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入dctABD和 parCBA/DE基因提高大豆慢生根瘤菌固氮效率和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友国 李杰 +1 位作者 刘墨青 周俊初 《Acta Genet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8期742-750,共9页
以pLAFR3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N207,携带有来自首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 dctABD、来自 pTR102的parCBA/DE基因和标记发光酶基因 lux... 以pLAFR3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N207,携带有来自首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 dctABD、来自 pTR102的parCBA/DE基因和标记发光酶基因 luxAB。利用 2亲本杂交法,将重组质粒 pHN207导入大豆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TA11和CB1809,分别考察了转移接合子中外源重组质粒在人工培养条件和共生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ar基因的引入明显提高pLAFR3在TA11和CB1809中的稳定性。dctABD基因可显著提高TA11和CB1809在大豆黑龙33、宁镇一号和渝豆一号上的共生固氮能力,使结瘤植物的地上部分干重(生物量)和总氮量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慢生根瘤菌 共生固氮效率 稳定性 重组DNA
下载PDF
一种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杰 陈丽华 +1 位作者 李希臣 朱延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研究构建了带有luxAB基因和 parCBA/DE基因的重组质粒 pHN2 0 8,并通过三亲本杂交法将该质粒导入 6株大豆根瘤菌中 ,获得工程菌株。工程菌株在自生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发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重组质粒 pHN2 0 8可在根瘤菌中稳定传代... 研究构建了带有luxAB基因和 parCBA/DE基因的重组质粒 pHN2 0 8,并通过三亲本杂交法将该质粒导入 6株大豆根瘤菌中 ,获得工程菌株。工程菌株在自生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发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重组质粒 pHN2 0 8可在根瘤菌中稳定传代。比较了工程菌与出发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 ,结果表明 pHN2 0 8的导入不影响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从而建立了一种更为简便的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 ,为检测大豆根瘤菌的结瘤情况以及进一步筛选强竞争结瘤大豆根瘤菌提供了一种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AB基因 大豆 根瘤菌 parcba/de基因 重组质粒 pHN208
下载PDF
提高大豆根瘤菌质粒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墨青 李友国 周俊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6-300,共5页
以发光酶基因luxAB作为报告基因 ,将广谱稳定性质粒 pTR1 0 2的 parCBA/DE基因导入含 3 7kb增效片段的 pLARF3并去除该质粒的cos序列 ,构建成重组质粒 pHN1 1 5和pHN1 56。同时 ,构建只带有cos序列和luxAB的参比质粒 pHN1 57和 pHN1 58... 以发光酶基因luxAB作为报告基因 ,将广谱稳定性质粒 pTR1 0 2的 parCBA/DE基因导入含 3 7kb增效片段的 pLARF3并去除该质粒的cos序列 ,构建成重组质粒 pHN1 1 5和pHN1 56。同时 ,构建只带有cos序列和luxAB的参比质粒 pHN1 57和 pHN1 58。将上述 4种质粒通过三亲本杂交分别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HN0 1 ,将 pHN1 55和pHN1 58通过两亲本杂交分别导入大豆慢生根瘤菌 (Bradyrhizobiumjaponicum)TA1 1 ,在人工继代培养条件下比较测定其质粒保持率。结果表明 ;经连续转接培养 7次后 ,pHN1 55、pHN1 56、pHN1 57和 pHN1 58在HN0 1中的质粒保持率分别为 1 0 0 %、67%、72 %和 92 %。连续转接培养 4次后 ,pHN1 55和 pHN1 58在TA1 1中的质粒保持率分别为 98%和 92 %。说明parCBA/DE基因能显著提高质粒在快、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中的遗传稳定性 ,cos序列的去除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质粒稳定性 Par基因 重组质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