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Institutional Vicissitude, Theoretic Framework and Content Structure
1
作者 Zhou L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3期79-90,共12页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areas,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life quality of farmers were always the greatest concerns of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relat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areas,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life quality of farmers were always the greatest concerns of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rural areas,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had remained as the prominent parts for a long period and would continue to be prominent in the future to build China into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n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Chinese rural area had constantly experienced three significant system reforms since 1978, namely the reform of rur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rural tax and fee reform and the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and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since it was the higher stage of rural institutional vicissitude, which had changed the governance and operation system and thus promoted the great changes to funda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in rural areas.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covered three aspects in its content, namely the rural governance theory,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theory and the public finance theory.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wa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with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targets mainly including rural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rur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rural public products allocation restructuring. The reform had focused on enhancing the vitality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breaking through the urban and rural binary system, and further reducing the disparity between cities and countrysides, so as to realize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t was necessary to clarify and understand the key mechanism and intrinsic logic of the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which was helpful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constituted by scientific methodology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 to judge the reform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hensive rural reform institutional vicissitude theoretic framework content structure
下载PDF
Vicissitude of Bozhou's Governing Area and the Causes for the Change
2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41-144,共4页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下载PDF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Sera Monastery
3
《China's Tibet》 1995年第2期6-9,共4页
TheVicissitudesoftheSeraMonastery¥GARDAWACERINGApanoramicviewoftheSeraMonastery.TheSeraMonasteryWhichliessom... TheVicissitudesoftheSeraMonastery¥GARDAWACERINGApanoramicviewoftheSeraMonastery.TheSeraMonasteryWhichliessomefivekmnorthofL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Sera Monastery
下载PDF
The Historical Vicissitudes of Chinese Human Rights Culture
4
作者 XIAN KAILIN,is Professor of the College of Marxism at the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2年第2期25-29,共5页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es- sence and basis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 rights are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objective of culture. Human rights are universal and particular at the same time. Each nation has its own spe...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es- sence and basis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 rights are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objective of culture. Human rights are universal and particular at the same time. Each nation has its own specific concept and value orientation related to human rights culture. In the broad sense, human rights culture is the collective name for the fruit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 lizations, which is human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istorical vicissitudes of Chinese Human Rights Culture
下载PDF
互联网技术下的家庭转变
5
作者 杨菊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体家庭将何去何从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切。聚焦互联网技术与家庭转变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打破了家庭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体家庭将何去何从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切。聚焦互联网技术与家庭转变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打破了家庭的物理边界,蚕食家庭功能,改变家庭职能的履行方式与场域空间,重塑家庭关系伦常,引领其向疏离、分权与平等等更为复杂的方向发展;家庭在适应复杂系统的过程中创造着新的复杂性,部分家庭特征在量变之中展现出质变(不可逆)迹象。但是,以血缘(和姻缘)为基础的家庭拥有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所没有的韧性,“身”与“家”的本源一体性“、家”作为人性表达的本质性,以及有些事情须由家庭成员亲力亲为、有些功能须由家庭通力承担的现实性,决定了互联网时代的家庭将会在大变局中存续与发展、而非瓦解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家庭变迁 家庭转变
下载PDF
复与变:陈子昂、张九龄《感遇》组诗比较研究
6
作者 黎京焱 《焦作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在咏怀系列脉络中,陈子昂与张九龄均为承上启下的人物。学术界有关陈、张二人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诗歌内容的阐述上,除了诗歌中的情感抒写以及美学意涵之外,还包括二人思想体系差异的情况,而在“咏怀祖师”阮籍对二人的影响方面未受... 在咏怀系列脉络中,陈子昂与张九龄均为承上启下的人物。学术界有关陈、张二人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诗歌内容的阐述上,除了诗歌中的情感抒写以及美学意涵之外,还包括二人思想体系差异的情况,而在“咏怀祖师”阮籍对二人的影响方面未受到太多注意。本文意图将二者的作品放在阮籍咏怀诗脉络之下,探究其在题材、表现手法、结构和内涵方面的异同,以加深对两位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陈子昂 张九龄 《感遇》
下载PDF
中国生育观念的变迁与启示
7
作者 王慧 叶文振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大致经历了从自然生育文化到社会生育文化、从家庭生育文化到国家生育文化再到个人生育文化两个变迁,呈现出生育观念的个人化、女性化和成本化3个特征。生育价值个体化情况下,国家的生育政策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大致经历了从自然生育文化到社会生育文化、从家庭生育文化到国家生育文化再到个人生育文化两个变迁,呈现出生育观念的个人化、女性化和成本化3个特征。生育价值个体化情况下,国家的生育政策思路必须自觉地纳入社会性别意识,这一经验是更加有效地解除已婚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或者降低她们所承担的性别成本的基本特质,也是保护和激活育龄女性的生育热情的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观念 社会性别意识 个体化 生育成本
下载PDF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兴坏之理——《史记》思想意义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6-57,共22页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历史叙述中既坚持秉笔直书的客观精神,如实记叙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年朝代兴亡的历史事迹,又体现着鲜明的主体意识,使《史记》成为汉武帝时期思想界儒学天命化、王道神学化特征的重...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历史叙述中既坚持秉笔直书的客观精神,如实记叙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年朝代兴亡的历史事迹,又体现着鲜明的主体意识,使《史记》成为汉武帝时期思想界儒学天命化、王道神学化特征的重要实证。司马迁跟随孔安国、董仲舒学过《尚书》《春秋》,曾被丞相公孙弘征为五经博士弟子。在武帝“独尊儒术”的时代氛围下,儒家仁政思想及其天人感应的思维方式在其精神世界中占主导地位。承载着父亲(司马谈)的嘱托,背负着宫刑的屈辱,司马迁以孔子的《春秋》为榜样撰写《史记》,力图在古今之变的描写中寓含褒贬,总结“成败兴坏之理”,揭示仁政是符合天意、得到神佑的“王道”,使“通古今之变”与“究天人之际”达到了完美结合;同时他开拓了纪传与书表互补共生的写作体例,奠定了《史记》“成一家之言”的地位,为后来官史修史所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主体意识 天人感应 古今之变 兴坏之理 儒家倾向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动观变迁的贡献
9
作者 孙晓玲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第4期57-66,共10页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劳动观变迁的重要时期,劳动属于下层阶级谋生苦行的观点逐渐遭遇挑战。伴随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开启,“劳工神圣”的观点在中国主要城市传播开来,劳动光荣在革命根据地渐成主流。局部区域新观念的形成为新中国现代...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劳动观变迁的重要时期,劳动属于下层阶级谋生苦行的观点逐渐遭遇挑战。伴随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开启,“劳工神圣”的观点在中国主要城市传播开来,劳动光荣在革命根据地渐成主流。局部区域新观念的形成为新中国现代劳动观念的跃迁打下基础。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发展进程起关键作用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外来劳动观的理性辨析、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宣传,对传统剥削阶级劳动观的批驳,推动了中国现代劳动观的觉醒。党在苏区和陕甘宁边区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本土化实践,则成功让劳动光荣变成得到认同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劳动观 变迁
下载PDF
五四白话文运动在历史叙事中的百年沉浮
10
作者 韩启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7-73,共7页
有五四运动“最富活力的遗产”之称的白话文运动,在语言文字方面确立了白话文的使用,其影响延续至今并仍在持续。“五四”及今已逾百年,关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历史叙事,从来都是毁誉参半,直到现在,对于这场运动的是非曲直仍争论不休。自... 有五四运动“最富活力的遗产”之称的白话文运动,在语言文字方面确立了白话文的使用,其影响延续至今并仍在持续。“五四”及今已逾百年,关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历史叙事,从来都是毁誉参半,直到现在,对于这场运动的是非曲直仍争论不休。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极为肯定白话文运动在社会启蒙层面发挥的社会效用,同时慨叹这场运动乘势而来倏忽而止,并没有完成其所承载的使命理想;保守主义者认为这场运动导致了国人对文言文的遗弃,尤其是表现出的某些激进主义倾向,造成了对历史传统的戕害;革命史观则主张白话文运动所带来的语言文字更替是历史的革故鼎新,以白话代文言具有极高的革命价值和意义。白话文的确立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关键。今天对白话文运动如何评价,意义尚存但价值日减,只有重返历史现场,还原具体而微的史实,该运动才有历史归位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白话文运动 历史叙事 百年沉浮
下载PDF
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情况 被引量:9
11
作者 喻楠 王乐 +2 位作者 尚元元 贾伟 张云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了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情况,探讨本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08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出真... 目的了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情况,探讨本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08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出真菌的标本来源、菌群分布及菌种变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1.02%;但白假丝酵母菌的比例由2004年的69.56%下降为2008年的4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23);检出的499株真菌中,痰标本所占的比例最高,平均为33.87%。结论 2004-2008年本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已经发生了变迁,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正在取代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真菌 菌群变迁
下载PDF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变迁的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文丁 胡龙华 熊建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了解近3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检出状况及其耐药性的变迁,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药敏采用K-B法,对近3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 目的了解近3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检出状况及其耐药性的变迁,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药敏采用K-B法,对近3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及耐药谱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近3年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26株,以下呼吸道标本为主(痰液+咽拭子)占75.14%,其次为血液占15.08%;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呋喃妥因、亚胺培南耐药性最强,耐药率几乎为100.00%,20种常用抗菌药物中耐药率<50.00%的只有6种,分别为复方新诺明(5.10%)、头孢吡肟(16.99%)、头孢哌酮/舒巴坦(39.18%)、美罗培南(39.61%)、头孢他啶(39.6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8.1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上升最快,3年分别上升了46%和34%,对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趋于稳定。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耐药及多药耐药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耐药性 变迁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与传承研究——以广西南丹那地村板鞋运动为个案 被引量:47
13
作者 杨海晨 沈柳红 +1 位作者 赵芳 周少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41,75,共9页
课题组在采用田野调查法及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从板鞋运动发祥地出发,追本溯源,对板鞋运动的变迁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板鞋运动的历史沿革大致可分成板鞋拳、板鞋武、板鞋舞、板鞋竞速等4个发展阶段。其中,板鞋拳是萌... 课题组在采用田野调查法及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从板鞋运动发祥地出发,追本溯源,对板鞋运动的变迁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板鞋运动的历史沿革大致可分成板鞋拳、板鞋武、板鞋舞、板鞋竞速等4个发展阶段。其中,板鞋拳是萌发阶段,产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军营中;而其他3种板鞋运动形式并无区分。土司的内、外政治环境促使板鞋武的兴起;娱神与娱人的需要繁荣了板鞋舞;价值重构使板鞋竞速得以发展。基于该研究,试图推演至其他类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认为自然生境是民族传统体育萌发的物质基础;乡土秩序为民族传统体育注入了人文精神;意识形态革命与全球化冲击成为了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传承之殇;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与传承遵循建构-解构-重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变迁与传承 那地村 板鞋运动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下我国体育事业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敏雄 陆亨伯 +1 位作者 汪浩翰 朱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6,共3页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体育事业要持续发展,应对其进行整体和深层次改革,而产业化改革是其必然选择。以此为研究背景,以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以及非均衡经济理论为基础,结...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体育事业要持续发展,应对其进行整体和深层次改革,而产业化改革是其必然选择。以此为研究背景,以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以及非均衡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探寻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规律。提出双重目标均衡点概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制度变迁 体育产业 路径选择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中国环境政策的转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明华 陈真亮 文黎照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86,共5页
环境政策的实质是调节环境权益冲突的制度安排,是国家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管理、调节措施的总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环境政策正逐步走向成熟,其先后可分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现阶段的环境政策四大阶段;并且从五个... 环境政策的实质是调节环境权益冲突的制度安排,是国家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管理、调节措施的总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环境政策正逐步走向成熟,其先后可分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现阶段的环境政策四大阶段;并且从五个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环境政策前后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但是并非一蹴而就。我国环境政策需要与时共进,努力实现向公平、民主、协调的环境政策的历史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政策 变迁 意义 转型
下载PDF
深圳地区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常改凤 马智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为探讨深圳地区 2 0 0 0~ 2 0 0 2年间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 ,更好为临床对支原体感染者合理用药 ,提供可靠依据。并对支原体感染初诊和复诊者 ,进行耐药性比较 ,以避免抗生素烂用和反复感染。而使抗生素使用能更合理。 方... 目的 为探讨深圳地区 2 0 0 0~ 2 0 0 2年间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 ,更好为临床对支原体感染者合理用药 ,提供可靠依据。并对支原体感染初诊和复诊者 ,进行耐药性比较 ,以避免抗生素烂用和反复感染。而使抗生素使用能更合理。 方法 我们采用肉汤稀释法 ,先后对 16 0 2株支原体 (Uu.Mh)进行 4类型 14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 ,并将三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分离出 16 0 2株支原体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 ,置烛缸 37℃培养 2 4~ 4 8h,检测其耐药性。 结果 连续三年监测 ,支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 ,有少部分抗生素比较稳定。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耐药率差异显著 (P<0 .0 1)。 U u耐药率最高是培氟沙星达 6 5 .70 % ,最低是交沙霉素 2 .33%。而 Mh耐药率最高是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2 8.4 9% ;最低是培氟沙星耐药率 1.30 %。复诊患者耐药性高于初诊患者 ,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支原体耐药性逐年上升原因有 3点 :(1)临床医生凭经验滥用抗生素造成 ,(2 ) Uu感染者若用药不当 ,不仅治疗无效 ,反而会诱导 Uu产生 Mh,造成混合感染可使耐药性提高 ,(3)混合感染往往出现多重耐药。建议 :临床医生凡疑为支原体感染者 ,都做支原体培养、鉴定、分型及体外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抗生素 耐药性 复发 深圳市
下载PDF
滴哨沟湾地层沉积特征记录的毛乌素沙漠变迁 被引量:21
17
作者 靳鹤龄 董光荣 左昕昕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4-1072,共9页
毛乌素沙漠的盛衰变化明显地受到全球变化特别是东亚夏季风变化的影响。根据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地层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度参数等,结合孢粉研究结果,将沙漠演化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沙漠萎缩期,气候温... 毛乌素沙漠的盛衰变化明显地受到全球变化特别是东亚夏季风变化的影响。根据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地层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度参数等,结合孢粉研究结果,将沙漠演化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沙漠萎缩期,气候温暖半干旱-半湿润,沙漠缩小,为森林草原或灌丛草原;中更新世晚期沙漠稳定期,气候在寒冷干旱-半干旱间波动频繁,自然景观在荒漠、荒漠草原与干草原间变化,并有河流和小湖存在;晚更新世早期沙漠固定期,气候温暖半湿润至半干旱,期间自然景观经历了森林草原、灌丛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多种变化;晚更新世晚期沙漠扩张期,气候干旱寒冷,自然景观以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同时也有草原乃至灌丛草原出现;全新世沙漠频繁变化期,气候变化频繁,沙漠出现多次盛衰变化,自然景观在荒漠、荒漠草原、草原、疏林草原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沉积特征 孢粉 气候变化 沙漠变迁 毛乌素沙漠 滴哨沟湾
下载PDF
广东地区2007~2009年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演变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恒乾 陈朝喜 廖晓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7,共3页
通过对2007~2009年内从广东省10多个地市分离得到的378株禽源大肠杆菌进行15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MIC),调查该区域禽类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演变情况。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分离株开展MIC测试。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对多数... 通过对2007~2009年内从广东省10多个地市分离得到的378株禽源大肠杆菌进行15种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MIC),调查该区域禽类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演变情况。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分离株开展MIC测试。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对多数兽医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在30%以上,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多数药物的半数抑菌浓度(MIC50)和有效抑菌浓度(MIC90)水平高且保持逐年升高的趋势;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多集中在5~12耐,提示细菌的耐药能力逐渐提高。表明,广东地区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已经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应加强食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MIC 耐药性 演变
下载PDF
上海工业用地更新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33
19
作者 郑德高 卢弘旻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3期25-32,共8页
许多特大城市发展存量开发重要制度的变迁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结果。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考虑其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平衡,工业用地的更新导向即是综合平衡长期的税收收益与短期的土地收益的结果。而且政策对工业用地更新的空间形态... 许多特大城市发展存量开发重要制度的变迁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结果。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考虑其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平衡,工业用地的更新导向即是综合平衡长期的税收收益与短期的土地收益的结果。而且政策对工业用地更新的空间形态也产生影响,通过对空间指标、自持比例、使用年限、土地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调整,工业园区的形态变迁先后经历了三代历程,从卖地到卖楼再到卖园。以上海为例,解说上海工业用地更新的制度变迁,同时结合不同时期上海的工业园区建设,探讨制度变迁对园区空间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更新 制度变迁 形态变迁 上海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2009-2016年牦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变迁和整合子携带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朝喜 贺冬梅 汤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5-1713,共9页
【目的】针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和牦牛疾病防控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对2009-2016年度采自川西北高原地区散养牦牛(包括健康和患病)的粪便、屠宰场宰杀牦牛的胃肠道内容物和病死牦牛的脏器1 908株大肠杆菌进行27种... 【目的】针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和牦牛疾病防控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对2009-2016年度采自川西北高原地区散养牦牛(包括健康和患病)的粪便、屠宰场宰杀牦牛的胃肠道内容物和病死牦牛的脏器1 908株大肠杆菌进行2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整合酶基因检测,以了解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变迁规律和整合子携带情况,为牦牛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WHONet 5.6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以检测分离菌株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携带情况。【结果】2009-2016各年度分离的大肠杆菌对27个药物的耐药水平表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除了2014-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土霉素的耐药水平和2015-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水平超过60.00%外,其他年度分离菌株对其余23个试验药物的耐药水平较低,其中对乙酰甲喹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在30.00%以下,对乙酰甲喹的敏感性高于利福平。不同年份的菌株整合子携带率也不同,788株携带至少一种类型整合子,占41.30%(788/1908),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140株,占7.34%(140/1908)。其中,携带Ⅰ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582株,携带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346株,分别占30.50%(582/1908)和18.13%(346/1908)。【结论】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整合子携带情况分析结果,能够为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防治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资料,保证抗菌药物在川西北地区的正确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牦牛 耐药性变迁 整合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