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菖蒲提取成分对大鼠脑皮质NMDA、M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匡忠生 江湧 +2 位作者 李志强 王淑英 谢宇晖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观察石菖蒲水提取成分对大鼠脑皮质NMDA、M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的影响。方法提取脑皮质受体后,加入相应的石菖蒲提取成分,运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NMDA、M受体与其相应配体的的结合。结果石菖蒲挥发油、去油水煎液、β-细辛醚均能拮... 目的观察石菖蒲水提取成分对大鼠脑皮质NMDA、M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的影响。方法提取脑皮质受体后,加入相应的石菖蒲提取成分,运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NMDA、M受体与其相应配体的的结合。结果石菖蒲挥发油、去油水煎液、β-细辛醚均能拮抗NMDA受体与3H-MK 801的结合,但对M受体与3H-QNB的结合无影响。结论石菖蒲水提成分能拮抗大鼠脑皮质NMDA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该作用可能是其醒脑开窍、治疗脑损伤的重要药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菖蒲 脑皮质 NMDA受体 M受体 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 大鼠
下载PDF
次声作用对鼠大脑皮层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叶琳 龚书明 +3 位作者 黄晓峰 王枫 刘静 陈景藻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56-858,共3页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后鼠大脑皮层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将 35只 级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 7,14 ,2 1和 2 8d组 5组 ,于 8Hz,130 d B次声环境下 ,每日暴露 1次 ,每次 2 h;取大脑皮层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 ,透射电镜...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后鼠大脑皮层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将 35只 级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 7,14 ,2 1和 2 8d组 5组 ,于 8Hz,130 d B次声环境下 ,每日暴露 1次 ,每次 2 h;取大脑皮层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 ,透射电镜下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次声作用后脑损伤以变性改变为主 ,可见于细胞内外的各种结构 ;早期随作用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加重 ,后期损伤有一定的恢复 .结论 次声可非特异性地损伤脑的超微结构 ;在相同的频率和声压级水平下 ,次声的损伤作用与次声的作用时间并非呈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作用 大脑皮层 超微结构 脑损伤 大鼠
下载PDF
硒、锌对氟致大鼠大脑神经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军 陈学敏 杨克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6-217,共2页
为研究氟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 DNA损伤作用及硒、锌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其的影响 ,对大鼠体外染毒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 DNA单链断裂。结果显示单独加氟、硒组 DNA损伤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 .0 1) ,且氟的影响更为严重 ... 为研究氟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 DNA损伤作用及硒、锌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其的影响 ,对大鼠体外染毒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 DNA单链断裂。结果显示单独加氟、硒组 DNA损伤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 .0 1) ,且氟的影响更为严重 ,氟硒组和氟锌组 DNA损伤程度小于氟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氟硒锌组 DNA损伤程度显著低于氟组 (P<0 .0 5 )。提示氟、硒单独作用均造成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DNA损伤 ,硒锌联合可明显拮抗氟对 DNA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下载PDF
三角帆蚌碱性磷酸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清漪 吴刚 +2 位作者 曾和期 周一兵 谢嗣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80-85,共6页
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部分提纯了一种碱性磷酸酶(AKP),并对AKP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酶作用于底物磷酸苯二钠,测定其最适pH值为10.1,最适温度为40℃,Km值为1.82×10^(-3)mol/L。分别测定了某些化学试剂对该酶的作用:Mg^(2+),C... 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部分提纯了一种碱性磷酸酶(AKP),并对AKP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酶作用于底物磷酸苯二钠,测定其最适pH值为10.1,最适温度为40℃,Km值为1.82×10^(-3)mol/L。分别测定了某些化学试剂对该酶的作用:Mg^(2+),Ca^(2+)离子对AKP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尤以Mg^(2+)的作用明显;KH_2PO_4,L-Phe,L-Cys,ME(巯基乙醇),DFP(二异丙基氟磷酸)和EDTA-Na均对AKP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L-Cys和ME抑制作用最为强烈。KH_2PO_4对AKP的作用属于竞争性抑制,而DFP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外套膜 三角帆蚌
下载PDF
甲藻的异养营养型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军 郭术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270-6286,共17页
综述了甲藻的异养类型。目前已知异养营养型在甲藻中广泛存在,只有很少几种甲藻营严格自养营养方式。有近一半的甲藻物种是没有色素体的,还有很多甲藻即使具有色素体也会有异养营养需求,称为兼养营养类型。这些兼养类群不一定主要以有... 综述了甲藻的异养类型。目前已知异养营养型在甲藻中广泛存在,只有很少几种甲藻营严格自养营养方式。有近一半的甲藻物种是没有色素体的,还有很多甲藻即使具有色素体也会有异养营养需求,称为兼养营养类型。这些兼养类群不一定主要以有机物作为其获取碳的来源,而仅仅是补充一些生长必需的有机物如维生素、生物素等。兼养类群以渗透营养和腐食营养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寄生方式和共生方式进行兼养生活。无色素体的甲藻以有机物作为碳的唯一来源,仅仅依靠异养方式生存,属于严格异养营养方式,又称有机营养型。它们是甲藻异养营养型的主体,其主要类型有寄生、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由于吞噬营养是甲藻异养的主要类型,因此论述了3种吞噬营养型:吞噬营养方式、捕食茎营养方式和捕食笼营养方式。吞噬营养方式在无甲类和具甲类甲藻中都有存在,主要通过甲藻细胞的纵沟或底部对猎物进行吞噬,也有研究发现吞噬部位为顶孔或片间带。捕食茎营养方式是通过捕食茎刺穿猎物细胞膜并吸食其细胞质来获取营养,在异养甲藻中也较常见。捕食笼营养方式只在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和翼藻属(Diplopsalis)里发现,是甲藻通过鞭毛孔分泌细胞质到胞外形成捕食笼将猎物包裹并进行消化来摄食的。甲藻摄食对象尺寸范围变化较大,小至几微米,大至几百微米。有些甲藻具有摄食选择性,通过感应猎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判断猎物的位置并进行摄食,摄食完成后由于体积的增加经常会发生细胞分裂和蜕鞘。对于甲藻异养的其他形式如拦截摄食营养方式、伪足摄食营养方式、口足摄食营养方式、触手摄食营养方式等只作简单介绍。还就甲藻异养的研究方法、其生态学意义和进化学意义进行简要论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异养营养型 吞噬营养方式 捕食茎营养方式 捕食笼营养方式 有害藻华
下载PDF
3种淡水育珠蚌碱性磷酸酶(ALP)比较酶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万谦 张洪渊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分别从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的外套膜中部分提取了一种碱性磷酸酶(ALP),并对这3种来源的ALP进行了比活力和动力学性质的比较研究。经过相同提纯步骤后,外套膜ALP比活顺序是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三... 分别从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的外套膜中部分提取了一种碱性磷酸酶(ALP),并对这3种来源的ALP进行了比活力和动力学性质的比较研究。经过相同提纯步骤后,外套膜ALP比活顺序是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三角帆蚌ALP作用于底物磷酸苯二钠的最适pH值为9.40,最适温度为37℃,米氏常数Km为0.53mmol/L;褶纹冠蚌ALP的最适pH值为9.12,最适温度为40℃,米氏常数Km为1.72mmol/L;背角无齿蚌ALP的最适pH值为9.50,最适温度为40℃,米氏常数Km为0.57mmol/L。3种蚌的ALP均为Mg ̄(2+)、Ca ̄(2+)、Ba ̄(2+)所激活,为Cu ̄(2+)、Zn ̄(2+)、KH_2PO_4、ME(疏基乙醇)、EDTA-Na_2所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外套膜 比较酶学
下载PDF
注射法培育三角帆蚌有核珍珠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钱伟平 许梓荣 +1 位作者 张明霞 施妙琴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方法作了研究。珍珠囊体外培育采用胰蛋白酶对外套膜组织块进行解离 ,收集细胞悬液于珠核上培养珍珠囊 ,然后将体外形成的有核珍珠囊再进行插核 ,并将酶解处理后的细胞悬液注射到所插核部位。结果表明 ,外套膜组... 对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方法作了研究。珍珠囊体外培育采用胰蛋白酶对外套膜组织块进行解离 ,收集细胞悬液于珠核上培养珍珠囊 ,然后将体外形成的有核珍珠囊再进行插核 ,并将酶解处理后的细胞悬液注射到所插核部位。结果表明 ,外套膜组织细胞悬液贴核生长正常 ,并且能够培育出体外珍珠囊 ;将体外珍珠囊插到母蚌外套膜内 ,同时注射外套膜组织细胞悬液 ,经 6 0天养殖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法 三角帆蚌 有核珍珠 珍珠囊体外培育 细胞悬液 胰蛋白酶
下载PDF
微量元素与老年性痴呆 被引量:9
8
作者 罗超 周江宁 +1 位作者 刘桂建 彭子成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4年第7期1-6,共6页
阐明了几种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某些部位的含量变化及其对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 ,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病 ,AD)临床症状的关系。研究表明 ,一些AD发病机制诸如突触及神经元的丢失、细胞内神经原的缠结和细胞外的老年斑等 ,与病人... 阐明了几种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某些部位的含量变化及其对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 ,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病 ,AD)临床症状的关系。研究表明 ,一些AD发病机制诸如突触及神经元的丢失、细胞内神经原的缠结和细胞外的老年斑等 ,与病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异常密切相关 ,而且影响机制复杂 ,途径多样。探明微量元素的作用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微量元素 神经 大脑皮层
下载PDF
PKC-γ和ERK在慢性染铅小鼠脑皮质区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双 宫慧芝 +1 位作者 姜泓 孙黎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7-628,640,共3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铅对小鼠脑皮质区蛋白激酶C-γ(PKC-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出生1d起,染铅组母鼠开始通过饮水饲以不同浓度醋酸铅2.4,4.8,9.6mmol/L。幼鼠出生后,先通过哺乳接触铅,断乳后则自行饮用与母... 目的观察和探讨铅对小鼠脑皮质区蛋白激酶C-γ(PKC-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出生1d起,染铅组母鼠开始通过饮水饲以不同浓度醋酸铅2.4,4.8,9.6mmol/L。幼鼠出生后,先通过哺乳接触铅,断乳后则自行饮用与母鼠饮用浓度相同的含铅水。分别在14,21,28,35d处死小鼠,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皮质区PKC-γ蛋白表达状况;分别在7,14,21,28d处死小鼠,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皮质区ERK蛋白表达状况。结果慢性铅暴露对小鼠脑皮质区PKC-γ蛋白表达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各染铅组中,PKC-γ蛋白表达与相应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铅2.4mmol/L使ERK表达升高,此后随铅浓度升高ERK表达量逐渐降低,铅浓度升高至9.6mmol/L时,随着铅浓度升高,ERK表达量不再降低,相反有所回升。结论铅扰乱小鼠脑皮质区PKC-γ及ERK蛋白正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中γ亚型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脑皮质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胚后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霞 郑妍 +3 位作者 王云 王畅 梁传成 王丽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探讨其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 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探讨其胚后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自发电活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原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5种形式。胚后发育的早期为4种放电类型,以簇状放电和连续放电为主;胚后发育的后期为5种放电类型,以簇状和连续簇状放电为主。随着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单个放电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连续单个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频率降低,连续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的持续时间延长。随着端脑原始大脑皮层的发育,神经元的兴奋性逐步提高,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原始大脑皮层 自发电活动
下载PDF
不同种类血清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丽华 赵书平 +1 位作者 席先成 崔洪新 《实用医药杂志》 2002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动物血清和人AB型血清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Olympus相差显微镜观察加入高糖DMEM的不同动物和人AB型血清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增殖分化、迁移、形态学及存活细胞... 目的 探讨不同动物血清和人AB型血清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Olympus相差显微镜观察加入高糖DMEM的不同动物和人AB型血清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增殖分化、迁移、形态学及存活细胞等的变化。结果 马血清和人AB型血清组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旺盛,神经细胞存活数明显高于其它血清组(P<0.05)。结论 人AB型血清和马血清有利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神经细胞 血清 DMEM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免疫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炀 刘双全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年第4期76-80,共5页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所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究发现,膜蛋白可能在Tp致病过程中与宿主黏附、宿主免疫炎症反应...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所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不断探究发现,膜蛋白可能在Tp致病过程中与宿主黏附、宿主免疫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为Tp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对Tp膜蛋白的研究是认识其对宿主的致病性和进行致病机制研究的关键,就Tp的几种主要免疫相关膜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膜蛋白 免疫
下载PDF
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A受体结合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斌 薛玲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结合活性变化,探讨中药经前平颗粒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多因素综合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放射性配体... 目的通过检测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结合活性变化,探讨中药经前平颗粒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多因素综合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技术测定大鼠皮质和海马GABAAR的结合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气逆证造模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GABAAR结合活性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经前平颗粒组大鼠皮质和海马GABAAR活性均明显下降。结论大鼠皮质和海马GABAAR结合活性增加可能是PMS肝气逆证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经前平颗粒可对GABAR结合活性含量异常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逆证 皮质 海马 Γ-氨基丁酸A受体 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
下载PDF
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训练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刚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3年第2期71-73,共3页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训练中 ,遵循以生理学为基础所划分的泛化期、分化期、巩固期和自动化期四个阶段的原则 ,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为了缩短教学、训练时间 ,节省体力 ,争取最佳效果 ,进行从意识到下意识动作形成的心理训练方法 ,可以作为...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训练中 ,遵循以生理学为基础所划分的泛化期、分化期、巩固期和自动化期四个阶段的原则 ,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为了缩短教学、训练时间 ,节省体力 ,争取最佳效果 ,进行从意识到下意识动作形成的心理训练方法 ,可以作为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训练 体育教学 大脑皮质 训练方法 学习兴趣 教学原则
下载PDF
次声不同时间作用后对大鼠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迪 陈景藻 +1 位作者 李玲 刘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次声对大鼠大脑作用阈值及量效关系,观察次声不同时间作用后对大鼠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大鼠暴露于16 Hz、90 dB的次声,2 h/d,分组作用7,14,21,28,35 d,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动物于次声暴露结束后2 h、3 d、7 d等不... 目的进一步探讨次声对大鼠大脑作用阈值及量效关系,观察次声不同时间作用后对大鼠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大鼠暴露于16 Hz、90 dB的次声,2 h/d,分组作用7,14,21,28,35 d,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动物于次声暴露结束后2 h、3 d、7 d等不同时间点脑顶叶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6 Hz、90 dB次声,2 h/d,作用7,14 d后脑皮质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作用21,28,35 d后脑皮质超微结构出现变性改变,从21 d开始随作用时间延长变性损伤加重;各组变性损伤随作用后时间延长可恢复正常。结论 16 Hz、90 dB次声作用一定次数后大鼠脑皮质超微结构可见变性改变,随作用后时间延长可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脑皮质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后猪各主要脏器组织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明月 季宪飞 李春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9-1026,共8页
目的 通过建立心搏骤停室颤-心肺复苏模型,观察心肺复苏后猪心肌、大脑、肺脏、肝脏及肾脏组织普通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6头北京长白猪(29~35k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n=8)与复苏组(n=8).前... 目的 通过建立心搏骤停室颤-心肺复苏模型,观察心肺复苏后猪心肌、大脑、肺脏、肝脏及肾脏组织普通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6头北京长白猪(29~35k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n=8)与复苏组(n=8).前组动物仅进行麻醉及气管插管,不予致室颤及心肺复苏.后组动物在建立心搏骤停室颤模型4 min后给予标准心肺复苏术,恢复自主循环(ROSC)10 min后以0.5 mL/(h·kg)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生理盐水直至复苏后6 h,并分别于致颤前,ROSC后0.5 h,2 h,4 h,6 h监测心排血量(CO)、左心室收缩期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期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两组动物均于复苏6 h后静脉麻醉下处死,速取其左心室心尖、大脑顶叶皮层、左肺、肝右叶、右肾上极组织行普通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检查.对实验数据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苏组在ROSC后各时间点,左心室收缩期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舒张期最大下降速率、心排血量与致颤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组ROSC后各时间点HR较致颤前明显增加(P<0.05),各时间点MA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及透射电镜切片的观察,进行正常组与复苏组动物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比较,心搏骤停室颤-心肺复苏模型中猪的心肌、大脑、肺脏、肝脏及肾脏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以心肌、大脑、肺脏的损伤更为严重.结论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对机体各主要脏器均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在ROSC成功6 h的模型中,以心肌、大脑及肺的损伤较重,肝、肾的损伤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心肌 大脑 肺脏 肝脏 肾脏 普通病理 超微结构 血流动力学 心搏骤停综合征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原文传递
3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晶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0-51,54,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梅毒临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集梅毒确诊病例和非梅毒病例标本,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 目的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梅毒临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集梅毒确诊病例和非梅毒病例标本,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FQ-PCR、TP-ELISA、TPPA 3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分别是99.37%、89.31%、98.11%。特异性分别为100.00%、97.09%、98.26%。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期梅毒病例中,TP-ELISA法阳性率显著低于FQ-PCR法和TPPA法。结论 3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合理选用检测方法,可为梅毒的诊断、疾病的发展、疗效观察提供更快速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