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6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ve risk factors for recollapse of cemented vertebrae afte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 meta-analysis 被引量:13
1
作者 Yi-Hang Ma Zhi-Sen Tian +5 位作者 Hao-Chuan Liu Bo-Yin Zhang Yu-Hang Zhu Chun-Yang Meng Xiang-Ji Liu Qing-San Z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2期2778-2790,共13页
BACKGROUND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osteoporosis,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increases the risk of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s... BACKGROUND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osteoporosis,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increases the risk of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ective,safe,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OVCFs.The recollapse of cemented vertebrae is one of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PVP.However,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ollapse after PVP remain controversial.AIM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ollapse of cemented vertebrae after PVP in patients with OVCFs.METHODS A systematic search in 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and PubMed was conducted for relevant studies from inception until March 2020.Studies investigating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ollapse of cemented vertebrae after PVP without additional trauma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Odds ratios(ORs)or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 with 95%confidence interval(CI)were calculated and heterogeneity was assessed by both the chi-squared test and the I-squared test.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RESULTS A total of nine case-control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our meta-analysis comprising 300 cases and 2674 controls.Th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the recollapse of cemented vertebrae after PVP in OVCF patients were fractures located at the thoracolumbar junction(OR=2.09;95%CI:1.30 to 3.38;P=0.002),preoperative intravertebral cleft(OR=2.97;95%CI:1.93 to 4.57;P<0.00001),and solid lump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cement (OR = 3.11;95%CI: 1.91 to 5.07;P < 0.00001).The analysis did not support that age, gender, 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preopera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 injected cement volume, intradiscalcement leakage, or vertebral height restor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forcemented vertebra recollapse after PVP in OVCFs.CONCLUSIONThis meta-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oracolumbar junction fractures, preoperativeintravertebral cleft, and solid lump cement distribution pattern are associatedwith the recollapse of cemented vertebrae after PVP in OVC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OPLASTY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Risk factors Recollapse Cemented vertebrae META-ANALYSIS
下载PDF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 of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relationship with spinal cord lesion
2
作者 戴力扬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3期214-216,共3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spinal cord defici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spinal cord defici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calculate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based on the midsagittal diameters and the hyphosis angle according to Cobb. The ASIA scoring of motor function of lower extremities was recorded .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P > 0.05) of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and the kyphosis angle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patients without neurological deficit, with incomplete and complete lesion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P > 0.05) between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and the kyphosis angle, and ASIA scoring was noted. Conclusion:The severity of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is not predicted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canal stenosis or the degree of kyphesis induced by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fractures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SPINAL CANAL SPINAL cord injuries
下载PDF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lumbar vertebrae by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被引量:14
3
作者 熊健 党育 +2 位作者 姜保国 付中国 张殿英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0年第5期270-274,共5页
目的将有希望地在胸 / 腰部的 vertebrae 的压缩骨折和畸形的修正的治疗与天空骨头扩展系统调查 kyphoplasty 的有效性。有胸 / 腰部的脊椎的 osteoporotic 压缩的 25 个病人折断的方法进入我们在 2007 年 3 月和 2008 年 3 月之间的医... 目的将有希望地在胸 / 腰部的 vertebrae 的压缩骨折和畸形的修正的治疗与天空骨头扩展系统调查 kyphoplasty 的有效性。有胸 / 腰部的脊椎的 osteoporotic 压缩的 25 个病人折断的方法进入我们在 2007 年 3 月和 2008 年 3 月之间的医院,并且与天空骨头扩展系统由 kyphoplasty 对待。病人的疼痛地位与视觉类似物规模(管) 分数被评估系统 1 白天在前和 1 个小时, 48 个小时, 6 个月,在外科以后的 12 个月。另外, Rolland 莫利斯舞和 Oswestry 残疾问询表(RDQ 和 ODI ) 以前被用于调查 1 白天并且 1, 6,在外科以后的 12 个月。外科手术前、手术后的脊椎的高度和 Cobb 是角度基于 X 光检查电影被测量并且统计上分析了。在那里的结果是在这 25 个病人的 27 折断的 vertebrae。在天空 kyphoplasty 以后, Cobb 是角度(9.8 汰獡祴眠瑩 ? 畡潴潬潧獵朠慲瑦椠 ? 敤潣灭敲獳癩? 牣湡敩瑣浯 ? 湡 ? ?獢煥敵瑮攠牡祬挠慲楮灯慬瑳 ? 潦 ? 敳敶敲栠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系统 扩张器 SKY 压缩性 疏松性 骨折 成形 腰椎
原文传递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ONIFICATION METHOD I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4
作者 倪凌 朱燕中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Traumatological and orthopedical diseases with obstruction and blockage are in most cases treated by the reducing method like promoting qi flow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dispersing and removing obstruction. Ho... Traumatological and orthopedical diseases with obstruction and blockage are in most cases treated by the reducing method like promoting qi flow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dispersing and removing obstruction. However, the therapeu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贯煎 补中益气汤 八珍汤 金匮肾气丸
全文增补中
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鲁玉州 王雨 +6 位作者 杨晓旭 吴成强 张守翠 王金国 吴亚东 秦东 丁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吊复位法给予伤椎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59~76(69.74±4.50)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2例,T_(11)7例,T_(12)19例,L_(11)4例,L25例;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1~78(71.02±3.58)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3例,T_(11)8例,T_(12)17例,L_(11)2例,L_(2)5例。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0(8.45±1.73)个月。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9.82±2.55)°,低于对照组(15.87±4.60)°(P<0.05),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21.29±3.65)mm,高于对照组(17.16±2.91)mm(P<0.05)。观察组VAS术前(7.32±1.05)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56±1.18)、(1.83±0.67)、(1.27±0.34)分,ODI评分术前(40.12±14.69)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3.76±10.19)、(20.15±6.39)、(13.45±3.46)分。对照组VAS术前(7.11±5.26)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82±0.68)、(1.94±0.88)、(1.36±0.52)分,ODI评分术前(41.38±10.23)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5.13±14.22)、(20.61±5.82)、(14.55±5.27)分。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复位法 胸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腰椎骨折患者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硕 石运力 +1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螺旋CT测定腰椎椎弓根钉道参数,并对比2组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安全率、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及置钉出血量。结果观察组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逐渐增大(P<0.05);L 1~4节段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无明显变化,到L 5节段明显减小(P<0.05)。同一椎体左右两侧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均大于女性(P<0.05,P<0.01)。双侧最小椎弓根宽度为(8.13±0.59)mm,为安全进钉区域,可安全容纳3.5 mm螺钉。术后3 d,复查螺旋CT了解腰椎椎弓根置钉情况,观察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35枚,对照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29枚。观察组置钉准确率为91.49%(215/235)、安全率为99.15%(233/235)均高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72.05%(165/229)、安全率90.39%(207/229)(P<0.05);观察组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置钉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螺旋CT影像中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各腰椎节段间及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可为腰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解剖依据,能缩短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减少置钉出血量,提高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参数 Weinstein法 椎弓根置钉 安全性 准确率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刘一丁 张沁昕 +1 位作者 刘昊 杨物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B组30例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C组30例采用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肌酸激酶(CK)水平、肌红蛋白(Mb)水平、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FIR)、伤椎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C组,术中出血量A组> B组> C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B组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0 h CK、Mb水平A组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多裂肌FIR A组> B组>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6个月伤椎Cobb角B组大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改善,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术后1 d、7 d VAS评分A组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损伤小,更符合ERAS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侧前方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世民 张兆杰 +2 位作者 刘昱彰 张禄堂 李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疗,男15例,女6例;年龄21~46岁,平均32.2岁。骨折节段:T113例,T126例,L17例,L25例。平均脊柱后凸角20.1°。骨折载荷分享评分平均7.8分。21例均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采用Frankel分级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后凸角矫正、维持和内固定情况。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例出现胸膜损伤,2例出现动力性肠梗阻,1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2°,矫正率79%。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管腔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钛网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断裂及退出现象,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结论: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但对于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避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
下载PDF
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尧 张雪松 +4 位作者 胡文浩 张智发 杨全中 杨晓清 王岩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索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48.7... 目的探索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48.7岁;其中9例有明确外伤史,8例无外伤史;9例患者出现渐进性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无明显畸形。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损伤等级(E级11例,D级4例,C级2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和CT资料,测量整体后凸角度,局部后凸角度及矢状面平衡。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1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76 m L。ASIA D级4例恢复到E级;C级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术前平均局部后凸从29.1°降低至随访时的5.9°;术前平均整体后凸从59.1°降低至随访时的24.7°。平均矢状面平衡从术前153.7 mm改善至随访时的41.1 mm。平均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4分下降到随访时的1.1分,平均ODI由术前50.9%改善至随访时的16.9%。所有患者皆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及良好的融合,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截骨术
下载PDF
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孙宏琪 赵健军 +3 位作者 姜铁斌 熊敏剑 梁日东 黎庆初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值明显高于弥散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且骨水泥灌注越充分、弥散范围越广,治疗效果越好,要尽量避免骨水泥偏心分布且灌注不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骨代用品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预测分析
11
作者 苏瑞龙 徐维臻 +2 位作者 江惠祥 吴清泉 蔡弢艺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例,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AVCF分为AVCF组(n=21)和非AVCF组(n=46)。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的预测作用,并对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发生的影响。结果HGI预测PVP术后发生AVC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95%置信区间为0.864~0.994,P<0.0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45,最佳界值为0.237%,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935。单因素分析发现,AVCF组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胸椎骨折、高骨水泥注入量、未佩戴支具的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非AVC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6个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是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发现,高HGI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低HGI患者(Lon-Rank=54.411,P<0.05)。结论高HGI、更低的骨密度、高HbA1c值是OVCF合并T2DM患者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GI对AVCF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椎体CT值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树宝 葛晓勇 +2 位作者 陈灏 房心月 王善金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约占全部骨折的50%[1]。初发椎体骨折可称为哨兵骨折,是骨质量严重下降的标志,患者初发椎体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27.4%~38.0%[2-3]。椎体再骨折不仅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4],还给家庭和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约占全部骨折的50%[1]。初发椎体骨折可称为哨兵骨折,是骨质量严重下降的标志,患者初发椎体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27.4%~38.0%[2-3]。椎体再骨折不仅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4],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骨密度(BMD)下降是OVF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6]。BMD评估在OVF的预防和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用的BMD测量技术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定量CT扫描技术(QCT),DXA易受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响而不够精确,QCT易受设备及软件的限制而无法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纵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强 高志宇 +2 位作者 包阿如汗 郭圳 邢文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04-209,共6页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比较常见,约占椎体前中柱骨折的60%,合并后纵韧带断裂时易出现神经损伤^([1-2])。不同类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3种术式,然而最佳的治疗方式目...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比较常见,约占椎体前中柱骨折的60%,合并后纵韧带断裂时易出现神经损伤^([1-2])。不同类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3种术式,然而最佳的治疗方式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纵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1后纵韧带损伤的判断后纵韧带是维持脊柱中柱稳定性的重要组织,其与椎间盘纤维环及椎体上下缘连接较为紧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纵韧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李硕 石运力 +1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26例腰椎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指导手术...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在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26例腰椎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建立指导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解剖标志法结合C型臂X线透视定位指导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置钉优良率、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手术前后评估患者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钉优良率为94.67%(302/319)高于对照组的88.79%(285/321)(P<0.01);观察组置钉时间短于对照组,置钉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ODI、JOA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联合仿真钉道的建立来指导手术,可有效提高腰椎骨折行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置钉优良率,缩短置钉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腰椎 CT三维重建 仿真钉道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置钉优良率 腰椎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15
作者 葛成才 黄定安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接受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时联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单侧组与双侧组,各35例患者...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接受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时联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单侧组与双侧组,各35例患者;单侧组患者接受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而双侧组患者则接受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结果:相比于双侧组,单侧组患者的术中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均明显更少(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更高(P<0.05),而Cobb角则更小(P<0.05),ODI评分、VA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在选择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时,采用单侧入路能有效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胸腰椎 高黏度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抗凝在PKP围手术期血栓防治中的价值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傅旭东 刘江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接受PKP治疗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压缩性骨折接受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接受PKP治疗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压缩性骨折接受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的43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430例患者中,围术期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6例(10.7%)。单因素分析,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比、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BMI≥25)、手术时间以及术前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计数是否升高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是否抗凝、术后制动时间是否大于24 h两组间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制动时间大于24 h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抗凝是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抗凝有助于降低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抗凝
下载PDF
使用自制植骨漏斗经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荚龙 李向前 +4 位作者 高如峰 陈铭吉 付文芹 陶星光 陈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51.23±9.56岁(33...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51.23±9.56岁(33~65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2例,L18例,L28例,L35例,L43例。采用跨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再通过自制的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内空腔内植骨(自体髂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中部高度压缩率及矢状面Cobb角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5.19±2.51个月(12~22个月),手术时间84.62±12.88min,出血量55.58±12.44mL,无伤口感染、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1枚椎弓根螺钉尾冒松动脱落。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6.89±7.25)%、(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7.11±5.75)%、(10.63±6.24)%]、Cobb角(4.38°±7.77°、2.14°±7.78°)、VAS评分(3.35±0.56、1.73±0.45)和ODI[(41.96±3.82%、13.77±2.42)%]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10.63±6.24)%]较术后1周轻度增加,Cobb角(2.14°±7.78°)较术后1周略有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1.73±0.45)和ODI[(13.77±2.42)%]较术后1周好转(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移植
下载PDF
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的压缩骨折
18
作者 张文胜 宋振杰 +4 位作者 吴春飞 李文超 刘洪江 杨晓光 原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71-2875,共5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骨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测指标及方法。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患者233例,根据是否发生...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骨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测指标及方法。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患者233例,根据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体质量指数、椎体骨密度等详细信息,拍摄腰椎X射线侧位片,测量并计算椎体宽度、椎体长度、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抗压强度指数及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对以上参数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根据截断值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3.1年。随访期间,99例(L1椎体38例,L2椎体61例)患者发生骨折(骨折组),134例(L1椎体52例,L2椎体82例)患者未发生骨折(非骨折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骨折节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骨折组腰椎抗压强度指数、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均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大于非骨折组(P<0.05)。③多因素分析显示,腰椎抗压强度指数、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及骨盆倾斜角是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④ROC曲线分析显示椎体骨密度、腰椎抗压强度指数、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骨盆倾斜角和骨盆入射角的截断值分别为0.9135 g/cm2,1.932,0.903,21.5°,5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0.800,0.911,0.633,0.568。⑤根据生存分析(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终点),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0.903椎体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大于腰椎抗冲击强度指数<0.903者(P<0.05)。⑥结果说明,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比椎体骨密度和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测更加精准,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体骨强度综合指数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预测 骨密度 骨盆倾斜角
下载PDF
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对比分析
19
作者 荚龙 高如峰 +2 位作者 陈农 陈铭吉 陶星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行PVP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 目的比较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行PVP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根据患者发生骨折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期组(≤2周,80例)和非急性期组(>2周,5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弥散分布是否满意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比(前缘及中部),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5.92±2.78)个月(12~21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前缘及中部)、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急性期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分布、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Cobb角维持优于非急性期组患者(P<0.05),末次随访时急性期组患者疼痛缓解(VAS评分)和功能恢复(ODI评分)也优于非急性期组患者(P<0.05),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术后3 d VAS)和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采用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20
作者 李金健 李晓军 +9 位作者 于建林 段修杨 王哲 林海朋 姜传杰 杨永军 张卫 谭远超 席焱海 王伟恒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弓根边界法置钉(边界组),30例采用机...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弓根边界法置钉(边界组),30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机器人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计算术前及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在术后CT上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及有无近端关节侵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边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螺钉位置准确率和近端关节侵扰方面,机器人组优于边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边界法置钉可以提供与机器人辅助置钉相近的置钉准确率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机器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