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诊断价值
1
作者 张冰荫 李辉 +3 位作者 范瑾 杨云 贾笑迪 杨幸幸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纳入60例同期未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 目的探究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作为研究组,另纳入60例同期未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临床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C肽水平结合经皮氧分压(TcPO_(2))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BMI、进食后2 h C肽及TcP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6.215、5.849,P<0.05)。糖尿病病程、血清尿酸(S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7、5.789、5.621、5.285,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D-二聚体、进食后2hC肽、TcPO_(2)均是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C肽水平、经皮氧分压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84、0.769、0.861,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经皮氧分压及血清D-二聚体三者联合检测对其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二聚体 C肽 经皮氧分压
下载PDF
凝血指标与PDGF-BB、ET-1在不同严重程度子痫前期中的水平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孙莉莉 唐显赫 宁书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406-2410,2416,共6页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内皮素-1(ET-1)在不同严重程度子痫前期(PE)孕妇中的水平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内皮素-1(ET-1)在不同严重程度子痫前期(PE)孕妇中的水平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PE孕妇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PE组(71例)与重度PE组(47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健康孕妇5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APTT、PT、FIB、D-D、PDGF-BB、ET-1水平;分析APTT、PT、D-D、FIB、PDGF-BB、ET-1水平与P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PE患者均随访至分娩,并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PTT、PT、D-D、FIB、PDGF-BB、ET-1对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分析APTT、PT、D-D、FIB、PDGF-BB、ET-1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重度PE组与PE组APTT、PT短于对照组,FIB、D-D、PDGF-BB、E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PE组APTT、PT短于PE组,FIB、D-D、PDGF-BB、ET-1水平高于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PTT、PT与PE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05、-0.513,P<0.05),而FIB、D-D、PDGF-BB、ET-1水平与P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59、0.607、0.618、0.642,P<0.05)。118例PE患者均完成了随访,其中妊娠结局良好组92例,妊娠结局不良组26例。妊娠结局不良组APTT、PT短于妊娠结局良好组,FIB、D-D、PDGF-BB、ET-1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TT、PT、FIB、D-D、PDGF-BB、ET-1预测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767、0.828、0.768、0.743、0.76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9.39 s、11.85 s、5.44 g/L、0.93 mg/L、116.29 ng/L、2.24 mg/L;以ROC曲线获取的最佳截断值为分界值分为低值与高值,其中APTT、PT低值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风险是高值患者的15.231、7.411倍;FIB、D-D、PDGF-BB、ET-1高值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风险是低值患者的7.398、4.861、4.565、6.300倍。结论 APTT、PT、FIB、D-D、PDGF-BB、ET-1与PE病情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PE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内皮素-1 妊娠结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凝血功能检测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DVT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王淑玲 郭腾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4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周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DVT组(n=53)...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测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周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DVT组(n=53)和DVT组(n=27)。检测所有患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两组D-D、PT、APTT、TT、FIB、INR,分析D-D、PT、APTT、TT、FIB、INR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术后DVT中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D-D、FIB均高于非DVT组,PT、APTT、TT均短于非DVT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D-D、PT、APTT、TT、FIB、INR联合检测预测脊柱退行性病变术后DVT的AUC高于6项单独预测。结论:D-D、PT、APTT、TT、FIB、INR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行性病变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常青 苑立博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变化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92例冠...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变化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接收的9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均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D-D、Fib、APTT水平,术后3个月内以电话形式随访记录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并分析D-D、Fib、APTT与CHD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D-D、Fib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而APTT水平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低(P<0.05)。经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D、Fib、APTT的水平升高是导致CHD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风险因素(P<0.05)。结论D-D、Fib、APTT指标参与患者病变过程,可有效预测CHD患者PCI术后是否会发生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冠心病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四川地区汉族人群Rh(D)变异体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宏 宋宁 +7 位作者 邓永福 王胜蓝 生丽雅 易永忠 蔡兰 郑忠伟 陈强 陈静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汉族人群中Rh血型系统中D变异体的分布特点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02份四川汉族献血者,61份本实验室临床标本做C、c、E、e表型鉴定,并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从非亲缘随机献血者中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包括弱D... 目的了解四川汉族人群中Rh血型系统中D变异体的分布特点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02份四川汉族献血者,61份本实验室临床标本做C、c、E、e表型鉴定,并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从非亲缘随机献血者中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包括弱D和部分D),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Del型。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RHD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对Rh(D)变异体标本进行杂合性鉴定,并采用测序法对疑难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血清学试验检出D抗原变异型52例,经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分析,弱D15RHD(G282D)型4例,弱D12RHD(G277E)型1例,弱DRHD(L320L)1例(型别未定),弱DRHD(G263R)1例(型别未定),部分DDVItypeⅢ型2例,DELRHD(K409K)型41例,DELRHD(M1I)型1例,此外发现新等位基因RHD(A237D)1例(基因序列号:GU998825)。RHD杂合性检测结果显示1例弱D15和9例DELRHD(K409K)型标本为RHD+/RHD+纯合子,其他均为RHD+/RHD-杂合型。结论四川地区汉族人群Rh(D)变异体有丰富的类型和不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变异体 d表型 部分d表型 dEL表型 等位基因
下载PDF
华北地区汉族人群Rh(D)抗原弱表现型个体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国栋 段现民 +8 位作者 尹志柱 张彦平 牛小利 赵有良 牛海江 刘冀华 刘芳兰 赵凤萍 王晓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非血缘关系Rh(D)抗原弱阳性个体的血清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从非血缘关系随机献血者中筛检Rh(D)抗原弱阳性个体(包括弱D型、部分D型),对其进行Rh D、C、c、E、e抗原表型的检测;采用序列特异性...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非血缘关系Rh(D)抗原弱阳性个体的血清学表型及分子遗传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从非血缘关系随机献血者中筛检Rh(D)抗原弱阳性个体(包括弱D型、部分D型),对其进行Rh D、C、c、E、e抗原表型的检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同时检测其RHD基因和RHCE基因;测序分析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同时通过特异性PCR技术测定其RHD合子型。结果血清学试验证实为D抗原弱阳性表型的有32例个体,占无关供者人群比率为0.015%,其中18例个体为弱D15型(845G>A),1例为弱D12型(830G>A),1例为携带DEL等位基因(1227G>A)的弱D型,8例为部分D表型中的DⅥⅢ型(RHD-CE(3-6)-D),1例为部分D表型中的DⅤa(Hus)(RHD-CE(5)-D),3例标本10个外显子检测均未见异常。Rh小因子检测有3种表型CcEe(4例)、Ccee(10例)、ccEe(18例),其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一致。RHD杂合性试验鉴定显示仅4例标本为纯合型RHD+/RHD+,其余为杂合型RHD+/RHD-。结论汉族人群D抗原弱阳性比率明显少于高加索人,汉族人群D弱表现型中,弱D15型频率最高;部分D的弱表现型中,DⅥⅢ型占主要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部分d RHd基因 RHCE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部分D表型D^(Va)(Hus)在第5外显子和第5内含子发生RHD/CE基因交换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一炎 熊文 邵超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0-142,共3页
为了分析中国人红细胞Rh血型部分D表型DVa和DVI个体的基因组DNA及等位基因结构 ,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技术 ,分析 3名经血清学鉴定为弱D表型个体的RHD基因。结果表明 ,3名个体中 ,1名鉴定为部分D表型DVa(Hus) ,其Rh基因表型为... 为了分析中国人红细胞Rh血型部分D表型DVa和DVI个体的基因组DNA及等位基因结构 ,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技术 ,分析 3名经血清学鉴定为弱D表型个体的RHD基因。结果表明 ,3名个体中 ,1名鉴定为部分D表型DVa(Hus) ,其Rh基因表型为DccEe,另 2名鉴定为DVIⅢ型 ,其Rh基因表型为DCcee。DVa(Hus)等位基因RHD CE基因交换发生在第 5外显子的 5′端至第 5内含子的 3′端之间 ,并且第 5内含子存在 7个新多态性位点 :2 3 2 5 (GCA) 2 ,98G >A ,16 8 16 9insG ,2 0 5 2 0 6insT ,4 94 4 95insA ,12 5 6 12 5 7insC ,1347G >T。结论 :中国人群中发现的部分D表型DVa(Hus)等位基因RHD CE基因交换发生在全部的第 5外显子和第 5内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d表型 d^Va d^V1 RHd基因 RHd/CE基因
下载PDF
1例部分D表型孕妇抗-D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党鑫堂 吴筱莹 +4 位作者 王学东 伍昌林 朱奕 李妙珊 邵超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6期521-523,527,共4页
目的分析1例孕妇抗-D同种免疫反应及部分D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RhDCcEe抗原,以及常规血清学试管法和凝胶卡法鉴定孕妇血清抗-D抗体及其效价,通过检测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RHD基因合子型,以及测定D抗原12... 目的分析1例孕妇抗-D同种免疫反应及部分D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RhDCcEe抗原,以及常规血清学试管法和凝胶卡法鉴定孕妇血清抗-D抗体及其效价,通过检测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RHD基因合子型,以及测定D抗原12个表位鉴定部分D表型.结果该个体盐水法测定为dCcee,但微柱凝胶卡法检测为DCcee表型,RHD基因外显子检测缺失第3-6外显子,合子型测定为D/d,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缺失大部分D表位,提示该个体为部分D表型DVI-Ⅲ型,基因型为DVICe/dce;孕妇血清抗-D抗体第20周第1次检测为阳性,效价为1:32,至生产前为1:64,产后确认为Rh(D)新生儿溶血病,生下一子为Rh阳性.结论部分D表型DVI-Ⅲ型过往国内亦有报道发生抗-D同种免疫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我国汉族DVI-Ⅲ型多见,产前检查时须防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抗原 部分d 抗-d
下载PDF
RhD变异型DⅥ Ⅲ型的血清学及基因定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烨 王颖 +3 位作者 闫芳 张磊 刘素芳 许志远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定型为Rh D变异型DⅥⅢ型的分子基础。方法对2例Rh D定型弱阳性、阴性反应的标本进行ABD(DⅥ-)血型卡检测、试管法检测Ig M抗-D、Liss/Coombs卡检测Ig G抗-D、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h分型卡检测Rh抗原分型、同时采用PCR-... 目的探讨血清学定型为Rh D变异型DⅥⅢ型的分子基础。方法对2例Rh D定型弱阳性、阴性反应的标本进行ABD(DⅥ-)血型卡检测、试管法检测Ig M抗-D、Liss/Coombs卡检测Ig G抗-D、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h分型卡检测Rh抗原分型、同时采用PCR-SSP进行Rh D基因检测。结果 2例标本Ig M抗-D均阴性,3批Ig G抗-D均4+,ABD(DⅥ-)血型卡D阴性,Rh分型为Ccee,Rh D基因检测结果为D3-6外显子缺失,确认为DⅥⅢ型,基因结构为Rh D-CE(3-6)-D。结论对于Rh D弱阳性的标本可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做基因定型。作为受血者和供血者在临床输血中和临床抗-D同种免疫的预防和监护中的策略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SP 部分d Rhd外显子 d Ⅲ型
下载PDF
3例弱D表型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璐夷 谢莉 +1 位作者 贺云蕾 朱自严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3例RhD抗原表型为弱D型54的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试剂对3例弱D型54样本进行Rh分型,并采用D-screen分析样本的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RHD基因杂合性。使用Robetta服务器进行模型构... 目的研究3例RhD抗原表型为弱D型54的献血者的RhD抗原表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试剂对3例弱D型54样本进行Rh分型,并采用D-screen分析样本的RhD抗原表位。对RHD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并分析RHD基因杂合性。使用Robetta服务器进行模型构建。结果 2例样本仅检出365C>T突变,1例样本检出365C>T杂合突变和1 227G>A杂合突变。经D-screen中全部抗体检测的2例样本表现出与部分D表型中DVII相同的D抗原表位分布,另1例未经D-screen全部抗体检测的样本与DVII的D抗原表位分布类似。同源建模分析显示弱D型54的胞内S122L突变也可能影响D抗原胞外区的蛋白结构。结论首次在中国人中报道了弱D型54,并首次分析了该表型的D抗原表位组成。弱D型54具有部分D表型的特征,可能引起同种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54 Rhd抗原表位 部分d
下载PDF
儿童患者RhD弱阳性变异体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萌 李亭 +2 位作者 杨云乐 马玲 刘衍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目的对RhD弱阳性儿童患者进行RhD变异体检测分析。方法用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及盐水试管法进行RhD血型初筛;微柱凝胶抗球法进行弱D确认试验;确认试验RhD弱阳性者进行PCR-SSP及RHD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 RhD初筛阴性46例(0.38%),确认实验... 目的对RhD弱阳性儿童患者进行RhD变异体检测分析。方法用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及盐水试管法进行RhD血型初筛;微柱凝胶抗球法进行弱D确认试验;确认试验RhD弱阳性者进行PCR-SSP及RHD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 RhD初筛阴性46例(0.38%),确认实验检出弱阳性4例(8.7%);4例RhD弱阳性标本经基因检测,1例1227A杂合子(Del型),1例DⅢa型,2例弱D15型。结论 Del型也可能被血清学方法检出;RhD弱阳性患者中抗原数量减少者较多;针对RhD阳性红细胞是否产生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变异体 Rhd弱阳性 部分d d^el型
下载PDF
广东省中山地区临床初检RhD阴性人群中D变异体分布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勇高 吴少梅 易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中山地区初检RhD阴性人群中D变异体血清学和基因分型特征。方法研究共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液样本24286例,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其中RhD阴性样本进行初筛;再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 目的研究分析中山地区初检RhD阴性人群中D变异体血清学和基因分型特征。方法研究共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液样本24286例,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其中RhD阴性样本进行初筛;再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确认弱D或部分D变异型;然后用吸收放散试验对剩余样本进行Del表型筛选。同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mer,PCR-SSP)技术对初筛RhD阴性的样本进行RHD等位基因分型以及血清学方法对初筛阴性样本进行C,c,E和e抗原表型的检测。结果在24286例血液样本中初筛共检出102例阴性样本,中山地区初检阴性比例约为0.42%。经IAT确认试验共鉴定出7例弱D或部分D血液样本(6.86%),且基因型表现多样,但未见亚洲地区常见的弱D15和弱D12表型。接下来的放散试验检测出25例Del型,通过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又检出3例漏检的Del型,Del型在初检阴性样本中占比27.45%,PCR-SSP结果显示该研究中所有Del型血液样本等位基因均为RHD1227A。该研究纳入的102例初检阴性血液样本的RhCcEe表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χ^(2)=2.625,P>0.05),表示相应等位基因所占比例在遗传中保持不变。在Del型变异体中,除Ccee和CCee表型外,未见其他表型。结论中山地区人群RhD变异体有丰富的类型和不同分子机制,其中Del型占比较高,血清学与基因分型结合可提高D变异体的鉴定能力,防止漏检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d变异体 d表型 部分d表型 dEL表型
下载PDF
Rh部分D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路军 乔芳 +5 位作者 石翠英 王振雷 赵志弘 刘敬闪 张虹 田亚娟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研究7例Rh部分D样本的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常规血清学试验为D变异型的样本中的Rh部分D进行D基因分型。结果在30例常规血清学试验中,23例具有完整的RHD基因外显子(Rh弱D型),7例部分外显子缺失,为Rh部分D,23例为弱D型,... 目的研究7例Rh部分D样本的基因分型。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常规血清学试验为D变异型的样本中的Rh部分D进行D基因分型。结果在30例常规血清学试验中,23例具有完整的RHD基因外显子(Rh弱D型),7例部分外显子缺失,为Rh部分D,23例为弱D型,并对部分D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4例检测为D Cat.ⅥⅢ,1例为D Cat.Ⅵtype2,1例为D Cat.Ⅵtype 1,1例为基因2.9外显子融合,表示为RHD-CE(2-9)-D。结论 Rh部分D型与弱D型在血清学试验中无法区分,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够更准确的分型,更能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阴性 Rh部分d d 基因型
下载PDF
DBT1型D变异体母亲产生抗-D致新生儿溶血病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秀云 周根水 +5 位作者 刘昕 王莲慧 童小燕 舒锦 徐子恒 万贝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通过RHD基因测序分析,解析有溶血症的新生儿检出抗D而其母亲为RhD阳性的原因。方法患儿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母亲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筛查,RhD血型检测,抗体鉴定;母亲血样进行RHD基因外显子序列直接测序。结果患儿... 目的通过RHD基因测序分析,解析有溶血症的新生儿检出抗D而其母亲为RhD阳性的原因。方法患儿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母亲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筛查,RhD血型检测,抗体鉴定;母亲血样进行RHD基因外显子序列直接测序。结果患儿放散液和母亲血清均检出抗-D;母亲RhD血型血清学鉴定为阳性,基因测序结果为少见的RHD变异体DBT1型。结论母亲的RhD血型常规检测为正常RhD阳性,经基因检测确认为D变异体DBT1型。母亲因妊娠免疫产生抗-D使第二胎新生儿发生Rh溶血病。D变异体DBT1型引起新生儿溶血此前国内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溶血 d变异体 dBT1型 部分d 基因测序
下载PDF
RhD DBT-1基因及临床分析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雪莹 田力 +4 位作者 宋艳艳 徐敏 曹昕瑞 欧阳旭 于笑难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分析1例D变异体DBT-1表型引起输血后产生抗D抗体的原因及分子机制。方法用常规血清学方法确认样本Rh D、C、c、E、e血型及抗体鉴定;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性的外显子1—10;结果该例Rh D血... 目的分析1例D变异体DBT-1表型引起输血后产生抗D抗体的原因及分子机制。方法用常规血清学方法确认样本Rh D、C、c、E、e血型及抗体鉴定;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性的外显子1—10;结果该例Rh D血清学检测为阳性,Rh分型为CCee,部分D表型为DBT-1类型,输入Rh DE阳性血产生抗-D及抗-E,效价分别为128和4;PCR-SSP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性的外显子1—10,外显子5—7缺失,其余RHD基因外显子序列与标准序列相同。结论证实DBT-1部分D表型个体可被正常D抗原致同种免疫反应,在输血及新生儿溶血病方面有重要意义,应提高检测水平,若需要可选择Rh D阴性红细胞制品配合性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d变异体 dBT-1型 同种免疫 PCR-SSP
下载PDF
福建地区汉族人群弱D表现型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本春 池泉 +1 位作者 卓孝福 张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汉族人群弱D表现型个体的分布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从献血者人群及患者中筛检弱D表现型(包括弱D和部分D)个体,对其进行RhC、c、E、e抗原表型检测;采用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其RH...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汉族人群弱D表现型个体的分布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从献血者人群及患者中筛检弱D表现型(包括弱D和部分D)个体,对其进行RhC、c、E、e抗原表型检测;采用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其RHD基因和RHCE基因,测序分析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同时通过特异性PCR技术测定其RHD合子型。结果血清学试验证实为弱D表现型的32例个体中,弱D 20型为2例、弱D RHD(R113R)为3例、弱D 15型为2例、弱D RHD(L320L)为3例、弱D RHD(N340I)为1例、弱D RHD(F214L)为1例、弱DRHD(K409K)为1例、Dva为1例、DⅥⅢ型为2例,其余16例未见RHD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变异。RhC、c、E、e抗原检测,Ccee18例,CcEe4例,CCEe4例,ccEe3例,其他3例,其分子生物学检测与血清学一致。RHD杂合性试验显示20例标本为纯合型RHD+/RHD+,其余12例为杂合型RHD+/RHD-。结论与其他地区相比,福建地区汉族人群弱D表现型个体有不同的表型和不同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部分d RHd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患者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进 刘漪 +1 位作者 李丽 谢作舟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1332-1333,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与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40例,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对PaCO2与D-二聚体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与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患者40例,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对PaCO2与D-二聚体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患者组PaCO2与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凝血状态异常,高碳酸血症是参与血液凝血状态异常的因素之一,D-二聚体可用于指导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d-二聚体 高碳酸血症
下载PDF
早产儿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康强 叶莱锦 +2 位作者 严争 危夷 王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865-286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正常早产儿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生理水平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日龄1、5、10d的早产儿各20例及1、5、10d正常足月儿各20例(作对照),检测血浆DD、PT、APTT水平,比较各组...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正常早产儿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生理水平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日龄1、5、10d的早产儿各20例及1、5、10d正常足月儿各20例(作对照),检测血浆DD、PT、APTT水平,比较各组间凝血、纤溶活性变化及其日龄变化规律。结果(1)早产儿和足月儿DD在新生儿期较高,尤其是早产儿在生后1周内;DD随日龄增长而降低,早产儿降低较慢。(2)早产儿PT、APTT在第1天与足月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10天与足月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早产儿PT、APTT随着日龄增长有下降趋势;足月儿第1天的APTT较长,PT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新生儿出生后DD高于正常值,尤其是早产儿DD显著高于正常值,PT及APTT均较高。提示凝血、纤溶活性的增强,对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临床出现DD高于正常或PT及APTT延长时,应动态观察,诊断DIC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足月儿 d-二聚体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时间
下载PDF
298.15K下氨基酸在D-木糖水溶液中的体积性质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莉 王旭 +1 位作者 马林 林瑞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49-1551,共3页
Densities of glycine,L-alanine and L-serine in various aqueous D-xylose solutions were measured at 298.15 K by an Anton Paar Model 55 densimeter.Apparent molar volumes,limiting partial molar volumes and hydration numb... Densities of glycine,L-alanine and L-serine in various aqueous D-xylose solutions were measured at 298.15 K by an Anton Paar Model 55 densimeter.Apparent molar volumes,limiting partial molar volumes and hydration numbers for these amino acids were calculated.The transfer volumes from water to aqueous(D-xylose)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and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structural hydration interaction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of the transfer volumes are positive,and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xylose concentration;the side-chain contributions to the transfer volumes are highly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side-chain groups;the hydration numbers for the three amino acids in solution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xylose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d-木糖水溶液 偏摩尔体积
下载PDF
肺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肺动脉收缩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叶晓芳 刘双 杨京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9-90,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D-dimer)肺动脉收缩压情况,以及高碳酸血症与血浆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D-dimer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测定,按照...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D-dimer)肺动脉收缩压情况,以及高碳酸血症与血浆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D-dimer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测定,按照血浆D-dimer水平的高低分组比较SPAP水平的差异性,同时对PaCO2与D-dime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D-dimer水平升高的肺心病患者,SPAP水平要高于血浆D-dimer水平正常的肺心病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同时,PaCO2与血浆D-dime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凝血状态异常,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因素。肺心病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是参与血液凝血状态异常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 高碳酸血症 血浆d-二聚体 肺动脉收缩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