说文解字》等书,“類”字本义是一种犬,可能是白犬。“禷”祭应是指特以“類”为牺牲的祭仪。《山海经》等说“類”具有“自为牝牡”的神奇特性,这与该书所记“白犬有牝牡,是生犬戎”的传说非常相似。在先秦文献中,“類”字常用来指出自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这些材料表明“類”与古代中国某些族群的祖先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禷”祭之形成,正植根于此种观念之上。“禷”祭当属于曾广为流行于上古中国北方地区的犬祭礼俗中某种特定的类型,它的消亡可能与周人颇具理性色彩的的礼制改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禷祭 祭仪 犬祭 白犬
下载PDF
从日本美秀美术馆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19
作者 赵婵娟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2年第11X期96-98,共3页
文章探讨的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的个性化、本土化、地方化势在必行。如何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利用现代的工艺技术,设计出根植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作品,通过对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的文化内涵的重点分析,来探寻其... 文章探讨的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的个性化、本土化、地方化势在必行。如何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利用现代的工艺技术,设计出根植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作品,通过对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的文化内涵的重点分析,来探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贝聿铭 桃花源 地上天国
原文传递
天地之美与文艺书写西晋成公绥文艺思想研究
20
作者 袁济喜 《中国美学》 2022年第1期5-22,共18页
成公绥是西晋著名文士,他对于文艺思想有着独特的见解,主要表现在对于天地自然之美的论述,他通过自己的赋作、书法与音乐创作实践,对文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天地赋》讴歌天地自然之美,《啸赋》则针对自然与人文的争论提出了自... 成公绥是西晋著名文士,他对于文艺思想有着独特的见解,主要表现在对于天地自然之美的论述,他通过自己的赋作、书法与音乐创作实践,对文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天地赋》讴歌天地自然之美,《啸赋》则针对自然与人文的争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的书学极有见地,而咏物赋则充满蕴意。他在天地书写与文艺思想关系方面的建树,远未受到应有的关注与研究,本文拟对此加以申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公绥 天地之美 文艺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