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脑通络颗粒对pMCAO模型大鼠SOD、MDA及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振 张婷婷 +5 位作者 宋莹 乌凯迪 李晓莹 陈阳燕 周明博 蒋希成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9-33,共5页
目的:观察益脑通络颗粒对pMCAO模型大鼠血清SOD、MDA、NO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脑通络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银杏叶组,每日1次,连续7 d,给药1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pMCAO大鼠模型,24 h后采用Longa评分法对各... 目的:观察益脑通络颗粒对pMCAO模型大鼠血清SOD、MDA、NO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脑通络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银杏叶组,每日1次,连续7 d,给药1周后采用线栓法制备pMCAO大鼠模型,24 h后采用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TB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MDA水平;羟胺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脑通络颗粒高、中剂量和银杏叶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银杏叶组及益脑通络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中的脑梗死体积均减少(P<0.05);与银杏叶组相比,益脑通络颗粒高剂量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OD含量明显下降、MDA和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银杏叶组和益脑通络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和NO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与银杏叶组相比,益脑通络颗粒高剂量组大鼠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和NO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益脑通络颗粒可降低pMCAO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提高pMCAO模型大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和NO水平,提示益脑通络颗粒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和减轻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通络颗粒 pmcao模型 氧化应激反应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洋 孙建宁 +3 位作者 董世芬 刘明 张易 张硕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3-47,I0004,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7 d 2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动物神经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动物的缺血侧脑组织突触素-I(synapsin-I)、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模型动物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缺血后2 d,synapsin-I在CA1区、CA3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区神经元产生显著积聚(P<0.01);缺血后7 d,synapsin-I在CA1区、皮层表达仍显著降低(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CA3、皮层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pMCAO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发生后,神经突触有关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变,并随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情况不同,这可能与神经元突触重塑有关。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缺血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模型 突触素-Ⅰ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TianmaGouteng yin attenuates ischemic stroke-induced brain injury by inhibiting the AGE/RAGE pathway
3
作者 LUOJUN ZHENG LUAN WENG DIWEN SHOU 《BIOCELL》 SCIE 2023年第6期1345-1352,共8页
Background:Ischemic stroke is characterized by permanent or transient obstruction of blood flow,leading to a growing risk factor and health burden.Tianmagouteng yin(TMG)is commonly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ce... Background:Ischemic stroke is characterized by permanent or transient obstruction of blood flow,leading to a growing risk factor and health burden.Tianmagouteng yin(TMG)is commonly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cerebral ischemia.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MG against ischemic stroke.Methods:Either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or sham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nesthetized Wistar male rats(n=36).Results: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MG administration reduced the infarction volume and mitigated the neurobehavioral deficits.Hematoxylin and eosin(HE)staining and Prussian blue staining revealed that TMG attenuated tissue disruption and microbleeds in hippocampus tissues.In addition,TMG down-regulated the 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and p-JAK2.It also inhibi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ferritin,malondialdehyde(MDA),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Conclusion:As repetitive clinical trials of neuroprotectants targeting stroke have failed previously,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atural product,TMG,can probably help in the vicious cycles of ischemic stroke pat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Tianmagouteng yin Brain injury NEUROPROTECTION AGE/RAGE pathway pmcao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凋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程钢 秦媛媛 +5 位作者 程迪 杨磊 沈夕坤 黄玉宇 张慧灵 顾振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大鼠pMCAO术后通过腹腔给...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大鼠pMCAO术后通过腹腔给予OMT(30、60、120 mg.kg-1),以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行为学症状等指标评价OMT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OMT对缺血皮层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以及数目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OMT对缺血皮层Caspase-3、Bcl-2、Bax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体内模型中,OMT(30、60、120 mg.kg-1)可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改善行为学体征(P<0.01)。HE染色结果提示:OMT可明显增加神经细胞的存活率改善神经细胞的形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pMCAO后3、6、12、24 h,缺血皮层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3 h开始上升,24 h达到峰值;而Bcl-2的表达水平在3h开始下降,24 h降到最低。给予OMT后可下调pMCAO大鼠缺血皮层中Caspase-3、Bax蛋白,上调Bcl-2蛋白。结论氧化苦参碱对脑缺血损伤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cl-2及下调Bax、Caspase-3蛋白水平抑制凋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脑缺血 pmcao CASPASE 3 BAX BCL-2
下载PDF
延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吕佳宁 韩锁成 +1 位作者 郭景春 范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延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永久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亚低温治疗组(HT组)分为HT2h组和HT6h组,前者在pMCAO后2h给予亚低温(33±0.5℃)治疗... 目的研究延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永久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亚低温治疗组(HT组)分为HT2h组和HT6h组,前者在pMCAO后2h给予亚低温(33±0.5℃)治疗22h,后者在pMCAO后6h给予亚低温(33±0.5℃)治疗18h。缺血对照组(NT组)在pMCAO后放置于室温(25℃)。制备pMCAO模型过程中,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监测局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持续监测直肠温度。各组大鼠均于pMCAO后24h灌注取脑制备冰冻切片,进行TUNEL染色以及Bcl-2、Bax、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NT组有3只大鼠死亡,亚低温治疗组无大鼠死亡。与NT组比较,HT组皮层缺血半暗带区域凋亡细胞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多,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HT6h组比较,HT2h组皮层缺血半暗带区域凋亡细胞减少(P<0.05),但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Bcl-2/Bax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永久性脑缺血后延迟6h给予亚低温治疗18h仍然可以减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延迟亚低温治疗通过抑制Bcl-2基因家族蛋白介导的线粒体依赖性Caspase激活途径,抑制Caspase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从而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在脑缺血的治疗过程中,要尽早给予亚低温治疗,以保护更多的神经元和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pmcao 凋亡
下载PDF
大鼠持续性灶性脑梗死区血脑屏障改变对^(125)I-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颖 陆锦标 叶诸榕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2,F003,共5页
目的 系统观察大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 ( (permanent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 ,pMCAO)后 0 .5h到14d血脑屏障 (blood brainbarrier,BBB)的损伤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通透的影响。方法... 目的 系统观察大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 ( (permanent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 ,pMCAO)后 0 .5h到14d血脑屏障 (blood brainbarrier,BBB)的损伤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通透的影响。方法 采用抗BBB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显示pMCAO后不同时间BBB结构的改变。采用1 2 5I标记bFGF示踪法显示静脉注射1 2 5I bFGF后脑组织γ射线计数变化表示bFGF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在动脉栓塞后0 .5h抗BBB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已发生改变 ,即使到了 14d时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出现在梗死区周围 ,但是抗BBB抗体免疫组化仍为阴性 ,表明此时血管壁尚未达到完全修复。从梗死后 2h开始1 2 5I bFGF通透有明显的增加 ,持续到梗死后 14d ,1 2 5I bFGF主要出现在基底节及梗死累及的岛叶和顶叶皮层。结论 脑缺血后外周静脉应用bFGF是可行的 ,尽早应用bFGF对保护神经元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持续性忆灶性脑缺血 血脑屏障 pmcao 通透性 影响
下载PDF
泰山草乌生物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红伟 刘雪梅 +1 位作者 唐晓凤 苏吉亮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7年第1期32-35,共4页
研究氧化泰山草乌生物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大鼠pMCAO术后通过灌胃给予草乌生物碱(20,50,100mg·kg-1),以... 研究氧化泰山草乌生物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大鼠pMCAO术后通过灌胃给予草乌生物碱(20,50,100mg·kg-1),以神经行为学变化、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等指标评价草乌生物碱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草乌生物碱高、中剂量组可改善pMCAO大鼠神经行为障碍、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有明显作用。实验表明泰山草乌生物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生物碱 脑缺血 pmcao
下载PDF
梓醇对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恢复早期实时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胜威 董世芬 +1 位作者 武汀 孙建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76-1681,共6页
目的:观察梓醇对pMCAO大鼠恢复期早期实时步态的影响,评价其对缺血性卒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天保宁组,梓醇15、30、60 mg&#183;kg-1组。于术前进行为期7天的步态仪行走训练,每3次... 目的:观察梓醇对pMCAO大鼠恢复期早期实时步态的影响,评价其对缺血性卒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天保宁组,梓醇15、30、60 mg&#183;kg-1组。于术前进行为期7天的步态仪行走训练,每3次。训练完成后,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原CAO)大鼠模型,并于术后3-14天连续给药,术后第14天进行实时步态行为检测。结果:术后14天,与正常组比较,pMCAO模型大鼠平均步行周期显著延长(P〈0.01),绝对值平均体转角明显升高(P〈0.05),双足支撑时长缩短(P〈0.05),三足支撑时长延长(P〈0.01),协调性指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梓醇30 mg&#183;kg-1及60 mg&#183;kg-1组模型动物步行周期、降低绝对值平均体转角显著缩短(P〈0.05或P〈0.01);梓醇30 mg&#183;kg-1组右前相对于其他三足的协调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动物协调性提高。结论:梓醇可部分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实时步态行为变化,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实时步态行为 缺血性卒中 pmcao大鼠
下载PDF
红景天苷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永久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嘉慧 赵春蕊 +7 位作者 聂婧雯 罗锐 黄私迎 孙春晓 杨泽霖 应雄 洪桂祝 赖文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8-703,共6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pMCAO组)、红景天...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其中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pMCAO组)、红景天苷给药组(pMCAO+Sal组),线栓法造模成功后,对sham组和pMCAO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MCAO+Sal组按照50 mg·kg^(-1)·d^(-1)腹腔注射红景天苷(50 mg·kg^(-1)·d^(-1)),给药1 d。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pMCAO组)、红景天苷给药组(pMCAO+Sal组)、抑制剂组(pMCAO+Sal+LY组);侧脑室注射PI3K抑制剂30 min后,制备pMCAO模型,1 h后腹腔注射红景天苷,给药1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脑组织中NeuN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脑组织中NeuN蛋白、NF-κBp50核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pMCAO组比较,红景天苷作用后,NeuN免疫荧光染色表达量明显增加,且能够促进NeuN蛋白,抑制NF-κB p50核蛋白及IL-6和TNF-αmRNA表达。经PI3K抑制剂LY294002作用后,红景天苷对上述指标作用不明显。结论红景天苷能够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NF-κB p50核转录水平,进而抑制炎症因子,对pMCAO模型大鼠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pmcao 神经保护 PI3K/AKT信号通路 NEUN NF-κB p50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俊杰 杨泽霖 +5 位作者 唐宇恒 黄鑫 孙春晓 许阿娟 赖文芳 洪桂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pMCAO)组、红景天苷给...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pMCAO)组、红景天苷给药(pMCAO+Sal)组各20只,线栓法制备模型,评分后,pMCAO+Sal组每日按时按照体质量腹腔注射红景天苷(50 mg·kg^-1·d^-1),Sham组和pMCAO组同法给予0.9%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 d。末次给药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Nissl染色法检测尼氏体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中TUNEL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脑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总的Caspase-3、NeuN、NGF蛋白表达。结果红景天苷可以明显降低pMCAO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增加缺血侧Nissl阳性细胞(即完整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抑制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但不影响总的Caspase-3表达,同时促进NeuN、NGF蛋白表达。结论红景天苷对pMCAO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leaved caspase-3细胞凋亡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pmcao 神经保护 凋亡 NEUN NGF
下载PDF
梓醇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修复的行为学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2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周佳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后1、4、7、15、21 d,进行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受累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梓醇治疗组均有改善;其中术后21d,梓醇中、高剂量组受累前肢(左)食物抓取成功率分别为48.7%±5.4%(约相当于基线值72%)和47.3%±4.8%(约相当于基线值70%),与模型组(25.8%±4.1%,约相当于基线值3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梓醇对脑缺血后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术后21 d,术后6 h给药组和术后24 h给药组左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脑缺血后延迟给予梓醇治疗仍对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结论采用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和左前肢食物抓取功能测定等多种方法,证实梓醇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后两种评价方法更为灵敏;梓醇治疗有效剂量为1~10 mg.kg-1,缺血后24 h给药仍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神经行为学评价 Bederson评分 肌力评定 平衡木行走试验 受累前肢食物抓取实验 局灶永久性脑缺血
下载PDF
小鼠脑缺血后LRG1与TGF-β1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靖玮 钟镝 李国忠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595-600,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脑缺血模型中,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 1,LRG1)与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表达,其表达的部位,以及其在脑缺血不同... 目的研究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脑缺血模型中,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 1,LRG1)与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表达,其表达的部位,以及其在脑缺血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用成年雄性C57BL/6小鼠为实验动物(体质量20~25g),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ermanent occlusion of middle cerebral ischemia,pMCAO)组,对照组是假手术组。应用改良Longa线栓法pMCAO模型。小鼠于取材前进行Longa评分,评分1~3分的小鼠可以入组,并且分别在相应的时间点:12h,24h,48h,3d和7d时取材脑组织,在每个时间段收集脑缺血样本作为实验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脑缺血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LRG1和TGF-β1的表达位置,以及蛋白印迹分析LRG1和TGF-β1两者的变化趋势。结果通过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小鼠脑缺血后的脑组织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元的缺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细胞的形态学显示,LRG1蛋白主要为胞浆表达,且表达于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在星形胶质细胞中也有表达。TGF-β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蛋白印迹结果显示LRG1蛋白的表达在12h开始逐渐增多,至第3天达到高峰,保持一个高于对照组的水平直到pMCAO模型后的第7天(P<0.05)。TGF-β1蛋白的表达在12h逐渐增多,至第3天达到高峰,至pMCAO模型后的第7天呈现下降趋势(P<0.05)。受体LRG1的活性变化呈现与TGF-β1的表达基本相同的趋势。结论LRG1以细胞浆表达为主,TGF-β1表达以细胞核为主;pMCAO模型梗死灶周围有LRG1和TGF-β1的表达,且表达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G1 TGF-Β1 pmcao 脑缺血
下载PDF
白果内酯对大鼠栓塞后脑水肿模型脑内水通道蛋白9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秦海明 宋福林 +3 位作者 袁鹏程 翟兴雯 张新 游松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白果内酯(bilobalide,BB)对脑内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g,AQP9)的影响与其抗水肿作用的关系。方法利用Wistar大鼠持续性中动脉栓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制作左半球栓塞后水肿模型,通过脑水含量... 目的探讨白果内酯(bilobalide,BB)对脑内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g,AQP9)的影响与其抗水肿作用的关系。方法利用Wistar大鼠持续性中动脉栓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制作左半球栓塞后水肿模型,通过脑水含量测定、梗塞面积测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AQP9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对比栓塞对照组和BB预治疗组的差异,论证BB抗水肿的机制。结果正常组两侧脑含水量无差异。pMCAO24 h后,栓塞对照组和BB预治疗组脑水含量两侧均高于正常组,且栓塞侧明显高于栓塞对侧。BB预治疗组与栓塞对照组相比,两侧脑水含量均明显减低。pMCAO可引起大鼠皮质和白质中AQP9的大量表达。BB预治疗组较栓塞对照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AQP9的表达出现明显减弱,特别是pMCAO 8 h和16 h时左侧白质及右侧皮质减低明显。pMCAO后AQP9的mRNA持续增加,16 h时达峰值,BB预治疗组明显降低了mRNA的合成。结论 BB通过抑制神经细胞中AQP9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机制脑水肿的形成。由于皮质中胶质细胞数量远大于神经元细胞,抑制AQP9合成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内酯 持续性中动脉栓塞 水通道蛋白9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实时定量RT-PCR
下载PDF
养脑方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恢复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艳 夏苏英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4期30-35,54,共7页
目的:观察养脑方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早期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养脑方组。术后3 d至14 d定时灌胃给药,术后3、7、10和14 d... 目的:观察养脑方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早期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养脑方组。术后3 d至14 d定时灌胃给药,术后3、7、10和14 d行Longa评分及横木行走试验评分,并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检测皮质缺血区HIF-1α和VEGF基因转录水平以及观察皮质缺血区HIF-1α、VEGF蛋白表达。结果:养脑方能改善大鼠左侧姿势反射及运动协调整合的能力(P<0.01);养脑方组和尼莫地平组皮质缺血区脑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1);养脑方组皮质缺血区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高于尼莫地平组(P<0.01);养脑方组皮质缺血区脑组织HIF-1α、VEGF基因转录水平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脑方能改善pMCAO脑缺血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IF-1α、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cao 脑缺血 养脑方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匹诺塞林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光红梅 高梅 +4 位作者 朱深银 贺晓丽 何国荣 竺晓鸣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考察匹诺塞林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组织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永久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匹诺塞林给药组(1、3、10 mg.kg-1)、尼莫地平给药组(3mg.kg-1)。给药组于手术... 目的考察匹诺塞林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组织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永久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匹诺塞林给药组(1、3、10 mg.kg-1)、尼莫地平给药组(3mg.kg-1)。给药组于手术后10 min、12 h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于手术24 h应用生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LDH的活性,HPLC法检测大鼠脑组织ATP、ADP、AMP、磷酸肌酸含量。通过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线粒体Ca2+-ATP酶活性,超氧阴离子含量、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钙离子含量综合评价线粒体功能。结果匹诺塞林(3、10 mg.kg-1)给药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能量指数比模型组分别提高了34.6%和45.8%(P<0.05);匹诺塞林(10 mg.kg-1)组线粒体SOD活性提高了24.4%、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4.9%及34.0%,线粒体钙离子浓度降低了22.0%,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匹诺塞林(3、10 mg.kg-1)组线粒体超氧阴离子水平分别降低了20.2%及30.6%、线粒体肿胀程度分别降低了26.1%及46.0%,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匹诺塞林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后能量损伤,提高脑组织抗缺血缺氧能力,其对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是改善缺血脑组织能量代谢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诺塞林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栓塞 能量代谢 线粒体 大鼠
下载PDF
黄体酮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内COX-2的表达以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宁宁 王建平 +4 位作者 蒋超 刘春岭 李昕 赵源征 郝玉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1-673,共3页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对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为250~300g,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治疗组、黄体酮治疗组。分别于脑梗死6h、24h、72... 目的观察黄体酮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内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对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为250~300g,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治疗组、黄体酮治疗组。分别于脑梗死6h、24h、72h 3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内Cycloxygenase-2(COX-2)的表达情况;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死发生后,缺血半暗带内COX-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经黄体酮治疗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脑组织含水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体酮可以通过抑制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内的炎症反应,减轻梗死侧半球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脑梗死 模型 环氧化酶-2 脑组织含水量
下载PDF
可乐定对永久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神经干细胞增生的影响
17
作者 朱琳 李建成 +4 位作者 马东明 姜正林 李永财 何鹏 许世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目的研究可乐定对永久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和对神经再生相关因子含量及神经干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可乐定治疗组,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治疗组于术后3 h... 目的研究可乐定对永久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和对神经再生相关因子含量及神经干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可乐定治疗组,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治疗组于术后3 h腹腔注射可乐定50μg/kg、100μg/kg(每天一次,连续5 d,或至实验终点);缺血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尼氏染色、脑梗死体积测定、ELISA、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等方法,分别观察可乐定治疗对大鼠神经损伤、功能恢复、神经再生相关因子表达水平、脑内相关部位神经干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对照组相比,可乐定治疗能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少损伤侧脑组织神经细胞丢失、缩小脑梗死体积、使得增生的神经干细胞数目及神经再生相关因子的含量进一步增加。结论可乐定对永久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能促进神经再生相关因子在脑组织中的表达、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大鼠缺血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神经保护 神经干细胞 神经再生相关因子
下载PDF
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病理进程研究
18
作者 宁珑 杨茜 +4 位作者 孙航 许春萍 宋雪兰 颜明丽 何芳雁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6期594-600,共7页
目的探究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大鼠模型病理进程,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药效学给药时间窗提供依据。方法笔者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进行研究,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pM... 目的探究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大鼠模型病理进程,为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药效学给药时间窗提供依据。方法笔者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进行研究,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pMCAO模型,以神经学评分和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为纳入标准筛选出合格大鼠。于术后30min、3h、6h、24h、3d、7d、14d、21d、28d,以其行为学改变、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和神经元损伤(Nissl染色)为主要指标,探讨大鼠pMCAO模型病理进程分期。结果大鼠pMCAO模型:缺血30min~3h,开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脑组织无明显病理性损伤,为超早期;缺血3~24h,脑组织出现轻微缺血灶,为急性期;缺血24h~3d,发生运动功能障碍、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开始死亡、炎性细胞(小胶质细胞,浆细胞)浸润,为坏死期;缺血3~7d,脑组织液化,神经细胞死亡,尼氏体减少,为恢复早期;缺血7~28d,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开始恢复,损伤侧液化坏死区周围胶质细胞增生,液化坏死神经细胞清除,为恢复后期。结论结合临床IS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大鼠pMCAO模型的病理进程,得出IS药效学研究应以7d、14d、21d、28d为持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pmcao 模型稳定性 病理进程 行为学改变 病理学改变 大鼠
原文传递
Role of rno-miR-124-3p in regulating MCT1 expression in rat brain after perman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被引量:6
19
作者 Shi-ye Xu Xu-li Jiang +7 位作者 Qian Liu Jin Xu Juan Huang Sheng-wei Gan Wei-tian Lu Fei Zhuo Mei Yang Shan-quan Sun 《Genes & Diseases》 SCIE 2019年第4期398-406,共9页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role of microRNAs(miRNAs)in regulating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expression in rat brain after perman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to identify a new target for early treatment of ...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role of microRNAs(miRNAs)in regulating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expression in rat brain after perman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to identify a new target for early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as induced by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in rats.Morphology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MCT1 were assess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ing.Using bioinformatics and double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s,rno-miR-124-3p was selected as a direct target for rat MCT1.Expression of rno-miR-124-3p after pMCAO was detected.Then,rats were treated with rno-miR-124-3p agomir via lateral ventricle injection,and after 6 h or 24 h ischemia,rno-miR-124-3p expression and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MCT-1 were detected by q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Brain infarction was identified by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staining.Results showed that pMCAO induced brain infarction and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MCT1.The levels of rno-miR-124-3p after pMCAO were in contrast to those of MCT1 protein in ischemic region,while declined after 3,6 and 12 h of pMCAO in ischemic penumbra.After administration of rno-miR-124-3p agomir,MCT1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were increased after 6 h of pMCAO,while decreased after 24 h of pMCAO.Meanwhile,rno-miR-124-3p levels increased after both times.TTC staining showed treatment with rno-miR-124-3p agomir reduced brain infarction.The role of rno-miR-124-3p in regulating MCT1 was as a positive regulator after 6 h of pMCAO,while a negative regulator after 24 h of pMCAO,however,both activities had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 Lactate acid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MCTs) microRNAs(miRNAs)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
原文传递
藏族药二十五味珍珠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智嘉 王存萍 +4 位作者 杨斌 王楠 王琴 顾健 谭睿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64-2073,共10页
研究二十五味珍珠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保护作用。将90只4周龄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6组(n=15):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 mg·kg^(-1))、二十五味珍珠丸高剂量组(400 mg·kg^(-1))、二十五味珍珠丸中剂量组(2... 研究二十五味珍珠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保护作用。将90只4周龄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6组(n=15):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 mg·kg^(-1))、二十五味珍珠丸高剂量组(400 mg·kg^(-1))、二十五味珍珠丸中剂量组(200 mg·kg^(-1))、二十五味珍珠丸低剂量组(100 mg·kg^(-1))。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二十五味珍珠丸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PMCAO),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造模手术前尼莫地平组和二十五味珍珠丸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24 d,并于造模前1 h给药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测定存活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HE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otch 1、Jagged 1、Hes 1、Bcl-2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阳性细胞表达水平。二十五味珍珠丸低、中、高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可显著降低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减少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提高SOD、CAT活力,降低MDA水平。并且上调Notch 1、Jagged 1、Hes 1及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治疗组中VEGF、CD34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十五味珍珠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促进神经细胞增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味珍珠丸 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缺血性脑卒中 保护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