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与千寻》折射的生态问题及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文俊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2001年上映的动漫《千与千寻》,无论是内容寓意之深,还是播放收视率之高,都堪称一部经典佳作。因此,围绕这部动漫展开的批判性解读、主题性挖掘历来层出不穷和五花八门。如果把动漫《千与千寻》看作一部多元化的主题作品,那么生态问题... 2001年上映的动漫《千与千寻》,无论是内容寓意之深,还是播放收视率之高,都堪称一部经典佳作。因此,围绕这部动漫展开的批判性解读、主题性挖掘历来层出不穷和五花八门。如果把动漫《千与千寻》看作一部多元化的主题作品,那么生态问题便是其中折射的主题之一。为了科学而全面地把握和认识这一主题,拟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对动漫《千与千寻》进行解读,以期从中获得克服生态问题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与千寻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人与自然关系 失衡 和谐共生
下载PDF
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论略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岗 陈保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神";造"情景交融"的美学意象之"境";统"知情意行"的美育教化于"一"。指出: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正是美学精神的作用使然,美学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美学精神 国民精神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 至善至美
下载PDF
《弗兰肯斯坦》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陶明星 王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3-95,共3页
《弗兰肯斯坦》的不幸遭遇和命运不仅是寓言式的 ,而是预言式的 ;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人类已经掌握克隆技术的今天 ,不能盲目追求科学 ,而要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科学 ,使人性的发展得到更大空间 ,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 人性 和谐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 被引量:5
4
作者 凤文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44-349,共6页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的思维模式和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情景统一,思与境偕、"物我两忘"。中国山水画是充分融入主观情性的人化自然,是自然和人的生命精神的"写真"。它要创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表现画家对空间的吐纳,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念,处处流连的情意。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原则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自然生命之气的节奏与和谐,它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气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人与自然的和谐 写真 意境 气韵生动 安顿心灵
下载PDF
中西方体育精神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成 沈丽颖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2-96,共5页
中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环境及人种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则加剧了这一差异。通过对中西方体育精神不同特点的分析探寻其各自的文化根源,以丰富与发展本民族文化,进而为促进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通过对具体... 中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环境及人种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则加剧了这一差异。通过对中西方体育精神不同特点的分析探寻其各自的文化根源,以丰富与发展本民族文化,进而为促进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通过对具体体育活动项目的考察,可以发现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呈现出内在性和超越性的不同面貌。探究其文化根源,认为恢复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比较 体育精神 体育活动 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
下载PDF
中国画“形神论”的审美意蕴探微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占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37-138,151,共3页
作为写意性的中国画,求神是本,求形是末。在精确地描绘形象的基础上使二者生动传神,统一于艺术创作之中。笔墨当随时代,发展需要创新。中国画重在写意,写"形"是基础,写"神"才是目的。对于传统的造型观、笔墨观、价... 作为写意性的中国画,求神是本,求形是末。在精确地描绘形象的基础上使二者生动传神,统一于艺术创作之中。笔墨当随时代,发展需要创新。中国画重在写意,写"形"是基础,写"神"才是目的。对于传统的造型观、笔墨观、价值观、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理性客观的认知和看待、把握传统,面向当代,在变革中不断发展中国画的理论与实践,好学善取、化古开今、主动创造,在传承中反省和思考,在汲取和扬弃中弘扬中国画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形似与神似 天人合一 审美意蕴
下载PDF
论迟子建小说的天人合一观念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小焱 赵俊霞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0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天人合一是最基本的一个文化观念,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崇尚自然精神,对自然的热爱构成了她的小说人类之爱的重要内核,也是她的小说人类之爱的原始动力;和合精神,对人的物性的体认以及珍惜生命、关爱万物的观点...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天人合一是最基本的一个文化观念,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崇尚自然精神,对自然的热爱构成了她的小说人类之爱的重要内核,也是她的小说人类之爱的原始动力;和合精神,对人的物性的体认以及珍惜生命、关爱万物的观点,都是和合精神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天人合一 自然观 和合精神
下载PDF
《黄帝内经》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庆其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现存文献中最早的经典。学习研究《内经》不仅仅是背诵几条经文,或者领会经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握其核心理念。《内经》的核心理念,即"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观、"形神一体"的心身观、人与自...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现存文献中最早的经典。学习研究《内经》不仅仅是背诵几条经文,或者领会经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握其核心理念。《内经》的核心理念,即"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观、"形神一体"的心身观、人与自然变化的基本原理"气化论"、人与自然的自稳调节机制"亢害承制"论和"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核心理念 天人合一 形神一体 气化 亢害承制 人本思想
下载PDF
汉代绘画所体现的儒道互补思想
9
作者 刘刚 李春燕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汉代绘画中所反映出的博大与朴拙、礼教与自然的交融以及时空变化的不拘一格,反映了儒、道思想的互融互补。通过对儒道互补的审美思想在汉代绘画中的映射进行分析,可以认识汉代绘画形式背后看似神秘却又有迹可寻的审美意味。
关键词 汉代绘画 儒道互补 “大”美精神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中国的三教“和雅”与酒文化精神
10
作者 黄俊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0-144,共5页
酒与文字犹如酵母与酒瓤在互为因果相与发酵的漫漫岁月中日见其产品之醇正、醇厚和醇香,这就是酒与文学的天然缘分。酒之于文学的巨大威力要从生理心理以及酒文化的美学原理上来加以考察。美学生理学认为,人之所以爱美且能够十分准确地... 酒与文字犹如酵母与酒瓤在互为因果相与发酵的漫漫岁月中日见其产品之醇正、醇厚和醇香,这就是酒与文学的天然缘分。酒之于文学的巨大威力要从生理心理以及酒文化的美学原理上来加以考察。美学生理学认为,人之所以爱美且能够十分准确地感受到美,是因为生命活力的作用,而生命活力要依靠一种被视为重估价值所最终根据的"强力"支撑。尼采认为在所有的强力状态中,"醉"是第一条。酒神精神就是生命的自由精神,中国的道家思想更接近西方的酒神精神。因此中国的酒文化精神应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对于酒文化而言,道家思想在儒道释三家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国的酒文化却肇始于儒家,这一则是因为酒的生理作用及其客观效力,二则是因为中国的儒道释三家并非水火不相容。相反,儒道释三家都很重视心灵问题,都建立了各自的心灵哲学。儒道释三家所追求的人生与审美境界都以天人合一的"和雅"之境为最高目标。三家互补相融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和雅"精神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完美整体。儒道释三家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中国传统美学使中国的酒文化精神迥然有别于西方的酒神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三教 “和雅” 酒文化 尼采 酒神精神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中国绘画的艺术特质
11
作者 郭殿声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3-125,154,共4页
中国传统绘画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 ,它精深博大 ,内蕴深厚 ,完全迥异于世界其他艺术。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质 ,其形成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今世界呼吁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为中国画的发扬光大 ,为人... 中国传统绘画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 ,它精深博大 ,内蕴深厚 ,完全迥异于世界其他艺术。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质 ,其形成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今世界呼吁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为中国画的发扬光大 ,为人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艺术 ,进一步发扬“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 ,提供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意象造型 艺术形式 审美 中国 绘画 艺术特质
下载PDF
天人合一的草原诗境颂歌——论千夫长小说《长调》的审美价值
12
作者 范肖丹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62-66,共5页
灵肉和谐、天人合一、长调音乐与草原风俗画融合等构成的草原诗境,是千夫长的长篇小说《长调》给读者提供的新阅读视野和宁静平和的审美感受。小说展示了人的内心焦虑,并寻找克服焦虑走向精神和谐的途径,具有深刻的人性价值。
关键词 千夫长 《长调》 灵肉和谐 天人合一 诗意
下载PDF
到生活深处捕捉美——中国山水画的写生精神
13
作者 何家福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37-39,共3页
中国画的发展,是在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崇尚“天人合一”。历史上,中国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一向注重深入生活捕捉美,亲身体悟自然,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因而,我们需要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以发展和推动我们的美术... 中国画的发展,是在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崇尚“天人合一”。历史上,中国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一向注重深入生活捕捉美,亲身体悟自然,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因而,我们需要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以发展和推动我们的美术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 写生精神 “天人合一” 深入生活
下载PDF
自然的图画——论山水画创作
14
作者 孟萌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6-68,共3页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为范本,强调师法自然,从自然中选取素材,汲取灵感。中国画家游历山川,眼看心记,注重感受,从而写胸中丘壑、心中意向等。中国的山水画,是在寻求艺术的真谛,寻求创造的活泼与生气。
关键词 自然 山水画 审美 形似 神似
下载PDF
论李白山水诗“本真自然”的审美风格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文洪 严雯韬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李白山水诗审美创作追求“自然本真”,其精神深层次内核为“天然去雕饰”,人与自然一体交融,情景相生,物我一如,相依相存,自我自性,一体呈现于独立不可复制的“真我”中。强调“真我”对李白天然去雕饰审美创作意趣具有倾向性意义,将其... 李白山水诗审美创作追求“自然本真”,其精神深层次内核为“天然去雕饰”,人与自然一体交融,情景相生,物我一如,相依相存,自我自性,一体呈现于独立不可复制的“真我”中。强调“真我”对李白天然去雕饰审美创作意趣具有倾向性意义,将其山水诗创作定义为突破传统的个体自性的审美化、诗意化呈现。“纯真自然”的审美品格、“天然去雕饰”的审美意趣,生发出李白“清纯”的情感显现。真性真情交织缠绕而生的自然蕴藉和纯然本然的人格情感内涵,为生活的审美化增添亮色。李白山水诗崇尚本色和真情,尊重事物自然本性,“求真色”,这恰好与其山水诗“本真自然”审美品格追求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歌 “本真自然”诗学精神 天人合一 诗意栖居
下载PDF
中国戏曲中的文化精神
16
作者 曹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所谓"文化",是一种流荡广远而又包涵广大的整体性的精神存在,在中国古代是"文治"与"教化"的总称。中国戏曲的形成历经了千百年的孕育和沉淀,它的程式化表演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文化形态也接受了漫长... 所谓"文化",是一种流荡广远而又包涵广大的整体性的精神存在,在中国古代是"文治"与"教化"的总称。中国戏曲的形成历经了千百年的孕育和沉淀,它的程式化表演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文化形态也接受了漫长的考验和衍变,达到了高度的精致和完美,其内在的文化脉络始终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神——"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文化追求在艺术上的集大成表现。及至当下,这一文化精神亟需在新的时代中继承与发展、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精神 程式化表演 “天人合一” 概念戏曲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峰 张吉伟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中西方风景画发展过程的不同,内蕴的是历史根植、哲学观念、认知范式、审美诉求等差异,生成的分别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艺术样式。基于文本中心主义描述性阐释,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对描绘自然风光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东西方自然... 中西方风景画发展过程的不同,内蕴的是历史根植、哲学观念、认知范式、审美诉求等差异,生成的分别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艺术样式。基于文本中心主义描述性阐释,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对描绘自然风光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东西方自然观、色彩观及表现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体现出东西方"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的认知范式的差异,继而体现出创作技法、思想内容与审美价值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风景画 表现方式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像——高黎贡山区域民族生态绘画研究
18
作者 薛其龙 余丽婴 《保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5-61,共7页
民族生态绘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像,乃民族经验与生态智慧的表征。高黎贡山区域多样的自然生境与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结成共生关系,形成以植物资源、农林渔牧、家园聚落、民族生活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建构“民族-绘画-生态”的复合关... 民族生态绘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像,乃民族经验与生态智慧的表征。高黎贡山区域多样的自然生境与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结成共生关系,形成以植物资源、农林渔牧、家园聚落、民族生活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建构“民族-绘画-生态”的复合关系,生态作为民族绘画的主题,民族作为生态绘画的主体,绘画作为民族与生态的连接;民族生态绘画是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传承、创作多样性实践及其关系的艺术路径,具有呈现和阐扬民族主体践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绘画 高黎贡山区域 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研究中的两大误解
19
作者 张丽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0期42-43,共2页
过度评价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生态哲学特性和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生态问题归因到主体性的张扬是围绕主体性问题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存在的两种流行误解。我们应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理性地看待这两种观点,从而理性地认识人与自... 过度评价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生态哲学特性和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生态问题归因到主体性的张扬是围绕主体性问题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存在的两种流行误解。我们应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理性地看待这两种观点,从而理性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 主体精神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论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时代特征
20
作者 吴梅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9-82,共4页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真实地解读着每个时代的社会敏感,在当今的美术界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经济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一批批有着强烈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生命的意... 中国现实主义油画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真实地解读着每个时代的社会敏感,在当今的美术界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经济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一批批有着强烈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生命的意义。以弘扬社会真善美为己任,使用多元的艺术风格来表现对现实主义精神的主动追求,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揭示深刻反映时代精神的创作主题,运用富含艺术个性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见证中国时代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油画 时代特征 人文精神 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