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获得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首先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蒸发的方法开展了膨胀土室内干湿循环试验,然后利用滤纸法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试样的基质吸力测定试验,获得了干湿循环条件下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求出了相应的...为了获得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首先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蒸发的方法开展了膨胀土室内干湿循环试验,然后利用滤纸法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试样的基质吸力测定试验,获得了干湿循环条件下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求出了相应的进气值与残余值,结合Fredlund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土壤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最终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的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的进气值呈下降趋势,从循环1次时的134.5 k Pa降至循环4次时的58.5 k Pa,降幅达56.5%。从循环1次至2次的进气值下降较大,往后降幅明显减小,趋于基本稳定,这表明对土壤进气值的影响以初次干湿循环为主。2)残余值亦呈下降趋势,从循环1次时的1 040.5降至循环4次时的528.5 k Pa,降幅达49.2%。每经历一次干湿循环,残余值降幅均较大,尚未趋于稳定,这表明干湿循环效应对土壤残余值的影响比对土壤进气值的影响要大。3)新建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中的拟合参数与干湿循环次数成较好线性关系,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进气值逐渐减小,水分变化速率有所降低,而残余含水率逐渐增加。该成果可为深入研究土壤基质吸力及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成体干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分离、培养的研究无论从观念上、研究方法上还是研究结果均不尽相同。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研究的新进展。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7至2011年PubMed数据库,在...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成体干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分离、培养的研究无论从观念上、研究方法上还是研究结果均不尽相同。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研究的新进展。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7至2011年PubMed数据库,在英文标题和摘要中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和"source,isolation or culture"检索,选择内容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4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规范化培养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培养体系来实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大量增殖。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建立体外扩增和向不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体系,开展间充质干细胞及转基因后移植的体内效应研究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获得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首先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蒸发的方法开展了膨胀土室内干湿循环试验,然后利用滤纸法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试样的基质吸力测定试验,获得了干湿循环条件下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求出了相应的进气值与残余值,结合Fredlund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土壤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最终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的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的进气值呈下降趋势,从循环1次时的134.5 k Pa降至循环4次时的58.5 k Pa,降幅达56.5%。从循环1次至2次的进气值下降较大,往后降幅明显减小,趋于基本稳定,这表明对土壤进气值的影响以初次干湿循环为主。2)残余值亦呈下降趋势,从循环1次时的1 040.5降至循环4次时的528.5 k Pa,降幅达49.2%。每经历一次干湿循环,残余值降幅均较大,尚未趋于稳定,这表明干湿循环效应对土壤残余值的影响比对土壤进气值的影响要大。3)新建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中的拟合参数与干湿循环次数成较好线性关系,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进气值逐渐减小,水分变化速率有所降低,而残余含水率逐渐增加。该成果可为深入研究土壤基质吸力及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文摘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成体干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分离、培养的研究无论从观念上、研究方法上还是研究结果均不尽相同。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研究的新进展。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7至2011年PubMed数据库,在英文标题和摘要中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和"source,isolation or culture"检索,选择内容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4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规范化培养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培养体系来实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大量增殖。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建立体外扩增和向不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体系,开展间充质干细胞及转基因后移植的体内效应研究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