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破断距下开采覆岩裂隙网络分形特征研究
1
作者 刘俊熙 张士川 +3 位作者 沈宝堂 肖越 李杨杨 张有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为研究神东矿区不同破断距下开采覆岩裂隙网络分形特征,分析了基本顶周期破断距影响因素,选取大柳塔煤矿52505和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进行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探究了不同破断距影响下覆岩裂隙网络分布特征,借助Matlab软件获取不同覆岩裂隙... 为研究神东矿区不同破断距下开采覆岩裂隙网络分形特征,分析了基本顶周期破断距影响因素,选取大柳塔煤矿52505和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进行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探究了不同破断距影响下覆岩裂隙网络分布特征,借助Matlab软件获取不同覆岩裂隙网络分布分形维数,定量描述了覆岩裂隙发育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覆岩裂隙传播影响下不同岩层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基本顶周期破断距主要因素包括基本顶厚度、抗拉强度以及承载载荷;大柳塔52505工作面、上湾12401工作面模拟开采平均破断距分别为20和30.4 m;不同破断距下覆岩裂隙网络的分形维数随煤层工作面推进呈现阶梯形增长态势,分形维数可较好地表征覆岩裂隙分布。两工作面最高离层裂隙发育高度与分形维数变化趋势均近似呈非线性正相关;不同破断距对覆岩整体裂隙发育扩展趋势影响显著,工作面回采前期大柳塔52505工作面分形维数相对较低,回采中后期则相反,破断距小,覆岩整体裂隙发育程度相对较高;两工作面覆岩沉降曲线呈“凸”型,近似以采空区中部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断距 覆岩运动 覆岩裂隙网络 分形维数 周期来压
下载PDF
巨厚弱胶结覆岩深部开采大能量事件与地表沉陷关系研究
2
作者 郑灿广 孙兢超 +4 位作者 汪铁宁 郭广礼 胡勇华 李怀展 刘峰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2,84,85,共15页
陕蒙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矿开采基地,区域侏罗系煤层覆岩中普遍存在巨厚弱胶结覆岩,虽然覆岩岩性总体呈中硬偏软弱,但实测地表下沉相对较小,且伴随频繁的大能量事件发生,给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为研究巨厚弱胶结覆岩... 陕蒙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矿开采基地,区域侏罗系煤层覆岩中普遍存在巨厚弱胶结覆岩,虽然覆岩岩性总体呈中硬偏软弱,但实测地表下沉相对较小,且伴随频繁的大能量事件发生,给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为研究巨厚弱胶结覆岩深部开采大能量事件与地表沉陷的关系,对石拉乌素煤矿1203工作面与1208工作面进行了地表沉陷实测与矿震资料分析,获得了该地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矿震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巨厚弱胶结覆岩地表移动变形下沉分布集中,最大下沉处均位于工作面中部偏向已采工作面侧,整体地表下沉盆地形态及下沉增加过程与中东部相似,但在未达到充分采动时,西部巨厚弱胶结矿区地表下沉值相比中东部明显偏小;巨厚弱胶结矿区煤层回采过程中均存在微震事件的活跃期,该阶段微震事件的能量和次数较高,同时伴随着105 J≤E的大能量事件发生,105 J≤E的矿震事件虽然频次较低,但在能量释放上占据重要地位;弱胶结矿区地表沉陷与能量事件之间存在着关联性,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最大下沉值突变往往伴随着大能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覆岩 深部开采 地表沉陷 岩层移动 矿震
下载PDF
单双目近景摄影测量联合监测弱胶结覆岩叠合式相似材料模型研究
3
作者 张国建 臧耿晨 +4 位作者 郭广礼 李怀展 杨向升 王荟钦 于承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相似材料模型是研究矿山开采岩层运动的重要手段,随着采深的增大,多采区采动联合影响的区域变形响应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克服常规相似材料模型研究深部开采问题的结果失真,以及常规监测技术在观测相似材料模型整体动态变形及... 相似材料模型是研究矿山开采岩层运动的重要手段,随着采深的增大,多采区采动联合影响的区域变形响应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克服常规相似材料模型研究深部开采问题的结果失真,以及常规监测技术在观测相似材料模型整体动态变形及任意点动态变形的不足,本文提出叠合式相似材料模拟的新思路,并采用单双目近景摄影测量联合监测新技术研究弱胶结覆岩运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叠合式相似材料模拟充分考虑了相似原理及覆岩中的关键层结构,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基于等距虚拟面的数字摄影技术监测精度达到0.12 mm,能够满足大几何相似比物理模型的监测精度。通过研究深部矿区覆岩破坏规律发现,宽深比为0.85是白垩系砂岩的临界破坏点,采空区面长大于临界尺寸时将导致显著的冲击地压甚至矿震。单双目近景摄影测量联合监测新方法为研究深部开采区域性岩层移动响应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覆岩 叠合式相似材料模型 近景摄影测量 岩层移动 动态监测
下载PDF
磷矿采场矿压及覆岩活动规律研究
4
作者 蔡鸿宇 王佳文 +3 位作者 李小双 滕琳 王燕 李帅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7-50,共4页
本文以云南晋宁磷矿为工程背景,系统研究了磷矿采场矿压及覆岩活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采场覆岩未产生大规模破坏和沉降,主要破坏模式为局部冒落,上覆岩层和顶板是主要应力重新分布区,顶板受压破坏导致上覆岩层产生位移。... 本文以云南晋宁磷矿为工程背景,系统研究了磷矿采场矿压及覆岩活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采场覆岩未产生大规模破坏和沉降,主要破坏模式为局部冒落,上覆岩层和顶板是主要应力重新分布区,顶板受压破坏导致上覆岩层产生位移。试验结果可为磷矿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对降低磷矿开采风险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开采 覆岩活动 应力 位移 相似理论
下载PDF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 inside overlying strata under high-intensity mining in China 被引量:2
5
作者 Wenbing Guo Gaobo Zhao +1 位作者 Gaozhong Lou Shure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The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HFZ) at the high-intensity longwall mining panel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afety analysis of coal mining under bodies of water. This paper described definitions of the highintensity minin... The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HFZ) at the high-intensity longwall mining panel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afety analysis of coal mining under bodies of water. This paper described definitions of the highintensity mining. The processes of overburden failure transfer(OFT) were analyzed,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termination stage.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limited suspension-distance and the limited overhanging distance were proposed to judge the damage of each stratum. Mechanical models of strata suspended integrity and overhanging stability were established.A theoretical method to predict the HFZ at the high-intensity longwall mining panel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processes of OFT. Taking a high-intensity longwall mining panel(No. 11915 panel) as an example, the theoretical method proposed, the engineering analogy 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Regulation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HFZ.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ngineering analogies' result and empirical formulas' result. The ration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method proposed i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intensity MINING overburden failure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下载PDF
不同覆岩地层正断层下盘煤层开采地表下沉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绍杰 刘瑞 +3 位作者 徐贞社 哈列少科·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 邵海波 冯帆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8,共11页
断层破坏覆岩地层的整体性,影响岩土体的强度特性和变形性质,导致开采沉陷规律更为复杂。为研究不同覆岩地层与正断层共同影响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构建不同覆岩地层正断层下盘煤层开采覆岩运动与地表变形的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不... 断层破坏覆岩地层的整体性,影响岩土体的强度特性和变形性质,导致开采沉陷规律更为复杂。为研究不同覆岩地层与正断层共同影响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构建不同覆岩地层正断层下盘煤层开采覆岩运动与地表变形的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覆岩地层正断层下盘煤层开采地表下沉规律与特征,结合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表移动变形范围与松散层厚度密切相关,随松散层厚度的增加,相较于无断层一侧,地表下沉盆地在断层一侧的移动变形范围先减小后扩大再减小,最终与无断层一侧相同;厚基岩地质条件下,随松散层厚度增加,地表产生裂缝的位置由断层露头先向采空区偏移后向断层上盘偏移;厚松散层地质条件下,松散层吸收了断层诱发的非连续变形,随松散层厚度增加,地表由偏态下沉盆地逐渐变为对称的下沉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覆岩地层 正断层 下盘煤层 覆岩破坏 地表移动变形
下载PDF
煤矿全生命周期绿色开采研究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家林 鞠金峰 +5 位作者 轩大洋 秦伟 朱卫兵 胡国忠 王晓振 谢建林 《绿色矿山》 2023年第1期79-90,共12页
煤矿绿色开采理念提出20 a来,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取得了重大创新进展,但在精确量化预测、提效降本控制等方面与生产实际需求仍然存在差距。阐述了煤矿全生命周期绿色开采技术框架,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方向和建议。在... 煤矿绿色开采理念提出20 a来,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取得了重大创新进展,但在精确量化预测、提效降本控制等方面与生产实际需求仍然存在差距。阐述了煤矿全生命周期绿色开采技术框架,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方向和建议。在基础理论方面,应遵循关键层理论的“全地层”学术思想,深入研究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及其对岩层移动的影响,建立自下而上涵盖煤层直至地表的全地层移动时空动态模型,实现采动应力、裂隙与沉陷的定量预测,最终形成不同地质开采条件下岩层移动的数字孪生模型。在技术方面,需充分利用岩层移动规律,研究发展适应煤矿高效生产的低成本绿色开采技术,具体而言,重点攻关方向之一是“一注五减”绿色开采解决方案,针对绿色开采中采动损害控制领域面临的煤矿充填材料不足问题与“双碳”目标,研发“煤矸石+粉煤灰+CO_(2)”覆岩隔离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实现减沉(减少地表沉陷)、减漏(减少地下水漏失)、减震(减少应力集中与矿震)、减排(减少固废排放)、减碳(减少CO_(2)排放)等“五减”绿色开采效果。另一个需要重点攻关的方向是采动破坏含水层的修复技术,特别是在西部生态脆弱矿区(尤其是浅埋煤层),需给予充分重视,建议借鉴采后土地复垦,通过相关技术与标准研究将含水层修复列为必备环节,进一步落实全生命周期绿色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移动 关键层 覆岩隔离注浆充填 含水层修复 绿色开采
下载PDF
矿山采动覆岩内部岩移原位监测技术进展及应用
8
作者 朱卫兵 王晓振 +3 位作者 谢建林 赵波智 宁杉 许家林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共12页
覆岩内部岩移原位监测技术具备适应深井高承压水特厚煤层开采复杂地质条件、多层位动态监测、高精度远程实时在线传输等技术特点,可为矿山企业开展顶板灾害防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从煤炭开采应用实践背景出发,系统回顾了采动覆岩内部... 覆岩内部岩移原位监测技术具备适应深井高承压水特厚煤层开采复杂地质条件、多层位动态监测、高精度远程实时在线传输等技术特点,可为矿山企业开展顶板灾害防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从煤炭开采应用实践背景出发,系统回顾了采动覆岩内部岩移原位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进展和应用效果。结合我国矿压理论及岩移监测技术发展历史,全面介绍了矿山采动覆岩内部岩移原位监测技术的重要阶段,阐述了该技术在多维实时协同监测、无人在线监测和深部岩移监测3个方面所取得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结合补连塔煤矿、同忻煤矿、高家堡煤矿等矿井监测工程实例,展示了采动覆岩内部岩移原位监测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该技术在不同类型矿区、不同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指出矿山采动覆岩内部岩移原位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精确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即通过优化传感器性能和布置方案等提高监测精度和准确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分析和预测,将原位监测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形成完整的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内部岩移监测 顶板灾害 矿压显现 冲击地压 岩层控制 关键层
下载PDF
浅埋薄基岩采场覆岩破断特征及其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国建 杨富强 +1 位作者 高学丰 姜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113,共6页
以高家梁煤矿201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借助物理相似材料试验及UDEC数值模拟对浅埋薄基岩开采条件下工作面覆岩破断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至48 m处直接顶开始产生离层并垮入采空区,推进至72 m处时,基本顶在自重及上覆载... 以高家梁煤矿201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借助物理相似材料试验及UDEC数值模拟对浅埋薄基岩开采条件下工作面覆岩破断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至48 m处直接顶开始产生离层并垮入采空区,推进至72 m处时,基本顶在自重及上覆载荷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破断,覆岩经历了弯曲下沉、触矸压实、最终稳定等一系列过程,最大破坏高度达152 m;数值模拟同样再现了工作推进过程中顶板破坏演化特征,工作面推进至150 m时顶板破断运动至稳定状态,覆岩最终破坏高度达100 m左右;最后通过井下仰孔分段注水观测法对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现场实测,实测覆岩破坏高度约为采高的25倍,与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表明20107工作面回采对上覆含水层影响有限,可为类似矿井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覆岩破坏 UDEC 岩层移动 导水裂隙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和善煤矿“两带”高度数值模拟及实测研究
10
作者 郝钢 于鼎豪 +2 位作者 徐营 王力 刘宏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4-179,共6页
为探究上位煤层采动影响对下位煤层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层间距上位煤层底板断裂带深度与下位煤层覆岩“两带”高度变化规律,并以实际工作面为背景,采用双端堵水器对... 为探究上位煤层采动影响对下位煤层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层间距上位煤层底板断裂带深度与下位煤层覆岩“两带”高度变化规律,并以实际工作面为背景,采用双端堵水器对覆岩“两带”高度进行实测。结果表明:9+10号煤垮落带高度为10.6 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45.79 m,上位煤层开采对下位煤层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存在一定影响,且基本呈负相关趋势,上下两煤层导水裂隙带存在贯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DEC数值模拟 煤层群 覆岩运动 垮落带 导水裂隙带 现场实测
下载PDF
煤层开采覆岩运动破坏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
11
作者 舒自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9期59-62,共4页
为探究煤矿煤层开采过程中的覆岩运动破坏,以潘二煤矿11111、11113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为基础,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的方法,建立工作面相似材料模型,将模型中11、13煤层采出;发现当开采推进距离未达到顶板极限跨距时,关键层上方的岩层基本... 为探究煤矿煤层开采过程中的覆岩运动破坏,以潘二煤矿11111、11113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为基础,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的方法,建立工作面相似材料模型,将模型中11、13煤层采出;发现当开采推进距离未达到顶板极限跨距时,关键层上方的岩层基本无运动,当超过顶板极限跨距后,覆岩开始迅速变形垮落,采动结束后模型未能达到充分采动,产生的裂隙带形状近似拱形,弯曲带产生法向弯曲,但仍具有整体性;通过观测线下沉值可知,煤层采动所产生的空间由下向上传递时,下沉值及下沉空间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覆岩运动 相似材料 模拟实验 潘二煤矿
下载PDF
赵固二矿11050工作面矿压显现与覆岩移动规律
12
作者 李俊峰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11期70-73,共4页
为研究赵固二矿深埋煤层在上覆薄基岩条件下的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赵固二矿1105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不同采高条件下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高为3.5 m时,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 为研究赵固二矿深埋煤层在上覆薄基岩条件下的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赵固二矿1105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不同采高条件下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高为3.5 m时,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32 m,周期来压步距为10.4m,覆岩破坏高度为172.8 m;采高为6 m时,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35 m,周期来压步距为16.6 m,覆岩破坏高度为143 m。根据支架工作阻力分析得到,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9.3 m,工作面中部矿压显现更剧烈,来压强度大时,煤壁片帮和冒顶较为严重。研究结论为赵固二矿煤层矿压治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模拟 矿压显现 覆岩移动 初次来压 周期来压
下载PDF
采空区管理新技术在4603工作面的应用
13
作者 黄志杰 《江西煤炭科技》 2023年第2期61-64,68,共5页
针对神州煤矿8#煤层4603综采工作面采煤效率低,采煤产生的矸石运输困难、处理困难等问题,提出矸石充填和自然冒落管理采空区新技术,设计开采流程、开采工艺,分析充垮比、充实率对工作面覆岩移动、围岩应力的影响,进而对工作面进行计算... 针对神州煤矿8#煤层4603综采工作面采煤效率低,采煤产生的矸石运输困难、处理困难等问题,提出矸石充填和自然冒落管理采空区新技术,设计开采流程、开采工艺,分析充垮比、充实率对工作面覆岩移动、围岩应力的影响,进而对工作面进行计算设计。4603工作面应用矸石充填和自然冒落混合管理采空区新技术进行开采作业,5个月内工作面采煤80 Mt,充填矸石30 Mt,有效解决开采中矸石问题,提升了开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矸石充填 自然冒落 覆岩移动
下载PDF
条带煤柱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结构模型及运动规律 被引量:72
14
作者 陈绍杰 郭惟嘉 +1 位作者 周辉 温国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1-1086,共6页
以岱庄煤矿2351膏体充填工作面为例,研究了条带煤柱膏体充填开采覆岩时空结构模型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覆岩由"C"型空间结构逐渐转化成不等高支撑的铰接岩梁;工作面的直接顶板即为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33.6... 以岱庄煤矿2351膏体充填工作面为例,研究了条带煤柱膏体充填开采覆岩时空结构模型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覆岩由"C"型空间结构逐渐转化成不等高支撑的铰接岩梁;工作面的直接顶板即为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33.6 m,前4次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18.3、8.8、13.7、9.0 m;覆岩重力主要作用在工作面前方煤壁和充填膏体上,顶板超前应力和影响范围较小,主要影响范围小于15 m;2351工作面在现行工艺技术条件下,最大合理控顶距为8.8 m,充填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为27 MPa、合理初撑力为2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煤柱 充填开采 覆岩运动 结构模型 开裂 来压步距
下载PDF
矿山覆岩移动特征与安全开采深度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铀 白世伟 +1 位作者 杨春和 袁丛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采矿引起的矿山覆岩移动特征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此为基础,就受众多因素制约的重要问题—矿山安全开采深度问题形成了几点认识与建议。
关键词 覆岩移动 地表移动 地面沉陷 安全开采深度
下载PDF
厚层坚硬石灰岩顶板深孔预裂爆破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焦振华 王浩 +1 位作者 卢志国 张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6,共6页
为解决厚层坚硬石灰岩顶板煤层开采过程中悬顶面积大的问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采用深孔预裂爆破技术控制初次来压步距。研究表明:原生顶板条件下,根据关键层理论预计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59.2 m,顶板来压非... 为解决厚层坚硬石灰岩顶板煤层开采过程中悬顶面积大的问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采用深孔预裂爆破技术控制初次来压步距。研究表明:原生顶板条件下,根据关键层理论预计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59.2 m,顶板来压非常强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深孔爆破裂纹扩展特征,在开切眼实施深孔预裂爆破后,沿炮孔径向产生大量次生裂隙,破坏了K2石灰岩的完整性。根据爆破过程中炮孔周围监测点应变响应特征,确定炮孔间距为6 m。支架工作阻力在线监测系统显示初次来压步距平均值为34.3 m,动载系数为1.35。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减小24.9 m,来压强度减弱,实现了工作面初采阶段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深孔预裂爆破 初次来压步距 覆岩运动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岩体冒落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左建平 赵洪宝 +1 位作者 杨建立 彭瑞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得到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岩体冒落规律,采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数值模拟分析DDA软件研究不同回采阶段大采高综放开采工作面的应力场及煤岩体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回采,采场周围的圆形应力场逐步转变为椭圆形应力场,且出现... 为得到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煤岩体冒落规律,采用改进的非连续变形数值模拟分析DDA软件研究不同回采阶段大采高综放开采工作面的应力场及煤岩体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回采,采场周围的圆形应力场逐步转变为椭圆形应力场,且出现3个明显的分区,即应力释放区、应力升高区及两者间的过渡区,同时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较为复杂,而垂直位移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垂直位移的变化可将上覆岩层划分为"三带",得到了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和顶煤运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开采 非连续变形数值软件DDA 椭圆形应力场 覆岩移动 顶煤运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场覆岩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唐芙蓉 王连国 +2 位作者 贺岩 韩猛 陆银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2,共4页
根据煤炭地下气化场实际地质结构,考虑高温对燃空区上覆岩层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RFPA建立模型分析燃空区覆岩结构运动及"三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燃空区上覆岩层出现明显的"三带"特征。燃空区老顶关键层初次... 根据煤炭地下气化场实际地质结构,考虑高温对燃空区上覆岩层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RFPA建立模型分析燃空区覆岩结构运动及"三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燃空区上覆岩层出现明显的"三带"特征。燃空区老顶关键层初次来压步距约为42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2m。②随着燃空区扩展,燃烧煤壁前方形成剪应力集中区,由下向上发展成拱形分布;煤壁前方形成应力增高区,煤层支承压力增高系数为2.0~2.3。③随着燃空区扩展,上覆岩层的移动范围及下沉量逐步增大;老顶关键层出现初次破断及周期来压后,厚硬岩层下沉量明显增大;同一时刻距离煤层越近的顶板,其垂直位移越大;上覆岩层位移下沉曲线基本呈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燃空区 覆岩运动 三带
下载PDF
似膏体充填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永奎 郝建 +2 位作者 尚亚平 孙婷婷 展晓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7,36,共4页
为研究似膏体充填开采覆岩运动规律,采用自行研发的矿压传感器对曹庄煤矿81006似膏体充填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得到了81006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充填体内垂直应力及已充填区域内顶底板移近量。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1... 为研究似膏体充填开采覆岩运动规律,采用自行研发的矿压传感器对曹庄煤矿81006似膏体充填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得到了81006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充填体内垂直应力及已充填区域内顶底板移近量。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10 m左右,煤壁前方应力场为单一的弹性应力分布;已充填区域内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04 mm,充填体压缩率约为5.2%;充填体内应力计进入稳定状态后应力为15.06 MPa,与原岩应力13.75 MPa相近,充填体接顶效果较好,充填体可以支承上覆岩层的全部质量;工作面充填后,矿压显现较弱,覆岩较稳定,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膏体充填 覆岩运动 支承压力 充填材料接顶
下载PDF
不等长工作面台阶区域覆岩运动诱冲机制及防治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杨杨 张士川 +2 位作者 高立群 孔德志 孔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83-3290,共8页
针对阳城煤矿不等长工作面台阶区域发生冲击地压灾害问题,基于工作面特殊布置方式及覆岩赋存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了台阶区域覆岩结构运动特征和围岩应力演化规律,研究了台阶区域冲击地压诱发机制。研究结... 针对阳城煤矿不等长工作面台阶区域发生冲击地压灾害问题,基于工作面特殊布置方式及覆岩赋存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了台阶区域覆岩结构运动特征和围岩应力演化规律,研究了台阶区域冲击地压诱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304工作面台阶区域覆岩经历了"OX-S-C"型较为复杂的结构演变,覆岩空间结构由OX向S型转换时,顶板岩层大面积破断下沉,在台阶区域形成多个悬臂梁结构,越往高位,悬臂梁长度越大;受覆岩运动和采动应力场叠加影响,煤岩体形成高应力集中区,在顶板岩层动载冲击作用下,煤岩体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诱发冲击地压。采用COMSOL软件对不同卸压钻孔参数下煤体应变能分布特征进行模拟研究,优化了台阶区域卸压钻孔参数。根据模拟结果,随着钻孔孔径、孔深增大及间距减小钻孔卸压效果越明显,考虑工程实际,确定孔径为150 mm、孔深为30 m、间距为1 m为合理有效的卸压钻孔参数,并应用于1302工作面台阶区域的冲击地压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长工作面 台阶区域 冲击地压 覆岩运动 钻孔卸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