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fulness of Newly Devised Clomiphene Citrate Administration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in Ovulation and Pregnancy
1
作者 Makoto Kawamura Misaki Akiyama +3 位作者 Remi Nakajima Eri Satoi Yoko Ogaki Rieko Kanda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4年第4期637-649,共13页
Objective: Since not all women wish to conceive a child through aggressive treat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usefulness of modified repeated intracyclic clomiphene citrate (CC) therapy (repeated CC therapy) as a newly de... Objective: Since not all women wish to conceive a child through aggressive treat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usefulness of modified repeated intracyclic clomiphene citrate (CC) therapy (repeated CC therapy) as a newly devised administration method. Methods: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CC administration on menstrual cycle length and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ovulation and pregnancy in 220 women who received CC at our hospital.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group received 50 mg per day for five days, starting on the fifth day of menstruation (withdrawal bleeding). Groups with and without menstrual cycle shortening after conventional CC administration were compared. The repeated CC therapy group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non-shortened group. Repeated CC therapy was administered for the first five days as i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a second five-day repeat treatment was administered after an interval of five to seven days. Pregnancy rates, including indirect pregnancies, were evaluated b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Results: Ovulation and pregnancy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shortened group than in the non-shortened group (P < 0.001 and P = 0.010, respectively). Even in the non-shortened group, ovulation and pregnancy rates including indirect pregnanci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ovulation was observed with repeated CC therapy (P < 0.001 and P = 0.02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hose menstrual cycle was not improved or shortened, repeated CC therapy as the newly devised CC administration method is useful as the next step after the conventional CC administr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miphene Citrate INFERTILITY Menstrual cycle ovulation induction
下载PDF
诱导排卵失败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王涛 王辉 +1 位作者 师娟子 范丽娟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22-727,共6页
目的探讨在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女性群体中,诱导排卵(OI)失败转人工周期(AC)治疗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影响OI成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首次FET治疗的478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在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女性群体中,诱导排卵(OI)失败转人工周期(AC)治疗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影响OI成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首次FET治疗的4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治疗结果分为OI成功组(277例)和OI失败组(20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OI成败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62.45%vs.59.70%)和活产率(53.43%vs.51.74%)均无显著差异(P>0.05);OI失败组的基础LH水平显著高于OI成功组(P=0.03)。调整变量后,发现基础LH水平是影响OI成败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79,95%CI(1.020,1.141),P=0.008]。结论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女性FET移植前OI成败与妊娠结局无关。基础LH水平是OI成败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诱导排卵 人工周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月经周期不规则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剑云 胡欣叶 +4 位作者 焦雪丹 邱绮 梁怡婳 林海燕 张清学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和促排卵方案准备内膜,对月经不规则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月经不规则、年龄≤40岁、可...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和促排卵方案准备内膜,对月经不规则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月经不规则、年龄≤40岁、可利用冷冻胚胎≥3的19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n=105)和促排卵方案组(OI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HRT组和OI组的活产率分别为36.19%和44.8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差异(P>0.05)。OI组的内膜厚度[10.00(9.00,11.00)mm]显著大于HRT组[8.40(8.00,9.10)mm](P<0.05)。结论对于月经不规则患者FET周期,HRT方案与OI方案准备内膜的妊娠结局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内膜准备方案 激素替代周期 促排卵方案 活产率
下载PDF
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冻融胚胎移植的影响
4
作者 祁晓晨 王晓瑾 +1 位作者 惠燕 叶红 《巴楚医学》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0年3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FET治疗的薄型内膜患者,据方案不同分三组:A组为改良的自然周期、B组为激素替代周期、C组为诱... 目的: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0年3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FET治疗的薄型内膜患者,据方案不同分三组:A组为改良的自然周期、B组为激素替代周期、C组为诱导排卵周期,比较患者基本情况、用药特征、临床结局等。结果:基本情况方面,B组的既往移植失败次数低于A组和C组(P<0.05)。周期特征方面,与A组和C组相比,B组内膜转化日雌二醇水平、转化时月经周期天数更高,转化日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更低(均P<0.05)。临床结局方面,三组间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接受FET治疗的薄型内膜患者,尽管改良的自然周期组和诱导排卵周期组患者的既往移植失败次数高于激素替代周期组,但三组间的的临床结局比较无明显差异。改良的自然周期和诱导排卵周期方案应用于薄型内膜FET治疗可能较激素替代周期方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冻融胚胎移植 改良的自然周期 激素替代周期 诱导排卵周期
下载PDF
供精人工授精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燕 陈小青 +5 位作者 杨晓玉 董娟 钱晓乔 王玮 冒韵东 刘嘉茵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本中心治疗的258对夫妇共行480个AID治疗周期,根据女方年龄分成≤30岁和≥31岁两组。结果:480个AID治疗周期共获得120例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25.00%...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本中心治疗的258对夫妇共行480个AID治疗周期,根据女方年龄分成≤30岁和≥31岁两组。结果:480个AID治疗周期共获得120例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25.00%,累积妊娠率达46.51%。≤30岁和≥31岁两组在自然周期方案中周期妊娠率分别是29.65%、13.33%,累积妊娠率分别是51.00%、25.00%,两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促排卵方案中,两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4.02%、23.81%,累积妊娠率分别为48.86%、43.48%,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着女性年龄增长,不孕年限延长,两组AID的周期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下降,但是无统计学差异。前4个周期的周期累积妊娠率分别为24.03%、24.94%、24.69%和25.00%,无明显差异(P>0.05);第一周期与后三个治疗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分别是24.03%、39.53%、45.74%和46.51%,有显著升高趋势(P<0.01)。结论:①在AID治疗中女方年龄增高,促排卵授精方案优于自然周期授精方案。②AID至少应进行3~4次,未成功者再求助于试管婴儿等其他辅助生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供精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 促排卵 累积妊娠率
下载PDF
1,030个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的女方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许咏乐 张艳 +4 位作者 李嵘 李建芬 孟庆霞 王玮 李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女方因素。方法分析423对夫妇1,030个夫精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1)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率呈下降趋势。(2)不...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女方因素。方法分析423对夫妇1,030个夫精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女性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1)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率呈下降趋势。(2)不育年限6~9年组临床妊娠率低于≤2年组(P<0.05)。(3)继发性不育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原发性不育(P<0.01)。(4)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排卵正常的患者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夫精IUI中,女方的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均可影响妊娠率,促排卵治疗不能改善排卵正常患者的妊娠率,治疗时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率 年龄 自然周期 促排卵周期
下载PDF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叶艳娜 陈宇栋 +5 位作者 邱绮 吴泽璇 文娅 李予 杨冬梓 张清学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8周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LE+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49%、13.74%、14.95%、15.73%、19.13%、21.80%;5个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HMG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HMG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多胎妊娠率分别0%、4.26%、2.38%、9.88%、9.52%、1.72%;促排卵周期组总多胎妊娠率及其中HMG组、CC+HMG组多胎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促排卵组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对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增加多胎妊娠率。LE+HMG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 促排卵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自然周期和促排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莉 刘琦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周期对不同年龄不孕夫妇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对不孕夫妇进行的746个IUI周期。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周期组;以女方年龄35岁为界,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周期组又...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周期对不同年龄不孕夫妇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对不孕夫妇进行的746个IUI周期。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周期组;以女方年龄35岁为界,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周期组又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促排周期组又根据不同用药分为枸橼酸氯米芬+雌激素促排卵组(CC+补佳乐组)、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组(HMG组)、枸橼酸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组(CC+HMG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分娩率。结果:自然周期组妊娠率低于促排周期组,分别为11.35%和19.61%(P<0.01);流产率和分娩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促排卵组中CC+补佳乐组、HMG组、CC+HMG组妊娠率相似,分别为18.00%、25.00%和19.35%(P>0.05)。<35岁自然周期组妊娠率、分娩率低于促排周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流产率比较无差异;≥35岁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周期组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无论是采用CC+补佳乐方案、HMG方案还是CC+HMG方案,促排周期组IUI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女方年龄<35岁,促排周期是个好的选择,但女方年龄≥35岁,自然周期是个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促排卵 自然周期 妊娠率 流产率 年龄
下载PDF
2种内膜准备方案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和整合素αⅤβ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许虹 康小玲 +2 位作者 徐丽清 朱秀兰 张曦倩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2-14,25,F0003,共5页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NC)和激素替代(HRT)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整合素αⅤβ3表达的影响,探讨这2种方案对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5例NC方案和18例HRT方案RIF... 目的:比较自然周期(NC)和激素替代(HRT)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整合素αⅤβ3表达的影响,探讨这2种方案对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5例NC方案和18例HRT方案RIF患者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PR和整合素αⅤβ3的表达。结果:2组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PR、整合素αⅤβ3和间质细胞中PR表达的H-scor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C和HRT内膜准备方案对RIF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一致,此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均可应用于RIF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 排卵诱导 激素替代疗法 受体 孕酮 反复种植失败 自然周期 整合素αⅤβ3
下载PDF
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获卵数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丹 章志国 +5 位作者 郝燕 朱复希 田婷 陈大蔚 曹云霞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探讨首次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失败行再次IVF/ICSI-ET时获卵数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在12个月内行2次IVF/ICSI-ET周期的患者,根据基础窦卵泡数(b AFC)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首次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失败行再次IVF/ICSI-ET时获卵数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在12个月内行2次IVF/ICSI-ET周期的患者,根据基础窦卵泡数(b AFC)将患者分为A组(b AFC≥9)和B组(b AFC<9),分析每组前后两周期间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方案、获卵数、进入减数分裂中期II(MII期)卵子数、正常受精率、优胚率、累积妊娠率的变化,探讨影响前后周期获卵数发生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A组第二个IVF周期(cycle2)获卵数、MII期卵子数、受精率、优胚率、累积妊娠率明显高于第一个IVF周期(cycle1),前后周期中临床方案无大的变化,均以长方案为主,但cycle2每日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高于cycle1(P<0.05)。B组中相对于cycle1,cycle2获卵数、MII期卵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优胚率及累积妊娠率均提高,并且cycle2中短方案明显多于cycle1(P<0.05)。其中B组中有14例患者在cycle1中为长方案,在cycle2中转变为短方案,后者的获卵数以及MII期卵子数均高于前者(P<0.05)。结论对于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结合患者cycle1中获卵数以及Gn使用剂量,在控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情况下,cycle2中可通过适当的提高每日Gn使用剂量来提高获卵数及MII期卵子数。相对于长方案,短方案可能更适合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获卵数 重复周期 促排卵方案
下载PDF
宫腔内人工授精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管荷琴 徐丹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5期722-725,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首次行宫腔内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IH)助孕的500例临床资料,根据IUI时机的不同分为排卵前组260例、排卵后组139例、排卵前+排卵后的两次组101例。对比3组妊娠结局。结果:...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首次行宫腔内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IH)助孕的500例临床资料,根据IUI时机的不同分为排卵前组260例、排卵后组139例、排卵前+排卵后的两次组101例。对比3组妊娠结局。结果:IUI治疗后两次组生化妊娠率(22.8%)、临床妊娠率(17.8%)均高于另外两组(15.0%、15.8%,11.9%、11.5%)(P<0.05),而另外两组间无差异(P>0.05);3组流产率比较无差异(11.1%、12.5%、12.9%)(P>0.05)。3组自然周期与促排卵患者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行IUI时,选择排卵前或排卵后均能获得同等妊娠效果,但两次授精方案更有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受精时机 妊娠成功率 流产率 自然周期 促排卵周期
下载PDF
来曲唑与尿促性腺激素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欣 高小翠 +1 位作者 陈嘉彦 谢秀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妇科生殖门诊,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C)以及来曲唑(LE)、尿促性腺激素(HMG)不同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56例患者(...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妇科生殖门诊,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C)以及来曲唑(LE)、尿促性腺激素(HMG)不同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56例患者(共197个周期),对其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LE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HMG组(P<0.05),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LE组、HMG组的优势卵泡数(1.7±0.4、2.4±0.5)、排卵数(1.2±0.2、2.1±0.3)均高于NC组(1.3±0.3、1.1±0.2),其中LE组与H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及HMG组的临床妊娠率(25.4%、30.2%)均高于NC组(8%)(P<0.05),LE组与HMG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多胎妊娠率及OHSS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可有效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相比于HMG方案,LE方案既可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且可降低多胎妊娠率和OHSS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来曲唑 自然周期 促排卵 临床妊娠
下载PDF
丙氨瑞林在促排卵高危周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海燕 董华 +1 位作者 袁淑贞 王碧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6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以丙氨瑞林代替HCG在高危周期中诱发排卵的应用。方法选择多卵泡发育周期中E2水平≥6000pmoL/L,在HCG注射日给予丙氨瑞林300ug肌注,观察排卵率、妊娠率、OHSS的发生率。结果高危周期中,排卵率为92.9%,周期妊娠率46.4%,与HCG相似... 目的探讨以丙氨瑞林代替HCG在高危周期中诱发排卵的应用。方法选择多卵泡发育周期中E2水平≥6000pmoL/L,在HCG注射日给予丙氨瑞林300ug肌注,观察排卵率、妊娠率、OHSS的发生率。结果高危周期中,排卵率为92.9%,周期妊娠率46.4%,与HCG相似,但无一例重度OHSS发生。结论高危周期以丙氨瑞林代替HCG,可不必取消周期,能获得与HCG相似的排卵率、妊娠率,但能明显降低OHS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瑞林 排卵诱导 高危周期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下载PDF
无排卵障碍人群行自然周期-IUI失败后不同用药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沙沙 孙玉红 +1 位作者 李云 黎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17-19,7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自然周期-子宫腔内人工受精(NC-IUI)助孕失败后不同用药方案对后续IUI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因NC-IUI助孕失败的不孕女性,313人进入第2周期、237人进入第3周期,按照用药方案分为NC组和促排卵... 目的:探讨分析自然周期-子宫腔内人工受精(NC-IUI)助孕失败后不同用药方案对后续IUI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因NC-IUI助孕失败的不孕女性,313人进入第2周期、237人进入第3周期,按照用药方案分为NC组和促排卵方案(COS)组,COS组按照用药不同分为来曲唑(LE)组、克罗米芬(CC)组、尿促性素(HMG)组、LE+HMG组、CC+HMG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及临床妊娠率。结果:6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临床妊娠率低于HMG组和COS组(均为P<0.05);第2周期IUI助孕中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妊娠率分别为7.04%、7.69%、8.33%、13.87%、13.89%、15.91%,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与COS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期IUI助孕中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86%、0.00%、0.00%、9.00%、4.17%、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S组临床妊娠率6.59%,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排卵障碍患者行首次NC-IUI助孕失败后再次行NC方案仍可获得一定的临床妊娠率,但促排卵方案临床妊娠率更高,且以HMG、LE+HMG、CC+HMG临床妊娠率较高,推荐使用;此类人群在行IUI助孕2个周期均失败后再行IUI助孕的妊娠结局与用药方案关系甚微,可考虑更为积极的助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周期 宫腔内人工受精 促排卵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促排卵汤配合中频对排卵障碍性不孕促排卵周期的影响
15
作者 张芸榕 张嘉男 庄庆煊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34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促排卵汤配合中频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纳入的10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采取促排卵汤结合中频,对照组采取枸橼酸氯米芬片,比... 目的:研究促排卵汤配合中频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纳入的10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采取促排卵汤结合中频,对照组采取枸橼酸氯米芬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04%)较对照组(80.3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535,P=0.014);且不良反应发生率(3.92%)明显较对照组(15.6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91,P=0.046)。结论: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取促排卵汤结合中频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及排卵状况,安全性较高,为患者成功妊娠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排卵周期 中频 排卵障碍性不孕 促排卵汤
下载PDF
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16
作者 夏婷婷 李文薇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6期769-770,共2页
目的分析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方案进行IUI治疗的665对患者(共1 42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多胎妊娠率分别是0... 目的分析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方案进行IUI治疗的665对患者(共1 42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多胎妊娠率分别是0.00%和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然周期对IUI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降低多胎妊娠率,也许是IUI治疗中一个不错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 促排卵
下载PDF
小卵泡周期不孕症的诊治研究
17
作者 李惠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研究小卵泡周期不孕症的诊治。方法:对51个小卵泡周期不孕症患者先改善血供,后进行促排卵治疗。结果:本组患者51例,改善血供后,有5例妊娠。促排卵治疗后,又有29例妊娠。结论:阿司匹林和丹参可通过改善功能侧卵巢血供促进卵泡生长,... 目的:研究小卵泡周期不孕症的诊治。方法:对51个小卵泡周期不孕症患者先改善血供,后进行促排卵治疗。结果:本组患者51例,改善血供后,有5例妊娠。促排卵治疗后,又有29例妊娠。结论:阿司匹林和丹参可通过改善功能侧卵巢血供促进卵泡生长,但对卵泡似圆度无影响;克罗米芬既可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提高其形态质量,还可以改善功能侧卵巢血供;阶梯式治疗方案在不孕症治疗中有很高的成本效益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卵泡周期 阿司匹林 促排卵治疗 阶梯式治疗方案
下载PDF
排卵个数对促排卵周期供精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18
作者 李冬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19期3025-3027,共3页
目的分析促排卵周期供精人工授精(AID)中不同排卵个数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生殖科2011年1月~2017年4月行促排卵AID治疗的549个周期。根据排卵个数分为A组:1个、B组2个、C组3个、D组>3个共四组。比较各组的年龄、不孕年限、... 目的分析促排卵周期供精人工授精(AID)中不同排卵个数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生殖科2011年1月~2017年4月行促排卵AID治疗的549个周期。根据排卵个数分为A组:1个、B组2个、C组3个、D组>3个共四组。比较各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平均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并发症。结果四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平均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4.39%、37.82%、31.67%、31.2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流产率分别为13.27%、8.47%、5.26%、33.33%,D组流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A、B、C三组间流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多胎率分别是0、11.86%、10%、53.33%,D组多胎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1),B、C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的OHSS发生率分别是0、0.64%、0、2.08%,均为轻度OHSS。单个卵泡排卵未见多胎及OHSS。结论随着排卵个数的增加妊娠率并不会升高,当排卵数超过3个时大大增加了流产和多胎的风险。因此促排卵周期行供精人工授精时应以单个卵泡发育排卵为目标,并尽量将优势卵泡数控制在3个以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多胎和流产率,同时也减少OHS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个数 促排卵周期 供精人工授精
下载PDF
高龄女性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丽 葛明晓 +4 位作者 邢卫杰 蔡柳洪 陶欣 李小利 欧建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比较高龄妇女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的人工授精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高龄女性人工授精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自然周期201例,促排卵周期379例,比较两者的成熟卵泡数、妊娠率、流产率等,并分析其受不同促排卵方案... 目的比较高龄妇女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的人工授精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高龄女性人工授精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自然周期201例,促排卵周期379例,比较两者的成熟卵泡数、妊娠率、流产率等,并分析其受不同促排卵方案和不同不孕原因的影响。结果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的生化妊娠率(8.45%vs 11.60%)、临床妊娠率(7.46%vs 10.29%)、异位妊娠率(0vs 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周期流产率(8/15,53.33%)高于促排卵周期流产率(7/39,17.95%)(P<0.05)。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成熟卵泡数量,CC组(1.87±0.85)、CC+HMG组(1.80±0.75)高于LE组(1.29±0.53)、LE+HMG组(1.38±0.63)、HMG组(1.35±0.60)、rFSH组(1.35±0.48)(P<0.05);临床妊娠率CC组(1/23,4.35%)低于其他组(P<0.05);各促排卵组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患者各种不孕原因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女性的自然周期流产率高于促排卵周期流产率;高龄女性采取合适的促排卵方式可以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女性 宫腔内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 促排卵周期
下载PDF
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采取改良的自然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珊 包莉莉 +2 位作者 冯晓晔 王冬雪 杨波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采用微刺激方案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未获成功,改用改良的自然周期促排卵方案,观察其临床结局,探讨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的助孕方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中心第1周... 目的: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采用微刺激方案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未获成功,改用改良的自然周期促排卵方案,观察其临床结局,探讨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的助孕方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中心第1周期应用微刺激促排助孕治疗未获成功的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25例,第2周期改为改良的自然周期促排卵助孕方案。采取自身对照,比较2种促排卵方案中性激素水平、卵泡大小、获卵数、胚胎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改良的自然周期方案中卵泡平均直径及扳机日雌二醇(E2)水平与微刺激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1.3)mm vs.(17.8±1.0)mm,(582.1±165.9)pmol/L vs.(681.4±99.1)pmol/L,均P<0.05],获卵数低于微刺激方案[(1.0±0.0)个vs.(2.7±1.4)个],但是卵母细胞成熟率(100%)、正常受精率(100%)及优质胚胎率(80%)高于微刺激方案(分别为80.6%,81.5%,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采用改良的自然周期,虽然获卵数不及微刺激周期,但提高了胚胎质量,妊娠结局与微刺激周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技术 辅助 排卵诱导 卵巢功能低下 改良的自然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