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赖或分离: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的关系
1
作者 乔亚兰 温芳芳 +3 位作者 佐斌 柯文琳 宋仕婕 王晶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57,共8页
内群体偏爱表现为将积极态度和更多资源分配给内群体成员,外群体贬损表现为对外群体成员的敌意、歧视和不公平态度。研究发现,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存在依赖或分离这两种关系。从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和群体互动的群际因素出发,找到影... 内群体偏爱表现为将积极态度和更多资源分配给内群体成员,外群体贬损表现为对外群体成员的敌意、歧视和不公平态度。研究发现,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存在依赖或分离这两种关系。从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和群体互动的群际因素出发,找到影响两者关系的重要因素:群体认同、动机意图、群际威胁和资源竞争。进行实证研究更精准地找出这些影响因素在二者关系上的作用,采用多样社会认知范式和策略操纵结合的方法厘清二者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关系 内群体偏爱 外群体贬损 群体认同 群体威胁
下载PDF
5~9岁儿童不公平厌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姜怡 丁芳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不公平厌恶分为不利不公平厌恶和有利不公平厌恶。为了考察儿童不公平厌恶的发展特点,实验1和实验2通过设置真实的分配情境,采用分配额外资源任务的变式,分别研究分配方式和内外群体对5~7岁儿童不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以及分配方式和声誉... 不公平厌恶分为不利不公平厌恶和有利不公平厌恶。为了考察儿童不公平厌恶的发展特点,实验1和实验2通过设置真实的分配情境,采用分配额外资源任务的变式,分别研究分配方式和内外群体对5~7岁儿童不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以及分配方式和声誉对7~9岁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利不公平厌恶随儿童年龄增长而降低,7岁是转折年龄;有利不公平厌恶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升高,8岁是转折年龄;自我分配和内群体成员引起的不利不公平厌恶低于他人分配和外群体成员,但两种分配方式下的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均较低;声誉会增加儿童的有利不公平厌恶,且在年龄上表现出不平衡性。研究说明儿童两类不公平厌恶的年龄发展趋势不同,并且会受到分配方式以及内外群体或声誉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公平厌恶 不利不公平厌恶 有利不公平厌恶 分配方式 内外群体 声誉
下载PDF
修正幼儿对“他者”的概念化--根据吉尔·迪森德鲁克教授在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国际学术会议上的报告整理
3
作者 吉尔·迪森德鲁克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71-375,共5页
暴力的跨群体冲突通常与人们的心理偏见有关,研究显示态度上的偏见很可能源于一种带有偏见地看待外部群体的方式。文章概述了人类社会化和群体分类的脑神经证据,“我们”与“他们”的本质主义信念,这种信念对行为的影响,以及群体偏见产... 暴力的跨群体冲突通常与人们的心理偏见有关,研究显示态度上的偏见很可能源于一种带有偏见地看待外部群体的方式。文章概述了人类社会化和群体分类的脑神经证据,“我们”与“他们”的本质主义信念,这种信念对行为的影响,以及群体偏见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了解“他们”、重新定义“我们”、加强归属的顺势疗法来应对群体偏见。文章系统地论证了如何修正幼儿对“他者”概念的理解,为促进群体合作与社会和谐提供了实证研究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群体 外部群体 群体偏见 本质主义 顺势疗法
下载PDF
外类群对构建基因树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钟扬 唐先华 +2 位作者 施苏华 黄椰林 谈凤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以金缕梅科枫香亚科和睡莲目的分子数据为例,初步探讨了不同的单一外类群、复合外类群和随机外类群对构建基因树的影响.基因树比较的结果表明:与内类群亲缘关系较近的单一外类群能反映较多信息,而复合外类群与其中1个或多个单一外... 以金缕梅科枫香亚科和睡莲目的分子数据为例,初步探讨了不同的单一外类群、复合外类群和随机外类群对构建基因树的影响.基因树比较的结果表明:与内类群亲缘关系较近的单一外类群能反映较多信息,而复合外类群与其中1个或多个单一外类群的结果相同,应用随机外类群则可获得一个粗略的分支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学 基因树 外类群 复合外类群
下载PDF
群际信任的增进: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的方法 被引量:52
5
作者 辛素飞 明朗 辛自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群际信任是衡量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群际信任指人们在群际互动中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或意向做积极预期而且愿意承受相应的风险,这种信任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所属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表现为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成员的信任。影响群际信... 群际信任是衡量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群际信任指人们在群际互动中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或意向做积极预期而且愿意承受相应的风险,这种信任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所属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表现为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成员的信任。影响群际信任的因素包括社会群体身份及其表征和群体之间的接触经验,增进群际信任的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两大类方法。未来的研究需结合已有进展和社会现实问题对中国的群际信任问题及增进方法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信任 内群体信任 外群体信任 社会认同 群际接触
下载PDF
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翟成蹊 李岩梅 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7-495,共9页
沟通提供了维持人类社会行为所必要的信息,是人类交换信息,建立并维持相互联系的工具。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对某个群体的知识、观念与期望的认知结构。近年来,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的关系,发... 沟通提供了维持人类社会行为所必要的信息,是人类交换信息,建立并维持相互联系的工具。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对某个群体的知识、观念与期望的认知结构。近年来,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的关系,发现群体内沟通,通过策略性的信息选择和语言偏差,能够维持刻板印象,并可能使刻板印象极端化;而群际沟通,特别是代理式的群际沟通,则成为抑制刻板印象的一种可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沟通 内群体 外群体
下载PDF
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辛自强 辛素飞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5-426,共12页
被信任者社会身份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这种数量差异可以体现其社会身份的复杂性。本研究探讨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单一身份、多重身份)如何影响人们对其可信性的评价。实验1考察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以及社会... 被信任者社会身份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这种数量差异可以体现其社会身份的复杂性。本研究探讨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单一身份、多重身份)如何影响人们对其可信性的评价。实验1考察了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验2用于检验被信任者所属群体类型(内群体、外群体)是否调节他们的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信任者多重社会身份的凸显会提高人们对其可信性的评价,社会距离在二者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群体类型对社会身份复杂性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在对外群体成员的可信性评价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身份复杂性 可信性 社会距离 内群体 外群体
下载PDF
外群选择对隧蜂科(膜翅目:蜜蜂总科)系统重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罗阿蓉 张彦周 +3 位作者 乔慧捷 史卫峰 Robert W. MURPHY 朱朝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外群用于给树附根和推断祖先性状状态。通常,来自内群的姐妹群中的多个分类单元被共同选择作为外群。为了在经验上验证这一方法,我们采用了3种外群选择策略:姐妹群中的单一分类单元,姐妹群中的多个分类单元和连续姐妹群中的多个分类单... 外群用于给树附根和推断祖先性状状态。通常,来自内群的姐妹群中的多个分类单元被共同选择作为外群。为了在经验上验证这一方法,我们采用了3种外群选择策略:姐妹群中的单一分类单元,姐妹群中的多个分类单元和连续姐妹群中的多个分类单元。以隧蜂科(膜翅目:蜜蜂总科)的系统发育重建为例,我们评估了这3种策略对树拓扑结构的影响,包括最大似然树、最大简约树和贝叶斯树。初步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种策略,采用姐妹群中的多个分类单元作为外群更有利于系统发育重建得到现已被广泛认可的隧蜂科系统发育关系;相比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虽然隧蜂科系统发育关系没有被很好地解决,但最大简约法在不同外群选择策略下得到了较为一致的拓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蜂科 非同源相似 单系性 外群 姐妹群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制度正当化理论述评 被引量:9
9
作者 梁明明 李晔 李薇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71-1781,共11页
制度正当化是指个体将现存社会安排合法化的心理过程。制度正当化的理论基础包括谬误意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制度正当化理论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以及怎样在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维护和支持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积极和消... 制度正当化是指个体将现存社会安排合法化的心理过程。制度正当化的理论基础包括谬误意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制度正当化理论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以及怎样在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维护和支持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积极和消极后果。制度正当化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制度正当化中"制度"的涵义,加强制度正当化理论的应用性研究,以便更好地解释社会转变如何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正当化 刻板印象 外群体偏好 补偿性控制
下载PDF
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琼 刘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1-1068,共8页
内群体偏好是群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现象。但是,近来研究发现,在低地位群体中存在着外群体偏好现象。社会认同理论、社会优势理论和系统公正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关注情境因素的作用,它描述了在何种情境下,外... 内群体偏好是群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现象。但是,近来研究发现,在低地位群体中存在着外群体偏好现象。社会认同理论、社会优势理论和系统公正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关注情境因素的作用,它描述了在何种情境下,外群体偏好可能会出现。社会优势理论认为,低地位群体成员的社会优势取向水平会决定其究竟是反抗现状还是接受现状。系统公正理论提出,系统公正动机会使低地位群体成员支持与其内群体利益相违背的现存等级系统。每个理论各有优劣之处,将各理论进行整合是值得考虑的研究方向。本文提出,在解释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现象时,社会认同与社会优势取向之间可能会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群体偏好 共识性歧视 社会优势取向 系统公正动机
下载PDF
社会身份复杂性的研究:理论、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辛素飞 辛自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近十年来,"社会身份复杂性"这个概念逐渐引起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社会身份复杂性是指个体对多重内群体身份之间的关系进行主观表征的方式,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多重内群体身份之间感知到的重叠程度。当个体感知到的重叠程... 近十年来,"社会身份复杂性"这个概念逐渐引起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社会身份复杂性是指个体对多重内群体身份之间的关系进行主观表征的方式,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多重内群体身份之间感知到的重叠程度。当个体感知到的重叠程度较高时,他们的社会身份复杂性就较低;反之,当个体感知到的重叠程度较低时,他们的社会身份复杂性就较高。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多重内群体身份表征模型,然后从社会身份复杂性的理论内容、测量方法、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应侧重对社会身份复杂性理论和研究设计的进一步完善、问卷量表的效度验证,并加强研究结果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身份复杂性 多重社会身份 重叠 内群体偏见 外群体容忍
下载PDF
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内外群体偏爱的发展 被引量:45
12
作者 陈世平 崔鑫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2-427,共6页
群际偏爱是在群体内或群体间产生的,在评价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对某个群体明显偏好的倾向。内外群体偏爱是群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对内外群体偏爱的实证研究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对群际偏爱的相关现象进行解... 群际偏爱是在群体内或群体间产生的,在评价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对某个群体明显偏好的倾向。内外群体偏爱是群际关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对内外群体偏爱的实证研究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并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对群际偏爱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虽然有很多理论都可以解释群际偏爱的现象,但是社会认同理论是能够同时解释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偏爱的比较全面的理论,因此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对群际偏爱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群体偏爱 外群体偏爱 社会认同理论
下载PDF
外群体偏爱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严义娟 佐斌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1-674,共4页
内群体偏爱在早期的群体互动关系中似乎成为定论。文章在简要介绍内群体偏爱的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外群体偏爱的现象及其研究例证,特别介绍了弱势群体成员心理上内群体偏爱与外群体偏爱共存现象,与优势群体成员的外群体偏爱;并对外群... 内群体偏爱在早期的群体互动关系中似乎成为定论。文章在简要介绍内群体偏爱的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外群体偏爱的现象及其研究例证,特别介绍了弱势群体成员心理上内群体偏爱与外群体偏爱共存现象,与优势群体成员的外群体偏爱;并对外群体偏爱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互动 内群体偏爱 外群体偏爱
下载PDF
旋唇纲纤毛虫系统发育分子树构建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伊珍珍 陈子桂 +1 位作者 高珊 宋微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1-1040,共10页
以36种旋唇类高等类群纤毛虫的核糖体小亚基核苷酸(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SS rRNA)基因序列为素材,比较研究了不同条件(包括外类群、内类群的选择,同一基因不同序列长度的组合,不同建树方法和不同分析软件的使用)对纤毛虫分子系... 以36种旋唇类高等类群纤毛虫的核糖体小亚基核苷酸(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SS rRNA)基因序列为素材,比较研究了不同条件(包括外类群、内类群的选择,同一基因不同序列长度的组合,不同建树方法和不同分析软件的使用)对纤毛虫分子系统树构建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拓扑结构。结果同时提示,在利用有限数据进行相关研究,特别是在对未明类群的系统关系分析中,必须充分考虑因建树条件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作者同时也建议,在当前可用的分子信息欠充分的前提下,对于纤毛虫任何类群的分子系统学探讨而言,慎重形成结论并尽可能地结合和参照形态学、发生学等资讯,仍是需优先考虑的工作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分子进化 系统树 SS RRNA基因 外类群
下载PDF
内-外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连淑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5,共3页
 本研究以地域刻板印象和地域内-外群体偏爱的两种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它们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实 验。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和内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明显地存在;上海人的内隐效应大于外地人,外地人仍具有一定的内隐效应 但...  本研究以地域刻板印象和地域内-外群体偏爱的两种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它们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实 验。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和内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明显地存在;上海人的内隐效应大于外地人,外地人仍具有一定的内隐效应 但也显示具有一定的内隐偏爱;上海人与外地人存在着内群体偏爱,值得注意的是外地人还有一定的对弱势的认同,具有外群 体偏爱;实验证明我们设计的I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优点是高效、经济、方便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群体 内隐效应 IAT纸笔测验 因变量
下载PDF
内蒙古棘豆属植物分支分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丽 赵一之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2-82,共11页
本文以内蒙古棘豆属植物为对象,应用分支分类的方法,对豆科棘豆属的植物系统演化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根据文献和标本按外类群比较,和谐性分析等原则确定了性状极性,利用最大同步法对棘豆属植物进行了分支分析,得出了分支分类支序... 本文以内蒙古棘豆属植物为对象,应用分支分类的方法,对豆科棘豆属的植物系统演化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根据文献和标本按外类群比较,和谐性分析等原则确定了性状极性,利用最大同步法对棘豆属植物进行了分支分析,得出了分支分类支序图,并编写了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豆属 系统演化关系 分支分类 外类群
下载PDF
外群体信任、跨界活动与创业者成功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畅 王蒲生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21,共8页
跨界活动的本质是知识的流动过程,创业者常借助参与跨界活动以实现拓展社会关系网络及获取关键、稀缺性资源等目标,而跨界活动对创业者成功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与资源拼凑理论,通过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 跨界活动的本质是知识的流动过程,创业者常借助参与跨界活动以实现拓展社会关系网络及获取关键、稀缺性资源等目标,而跨界活动对创业者成功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社会心理学与资源拼凑理论,通过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探索外群体信任、跨界活动及创业者成功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外群体信任较高的情况下,创业者更乐于参与跨界活动;跨界活动可以通过经济回报、心理满足感与社会地位等方面对创业者成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本文有助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创业者的跨界活动行为,也有助于从资源拼凑理论视角认识外群体信任与跨界活动对创业者成功的影响,并对相关主体制定政策或指导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群体信任 跨界活动 创业者成功 资源拼凑理论 社会心理学 访谈调研
下载PDF
分支系统学的外群分析方法中外群性状状态确定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继满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分支系统学(cladistics)在生物系统学(“分类学”)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引起了整个生物系统学理论和方法的巨大变革,且在不断的运用中,其理论和力法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Hennig在1953年研究昆虫系统发育的文章中,仍没有讨论性状极性... 分支系统学(cladistics)在生物系统学(“分类学”)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引起了整个生物系统学理论和方法的巨大变革,且在不断的运用中,其理论和力法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Hennig在1953年研究昆虫系统发育的文章中,仍没有讨论性状极性(character polarity)的确定方法,虽然他已明确地认识到单系(monophyly)的确定只能依据离征(apomorphy),只有基于离征建立的系统关系才是真正的系统发育关系(phylogeny)。那么正确地判定祖征(plesiomorphy)和离征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即关系到正确地判定性状极向的问题。极向判定错误,必然导致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类学 分支系统学 外群 内群 外群分析
下载PDF
中国柳属多雄蕊类群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明理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9-305,共7页
应用杨属(Populus)和钻天柳属(Chosenia)分别作为不同的外类群,对中国柳属多雄蕊类群构建了两个分支图.结果表明,钻天柳属、大叶柳和四子柳组(Sect.Tetraspermae)都是较原始的类群.支持建立... 应用杨属(Populus)和钻天柳属(Chosenia)分别作为不同的外类群,对中国柳属多雄蕊类群构建了两个分支图.结果表明,钻天柳属、大叶柳和四子柳组(Sect.Tetraspermae)都是较原始的类群.支持建立ToisusuKimura属.根据分支图和染色体数目资料,多雄蕊类群可划分五个类组.支持方振富教授关于“南方型”和“北方型”的划分以及在东亚有从南方向北方演化的趋势,特别对于中国特有组紫柳组(Sect.Wilsonianae).Sect.Salix和Sect.Subalbae两组的分化应予以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雄蕊类型 外类群 柳属 分支图
下载PDF
编内、“编外”粒子的超对称性和SU_f(3)表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善庆 许弟余 +1 位作者 兰其开 江光佐 《长沙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6,共6页
据焦一宫提出的夸克、轻子的亚克三体结构模型和推广后的Preon模型 ,讨论了超对称性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分析了编内费米子和“编外”玻色子间具有的正、反两界粒子一一对应的超对称关系 ,且正、反两界粒子分别满足SUf(3 )群和SUf(3 )亚... 据焦一宫提出的夸克、轻子的亚克三体结构模型和推广后的Preon模型 ,讨论了超对称性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分析了编内费米子和“编外”玻色子间具有的正、反两界粒子一一对应的超对称关系 ,且正、反两界粒子分别满足SUf(3 )群和SUf(3 )亚群对称 .从而认为最近观测到的质量m′ >5 0mp 的奇异粒子是“编外”轻子型夸克q′及 q′的复合态H′(q′, q′) .发现 l- -q共振是“编外”玻色子中存在“反轻子型夸克”S+ 23c (bc , g)的必然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对称 旋量生成元 SUf(3)群 “编”外轻子型夸克 反轻子-夸克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