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例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刘金柱 任东成 张晓南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HIV阴性TM... 目的通过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的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HIV阴性TM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总结HIV阴性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4例HIV阴性TM感染患者年龄(46.71±18.93)岁。确诊方式:血培养2例,痰培养4例,病灶脓液或组织培养3例,宏基因组二代测序5例。患者自发病到明确诊断的中位时间为30 d,其中出现骨质破坏患者的诊断中位时间为180 d。14例患者中,发热10例次、肺部感染10例次、咳嗽咳痰7例次、贫血10例次、消瘦7例次、炎性丘疹或溃疡等皮肤病变5例次、肝脾肿大4例次、真菌血症2例次、骨质破坏3例次。2例患者误诊为骨结核,5例患者误诊为肺结核并行抗结核治疗。抗真菌治疗后,治愈11例,死亡3例。结论HIV阴性TM感染病与HIV阳性TM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但TM感染肝脾肿大及真菌血症发生率较少,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骨质破坏,容易误诊或延迟诊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可作为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临床特点 骨质破坏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下载PDF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抑制骨破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丁从珠 汪悦 +4 位作者 姚瑶 方芸 赵成 冯学兵 孙凌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0,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侵蚀与关节破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破骨细胞是导致关节侵蚀的主要细胞。将近几年青藤碱(sinomenine,SIN)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调控机制予以综述,以期进一步研究SIN对RA破骨细胞的作...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侵蚀与关节破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破骨细胞是导致关节侵蚀的主要细胞。将近几年青藤碱(sinomenine,SIN)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调控机制予以综述,以期进一步研究SIN对RA破骨细胞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青藤碱 骨破坏
下载PDF
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年期放射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杜羽 王雷 +2 位作者 罗成贵 唐晓颇 姜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1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 3年期放射学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筛选31位坚持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的RA患者,其中中药组15例,中西药组16例。中药组用清热活血方药,中西药组在中药组清热活血方药的基础上加甲氨蝶...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 3年期放射学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筛选31位坚持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的RA患者,其中中药组15例,中西药组16例。中药组用清热活血方药,中西药组在中药组清热活血方药的基础上加甲氨蝶呤治疗。采用修订的Sharp评分系统,对用药治疗3年时双手X光片进行评估。结果 Sharp总分、关节间隙评分和关节侵蚀评分中药组和中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在3年时点Sharp评分总分、关节间隙评分和关节侵蚀评分上治疗后进展速率均值均小于治疗前。结论清热活血方药能减缓RA患者远期疗效骨破坏进展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破坏 清热活血方 放射学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平生 贾冬梅 程仕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46-2449,共4页
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受损、致残的关键,防止骨破坏是治疗RA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往往久治难愈,且易复发,目前尚无能有效阻止该病进展的治疗药物与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 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受损、致残的关键,防止骨破坏是治疗RA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往往久治难愈,且易复发,目前尚无能有效阻止该病进展的治疗药物与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本文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中医药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破坏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本勇 刘宏潇 冯兴华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2期1189-1191,1221,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慢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附着点炎、骨破坏、异位成骨为主要病理表现。晚期易发生脊柱硬化强直,导致残疾。中医学中,AS属于痹症、大偻的范畴。综合经典以及众多医家的观点,可知:肾虚是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血瘀...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慢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附着点炎、骨破坏、异位成骨为主要病理表现。晚期易发生脊柱硬化强直,导致残疾。中医学中,AS属于痹症、大偻的范畴。综合经典以及众多医家的观点,可知:肾虚是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血瘀贯穿该病始终,肾虚血瘀证是该病的基本证候,补肾活血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方法之一。肾虚血瘀也是AS骨质疏松、骨破坏的发病关键,补肾活血是防治AS骨破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 血瘀 补肾活血 骨破坏
下载PDF
二磷酸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姚瑶 丁从珠 葛卫红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996-1998,共3页
二磷酸盐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在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亦有一定的效果,主要机制为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调节骨破坏。而二磷酸盐亦能通过调节羟甲戊酸途径达到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该途径与炎症有一定关系。该文从骨破坏、炎症、软骨损伤出... 二磷酸盐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在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亦有一定的效果,主要机制为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调节骨破坏。而二磷酸盐亦能通过调节羟甲戊酸途径达到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该途径与炎症有一定关系。该文从骨破坏、炎症、软骨损伤出发,就二磷酸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磷酸盐 骨破坏 炎症
下载PDF
播散性黄瘤并发垂体、骨受累及尿崩症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晨琛 刘跃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0-382,共3页
报告1例播散性黄瘤并发垂体、骨受累及尿崩症。患者女,14岁。全身丘疹伴多饮及多尿1年余。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双眼睑及睑缘、口周、双侧腋下、腹部及背部多发粟粒至黄豆大棕红色丘疹,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口咽部及肛... 报告1例播散性黄瘤并发垂体、骨受累及尿崩症。患者女,14岁。全身丘疹伴多饮及多尿1年余。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双眼睑及睑缘、口周、双侧腋下、腹部及背部多发粟粒至黄豆大棕红色丘疹,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口咽部及肛周黏膜未见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脂无异常;胸部CT示T4椎体内可见骨破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不规则增厚,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可见泡沫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S-100蛋白(-),CD1a(-)。诊断:播散性黄瘤;中枢性尿崩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黄瘤 骨损害 尿崩症
下载PDF
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骨和软骨破坏平衡的影响
8
作者 朱阳春 刘丹冰 +2 位作者 林琳 王英旭 侯丽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骨平衡和软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通督胶囊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6组。实验第1天,除正常组以外,对其它各组大鼠进行造模,从第13天开始连...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骨平衡和软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通督胶囊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6组。实验第1天,除正常组以外,对其它各组大鼠进行造模,从第13天开始连续灌胃18d,在第31天心脏取血,分离血清,供ELISA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血清Cath-K、MMP-3、PINP、COMP、OC和ICTP的水平皆有提升;Cath-K、MMP3、PINP、COMP、OC、ICTP的水平和ICTP/OC的比例随着补肾通督剂量的提高倾向趋向正常。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对骨破坏、骨产生和软骨破坏的指标、骨的动态平衡皆有改善的作用,其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很有可能是由于其对骨代谢平衡和软骨破坏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督胶囊 胶原诱导关节炎 骨破坏 软骨破坏
下载PDF
E-cadherin express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41 cases of spinal plasma cell myeloma
9
作者 Wang Liangzhe Liu Huimin He Jin Li Yuli Xu Yi Chen Bing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9年第1期56-62,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cadherin in spinal plasma cell myelom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indexes of spinal plasma cell myeloma.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cadherin in spinal plasma cell myelom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indexes of spinal plasma cell myeloma.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was detected in 41 cases of spinal plasma cell myeloma and 14 cases of simple bone cysts by using S-P (streptavidin-perosidas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adherin 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spinal plasma cell myeloma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E-cadherin (46.34%)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imple bone cyst tissues (all negative) (P〈0.01). And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had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with patients' age, gender,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r M-component (P〉0.05), but had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of light chain. The expression rate in lambda chain sub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s (P〈0.05). We also found the E-cadherin negative patients had a higher overall survival rate than those who had strong E-cadherin expression (P〈0.05). Conclusion: E-cadherin expressed higher in spinal plasma cell myelomas than in simple bone cyst tissues and its expression had relationship with the light chain classification in spinal plasma cell myeloma. The patients with no stain of E-cadherin may have a poor prognosis. Detecting the type of light chain associated with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might be helpful in evaluating the outcome of spinal PCM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MA E-CADHERIN SPINE osteoclasia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41例脊柱浆细胞瘤中E-cadher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0
作者 王良哲 刘惠敏 +3 位作者 何金 李玉莉 徐毅 陈兵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瘤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脊柱浆细胞骨髓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脊柱浆细胞瘤及14例脊柱良性单纯性骨囊肿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41例脊柱浆细胞瘤中E-cadherin蛋白... 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瘤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脊柱浆细胞骨髓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脊柱浆细胞瘤及14例脊柱良性单纯性骨囊肿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41例脊柱浆细胞瘤中E-cadher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34%,而良性骨囊肿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呈全阴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脊柱浆细胞骨髓瘤中E-cadherin表达阳性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本研究还发现脊柱浆细胞骨髓瘤中E-cadherin表达与轻链分型有关,未分泌型(6/9,66.7%)和K型(4/12,66.7%)阳性率均较X型(5/20,25%)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E-cadherin的表达与脊柱浆细胞瘤的临床分型、免疫球蛋白分型、性别及年龄等,均无关(P〉0.05)。结论提示联合检测E-cadherin和轻链分型有助于对浆细胞骨髓瘤侵袭能力的评估,对浆细胞骨髓瘤的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E-CADHERIN 脊柱 骨破坏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