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本体论视野下启文知识的社会化--以《四六灿花》的编纂为例
1
作者 郑永辉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四六灿花》是明末卜豫吉在常州府集四十六人之力完成的启文总集,今存故宫本、台藏本、哈佛本三种。运用知识本体论对《四六灿花》的编纂价值进行审视,可以发现编纂者站在读者和作者两个维度上,试图将启文知识社会化,面向读者选辑、校... 《四六灿花》是明末卜豫吉在常州府集四十六人之力完成的启文总集,今存故宫本、台藏本、哈佛本三种。运用知识本体论对《四六灿花》的编纂价值进行审视,可以发现编纂者站在读者和作者两个维度上,试图将启文知识社会化,面向读者选辑、校正、注释启文,进行历时态启文知识建构,同时面对作者批评所选启文,进行共时态启文知识整合。前者在突破知识不可通约性的同时保存了可靠、珍稀的启文文献,后者则是对前者进行批判性、创造性的承载,指导、影响了启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本体论 社会化 启文 《四六灿花》 骈文
下载PDF
中唐韩柳古文书写的可能与规则及其限度——以语体为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安家琪 刘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57,共13页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 "古文"并非一种相对于骈文或其他时文的文体概念,"古"乃是语体"古雅"或"雅正"的标识。"古文"书写的可能,一在形式上的复古,以求"古雅";一在主题上的"明道",以求"雅正"。"古文"书写有其规则,书写者须明了上古汉语与中世汉语的区别,并遵守上古汉语的韵律与语法规则。由于"古文"书写者难以突破身处的思想学术传统与社会习俗的制约,故只能在部分文体上求得突破,而难以真正挑战时文的地位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柳 古文 骈文 语体 规则
下载PDF
赋韵考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海鸥 张奕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7,共10页
赋是有韵之文。赋有不同体式: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其用韵方式有同有异,律赋严格限韵,其他不限韵。赋韵源于诗歌,早期赋都用《诗经》《楚辞》的韵系和韵式。汉代散体大赋和宋代文赋用韵最宽松自由,韵位疏密和韵部转换... 赋是有韵之文。赋有不同体式: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其用韵方式有同有异,律赋严格限韵,其他不限韵。赋韵源于诗歌,早期赋都用《诗经》《楚辞》的韵系和韵式。汉代散体大赋和宋代文赋用韵最宽松自由,韵位疏密和韵部转换皆无定式,行文中有很多无韵的散句,加之古今音韵变化,有些韵脚今人已经不觉得是押韵,因此,除了专门研究古代音韵的学者,普通读者会觉得散体赋韵若有若无。骈赋和律赋用韵整饬,通常偶句押韵,不断换韵,可称为骈排转换韵式。这种韵式对赋的文体结构、内容之铺陈罗列、诵读的感觉都有重要意义。每个时代的赋韵,使用的是当时的音韵系统,在汉赋中,甚至有少数赋韵还带有作家的方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赋 骚体赋 散体赋 骈赋 律赋 韵式
下载PDF
论骈文骈赋之异同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悦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骈文骈赋在造句形式及文体孕育发展演变历程上固然不无相同相近之处。但是由于体裁不同 ,句式不同 ,结构不同 ,用途不同 ,理所当然地应该分为两种不同的文体 ,不可以一种文体视之。
关键词 骈文 骈赋 造句形式 体裁 句式 结构 用途 文体 修辞手法
下载PDF
宋文文体演变论略 被引量:5
5
作者 朱迎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2,共6页
宋代古文形成了以"易奇古为平易,融排偶于单行"为基本特色的新体式,古文体裁也有新发展,表现为部分传统文体的扩张、多种新兴文体的开发和"破体为文"的盛行。宋代骈文在"变体为文"中创立了不同于"唐... 宋代古文形成了以"易奇古为平易,融排偶于单行"为基本特色的新体式,古文体裁也有新发展,表现为部分传统文体的扩张、多种新兴文体的开发和"破体为文"的盛行。宋代骈文在"变体为文"中创立了不同于"唐体"的"宋四六"新体式,骈文体裁发展呈现出庙堂之制专业化、文人交际使用普遍化和民间应用扩大化的特点。骈散体式并存互补,渗透融合,骈散体裁达于完备,渐趋分疆,最终使宋文文体演变达到相对平衡,并使古代散文文体格局基本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散文 古文 骈文 文体演变
下载PDF
陈子龙的骈文成就及其对清初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吕双伟 丁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49,共7页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 六朝文人最重视句式整齐的骈体文学。晚明复古派不仅倡导汉魏六朝骈体文学,还大力创作骈体,编纂选本以期引领文风。其中,陈子龙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赋、书、论等文章虽然句式整齐,但没有形成工整对偶,具有"汉魏体"骈文特征;表、启等则骈四俪六色彩浓郁,隶事丰富,藻饰明显,具有"齐梁体"骈文特征。他虽没用骈文之名,但各类骈体清新流丽、精妙绝人,事实上是明代骈文的殿军,对清初陈维崧、毛先舒、毛奇龄、陆圻等影响较大。清初骈文的振兴,主要是晚明复古派推崇汉魏六朝文学的延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龙 骈文 汉魏体 齐梁体
下载PDF
论清代骈文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莫道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4-38,共5页
清代骈文兴盛既是清代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因所致,也是清代学术文化的氛围——重实证的乾嘉考据学派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清人打通骈散的骈文观念和对骈偶的爱好有关,更是骈散的消长轮回文学发展大势之必然。清代骈文艺术的时代特... 清代骈文兴盛既是清代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因所致,也是清代学术文化的氛围——重实证的乾嘉考据学派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清人打通骈散的骈文观念和对骈偶的爱好有关,更是骈散的消长轮回文学发展大势之必然。清代骈文艺术的时代特点表现在:句式的丰富;语言的纯净;骈散的汇融;风格的平和。清代骈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表现在:它是骈文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骈文理论最自觉的时期、骈文风格最纯熟的时期、骈散交融最和谐的时期。清代骈文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作家个案研究尚未展开;骈文作品研究尚未铺开;骈文理论研究缺乏关注,但清代骈文的文化史层面的研究潜力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骈文 清代 散文
下载PDF
从卢藏用《景星寺碑铭》看唐代中原文化与骈体文风在岭南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莫道才 韦臻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7,共9页
卢藏用《景星寺碑铭》是初盛唐之际岭南地区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骈文作品之一,与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林县《智城碑》、陈集源《龙龛道场铭》等,分别是中原骈体文风播衍于岭南地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景星寺碑铭》的... 卢藏用《景星寺碑铭》是初盛唐之际岭南地区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骈文作品之一,与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林县《智城碑》、陈集源《龙龛道场铭》等,分别是中原骈体文风播衍于岭南地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景星寺碑铭》的句式和用典情况体现了初唐时期中原骈文的典型特征,以之作为参照,可以看出岭南唐碑之间内在的关联以及它们与中原文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藏用 景星寺碑铭 骈文 骈体文风 岭南
下载PDF
从四六到骈文——论骈文的名称演进与文体辨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作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07,共9页
骈文名称在清代出现了从"四六"到"骈文"的演进,这种演进结果在民国时期得到定型。伴随着名称演进的是对四六与骈文的辨析。"骈文"取代"四六",辨析四六与骈文,是骈文尊体思想在正名与辨体两方... 骈文名称在清代出现了从"四六"到"骈文"的演进,这种演进结果在民国时期得到定型。伴随着名称演进的是对四六与骈文的辨析。"骈文"取代"四六",辨析四六与骈文,是骈文尊体思想在正名与辨体两方面的体现。骈文发展演变的阶段性与名称的演进相吻合,这为辨析四六与骈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清代、民国文论家主要从三方面来辨析四六与骈文:1)从创作领域来辨析,认为四六局限于世俗应用应酬,而骈文则突破了这个藩篱;2)从行文句式来辨析,认为四六不仅是四六行文,而且全篇对偶,而骈文则相对自由;3)从审美效果来辨析,认为四六"无复作家风韵",而骈文则富有文学色彩。名称的演进与对四六骈文的辨析,明确了骈文文体意识,提升了骈文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四六 尊体
下载PDF
宋代骈文“应用观”的成型与演进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剑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8,共9页
以骈文为“应用”的观念,在宋人的视野中得到了凸显,成为宋人对骈文的基本定位。伴随着“应用观”的成型,“应用”文章与其他文章的分野变得鲜明,“应用”多用骈体,而其他文章多用散体,由此形成骈散分途的格局。对于“应用”的骈文,宋... 以骈文为“应用”的观念,在宋人的视野中得到了凸显,成为宋人对骈文的基本定位。伴随着“应用观”的成型,“应用”文章与其他文章的分野变得鲜明,“应用”多用骈体,而其他文章多用散体,由此形成骈散分途的格局。对于“应用”的骈文,宋人存在着“有用”和“无用”这样两极分化的评价,构筑了宋代骈文多维度的价值体系。“应用”是宋人对骈文的重要定位,也是宋代骈文研究的一个关键词。以“应用观”为基础,才能有效实现宋代骈文的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骈文 应用观 骈散分途
下载PDF
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建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清末民初,中国散文文体发生巨大嬗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应用性散文文体严重衰退,文学性散文文体也今非昔比;而近现代散文文体如严复、章太炎和章士钊等人的"逻辑文体",谭嗣同、梁启超的报章体,周作人等人的美文文体,林语堂... 清末民初,中国散文文体发生巨大嬗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应用性散文文体严重衰退,文学性散文文体也今非昔比;而近现代散文文体如严复、章太炎和章士钊等人的"逻辑文体",谭嗣同、梁启超的报章体,周作人等人的美文文体,林语堂等人的"小品文"文体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传统散文文体,并在文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散文文体 现代散文文体 嬗变
下载PDF
骈文文体与中国文化特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纪倩倩 丁雪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5,共8页
骈文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其产生和发展从诸多方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一方面,汉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为骈文的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和物质手段;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诸如阴阳对称思维、尚古尊经的意识等都对骈文的形成... 骈文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其产生和发展从诸多方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一方面,汉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为骈文的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和物质手段;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诸如阴阳对称思维、尚古尊经的意识等都对骈文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骈文文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特质和民族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汉字 传统文化 阴阳 尚古 尊经
下载PDF
近40年中国古代辨体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978~2018)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竞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90,共12页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核心理论范畴,"辨体"批评研究在近4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学界还没有进行全面综述总结。文章对总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从辨体、破体、尊体和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类文体辨析两个板块...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核心理论范畴,"辨体"批评研究在近4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学界还没有进行全面综述总结。文章对总成果进行量化统计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从辨体、破体、尊体和以文为诗、以诗为词类文体辨析两个板块分别述评,回顾取得的成就,反思存在的问题,进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为今后辨体理论批评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体 破体 尊体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下载PDF
论唐代骈文文体观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景运 牟艳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86-89,94,共5页
虽然唐代骈文在作者和作品数量上远超古文,但传统的文体正宗地位逐渐颠覆,走上向专门性应用文体转变的道路。在唐代骈文、古文盛衰消长的表象之下,骈偶文体的地位客观上在一路走低。如果说唐代骈文在创作上呈现时高时低的波浪线,而骈文... 虽然唐代骈文在作者和作品数量上远超古文,但传统的文体正宗地位逐渐颠覆,走上向专门性应用文体转变的道路。在唐代骈文、古文盛衰消长的表象之下,骈偶文体的地位客观上在一路走低。如果说唐代骈文在创作上呈现时高时低的波浪线,而骈文文体在唐人心目中的总体价值则大致呈现为一种单纯的下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骈文 古文 文体
下载PDF
骈文与中国古典小说 被引量:2
15
作者 莫山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9-45,共7页
骈文对小说产生影响,既是由于作家的原因,也是由于文体自身发展的需要。骈文影响小说,有一个从初步介入到与小说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骈文对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物、场面、景物的描写和渲染中,它增加了小说的生动性,提高了小说的艺... 骈文对小说产生影响,既是由于作家的原因,也是由于文体自身发展的需要。骈文影响小说,有一个从初步介入到与小说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骈文对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物、场面、景物的描写和渲染中,它增加了小说的生动性,提高了小说的艺术性,增强了小说的意境美。骈文对小说的影响,提高了小说的艺术价值,使小说更受读者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小说 文体 艺术
下载PDF
敦煌伯3813唐判与宋代花判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如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1,共7页
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 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娱乐化的倾向。这些判词与南宋学者洪迈《容斋随笔》所述"世俗喜道琐屑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的特点相近。就文体渊源而言,敦煌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虽无"花判"之名,却基本具备了后世花判的主要特点,实为宋代花判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书 判词 花判 骈文 文体
下载PDF
才子之文——论易顺鼎辞赋骈文的情感特质、风格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松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60,共9页
易顺鼎的辞赋、骈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感伤生命殒逝、抒写"绮情"与悲悼理想破灭的篇章。其前期骈文,在遣字、用典、对偶等方面,刻意求新、求僻、求巧,后期骈文则鲜用僻典,句法灵活,较少雕琢,体现出由"古奥"向&qu... 易顺鼎的辞赋、骈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感伤生命殒逝、抒写"绮情"与悲悼理想破灭的篇章。其前期骈文,在遣字、用典、对偶等方面,刻意求新、求僻、求巧,后期骈文则鲜用僻典,句法灵活,较少雕琢,体现出由"古奥"向"寻常"的转变。易顺鼎的诗文,形式技巧上表现出对"经典"的别样推进(主要是骈文和近体格律诗)与对"经典"的肆意破坏(主要是晚年的歌行体古诗),题材内容上表现为言人所不敢言、所不屑言,格调上表现为偏好哀婉感伤。这与其忧郁与痴狂"二极组合"的多重人格有关。易顺鼎以"善作才语"成为清末民初文坛之"怪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骈文 人格 情感 风格
下载PDF
清代骈林巨子,常州文派宗匠——洪亮吉骈文创作艺术与文学史地位探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海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4,共6页
洪亮吉学识宏博、天才绝特,所作骈文篇什宏富、风格众多而艺术上乘。洪氏骈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调配上的骈散交融和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由于骈文创作成就卓越,... 洪亮吉学识宏博、天才绝特,所作骈文篇什宏富、风格众多而艺术上乘。洪氏骈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调配上的骈散交融和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由于骈文创作成就卓越,洪亮吉获得了当时和后世的一致肯定及大力推崇;并且经由他的示范,还出现了效仿其骈文风格而自成一派的"常州体",一脉绵延直至清末,影响可谓深远。要之,洪亮吉称得上是有清一代的骈林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洪亮吉 骈文 艺术成就 常州体
下载PDF
“以文为诗”话题与中国古典诗学的展开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7-189,208,共14页
杜甫开启了中唐诗歌“以文为诗”的转型。由于杜诗的核心地位,“以文为诗”话题也成为中国诗学展开的一个核心支点。表面上看,“以文为诗”是诗、文技巧的互渗;实际上,在宋代以后文学和文学思想的演进史上,许多重要的作家如欧阳修、苏... 杜甫开启了中唐诗歌“以文为诗”的转型。由于杜诗的核心地位,“以文为诗”话题也成为中国诗学展开的一个核心支点。表面上看,“以文为诗”是诗、文技巧的互渗;实际上,在宋代以后文学和文学思想的演进史上,许多重要的作家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陈师道以及元明清的重要文学理论家都参与了相关讨论。此话题又与杜诗学、唐宋诗之争、“诗必盛唐说”纠结在一起。“以文为诗”话题的激烈争论,加深了对诗、文两大核心文体和文学体性的认识,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展开与演进。“以文为诗”话题透露了中国文学从古典抒情传统向近代叙事传统的转型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诗文之辨 抒情文学传统 叙事文学传统
下载PDF
论袁枚骈文文论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作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0,共6页
袁枚骈文文论思想主要有尊体与宗尚六朝两方面。其骈文尊体思想,从骈文与古文关系来讲主张骈散对等;从骈文内部而言,则为骈文正名并严洁骈文。袁枚骈文文论思想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它承前启后,对骈文理论的发展与创作的兴盛具有重要的推... 袁枚骈文文论思想主要有尊体与宗尚六朝两方面。其骈文尊体思想,从骈文与古文关系来讲主张骈散对等;从骈文内部而言,则为骈文正名并严洁骈文。袁枚骈文文论思想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它承前启后,对骈文理论的发展与创作的兴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骈文 四六 尊体 清代 六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