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ly efficient semiconductor modules making controllable parallel microchannels for non-compressible hemorrhages
1
作者 Fengbo Yang Xiaoli Jia +7 位作者 Chao Hua Feifan Zhou Jianing Hua Yuting Ji Peng Zhao Quan Yuan Malcolm Xing Guozhong Lyu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30-47,共18页
Nature makes the most beautiful solution to involuted problems.Among them,the parallel tubular structures are capable of transporting fluid quickly in plant trunks and leaf stems,which demonstrate an ingenious evoluti... Nature makes the most beautiful solution to involuted problems.Among them,the parallel tubular structures are capable of transporting fluid quickly in plant trunks and leaf stems,which demonstrate an ingenious evolutionary design.This study develops a mini-thermoelectric semiconductor P-N module to create gradient and parallel channeled hydrogels.The modules decrease quickly the temperature of polymer solution from 20◦C to20◦C within 5 min.In addition to the exceptional liquid absorption rate,the foams exhibited shape memory mechanics.Our mini device universally makes the inspired structure in such as chitosan,gelatin,alginate and polyvinyl alcohol.Non-compressible hemorrhages are the primary cause of death in emergency.The rapid liquid absorption leads to fast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which provides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hemostasis management.We demonstrated this by using our semiconductor modules on collagen-kaolin parallel channel foams with their high porosity(96.43%)and rapid expansion rate(2934%).They absorb liquid with 37.25 times of the own weight,show 46.5-fold liquid absorption speed and 24-fold of blood compared with random porous foams.These superior properties lead to strong hemostatic performance in vitro and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microchannel Thermoelectric semiconductors Ice template HEMORRHAGE
原文传递
Constructal design of a rectangular parallel phase change microchannel in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device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JiWen FENG HuiJun +1 位作者 CHEN LinGen GE YanLi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81-1390,共10页
Based on constructal theory,a rectangular parallel phase change microchannel model in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device(TDED)is established with R134a as the cooling fluid.Based on the minimization of a complex fu... Based on constructal theory,a rectangular parallel phase change microchannel model in a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device(TDED)is established with R134a as the cooling fluid.Based on the minimization of a complex function(CF)composed of linear weighting sum of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pumping power consumption,constructal design of the TDED is conducted first;and then,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pumping power consumption are minimized by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 methods.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exist an optimal mass flow rate(0.0012 kg/s)and a quadratic optimal aspect ratio(AR)(0.39)of the microchannel which lead to quadratic minimum CF(0.817).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value,the CF after optimization is reduced by 18.34%.Reducing the inlet temperature of cooling fluid and microchannel number appropriately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DED.By using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genetic algorithms in the toolboxes of Matlab software,the optimal AR gained in the Pareto solution set is located between 0.2–0.45.The smallest deviation index among three discussed strategies is 0.346,an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AR is 0.413,which is selected as the optimal design strategy of the microchannel in the TDED under multiple requirements.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theoretical guides for thermal designs of 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al theory parallel microchannel evaporation phase change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devic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原文传递
平行板微通道中一类不可压缩微极性流体在高Zeta势下的时间周期电渗流
3
作者 于欣如 崔继峰 +2 位作者 陈小刚 慕江勇 乔煜然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0-142,共13页
在高Zeta势下,研究平行板微通道中一类不可压缩微极性流体的时间周期电渗流.在不使用DebyeHüickel线性近似条件下,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非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和不可压缩微极性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角动量方程及... 在高Zeta势下,研究平行板微通道中一类不可压缩微极性流体的时间周期电渗流.在不使用DebyeHüickel线性近似条件下,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非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和不可压缩微极性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角动量方程及本构方程,在低Zeta势下将所得结果与使用Debye-Hückel线性近似得到的解析解比较,证明本文数值方法是可行的;讨论高Zeta势下电动宽度m、电振荡频率Ω、微极性参数k1等无量纲参数对不可压缩微极性流体的速度和微旋转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Zeta势的增大,微极性流体的速度、微旋转、体积流量、微旋强度以及剪切应力增大,说明与低Zeta势相比,高Zeta势对微极性流体电渗流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高Zeta势下,随着微极性参数的增大,微极性流体的速度减小,但是对微旋转效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3)在高Zeta势下,当电振荡频率较低(小于1)时,电动宽度的增大促进微极性流体的流动,但抑制其微旋转;当电振荡频率较高(大于1)时,电动宽度的增大抑制微极性流体的流动及微旋转,但促进体积流量快速增大并趋于恒定.4)在高Zeta势下,当电振荡频率较低(小于1)时,微极性流体电渗流速度和微旋转随着电振荡频率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振荡变化趋势,但是速度和微旋转的峰值、体积流量及微旋强度均保持不变;当电振荡频率较高(大于1)时,随着电振荡频率的增大,微极性流体电渗流速度和微旋转的幅值减小,体积流量及微旋强度减小直至趋于零.5)在高Zeta势下,壁面剪切应力σ21及σ12的幅值随电动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电振荡频率较低(小于1)时,壁面剪切应力σ21与σ12不随电振荡频率的增大而变化,均取恒定值,且微极性参数的取值不影响壁面剪切应力σ21的幅值;当电振荡频率较高(大于1)时,壁面剪切应力σ21及σ12的幅值随电振荡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且壁面剪切应力σ21的幅值随着微极性参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壁面剪切应力σ12的振幅随着微极性参数的增大而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极性流体 ZETA 电渗流 平行板微通道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微流控可控制备液滴、颗粒和胶囊及其应用
4
作者 吉笑盈 郑园 +8 位作者 李晓鹏 杨振 张维 邱诗蕊 张倩颖 罗沧海 孙东鹏 陈东 李东亮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5-1468,共14页
微流控技术在可控制备液滴、颗粒和胶囊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精确控制液滴、颗粒和胶囊的粒径大小、尺寸分布、形貌结构和材料组成,在生物医药、食品、护肤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详细总结了微流控技术可控制备液滴、颗粒和胶囊所用的... 微流控技术在可控制备液滴、颗粒和胶囊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精确控制液滴、颗粒和胶囊的粒径大小、尺寸分布、形貌结构和材料组成,在生物医药、食品、护肤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详细总结了微流控技术可控制备液滴、颗粒和胶囊所用的器件设计、工艺策略及其相关应用。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多相流数值模拟在液滴、颗粒和胶囊制备过程和优化实验参数中的应用,以及微流控器件实现液滴、颗粒和胶囊量产的平行放大策略。将为液滴、颗粒和胶囊的制备和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液滴 颗粒 胶囊 数值模拟 平行放大 微通道
下载PDF
梳状并行微通道内液液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星宇 马优 +2 位作者 朱春英 付涛涛 马友光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8-706,共9页
为了实现工业化应用,微反应器的并行放大已成为最有效的放大策略之一。在微反应器的放大过程中,相分布规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采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梳状并行微反应器的支通道间距和流量对液液两相分布的影响。当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量Q_... 为了实现工业化应用,微反应器的并行放大已成为最有效的放大策略之一。在微反应器的放大过程中,相分布规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采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梳状并行微反应器的支通道间距和流量对液液两相分布的影响。当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量Q_(c)及Q_(d)都较小时,不同支通道间距的微反应器内前方支通道的分散相含率较低,后方支通道的分散相含率较高,同时液滴长度的均匀性较差。随着Q_(c)与Q_(d)的增大,三种不同构型微反应器内分散相的体积相含率的数值分布逐渐趋于集中。在较高的两相流量下,支通道内液滴长度的均匀性显著提高,其变异系数小于0.15。在实验范围内,支通道间距S=0.6 mm的微反应器中液滴尺寸均匀分布的操作范围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微通道 微反应器 两相流 液滴 分布
下载PDF
板式脉动热管分层启动现象及其特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夏侯国伟 龙葵 +1 位作者 谢明付 孔方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1-666,共6页
针对目前对板式脉动热管(FPHP)启动发生的过程及启动温度、启动时间等参数定义的模糊性,研究一种并联梯形微通道板式脉动热管的启动行为,发现板式脉动热管启动时冷端呈分层启动现象,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3个启动参数即初始启动温度、完全... 针对目前对板式脉动热管(FPHP)启动发生的过程及启动温度、启动时间等参数定义的模糊性,研究一种并联梯形微通道板式脉动热管的启动行为,发现板式脉动热管启动时冷端呈分层启动现象,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3个启动参数即初始启动温度、完全启动温度和启动时间以描述板式脉动热管的启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加热功率对启动温度影响很小,对启动时间影响显著;启动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缩短;在相同工况下,脉动热管的冷态启动非常近似,热管工质的冷态初始分布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并联微通道 启动特性 启动温度 分布
下载PDF
微通道中液滴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硕 赵钧 +2 位作者 王丹 刘明安 范西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33-1837,共5页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对三维微通道中的液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提高两种流体之间的保守力系数获得不互溶的两种流体,并分析了相应的F lory-Hugg ins模型中的χ参数.DPD计算所获得的表面张力与G root等给出的理论公式相符合.计算...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对三维微通道中的液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提高两种流体之间的保守力系数获得不互溶的两种流体,并分析了相应的F lory-Hugg ins模型中的χ参数.DPD计算所获得的表面张力与G root等给出的理论公式相符合.计算采用消息传递并行计算技术(M P I),计算过程模拟了高分子液滴穿过突扩突缩通道时的形态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的高分子液滴穿过微通道所需要的时间不同,随着液滴直径与通道高度比值的增加,所需时间单调上升,但上升的趋势逐渐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粒子动力学 液滴 微通道 并行计算
下载PDF
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流量分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8
作者 陆平 陈江平 陈芝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7-322,共6页
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内部流量分布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在改变气冷器的主要结构以及组合尺寸后所进行的CFD研究发现,扁管长度、进口集管与扁管组合尺寸以及出口集管与扁管组合尺寸对气冷器内部扁管之... 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内部流量分布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在改变气冷器的主要结构以及组合尺寸后所进行的CFD研究发现,扁管长度、进口集管与扁管组合尺寸以及出口集管与扁管组合尺寸对气冷器内部扁管之间的流量分配不均匀度有很大的影响,这对将来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的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 流量分配不均匀度 仿真
下载PDF
基于新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磊 谷波 +1 位作者 田镇 李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3-1049,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并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其中,在制冷剂流量为34.6~245.6kg/h,蒸发压力为200~500kPa的条件下,分析了4种流动沸腾传...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并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其中,在制冷剂流量为34.6~245.6kg/h,蒸发压力为200~500kPa的条件下,分析了4种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对所提出的数值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99%的实验数据下,新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的预测误差在±30%范围内.与此同时,采用所提出的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数值模型预测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的制冷量、制冷剂过热度、空气侧和制冷剂侧压降所产生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5%、18.8%、14.2%和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 数值模型 新关联式 流动沸腾传热
下载PDF
双分散多孔介质平板微通道中的气体滑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克用 李培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基于双速度Brinkman-extended Darcy动量模型,分析了气体在双分散多孔介质(BDPM)平板微通道内的强迫对流及其稀薄效应对流动阻力的影响.当孔隙流体在双分散多孔介质内作高速流动时,f相和p相流场相互耦合,且本质上受四阶微分方程控制.采... 基于双速度Brinkman-extended Darcy动量模型,分析了气体在双分散多孔介质(BDPM)平板微通道内的强迫对流及其稀薄效应对流动阻力的影响.当孔隙流体在双分散多孔介质内作高速流动时,f相和p相流场相互耦合,且本质上受四阶微分方程控制.采用正常模式降阶法导得原控制方程的二阶解耦形式及其速度分布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稀薄效应的增强,滑移速度增大而流动阻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散多孔介质 强迫对流 平板微通道 稀薄效应 流动阻力
下载PDF
对称分支并行微通道中气液两相流的均匀性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秋颖 Tahir Muhammad Faran +4 位作者 Cumbula Armando José 付涛涛 姜韶堃 朱春英 马友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40-4647,共8页
采用高速摄像系统研究了对称分支形并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及弹状气泡均匀性规律。实验中分别采用含0.3%SDS的甘油-水溶液与氮气作为液相和气相。观察到弹状流和泡状流两种流型,作出了由两相操作条件构成的流型图及流型转变线。结果表明... 采用高速摄像系统研究了对称分支形并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及弹状气泡均匀性规律。实验中分别采用含0.3%SDS的甘油-水溶液与氮气作为液相和气相。观察到弹状流和泡状流两种流型,作出了由两相操作条件构成的流型图及流型转变线。结果表明,气泡非均匀性主要由两微通道内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下游通道中流体动力学的反馈作用以及通道制造误差造成。随液相黏度增大,气泡均匀性变好;在高液相流量以及低气相压力下操作,气泡尺寸分布更易达到均匀。基于压力降守恒原理和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阻力模型,构建了两通道中气泡尺寸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并行放大 多相流 分布 均匀性 反馈
下载PDF
台阶式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机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湛伟 刘西洋 +2 位作者 朱春英 马友光 付涛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利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台阶式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机理。以甘油水为分散相、含3%Span 85的环己烷为连续相,观测到了滴状-滴状流、过渡-滴状流、喷射-过渡流和喷射-喷射流4种流型;以两相流量为坐标轴绘制了流型图,并获得... 利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台阶式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机理。以甘油水为分散相、含3%Span 85的环己烷为连续相,观测到了滴状-滴状流、过渡-滴状流、喷射-过渡流和喷射-喷射流4种流型;以两相流量为坐标轴绘制了流型图,并获得了流型转变线;分析了流型的转变机理。考察了分散相黏度对流型及其转变的影响机制。随着分散相黏度的增大,流型转变线整体向下移动,滴状-滴状流区域变小,喷射-喷射流区域变大。最后,运用介尺度概念分析了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非均匀结构的动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微通道 两相流 流型 微流体学 介尺度
下载PDF
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及介尺度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忠东 朱春英 +1 位作者 马友光 付涛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63-2572,共10页
使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T形并行微通道液液两相流的流型。以甘油-水溶液为分散相、含5%(质量分数)道康宁的硅油为连续相,下游通道中观察到了塞状流、液滴流、环状流和并行流4种流型,绘制了流型图及流型转变线。研究了后空腔中液滴群的形态... 使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T形并行微通道液液两相流的流型。以甘油-水溶液为分散相、含5%(质量分数)道康宁的硅油为连续相,下游通道中观察到了塞状流、液滴流、环状流和并行流4种流型,绘制了流型图及流型转变线。研究了后空腔中液滴群的形态,运用介尺度概念分析了后空腔中液滴群的行为对流量分配的影响。观察到后空腔中液滴群的挤压、松散、有序排列和并行排列等4种形态,不同形态的转变主要受两相流量比的控制。研究了两相流量比对并行微通道内流量分配的影响,以及分析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影响流量分配的主导因素。在两相流量比较小时,流量分配由下游通道的流体阻力主导,而两相流量比较大时由后空腔内液滴群动力学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微通道 两相流 分布 介尺度
下载PDF
一步法高通量可控制备生物相容水/水微囊及其响应释放 被引量:4
14
作者 翟小威 潘湄蝶 +2 位作者 石盼 赵鹏 陈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2-101,共10页
生物相容水/水微囊在药物递送、医学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本文通过设计同轴微流控器件,结合数值模拟优化和流动阻力分析,实现一步法高通量可控制备大小均匀、尺寸可控、壁厚可调、生物相容的水/水微囊.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 生物相容水/水微囊在药物递送、医学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本文通过设计同轴微流控器件,结合数值模拟优化和流动阻力分析,实现一步法高通量可控制备大小均匀、尺寸可控、壁厚可调、生物相容的水/水微囊.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微流控器件结构、内相流速、外相流速、外相/空气界面张力、内相/外相界面张力、内相黏度和外相黏度等参数对水/水微囊直径和壁厚的调控规律.通过微通道流动阻力分析,设计多通道平行放大微流控器件,实现尺寸均匀可控水/水微囊的高通量制备.验证了生物相容水/水微囊作为活性物质的理想载体,可以通过改变pH或溶解囊壁释放载体,进而实现活性物质的pH响应释放,为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通道 微囊 可控释放 平行放大
下载PDF
三角形并联微通道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延熙 徐进良 张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8-275,283,共9页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传统理论,把整个实验硅晶片上的所有并联微通道纳入计算区域,通过FLUENT商业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温度场和实验结果的红外成像数据对比,吻合得很好,从而验证了数值计算的正确性.对并联通道中的不同...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传统理论,把整个实验硅晶片上的所有并联微通道纳入计算区域,通过FLUENT商业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温度场和实验结果的红外成像数据对比,吻合得很好,从而验证了数值计算的正确性.对并联通道中的不同通道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微通道中流量几乎没有差异,但是不能完全忽略热流密度的差异.此外,通过三角形微通道在壁面上的热流密度分布很不均匀,与矩形通道截然相反;轴向导热对热流密度的分布有很大影响.在进出口温差较大时,用进出口平均温度作定性温度计算的结果与变物性计算的结果相比,误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数值模拟 换热 并联
下载PDF
微通道并行模块化设计制造及规模化制备功能材料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腾腾 张莉 +2 位作者 宣晋 董政 徐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51-57,共7页
液滴微流控技术可控制备功能微粒材料目前一直局限于实验室规模产量,制约着规模化的产业应用。本文基于微通道并行概念,以数量放大为基本原则,设计了八通道并行的微流控放大模块,模块由位于不同平面的两相流体的分配功能区和液滴制备功... 液滴微流控技术可控制备功能微粒材料目前一直局限于实验室规模产量,制约着规模化的产业应用。本文基于微通道并行概念,以数量放大为基本原则,设计了八通道并行的微流控放大模块,模块由位于不同平面的两相流体的分配功能区和液滴制备功能区构建组合而成。借助激光雕刻技术以PMMA作为基板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实现了规模化制备均匀液滴的目的。同时研究了流速控制对各个通道液滴制备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微通道阵列由于流体分配关键问题所产生的放大效应。两种通道阵列形式对比实验表明,环形阵列制备出液滴的均匀性比线性阵列提高近42.4%,主要得益于完全对称的环形阵列减小了结构性因素对流体分配性能的影响。并借助环形并行模块平台大规模制备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为540.59μm,CV值为2.73%,并行放大模块在提升产量的同时确保了微球的高单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微流控 微通道并行 放大 模块化设计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制冷剂分配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琳 管祥添 +2 位作者 高如启 唐黎明 陈琪 《制冷技术》 2021年第4期75-81,共7页
本文研究了改善制冷剂分配特性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结构设计参数和对运行工况参数的改进。通过对不同改进方式及其适用工况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了不同方式对改善制冷剂分配特性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善换热器和结构设计参数,如增加扁... 本文研究了改善制冷剂分配特性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结构设计参数和对运行工况参数的改进。通过对不同改进方式及其适用工况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了不同方式对改善制冷剂分配特性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善换热器和结构设计参数,如增加扁管突出深度至集管高度的50%、改善运行工况参数,如增加质量流量和干度,均可在一定程度内改善制冷剂在换热器内的分配特性;但是对结构设计参数的改进往往带来增加压降的后果,而对运行工况参数的改善需要根据换热条件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换热器 平行流 制冷剂 流量分配
下载PDF
双层微通道换热器弯曲过程模拟及翅片损伤行为
18
作者 王卓 张志伟 +1 位作者 李大永 彭颖红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6,共5页
对微细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进行成形加工的工艺目前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多层换热器的弯曲过程中,常会出现翅片压溃等现象。该文基于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弯曲过程进行模拟和实验,研究双层微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的无模弯曲过程;分析换热器翅... 对微细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进行成形加工的工艺目前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多层换热器的弯曲过程中,常会出现翅片压溃等现象。该文基于双层微通道换热器的弯曲过程进行模拟和实验,研究双层微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的无模弯曲过程;分析换热器翅片发生损伤的原因,并通过对不同状态下的翅片进行压缩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夹具与换热器之间的摩擦力是造成翅片压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平行流式换热器 无模弯曲 翅片压溃 摩擦
下载PDF
系统工况对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传芳 李慧娟 《机电工程技术》 2010年第4期59-61,共3页
以自然工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跨临界试验系统结合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进行实验,在不同系统压力、质量流量等工况下对气冷器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换热随系统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扁管对流换热随二氧化... 以自然工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跨临界试验系统结合微通道平行流气冷器进行实验,在不同系统压力、质量流量等工况下对气冷器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换热随系统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扁管对流换热随二氧化碳流速的增大得到加强,同时也探讨了气冷器迎风表面温度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跨临界 微通道平行流气体冷却器
下载PDF
并行微通道中流体的连续输运与流量控制研究
20
作者 张名飞 赵保旭 +2 位作者 罗邓雨 彭韬 常振旗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5,共5页
微流体精确地、连续地输运,以及并行多通道中每个微通道的微流体流量均一性,是实现微流控技术量产制备功能微球必须解决的问题。文中通过改变齿轮泵入口管内径、并行微通道出口管内径以及流体黏度,进行齿轮泵输出流量和多通道中微流体... 微流体精确地、连续地输运,以及并行多通道中每个微通道的微流体流量均一性,是实现微流控技术量产制备功能微球必须解决的问题。文中通过改变齿轮泵入口管内径、并行微通道出口管内径以及流体黏度,进行齿轮泵输出流量和多通道中微流体流量均分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减小齿轮泵入口管内径和微通道内径以及增大流体的黏度,使得商业化齿轮泵的高泵输流量减小至微流控技术中需求的流体泵输量,解决了微流体的精确连续输运问题。此外,流体流量变异系数CV随着齿轮泵入口管内径的增大、微通道内径的减小以及流体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这些参数的合理选择可以实现微通道中流体流量的均一性控制。研究获得CV值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并行微通道 连续输运 流量控制 量产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