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画祥瑞舞的性质、分类与重建
1
作者 刘建 张成英 《中国舞蹈学》 2024年第1期10-28,345,346,共21页
在汉画舞蹈形象中,祥瑞舞(祥禽瑞兽舞)是一个特殊的形象类别。它的产生来自“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对象化”,是一个切实的汉画舞蹈子舞种的存在,如同今天现存的龙舞、凤舞、麒麟舞、牦牛舞等一样。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对此进行论述:其... 在汉画舞蹈形象中,祥瑞舞(祥禽瑞兽舞)是一个特殊的形象类别。它的产生来自“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对象化”,是一个切实的汉画舞蹈子舞种的存在,如同今天现存的龙舞、凤舞、麒麟舞、牦牛舞等一样。本文将从三个部分对此进行论述:其一是关于汉代的祥瑞和汉画祥瑞舞;其二是关于汉画祥瑞舞的两大类别;其三是关于汉画祥瑞舞重建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祥瑞舞 自然的人化 人的本质对象化 重建
下载PDF
四川地区汉代乐舞俑形态阐释与审美意识
2
作者 杜兰朵 郭瀚繁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乐舞俑是汉代俑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以雕塑这一艺术语言表现两汉时期乐舞内容,展示出背后蕴藏的两汉乐舞文化与社会活动风貌。四川是汉代俑像出土的重要地区,其乐舞俑更是别具炉锤,彰显了蜀地丰厚灿烂的文化,为研究两汉乐舞文化提供了重... 乐舞俑是汉代俑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以雕塑这一艺术语言表现两汉时期乐舞内容,展示出背后蕴藏的两汉乐舞文化与社会活动风貌。四川是汉代俑像出土的重要地区,其乐舞俑更是别具炉锤,彰显了蜀地丰厚灿烂的文化,为研究两汉乐舞文化提供了重要物证。本文以四川地区的汉代乐舞俑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在汉代历史大背景下,四川地区乐舞俑像之艺术形态特征及其背后所蕴含的蜀地人民审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汉代乐舞 乐舞俑 审美意识
下载PDF
论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场景及其艺术表现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立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汉代画像石上的乐舞百戏场景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早期在一座画像石墓葬中刻画两三处乐舞百戏场景的情况较多,而东汉中晚期在一座墓葬中刻画多处乐舞百戏场景的现象大量出现。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小型乐舞百戏场景占据... 汉代画像石上的乐舞百戏场景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早期在一座画像石墓葬中刻画两三处乐舞百戏场景的情况较多,而东汉中晚期在一座墓葬中刻画多处乐舞百戏场景的现象大量出现。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小型乐舞百戏场景占据大部分,在东汉中晚期小型乐舞百戏场景继续发展的同时,不少大型画像石墓葬中出现了演员众多的综合性大型乐舞百戏场面。在汉代画像石上刻画乐舞百戏场景,有着表现墓主人生前宴乐生活、希望死后能像生前一样继续享受歌舞娱乐等生活和祈求升仙的目的,同时也是画像石墓葬系列图像完整叙事的需要。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场景在墓葬中所处位置、画面构成、艺术形象刻绘、艺术表现思想与方法等方面,体现了诸多共性特征和鲜明地域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舞百戏 汉画像石 墓葬艺术戏剧表演艺术
下载PDF
汉代百戏之角抵戏、乐舞杂戏服饰研究
4
作者 张彬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1-66,共6页
汉代百戏包罗了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为角抵戏和乐舞杂戏,但其服饰却是学界触及较少且常常被人遗忘的领域。以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为例,采用二重证据法,通过文献史料结合文物史料比对分析,深入探讨汉代... 汉代百戏包罗了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为角抵戏和乐舞杂戏,但其服饰却是学界触及较少且常常被人遗忘的领域。以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为例,采用二重证据法,通过文献史料结合文物史料比对分析,深入探讨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发展的社会背景、形制及其与汉人日常生活服饰的关系。研究表明:汉代角抵戏服饰与艺人的假形装扮密切相关,其形制特征为头戴假面,身着羽毛或兽皮材质,且与扮演的角色相得益彰,并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汉代乐舞杂戏由日常生活中表演舞蹈、奏乐的艺人和滑稽的俳优组成,其服饰形制特征为交领右衽袍服、宽松裤子等汉人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汉代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虽然不能对汉代百戏服饰包罗万象,但是从某种角度也突出了汉代百戏服饰的时代特色,并彰显了汉代百戏服饰与汉代社会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百戏 角抵戏 乐舞杂戏 服饰
下载PDF
对汉画舞重建中“左图右书”的思考
5
作者 杨倩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0-116,共7页
重建是古代舞蹈实现历史对接的有效途径,汉画舞重建是今人在“尊史”的前提下对两汉舞蹈的“再现”。以“左图右书”为基础的汉画舞蹈图像学与文献学研究是重建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在分析归纳基础上对文献资料价值深入挖掘是重建中应... 重建是古代舞蹈实现历史对接的有效途径,汉画舞重建是今人在“尊史”的前提下对两汉舞蹈的“再现”。以“左图右书”为基础的汉画舞蹈图像学与文献学研究是重建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在分析归纳基础上对文献资料价值深入挖掘是重建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以汉赋为例,结合汉赋文体价值、汉赋固有的图像意识、汉赋创作群体的特定身份等因素,对当前舞蹈研究中存在的对汉赋关注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汉画舞重建要做到历史语境下“尊史”的全面,同时应加深对“图”和“书”的深层互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舞 重建 汉赋 汉画像石
下载PDF
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审美研究
6
作者 韦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6-81,共6页
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美学内涵丰富,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音乐器乐配合舞蹈表演的各种场景,不仅记载和复现了西汉时期乐舞艺术,同时映射了汉代历史背景、生活情境、社会思潮,对汉代绘画、图像以及汉唐古典舞的研究至关重要。从画像石外部的静... 西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美学内涵丰富,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音乐器乐配合舞蹈表演的各种场景,不仅记载和复现了西汉时期乐舞艺术,同时映射了汉代历史背景、生活情境、社会思潮,对汉代绘画、图像以及汉唐古典舞的研究至关重要。从画像石外部的静态物理构形,渗入到内部的动态形象、乐舞形式和表演技术等,藉由“以图证史”和“以图佐史”的研究方法双向辨识。舞种、舞蹈动作在金石之声与丝竹之乐的统摄下,展现出和谐、古拙、气势美,皆运用相应的线质呈现。不同的乐舞形象特征从凝固的画像石中得以解读,由此管窥汉代社会精神风貌即舞蹈身体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画像石 乐舞图像 审美特征 审美内涵
下载PDF
汉画套袖舞的历史存在
7
作者 刘泠君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1期39-50,341,342,共14页
套袖舞是汉画舞蹈中一体性道具舞袖舞的一支,在汉画袖舞图像中为数甚多,但目前对其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对套袖舞的早期图像与汉画中的像石形态分析,揭示两者间的传承关系。同时观照汉代经济生活以探索汉代套袖舞形态发展、数量增多... 套袖舞是汉画舞蹈中一体性道具舞袖舞的一支,在汉画袖舞图像中为数甚多,但目前对其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对套袖舞的早期图像与汉画中的像石形态分析,揭示两者间的传承关系。同时观照汉代经济生活以探索汉代套袖舞形态发展、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并从服饰与舞容象征中探析其隐喻表达的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舞蹈 汉画像石 套袖舞
下载PDF
徐州汉画像石中乐舞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爱真 刘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徐州是我国较早发现汉代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徐州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两种乐舞形式———长袖舞和建鼓舞进行了探讨,论及它们在汉代乐舞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徐州 乐舞 汉画像石 长袖舞 建鼓舞 百戏
下载PDF
论南阳汉画像的乐舞形态及音乐文化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3,共8页
汉画像是在汉代贵族墓葬中广泛存在的,兼具建筑材料与美术作品二重性质的石、砖质构件上刻制的形象,其中有很多音乐、舞蹈形象。我国有几个汉画像的集中区域,南阳的汉画像数量最多,刻绘清晰,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已经引起音乐界的重... 汉画像是在汉代贵族墓葬中广泛存在的,兼具建筑材料与美术作品二重性质的石、砖质构件上刻制的形象,其中有很多音乐、舞蹈形象。我国有几个汉画像的集中区域,南阳的汉画像数量最多,刻绘清晰,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已经引起音乐界的重视。本文以画像中的乐舞形象辨识为基础,进而论述乐舞形式和乐队排列,并着重论述其音乐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郡 南阳 乐舞汉画像 音乐型态 音乐文化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中中国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的嬗变——以汉唐乐舞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丽萍 程金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3期193-201,共9页
中国艺术的演变发展受到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在与异域的交流互融中体现出博大胸襟、恢宏气派和具有东方特质的艺术风格,形成世界艺术史上的中国特色及东亚艺术传统。乐舞是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汉代和唐代出现繁盛... 中国艺术的演变发展受到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在与异域的交流互融中体现出博大胸襟、恢宏气派和具有东方特质的艺术风格,形成世界艺术史上的中国特色及东亚艺术传统。乐舞是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汉代和唐代出现繁盛的局面,其交融创新而生成独特风格的文化遗存在画像砖石、佛教壁画等艺术图像中有突出反映。汉唐乐舞以"飞动"为精髓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影响到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领域,使中国古典艺术浸染了"舞蹈的意味",在艺术史和美学史上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汉唐乐舞 审美风格
下载PDF
汉画盘鼓舞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88,共5页
在汉画像砖石以及汉代的器物壁上,都有关于盘鼓舞的画像。盘鼓舞画像多与杂技、音乐演奏等活动形成组合。七盘舞是盘鼓舞的主要形式,在舞蹈器具方面,有踏盘、盘鼓兼用和踏鼓三种主要方式。舞蹈人员的装束方面,女舞者的服饰以罗衣、束腰... 在汉画像砖石以及汉代的器物壁上,都有关于盘鼓舞的画像。盘鼓舞画像多与杂技、音乐演奏等活动形成组合。七盘舞是盘鼓舞的主要形式,在舞蹈器具方面,有踏盘、盘鼓兼用和踏鼓三种主要方式。舞蹈人员的装束方面,女舞者的服饰以罗衣、束腰、长袖、高髻为主要特征。舞蹈风格飘逸迅捷,姿态多变,动作随节拍而缓急有致。舞者既有边舞边唱的情况,也有模仿生活场景的互动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盘鼓 七盘舞
下载PDF
论汉代俗乐舞风尚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晔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2,共5页
经过先秦文化的转型,礼乐等级制度逐步废除,乐舞丧失了其在文化建构中的核心地位。两汉时代,统治阶级的提倡,经济的迅猛发展,享乐风气的盛行,以及人们对自身情感和现实生活的关注,共同推动了俗乐舞的繁荣。当时的俗乐与雅乐交融并存,有... 经过先秦文化的转型,礼乐等级制度逐步废除,乐舞丧失了其在文化建构中的核心地位。两汉时代,统治阶级的提倡,经济的迅猛发展,享乐风气的盛行,以及人们对自身情感和现实生活的关注,共同推动了俗乐舞的繁荣。当时的俗乐与雅乐交融并存,有着民间与官方两种浑然不分的文化品格,从而第一次成为上下雅俗趋同的、主流的社会风尚。从根本上说,汉代乐舞百戏的普遍流行,是"大一统"格局所带来的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俗乐舞 百戏 乐府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汉代乐舞百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卫民 武梅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2-39,共8页
汉代音乐文化随着国力强大和统治阶级的提倡,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主要表现在乐府机构的完善、鼓吹的盛行、乐舞百戏文化的新进展以及音乐由宫廷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等方面。汉代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史上写下了... 汉代音乐文化随着国力强大和统治阶级的提倡,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主要表现在乐府机构的完善、鼓吹的盛行、乐舞百戏文化的新进展以及音乐由宫廷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等方面。汉代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史上写下了华丽的篇章,对后代音乐文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乐舞百戏 研究
下载PDF
椎牛击鼓 戏倡舞象——汉代乐舞形态及文化属性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鸿昀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1-45,共5页
本文从舞蹈形态的论析和文化属性的归纳的层面上,对汉代舞蹈艺术做出了一个鸟瞰式的勾勒。全文分为:历史背景概述、舞蹈活动的繁盛、舞蹈形式的多样、舞蹈种类的繁多、著名舞蹈家的出现几个部分。认为汉代舞蹈对中国舞蹈历史的贡献就在... 本文从舞蹈形态的论析和文化属性的归纳的层面上,对汉代舞蹈艺术做出了一个鸟瞰式的勾勒。全文分为:历史背景概述、舞蹈活动的繁盛、舞蹈形式的多样、舞蹈种类的繁多、著名舞蹈家的出现几个部分。认为汉代舞蹈对中国舞蹈历史的贡献就在于:(1)汉代的舞蹈艺术虽然仍然与其它艺术门类融汇在一起,但这时的舞蹈艺术已经开始按照舞蹈艺术的自身规律,往独立发展的艺术境界迈进。(2)时下舞蹈表演常用的舞蹈技能的衡量标准——软度、弹跳能力、控制能力等,在汉代就已经成为衡量舞蹈家艺术功力高下的主要标准。(3)全民性的舞蹈运动的展开与普及,为整个汉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的支撑。(4)全面繁荣的汉代乐舞文化,为气势更为辉煌的“盛唐”乐舞文化的全面展演,提供了广阔的文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乐舞 舞蹈形态 文化属性 舞蹈家 舞蹈史
下载PDF
汉画舞蹈分类的双向辨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4期1-14,F0002,共15页
从本体论来讲,汉画舞蹈是曾经在场的舞蹈,而非仅仅是不在场的绘画艺术。今天,站在使其重新在场的立场上,其分门别类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我们不能有条不紊地着手进行。由于语境的不充分,“碎片化”的汉画舞蹈分类当以外部的物理构... 从本体论来讲,汉画舞蹈是曾经在场的舞蹈,而非仅仅是不在场的绘画艺术。今天,站在使其重新在场的立场上,其分门别类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否则我们不能有条不紊地着手进行。由于语境的不充分,“碎片化”的汉画舞蹈分类当以外部的物理构形为先,从徒手舞、道具舞及其子类深入到内部的舞蹈形象、表演形式和身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按照双向辨识厘清这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舞蹈 分类 外部物理构形 内部形象表演
下载PDF
汉画艺术中排箫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排箫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随着社会发展,在汉画像音乐文物上表现呈多样化,在歌唱伴奏、乐舞百戏伴奏、钟鼓乐队、丝竹乐队、鼓吹乐等都有着丰富的表现。
关键词 汉画 排箫 乐舞 百戏 歌唱 舞蹈 鼓吹 伴奏
下载PDF
汉代宫廷女性与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舒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6期7-12,共6页
汉代宫廷女性对汉代文化的丰富、传承和发展起着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一方面积极地迎合和接受儒家思想和文化对她们的塑造,另一方面还采取各种教育措施推动和促进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她们创造出以哀感凄艳为基调的宫廷女... 汉代宫廷女性对汉代文化的丰富、传承和发展起着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一方面积极地迎合和接受儒家思想和文化对她们的塑造,另一方面还采取各种教育措施推动和促进儒家思想在汉代的传播和发展。她们创造出以哀感凄艳为基调的宫廷女性文学,与以雄浑博大为特征的男性主流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丰富了汉代文化,使文学内容和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色,还为后世以情感体验为内容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基础。她们有不少女艺人投身乐舞洪流,希冀用乐舞实现人生飞跃,对乐舞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宫廷女性 宫廷女性教育 宫廷文学 乐舞艺术
下载PDF
民族民间乐舞的繁兴与汉乐府体诗歌的产生
18
作者 吴贤哲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1-66,共6页
汉乐府体诗歌的产生是汉代乐舞繁兴的必然结果,它随着乐舞的繁兴而产生,并成为继"诗"、"骚"之后中国文学史又一新诗体。汉乐府诗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诗歌体式、语言容量和表现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引起汉... 汉乐府体诗歌的产生是汉代乐舞繁兴的必然结果,它随着乐舞的繁兴而产生,并成为继"诗"、"骚"之后中国文学史又一新诗体。汉乐府诗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诗歌体式、语言容量和表现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引起汉代文人的注意并开始模拟它们,将它们引进文坛,为后世多种诗体特别是直接为五言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乐舞 乐府诗
下载PDF
汉代乐舞风俗与汉诗
19
作者 昝风华 《阴山学刊》 2008年第6期10-15,共6页
汉代乐舞风俗对本时期诗歌具有突出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汉代乐舞的娱乐功能使汉诗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包括世俗之趣、拟人之趣、谐隐之趣、妙理之趣、逢迎之趣等;汉代歌与舞、歌与戏相结合的乐舞表演方式赋予汉诗一定的表演性,即许... 汉代乐舞风俗对本时期诗歌具有突出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汉代乐舞的娱乐功能使汉诗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包括世俗之趣、拟人之趣、谐隐之趣、妙理之趣、逢迎之趣等;汉代歌与舞、歌与戏相结合的乐舞表演方式赋予汉诗一定的表演性,即许多汉代诗歌具有与舞蹈或百戏表演相配合的舞词或"戏"词之性质;汉人"悲歌当泣"的音乐行为方式和"以悲为乐"的歌乐欣赏风习是造成汉诗悲情美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乐舞 汉诗
下载PDF
五代绘画中的乐舞构图与配置——以冯晖墓彩绘砖雕乐舞图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0-147,共8页
丰富多姿的唐代乐舞不仅是唐代社会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人"视死如生"观念的形象体现。在已发现的唐代遗址、遗迹及墓葬中,乐舞图像成为李唐王朝皇亲贵戚、达官贵人墓葬中的恒定表现,与绘画艺术相互衬托,反映了乐舞... 丰富多姿的唐代乐舞不仅是唐代社会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人"视死如生"观念的形象体现。在已发现的唐代遗址、遗迹及墓葬中,乐舞图像成为李唐王朝皇亲贵戚、达官贵人墓葬中的恒定表现,与绘画艺术相互衬托,反映了乐舞艺术的发展盛况,也体现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这种传统一直沿及五代。五代后周冯晖墓甬道两壁的乐舞图像,以壁画和彩绘砖雕的艺术形式再现了五代乐舞壁画在保持唐代绘画形式上重新组合的过程,这种组合不仅体现出绘画艺术的变迁,也体现出乐舞艺术因时代变革而发生的一系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绘画 冯晖墓 乐舞构图 乐舞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