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是丹麦?——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的路径选择
1
作者 魏文一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30,共14页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曾经尝试借鉴丹麦经验,丹麦合作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土地改革和民众教育。土地改革后的自耕农成为合作事业的主体,不过,这项变革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策动,在当时的中国,此条件尚不完全具备。且因中国土地...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曾经尝试借鉴丹麦经验,丹麦合作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土地改革和民众教育。土地改革后的自耕农成为合作事业的主体,不过,这项变革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策动,在当时的中国,此条件尚不完全具备。且因中国土地权益错综复杂,以及土地承载了不可估量的伦理和情感价值,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困难重重。至于民众教育,丹麦民众学校以“最大的是爱”为训,将爱己、爱神与爱邻人统合在一起。在实际生活的教育中,在“家庭化”的氛围里,乡村青年过的是有爱的团体生活,也为离校后从事农村合作做足了准备。与之不同,我们的民众教育则从“人生有情”的民族精神出发,激起乐生之心。乐生之后才有乐群(合作精神)、乐业(合作事业),个人无所计较,不顾得失,合作乃人生情谊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麦 合作 自耕农
下载PDF
重建农地自耕农所有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躬林 林章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2,共5页
文章指出农地集体所有制必然要求农地的平均分配 ,这不仅使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地块细碎、劳动生产率低下 ,而且由于产权主体与边界不清 ,难以实现农地有效流转并激励农户投入的热情。而农地国有化会进一步疏远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同时 ... 文章指出农地集体所有制必然要求农地的平均分配 ,这不仅使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地块细碎、劳动生产率低下 ,而且由于产权主体与边界不清 ,难以实现农地有效流转并激励农户投入的热情。而农地国有化会进一步疏远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同时 ,运作的交易费用可能过高。因此 ,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应该是自耕农所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国有制 自耕农所有制
下载PDF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中国文化整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毅 范建平 梁嘉骅 《科技与管理》 2005年第1期111-114,共4页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遭遇跨文化管理的障碍,如何有效克服文化障碍成为管理的首要任务。在研究了大量在华投资企业失败的案例后,认为在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整合中国文化是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具体的文化整合点以及整合措施。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 跨文化管理 文化整合 文化差异
下载PDF
“农民集体”与“集体经济组织”:谁为集体所有权人?——风险界定视角下两者关系的再辨析 被引量:57
4
作者 于飞 《财经法学》 2016年第1期44-50,共7页
我国既有规范性文件在"集体所有权人为谁"的问题上表述不一,理论上也争议巨大。而无论是集体所有权人为"农民集体"还是为"集体经济组织"的观点,都无法回避集体资产经营者破产后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的风险... 我国既有规范性文件在"集体所有权人为谁"的问题上表述不一,理论上也争议巨大。而无论是集体所有权人为"农民集体"还是为"集体经济组织"的观点,都无法回避集体资产经营者破产后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的风险。笔者认为,集体所有权人为"农民集体","农民集体"投资设立"集体经济组织"。关键在于,"农民集体"并非、也不需要以土地所有权进行投资,而只需以各种用益物权进行投资。经营失败的"集体经济组织"需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包括前述用益物权偿债,土地所有权不被波及。用益物权期限届满后,土地所有权基于弹力性恢复其完满状态,"农民集体"又可以设立各类用益物权,并再次向新的"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以上设计,可望兼顾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稳定、集体经济组织的真正市场主体化、农民生存保障不被根本破坏等多个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体 集体经济组织 集体所有权人 风险界定
下载PDF
适时加速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被引量:1
5
作者 义旭东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0-72,共3页
当前农地经营模式单一 ,农业面临严峻的市场与国际竞争。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农户承包地经营方式有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土地流转明显加快。鉴此 ,应根据各地农村经济实际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地经营... 当前农地经营模式单一 ,农业面临严峻的市场与国际竞争。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 ,农户承包地经营方式有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土地流转明显加快。鉴此 ,应根据各地农村经济实际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地经营方式 ,以振兴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使用权 流转 规模经营 业主+农户
下载PDF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台湾农地改革及农地所有权变更探析
6
作者 沈杰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第5期6-10,共5页
我国台湾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所进行的土地改革是相对较为成功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渐进改革。该文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探究台湾农地改革的原因及其过程,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证台湾农地改革的经济绩效,并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台湾农地改革是... 我国台湾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所进行的土地改革是相对较为成功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渐进改革。该文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探究台湾农地改革的原因及其过程,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证台湾农地改革的经济绩效,并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台湾农地改革是如何兼顾地主利益和保护自耕农利益的,借此说明台湾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土地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农地改革的妥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农地改革 公平与效率 自耕农 洛伦兹曲线
下载PDF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扶植自耕农运动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卢伟明 张艳飞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财政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同时,大批农民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农村社会,国民政府从1941年开始召开了多次会议,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扶植自耕农。在这一过程中,全国14个省的8...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财政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同时,大批农民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农村社会,国民政府从1941年开始召开了多次会议,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扶植自耕农。在这一过程中,全国14个省的82个县中创设了多个实验区,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甘肃的湟惠、福建的龙岩以及绥远的后套,成效更为显著。但由于所需费用巨大,且政府态度消极等原因,这一政策最终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后期 国民政府 自耕农
下载PDF
自耕农概念与标准的认识——以近代河北自耕农问题为例
8
作者 符孟标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4-128,共5页
自耕农的概念和标准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取得一致认识.针对当前这一争议,本文以河北为例,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自耕农概念和标准做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界定.
关键词 自耕农 河北 近代
下载PDF
刘宋政权重视赈民的原因
9
作者 张玲玲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巩固统治,历代封建统治者均会采取赈民的措施,但一般均是在发生自然灾害之时。然而,刘宋政权所颁布的大量的赈民诏书及所采取的赈民措施却并不出自这一原因。
关键词 审宋政权 赈民 流民 自耕农经济
下载PDF
刘恒小说中的窑主和雇工形象解读
10
作者 卢海霞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2-83,86,共3页
"新写实"作家刘恒在其农村题材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农民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其中的窑主和雇工形象的解读,使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中国农民的人生做出深刻反思。
关键词 刘恒 农民形象 窑主 雇工
下载PDF
清末山东农村家族财产代际传递研究——以广饶杜氏家族地契、分家书和继单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静雯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93,共12页
中国封建私有制社会,土地作为农民家族财产,有横向流转与纵向流转之分。所谓横向流转是指土地的平等买卖,即通过立卖地契的土地交易。纵向流转是指土地作为家族财产,以定立分家书、继单等契约文书的方式,在家族成员间的代际传递。
关键词 自耕农 地契 分家书 继单
原文传递
农地法权中农户的概念界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昭军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46,共4页
文章认为,应坚持农户的主体地位。农户是由享有实际承包土地资格与实际土地分配份额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构成的组织,其成员须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须具有发包方分配的土地。农户成员不等同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亦不等同于家庭成员;农户... 文章认为,应坚持农户的主体地位。农户是由享有实际承包土地资格与实际土地分配份额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构成的组织,其成员须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须具有发包方分配的土地。农户成员不等同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亦不等同于家庭成员;农户不等同于农村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系农户所有,成员按份共有,承包土地系家庭成员合伙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主体 农户 按份共有 合伙经营
原文传递
农村宅基地代码编制规则研究与应用——以安达市吉星岗镇吉星村为例
13
作者 易湘生 胡华浪 +7 位作者 许家俊 赵春梅 尹衍雨 赵予萌 顾晓珊 王亚鑫 张儒侠 李凤霞 《中国农业信息》 2022年第3期42-51,共10页
【目的】建立统一的农村宅基地代码编制规则是开展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方法】在吸收、消化国内外相关编码的基础上,文章将宅基地所有权人、农户、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人和农民房屋作为农村宅基地编码内容,提出了相应... 【目的】建立统一的农村宅基地代码编制规则是开展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方法】在吸收、消化国内外相关编码的基础上,文章将宅基地所有权人、农户、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人和农民房屋作为农村宅基地编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和赋码规则,并以安达市吉星岗镇吉星村为例,对编码进行了应用。【结果】(1)各编码内容体现了农村宅基地的权利要素构成,符合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2)各编码内容以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符合国家行政管理原则,能够与其它相关编码体系进行有效衔接,有助于农村宅基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3)以宅基地所有权人为基础进行统一编码,能够很好地反映各编码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结论】研究对提高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效率和促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所有权人 农户 宅基地使用权人 宅基地 农民房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