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黄铁矿吸附废水中Cd(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端木合顺 文生燕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580,共5页
分批次实验研究了平衡时间、溶液pH值、Cd(Ⅱ)初始浓度、粒径对天然黄铁矿吸附废水中Cd(Ⅱ)的影响。实验前利用XRD衍射确定黄铁矿的特征,并确定了黄铁矿零电荷点pHPZC为6.4。在吸附平衡时间30 min,pH值6.0,即接近零电荷点时对Cd(Ⅱ)的... 分批次实验研究了平衡时间、溶液pH值、Cd(Ⅱ)初始浓度、粒径对天然黄铁矿吸附废水中Cd(Ⅱ)的影响。实验前利用XRD衍射确定黄铁矿的特征,并确定了黄铁矿零电荷点pHPZC为6.4。在吸附平衡时间30 min,pH值6.0,即接近零电荷点时对Cd(Ⅱ)的吸附量最大。初始浓度、黄铁矿粒径对吸附Cd(Ⅱ)的影响表明,最大吸附量分别在Cd(Ⅱ)浓度为350 mg/L和粒径为200目时。实验数据与Freundlich等温线拟合良好。初步探讨了黄铁矿吸附Cd(Ⅱ)的机理。研究表明,天然黄铁矿可以有效除去有毒有害重金属Cd(Ⅱ),是处理工业废水的优良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phpzc Cd(Ⅱ)吸附 等温线
下载PDF
磷酸活化法制备梧桐叶活性炭及表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斌 杨继亮 +2 位作者 马叶 顾洁 周建斌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40,共6页
以梧桐枯叶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研究了不同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通过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仪进行分析;pH_(pzc)采用酸碱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表明,浸... 以梧桐枯叶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研究了不同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通过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仪进行分析;pH_(pzc)采用酸碱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表明,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孔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浸渍比3.0,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2.5h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具有最高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910mg/g,140mg/g,比表面积和总孔容积能够达到1080.722m^2/g和0.905cm^3/g。该活性炭制备方法为梧桐枯叶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找到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叶 活性炭 磷酸 比表面积 零点电荷
下载PDF
浮石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磊 沈吉敏 陈忠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37,共5页
为考察浮石表面化学性质对水中臭氧分解的影响,测定了浮石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的速率常数并探讨催化臭氧分解的途径.结果表明:浮石促进水中臭氧一级分解速率常数提高了37.4%;利用叔丁醇捕获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催化臭氧分解速率常数降低了45.... 为考察浮石表面化学性质对水中臭氧分解的影响,测定了浮石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的速率常数并探讨催化臭氧分解的途径.结果表明:浮石促进水中臭氧一级分解速率常数提高了37.4%;利用叔丁醇捕获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催化臭氧分解速率常数降低了45.2%,浮石催化臭氧分解生成了羟基自由基;浮石表面羟基密度与催化臭氧分解率成正相关;随着溶液初始pH值增大,单独臭氧分解和浮石催化臭氧分解率均增加;由浮石pHpzc决定的表面电荷状态与催化臭氧分解效果有关,表面接近电中性时对催化臭氧分解有利.水中臭氧分解主要发生在浮石表面,浮石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可能是催化水中臭氧分解的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石 臭氧 零点电荷 羟基自由基 动力学
下载PDF
不锈钢上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分析及其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印仁和 谷口成史 林安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作者用高频溅射法在不锈钢SUS304BA上镀Ta、Ti、Si、Al、Zr的五种氧化物薄膜,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组成及耐蚀性.发现pHpzc低的氧化物薄膜有好的耐蚀性.
关键词 钝化 不锈钢 氧化物 薄膜 耐蚀性
下载PDF
不锈钢SUS410上Ta_2O_5的镀膜及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印仁和 林安德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3-76,共4页
用高频溅射法在不锈钢SUS410上镀Ta2O5薄膜,并对膜的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用交流阻抗法和钝化曲线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薄膜的耐蚀性与pHpzc的关系。
关键词 高频溅射 交流阻抗 钝化 不锈钢 镀膜
下载PDF
Mn_3O_4催化臭氧化处理钻井废水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兵 袁增 +3 位作者 李永涛 任宏洋 曾扬 岳丞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319-3324,共6页
采用锰系氧化物对钻井废水进行催化臭氧化处理,考察了不同初始pH、催化剂投加量以及臭氧投加量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探讨了Mn3O4表面电荷情况、化学吸附特性及催化臭氧产生·OH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12,催化剂投加量为5g/L... 采用锰系氧化物对钻井废水进行催化臭氧化处理,考察了不同初始pH、催化剂投加量以及臭氧投加量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探讨了Mn3O4表面电荷情况、化学吸附特性及催化臭氧产生·OH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12,催化剂投加量为5g/L,臭氧投加量为18 mg/min,反应时间为20 min时,Mn3O4较Mn O2和单独臭氧氧化去除COD的效果更明显;Mn3O4的表面带负电荷,发生了水合羟基化过程,且Mn3O4与钻井废水中的污染物产生了化学吸附;臭氧与锰原子形成σπ-键合吸附于Mn3O4表面,经π*轨道能级的下降而进入活化状态,最终导致吸附于Mn3O4表面的OH-与臭氧相互作用产生·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化 Mn3O4p Hpzc红外光谱 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