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氰菊酯与p53-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1
作者 卜晓阳 杨小弟 陈小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3895-13896,13913,共3页
采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农药氯氰菊酯与人类肿瘤抑制基因p53-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出现紫外减色、荧光猝灭等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可能是以嵌插模式与p53-DNA结合作用;紫外变温实验得出p53-DNA熔点温度略有升高等结果则进一步证... 采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农药氯氰菊酯与人类肿瘤抑制基因p53-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出现紫外减色、荧光猝灭等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可能是以嵌插模式与p53-DNA结合作用;紫外变温实验得出p53-DNA熔点温度略有升高等结果则进一步证实氯氰菊酯是部分嵌插入DNA的沟区,影响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氯氰菊酯 p53-dn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HCV NS5A abrogates p53 protein function by interfering with p53-DNA binding 被引量:5
2
作者 Guo-ZhongGong Yong-FangJiang YanHe Li-YingLai Ying-HuaZhu Xian-ShiS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2223-2227,共5页
AIM: To evaluate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HCV NS5A on p53 transactivation on p21 promoter and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for influencing p53 function.METHODS: p53 function of transactivation on p21 promoter was st... AIM: To evaluate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HCV NS5A on p53 transactivation on p21 promoter and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for influencing p53 function.METHODS: p53 function of transactivation on p21 promoter was studied with a luciferase reporter system in which the luciferase gene is driven by p21 promoter, and the p53-DNA binding ability was observed with the use of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shift assay (ENSA). Lipofectin mediated p53 or HCV NS5A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used to transfecthepatoma cell lines to observe whether HCV NS5A could abrogate the binding ability of p53 to its specific DNA sequence and p53 transactivation on p21 promoter.Western blot experiment 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HCVNS5A and p53 proteins expression.RESULTS: Relative luciferase activity driven by p21 promot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resence of endogenous p53 protei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exogenous p53 protein also stimulated p21 promoter driven luciferase gene expression in a dose-dependent way. HCV NS5Aprotein gradually inhibited both endogenous andexogenous p53 transactivation on p21 promoter withincrease of the dose of HCV NS5A expression plasmid. By the experiment of ErVlSA, we could find p53 binding to its specific DNA sequence and, when co-transfected with increased dose of HCV NS5A expression vector, the p53binding affinity to its DNA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finally disappeared. Between the Huh 7 cells transfected with p53 expression vector alone or co-transfected with HCV NS5A expression vecto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p53 protein expression.CONCLUSION: HCV NS5A inhibits p53 transactivation onp21 promoter through abrogating p53 binding affinity toits specific DNA sequence. It does not affect p53 protein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NS5A p53蛋白质 p53-dna粘合物 基因表达 HCV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不同级别胶质瘤中P53蛋白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响 韩圣 +1 位作者 秦晓飞 吴安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9-501,5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P53蛋白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98例脑胶质瘤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P53蛋白与M...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P53蛋白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98例脑胶质瘤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P53蛋白与MGMT表达的关系。结果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间,MGMT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462),但表达强度差异明显(P=0.019)。MGMT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629,P<0.05)。MGMT与P53在阳性表达强度上呈负相关(r=-0.750,P<0.05)。结论P53蛋白与MGMT在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而且P53表达增强和MGMT表达减弱均会对胶质瘤的发生及其恶性程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p53蛋白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广西原发性肝细胞癌黄曲霉毒素B_1-DNA加合物表达及p53第249密码子突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伍国俊 黎乐群 彭涛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广西地区肝癌患者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和p53第249密码子突变情况及其关系,探讨AFB1长期暴露与人群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通过研究广西地区肝癌患者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和p53第249密码子突变情况及其关系,探讨AFB1长期暴露与人群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实验组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3例HCC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肿瘤组织。按肿瘤大小分为小肝癌组(≤5cm)和大肝癌组(>5cm),同时小肝癌组包括两个亚组Ⅰ组(≤3cm)和Ⅱ组(>3cm)。另取10例来自肝移植供肝及肝外伤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各组样本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并以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其p53第249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小肝癌组的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最高(73.8%),显著高于大肝癌组(P=0.016)。而小肝癌组p53第249密码子的突变率(35.7%)却显著低于大肝癌组(P=0.007)。正常对照组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为50.0%,但未发现p53第249密码子存在突变。Ⅰ组与Ⅱ组之间无论是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还是p53第249密码子的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676,P2=1.000)。实验组中,33.3%的样本为AFB1-DNA加合物和p53第249密码子突变双阳性,22.2%的样本为AFB1-DNA加合物和第249密码子突变双阴性。结论广西为AFB1高污染地区,正常人群普遍存在AFB1的暴露。AFB1的暴露可增加HCC的发病概率。p53第249密码子突变可能是影响AFB1相关HCC发生、发展的因素。结合AFB1-DNA加合物表达和第249密码子突变的情况,可有效地了解肝癌患者长期持续性或非持续性的AFB1暴露下DNA的累积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 AFB1 DNA加合物 p53第249密码子 突变
下载PDF
HPV-DNA与p53蛋白在食管肿瘤中的作用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金玲 王文亮 王建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4-196,共3页
为了解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HPV-DNA)6、11及16型及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对64例食管鳞癌标本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了HPV-DNA6、11和16型表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p53蛋白... 为了解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HPV-DNA)6、11及16型及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对64例食管鳞癌标本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了HPV-DNA6、11和16型表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p53蛋白。结果发现:64例食管鳞癌中HPV-DNA总的检出率为62.5%,感染率较高,但HPV6、11型和16型之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HPV6、11型的阳性率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者检出率高,低分化者检出率低。HPV16型的检出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中比无转移组高;在TNM分期Ⅲ、Ⅳ期的检出率比Ⅱ期者高;病人存活1年以内组中的检出率比存活3年以上者高。结论表明感染HPV16型者预后不佳;HPV与p53双阳性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DNA p53蛋白 预后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结直肠癌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张丽静 贾彦彦 +3 位作者 胡波 李晓慧 张倩倩 周长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分析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p53 and DNA damage regulated gene 1,PDR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数据集,比较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 目的 分析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p53 and DNA damage regulated gene 1,PDR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数据集,比较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DNA甲基化交互可视化数据库(DNA methylation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database,DNMIVD)分析PDRG1基因甲基化与m RNA表达水平的关系。另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存档的10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进行验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RG1蛋白的表达。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PDRG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n=284)中的表达较正常结直肠组织(n=41)增高(P<0.01),且结直肠癌PDRG1 mRNA表达与拷贝数变异呈正相关(n=273;r=0.792,P<0.01)。DNMIVD分析显示,PDRG1启动子甲基化β值与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1)。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n=273)PDRG1 mRNA表达在肿瘤位置、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245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PDRG1 mRNA高表达患者(以中位数为分界值,大于中位数为高表达)无瘤生存期较短(P=0.019)。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DRG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直肠癌组织[87.3%(89/102) vs32.4%(33/102),P<0.01]。结论 PDRG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位置、远处转移和无瘤生存期有关,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p53和DNA损伤调节基因1 癌症基因组图谱 甲基化 预后 标志物
下载PDF
p53直接调控microRNA及其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志云 茆灿泉 +1 位作者 熊莉丽 辛洪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54-1164,共11页
通过对676条人microRNA进行筛选,共得到了53条新的具有p53-DNA结合位点且调控p53上游转录因子和下游靶基因的microRNA.结合已有蛋白质互作关系与microRNA调控信息,构建了p53-microRNA相互作用网络图,其中FAS受多条microRNA调控,FAS是介... 通过对676条人microRNA进行筛选,共得到了53条新的具有p53-DNA结合位点且调控p53上游转录因子和下游靶基因的microRNA.结合已有蛋白质互作关系与microRNA调控信息,构建了p53-microRNA相互作用网络图,其中FAS受多条microRNA调控,FAS是介导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因此,FAS-microRNA的相互作用可能在细胞凋亡途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随后,提出了microRNA参与p53调控的假设机制,认为p53调控靶基因与microRNA的同时也受上游转录因子与microRNA的调控,从而形成了以p53为中心的一种平衡,当这种调控平衡一旦被打破则会引起信号通路的紊乱,从而可能引发相应的疾病.对这53条micro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共得到15500个靶基因,对这些基因的出现频率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27个簇,将出现频率大于10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多数基因功能属于近来发现的p53靶基因新的功能分类——细胞粘连和细胞运动,目前研究认为,p53通过与这些具有细胞粘连和运动功能的靶基因结合来抑制肿瘤的迁移.通过对15500个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得到了30条感兴趣的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microRNA,其中有9条microRNA于3种生物学进程均有参与,这9条microRNA分别是:hsa-mir-181a-1、hsa-mir-181b-1、hsa-mir-181c、hsa-mir-181d、hsa-mir-195、hsa-mir-497、hsa-mir-495、hsa-mir-543和hsa-mir-548c.这暗示着这9条microRNA在p53信号通路的调节中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互相作用共同调节着多个p53信号环路.最后在36个物种的基因组中对这30条microRNA进行了同源性搜索与保守性分析,结果发现有10条高度保守的且为目前数据库所未收录的microRNA.这10条microRNA分别是:hsa-mir-497、hsa-mir-495、hsa-mir-543、hsa-mir-19a、hsa-mir-19b-1、hsa-mir-200b、hsa-mir-448、hsa-mir-28、hsa-mir-455和hsa-mir-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p53 p53-dna结合位点 microRNA靶基因预测
下载PDF
石墨烯与抑癌基因p53 DNA片段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与光谱学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惠丰 张明兴 +3 位作者 李斐 曹天贵 李雪花 赵建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石墨烯(graphene,G)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但尚缺乏其对生物体和环境潜在危害的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并结合光谱学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变温实验及荧光光谱),分析了石墨烯与... 石墨烯(graphene,G)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但尚缺乏其对生物体和环境潜在危害的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并结合光谱学方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变温实验及荧光光谱),分析了石墨烯与抑癌基因p53启动子区DNA片段(p53-DNA)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相关作用机制。石墨烯的部分芳香环与p53-DNA碱基的芳香环之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两者可以通过嵌插作用进行结合,同时还通过沟槽作用进一步结合。光谱实验进一步证实,在石墨烯作用下,p53-DNA的熔点(Tm)值升高,EB-DNA体系发生静态荧光淬灭,说明石墨烯能与p53-DNA结合;同时,p53-DNA与石墨烯结合后在260 nm处的吸光度升高,说明石墨烯对p53-DNA的双螺旋结构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石墨烯与p53-DNA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石墨烯的毒性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p53-dna 相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光谱法
下载PDF
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hMLH1、hMSH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罗寿召 何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146-2151,共6页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基因(Mt-p53)和DNA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32例...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基因(Mt-p53)和DNA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32例、交界性肿瘤组21例、恶性肿瘤组42例。分析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卵巢肿瘤组织中Mt-p53、hMLH1、hMSH2表达情况;统计2年内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LH1、hMSH2表缺失对恶性卵巢肿瘤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恶性肿瘤组织中的Mt-p53阳性率(88.1%)高于交界性肿瘤组织(23.8%)、良性肿瘤组织(9.4%),hMSH1(66.7%)、hMSH2(61.9%)阳性率均低于交界性肿瘤组织(90.5%、90.5%)及良性肿瘤组织(100.0%、100.0%);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组织hMLH1及hMSH2阳性率均低于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高分化恶性卵巢肿瘤组织hMLH1及hMSH2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织,Mt-p53阳性率低于低分化组织;随访2年恶性肿瘤患者总生存率为54.8%,生存组Mt-p53阳性率(78.3%)低于死亡组(100%),hMLH1(87.0%)及hMSH2阳性率(82.6%)均高于死亡组(42.1%、36.8%)(均P<0.05)。19例死亡患者均存在p53基因突变,且其中11例存在hMLH1基因缺失、12例存在hMSH2缺失;ROC曲线分析,hMLH1及hMSH2基因缺失均对恶性卵巢肿瘤的预后有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29(P<0.05)。结论:Mt-p53高表达、hMLH1及hMSH2基因缺失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hMLH1及hMSH2基因缺失还可作为临床恶性肿瘤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恶性肿瘤 突变型p53基因 DNA错配修复基因 临床意义 生存预后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研究-DNA倍体分析和突变型p53蛋白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英 崔巍 李龙芸 《癌症进展》 2005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分析、突变型p53检测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4例标本(12例恶性,12例良性)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抗原检测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胸腔积液细胞中表达突变型p53的阳性细胞百...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分析、突变型p53检测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4例标本(12例恶性,12例良性)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抗原检测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胸腔积液细胞中表达突变型p53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p53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并且通过PI染色分析细胞倍型和周期分布。结果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用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100%。倍体分析和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能将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100%,特异性仍为100%。良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p5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以p53阳性细胞百分率>90%为阳性标准,p53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91.7%。联合p53阳性细胞百分率和DNA倍体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能提高到91.7%,特异性91.7%。细胞周期SPF(S期时相百分比)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和突变型p53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结合细胞学检查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良性 恶性 流式细胞术 p53 突变型DNA倍体
下载PDF
p53、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在老年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买日丹·牙生 达吾提江·依拉木 +1 位作者 尼路帕尔·艾买提 阿地力·肉孜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1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究p53、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老年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的组... 目的探究p53、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老年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的组织标本为试验组,另选取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3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标本为对照组。根据WHO分级将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分为Ⅰ/Ⅱ级老年脑胶质瘤组(21例)和Ⅲ/Ⅳ级老年脑胶质瘤组(28例)。根据预后不同将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7例)和预后良好组(22例)。比较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p53、MGMT阳性表达率,不同级别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的p53、MGMT阳性表达率,不同预后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的p53、MGMT阳性表达率。分析p53、MGMT阳性表达率与老年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53、MGMT阳性表达率与老年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53、MGMT阳性表达率对老年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p53、MGMT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级老年脑胶质瘤组患者的p53、MGMT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Ⅰ/Ⅱ级老年脑胶质瘤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p53、MGMT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53、MGMT阳性表达率与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53、MGMT阳性表达率均与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呈显著负相关(r=-0.575,P=0.001;r=-0.528,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53、MGMT阳性表达率联合指标预测老年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12,显著高于p53阳性表达率(曲线下面积为0.734)和MGMT阳性表达率(曲线下面积为0.788)单一指标(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p53、MGMT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与肿瘤分级、预后显著相关,且对老年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p53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p53基因P1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东军 郑永江 +3 位作者 方志刚 范蕊芳 刘加军 林玉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中p53基因P1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探讨p5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paⅡ、EcoRⅡ、BstNⅠ酶切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分别使用酶切后产物及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中p53基因P1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探讨p5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paⅡ、EcoRⅡ、BstNⅠ酶切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分别使用酶切后产物及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内观测电泳条带及摄像;部分标本的电泳条带经凝胶回收纯化后进行测序。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第一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38.7%,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分别为45.5%、35.0%。正常对照标本中未检测到p53基因的异常甲基化。p53基因甲基化情况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与正常人之间经过统计学检验,P<0.05;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甲基化与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其中,p5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①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p53基因第一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正常对照中未检测到p53基因的甲基化;②p53基因第一启动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可发生异常甲基化,两者之间发生甲基化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③p5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肝脾淋巴结肿大有显著差异,但p5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尚不能确定,须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53 DNA甲基化 白血病
下载PDF
青年人大肠癌细胞p53蛋白表达和DNA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武凌 张祥宏 +4 位作者 杜华贞 严霞 王俊灵 谢同欣 王凤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研究青年人大肠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DNA含量。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结果:青年组大肠癌细胞DI值(1.30±0.17)显著大于老年癌组(1.10±0.09)(P<0.01),且... 目的:研究青年人大肠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和细胞DNA含量。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结果:青年组大肠癌细胞DI值(1.30±0.17)显著大于老年癌组(1.10±0.09)(P<0.01),且细胞增殖指数(PI)亦明显大于后者(24.9%±6.5%vs20.2%±4.7%)(P<0.05)。青年组大肠癌中DNA异倍体癌发生率为87.1%(27/31),而老年癌组仅为28.6%(4/14),两者之间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01)。p53蛋白表达量青年患者(FI=1.34±0.26)显著大于老年患者(FI=1.15±0.25)(P<0.01)。在青年大肠癌中,粘液癌和侵犯周围软组织者,其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00%,95%)分别高于腺癌和浸润较浅者(67%,58%)(P<0.05),而且低分化癌和有局部淋巴转移者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93%,100%)也较高、中分化癌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69%,68%)为高。结论:在DNA水平上,青年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高于老年大肠癌;p5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造成青年大肠癌恶性度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大肠肿瘤 p53基因 DNA定量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 p53突变(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海丹 任军 +2 位作者 吕韶敏 斯小明 潘伯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的可行性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 DNA突变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 4 0例 ,采用 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的可行性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 DNA突变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 4 0例 ,采用 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 p5 3基因外显子 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 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 ,并与测序结果比较 .结果  4 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 DNA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断 ,DHPL C检测到有 8例突变 ,随机送检的 8份 DHPL C未检测到突变者测序也未发现突变存在 ,与 DNA直接测序结果相一致 .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 DNA行PCR扩增是可行的 ,DHPL C可作为一种快速 ,简便和经济的突变筛选方法 ,运用此方法检测血浆中 p5 3等基因的突变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以及作为预后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 恶性肿瘤 血浆 DNA p53 突变
下载PDF
利用GFP示踪细胞内源性P53活性检测DNA损伤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位森 夏宁邵 +4 位作者 罗琛 谢卫兵 丁亮 黄宗平 曾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共4页
DNA损伤的检测对预防癌症和遗传病等非常重要。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置于SV40基本启动子调控下,构建成对照载体pSV-GFP。在SV40基本启动子上游插入寡核苷酸P53RE,构建成示踪... DNA损伤的检测对预防癌症和遗传病等非常重要。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置于SV40基本启动子调控下,构建成对照载体pSV-GFP。在SV40基本启动子上游插入寡核苷酸P53RE,构建成示踪载体p53RE-GFP。转染NIH3T3细胞,以GFP示踪细胞内源性P53的转录激活活性。紫外线照射或H2O2处理转化细胞使DNA损伤,诱导细胞内源性P53的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系统(LSCIS)对细胞进行红、绿、蓝三色光融合成像,并测定GFP经488nm激发后发出的绿色荧光光密度,验证GFP示踪P53的特异性。p53RE-GFP转化细胞3T3-REG经紫外线照射或H2O2处理后,GFP的表达增高,处理后1hr光密度即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血清“饥饿”—非DNA损伤处理的3T3-REG细胞,以及经紫外和H2O2处理的对照载体pSV-GFP转化细胞3T3-SVG,GFP的表达无明显增强。实验表明:GFP示踪内源性P53转录激活活性用于检测DNA损伤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p53 DNA损伤 检测
下载PDF
DNA polβ启动子和CMV启动子调控的p53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阎炳智 王洁 +3 位作者 张波 董福生 侯琳 王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28,共5页
目的检测DNA polβ启动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活性,探讨DNA polβ启动子对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荧光素酶法测定DNA polβ启动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活性。构建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 目的检测DNA polβ启动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活性,探讨DNA polβ启动子对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荧光素酶法测定DNA polβ启动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活性。构建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53基因mRNA的表达。博莱霉素、H2O2及紫外线刺激转染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比较DNA损伤下DNA polβ启动子和CMV启动子调控的p53基因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DNApolβ启动子活性增高。p53基因的导入使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表达增强,DNA polβ启动子组较CMV启动子组更为明显。DNA损伤后,DNA polβ启动子组的p53基因和P53蛋白的表达较CMV启动子组增强(P<0.05)。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中,DNA polβ启动子的活性增高,DNA polβ启动子能够增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DNA polβ p53基因 DNA损伤 基因转染
下载PDF
大鼠乳癌发生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与cyclin D1、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毅 姜军 +1 位作者 封传悦 韩晓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cyclinD1、P5 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12 0只 ,利用DMBA 2 0mg·(10 0g) - 1 灌胃 ,复制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 ,观察正常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和乳腺癌中细...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cyclinD1、P5 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12 0只 ,利用DMBA 2 0mg·(10 0g) - 1 灌胃 ,复制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 ,观察正常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和乳腺癌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clinD1、P5 3蛋白在正常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及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 ,正常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及乳腺癌中细胞核DNA含量增加 (P <0 .0 5 ) ;在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乳腺组织中分别有 3 2 0、6 2 0、11 2 0有cyclinD1表达 ,7 9的乳腺癌Ⅰ级有cyclinD1的表达 ,1 4的乳腺癌Ⅱ级中cyclinD1有表达。P5 3蛋白在乳癌Ⅰ、Ⅱ、Ⅲ级中分别有 1 9、1 4、6 7有过度表达。结论 在大鼠乳腺癌发生过程中 ,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反映细胞增殖状态 ,cyclinD1过度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过程 ,是肿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而P5 3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 ,是肿瘤发生的晚期事件 ,cyclinD1表达与P5 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核 DNA含量 CYCLIN D1 p53蛋白 乳腺增生
下载PDF
p53凋亡刺激蛋白基因5′端非编码区CpG岛高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云 辛海明 +5 位作者 刘泽军 卢欣 钟山 顾寿智 张晓兵 杨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03-2106,共4页
目的了解ASPP1和ASPP2基因5′端非编码区CpG岛在野生型p53肿瘤细胞中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与mRNA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测定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测定DNA甲基化。结果肿瘤细胞中ASPP1和ASPP2mRNA表达减少,同时ASPP基因的... 目的了解ASPP1和ASPP2基因5′端非编码区CpG岛在野生型p53肿瘤细胞中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与mRNA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测定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测定DNA甲基化。结果肿瘤细胞中ASPP1和ASPP2mRNA表达减少,同时ASPP基因的5′端非编码区出现异常高甲基化。结论ASPP基因的异常高甲基化可能是引起ASPP mRNA表达降低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凋亡刺激蛋白 DNA甲基化 MSp RT-pCR
下载PDF
cyclin D1、p53蛋白及DNA倍体在评价肺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翠敏 徐金升 +2 位作者 左连富 刘江惠 郭建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蛋白D1(cyclinD1)、p5 3蛋白、DNA倍体模式在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方法检测 40例肺癌组织、15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cyclinD1、p5 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细胞核...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蛋白D1(cyclinD1)、p5 3蛋白、DNA倍体模式在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方法检测 40例肺癌组织、15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cyclinD1、p5 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细胞核DNA倍体模式。结果 肺癌中cyclinD1、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2 .5 % ( 2 5 / 40 )、75 % ( 30 / 40 ) ,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 (P <0 .0 1) ,异倍体率为 77.5 % ( 31/ 40 ) ,cyclinD1、p5 3蛋白过表达及DNA倍体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存活时间有关。结论 cyclinD1蛋白、p5 3蛋白、DNA倍体在评价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D1蛋白 p53蛋白 DNA倍体 预后 肺癌
下载PDF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臻 田晓琳 +1 位作者 王建英 许亚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5-610,共6页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是PP2C家族成员。Wip1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可协同其他癌基因及致癌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抑制DNA损伤应答、抑制INK4a/ARF信号通路及...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是PP2C家族成员。Wip1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可协同其他癌基因及致癌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抑制DNA损伤应答、抑制INK4a/ARF信号通路及调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等方面阐述Wip1基因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指出Wip1基因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过程涉及的相关信号转导分子,分析Wip1基因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放疗抵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p1基因 肿瘤形成过程 基因 p53 DNA损伤 基因调控网络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