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景化理论观照下的《武器与男孩》——威尔弗雷德·欧文的一首战争诗歌的文体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分析威尔弗雷德.欧文的《武器与与男孩》这首诗的文体特征。通过语音、韵律、修辞三个层面具体分析被诗人前景化了的特征:突出次要拟声词,联韵、和韵、头韵和元韵等多种押韵形式相结合,以及运用拟人、提喻等修辞手段...
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分析威尔弗雷德.欧文的《武器与与男孩》这首诗的文体特征。通过语音、韵律、修辞三个层面具体分析被诗人前景化了的特征:突出次要拟声词,联韵、和韵、头韵和元韵等多种押韵形式相结合,以及运用拟人、提喻等修辞手段,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可悲"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体学
前景化
次要拟声词
联韵
和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和陶诗”的形式特征及其文体史意义
2
作者
姜俵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
作为“和诗”,次韵既要求“和韵”又要求“和意”,“和陶诗”则突破了唱和对象的古今界限,使“和意”朝着“道意”方向发展,即注重表达作者主观意识。苏轼在“和陶诗”中以“意”统“韵”,从而化韵脚的限制于无形。在平衡诗体与诗意的...
作为“和诗”,次韵既要求“和韵”又要求“和意”,“和陶诗”则突破了唱和对象的古今界限,使“和意”朝着“道意”方向发展,即注重表达作者主观意识。苏轼在“和陶诗”中以“意”统“韵”,从而化韵脚的限制于无形。在平衡诗体与诗意的过程中,苏轼促进了诗歌正副文本功能的强化与转换。副文本记录诗意兴发方式,具有诗史功能、日记功能、书信功能、索引功能,并且建立起“和诗”与原诗的联系,引导读者在师陶、学陶背景下阅读“和陶诗”。正文本则由次韵诗向外的公共唱和功能、政治功能朝向内的道德自省功能、心理平衡功能转换。苏轼在“和陶诗”中的上述探索对文体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陶诗
次韵
副文本
正文本
形式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景化理论观照下的《武器与男孩》——威尔弗雷德·欧文的一首战争诗歌的文体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真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文摘
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分析威尔弗雷德.欧文的《武器与与男孩》这首诗的文体特征。通过语音、韵律、修辞三个层面具体分析被诗人前景化了的特征:突出次要拟声词,联韵、和韵、头韵和元韵等多种押韵形式相结合,以及运用拟人、提喻等修辞手段,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可悲"这一主题。
关键词
文学文体学
前景化
次要拟声词
联韵
和韵
Keywords
literary stylistics
foregrounding
onomatopoeia
para rhyme
consonance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和陶诗”的形式特征及其文体史意义
2
作者
姜俵容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
文摘
作为“和诗”,次韵既要求“和韵”又要求“和意”,“和陶诗”则突破了唱和对象的古今界限,使“和意”朝着“道意”方向发展,即注重表达作者主观意识。苏轼在“和陶诗”中以“意”统“韵”,从而化韵脚的限制于无形。在平衡诗体与诗意的过程中,苏轼促进了诗歌正副文本功能的强化与转换。副文本记录诗意兴发方式,具有诗史功能、日记功能、书信功能、索引功能,并且建立起“和诗”与原诗的联系,引导读者在师陶、学陶背景下阅读“和陶诗”。正文本则由次韵诗向外的公共唱和功能、政治功能朝向内的道德自省功能、心理平衡功能转换。苏轼在“和陶诗”中的上述探索对文体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和陶诗
次韵
副文本
正文本
形式特征
Keywords
He Tao Shi
rhyme
-matching
para
-text
text
form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景化理论观照下的《武器与男孩》——威尔弗雷德·欧文的一首战争诗歌的文体分析
张真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轼“和陶诗”的形式特征及其文体史意义
姜俵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