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南缘舞钢太华杂岩变泥质岩变质作用:变质P-T轨迹与锆石U-Pb年龄
1
作者 戴青青 仝来喜 +3 位作者 刘兆 李超 吴浩博 龙晓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01-2329,共29页
太华杂岩在华北中部造山带南缘舞钢地区存在出露,本文选取该地3个变泥质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锆石U-Pb年龄分析等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其普遍保留了三个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主要以矿物... 太华杂岩在华北中部造山带南缘舞钢地区存在出露,本文选取该地3个变泥质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锆石U-Pb年龄分析等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其普遍保留了三个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主要以矿物包裹体保存在石榴子石变斑晶之中,峰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主要保存在基质中,退变质阶段(M3)矿物组合以石榴子石变斑晶周围的后成合晶矿物组合为代表。石榴镁铁闪石黑云二长片麻岩M1矿物组合为Bt1+Pl1+Ilm1+Qz1±Amp1,M2矿物组合为Grt2+Bt2+Pl2+Amp2+Qz2+Mt2±Ilm2,其P-T条件为810~855℃、0.8~1.0GPa,M3矿物组合为:Bt3+Pl3+Qz3+Amp3±Ilm3±Mt3。2个石榴夕线黑云片麻岩M1矿物组合为Bt1+Sil1+Mt1+Ilm1+Qz1±Pl1±Rt1,M2矿物组合为Grt2+Bt2+Sil2+Qz2±Pl2±Ilm2±Mt2,其P-T条件为795~850℃、0.7~0.9GPa,M3矿物组合为Bt3+Sil3+Qz3±Pl3±Ilm3±Mt3±Rt3。结果表明舞钢变泥质片麻岩记录了近等温降压(TTD)的顺时针P-T轨迹,这样的P-T轨迹反映了一个碰撞造山的过程。锆石U-Pb年龄结果指示这些片麻岩源区时代为~2.86Ga,原岩形成年龄为~2.36Ga,在约1.96~1.84Ga期间经历了高级变质作用,而约1.84~1.80Ga可能代表了其退变质作用时间。这表明中部造山带的南部可能经历了一期拉长的构造-热事件(约1.96~1.80Ga),持续时间长达~160Myr之久,可能代表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在古元古代沿着中部造山带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中部造山带 舞钢地区 太华变质杂岩 变质p-T轨迹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额的统一评价
2
作者 李畅 刘玲 +5 位作者 舒能川 曹超维 宿阳 陈永静 肖越 刘萍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2期77-86,131,共11页
采用基于Z_(P)模型的裂变产额统一评价方法,开展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额评价,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获得优化的模型参数,基于获得的模型参数计算入射能量为裂变谱(F)和14 MeV(H)的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独立产额和累积产额,并建立了ENDF/B-V... 采用基于Z_(P)模型的裂变产额统一评价方法,开展中子诱发^(238)U裂变产额评价,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获得优化的模型参数,基于获得的模型参数计算入射能量为裂变谱(F)和14 MeV(H)的中子诱发^(238)U裂变的独立产额和累积产额,并建立了ENDF/B-VI格式数据库。该评价方法包含了裂变独立产额、累积产额和衰变数据相互关联的物理机制,可以获得自洽的产额数据,解决了传统评价方法产额不自洽的问题,同时可以获得缺失或者缺乏实验数据的产额。与国际现有产额数据库比较,本工作评价的累积产额与实验数据的符合度χ^(2)=7.1(F)和2.9(H),与ENDF/B-VIII.0裂变产额子库的χ^(2)=8.0(F)和57.3(H)、JEFF-3.3裂变产额子库的χ^(2)=57.0(F)和74.2(H)相比,有较好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产额 裂变产额评价 Z_(p)模型 n%pLuS%^(238)u
下载PDF
双U/f下垂控制下双极MMC-HVDC系统交流阻抗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李鹏坤 王跃 +3 位作者 冯伯乐 薛英林 刘熠 李润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4-1223,共10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常采用双极接线方式以提高系统功率输送能力和可靠性。然而目前对于风电场经柔直外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集中...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常采用双极接线方式以提高系统功率输送能力和可靠性。然而目前对于风电场经柔直外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集中于单极接线方式,孤岛直驱风电场与采用不同双极协调控制的双极MMC-HVDC互联系统小信号稳定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文首先考虑频率耦合特性、参考系初相位和直流侧耦合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采用双U/f下垂控制和定U/f-P/Q控制的双极MMC-HVDC系统交流侧等效SISO阻抗模型,并详细分析了金属回线阻抗和双极间功率均分度对交流阻抗特性的影响。接着对比研究了两种协调控制中共有控制环路和特有控制环路对交流侧负电阻特性及互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孤岛直驱风电场经两种双极协调控制下双极MMC-HVDC外送系统Matlab/Simulink时域仿真结果和硬件在环半实物实时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小信号阻抗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分析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孤岛直驱风电场 双极接线 u/f下垂控制 u/f-p/Q控制 阻抗建模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P-U下垂特性的虚拟直流电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4
作者 支娜 丁可 +2 位作者 黄庆辉 李武华 张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8-1248,共11页
直流微电网中传统P-U下垂控制由于只具备下垂特性、缺乏惯性,无法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当网内功率突变时,直流母线电压瞬态特性较差,平稳性低。为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提升直流母线电压动态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P-U下垂特性的虚拟直流... 直流微电网中传统P-U下垂控制由于只具备下垂特性、缺乏惯性,无法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当网内功率突变时,直流母线电压瞬态特性较差,平稳性低。为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提升直流母线电压动态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P-U下垂特性的虚拟直流电机(VDCM)控制策略。通过模拟直流电机机械惯性,将直流电机机电暂态响应过程与下垂控制特性进行等效,设计直流电压源变换器(VSC)P-U下垂控制环路,使直流变换器具备直流电机大惯性、高阻尼输出特性,有效地提升了母线电压动态稳定性,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该文建立虚拟直流电机控制策略小信号模型,分析控制策略动作具体机理及系统稳定性,并与传统P-U下垂控制进行对比,通过仿真及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p-u 下垂特性机械惯性 虚拟直流电机控制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南缘浅粒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高天山 李惠民 +1 位作者 汤加富 侯明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在大别造山带,出露大量的浅粒岩,本文就其南缘宿松岩群和与之北侧毗邻的大别岩群中的2个浅粒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宿松岩群的浅粒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866±48Ma),大别岩群中的浅粒岩的原岩则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11... 在大别造山带,出露大量的浅粒岩,本文就其南缘宿松岩群和与之北侧毗邻的大别岩群中的2个浅粒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宿松岩群的浅粒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866±48Ma),大别岩群中的浅粒岩的原岩则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1159±80Ma),并受到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479±16Ma)。这为宿松岩群形成时代的确定以及与大别岩群中的浅粒岩层对比提供一条重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粒岩 锆石u-pB年龄 晋宁期 加里东期
下载PDF
东海陆架新生代砂岩锆石U-P年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杨香华 李安春 +3 位作者 秦蕴珊 吴时国 吴志轩 张建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86,共12页
东海陆架西部凹陷带古新统砂岩锆石的U-P年龄表明,陆架西部古新世物源以中生代母岩为主,其次为元古代变质岩及少量古生代母岩。东海陆架东部凹陷带渐新统砂岩锆石的U-P年龄表明陆架东部渐新世物源以元古代变质岩为主,其次为中生代母岩... 东海陆架西部凹陷带古新统砂岩锆石的U-P年龄表明,陆架西部古新世物源以中生代母岩为主,其次为元古代变质岩及少量古生代母岩。东海陆架东部凹陷带渐新统砂岩锆石的U-P年龄表明陆架东部渐新世物源以元古代变质岩为主,其次为中生代母岩及少量太古代变质岩与古生代母岩。陆架西部古新统砂岩锆石的U-P年龄与闽浙隆起带露头及钻孔揭示的基岩一致,而陆架东部渐新统砂岩锆石的U-P年龄比西部老。根据上述砂岩锆石U-P年龄,可以推测古近纪东海陆架盆地发育过程中,东海陆架东部地势较高。单颗粒锆石REE配分模式表明元古代锆石轻稀土(LREE)明显比其他样品高且含量相近,Ce正异常不明显;中生代锆石Ce正异常明显,但同时Eu负异常也很明显,与中生代基岩锆石相似;古生代锆石稀土元素含量偏低,La含量明显超过其他轻稀土元素。根据上述特征可以清晰指示砂岩的母岩类型与年代,推断古新世东海大陆架的基底性质与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新生代砂岩 up年龄 REE 基底 东海陆架
下载PDF
PUREX流程钚还原反萃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婷 叶国安 +3 位作者 何辉 陈延鑫 刘金平 张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7-267,共11页
PUREX流程为当前后处理工业的主流流程,其计算机模拟研究为研究热点。国外一些国家已进行全流程模拟计算,能够开展工艺条件分析和工艺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铀钚分离工艺单元(1B)和钚反萃单元(2B)是PUREX流程的重要环节,二者计... PUREX流程为当前后处理工业的主流流程,其计算机模拟研究为研究热点。国外一些国家已进行全流程模拟计算,能够开展工艺条件分析和工艺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铀钚分离工艺单元(1B)和钚反萃单元(2B)是PUREX流程的重要环节,二者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为钚的还原反萃单元模型。本文总结了国外PUREX流程计算模拟程序中的钚还原反萃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模型的建立和算法做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EX流程 计算机模拟 反萃 钚还原反应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蛇绿岩的形成时代:来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8
8
作者 蒋幸福 彭松柏 +3 位作者 KUSKY Timothy 王璐 邓浩 王军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704,745,共9页
赣东北元古宙蛇绿岩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主要由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堆晶岩、辉长岩、辉绿岩、低温高压蓝片岩以及斜长花岗岩组成。对赣东北蛇绿岩中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992±2... 赣东北元古宙蛇绿岩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主要由蛇纹石化超基性岩、堆晶岩、辉长岩、辉绿岩、低温高压蓝片岩以及斜长花岗岩组成。对赣东北蛇绿岩中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992±25)Ma(MSWD=1.19),以此代表该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这一年代学结果表明扬子陆块东南缘古洋盆在新元古代早期就已存在,但晚于扬子北缘中元古代晚期古洋盆(~1 120 Ma),暗示扬子克拉通中—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形成具有从西北往东南逐步拼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赣东北蛇绿岩 辉长岩 锆石u-pB定年 新元古代早期
下载PDF
u–p格式饱和两相介质动力问题的显–隐式交替算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杜修力 宋佳 李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5-403,共9页
针对以土骨架位移u和孔隙流体压力p为基本未知量的饱和两相介质动力方程,提出基于中心差分法和精细时程积分法相结合的时域显–隐交替算法,分析饱和两相介质动力反应。该算法对孔压方程非齐次项的计算分别采用Gauss积分,梯形积分和Lagra... 针对以土骨架位移u和孔隙流体压力p为基本未知量的饱和两相介质动力方程,提出基于中心差分法和精细时程积分法相结合的时域显–隐交替算法,分析饱和两相介质动力反应。该算法对孔压方程非齐次项的计算分别采用Gauss积分,梯形积分和Lagrange二次插值函数近似位移的方法近似模拟;同时提出一种基于精细积分方法的三次样条插值函数法,进而回避了对孔压方程耦合速度项积分时涉及的矩阵求逆运算问题。计算结果与Zienkiewicz显–隐式结果对比,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两相介质 up动力方程 显–隐式交替算法 精细时程积分法
下载PDF
蚌埠荆山地区变质P-T条件评价与锆石U-Pb定年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娟 宋传中 +3 位作者 石永红 李加好 刘玉娟 王智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4-935,共22页
本次研究区荆山位于蚌埠隆起区西部,主要由荆山岩体和太古代五河杂岩(庄子里组)组成。前人主要对荆山岩体进行了大量详实的年代学研究,认为其形成于晚侏罗世(160.2±1.3 Ma),继承锆石记录了(217.1±6.6 Ma)三叠纪变质改造作用,... 本次研究区荆山位于蚌埠隆起区西部,主要由荆山岩体和太古代五河杂岩(庄子里组)组成。前人主要对荆山岩体进行了大量详实的年代学研究,认为其形成于晚侏罗世(160.2±1.3 Ma),继承锆石记录了(217.1±6.6 Ma)三叠纪变质改造作用,但是对该地区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相对缺乏。为此,本文对荆山岩体南侧的角闪岩(WS002-2)、含石榴子石花岗片麻岩(WS004-2)和斜长角闪岩(WS003-2)以及其内部的黑云斜长角闪岩(WS007-1)夹块进行了细致的变质P-T条件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样品WS002-2因矿物组合简单,适用的温压计有限,其获得的P-T值最低:-T=617±13℃和P-=0.39±0.02 GPa;WS004-2获得的变质P-T条件为T-=545±8℃~549±8℃和P-=0.92±0.02 GPa~1.03±0.02 GPa;WS003-2和WS007-1获得的P-T条件较为一致,二者的平均P-T条件范围为T-=650±11℃~675±10℃和P-=0.64±0.06 GPa~0.70±0.06 GPa。为了进一步细化变质时限,本文对样品WS004-1(花岗片麻岩)和WS007-1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前者记录了3期明确的地质事件:(1) 2 808±65 Ma;(2) 2 657±64 Ma~2 533±67 Ma;(3) 1 873±80 Ma~1 802±75 Ma,应分别指示了初始陆壳形成时限、华北克拉通~2.5 Ga和1.9~1.8 Ga经历的高级变质和退变质作用;后者记录了4期明确的地质事件:(1) 157±4 Ma;(2) 244±6 Ma~212±5 Ma;(3) 480±15 Ma~336±8 Ma;(4) 774±19 Ma~579±14 Ma。其中,变质年龄157±4 Ma仅1颗,应记录了荆山地区经历了晚侏罗世变质作用;年龄(2)应与蚌埠隆起区三叠纪超高压地幔/下地壳拆沉作用相关;年龄(3)和年龄(4)与华北克拉通普遍经历的古生代—中生代变质改造、大规模岩浆活动以及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较为一致。本次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荆山地区的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结果,初步将蚌埠隆起区划分为4个变质P-T区间,其形成时限与变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 荆山 变质p-T条件 年代学分析
下载PDF
p^(53)基因在U 937细胞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炯 王明伦 沈宇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11-316,共6页
本文报道了p^(53)基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U 937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节作用。重组人GM-CSF(rhGM-CSF)可诱导U 937细胞向成熟巨噬细胞分化,这反映在分化后的细胞表达有巨噬细胞许多表型特征和功能活性。在这一分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p^(53)基... 本文报道了p^(53)基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U 937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节作用。重组人GM-CSF(rhGM-CSF)可诱导U 937细胞向成熟巨噬细胞分化,这反映在分化后的细胞表达有巨噬细胞许多表型特征和功能活性。在这一分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p^(53)基因的表达增加和U 937细胞生长受抑。进一步,用反义脱氧寡聚核苷酸抑制试验特异性地抑制p^(53)基因表达,结果发现p^(53)反义脱氧寡聚核苷酸可以明显抑制rhGM-CSF诱导U 937细胞向成熟巨噬细胞分化,同时也明显解除rhGM-CSF介导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说明p^(53)基因在U 937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可能起偶联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u937细胞 细胞 生长 分化
下载PDF
u-可补子群与有限群的p-幂零性(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长稳 胡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92,共5页
研究了U-可补子群对有限群结构的影响.在一些准素子群(例如,Sylow子群的2-极大子群)U-可补的假设下,一些p-幂零性的条件被建立,同时得到了一个群属于给定的有限群的群系的新的刻画.作为应用,推广和统一了一些已知的结果.
关键词 u-可补 p-幂零 SYLOW p-子群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富铝片麻岩变质作用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敏佳 郭瑞清 +3 位作者 帕拉提.阿布都卡迪尔 魏震 王克卓 朱志新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49-455,共7页
通过对库鲁克塔格富铝片麻岩岩相学、变质反应结构研究,推断其经历3个阶段变质演化,具顺时针P-T轨迹。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其经历了(1 868±44)Ma的高级变质作用。该结论为古元古代末期塔里木地块发生与哥伦比亚超大... 通过对库鲁克塔格富铝片麻岩岩相学、变质反应结构研究,推断其经历3个阶段变质演化,具顺时针P-T轨迹。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其经历了(1 868±44)Ma的高级变质作用。该结论为古元古代末期塔里木地块发生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有关的碰撞造山事件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超大陆 富铝片麻岩 变质反应结构 顺时针p-T轨迹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辽东半岛北部三家子石榴斜长角闪岩变质演化P-T-t轨迹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相平衡模拟与锆石U-Pb定年的约束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平华 蔡佳 邹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49-2674,共26页
石榴斜长角闪岩常蕴含着丰富的变质反应结构,对古元古代造山带构造热演化过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胶-辽-吉带辽东半岛北部三家子地区出露的石榴斜长角闪岩,主要以岩脉的形式顺层侵入至南辽河群(里尔峪岩组)含黑云母的斜长片麻... 石榴斜长角闪岩常蕴含着丰富的变质反应结构,对古元古代造山带构造热演化过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胶-辽-吉带辽东半岛北部三家子地区出露的石榴斜长角闪岩,主要以岩脉的形式顺层侵入至南辽河群(里尔峪岩组)含黑云母的斜长片麻岩之中。三家子石榴斜长角闪岩以发育典型的"白眼圈"结构为特征,并保留了三个不同演化阶段矿物组合,峰前矿物组合为分布于石榴子石内部细粒包体矿物,主要包括角闪石+石英+磁铁矿+钛铁矿(M_1);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单斜辉石+斜长石(An=44~45)+石英+钛铁矿(M_2);峰后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An=64~90)+石英+钛铁矿+磁铁矿+榍石(M_3)。相平衡模拟与矿物对地质温压计算表明,三家子石榴斜长角闪岩峰前变质阶段(M_1)、峰期变质阶段(M_2)与峰后退变质阶段(M_3)稳定的P-T条件分别为:P=0.68~0.72GPa、T=570~600℃,P=0.98~1.01GPa、T=690~710℃,P=0.52~0.61GPa、T=670~700℃。锆石矿物包体扫描电镜分析、锆石CL图像分析与锆石LAICP-MS U-Pb定年的综合研究表明,三家子石榴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时代为2.17~2.06Ga之间;近峰期高压角闪岩相变质的时代为1.96~1.94Ga;峰后近等温减压中-低压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为1.92~1.83Ga,记录该组年龄的变质锆石微区含有典型的中-低压角闪岩相矿物包体(角闪石+斜长石(An=60~90)+石英+磷灰石)。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初步认为三家子石榴斜长角闪岩具有顺时针P-T-t轨迹,其主要特点是从M_1到M_3表现为升温升压的变质过程,并达到变质作用的峰期阶段,峰后开始表现为近等温减压的变质过程,随后可能表现为冷却降温的退化变质过程。因此,它们与胶-辽-吉带古元古代造山作用有关的构造增厚作用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带 石榴斜长角闪岩 p-T-T轨迹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榍石:U-Pb定年及变质P-T-t轨迹的建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向华 张利 +2 位作者 钟增球 周汉文 曾雯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58-1267,共10页
榍石在各类岩石中普遍存在,其稳定性受全岩成分、氧逸度和水活度以及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它在岩浆岩中主要存在于高Ca/Al比值的岩石中,在变质岩中常见于绿片岩相、蓝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岩石,在钙质变质岩中其稳定范围可达榴辉岩相或高... 榍石在各类岩石中普遍存在,其稳定性受全岩成分、氧逸度和水活度以及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它在岩浆岩中主要存在于高Ca/Al比值的岩石中,在变质岩中常见于绿片岩相、蓝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岩石,在钙质变质岩中其稳定范围可达榴辉岩相或高压麻粒岩相。一般榍石结构中U含量较高,且具有高达高角闪岩相上限的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是理想的U-Pb定年矿物。由于榍石的组成元素均为岩石中的主要元素,很容易与其它矿物、熔体及流体发生反应,所以榍石的U-Pb年龄记录的更可能是结晶年龄,而不是简单的扩散重置年龄;也因为它容易反应,变质榍石复杂的U-Pb体系可能记录了岩石的整个变质历史信息。通过与榍石平衡共生的矿物组合或利用榍石Zr温压计可确定岩石的P-T条件,结合相关的榍石年龄信息即可建立变质过程的P-T-t轨迹。利用SHRIMP、LA-MC-ICP-MS以及LA-ICP-MS方法可对不均一榍石颗粒内部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得到有意义的U-Pb年龄;利用榍石中Zr含量对温度,尤其是对压力比较敏感,可建立榍石Zr含量温压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 变质反应 u-pB定年 榍石温压计 p-T-T轨迹
下载PDF
膨化改性稻壳对核素U^(6+)及重金属Cu^(2+),Pb^(2+)离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永德 黄松涛 +2 位作者 罗小庆 宗有莉 欧敏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8-35,共8页
研究了新型吸附剂膨化改性稻壳对放射性废水中的核素U^(6+)及重金属Cu^(2+),Pb^(2+)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时间和初始浓度等影响吸附的因素,分析了吸附过程中各种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参数及等温吸附... 研究了新型吸附剂膨化改性稻壳对放射性废水中的核素U^(6+)及重金属Cu^(2+),Pb^(2+)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时间和初始浓度等影响吸附的因素,分析了吸附过程中各种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动力学、热力学参数及等温吸附规律。通过实验证明稻壳经膨化改性后对核素U^(6+)及重金属Cu^(2+),Pb^(2+)吸附效果明显,当pH值分别为3,5,5,吸附时间为40 min时,溶液中U^(6+),Cu^(2+),Pb^(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9.10%,86.84%,96.58%;通过吸附理论拟合研究证明膨化改性稻壳对Cu^(2+),Pb^(2+)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理论,对U^(6+)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多分子层吸附模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改性稻壳 u^6 %pLuS%Cu^2 %pLuS%pb^2 %pLuS%吸附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北部喀拉加热克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小红 韩琼 +1 位作者 赵同阳 郑加行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79,共13页
喀拉加热克岩体的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斑岩,其形成时代为(450.6±3)Ma,为晚奥陶世侵入岩,主量元素表明该岩体为过铝质钙碱性岩岩石系列,推断其形成上是地幔基性岩浆以底侵方式就位于年轻地幔底部,大量的热量促使上覆地壳物质部分... 喀拉加热克岩体的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斑岩,其形成时代为(450.6±3)Ma,为晚奥陶世侵入岩,主量元素表明该岩体为过铝质钙碱性岩岩石系列,推断其形成上是地幔基性岩浆以底侵方式就位于年轻地幔底部,大量的热量促使上覆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壳-幔混合花岗岩质岩浆。在不饱和水的条件下,由富含白云母和黑云母的变质砂岩脱水熔融形成的。微量元素Ba、Nb、Sr、Ti元素呈现明显的负异常,Rb、U、La、Nd、Zr、Hf、Y的正异常。并且Nb的亏损不明显,K、Rb等有明显的增加。反映了碰撞花岗岩的基本特征。稀土元素整体上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并出现Eu的弱的负异常。结合大地构造演化,认为喀拉加热克花岗闪长斑岩岩体所处的环境为同碰撞-俯冲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北部 锆石u-pb定年 片麻状花岗闪长斑岩 喀拉加热克岩体
下载PDF
神经网络的p-T-u及p-x-u关联与推算
18
作者 张引沁 曹益林 《河南科学》 2001年第3期261-263,共3页
利用神经网络来进行 p T u和 p x u关系关联与表达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物性推算 ,并将推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推算的平均相对误差误差均在 1.32 %以内。
关键词 p-T-u关系 p-x-u关系 神经网络 关联 物性推算 化学工程 化学平衡数据
下载PDF
华南云开高州紫苏花岗岩及其两类石榴石的成因: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超 仝来喜 +1 位作者 刘兆 黄小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1-892,共22页
云开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背景至今仍存有争论。对云炉-龙修一带出露的含石榴石紫苏花岗岩进行研究可为该区构造-变质演化提供重要制约。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紫苏花岗岩中存在两种成因的石榴石(石榴石Ⅰ和石榴石Ⅱ),并识别出该岩石保留... 云开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背景至今仍存有争论。对云炉-龙修一带出露的含石榴石紫苏花岗岩进行研究可为该区构造-变质演化提供重要制约。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表明紫苏花岗岩中存在两种成因的石榴石(石榴石Ⅰ和石榴石Ⅱ),并识别出该岩石保留了三阶段演化的矿物组合(M1-M3)。峰期前矿物组合(M1)由紫苏辉石变斑晶中的包裹体矿物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组成。峰期变质-深熔矿物组合(M2)由基质中平衡共生的斑晶矿物石榴石Ⅰ+紫苏辉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钛铁矿构成。退变质矿物组合(M3)以紫苏辉石和黑云母以及钛铁矿边部降温生成石榴石Ⅱ+石英冠状体("红眼圈")和黑云母+石英后成合晶为特征。传统地质温压计、平均温压法及在NCKFMASHTO模式体系下的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紫苏花岗岩峰期前矿物组合形成条件为720℃/7.0kbar(M1),峰期变质-深熔结晶条件为835~810℃/6.5~5.8kbar(M2),退变质条件为740℃/5.6kbar(M3)。岩相观察和P-T计算结果表明紫苏花岗岩的形成可能反映了一条顺时针的P-T轨迹,且以峰期前略微减压并伴随明显的升温和峰期后具有近等压冷却(IBC)过程为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锆石核部加权平均年龄为~431Ma,锆石边部加权平均年龄为~243Ma。我们认为峰期深熔作用和岩浆结晶石榴石Ⅰ的形成可能发生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而晚期退变质作用和变质重结晶石榴石Ⅱ的形成可能发生在早中生代(印支期)。本研究也表明云开地区含石榴石紫苏花岗岩的形成与早古生代扬子和华夏陆块碰撞后抬升过程有紧密联系,并遭受了早中生代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明显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地块 紫苏花岗岩 两类石榴石 相平衡模拟 锆石u-pB定年 p-T轨迹
下载PDF
苏鲁-大别超高压岩石中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综述和最新进展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福来 薛怀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37-2756,共20页
如何建立苏鲁-大别超高压岩石深俯冲-超高压-快速折返过程连续而完整的P-T-t轨迹及精细的年代谱系,是目前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变质锆石是否记录深俯冲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年代学信息和超高压峰期变质时代的准确归属,是目前苏鲁-... 如何建立苏鲁-大别超高压岩石深俯冲-超高压-快速折返过程连续而完整的P-T-t轨迹及精细的年代谱系,是目前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变质锆石是否记录深俯冲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年代学信息和超高压峰期变质时代的准确归属,是目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需要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对前人同位素年代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采用锆石中矿物包体激光拉曼和电子探针测试、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成因分析以及SHRIMP U-Pb定年等综合研究手段,确定苏鲁-大别地体榴辉岩及其强退变质围岩在深俯冲-构造折返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深俯冲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Ⅰ)、超高压峰期变质(Ⅱ)、构造折返初期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Ⅲ)和构造折返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Ⅳ)。研究发现,扬子板块(中)新元古代巨量的陆壳物质在早三叠纪(246~244Ma)俯冲到华北板块之下约65km的深处。发生了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相应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542~693℃,P=1.7~2.02GPa。这些高压石英榴辉岩相岩石在中-新三叠纪继续向下俯冲,在235~225Ma期间,俯冲的深度至少达到了170km的地幔深处,并发生了峰期柯石英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相应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722~866℃,P>5.5GPa。苏鲁-大别超高压地体自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到超高压峰期变质阶段的俯冲速率为7.0km/Myr。这些超高压岩石在219~216Ma期间,发生了第一次构造抬升至75km的深处,并经历了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退变质温压条件为T=730~780℃,P=1.7~2.6GPa。这些退变质岩石在212~205Ma期间,又经历了第二次抬升至25km中-下地壳深处,并叠加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该阶段变质温压条件为T=610~710℃,P=0.7~1.2GPa。苏鲁-大别超高压地体两次构造抬升的速率大致相同,为5.6km/Myr。该项成果不仅确定了苏鲁-大别榴辉岩及其强退变质岩石深俯冲过程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超高压峰期变质、构造折返过程石英榴辉岩相-角闪岩相退变质连续而完整的变质演化P-T-t轨迹及精细的年代谱系,而且对于重新建立苏鲁-大别巨量陆壳物质快速超深俯冲-快速折返的动力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巨量陆壳物质 p-T-T轨迹 苏鲁-大别超高压地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