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CO3-Assisted Preparation of pH-Responsive Immune-Modulating Nanoparticles for Augmented Chemo-Immunotherapy 被引量:3
1
作者 Yujie Zhu Zhijuan Yang +6 位作者 Ziliang Dong Yimou Gong Yu Hao Longlong Tian Xianzhu Yang Zhuang Liu Liangzhu Fe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4-161,共18页
Due to the negative roles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in compromising therapeutic responses of various cancer therapies,it is expected that modulation of TME may be able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responses during c... Due to the negative roles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in compromising therapeutic responses of various cancer therapies,it is expected that modulation of TME may be able to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responses during cancer treatment.Herein,we develop a concise strategy to prepare pH-responsive nanoparticles via the CaCO3-assisted double emulsion method,thereby enabling effective co-encapsulation of both doxorubicin(DOX),an 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inducer,and alkylated NLG919(aNLG919),an inhibitor of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The obtained DOX/aNLG919-loaded CaCO3 nanoparticles(DNCaNPs)are able to cause effective ICD of cancer cells and at the same time restrict the produc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kynurenine by inhibiting IDO1.Upon intravenous injection,such DNCaNPs show efficient tumor accumulation,improved tumor penetration of therapeutics and neutralization of acidic TME.As a result,those DNCaNPs can elicit effectiv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featured in increased density of tumor-infiltrating CD8+cytotoxic T cells as well as deple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regulatory T cells(Tregs),thus effectively suppressing the growth of subcutaneous CT26 and orthotopic 4T1 tumors on the Balb/c mice through combined chemotherapy&immunotherapy.This study presents a compendious strategy for construction of pH-responsive nanoparticles,endow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d chemo-immunotherapy of cancer by overcoming the immunosuppressive T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assisted double emulsion ph-responsiveness Neutralization of acidic TME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odulation CHEMO-IMMUNOTHERAPY
下载PDF
A pH-responsive TiO_2-based Pickering emulsion system for in situ catalyst recycling 被引量:6
2
作者 Yajuan Hao Yanfang Liu +3 位作者 Rui Yang Xiaoming Zhang Jian Liu Hengquan Y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78-782,共5页
Developing methods for efficient product/catalyst separation and catalyst recycling is meaningful in multi-phase catalytic reactions. Here, we reported a p H-responsive emulsion system stabilized by interfacially acti... Developing methods for efficient product/catalyst separation and catalyst recycling is meaningful in multi-phase catalytic reactions. Here, we reported a p H-responsive emulsion system stabilized by interfacially active TiO2 nanoparticles for achieving in situ product/catalyst separation and catalyst recycling. In this system, emulsification and demulsification process could be easily engineered through tuning the p H values. The emulsion droplets were destroyed completely at a p H value of 3–4, and the solid catalyst distributed in the aqueous phase could be used to the next reaction cycle after removal of the organic product and adjusting the p H to 7–8. Such a p H triggered switchable Pickering emulsion catalytic system not only shows good recyclability of the solid catalyst but also high catalytic efficiency,and could be recycled more than 10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ially active TiO2 nanoparticles ph-responsive Pickering emulsion Catalyst recycling
原文传递
TiO_2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用作防晒乳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白瑞雪 豆荣昆 +4 位作者 薛龙辉 孟世昕 谢春燕 郭婷 孟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5-590,共6页
采用烷基化改性的TiO_2纳米颗粒为稳定剂,化妆品级白油为油相,黄芪水溶液为水相,制备了一种载药Pickering乳液。利用TEM、接触角测试仪和光学显微镜对TiO_2纳米颗粒及载药Pickering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分散性良好、尺... 采用烷基化改性的TiO_2纳米颗粒为稳定剂,化妆品级白油为油相,黄芪水溶液为水相,制备了一种载药Pickering乳液。利用TEM、接触角测试仪和光学显微镜对TiO_2纳米颗粒及载药Pickering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分散性良好、尺寸均匀,具备良好的稳定乳液能力;通过紫外吸收测试,控制释放药物和清洗对照实验,表明该载药Pickering乳液具有较高的防晒效果和随光照时间控制释放药物以及易于从皮肤表面清洗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晒化妆品添加剂 Pickering乳液 TIO2纳米颗粒 浸润性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陆佳 田晓晓 +2 位作者 金叶玲 陈静 丁师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0-466,共7页
简要介绍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即机械阻隔机理和三维黏弹粒子网络机理。从球形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片层状固体粒子稳定的乳液以及不同环境响应型乳液(如pH、温度、电场、磁场)等方面对目前Pickering乳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 简要介绍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即机械阻隔机理和三维黏弹粒子网络机理。从球形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片层状固体粒子稳定的乳液以及不同环境响应型乳液(如pH、温度、电场、磁场)等方面对目前Pickering乳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Pickering乳液在乳液聚合、功能材料的制备、药物释放和催化剂的分离回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固体颗粒 稳定机理 刺激响应性 进展
下载PDF
胶体颗粒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界面组装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维安 蓝强 张妍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19,共8页
综述了胶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应用。胶体颗粒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受颗粒大小、相互作用力、电性质及润湿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作用力出发阐述了胶体颗粒在液-液吸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进展;... 综述了胶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应用。胶体颗粒在界面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受颗粒大小、相互作用力、电性质及润湿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作用力出发阐述了胶体颗粒在液-液吸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胶体颗粒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能够在界面组装、乳液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制备等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颗粒 液-液界面 界面组装 Pickering乳液
下载PDF
改性海藻酸钠活化SiO_2纳米粒子稳定载药Pickering乳液及释药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颜慧琼 李嘉诚 +3 位作者 冯玉红 胡文涛 刘若林 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64-2170,共7页
以胆固醇疏水改性两亲性海藻酸钠衍生物表面,活化SiO2纳米粒子,再制得负载氯氟氰菊酯的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荧光光谱、动态光散射、光学显微镜和释药实验分别对海藻酸钠衍生物和P... 以胆固醇疏水改性两亲性海藻酸钠衍生物表面,活化SiO2纳米粒子,再制得负载氯氟氰菊酯的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荧光光谱、动态光散射、光学显微镜和释药实验分别对海藻酸钠衍生物和Pickering乳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胆固醇基接枝到了海藻酸钠分子链上,改性后的海藻酸钠临界聚集浓度由1.26 mg/L降为0.28 mg/L,表现出了良好的两亲性.将海藻酸钠衍生物(CSAD)和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吸附于SiO2纳米粒子表面,得到活化SiO2纳米粒子,其Zeta电位分别为-30.7和16.4 mV,粒径分别增大到583.3和438.4 nm.由CSAD活化SiO2粒子制备的乳液释药速率更缓慢.CSAD的交联作用使吸附于油水界面的活化SiO2粒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网络结构或界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氰菊酯 海藻酸钠 胆固醇 两亲性 Pickering乳液 SIO2纳米粒子 海藻酸钠衍生物
下载PDF
凹凸棒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状液的制备条件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浩 张晓优 +1 位作者 徐樟浩 赵杰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7,42,共6页
选取凹凸棒作为乳化剂,系统研究pH值、颗粒质量分数、油相体积分数以及不同价态盐对橄榄油/水型Pickering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pH值在4~9范围内可制备出稳定的乳状液;颗粒质量分数提高可增强乳液的分层和聚结稳定性... 选取凹凸棒作为乳化剂,系统研究pH值、颗粒质量分数、油相体积分数以及不同价态盐对橄榄油/水型Pickering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pH值在4~9范围内可制备出稳定的乳状液;颗粒质量分数提高可增强乳液的分层和聚结稳定性;乳液液滴直径随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无机盐的引入不会对乳液相及水相体积产生影响,但对乳液液滴的尺寸分布影响显著,其中Nacl浓度的增加有利于乳状液液滴数均直径的增加,而CaCl2浓度增加时,乳状液液滴数均直径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显微镜图片显示,凹凸棒颗粒主要以聚集体网状结构的方式附着在油一水界面处,从而起到稳定乳液液滴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凹凸棒颗粒 制备条件 稳定机理
下载PDF
纳米SiO_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党鸽 段羲颖 +1 位作者 吕斌 马建中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介绍了纳米SiO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类型、特点和稳定机理。详细介绍了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传统法、微通道乳化法、借助表面活性剂法和表面活性剂与纳米SiO2协同乳化法),以及纳米SiO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因素,包括纳米SiO2的... 介绍了纳米SiO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类型、特点和稳定机理。详细介绍了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传统法、微通道乳化法、借助表面活性剂法和表面活性剂与纳米SiO2协同乳化法),以及纳米SiO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因素,包括纳米SiO2的润湿性、纳米SiO2浓度、油相种类和油水比、电解质浓度及水相pH值、SiO2粒子的初始分散位置等;并对其在药物缓释、萃取分离、功能材料以及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整理 整理剂 Pickering乳液 纳米二氧化硅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聚合技术在制备中空复合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卫红 范晓东 +1 位作者 王景霞 田威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6-89,94,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应用Pickering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中空复合体的研究,并对包括稳定剂表面性质、用量以及水油比等对此类乳液稳定性及复合体形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picketing乳液 中空复合物 制备 稳定剂
下载PDF
变性淀粉在Pickering乳液中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康 黄强 徐亚峰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共3页
Pickering乳液是一种新型乳液稳定体系,以固体颗粒替代传统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乳液,具有独特性质特性。该文综述Pickering乳液稳定机理和分类、变性淀粉制备Pickering乳液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并进行展望;以期为新型乳液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变性淀粉 pickering乳液 固体颗粒乳液
下载PDF
Pickering乳状液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制革中的前景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党鸽 冯军芳 +1 位作者 吕斌 马建中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9-52,共4页
介绍了Pickering乳状液的稳定机理,阐述了影响Pickering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包括颗粒表面性质、颗粒粒度、颗粒浓度、油水比等,综述了Pickering乳状液在Pickering乳液聚合、微胶囊、功能材料、环境响应性乳液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Picker... 介绍了Pickering乳状液的稳定机理,阐述了影响Pickering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包括颗粒表面性质、颗粒粒度、颗粒浓度、油水比等,综述了Pickering乳状液在Pickering乳液聚合、微胶囊、功能材料、环境响应性乳液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Pickering乳状液在制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状液 颗粒乳化剂 制革 应用
下载PDF
Pickering乳状液的电导率振荡
12
作者 张文莉 倪良 +2 位作者 杭颖 孙洁 邱舒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3,共4页
首次设计和制备了环己烷-水-碳酸钙和环己烷-甲醇-碳酸钙Pickering乳状液电导率振荡系统,用恒定浓度的氯化钾作为背景电解质,借助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对该乳状液的电导率振荡进行了监测,探讨了固体稳定剂、辅助表面活性剂和油水极性... 首次设计和制备了环己烷-水-碳酸钙和环己烷-甲醇-碳酸钙Pickering乳状液电导率振荡系统,用恒定浓度的氯化钾作为背景电解质,借助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对该乳状液的电导率振荡进行了监测,探讨了固体稳定剂、辅助表面活性剂和油水极性等因素对电导率振荡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己烷-水-碳酸钙乳状液电导率振荡的平均振幅约为400μS.cm-1,明显高于普通乳状液振荡系统;而环己烷-甲醇-碳酸钙乳状液电导率振荡的平均振幅约为10μS.cm-1,与普通乳状液振荡系统基本相近.当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添加于振荡系统后,电导率振荡的振幅都会明显减小,但前者减小的幅度大于后者.两类乳状液系统的电导率振荡在数天内持久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状液 碳酸钙 电导率振荡 添加剂 平均振幅 自动数据采集系统
下载PDF
颗粒稳定乳液和泡沫体系的原理和应用(Ⅵ)——颗粒稳定的乳液和泡沫的应用
13
作者 吴玮 陈洪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8-423,共6页
介绍了Pickering乳液在化妆品、涂料、植物保护以及药品和泡沫塑料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颗粒稳定的泡沫在食品、多孔材料和泡沫浮选等方面的应用。颗粒稳定的乳液和泡沫应用于不同领域其特定作用是传统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所不能及的。... 介绍了Pickering乳液在化妆品、涂料、植物保护以及药品和泡沫塑料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颗粒稳定的泡沫在食品、多孔材料和泡沫浮选等方面的应用。颗粒稳定的乳液和泡沫应用于不同领域其特定作用是传统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所不能及的。今后颗粒稳定的乳液和泡沫会更多地应用到科学研究和生活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颗粒稳定泡沫 应用 展望
下载PDF
金属离子交联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抗甲醛涂料中应用
14
作者 张少飞 何九军 +2 位作者 杨建东 崔文辉 贾如琰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2期34-35,37,共3页
ZnCl2作为金属离子交联剂,纳米TiO2作为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作为单体,制备了金属离子交联Pickering乳液,将其与多孔颜填料制备了抗甲醛涂料。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交联Pickering乳液基抗甲醛涂... ZnCl2作为金属离子交联剂,纳米TiO2作为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作为单体,制备了金属离子交联Pickering乳液,将其与多孔颜填料制备了抗甲醛涂料。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交联Pickering乳液基抗甲醛涂料(Pickering-C)具有良好的吸甲醛性能,由于该涂料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且安全环保,可以应用于建筑物室内墙壁涂饰与涂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交联剂 Pickering乳液 抗甲醛涂料
下载PDF
凸棒颗粒稳定的橄榄油/水型Pickering乳状液的制备条件及形成机理研究
15
作者 陈浩 张晓优 +1 位作者 徐樟浩 赵杰 《纳米科技》 2013年第6期9-16,31,共9页
选取凹凸棒作为乳化剂,系统研究pH、颗粒浓度、油相体积分数以及不同价态盐对橄榄油/水型Pickering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pH在4~9范围内可制备出稳定的乳状液;颗粒浓度的提高可增强乳液的分层和聚结稳定性;乳液液滴... 选取凹凸棒作为乳化剂,系统研究pH、颗粒浓度、油相体积分数以及不同价态盐对橄榄油/水型Pickering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pH在4~9范围内可制备出稳定的乳状液;颗粒浓度的提高可增强乳液的分层和聚结稳定性;乳液液滴直径随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无机盐的引入不会对乳液相及水相的体积产生影响,但对乳液液滴的尺寸分布影响显著,其中NaCl浓度的增加有利于乳状液液滴数均直径的增加,而CaCl2浓度增加时,乳状液液滴数均直径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凹凸棒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乳化剂应用于绿色乳状液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凹凸棒颗粒 制备条件 稳定机理
下载PDF
食品级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朱雨晴 刘伟 +2 位作者 陈兴 成策 邹立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5-322,共8页
本文综述了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降解机制,稳定性调控以及皮克林乳液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是通过胶体颗粒吸附在油水界面上,胶体颗粒形成固体网状结构以及形成较低程度的絮凝来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的降解机制分为物... 本文综述了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降解机制,稳定性调控以及皮克林乳液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是通过胶体颗粒吸附在油水界面上,胶体颗粒形成固体网状结构以及形成较低程度的絮凝来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的降解机制分为物理降解和化学降解,包括絮凝,聚集,沉淀,奥氏熟化以及脂质氧化等现象。现今常用来调控皮克林乳液稳定性的手段包括:粒子修饰,多种物质协同稳定,调节环境因素,调节粒子浓度等手段。本文旨在为研究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降解机制以及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从而扩大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克林乳液 胶体粒子 稳定机制 降解机制 稳定性
下载PDF
纳米SiO2/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协同稳定的pH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凯鸿 林琪 +2 位作者 崔正刚 裴晓梅 蒋建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3,共9页
用纳米SiO_2颗粒与微量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作复合乳化剂,以正癸烷为油相,制备了pH响应性O/W型Pickering乳状液.室温下该乳状液在pH≤4.0时稳定,在pH≥6.0时不稳定,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水相的pH值使乳状液在稳定和... 用纳米SiO_2颗粒与微量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作复合乳化剂,以正癸烷为油相,制备了pH响应性O/W型Pickering乳状液.室温下该乳状液在pH≤4.0时稳定,在pH≥6.0时不稳定,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水相的pH值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多次循环.在酸性水介质中,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呈阳离子状态,可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带负电荷的SiO_2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使其转变为表面活性颗粒;而在中性和碱性水介质中,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呈两性或阴离子状态,不能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因而导致乳状液破乳.相关作用机理通过吸附量、Zeta电位及接触角等实验数据得以论证.该刺激-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在乳液聚合、油品输送以及燃料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性表面活性颗粒 pH响应性Pickering乳状液 原位疏水化作用 吸附 静电作用
下载PDF
SiO_2纳米颗粒与聚氧乙烯对Pickering乳液的协同稳定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谭伟强 臧渡洋 +3 位作者 李云飞 张永建 陆晨君 栗志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1,共7页
研究了聚氧乙烯(PEO)与SiO2纳米颗粒对水/二甲苯体系Pickering乳液的协同稳定作用.实验发现,PEO的存在减小了乳液液滴的平均直径,抑制了乳液的相反转,有效阻止了乳液的熟化,使乳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进一步对纳米颗粒膜的流变性质进行研... 研究了聚氧乙烯(PEO)与SiO2纳米颗粒对水/二甲苯体系Pickering乳液的协同稳定作用.实验发现,PEO的存在减小了乳液液滴的平均直径,抑制了乳液的相反转,有效阻止了乳液的熟化,使乳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进一步对纳米颗粒膜的流变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O高分子促进了纳米颗粒形成更大尺寸的聚集结构,提高了其在界面上的吸附性,增强了颗粒膜的力学性能,在较小颗粒用量条件下使得Gibbs稳定性判据得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SiO2纳米颗粒 界面张力 反相 聚氧乙烯
下载PDF
无搅拌条件下的Pickering乳液用于脂肪酶催化合成酯的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佩灵 尤雪瑞 +2 位作者 郝雅娟 张晓明 杨恒权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0-215,共6页
为了解决目前酶催化领域中所存在的酶催化效率低和搅拌会对酶结构造成破坏的问题,采用了一种新的体系来进行无搅拌下两相酶催化反应。该体系是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界面活性固体颗粒作为乳化剂将传统两相酶催化反应转变为W/O的Pickering乳... 为了解决目前酶催化领域中所存在的酶催化效率低和搅拌会对酶结构造成破坏的问题,采用了一种新的体系来进行无搅拌下两相酶催化反应。该体系是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界面活性固体颗粒作为乳化剂将传统两相酶催化反应转变为W/O的Pickering乳液体系。该体系中,催化剂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BCL)酶包裹在微米尺度的液滴中,而有机反应底物溶解在油相(乳滴外部)中。实验证明,无搅拌条件下的Pickering乳液反应体系中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搅拌的两相体系,这是由于Pickering乳液乳滴具有大的反应界面积和短的分子扩散距离。实验进一步发现,酶的比活度取决于乳滴的大小,更加体现出了反应体系中乳滴的重要性。此外,仅通过简单地离心破乳即可实现BCL酶循环利用,且经过6次循环后,转化率依旧可达86%,这可能是因为无搅拌反应体系不会破坏酶的立体结构。这一研究证明,Pickering乳液体系提供了一种不需要搅拌和固载就可高效进行的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两相催化 酶催化反应 酯交换 护肤品添加剂
下载PDF
多孔温敏四环素分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光浩 欧红香 +3 位作者 余沛霖 张嘉陆 马建锋 丁建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19-1627,共9页
结合高内相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和分子印迹技术,运用壳聚糖(CTs)纳米粒子稳定乳液制备了多孔温敏四环素(TC)分子印迹吸附剂(TPMIPs).理化表征显示TPMIPs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孔径约为5μm.pH值为6.0时TPMIPs对TC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8.30μmol... 结合高内相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和分子印迹技术,运用壳聚糖(CTs)纳米粒子稳定乳液制备了多孔温敏四环素(TC)分子印迹吸附剂(TPMIPs).理化表征显示TPMIPs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孔径约为5μm.pH值为6.0时TPMIPs对TC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8.30μmol·g^(-1),TPMIPs的临界温度(LCST)约为34℃.TPMIPs吸附TC的过程中,Freundlich、Langmuir模型对本次吸附实验数据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7,两种模型均可对等温吸附实验过程进行描述.一阶、二阶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兼具物理吸附和化学键作用.TPMIPs经5次吸附脱附实验后吸附量损失约为12.38%,说明材料吸附再生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聚合 多孔 四环素 分子印迹聚合物 抗生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