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区域主义兴起与区域治理范式转变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瑞坚 《中国名城》 2013年第12期4-7,共4页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区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大都市区治理成为区域治理的主题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家在区域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上先后经历了"区域主义"、"公共选择学派"和&...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区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大都市区治理成为区域治理的主题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家在区域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上先后经历了"区域主义"、"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区域主义"三个阶段,经过多年的实践,"新区域主义"无论是在"区域"概念、还是在运作机制上都显示出其相对于其他理论的成熟性与优越性。基于"新区域主义"对于区域政府间的协调功能,从理论溯源、理论内涵、与"区域主义"的比较以及其在西方国家大都市区政府间的协调实践等方面,对"新区域主义"理论做出简要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区域主义 范式转变
下载PDF
中国精神健康政策的范式转换:从安全管理走向健康服务 被引量:7
2
作者 姜海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1-198,共8页
中国精神健康政策在21世纪20余年的整体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政策范式的四个维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措辞上:福利价值观从残补式向适度普惠式转变,精神健康从个人责任为主转向政府、... 中国精神健康政策在21世纪20余年的整体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政策范式的四个维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措辞上:福利价值观从残补式向适度普惠式转变,精神健康从个人责任为主转向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共担;社会问题从严重精神障碍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转向广大民众的心理困扰带来的社会代价问题;政策目标从社会安全转向心理健康促进;政策工具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从控制走向服务。这四个维度均发生重大转变表明中国精神健康政策正在发生范式转变,从安全管理范式走向健康服务范式。此范式转变在政策措辞上已经开始,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受到执行时间和以往政府角色固有观念的影响,范式转变的效果尚需实践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健康政策 政策范式转变 福利措辞 社会心理服务
下载PDF
《文心雕龙·物色篇》与中国古典诗歌景物描写从象喻到写实之范式转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宇根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9,共24页
本文旨在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为例,讨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自然景物的观念构想和描写方式从中世到前现代早期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即其描写与批评框架中越来越强的写实性和物质性;体现在对自然和自然物象的处理上,这表现为诗人... 本文旨在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为例,讨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自然景物的观念构想和描写方式从中世到前现代早期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即其描写与批评框架中越来越强的写实性和物质性;体现在对自然和自然物象的处理上,这表现为诗人和诗评家用以观察和描写外在世界及其景物的时空平台与中世相比越来越趋近于现实的物质世界。这一范式转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以物感为基础的古典比兴传统自宋元之后的衰落。后古典诗歌和诗学中这一渐趋理性和写实的时空框架与传统的将景物从斑斓五彩的现象世界抽取出来赋予其高度象征意义的诗歌生成模式相反,它把诗歌意象还原为景物,并将其放入到其所置身的理性世界和时空环境之中,使其成为这一理性世界和时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以技法为中心、以诗人和诗评家为写作主体、以描述和表达的准确性为目标的写实和理性框架,与古典的以比兴为基础的抽象和隐喻的时空框架相比,是一种具有很强现代性的框架。《文心雕龙·物色篇》不仅是对其所继承并深植于其中的古典象喻传统的总结性表达,而且内在地昭示着后来的新的框架的发展轨迹,具有承前启后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物色篇》 象喻 写实 范式转型 时空框架 主体性 物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