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thin organic polymer with p-πconjugated structure for simultaneous photocatalytic disulfide bond generation and CO_(2)reduction
1
作者 Linquan Hou Zhunyun Tang +6 位作者 Guojiang Mao Shiheng Yin Bei Long Tao Ouyang Guo-Jun Deng Atif Ali Ting So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39-647,I0016,共10页
Combining photocatalytic organic reactions with CO_(2)reduction is an efficient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mode,but it is still limited by the organic species that can be matched and the low conversion.Herein,ultrathin ... Combining photocatalytic organic reactions with CO_(2)reduction is an efficient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mode,but it is still limited by the organic species that can be matched and the low conversion.Herein,ultrathin organic polymer with p-πconjugated structure(TPP)was rationally designed and prepared,and showed a high yield of CO(15.2 mmol g^(-1))and conversion of SAS coupled products(100%),far exceeding the organic polymer with P=O structure.The enhanced photoredox activity of TPP is ascribed to the orbit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rbital on phosphorus and theπ-orbitals of aromatic,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photoinduced charge carrier separation and improve the CO_(2)adsorption capacity.TPP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dehydrocoupling of various benzyl mercaptans to the corresponding SAS bond products.This work provides a new concept for the efficient synthesis of disulfide bonds combined with CO_(2)reduction in a photoreac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tic coupled reaction disulfide bond CO_(2)reduction High activity organic polymer
下载PDF
Effect of Reduction on Bonding Interface of Hot-rolled Wear-resistant Steel BTW1/Q345R Cladding Plate 被引量:1
2
作者 支晨琛 马立峰 +2 位作者 HUANG Qingxue HUANG Zhiquan LIU Pengtao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8年第4期952-958,共7页
Wear-resistant cladding plates consisting of a substrate(Q345 R) and a clad layer(BTW1) were bonded through hot rolling at the temperature of 1 200 ℃ and a rolling speed of 0.5 m/s.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ladd... Wear-resistant cladding plates consisting of a substrate(Q345 R) and a clad layer(BTW1) were bonded through hot rolling at the temperature of 1 200 ℃ and a rolling speed of 0.5 m/s.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cladding plate was also tested after being heat treated.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n the interface of BTW1/Q345 R sheets under various reduction rat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EBSD. It is found that the micro-cracks and oxide films on the interface disappear when the reduction is 80%, whereas the maximum uniform diffusion distance reaches 10 μm. As a result, a wide range of metallurgical bonding layers forms, which indicates an improved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BTW1 and the Q345 R. Additionally,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unbroken oxide films on the interface are composed of Mn, Si or Cr at the reductions of 50% and 65%. The SEM fractography of tensile specimen demonstrates that the BTW1 has significant dimple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esses lower-sized dimples with the increment in reduc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toughness and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cladding plates would be improved by the increase of reduc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 high rolling reduction causes the interfacial oxide film broken and further forms a higher-sized composite metallurgical bonding interface. The peak microhardness is achieved near the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W1/Q345R clad plate hot-rolled bonding reduction oxide films FRACTOGRAPHY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的特利加压素还原烷基化条件研究
3
作者 袁芳芳 王培 +1 位作者 鲁鑫 韩晓捷 《天津药学》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优化特利加压素还原烷基化条件,解决在还原烷基化时难以完全形成双烷基化产物及处理时间较长的问题。方法:以醋酸特利加压素原料为样品,以双烷基化特利加压素的相对峰面积为评价指标,优化还原反应中还原试剂的种类、还原试剂的浓度... 目的:优化特利加压素还原烷基化条件,解决在还原烷基化时难以完全形成双烷基化产物及处理时间较长的问题。方法:以醋酸特利加压素原料为样品,以双烷基化特利加压素的相对峰面积为评价指标,优化还原反应中还原试剂的种类、还原试剂的浓度,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优化烷基化反应中碘乙酰胺的浓度及烷基化时间。结果:选择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为还原试剂,最佳还原烷基化条件为:TCEP浓度为80 mmol/L,还原温度为55℃,碘乙酰胺的浓度为120 mmol/L,还原烷基化总时间为5 min。结论:还原试剂种类、还原试剂浓度、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碘乙酰胺浓度及烷基化时间是影响特利加压素还原烷基化转化率的关键参数,成功优化了特利加压素还原烷基化反应的条件,最佳条件下双烷基化的特利加压素相对峰面积可达97%,比优化前提高了30%,反应总时间从40 min缩短至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特利加压素 二硫键 还原烷基化 高分辨质谱
下载PDF
Synthesis strategies for disulfide bond-containing polymer- 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reduction-responsive controlled release 被引量:1
4
作者 Lei LIU Peng LIU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211-226,共16页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DDS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cancer chemotherapy. Glutathione (GSH) has been supposed to the most signi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DDS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cancer chemotherapy. Glutathione (GSH) has been supposed to the most significant signal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mal tissue and the tumor cells, besides the media pH and tempera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reduction-responsive DDS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or delivery of anti-cancer drugs, based on such physiological signal. Among them, disulfide bond-containing polymers have been designed as the main tool for the purpose.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strategies for the disulfide bond- containing polymer-based DDS is focused in the present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reduction-responsive disulfide bond-containing polymer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ponsive
原文传递
用电喷雾质谱法监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中二硫键的还原过程 被引量:3
5
作者 董方霆 邱丰和 +2 位作者 廖杰 桑志红 杨松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6-58,共3页
应用电喷雾质谱方法动态监测了用巯基乙醇及二硫苏糖醇还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中二硫键的全过程,表明使用巯基乙醇还原二硫键速度较二硫苏糖醇快,并且在还原过程中有质量加和产物生成,还原过程易于观察,可为进一步对蛋白质酶切进行... 应用电喷雾质谱方法动态监测了用巯基乙醇及二硫苏糖醇还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中二硫键的全过程,表明使用巯基乙醇还原二硫键速度较二硫苏糖醇快,并且在还原过程中有质量加和产物生成,还原过程易于观察,可为进一步对蛋白质酶切进行结构鉴定提供监测方法;利用该法还可测定分子中二硫键的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键 还原 重组 人肿瘤坏死因子 RHTNF ESIMS
下载PDF
二硫键在蛋白质中的作用及其氧化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钟新 李军生 +2 位作者 阎柳娟 黄国霞 王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6-9,19,共5页
蛋白质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力的基础,含有较多的二硫键,但是目前有关二硫键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简述了二硫键的构成要素;从二硫键对蛋白质结构和表面活性影响的角度分析了二硫键的重要性;对采用打开二硫键的方法提高蛋白质表面活性的... 蛋白质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力的基础,含有较多的二硫键,但是目前有关二硫键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简述了二硫键的构成要素;从二硫键对蛋白质结构和表面活性影响的角度分析了二硫键的重要性;对采用打开二硫键的方法提高蛋白质表面活性的可行性和近年来采用氧化改性提高蛋白质表面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键 蛋白质 表面活性 氧化改性
下载PDF
煤焦边缘模型异相还原NO的Mayer键级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信晶 孙保民 +3 位作者 朱恒毅 尹书剑 张振星 钟亚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1-775,共5页
为掌握煤焦对NO异相还原反应规律,揭示焦炭氮迁移转化的微观机理,选取armchair型含氮煤焦边缘模型和zigzag型煤焦边缘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各个键的Mayer键级,研究上述各煤焦边缘模型化合物对NO气体异相吸附、还原和... 为掌握煤焦对NO异相还原反应规律,揭示焦炭氮迁移转化的微观机理,选取armchair型含氮煤焦边缘模型和zigzag型煤焦边缘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各个键的Mayer键级,研究上述各煤焦边缘模型化合物对NO气体异相吸附、还原和解吸的过程。结果表明:NO气体分子以side-on形式与armchair型含氮煤焦边缘模型发生异相还原反应,N—O键的Mayer键级达到最小值0.984 6,受热时N—O键容易发生断裂,最终释放出N2和CO;两个NO气体分子与zigzag型煤焦边缘模型发生异相还原反应,一个NO分子以side-on形式吸附在煤焦边缘模型表面,进而形成一个五元环中间体,此时O4—N5键级为最小值1.002 5,而另一个NO分子会以O-down的模式吸附在C3键位上,反应最终释放N2;Mayer键级理论可以有效地研究分子水平条件下煤焦边缘模型对NO异相还原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NO 异相还原 Mayer键级
下载PDF
部分还原和分步序列测定法定位虎纹捕鸟蛛毒素-Ⅳ二硫键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中华 梁宋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815-1819,共5页
结合部分还原和分步序列测定法确定了虎纹捕鸟蛛毒素 - 的二硫键配对方式 .在 p H=3和 40℃的条件下与还原剂三羧甲基磷酸 ( TCEP)反应 1 0 min,利用 RP-HPLC分离并分别收集含有一对和两对二硫键被还原的中间体 ,分别与 0 .5 mol/L碘乙... 结合部分还原和分步序列测定法确定了虎纹捕鸟蛛毒素 - 的二硫键配对方式 .在 p H=3和 40℃的条件下与还原剂三羧甲基磷酸 ( TCEP)反应 1 0 min,利用 RP-HPLC分离并分别收集含有一对和两对二硫键被还原的中间体 ,分别与 0 .5 mol/L碘乙酰胺溶液 ( p H=8.3 )反应 1 min,使游离巯基烷基化后 ,测定各中间体的氨基酸序列 ,从而确定虎纹捕鸟蛛毒素 - 的 3对二硫键分别为 Cys2 -Cys1 7,Cys9-Cys2 4和Cys-Cys 3 1 ( 1 -4,2 -5和 3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还原 分步序列 测定法 定位 虎纹捕鸟蛛毒素-Ⅳ 二硫键 三羧甲基磷酸 毒素多肽
下载PDF
富含二硫键的小分子肽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蒋辉 钟明鼐 +1 位作者 陈冀胜 苗振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4-223,共10页
综述了目前多肽合成领域构建2~3个二硫键的策略和对二硫键排列方式给予定位的方法。
关键词 合成 多肽合成 二硫键形成 氧化折叠 酶解
下载PDF
蛋白质的氧化重折叠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渝英 杨开宇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经过近几十年来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蛋白质氧化重折叠的机制已得到相当详细的阐明。 1 在已研究过的蛋白质中 ,大多数蛋白质都是沿着多途径而非单一、特定的途径进行氧化重折叠 ,这与折叠能量景观学说是一致的。 2 正是氨基酸残基间的... 经过近几十年来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蛋白质氧化重折叠的机制已得到相当详细的阐明。 1 在已研究过的蛋白质中 ,大多数蛋白质都是沿着多途径而非单一、特定的途径进行氧化重折叠 ,这与折叠能量景观学说是一致的。 2 正是氨基酸残基间的天然相互作用而不是非天然的相互作用控制蛋白质的折叠过程。这一结论与含非天然二硫键的折叠中间体在牛胰蛋白酶抑制剂 (BPTI)折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非相互排斥 ,因为后者仅仅是进行链内二硫键重排的化学反应所必需 ,与控制肽链折叠无直接关系。 3 根据对BPTI的研究 ,二硫键曾被认为仅仅具有稳定蛋白质天然结构的作用 ,既不决定折叠途径也不决定其三维构象。这一观点不适用于其它蛋白质。对凝乳酶原的研究表明 ,天然二硫键的形成是恢复天然构象的前提。天然二硫键的形成与肽键的正确折叠相辅相成 ,更具有普遍意义。 4 在氧化重折叠的早期 ,二硫键的形成基本上是一个随机过程 ,随着肽链的折叠二硫键的形成越来越受折叠中间体构象的限制。提高重组蛋白质的复性产率是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分子聚集外 ,在折叠过程中所形成的二硫键错配分子是导致低复性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氧化重折叠机制的阐明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上所述 ,在折叠的后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重折叠 复性率 二硫键 重组蛋白质
下载PDF
UBI-QEP法研究氧化钴上的催化还原脱硫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杰 林敬东 +3 位作者 易军 魏光 陈鸿博 廖代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2-436,共5页
应用UBI-QEP能学方法,研究了氧化钴表面上的催化还原脱硫反应.发现在CO还原SO2的过程中,低温条件下,反应遵循氧化还原(Redox)机理,即CO先与晶格氧反应在表面产生氧缺位,然后SO2在氧阴离子空穴上被还原;在高温条件下,COS中间态确实存在,... 应用UBI-QEP能学方法,研究了氧化钴表面上的催化还原脱硫反应.发现在CO还原SO2的过程中,低温条件下,反应遵循氧化还原(Redox)机理,即CO先与晶格氧反应在表面产生氧缺位,然后SO2在氧阴离子空穴上被还原;在高温条件下,COS中间态确实存在,反应为Redox机理和COS中间态机理共同作用.中间产物SO是极不稳定的,即能很快被CO继续还原,又可以为表面氧物种所氧化.COS可抑制表面氧物种,因此能起到间接控制该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I-QEP 脱硫 单位键指标-二次指数势 氧化钴 催化还原 烟道气
下载PDF
海南产T-超家族芋螺毒素B8.1T合成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勇 吴潇洒 +1 位作者 长孙东亭 罗素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4-188,共5页
从海南产桶形芋螺中发现了一个新的T-超家族芋螺毒素B8.1T,其氨基酸序列为DCCPESPPCCH,具有两对二硫键,其连接方式为Cys2-Cys9,Cys3-Cys10。首先采用N-9-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了B8.1T线性肽,根据采用半胱氨酸保护基团的不同,... 从海南产桶形芋螺中发现了一个新的T-超家族芋螺毒素B8.1T,其氨基酸序列为DCCPESPPCCH,具有两对二硫键,其连接方式为Cys2-Cys9,Cys3-Cys10。首先采用N-9-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了B8.1T线性肽,根据采用半胱氨酸保护基团的不同,探索了3种不同的氧化方法 :(1)两步氧化法;(2)One-pot方法 ;(3)自由氧化法。同时对提高芋螺毒素氧化折叠效率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对B8.1T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可合成正确折叠的芋螺毒素B8.1T,其中两步氧化法和One-pot法合成效率高于自由氧化法,自由氧化折叠条件的优化表明,折叠反应添加物等能提高正确折叠产物的积累效率。B8.1T的动物活性试验显示,当对小鼠进行颅内给药时,对其行为活动产生抑制效应,而对肌肉给药的金鱼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超家族芋螺毒素 固相多肽合成 氧化折叠 二硫键形成
下载PDF
胃蛋白酶结合柱后在线还原法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二硫键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海龙 任伟成 +1 位作者 宗利 王英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8-518,共11页
建立了一种利用胃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酶切,结合柱后在线还原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蛋白质二硫键的方法。在酸性体系中,采用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蛋白质二硫键的原有构象;柱后在线还原法的应用能够弥补胃蛋白... 建立了一种利用胃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酶切,结合柱后在线还原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蛋白质二硫键的方法。在酸性体系中,采用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蛋白质二硫键的原有构象;柱后在线还原法的应用能够弥补胃蛋白酶酶切位点专一性差、数据解析困难等不足。本研究将二者相结合并成功用于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的二硫键和未配对半胱氨酸。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测得经N-乙酰马来酰亚胺烷基化处理的rhG-CSF中二硫键配对方式为Cys36-Cys42和Cys64-Cys74,Cys17全部被烷基化试剂结合,且未检测到二硫键错配,实现了二硫键的完全定位。不经过烷基化处理,采用本方法测得rhG-CSF中Cys36-Cys42、Cys64-Cys74和Cys17的错配比例分别为9.1%、0%和12.6%;基于胰凝乳蛋白酶的常规方法检测到的二硫键错配比例依次为73.4%、58.1%和97.5%;采用Glu-C和胰蛋白酶联合酶解的常规方法检测到的错配比例依次为40.3%、5.2%和22.3%。与常规方法相比,本方法检测到的二硫键错配比例更低,测定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二硫键在蛋白分子内的实际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 二硫键 柱后在线还原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采用抗体内二硫键制备抗体药物偶联物研究进展
14
作者 姜斌 冯兴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4,共3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近年来成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的新热点。ADC通常由抗体、接头(linker)和药物3部分组成。制备抗体-药物偶联物有很多方法,采用抗体上有限的几个链间二硫键与带有马来酰亚胺接头的药物连接,这...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近年来成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的新热点。ADC通常由抗体、接头(linker)和药物3部分组成。制备抗体-药物偶联物有很多方法,采用抗体上有限的几个链间二硫键与带有马来酰亚胺接头的药物连接,这样的偶联物可以直接由两个简单的步骤来完成:抗体链间二硫键的还原和与带有接头的药物进行偶联。制备偶联药物过程中的抗体还原程度的检测以及药物载量测定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二硫键 还原 药物载量
下载PDF
大肠杆菌L-酒石酸脱氢酶β亚基体外分子交联
15
作者 徐燕 高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85-1489,共5页
为证明高音等提出的蛋白质交联三步假说,通过PCR技术扩增大肠杆菌L-酒石酸脱氢酶β亚基(L-tartrate dehydratase beta subunit,TtdB)野生型与Cys/Ser突变型目的基因,构建带6×His标签的诱导型表达载体pTrcHisC-TtdB。重组蛋白以包... 为证明高音等提出的蛋白质交联三步假说,通过PCR技术扩增大肠杆菌L-酒石酸脱氢酶β亚基(L-tartrate dehydratase beta subunit,TtdB)野生型与Cys/Ser突变型目的基因,构建带6×His标签的诱导型表达载体pTrcHisC-TtdB。重组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应用TALON固定化金属亲和树脂(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IMAC)以变性的方法纯化,通过分步透析逐步去除变性剂的方法复性,复性率可达70%。将复性后的两种蛋白通过热诱导去折叠和氧化重折叠方法进行体外蛋白质分子交联实验。SDS-PAGE分析表明:野生型TtdB在其变性的临界温度反应时,出现交联二聚体和多聚体;在氧化重折叠后SDS-PAGE前加入100mmol/LDTT时,交联强度明显减弱。这种DTT打不开的交联即为异肽键交联;若在其氧化重折叠反应液中加入DTT则没有任何交联。突变型TtdB在与野生型TtdB相同的热诱导去折叠条件下,完全没有二聚体和多聚体的形成。这说明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能促进随后分子间异肽键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脱氢酶β亚基 蛋白质交联 热诱导去折叠和氧化重折叠 二硫键 异肽键
下载PDF
Alpha-芋螺毒素TxID合成方法的优化
16
作者 吴勇 朱芙蓉 +2 位作者 刘倩 长孙东亭 罗素兰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2期107-110,135,共5页
在常规两步氧化法合成的基础上,对芋螺毒素TxID第2对二硫键形成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包括有无氮气保护、氧化试剂中碘的浓度、三氟乙酸(TFA)含量、氧化时间等多个参数,研究其对TxID氧化折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保护有利于TxID... 在常规两步氧化法合成的基础上,对芋螺毒素TxID第2对二硫键形成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包括有无氮气保护、氧化试剂中碘的浓度、三氟乙酸(TFA)含量、氧化时间等多个参数,研究其对TxID氧化折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保护有利于TxID的氧化折叠,碘浓度需5~10倍于巯基浓度,TFA含量对氧化折叠影响不明显,氧化时间约5 min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芋螺毒素TxID 化学合成 碘氧化 优化 二硫键形成
下载PDF
二硫键及其连接方式对防御素抗菌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惠娴 毛若雨 +3 位作者 滕达 王秀敏 冯兴军 王建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37,共6页
防御素是一类内源性、高度稳定、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肽,对抗感染和宿主免疫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其序列内一般有6-8个保守半胱氨酸形成3-4对二硫键。二硫键对数和连接方式在维持防御素结构和抗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高活性线型及... 防御素是一类内源性、高度稳定、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肽,对抗感染和宿主免疫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其序列内一般有6-8个保守半胱氨酸形成3-4对二硫键。二硫键对数和连接方式在维持防御素结构和抗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高活性线型及低二硫键含量突变体在减少生产成本,简化生产流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防御素分子特征、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报道二硫键氧化还原状态、数量及其连接方式影响防御素抗菌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素 二硫键 氧化还原 连接 抗菌活性
下载PDF
耐热醋酸棱状芽孢杆菌中具有高的二硫键还原活性组分的提取和特性研究
18
作者 郭养浩 H.Günther H.Simon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5期592-597,共6页
用DEAE-SepharoseCL-6B层析柱从C.thermoaceticum细胞提取物中分离出的两个具有相近分子量(700)的活性组分,在MV+存在下,对二硫键具有高的催化还原活性.这两组分参与的催化还原反应不以... 用DEAE-SepharoseCL-6B层析柱从C.thermoaceticum细胞提取物中分离出的两个具有相近分子量(700)的活性组分,在MV+存在下,对二硫键具有高的催化还原活性.这两组分参与的催化还原反应不以NAD(P)H为电子供体.在实验条件下,对二硫键的催化还原活性顺序为:GSSG>硫辛酰胺>胱氨酸>硫辛酸.活性组分具有较高的反应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两组分在260、354和505(465)nm处具有特征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状芽孢杆菌 耐热 醋酸 活性组分 二硫键还原
下载PDF
水热合成二硫化钨/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氧还原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亚玲 宋力 +4 位作者 郭虎 薛海荣 王涛 何平 何建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3-640,共8页
以六氯化钨、硫代乙酰胺、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二维的二硫化钨/石墨烯(WS_2/RGO)复合材料。水热合成的WS_2/RGO具有薄层的二维结构,且由于石墨烯的存在,WS_2以较少的层数形成薄片状生长在石墨烯的表面。尝试将这种非P... 以六氯化钨、硫代乙酰胺、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二维的二硫化钨/石墨烯(WS_2/RGO)复合材料。水热合成的WS_2/RGO具有薄层的二维结构,且由于石墨烯的存在,WS_2以较少的层数形成薄片状生长在石墨烯的表面。尝试将这种非Pt类材料用于电催化氧化原反应,测试结果表明,WS_2在碱性条件下氧还原活性非常低,但是复合RGO形成WS_2/RGO复合材料后,电催化氧化原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其起始电位为-0.17 V(vs SCE),转移电子数为3.7,极限电流密度为2.5 m A·cm-2,同时其具有较好的抗甲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是因为WS_2/RGO复合材料的二维结构具有更高的电子传输速率,同时硫化钨和石墨烯可以发挥协同催化作用。这种新型的二硫化钨/石墨烯(WS_2/RGO)复合材料作为非贵金属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氧还原性能,在燃料电池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二硫化钨 还原氧化石墨烯 燃料电池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羊毛角蛋白的还原法溶解及其交联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小娟 田俊莹 王江波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49,共4页
介绍了羊毛的结构、分子量构成及其溶解方法,还原法是目前溶解羊毛角蛋白的主要方法,只切断二硫键完整地保留角蛋白的一级结构是目前角蛋白还原水解的主要方向。探讨了还原法溶解羊毛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和主张;介绍了几种新型的羊... 介绍了羊毛的结构、分子量构成及其溶解方法,还原法是目前溶解羊毛角蛋白的主要方法,只切断二硫键完整地保留角蛋白的一级结构是目前角蛋白还原水解的主要方向。探讨了还原法溶解羊毛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和主张;介绍了几种新型的羊毛溶解剂和蛋白交联的方法,鉴于目前制得的角蛋白溶液分子量较小的问题,在蛋白溶液里加入交联剂,增大角蛋白分子量是目前提高蛋白液应用性能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角蛋白 溶解 还原法 二硫键 交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